期刊文献+
共找到4,360篇文章
< 1 2 2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Case Report on Cutaneous Larva Migrans (CLM)
1
作者 Fredrick Sinyinza Charles Lukanga Kimera Linda Ndesipandula Lukolo 《Case Reports in Clinical Medicine》 2024年第9期353-357,共5页
Cutaneous larva migrans (CLM) is a zoonotic hookworm infection of dogs and cats commonly found in low-income countries in the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regions and travellers to these regions. It is caused by invasion ... Cutaneous larva migrans (CLM) is a zoonotic hookworm infection of dogs and cats commonly found in low-income countries in the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regions and travellers to these regions. It is caused by invasion of the skin by the parasitic larvae of hookworms which, after entry, move under the skin causing an inflammatory reaction resulting in a single or multiple tracks. Patients commonly present with a progressive, itchy, erythematous serpiginous skin rash, affecting the feet, although it can affect any other parts of the body. The diagnosis is mainly clinical, based on history and physical examination. Treatment of this condition can effectively be achieved with either albendazole or ivermectin. We present a case of a 7-year-old boy who was diagnosed with CLM after presenting to the hospital with a history of a progressive itchy rash with tracks on the left foot. Although CLM is a self-limiting disease, it causes a lot of suffering and, therefore, it is of public concern. There is a need to increase awareness of this disease among health workers, and to implement and promote preventive measures against the disease since the cause is know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taneous larva larva Migrans ZOONOSIS Tropical Disease PRURITUS HOOKWORM Creeping Eruption
下载PDF
The Performance of Black Soldier Fly Larvae (BSFLs), Hermetia illucens L. (Diptera: Stratiomyidae), as a Function of the Substrate Used: A Review
2
作者 Marykathleen Agbornawbi Tambeayuk Marc Anselme Kamga Olalekan J. Taiwo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23年第9期133-152,共20页
Organic wastes are one of the greatest challenges that cities face worldwide. In numerous underdeveloped nations, like Cameroon, waste is often disposed of through landfills, composting, or open-air combustion. Unfort... Organic wastes are one of the greatest challenges that cities face worldwide. In numerous underdeveloped nations, like Cameroon, waste is often disposed of through landfills, composting, or open-air combustion. Unfortunately, the concept of waste sorting and organic waste processing is new to many individuals. This has led to an increase in the amount of organic waste and the costs connected with its management. Consequently, the majority of developing nations have sought out waste management solutions that are more cost-effective. Therefore, it has been determined that the bioconversion of organic wastes by black soldier fly larvae (BSFLs) (Hermetia illucens) into multifunctional