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血清GDF-15和hs-CR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姚坤妹 夏中华 +3 位作者 黄兴杰 黄敏 刘琼 周汉力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8-421,共4页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132例研究对象按照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分为CSF组66例和对照组66例,比较2组间血清GDF-15、hs-CRP水平差异;Spearman...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132例研究对象按照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分为CSF组66例和对照组66例,比较2组间血清GDF-15、hs-CRP水平差异;Spearman法分析血清GDF-15和hs-CRP与冠脉血流平均TIMI血流帧数(mTFC)的相关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CS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SF组血清GDF-15[969.01(620.39,1 191.01)ng/L vs. 552.73(197.06,776.09)ng/L]、hs-CRP[5.36(2.57,6.77)mg/L vs. 0.96(0.49,3.47)mg/L]水平以及冠脉血流mTFC[27.38(23.17,33.20)帧vs. 16.52(14.13,19.12)帧]均升高(P<0.01);CSF组血清GDF-15、hsCRP水平与mTFC呈正相关(rs分别为0.417、0.336,均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DF-15(OR=1.004,95%CI:1.002~1.006,P<0.001)、hs-CRP(OR=1.604,95%CI:1.264~2.035,P<0.001)水平升高是发生CS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SF患者血清中GDF-15和hs-CRP水平升高,与mTFC呈线性正相关,可反映CSF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分化因子15 C反应蛋白质 无复流现象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慢血流
下载PDF
基于HALP动态列线图预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无复流现象风险分析
2
作者 王星 张妍 +3 位作者 张明磊 高建步 张永杰 齐贵彬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972-978,共7页
[目的]基于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淋巴细胞(LYM)和血小板(PLT)构建HALP,开发并验证动态列线图预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无复流现象(NRP)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4年1月南阳... [目的]基于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淋巴细胞(LYM)和血小板(PLT)构建HALP,开发并验证动态列线图预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无复流现象(NRP)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4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49例STEMI患者,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NRP分为NRP组145例,正常复流组304例。基于Hb、Alb、LYM和PLT观测值计算HALP。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NRP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使用R语言相关软件包开发STEMI患者PCI术后NRP风险的动态列线图。[结果]449例NRP患者中,NRP发生率为32.3%(145/449)。NRP组患者HALP低于正常复流组患者(P<0.05),HALP诊断NRP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0(0.847~0.909),其最佳截断值≤3.04与真实诊断NRP患者的Kappa系数为0.6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为STEMI患者PCI术后NR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HALP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基于HALP结合年龄、糖尿病、LVEF和hs-CRP的动态列线图(https://xz0311.shinyapps.io/DynNamicNRP/)可有效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NRP风险。[结论]HALP较传统危险因素更能有效预测STEMI患者PCI后NRP风险,而基于HALP开发出的动态列线图,将有助于开展针对高NRP风险患者的个性化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LP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无复流现象 动态列线图
下载PDF
重组人尿激酶原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术后无复流现象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高景芳 李莉 +1 位作者 耿学斌 马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5-388,共4页
目的探讨经微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无复流现象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唐山市工人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STEMI急诊PCI术患者185例... 目的探讨经微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无复流现象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唐山市工人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STEMI急诊PCI术患者18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2例和试验组93例,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后给予替罗非班10μg/kg,3 min内经微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完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重组人尿激酶原10 mg,经微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观察并比较2组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TFC)、心肌损伤标志物、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TIMI血流3级显著高于对照组(79.57%vs 59.78%),CTFC[(28.94±3.93)帧vs(35.12±5.20)帧]、PCI术后MACE总发生率(8.60%vs 26.09%)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PCI术后7 d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显著低于对照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出血事件以消化道出血、泌尿道出血、牙龈出血、鼻黏膜出血为主,对照组和试验组总出血发生率分别为6.52%、6.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微导管冠状动脉内联合注射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和重组人尿激酶原对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现象有积极影响,且有利于预后改善,同时未增加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预后 无复流现象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无复流动物模型建立和多维度评价方案 被引量:1
