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ate and Transformation of Nitrogen from ^(15)N-Labelled Rice Straw After Feeding Goat 被引量:1
1
作者 HEDIAN-YUAN XINGTING-XIAN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61-170,共10页
Three goats were fed with ^15N-labelled rice straw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gestion,assimilation,transformation and excretion of C and N compounds from rice straw.It was shown that the amount of ^15N transfor... Three goats were fed with ^15N-labelled rice straw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gestion,assimilation,transformation and excretion of C and N compounds from rice straw.It was shown that the amount of ^15N transformed into the bodies of the two slaughtered goats accounted for 38.5 and 23.6% of the total amount of ^15N deposi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diet taken by each goat.The ^15N excreted through the feces and urine for the three goats accounted for 34.8,33.2 and 33.9% of the total amount of ^15N deposition in the feed of the 3 goats.The recovery of total ^15N for the two slaughtered goats were 73.3 and 57.5%,with the corresponding rates of ^15N loss 26.7 and 42.5% respectively.The digestibilities of total amino acids for Goats 1 and 3 were 68.7 and 54.0%,and the digestibilties of carbohydrates for the two goats were 74.8 and 67.7%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水稻秸秆 氮15 氮素转化 消化代谢 饲喂 同位素示踪
下载PDF
Fate of Nitrogen from Organic and Inorganic Sources in Rice-Wheat Rotation Cropping System 被引量:5
2
作者 CHEN Yi,WU Chun-yan,TANG Xu,YANG Sheng-mao and WANG Jia-yu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and Soil Fertilizer,Zhe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Hangzhou 310021,P.R.China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SCD 2010年第7期1017-1025,共9页
The lower availability of 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limiting factors impeding crop yield enhancement among the various factors that affect crop yield under the multiple-cropping agroecosystem in China.In this stu... The lower availability of 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limiting factors impeding crop yield enhancement among the various factors that affect crop yield under the multiple-cropping agroecosystem in China.In this study,the recovery of a single application of 15N-labeled fertilizer or residues in rice-wheat cropping system was determined,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nitrogen management in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A continuous trac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for 15N microplots by using randomized block design with four treatments and four replications(T1 = 15N-labeled fertilizer with crop residue incorporation,T2 = 15N-labeled residues,T3 = 14N fertilizer to generate unlabeled crop residue,and T4 = 15Nlabeled fertilizer without crop residue incorporation).Our results showed