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瓦尔特·本雅明文学批评的传统面向——以《讲故事的人》为例
1
作者 张丽瑶 《肇庆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04-109,共6页
在本雅明的文学批评体系中,尼古拉·列斯科夫与波德莱尔、卡夫卡等现代主义作家不同,是扎根于传统与古典的“讲故事的人”。本雅明喜爱列斯科夫,钟爱“故事”这一体裁的原因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从其生命历程中回顾,“故事”既承... 在本雅明的文学批评体系中,尼古拉·列斯科夫与波德莱尔、卡夫卡等现代主义作家不同,是扎根于传统与古典的“讲故事的人”。本雅明喜爱列斯科夫,钟爱“故事”这一体裁的原因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从其生命历程中回顾,“故事”既承载了他流亡中对稳定性的渴求,也成为他追忆童年时光的一个支点。从其学术体系中追索,“故事”既寄托了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对灵晕消逝未尽的哀思,也体现了他对传统精神中灵晕的消散所作的深入思考。从其晚期的学术关切中审视,本雅明选取“故事”这个看似和现代城市商品资本主义兴起相隔甚远的话题,从中提取出“经验”这一核心论题来进行其现代性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尔特·本雅明 《讲故事的人》 尼古拉·列斯科夫 故事 灵晕
下载PDF
人类学大视野中的故事变异与永恒问题——基于张爱玲与俄国作家尼古拉·列斯科夫的比较 被引量:8
2
作者 刘俐俐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5-174,共10页
论文由本雅明"讲故事的人"界定的悖论,对本雅明的"故事"概念过于狭窄产生了疑问。疑问来自作者既有的故事思考:故事始终与人类相伴随;故事是感性认识对象;故事可满足人类对意义的需求;故事具有适应人类需求、随条... 论文由本雅明"讲故事的人"界定的悖论,对本雅明的"故事"概念过于狭窄产生了疑问。疑问来自作者既有的故事思考:故事始终与人类相伴随;故事是感性认识对象;故事可满足人类对意义的需求;故事具有适应人类需求、随条件变化而变化的特性。籍此,论文提出应建立人类学大视野的故事概念。论文选取本雅明认定的"讲故事的人"的俄国作家列斯科夫,以之与中国现代作家张爱玲比较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列斯科夫的故事是传统故事,传递经验以让人知道;张爱玲的故事是现代故事,传递体验以让人感悟,颠覆了本雅明所说的讲故事的人离我们远去了的断言。籍此就故事的变异与永恒问题形成如下基本看法:故事概念很大,小说概念应置于故事概念之下;故事给了小说各种故事讲法和风格以可能和机会,故事由此而变异;故事满足人类对意义需求的基本功能则永远不会变化;故事的人类学特质给予小说研究以新思路;呼吁关注和思考人类学大视野中故事的形而上思考与故事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 故事 小说 列斯科夫 张爱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