prepupae is a viable alternative. Appreciation is given to the employment of the organic waste management approach in developing nations since it is not only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and economically viable, but also provides a means for waste valorisation through the production of diverse resources and potential economic benefits. Studies have proved the usefulness of the insect in controlling organic wastes, but countries such as Cameroon are still unfamiliar with the nuances of this method. Consequently, this timely review examine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BSFL, specifically in organic waste treatment, as well as the best practices for multiplying them to determine its viability for use in a waste treatment plant, the production of high-quality larvae as a source of protein for livestock, and the production of diesel fu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Organic Waste Management Waste Valorisation Black Soldier Fly larvae (BSFLs) Performance Protein Source Biodiesel
下载PDF
Biodiesel Production from 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 Larvae Oil: Physich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Acid Composition of Oil as Affected by Oil Extraction Protocol
3
作者 Arnaude Folepe Azemo Esther Julius K. Tangka Nsah-ko Tchoumboue 《Journal of Sustainable Bioenergy Systems》 2023年第4期117-130,共14页
Biodiesel, a renewable energy source made from natural oils and fats, can be produced using white raffia larvae as a raw material. These larvae have a high lipid content and a short life cycle, making them suitable fo... Biodiesel, a renewable energy source made from natural oils and fats, can be produced using white raffia larvae as a raw material. These larvae have a high lipid content and a short life cycle, making them suitable for this purpose. One crucial step in biodiesel production is oil extraction, and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how the extraction protocol affects the fuel properties of the oil. To study the impact of solvent type, solvent volume, and residence time on oil yield, 200 grams of 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 were used in a Soxhlet extractor. The researchers examined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the crude grease using the European biodiesel standard (EN14214) and gas chromatography methods, respectively. The study found that hexane as a solvent produced the highest oil yield (64.44%) during a four-hour extraction period with a solvent ratio of 300 ml. Furthermore, the hexane-extracted oil had the highest iodine number (3.02 g/100 g) and cetane number (55.69). These values indicate favorable properties for biodiesel production. The 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 larvae oil proved to be a rich source of 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 (76%), which were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solvent type. Based on quality assessment, 