that,on average,17.17 and 12.01% of crop N was derived from N fertilizer and 15N-labeled residues,respectively during the first growing season,suggesting that approximately 82.83 or 87.99% of crop N was derived directly from soil N pool.There was a larger difference in the 15N recovery pattern in crop when N was applied as fertilizer or residues,i.e.,most of crop N derived from N fertilizer was absorbed in the first growing season(92.04%),and the relevant value was 38.03% when 15N-labeled residues were applied.This implied that most of N fertilizer was recovered in the present cropping season,while a longer residue effect will be found for 15N-labeled residues.Thus,the average recovery of N fertilizer and N residue in the soil after the first growing season was 33.46 and 85.64%,respectively.The recovery of applied N in soil when N was applied as residu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when N was applied as fertilizer.There was a larger difference in the total 15N recovery in plant and soil when N was applied as fertilizer or residues.By the end of the fifth or sixth cropping season,the total 15N recovery in plant and soil when N was applied as fertilizer or residues were estimated at 64.38 and 79.11%,respectively.On the contrary,there was littl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ractices of residue incorporation and residue removal following the N fertilizer application.N fertilizer appeared to be more readily available to crops than residue-N,and residue-N replenished soil N pool,especially N in soil organic matter,much more than N fertilizer after six growing seasons.Therefore,residue-N is a better source for sustaining N content of soil organic matter.Thus,one possible management practice is to use both organic and inorganic N sources simultaneously to improve the use efficiency of N while protecting the sustainability of s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p residue fertilizer fate 15N isotope nitrogen fertilizer rice field
下载PDF
番茄嫁接和施氮对氮肥去向和氮平衡的影响
3
作者 孙昭安 张译文 +4 位作者 江丽华 李昭君 郭鑫 曹慧 孟凡乔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5-764,共10页
【目的】定量番茄植株地上部带走的土壤氮量以及土壤残留的肥料氮量,评估嫁接和施氮对氮肥去向、土壤氮平衡以及土壤净残留肥料氮的影响。【方法】通过15N尿素示踪结合盆栽试验,试验番茄品种‘齐达利’和‘017’,包括嫁接和不嫁接以及... 【目的】定量番茄植株地上部带走的土壤氮量以及土壤残留的肥料氮量,评估嫁接和施氮对氮肥去向、土壤氮平衡以及土壤净残留肥料氮的影响。【方法】通过15N尿素示踪结合盆栽试验,试验番茄品种‘齐达利’和‘017’,包括嫁接和不嫁接以及施氮和不施氮处理。借助15N标记技术区分植株和土壤中源于肥料氮和土壤氮的贡献,进而追踪肥料氮去向;计算土壤氮吸收的加氮交互效应(即施氮与不施氮植株对土壤氮吸收的差值),最终评估土壤氮的平衡。【结果】番茄植株干重和氮吸收量对施氮的响应取决于接穗品种和嫁接处理。肥料氮对整个植株氮吸收贡献率为35.9%—38.8%,对地上部氮吸收的贡献(35.9%—39.9%)高于根系(31.6%—36.2%)。土壤氮吸收的加氮交互效应在大多数情况下呈现正值,嫁接对加氮交互效应无显著影响。各处理肥料氮分配到植株地上部、土壤和损失的平均比值为4.0﹕2.6﹕3.4,作物-土壤系统对氮肥的总回收率(地上部吸收+土壤残留)为70%。在施氮量250 kg·hm^(-2)水平,各处理的土壤残留肥料氮无法弥补植株地上部带走的土壤本身氮,从长期来看,这可能导致土壤本身氮肥力的消耗。【结论】如果选择增加氮肥投入来弥补土壤本身氮的消耗,可能导致氮肥损失的风险。本研究中,与番茄‘齐达利’自根苗、‘017’自根苗和嫁接苗相比,‘齐达利’接穗与南瓜砧木组合增加了根际土壤对肥料氮的固持,降低了肥料氮的损失。因此,合适砧穗组合可能是保持番茄土壤氮肥力的有效园艺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氮肥利用率 加氮交互效应 化肥氮去向 15N标记
下载PDF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黑土玉米田肥料氮素去向
4
作者 吴梦娜 王少杰 +3 位作者 兰唱 闫旭 冯国忠 高强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6-514,共9页
探究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肥料氮在连续两季作物系统中的去向,为黑土地保护下的氮肥管理提供重要依据。于2020—2021年在吉林梨树开展大田微区试验,设置无秸秆还田(CK)、深翻还田(DTS)、免耕覆盖还田(NTS)3种秸秆还田方式,每种方式下设置... 探究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肥料氮在连续两季作物系统中的去向,为黑土地保护下的氮肥管理提供重要依据。于2020—2021年在吉林梨树开展大田微区试验,设置无秸秆还田(CK)、深翻还田(DTS)、免耕覆盖还田(NTS)3种秸秆还田方式,每种方式下设置2个施氮水平:180 kg·hm^(-2)(N1)和270 kg·hm^(-2)(N2)。结果表明:当季和第二季玉米成熟期植株氮分别有38.0%~46.8%和12.9%~18.6%来源于^(15)N标记氮肥。肥料氮当季平均利用、残留和损失率分别为32.4%~43.9%、32.8%~51.4%和13.2%~32.7%,秸秆覆盖配施适量氮肥(180 kg·hm^(-2))处理下肥料氮当季利用率显著提高29.5%,而秸秆深翻还田则使肥料氮在土壤中的残留率显著增加18.6%。当季施用肥料氮仍有8.5%~14.9%被第二季玉米吸收利用,两季累积利用率达40.9%~58.8%,在高氮(270 kg·hm^(-2))下秸秆深翻还田显著提高肥料氮的第二季利用率及累积利用效率。综上,秸秆覆盖还田配施适量氮肥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效率,而秸秆深翻还田更有利于高施氮量下土壤对肥料氮的保持,增加其被下季作物利用的机会,两者均能显著减少氮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N示踪 秸秆还田 施氮量 肥料氮去向 残留效应
下载PDF
不同形态氮素添加下三江源区高寒草甸草场氮素分配与利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向雪梅 德科加 +7 位作者 张琳 冯廷旭 林伟山 钱诗祎 魏希杰 王伟 徐成体 耿晓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1-520,共10页
【目的】研究三江源区高寒草甸牧草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吸收利用和残留氮素在土壤中的去向及分配,以期为制定三江源区高寒草甸草场养分科学添加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0年6月至2021年9月,在青海省称多县高寒草甸试验站开展^(15)N... 【目的】研究三江源区高寒草甸牧草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吸收利用和残留氮素在土壤中的去向及分配,以期为制定三江源区高寒草甸草场养分科学添加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0年6月至2021年9月,在青海省称多县高寒草甸试验站开展^(15)N田间微区示踪试验,试验设置3个不同氮素形态处理,分别为(^(15)NH_(4))_(2)SO_(4)、Ca(15NO3)2、CO(^(15)NH_(2))_(2),各处理的氮素施用量均为N 300 kg/hm^(2)。分析了施肥当年和次年不同形态氮素在高寒草甸牧草地上部、地下部中的含量,及在0—15、15—30 cm土层土壤中的去向及分配。【结果】1)在施肥当年,与Ca(^(15)NO_(3))_(2)、(^(15)NH_(4))_(2)SO_(4)处理相比,CO(^(15)NH2)2处理下牧草地上部氮素吸收量分别显著增加了276.4%、48.1%,地下部分别显著增加了360.3%、129.2%;0—15 cm土层中的氮素残留量分别增加了275.6%、78.4%,15—30 cm土层分别增加了240.1%、115.6%(P<0.05)。2)在施肥次年,与Ca(^(15)NO_(3))_(2)、(^(15)NH_(4))_(2)SO_(4)处理相比,CO(15NH2)2处理牧草地上部分氮素吸收量分别显著增加了206.9%、66.1%,牧草地下部分显著增加了473.2%、234.4%;0—15 cm土层中氮素残留量分别显著增加了635.6%、129.5%,15—30 cm土层分别显著增加了22.5%、188.2%(P<0.05)。3)在施氮当年,(^(15)NH_(4))_(2)SO_(4)和Ca(^(15)NO_(3))_(2)处理氮素去向表现为:^(15)N损失量>^(15)N土壤残留量>^(15)N植物吸收量,而CO(^(15)NH_(2))_(2)处理为:^(15)N土壤残留量>^(15)N植物吸收量>^(15)N损失量;在施氮次年(^(15)NH_(4))_(2)SO_(4)和Ca(^(15)NO_(3))_(2)处理的氮素去向为:^(15)N损失量>^(15)N植物吸收量>15N土壤残留量,而CO(^(15)NH_(2))_(2)处理为:^(15)N植物吸收量>^(15)N损失量>^(15)N土壤残留量。【结论】外源添加CO(^(15)NH_(2))_(2)能保证较高的氮素吸收率、较低的损失率,且残留氮素能发挥较好的后效作用,因此酰胺态氮为三江源区高寒草甸草场优选的氮素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形态 高寒草甸 氮素去向 ^(15)N示踪技术
下载PDF
基于^(15)N标记的干旱区滴灌肥料氮的去向和效益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尹豪杰 孔丽婷 +6 位作者 王荣荣 车子强 刘建国 蒋桂英 谢冰莹 姜丰 张婷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4-426,共13页