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 can be suitable for biodiesel production. In summary, under the given operational conditions, hexane is the most suitable solvent for 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 oil extraction for biodiesel production. Further research in optimizing the extraction process can contribute to the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like white raffia larvae for biodiesel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DIESEL Extraction Process Fatty Acid Compositio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 larvae
下载PDF
布氏白僵菌菌株JG-17的鉴定及对3种金龟子的毒力测定
4
作者 曹伟平 丰硕 +3 位作者 程佳旭 陈丹 吴青君 宋健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64-2377,共14页
【目的】基于金龟子类害虫种类繁多、危害严重的现状以及农业对具有生态友好、可持续治理特点的生物防治的迫切需求,研究布氏白僵菌(Beauveria brongniartii)菌株JG-17对我国3种重要金龟子幼虫和成虫的毒力,为金龟子生防制剂的研发提供... 【目的】基于金龟子类害虫种类繁多、危害严重的现状以及农业对具有生态友好、可持续治理特点的生物防治的迫切需求,研究布氏白僵菌(Beauveria brongniartii)菌株JG-17对我国3种重要金龟子幼虫和成虫的毒力,为金龟子生防制剂的研发提供优良的菌种资源。【方法】采用稀释挑取法和病原菌回接法,在感病金龟子成虫虫尸上分离获得高毒力病原真菌;通过形态学与rDNA-ITS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菌株JG-17的分类地位;采用十字交叉测量法和血球计数板法测定不同温度下菌株JG-17的生长速率和产孢量;采用浸渍法测定菌株JG-17对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和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成虫和幼虫的毒力;通过盆栽试验测定菌株JG-17对暗黑鳃金龟2龄幼虫的防治效果。【结果】分离获得一株对3种金龟子成虫和幼虫同时具有较高毒力的白僵菌菌株JG-17,结合形态学和rDNA分子鉴定结果,确定菌株JG-17为布氏白僵菌。25—29℃为JG-17的适宜生长温度,生长速率均在4 mm·d^(-1)以上,27℃下,JG-17的生长速率和产孢量最高。JG-171×10^(8)个孢子/mL处理浓度下,华北大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和暗黑鳃金龟成虫13 d累计死亡率分别为78.0%、100.0%和86.0%,LT_(50)分别为9.458、6.911和8.391 d。相同处理浓度下,JG-17对暗黑鳃金龟幼虫的毒力高于铜绿丽金龟和华北大黑鳃金龟,1×10^(8)个孢子/mL浓度下,华北大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和暗黑鳃金龟1龄幼虫13 d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76.7%、96.7%和100.0%,2龄幼虫13 d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66.7%、36.7%和100.0%;不同孢子浓度下,对暗黑鳃金龟1龄和2龄幼虫的LT50均明显低于铜绿丽金龟和华北大黑鳃金龟。盆栽试验中,相同施用剂量下,中耕期淋灌处理的暗黑鳃金龟幼虫死亡率与沟施处理的幼虫死亡率差异不显著,播种前撒施方式下取得相近的防治效果需要10倍以上的孢子量。【结论】布氏白僵菌JG-17对华北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和铜绿丽金龟成虫和幼虫均具有较高致死率,对防治金龟子类地下害虫具有较大的开发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白僵菌 金龟子 幼虫 成虫 分离鉴定 毒力
下载PDF
不同温度条件下3种卫生杀虫剂杀灭蚊幼效果研究
5
作者 廖宁 欧阳颐 +2 位作者 唐小兰 马海芳 魏超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4期315-317,共3页
目的了解不同温度条件对3种卫生杀虫剂杀灭蚊幼虫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浸渍法,将幼虫置于一定浓度杀虫剂药液中,观察不同温度下蚊幼虫的死亡情况,分析温度对杀虫时间的影响规律。结果温度对3种杀虫剂杀灭蚊幼虫效果影响不同。高效氯氰... 目的了解不同温度条件对3种卫生杀虫剂杀灭蚊幼虫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浸渍法,将幼虫置于一定浓度杀虫剂药液中,观察不同温度下蚊幼虫的死亡情况,分析温度对杀虫时间的影响规律。结果温度对3种杀虫剂杀灭蚊幼虫效果影响不同。高效氯氰菊酯在25、30℃时杀灭蚊幼虫所需时间相对较长,约6.5 h,其他温度条件下杀灭蚊幼虫时间缩短,40℃时仅需0.5 h。倍硫磷和残杀威均随着温度的升高,杀灭蚊幼虫所需时间缩短,最短仅需0.5 h。结论不同温度条件对不同杀虫剂杀灭蚊幼虫时间的影响规律不同。这一研究结论可用于蚊媒传染病疫情防控时选择有效杀虫剂的快速筛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卫生杀虫剂 蚊幼虫 杀灭效果
下载PDF
4种灭幼剂对广州市白纹伊蚊幼虫和蛹的杀灭效果
6
作者 梁雪莹 江毅民 +2 位作者 李晓宁 何时雨 周金华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3期220-222,共3页