【目的】采用^(15)N示踪法,研究滴灌肥料氮与土壤氮素的转化和去向以及在土壤中的残留分布,为新疆滴灌春小麦氮肥优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于2019年在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试验站进行,供试春小麦材料为强筋型‘新春38’(XC38)和... 【目的】采用^(15)N示踪法,研究滴灌肥料氮与土壤氮素的转化和去向以及在土壤中的残留分布,为新疆滴灌春小麦氮肥优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于2019年在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试验站进行,供试春小麦材料为强筋型‘新春38’(XC38)和中筋型‘新春49’(XC49)。试验设7个施氮(N)水平:300、285、270、255、240、225和0 kg/hm^(2),分别记作N300、N285、N270、N255、N240、N225和N0处理。每个试验小区内,安装未封底的PVC管(直径11 cm,高65 cm),管内施用与该处理等量的^(15)N标记尿素。于小麦成熟期,测定PVC管内植株样品与土壤样品中的^(15)N丰度,同时在小区内测定产量,计算氮素利用效率。【结果】两品种春小麦吸收的氮素来自肥料的比例为30.49%~36.06%,对土壤氮的依赖程度在60%以上。随着氮肥施用量的降低,对土壤氮的依赖程度逐渐增加。^(15)N标记氮肥在土壤中的总残留率为24.05%~31.60%,主要集中在0—40 cm土层,土壤^(15)N残留量与^(15)N总回收率随施氮量的降低而逐渐降低,^(15)N吸收利用率随施氮量的降低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XC38强筋小麦各器官对肥料氮的吸收量为43.1~61.3 kg/hm^(2),占总吸氮量的30.94%~36.06%,高于中筋小麦XC49的42.3~54.5 kg/hm^(2)和30.81%~34.39%。XC38小麦在N270处理下产量最高,为7384.0 kg/hm2;XC49小麦在N255处理下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最高,为7236.1 kg/hm^(2)。【结论】在滴灌施肥条件下,作物当季肥料氮吸收量占比平均为19.79%,0—60 cm土层中的平均残留率为27.86%,平均总回收率为47.64%。提高施氮量可提高小麦对肥料氮的吸收及其比例,且增加土壤中氮素的残留率,有效补充土壤氮库。虽然强筋型小麦XC38对肥料氮素的吸收强于中筋型小麦XC49,但对肥料氮的基本去向没有显著影响。综合考虑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益,春小麦XC38和XC49适宜的施氮量分别为N 270 kg/hm^(2)和22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滴灌 ^(15)N示踪 施氮量 土壤氮素依赖度 氮肥利用率 肥料氮去向
下载PDF
葡聚糖改性尿素对冬小麦产量和肥料氮去向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严艳鸽 张水勤 +2 位作者 李燕婷 赵秉强 袁亮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7-299,共13页
【目的】糖类物质具有调控氮素转化和作物生长的作用,目前尚不明确不同聚合度糖类物质与尿素反应对尿素氮肥利用、作物生长的影响及机理。通过将不同聚合度葡萄糖(葡聚糖)与15N尿素熔融制备葡聚糖改性尿素,分析葡聚糖改性尿素的结构变... 【目的】糖类物质具有调控氮素转化和作物生长的作用,目前尚不明确不同聚合度糖类物质与尿素反应对尿素氮肥利用、作物生长的影响及机理。通过将不同聚合度葡萄糖(葡聚糖)与15N尿素熔融制备葡聚糖改性尿素,分析葡聚糖改性尿素的结构变化与小麦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关系,以期为葡聚糖在提高尿素氮肥利用效率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5N示踪技术,供试作物为冬小麦(济麦22),将葡萄糖(单体)、麦芽糖(2聚)、低聚麦芽糖(≈5聚)和聚葡萄糖(≈20聚)按1%添加量加入到熔融15N尿素(丰度为10.19%)中,制得葡聚糖改性尿素(葡萄糖、麦芽糖、低聚麦芽糖、聚葡萄糖改性尿素分别由GU、MU、OU和PU表示),以不同聚合度葡萄糖改性尿素和普通尿素(U)为供试肥料,运用田间土柱栽培试验研究葡聚糖改性尿素对小麦生长及肥料氮去向的影响。利用傅里叶红外变换(FTIR)光谱和13C核磁共振(13C NMR)波谱特征探究葡萄糖聚合度及其改性尿素的结构变化,并揭示其与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的关系。【结果】(1)与U相比,葡聚糖改性尿素的FTIR谱图在3 343和1 601 cm-1处的伯酰胺振动强度减弱,13C NMR波谱在158-171 ppm处检测到一个新的化学位移峰,是葡聚糖的醛基与尿素的胺基发生席夫碱反应,生成含C=N物质的标志。(2)与U相比,不同聚合度葡萄糖改性尿素(GU、MU、OU、PU)增加了小麦产量,分别较U提高了1.9%、9.2%、10.3%和12.3%,主要通过增加小麦穗数和穗粒数实现增产。(3)与U相比,不同聚合度葡萄糖改性尿素的小麦籽粒总氮吸收量和肥料氮吸收量分别提高了8.7%-20.0%和6.1%-13.9%;MU、OU和PU处理的氮素吸收量均高于GU。(4)与U相比,不同聚合度葡萄糖改性尿素的15N利用率提高了2.0-6.1个百分点,肥料氮残留率提高了1.3-4.9个百分点,肥料氮损失率显著降低6.9-7.4个百分点。(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小麦产量与葡萄糖聚合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席夫碱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利用一元二次方程可显著拟合席夫碱含量与小麦产量和15N利用率的关系,葡萄糖聚合度5-8时,小麦产量和肥料氮利用率最高。【结论】与普通尿素相比,不同聚合度葡萄糖改性尿素可以增加小麦产量,促进氮素的吸收利用,提高肥料氮残留量,减少尿素氮肥损失。一定范围内,随着葡聚糖聚合度的增加,小麦产量和肥料氮吸收量逐渐增加,土壤中肥料氮残留量逐渐降低。葡萄糖聚合度为5-8,其对尿素改性增效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聚糖 葡聚糖改性尿素 席夫碱 小麦产量 肥料氮去向
下载PDF
耕层厚度对潮土中化肥氮素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丁世杰 杨文亮 +5 位作者 信秀丽 张先凤 朱安宁 杨娇 任国翠 李梦柔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87-1698,共12页
耕层厚度是影响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其对潮土中化肥氮素转化的影响尚不清楚。利用田间土柱模拟试验,采用15N示踪技术,探究在不同耕层厚度处理下,化肥氮在3种质地潮土0~40 cm土层中有机氮、无机氮与固定态铵库中的动态变化以及作... 耕层厚度是影响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其对潮土中化肥氮素转化的影响尚不清楚。利用田间土柱模拟试验,采用15N示踪技术,探究在不同耕层厚度处理下,化肥氮在3种质地潮土0~40 cm土层中有机氮、无机氮与固定态铵库中的动态变化以及作物对化肥氮的吸收利用。结果表明:耕层厚度显著影响化肥氮在土壤不同氮库中的转化及其在土壤-作物系统中的去向,且在不同质地潮土中的作用效果一致。在不同质地潮土中,残留于土壤中的化肥氮83%以上以有机氮的形式存在,影响化肥氮的保蓄与供给。增加耕层厚度虽然降低了化肥氮向固定态铵库的转化,但提高了0~40 cm土层中的肥料来源有机氮储量,尤其是在施肥当季,耕层厚度25 cm(PLT-25)处理下的肥料来源有机氮储量平均较耕层厚度15 cm(PLT-15)处理提高8.9%。增加耕层厚度显著(P<0.05)提高了施肥当季与后茬作物生长季内肥料来源无机氮的供给,在此期间PLT-25处理下作物对化肥氮的利用率较PLT-15处理提高8.0%左右,而化肥氮的当季损失率与累积损失率则较PLT-15处理分别降低12.3%与9.1%。就土壤质地的角度而言,砂粒含量高制约着化肥氮向有机氮库的转化,不利于作物对化肥氮的吸收利用,增大了氮肥损失。由此可见,在不同质地潮土中,增加耕层厚度在提高化肥氮素当季利用率的同时也增大了化肥氮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减少了化肥氮的损失。残留的化肥氮在后茬作物生长季释放出来供作物吸收利用,促进了化肥氮累积利用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土 耕层厚度 土壤质地 氮肥转化与去向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配施硝化抑制剂对柴达木枸杞园15N肥料去向的影响
9
作者 卢九斤 盛海彦 +1 位作者 高亚军 王永亮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77-585,共9页
枸杞产业已成为青藏高原的优势产业,但存在氮肥利用率低、环境污染等问题。适当施用氮肥和硝化抑制剂是减少氮肥气态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途径。为探讨枸杞栽培的适宜施肥方式,于2020年在柴达木盆地青海诺木洪... 枸杞产业已成为青藏高原的优势产业,但存在氮肥利用率低、环境污染等问题。适当施用氮肥和硝化抑制剂是减少氮肥气态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途径。为探讨枸杞栽培的适宜施肥方式,于2020年在柴达木盆地青海诺木洪农场,以11年生宁杞1号为试验材料开展田间试验,设置4个处理:N267、N133处理分别施用纯氮267、133 kg·hm^(-2),N267I1.33、N133I0.67处理分别在N267、N133处理施氮量的基础上配施硝化抑制剂—2-氯-6(三氯甲基)-吡啶(nitrapyrin)1.33、0.67 kg·hm^(-2),研究施氮量和2-氯-6(三氯甲基)-吡啶对施用的15N-尿素在枸杞-土壤系统去向的影响。结果表明,N267I1.33处理枸杞全株的干物质量、吸氮量和植株15N累积量(Ndfa)均最高,较N267处理分别提高了25.04%、30.17%、1.96%。秋果期及休眠前期N267I1.33处理的0~200 cm土层15N残留量较其他处理分别增加了73.89%~122.47%、80.33%~165.86%。N267处理的15N损失率最高,较N267I1.33处理提高了4.25个百分点,N133I0.67处理的15N损失率最低,较其余处理降低了2.08~10.29个百分点。N267I1.33处理的总产量最高,较其他处理提高了5.00%~9.48%。综上,267 kg N·hm^(-2)配施2-氯-6(三氯甲基)-吡啶1.33 kg·hm^(-2)可提高枸杞产量、植株吸氮量和土壤氮残留量,相同施氮量配施硝化抑制剂有利于提高枸杞生育后期土壤中的15N-尿素残留量进而降低土壤氮损失,是提高柴达木地区高肥力枸杞园氮肥利用率的推荐组合。本研究结果可为柴达木地区枸杞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施氮量 2-氯-6(三氯甲基)-吡啶 15N-尿素 氮肥去向
下载PDF
施氮量和底追肥比例对冬小麦产量及肥料氮去向的影响 被引量:57
10
作者 石玉 于振文 +1 位作者 李延奇 王雪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4-62,共9页
【目的】应用15N标记技术研究高产麦田中施氮量和底施与追施氮肥比例(底追肥比例)对冬小麦籽粒产量、氮肥利用及土壤残留和损失的影响。【方法】试验设置7个处理:不施氮肥(N0);在施纯氮量为168kg·ha-1和240kg·ha-1条件下,各... 【目的】应用15N标记技术研究高产麦田中施氮量和底施与追施氮肥比例(底追肥比例)对冬小麦籽粒产量、氮肥利用及土壤残留和损失的影响。【方法】试验设置7个处理:不施氮肥(N0);在施纯氮量为168kg·ha-1和240kg·ha-1条件下,各设底追肥比例为1﹕1(N1和N4)、1﹕2(N2和N5)、0﹕1(N3和N6)3个处理。【结果】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氮显著提高了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处理N2、N5和N6均较优,其中处理N2显著提高了氮肥利用率,降低了损失率。试验还表明,随底施和追施氮量增加,二者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增加,下移层次加深;随小麦的生育进程,土壤残留的肥料氮不断下移。成熟期,底肥氮在0~40、40~100和100~200cm土层中的残留量分别占总底肥氮残留量的38%~49%、40%~51%和0%~22%;处理N4、N5的追肥氮淋洗至140~160cm土层,N3、N6分别至160~180cm和180~200cm土层。在小麦全生育期,处理N2的底施和追施肥料氮均未淋洗至100~200cm土层。【结论】在本试验中,施氮量为168kg·ha-1、底追肥比例为1﹕2的处理N2的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氮肥利用率均较高,损失率最小,且未淋洗至100~200cm土层,为最佳氮肥运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底追肥比例 15N 小麦 产量 肥料氮去向