目的 了解常用灭蚊幼剂对广州市白纹伊蚊幼虫和蛹的杀灭效果,为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媒介控制中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卫生杀虫剂现场药效测定与评价杀蚊幼剂》(GB/T 31711—2015)中容器实验法,分别测试4种灭蚊幼剂对... 目的 了解常用灭蚊幼剂对广州市白纹伊蚊幼虫和蛹的杀灭效果,为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媒介控制中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卫生杀虫剂现场药效测定与评价杀蚊幼剂》(GB/T 31711—2015)中容器实验法,分别测试4种灭蚊幼剂对白纹伊蚊幼虫和蛹的杀灭效果。结果 4种常用灭蚊幼剂对白纹伊蚊幼虫均有良好杀灭效果,96 h死亡率为95.00%~100.00%;对蚊蛹的杀灭效果差别较大,其中倍硫磷、高效氟氯氰菊酯对蚊蛹杀灭效果显著,72 h死亡率为88.33%~100.00%,吡虫啉对蚊蛹杀灭效果较差,72 h死亡率为16.67%,苏云金杆菌对蚊蛹几乎无效。结论 灭蚊工作中处置难以清除的孳生水体时,应当根据孳生蚊虫的生活史不同阶段合理投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媒控制 灭蚊幼剂 幼虫
下载PDF
甘蔗渣和菠萝渣对黑水虻幼虫生长发育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7
作者 岳海林 陈慧婵 +6 位作者 管文菲 刘文 谢秀凤 陈礼芬 董斌 黄敏 叶明强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45-1254,共10页
本研究旨在研究甘蔗渣和菠萝渣饲喂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幼虫对其幼虫的生长性能及其肠道微生物的影响。试验分别以未发酵和自然发酵的甘蔗渣、菠萝渣为基础饲料,辅以不同比例的豆腐渣配制成不同饲料配方喂养黑水虻,测定黑水虻幼虫... 本研究旨在研究甘蔗渣和菠萝渣饲喂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幼虫对其幼虫的生长性能及其肠道微生物的影响。试验分别以未发酵和自然发酵的甘蔗渣、菠萝渣为基础饲料,辅以不同比例的豆腐渣配制成不同饲料配方喂养黑水虻,测定黑水虻幼虫的生长性能及肠道微生物。结果显示,与以纯豆腐渣为基础饲料的对照(CK)相比,处理Ⅳ(80%发酵菠萝渣+20%豆腐渣)喂养黑水虻幼虫可显著提高预蛹前黑水虻幼虫平均体长、体重、生长性能及饲料利用率,降低料重比,养殖7 d后幼虫平均体长、体重、获得生物量、生长率、饲料利用率分别比CK高11.58%、46.69%、47.12%、46.75%、24.10%,料重比降低了19.18%。分别与以未发酵果渣为基础饲料的处理(Ⅰ、Ⅲ)相比,处理Ⅱ和Ⅳ提高了黑水虻预蛹前幼虫平均体长、体重、幼虫生长率和饲料利用率,降低了料重比。黑水虻幼虫肠道菌群聚类良好,处理Ⅰ~Ⅳ黑水虻幼虫肠道中,拟杆菌门的平均相对丰度显著高于CK,而处理Ⅱ~Ⅳ厚壁菌门的平均相对丰度显著低于CK,处理Ⅰ厚壁菌门的平均相对丰度差异低于CK但不显著。与CK比,处理Ⅰ~Ⅳ黑水虻幼虫肠道中,营发酵单胞菌属相对丰度(40.10%以上)显著增加,肠球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降低,摩根氏菌属、放线菌属相对丰度降低但差异不显著,普罗威登斯菌属相对丰度增加但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处理Ⅳ黑水虻幼虫生长性能和饲料转化性能优于其他处理,发酵果渣处理优于非发酵处理,且不同饲料配方会引起黑水虻幼虫肠道菌群相对丰度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渣 菠萝渣 黑水虻幼虫 生长性能 肠道微生物
下载PDF
14种植物精油和1,8-桉叶素对印度谷螟幼虫熏蒸活性研究
8
作者 陆驰宇 袁志周 +2 位作者 王思 袁梦宇 李绍勤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0-66,共7页
为筛选绿色、环保、安全的植物源杀虫剂,测试了14种植物精油对印度谷螟幼虫的熏蒸活性,其中以蓝桉叶油效果最佳,熏蒸24、48、72 h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4.45%、89.54%、96.15%,显著高于其他精油。随着熏蒸时间的延长,蓝桉叶油对印度谷螟... 为筛选绿色、环保、安全的植物源杀虫剂,测试了14种植物精油对印度谷螟幼虫的熏蒸活性,其中以蓝桉叶油效果最佳,熏蒸24、48、72 h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4.45%、89.54%、96.15%,显著高于其他精油。随着熏蒸时间的延长,蓝桉叶油对印度谷螟的致死中浓度(LC 50)值逐渐降低,熏蒸12 h时LC 50值为55.16μL/L,熏蒸72 h时降为38.20μL/L。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蓝桉叶油的主要组分进行分析,共从中鉴定出13种组分,其中1,8-桉叶素的相对质量分数最高,达到了52.61%,为蓝桉叶油的主要成分。进一步测试了1,8-桉叶素对印度谷螟幼虫的熏蒸毒力,熏蒸12、24、36、48、60、72 h的LC 50值分别为37.95、34.55、30.73、28.15、25.31、21.82μL/L,不同熏蒸时段1,8-桉叶素的LC 50值均低于相应时段蓝桉叶油的LC 50值,与蓝桉叶油相比,1,8-桉叶素对印度谷螟幼虫具有更强的熏蒸作用。本研究表明蓝桉叶油及其主要成分1,8-桉叶素对印度谷螟幼虫均具有较好的熏蒸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精油 印度谷螟幼虫 熏蒸活性 蓝桉叶油 1 8-桉叶素
下载PDF
水处理对枸杞负泥虫卵和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9
作者 刘晓丽 李锋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486-490,共5页