下载PDF
尿素与DCD和有机物料配施条件下氮素的转化和去向 被引量:48
11
作者 巨晓棠 刘学军 张福锁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1-186,共6页
采用好气土壤培养试验 ,研究了尿素配施有机物料和DCD条件下土壤不同氮库的动态。结果表明 ,尿素、尿素与小麦秸秆、苜蓿秸秆、鸡粪配施的条件下 ,硝化作用在 7d之内完成。DCD处理的NH4 N一直保持较高水平 ,说明DCD对土壤硝化过程有强... 采用好气土壤培养试验 ,研究了尿素配施有机物料和DCD条件下土壤不同氮库的动态。结果表明 ,尿素、尿素与小麦秸秆、苜蓿秸秆、鸡粪配施的条件下 ,硝化作用在 7d之内完成。DCD处理的NH4 N一直保持较高水平 ,说明DCD对土壤硝化过程有强烈的抑制作用。与单施尿素相比 ,C N高的小麦秸秆显著地降低了NH4 N、NO3 N的含量 ;C N低的苜蓿秸秆和鸡粪显著地增加了NH4 N、NO3 N的含量。土壤易矿化有机态氮不仅含量低 ,且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 ,施肥后土壤微生物氮的含量有所增加 ,但处理间没有达到显著水平。15N标记结果表明 :肥料氮的回收率在 84 .1%~ 92 .0 %之间 ,加入DCD显著提高了肥料氮的回收率 ,其他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DCD处理肥料氮主要以有机固定态或粘粒矿物固定态存在 ,其次以NH4 N形式存在 ;其他处理肥料氮在土壤中主要以NO3 N形式存在 ,加入秸秆增加了化肥氮被土壤固定的比例 ,鸡粪中的氮素几乎全部以极易矿化的形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 DCD 氮素转化 氮素去向 双氰胺 配施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南部春玉米地膜栽培的水肥效应与氮肥去向 被引量:19
12
作者 党廷辉 郝明德 +1 位作者 郭胜利 蔡贵信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1901-1905,共5页
在黄土高原南部采用田间小区和微区试验 ,研究了春玉米地膜栽培下氮肥 水分 产量关系与氮肥去向 .结果表明 ,相同施肥条件下地膜栽培 (N12 0 C)比平作栽培 (N12 0 UC)增产显著 (46 .7% ) ,施用氮肥显著地发挥了地膜的增产潜力 ,处理N12... 在黄土高原南部采用田间小区和微区试验 ,研究了春玉米地膜栽培下氮肥 水分 产量关系与氮肥去向 .结果表明 ,相同施肥条件下地膜栽培 (N12 0 C)比平作栽培 (N12 0 UC)增产显著 (46 .7% ) ,施用氮肥显著地发挥了地膜的增产潜力 ,处理N12 0 (尿素氮 12 0kg·hm-2 )、N180 (尿素氮 180kg·hm-2 )和N12 0 M(尿素氮 12 0kg·hm-2 +有机肥氮 6 0kg·hm-2 ) ,籽粒产量比对照CK (不施氮 )分别增产 4 1.8%、4 3.9%和34.7% .地膜栽培或施用氮肥都极大地改善了玉米水分生产效率 (WUE)和降水利用率 (RUE) ,试验中N12 0 C比N12 0 UC水分生产效率提高 5 7.9% ,降水利用效率提高 5 4 .5 % ;处理N12 0 、N180 和N12 0 M比CK处理WUE分别提高 38.4 %、4 7.4 %和 32 .4 % ,RUE分别提高 4 2 .3%、4 3.9%和 34.7% .由于供试有机肥是半腐解的牛粪 ,比尿素氮素供给迟缓 ,所以对玉米产量和WUE提高幅度小 .试验水分测定反映出 ,玉米利用的水分 73.0 %~ 83.7%来自降雨 ,表明决定春玉米产量的关键水分是生育期降水 .玉米地膜栽培对氮肥去向有微弱影响 ,相对于平作玉米 ,氮肥总的回收率差异不大 ,但氮肥利用率下降 7.3个百分点 ,土壤残留率上升 6 .4个百分点 .土壤当季残留氮主要集中在 0~ 2 0c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地膜栽培 氮肥 水分利用 氮肥去向 旱地
下载PDF
太湖和滇池流域保护地蔬菜氮肥去向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杜会英 冀宏杰 +3 位作者 徐爱国 张认连 程波 张维理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410-1416,共7页
为了研究化肥氮在保护地土壤-蔬菜系统中的当季利用与损失,在浙江嘉兴和云南昆明15个点位上进行15N田间微区试验。结果表明,保护地莴苣化肥氮当季利用率为8.32%~14.52%,保护地西芹化肥氮当季利用率为6.34%~13.85%,保护地结球生菜化肥氮... 为了研究化肥氮在保护地土壤-蔬菜系统中的当季利用与损失,在浙江嘉兴和云南昆明15个点位上进行15N田间微区试验。结果表明,保护地莴苣化肥氮当季利用率为8.32%~14.52%,保护地西芹化肥氮当季利用率为6.34%~13.85%,保护地结球生菜化肥氮当季利用率为11.34%。相同土壤、同一种类蔬菜保护地种植中,随着保护地种植年限的增加,蔬菜对化肥氮当季利用率显著降低。莴苣和西芹吸收化肥氮和土壤氮的比例在不同种植年限保护地土壤上差异不显著。当季蔬菜收获后,0~20 cm土层15N丰度和化肥氮残留量显著高于20 cm以下各土层。在保护地莴苣种植系统中,施入土壤中的化肥氮有18.98%~42.5%损失。在保护地西芹种植系统中,有11.7%~18.9%损失。在保护地生菜种植系统中,施入土壤中的化肥氮有16.0%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氮利用率 氮素去向 15N
下载PDF
富士苹果营养转换期肥料氮去向和土壤氮库盈亏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芬 田歌 +4 位作者 彭玲 何流 刘晓霞 葛顺峰 姜远茂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54-258,共5页
运用15 N同位素示踪技术,以5年生烟富3/SH6/平邑甜茶苹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0,50,100,150,200,250kg/hm2)对营养转换期富士苹果肥料氮吸收利用、土壤残留和土壤氮库盈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肥料氮的利用率逐渐下... 运用15 N同位素示踪技术,以5年生烟富3/SH6/平邑甜茶苹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0,50,100,150,200,250kg/hm2)对营养转换期富士苹果肥料氮吸收利用、土壤残留和土壤氮库盈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肥料氮的利用率逐渐下降,且树体吸收土壤氮素的比例逐渐降低,而来自肥料氮的比例逐渐升高;施氮1个月后,5.75%~12.99%的肥料氮被树体吸收,29.62%~39.74%的肥料氮残留在0—60cm土体中,47.27%~64.64%的肥料氮通过其他途径损失。随施氮水平的提高,树体吸收的肥料氮量和土壤残留氮量逐渐增加,但肥料氮利用率和土壤残留率却不断降低,同时损失量和损失率不断增加。残留在土壤剖面中的肥料氮主要分布在表土层(0—20cm),各土层15 N丰度随施氮水平的提高显著提高。随施氮水平的提高,土壤氮素总平衡由亏缺转为盈余,表明低施氮水平会造成土壤氮肥力的下降,过量施氮则会加剧土壤氮素累积。施氮水平与土壤氮素总平衡存在较好的正相关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0.3147x-16.144(R2=0.990 2),当施氮水平达到51.30kg/hm2时,土壤氮库达到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营养转换期 氮水平 氮去向 土壤氮库盈亏
下载PDF
水稻不同移栽密度的氮肥效应及氮素去向 被引量:17
15
作者 樊红柱 曾祥忠 吕世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81-685,共5页
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不同移栽密度对水稻产量、氮肥吸收利用及氮素去向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移栽密度增大,水稻产量显著增加,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降低,子粒与秸秆氮素含量、肥料利用率及其残留量增加,而氮素损失降低。水稻所吸收的... 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不同移栽密度对水稻产量、氮肥吸收利用及氮素去向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移栽密度增大,水稻产量显著增加,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降低,子粒与秸秆氮素含量、肥料利用率及其残留量增加,而氮素损失降低。水稻所吸收的氮素约2/3来源于土壤氮,1/3来源于当季肥料氮。不同移栽密度处理间,肥料利用率为16.69%~26.69%,氮肥残留率为17.12%~21.08%,有52.23%~66.19%的肥料损失。无论哪种密度下,肥料主要残留在0~20cm土层中。种植密度为40cm×40cm时,0~20cm土层氮素残留量为28.54kg/hm2,占施肥量的12.97%,高于50cm×50cm和30cm×30cm处理而在40~60cm土层的氮素残留量为7.34kg/hm2,比50cm×50cm和30cm×30cm处理同层残留量降低了57.90%~59.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密度 产量 氮肥利用率 氮素去向 15N示踪技术
下载PDF
北京郊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氮肥去向研究 被引量:113
16
作者 巨晓棠 潘家荣 +1 位作者 刘学军 张福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4-270,共7页
采用田间微区1 5N示踪试验研究了肥料氮在冬小麦、夏玉米当季和后茬的去向。结果表明 ,在供试土壤的肥力水平和生产条件下 ,N 12 0kg hm2 的施肥水平已经达到了较高产量 ,再增加氮肥施用量作物产量不再增加 ;其氮肥利用率和残留率均显... 采用田间微区1 5N示踪试验研究了肥料氮在冬小麦、夏玉米当季和后茬的去向。结果表明 ,在供试土壤的肥力水平和生产条件下 ,N 12 0kg hm2 的施肥水平已经达到了较高产量 ,再增加氮肥施用量作物产量不再增加 ;其氮肥利用率和残留率均显著高于施氮量为N 36 0kg hm2 ,损失率则远低于后者 ;在一季作物生长后仍有 2 0 .9%~4 8 4 %肥料氮残留于 0~ 10 0cm土层 ,这些残留的肥料氮在后茬的利用率不足 8% ,至施肥后第 2或第 3茬作物 ,仍有部分肥料氮残留于土壤。在低施氮量时 ,肥料氮以NO-3 N残留的量很低 ,在高施氮量时 ,残留氮除以有机态、微生物态氮形式存在外 ,以NO-3 N形式存在的比例也很高 ;在氮素损失途径中 ,淋洗损失可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郊区 冬小麦 夏玉米 轮作体系 氮肥 肥力管理 生产条件 利用率 残留率
下载PDF
太原城郊老菜区番茄氮肥利用率及氮去向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韩鹏远 焦晓燕 +2 位作者 王立革 董二伟 王劲松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82-485,共4页