微生态因子(水、气、热等)常干扰害虫取食、交尾、繁殖等一系列与生长发育有关的行为。采用喷雾(水)和浸水法研究了水对枸杞负泥虫产卵、卵孵化及幼虫生长发育等习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雾(水)处理通过环境中湿度和水的作用延缓了枸杞... 微生态因子(水、气、热等)常干扰害虫取食、交尾、繁殖等一系列与生长发育有关的行为。采用喷雾(水)和浸水法研究了水对枸杞负泥虫产卵、卵孵化及幼虫生长发育等习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雾(水)处理通过环境中湿度和水的作用延缓了枸杞负泥虫成虫产卵始期及产卵历期,抑制了卵的孵化率;干扰了枸杞负泥虫中、大幼虫阶段发育时间及行为活动。水处理对枸杞负泥虫成虫产卵、卵孵化等生殖行为具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幼虫正常行为活动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负泥虫 幼虫 生长发育
下载PDF
基于微生物高通量分离技术的白星花金龟幼虫消化道玉米秸秆降解菌筛选
10
作者 张超 张立达 +1 位作者 熊桂昕 刘荣梅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6-57,共12页
白星花金龟幼虫在转化玉米秸秆过程中,其肠道微生物发挥关键作用。为获得优良秸秆降解菌株,研究通过优化秸秆提取物(Straw extract,SE)提取参数,制备SE培养基,采用高通量分离培养方法,从白星花金龟幼虫后肠分离得到1128株细菌,微生物可... 白星花金龟幼虫在转化玉米秸秆过程中,其肠道微生物发挥关键作用。为获得优良秸秆降解菌株,研究通过优化秸秆提取物(Straw extract,SE)提取参数,制备SE培养基,采用高通量分离培养方法,从白星花金龟幼虫后肠分离得到1128株细菌,微生物可培养率为42.1%。从中筛选到纤维素降解菌409株,木质素降解菌669株。测定部分菌株降解率,结果表明,菌株P61-C4、P63-G12-1和P62-D4-2对滤纸条降解率分别为45.6%、31.7%、26.8%;菌株P61-C7-1、P61-C6-2、P61-C10-1对木质素磺酸钠降解率分别为50.5%、30.6%、25.1%。研究结果明确白星花金龟幼虫肠道微生物对转化玉米秸秆的作用,丰富秸秆生物降解菌株资源,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星花金龟幼虫 高通量分离培养 秸秆降解菌 16S rRNA鉴定
下载PDF
不同乳酸菌固态发酵对黑水虻幼虫营养价值的影响
11
作者 郭建来 和月 +3 位作者 魏红芳 刘昆 姬向波 翟乐平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5-159,共5页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乳酸菌固态发酵对黑水虻幼虫中主要营养成分、pH、乳酸和多肽含量的影响,试验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未发酵)、试验1组(植物乳杆菌组)、试验2组(粪肠球菌组)、试验3组(嗜酸乳杆菌组),每组3个平行。将黑水虻幼虫与麸皮...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乳酸菌固态发酵对黑水虻幼虫中主要营养成分、pH、乳酸和多肽含量的影响,试验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未发酵)、试验1组(植物乳杆菌组)、试验2组(粪肠球菌组)、试验3组(嗜酸乳杆菌组),每组3个平行。将黑水虻幼虫与麸皮按1:1混合,分别添加发酵用种子液,将混匀后的样品分别装入发酵袋中,放于35℃人工气候箱中发酵3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2组、3组粗纤维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缬氨酸含量分别增加了11.25%(P﹤0.05)、10.00%(P﹤0.05)和16.25%(P﹤0.05),脯氨酸含量分别增加了15.73%(P﹤0.05)、13.75%(P﹤0.05)和8.99%(P﹤0.05);各组之间乳酸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试验1组乳酸含量最高,达到了8.72%;发酵后,各试验组pH显著下降(P﹤0.01),其中试验1组pH最低;发酵后3个试验组多肽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综合考虑,优先选择植物乳杆菌作为黑水虻发酵饲料发酵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黑水虻幼虫 固态发酵 营养成分
下载PDF
微颗粒饲料中添加扇贝肽对大黄鱼稚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力的影响
12
作者 艾庆辉 王云涛 +2 位作者 张健敏 刘家辉 麦康森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5-156,共12页
为了评估在人工微颗粒饲料中添加扇贝肽(Scallop peptide)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稚鱼的生长性能、摄食相关基因表达、消化酶活性、抗氧化力和炎症基因表达的影响。本实验以初始体质量(8.16±0.84)mg的大黄鱼稚鱼为研究对象... 为了评估在人工微颗粒饲料中添加扇贝肽(Scallop peptide)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稚鱼的生长性能、摄食相关基因表达、消化酶活性、抗氧化力和炎症基因表达的影响。本实验以初始体质量(8.16±0.84)mg的大黄鱼稚鱼为研究对象,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0.05%、0.1%和0.2%的扇贝肽,共配制4种等氮(粗蛋白54.15%)等脂(粗脂肪16.52%)的人工微颗粒饲料,进行为期30 d的摄食生长实验。研究表明,饲喂0.1%扇贝肽饲料稚鱼的FBL(终末体长)、FBW(终末体质量)和SGR(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摄食相关基因表达方面,与对照组的相比,人工微颗粒饲料中添加0.1%扇贝肽可显著提高大黄鱼稚鱼的npy(神经肽Y)和ghrelin(饥饿素)的mRNA表达量,相应地,当稚鱼被饲喂含有0.1%扇贝肽的饲料时,稚鱼的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leptin(瘦素)的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在消化酶活性方面,饲喂0.1%扇贝肽饲料稚鱼的胰腺段和肠段的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饲喂0.05%扇贝肽饲料的稚鱼胰腺段的胰蛋白活性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肠道发育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在人工微颗粒饲料中添加0.1%扇贝肽可以显著提高稚鱼肠道刷状缘的LAP(亮氨酸氨基肽酶)和AKP(碱性磷酸酶活性)活性(P<0.05)。