为了加强太原城郊老菜区蔬菜生产中氮素管理和降低蔬菜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在田间采用微区15N示踪法研究了番茄生产过程中农民习惯施氮(FAR)和推荐施氮(RAR)的氮肥利用效率和氮去向。结果表明:与习惯施氮比较,推荐施氮对番茄各部位干物质... 为了加强太原城郊老菜区蔬菜生产中氮素管理和降低蔬菜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在田间采用微区15N示踪法研究了番茄生产过程中农民习惯施氮(FAR)和推荐施氮(RAR)的氮肥利用效率和氮去向。结果表明:与习惯施氮比较,推荐施氮对番茄各部位干物质量、氮浓度和产量均无显著影响,且明显降低了番茄地上部吸收化学肥料氮的百分率,但对各部位氮肥利用效率和总氮肥利用效率无显著影响,氮肥利用效率仅为8%~9%,这可能与土壤原来氮库或所施有机肥矿化提供了大量氮素有关。两种施肥处理均导致65%左右的氮素损失,其中习惯施氮和推荐施氮分别导致30%和26%的氮素淋洗到40cm以下土层,为此有必要种植蔬菜后利用深根系粮食作物吸收土壤下层氮素来降低蔬菜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施肥方法 氮肥利用率 氮去向 硝态氮
下载PDF
应用^(15)N对棉田生态系统中氮素的吸收利用和去向的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美良 吴建富 +3 位作者 刘经荣 郭成志 邱才飞 占子勇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7-61,共5页
应用15N示踪方法 ,研究了棉田生态系统中N的吸收利用和去向。证明在等N ,P ,K条件下 ,沼肥与化肥配施有利于N向生殖器官转移 ,其增产效果比单施化肥显著 ;绿肥与化肥配施和单施化肥产量基本持平。各处理棉株对土壤N的依赖性都低于肥料N ... 应用15N示踪方法 ,研究了棉田生态系统中N的吸收利用和去向。证明在等N ,P ,K条件下 ,沼肥与化肥配施有利于N向生殖器官转移 ,其增产效果比单施化肥显著 ;绿肥与化肥配施和单施化肥产量基本持平。各处理棉株对土壤N的依赖性都低于肥料N ,约占 3 7.4 4%~ 4 3 .66% ,但单施化肥高于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棉株营养器官累积土壤N的比例各处理都大于生殖器官 ,而累积的肥料N正好相反 ,说明棉株生育前期对土壤N的依赖性较高 ,而后期对肥料N的依赖性较高 ,为棉花生产重施花铃肥提供了依据。有机肥与化肥配施肥料N在土壤中的残留率为单施化肥 2 .5~ 3倍 ,而损失率后者为前者的 1 .4~ 1 .6倍 ,其生态效益差异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流向 氮素吸收利用 棉田生态系统 氮15 氮肥 化肥 有机肥
下载PDF
应用^(15)N对稻田生态系中氮素淋失和去向的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美良 吴建富 +1 位作者 郭成志 刘经荣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53-157,共5页
应用15N研究了化学氮肥单施及其与有机肥配施条件下稻田生态系统中肥料氮和土壤氮淋失的数量、形态及肥料氮的去向。明确了配施有机肥比化学氮肥单施氮素淋失率大,且淋失的形态均以NO3-N为主。但土壤残留氮前者为后者的2倍多... 应用15N研究了化学氮肥单施及其与有机肥配施条件下稻田生态系统中肥料氮和土壤氮淋失的数量、形态及肥料氮的去向。明确了配施有机肥比化学氮肥单施氮素淋失率大,且淋失的形态均以NO3-N为主。但土壤残留氮前者为后者的2倍多,而气态损失氮后者为前者的4倍左右。肥料氮的淋失量与土壤残留氮及气态损失氮相比,其数量极其微小,因此从农业持续发展着眼,应该选择有机肥和化学肥料配合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淋失 稻田生态系统 氮素去向
下载PDF
不同管理方式对夏玉米氮素吸收、分配及去向的影响 被引量:32
20
作者 徐明杰 张琳 +3 位作者 汪新颖 彭亚静 张丽娟 巨晓棠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6-45,共10页
【目的】本文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探讨传统(CT)和优化(YH)两种管理方式对夏玉米氮素吸收、分配及去向的影响。分析目标产量下化肥氮的变化,解析夏玉米花前、花后氮素利用及转移规律,探讨肥料氮、土壤氮与作物氮之间的关系,为该地区夏... 【目的】本文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探讨传统(CT)和优化(YH)两种管理方式对夏玉米氮素吸收、分配及去向的影响。分析目标产量下化肥氮的变化,解析夏玉米花前、花后氮素利用及转移规律,探讨肥料氮、土壤氮与作物氮之间的关系,为该地区夏玉米的科学合理施氮提供合理依据。【方法】在传统和优化两种管理方式定位试验中设置15N微区,采用将15N标记的尿素表施的方法,分析植株和土壤样品。新鲜土壤用1 mol/L KCl浸提,滤液用TRACCS 2000型流动分析仪测定土壤的NH+4-N和NO-3-N含量。15N标记的土壤和植物全氮的测定用烘干样(过0.15 mm筛),然后用美国THERMO finnigan公司生产的稳定同位素质谱仪DeltaplusXP进行测定。【结果】在该试验条件下,优化方式下夏玉米籽粒产量和总吸氮量显著高于传统方式,分别增加12%和10%。作物收获后,优化方式的15N吸收量及利用率显著高于传统方式,利用率分别为20.81%、32.54%。夏玉米各器官中氮素的积累量和向籽粒中的转移量土壤氮显著高于肥料氮,传统方式籽粒中氮素的57.73%、优化方式籽粒中氮素的45.15%来自各器官的转移,近一半的氮素是在花后积累的,基施高氮对作物生长作用不大。开花期土壤表层硝态氮含量传统方式显著高于优化方式,收获后有所降低,而土壤深层含量明显增加,有向下淋洗的趋势。夏玉米收获后,传统方式各土层的原子百分超均高于优化方式,而且在20—40 cm处出现了明显的15N累积峰,与开花期相比,40 cm以下土层的原子百分超明显增大,氮肥随水向下淋洗强烈。夏玉米收获后传统方式土壤氮素残留率高达56.18%,表现为土壤残留>损失>作物吸收;优化方式则表现为土壤残留>作物吸收>损失。【结论】在优化方式中夏玉米施氮量为N 185 kg/hm2时,玉米达到高产水平且氮肥的利用率高。适当减少施氮量及增加后期追肥次数可实现夏玉米的高产和肥料的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N 夏玉米 管理方式 花前花后 氮去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