在抗氧化力方面,与对照组相比,人工微颗粒饲料中添加0.1%扇贝肽可显著提高稚鱼内脏团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且降低稚鱼内脏团丙二醛(MDA)的含量(P<0.05)。饲喂0.1%扇贝肽饲料稚鱼的内脏团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活性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炎症基因表达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1%和0.2%扇贝肽饲料可显著降低稚鱼的il-1β(白介素-1β)、il-6(白介素-6)和il-8(白介素-8)的mRNA表达量(P<0.05)。综上所述,在人工微颗粒饲料中添加0.1%扇贝肽可以增强促食因子的mRNA表达量、抑制厌食因子的mRNA表达量、增强消化酶活性、提高抗氧化力及缓解炎症反应,最终提高大黄鱼稚鱼的生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稚鱼 扇贝肽 摄食相关基因 消化酶活性 抗氧化力
下载PDF
叶灯鱼与异灯鱼两属鱼类的分类与仔稚鱼形态学比较
13
作者 柳淑芳 刘巧红 +4 位作者 王焕 李昂 安长廷 万瑞景 庄志猛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9-112,共14页
叶灯鱼与异灯鱼两属鱼类在全球有道氏叶灯鱼、日本叶灯鱼和异灯鱼3个物种,隶属于灯笼鱼目、灯笼鱼科。目前我国仅在台湾省东部海域有日本叶灯鱼成鱼和仔稚鱼分布以及东海外海黑潮流域有被鉴定为隶属于叶灯鱼属的盖氏翼胸灯笼鱼后期仔鱼... 叶灯鱼与异灯鱼两属鱼类在全球有道氏叶灯鱼、日本叶灯鱼和异灯鱼3个物种,隶属于灯笼鱼目、灯笼鱼科。目前我国仅在台湾省东部海域有日本叶灯鱼成鱼和仔稚鱼分布以及东海外海黑潮流域有被鉴定为隶属于叶灯鱼属的盖氏翼胸灯笼鱼后期仔鱼和翼胸灯笼鱼稚鱼分布的记录。为厘清叶灯鱼和异灯鱼两属鱼类的分类地位与隶属关系,明确其发育形态,本文在归纳两属鱼类分类要点、构建分类检索表的基础上,对1984年6—7月(夏季)和1984年12月—1985年1月(冬季)于东海外海黑潮流域两个航次调查采集的仔稚鱼样品再次整理,将原被鉴定为盖氏翼胸灯笼鱼和翼胸灯笼鱼的仔稚鱼分别订正为日本叶灯鱼与异灯鱼。描述了体长5.10 mm日本叶灯鱼后期仔鱼和6.80 mm异灯鱼稚鱼的形态特征,同时引述了日本叶灯鱼和道氏叶灯鱼仔稚鱼以及异灯鱼稚鱼的发育形态。通过比较3种仔稚鱼的发育形态特征,明确了翼状胸鳍是它们区别于其他硬骨鱼类仔稚鱼的独特形态特征;发现仔稚鱼体表黑色素的形状和数量与不同地理群体的发育生物学和生境有关,而黑色素的分布趋势具有物种特异性,可作为物种鉴别的形态学依据之一;还明确了稚鱼发育过程中鳃盖条区发光器的发育顺序与分布位置。同时,综合分析各大洋的仔稚鱼分布资料,提出道氏叶灯鱼仔稚鱼在西北太平洋分布的可能性很小的见解;根据黑潮流域的冬、春、夏季均有日本叶灯鱼生殖群体进行产卵繁殖,提出日本叶灯鱼的繁殖生物学及其种群动力学需要深入调查与研究的科学问题。研究结果提高了我国对叶灯鱼和异灯鱼两属鱼类的认知及对这3种仔稚鱼的鉴别能力,丰富了灯笼鱼科鱼类早期生活史研究的内涵,为今后开展相关海洋生态调查的仔稚鱼种类鉴别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灯笼鱼等小型鱼类的资源养护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叶灯鱼 道氏叶灯鱼 异灯鱼 分类 仔稚鱼 发育形态
下载PDF
青海云杉一种重要害虫烟翅腮扁蜂越冬幼虫的空间分布型与抽样技术
14
作者 张鑫 刘超 +2 位作者 马嘉瑜 兰珍珍 王新谱 《农业科学研究》 2024年第1期56-60,73,共6页
为研究烟翅腮扁蜂(Cephalcia infumata)越冬幼虫在地下的空间分布,采用聚集度指标法、Taylor幂法则和Iwao回归法对烟翅腮扁蜂越冬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分析。基于Iwao回归模型确定烟翅腮扁蜂越冬幼虫的理论数,通过序贯抽样技术得到不同... 为研究烟翅腮扁蜂(Cephalcia infumata)越冬幼虫在地下的空间分布,采用聚集度指标法、Taylor幂法则和Iwao回归法对烟翅腮扁蜂越冬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分析。基于Iwao回归模型确定烟翅腮扁蜂越冬幼虫的理论数,通过序贯抽样技术得到不同允许误差(D=0.1、0.2、0.3)和经济阈值(m_0=3、5、10头/株)下的最大理论抽样数。结果表明,在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烟翅腮扁蜂1年发生1代,越冬幼虫主要分布在0~10 cm土壤中,在阳坡发生量大,呈聚集分布,符合负二项分布,种群聚集均数与种群平均密度呈线性关系,聚集程度随种群密度增大而增强。基于I_(wao)回归模型,在t=1.96时,当m_0=3头/株,D=0.1、0.2、0.3时,最大理论抽样数分别为596、149、66株;当m_0=5头/株,D=0.1、0.2、0.3时,最大理论抽样数分别为477、119、53株;当m_0=10头/株,D=0.1、0.2、0.3时,最大理论抽样数分别为388、97、43株。烟翅腮扁蜂的种群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主要发生在林缘。基于序贯抽样确定的最大抽样数可用于指导烟翅腮扁蜂的监测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翅腮扁蜂 越冬幼虫 空间分布 抽样技术
下载PDF
基于鸡粪养殖的黑水虻幼虫复合滚筒筛参数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郑维扬 于永民 +3 位作者 蒋本豫 杨梦玮 齐露露 杨森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22,共8页
【目的】解决鸡粪养殖黑水虻虫沙结块分离难、黑水虻幼虫损失率高及分离设备筛分效率低的问题,探究筛分参数对黑水虻幼虫复合滚筒筛筛分效果的影响。【方法】在借助离散元软件构建滚筒筛物料颗粒筛分过程仿真模型的基础上,以外层滚筒转... 【目的】解决鸡粪养殖黑水虻虫沙结块分离难、黑水虻幼虫损失率高及分离设备筛分效率低的问题,探究筛分参数对黑水虻幼虫复合滚筒筛筛分效果的影响。【方法】在借助离散元软件构建滚筒筛物料颗粒筛分过程仿真模型的基础上,以外层滚筒转速、抄板高度、内层滚筒转速和滚筒倾角为试验因素,进行了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分析得到筛分效率和黑水虻幼虫损失率的最优筛分参数组合。【结果】当外层滚筒转速36 r·min^(-1),抄板高度20 mm,内层滚筒转速-45 r·min^(-1),滚筒倾角8°时,滚筒筛性能最优,筛分效率为95.32%,损失率为4.85%;在最优筛分参数组合条件下,样机试验结果与仿真试验结果相对误差分别为4.19%和0.55%,仿真试验与样机试验结果吻合度较好。【结论】解决了黑水虻幼虫分离设备现存问题,获得了滚筒筛分的最佳筛分参数,为黑水虻幼虫筛分设备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筒筛 黑水虻幼虫 虫料分离 鸡粪 EDEM仿真 筛分参数
下载PDF
黑水虻幼虫作为饲料原料在生猪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蔡赐美 马崇 +6 位作者 朱剑锋 庞旭 祁姣姣 李雪玲 杨美艳 胡文锋 胡斌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00-1510,共11页
随着生猪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肉类产品的持续增长推动了动物饲料原料需求,特别是蛋白质类饲料原料的需求不断攀升。传统蛋白质类饲料包括豆粕和鱼粉的生产需耗费大量资源。黑水虻幼虫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资源型昆虫,富含蛋白质、脂肪、钙等... 随着生猪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肉类产品的持续增长推动了动物饲料原料需求,特别是蛋白质类饲料原料的需求不断攀升。传统蛋白质类饲料包括豆粕和鱼粉的生产需耗费大量资源。黑水虻幼虫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资源型昆虫,富含蛋白质、脂肪、钙等,且氨基酸组成均衡(谷氨酸、赖氨酸和缬氨酸等多种氨基酸),可以代替豆粕、鱼粉等蛋白质类饲料应用于猪饲粮中。黑水虻幼虫作为饲料原料在生猪养殖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能够提高猪生产性能、降低饲料成本,同时具备环境友好的特点。作者综述了黑水虻幼虫的营养特性及其作为饲料原料对猪生产性能及健康水平的影响等,以期为未来黑水虻作为饲料原料在生猪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为推动生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虻 幼虫 应用
下载PDF
绿鳍马面鲀胚后早期发育各阶段形态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金超 边力 +6 位作者 潘滢 李凤辉 潘鲁莹 张子阳 吴丹 常青 陈四清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0-219,共10页
本文研究了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胚后早期发育各阶段可观、可量和可数性状的变化。结果显示,在水温为(23.0±1.0)℃条件下,1 d出现胸鳍;4 d卵黄囊消失,鳔基和第1背鳍鳍基清晰可见;7 d油球消失,出现腹鳍;8 d第1... 本文研究了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胚后早期发育各阶段可观、可量和可数性状的变化。结果显示,在水温为(23.0±1.0)℃条件下,1 d出现胸鳍;4 d卵黄囊消失,鳔基和第1背鳍鳍基清晰可见;7 d油球消失,出现腹鳍;8 d第1背鳍鳍基和腹鳍出膜;9 d披透明圆形小鳞;12 d鳔和腹两侧后匙骨清晰可见;14 d出现第2背鳍支鳍骨和臀鳍支鳍骨;16 d披锥形小鳞,上、下颌出现锥形齿;19 d分化出第2背鳍鳍条和臀鳍鳍条;20 d尾柄下侧长出尾鳍鳍条;24 d时,第2背鳍、臀鳍和尾鳍的鳍条形态发育完全;27 d鳔大量充气。可量性状变化的曲线方程R2值均>0.90,第1背鳍鳍高,4~30 d呈指数递增;视囊0~11和11~20 d为线性递增,0~11 d递增程度<11~20d,21~30d为指数递增;口裂4~13和22~30d为线性递增,13~22d为线性递减;全长、体长、体高和矢耳石直径等拐点前为线性递增,拐点后为指数递增,拐点集中在19~23 d。初孵仔鱼共27对肌节,头部6对,躯体21对;仔鱼末期,第2背鳍支鳍骨数为31~36根,臀鳍支鳍骨数为33~35根;稚鱼末期,第2背鳍和臀鳍鳍条数与支鳍骨数相对应,胸鳍鳍条数为15~18根,尾鳍鳍条数为12根;早期幼鱼45 d时,鳍条分节明显,第2背鳍鳍条2节,臀鳍鳍条3节,尾鳍鳍条为7~10节,50 d躯体4~5条黑色条带。研究较详尽地描述了绿鳍马面鲀胚后早期发育各阶段的形态特征,丰富了绿鳍马面鲀胚后早期发育基础资料,可为其苗种繁育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鳍马面鲀 仔鱼 稚鱼 早期发育 形态特征
下载PDF
黑水虻幼虫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元芳 冯艳忠 +3 位作者 张建胜 张淑芬 王文涛 陈赫书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0-54,共5页
黑水虻幼虫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优质氨基酸与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是良好的蛋白质来源,可以代替豆粕、鱼粉等蛋白质类饲料应用于猪饲粮中;黑水虻幼虫含有抗菌肽和几丁质等生物活性物质,可以抑制有害细菌的增殖,进而对猪的生长性能和... 黑水虻幼虫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优质氨基酸与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是良好的蛋白质来源,可以代替豆粕、鱼粉等蛋白质类饲料应用于猪饲粮中;黑水虻幼虫含有抗菌肽和几丁质等生物活性物质,可以抑制有害细菌的增殖,进而对猪的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发挥积极作用;黑水虻幼虫还可以将猪粪便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产品。黑水虻幼虫具有易于饲养、生长迅速、转化效率高等优点,因此在养猪行业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黑水虻幼虫的主要活性成分、不同基质饲养的黑水虻幼虫主要营养成分、黑水虻幼虫对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以及对猪粪的生物转化应用研究,以期为黑水虻在猪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虻幼虫 蛋白质饲料 有机废物 猪粪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中游异齿裂腹鱼耳石日轮特征及繁殖期推算 被引量:1
19
作者 赖柏霖 顾正选 +13 位作者 李磊 何智 高阔 蒲勇 田琴瑶 熊金鑫 罗文杰 黄俊杰 文磷 熊旭 唐子婷 张明旺 杨德英 严太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0-919,共10页
研究以人工孵化的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仔稚鱼为材料,验证了异齿裂腹鱼耳石轮纹沉积规律和第一日轮形成时间,建立了耳石轮纹数与日龄的关系,基于此对采集自雅鲁藏布江干流中游桑日县-加查县段的野生异齿裂腹鱼仔稚鱼的... 研究以人工孵化的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仔稚鱼为材料,验证了异齿裂腹鱼耳石轮纹沉积规律和第一日轮形成时间,建立了耳石轮纹数与日龄的关系,基于此对采集自雅鲁藏布江干流中游桑日县-加查县段的野生异齿裂腹鱼仔稚鱼的出膜时间进行了推算,并结合胚胎发育积温推算了亲鱼产卵时间。结果表明:人工养殖实验确定了异齿裂腹鱼孵化有效积温为2062.67℃·h,生物学零度为6.31℃;在水温6.8—8.8℃条件下,50%样本耳石第一轮纹在出膜后第1天形成(理论值为出膜后8.94h,n=439);微耳石和矢耳石轮纹数均与日龄呈线性相关,方程斜率均与1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两对耳石的轮纹沉积均为日周期性,即仔稚鱼的日轮数为日龄。对野生异齿裂腹鱼仔稚鱼生长过程中耳石形态发育观察发现,微耳石的形态稳定,轮纹清晰,更适宜作为日轮计数材料。依据野生仔稚鱼样本微耳石日轮数,结合采样时间及耳石轮纹沉积规律等,推算出2022年野生仔稚鱼样本的孵化时间为3月11日至5月2日,结合孵化积温与实测平均水温,推算出其产卵时间为2月8日至4月23日。文章为研究异齿裂腹鱼自然种群资源保护与流域水电站生态调度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石日轮技术 繁殖期 仔稚鱼 雅鲁藏布江中游 异齿裂腹鱼
下载PDF
瓯江口海域鱼类早期资源群落结构及优势种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尚清 叶深 +7 位作者 王雨航 唐未 秦松 范青松 邱文致 艾龙威 郑春芳 刘伟成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8-909,I0004-I0006,共15页
为掌握瓯江口海域鱼类早期资源现状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基于2021年春季(5月)、夏季(8月)和秋季(11月)对瓯江口海域内25个站位的表层水平拖网数据和温度、盐度及pH等基础水文调查数据,对该海域鱼卵、仔稚鱼的物种优势度、生物... 为掌握瓯江口海域鱼类早期资源现状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基于2021年春季(5月)、夏季(8月)和秋季(11月)对瓯江口海域内25个站位的表层水平拖网数据和温度、盐度及pH等基础水文调查数据,对该海域鱼卵、仔稚鱼的物种优势度、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等进行分析,同时探讨优势种侧带小公鱼属鱼类(Stolephorus spp.)资源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个航次调查共采集鱼卵8427粒,仔稚鱼40365尾,共鉴定49种,隶属于12目23科39属,以鲈形目(Perciformes)为主要类群,在发育阶段上以前弯曲期仔鱼居多,按照生态类型划分主要以海洋性与河口性鱼类为主。调查海域内不同季节采获鱼卵、仔稚鱼的种类、数量和密度有所差异,平均密度在0.07—4.72粒(尾)/m^(3),春季最高分别为34种、38083粒(尾)和4.72粒(尾)/m^(3)。在空间分布上,鱼卵沿着瓯江口由内向外呈递增趋势,而仔稚鱼则呈递减趋势。同时各季节鱼卵、仔稚鱼生物多样性的差异性较为显著,春季的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均为最高,丰富度指数(D)最高值出现在夏季。调查海域内各季节鱼卵、仔稚鱼的优势种组成差异较大,除共有优势种侧带小公鱼属鱼类外,春季、夏季和秋季航次的主要优势种分别为虾虎鱼科鱼类(Gobiidae spp.)、凤鲚(Coilia mystus Linnaeus)和舌鳎属鱼类(Cynoglossus sp.1)。利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计算物种优势度,结果显示侧带小公鱼属鱼类的优势度在所有航次中均为最高,通过分析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发现与盐度的相关性最高(P<0.01),与温度相关性最低(P<0.05)。经与历史资料对比,推测春季北龙岛附近海域是鱼类重要的产卵场,高温高盐弱碱的水文环境更有利于侧带小公鱼属鱼类的生长和繁育,这为瓯江口海域鱼类资源养护管理和渔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卵 仔稚鱼 优势种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瓯江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