4
作者 杨馨漩 田昊 +2 位作者 赵家慧 郑丽娜 刘丽萍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目的 建立脑无复流模型并对灌注减低进行多维度评价。方法 利用激光散斑对比成像和双光子活体成像,比较C57BL/6(n=16)和BALB/c小鼠(n=37)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以及BALB/c小鼠缺血1h或1.5h灌注改变情况。结合激光散斑对比成像、低倍率... 目的 建立脑无复流模型并对灌注减低进行多维度评价。方法 利用激光散斑对比成像和双光子活体成像,比较C57BL/6(n=16)和BALB/c小鼠(n=37)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以及BALB/c小鼠缺血1h或1.5h灌注改变情况。结合激光散斑对比成像、低倍率和较高放大倍率的灌注脑片图像,以及双光子显微镜监测红细胞流速和流量对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后脑灌注下降进行活体动态以及全脑切片和微血管的评估。用微管相关蛋白2染色和行为学评分评估梗死面积和行为学缺损。结果 在C57BL/6小鼠中,大脑中动脉区域大多数毛细血管在缺血期间仍然流动,而在BALB/c小鼠中,大多数毛细血管被阻断。此外,BALB/c小鼠缺血1.5 h后,24 h后再通时的皮质灌注减少至基线76.1%(与BALB/c sham组89.0%相比减少,P=0.046),而缺血1 h减少至79.9%,与BALB/c sham组无明显差异(P=0.299)。切片全脑灌注评估BALB/c小鼠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1.5 h导致全脑灌注减少至75.1%(与BALB/c sham组100%相比降低,P<0.001),双光子活体成像评估大脑中动脉流域皮质表面毛细血管血流在再通24h,红细胞流速降至基线水平的50.3%(与BALB/c sham组110.7%相比降低,P=0.010),红细胞流量降至基线水平的38.9%(与BALB/c sham组119.2%相比降低,P=0.010);高倍率切片成像评估毛细血管有灌注长度为241μm±33μm(与BALB/c sham组997μm±103μm相比减少,P=0.001),有灌注的毛细血管占据的总体积分数为0.0128±0.0018(与BALB/c sham组0.0539±0.0055相比减少,P<0.001)。微管相关蛋白2染色提示BALB/c小鼠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1.5 h导致梗死面积占全脑面积约36%,行为学评分提示行为学缺损,评分升高至9分。结论BALB/c小鼠短暂性缺血1.5 h导致明显的脑灌注下降以及毛细血管无复流,适合建立无复流模型。激光散斑对比成像、低倍率和较高放大倍率的灌注脑片图像,以及双光子显微镜活体成像的结合,可以对灌注变化进行多维度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无复流现象 无复流模型建立 脑血流灌注 无复流多维度评价
下载PDF
D-二聚体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胡铂 康晟 +3 位作者 赵小红 王小东 周华 张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37-1040,共4页
目的探讨D-二聚体水平与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ed myocardiol infarction,STEMI)患者直接PCI后无复流的关系。方法连续性入选老年急性STEMI接受直接PCI患者124例,根据术后即刻血流TIMI分级和心肌染色分级将患者分为正常... 目的探讨D-二聚体水平与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ed myocardiol infarction,STEMI)患者直接PCI后无复流的关系。方法连续性入选老年急性STEMI接受直接PCI患者124例,根据术后即刻血流TIMI分级和心肌染色分级将患者分为正常血流组84例和无复流组40例。比较2组D-二聚体水平,并探讨D-二聚体水平与术后无复流发生的关系。结果无复流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血流组[0.91(0.55,1.41)mg/L vs 0.46(0.33,0.96)mg/L,P=0.00]。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水平是介入术后无复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4.18,95%CI:1.18~14.7,P=0.026)。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前D-二聚体界值为0.74mg/L时,预测术后无复流发生的敏感性为70.0%,特异性为72.6%。血浆D-二聚体>0.74mg/L患者的无复流发生率明显高于血浆D-二聚体≤0.74mg/L患者无复流发生率(54.0%vs 17.5%,P=0.00)。结论老年急性STEMI患者接受直接PCI后,冠状动脉无复流发生与D-二聚体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无复流现象 血栓形成 ROC曲线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兔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一氧化氮、内皮素-1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刘现亮 赵希军 何国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5-79,共5页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对兔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AMI/R)后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及对心功能的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成AMI/R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5mg·kg-1.d-1)和假手术组,每组8只。冠状动脉结扎60min...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对兔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AMI/R)后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及对心功能的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成AMI/R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5mg·kg-1.d-1)和假手术组,每组8只。冠状动脉结扎60min,松解120min制备AMI/R模型。梗死前、后和再灌注后均行血流动力学测定,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浆及心肌组织NO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浆及心肌组织ET-1水平。结果:(1)与AMI前相比较,AMI/R组AMI60min和再灌注后120min,心率(HR)、主动脉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左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内压最大收缩和舒张变化速率(±dp/dtmax)及心排量(CO)均显著下降,左室舒张末压(LVEDP)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AMI前相比,阿托伐他汀治疗组AMI60min和再灌注后120min上述各项指标变化与AMI/R组的变化趋势相似(P<0.05或P<0.01),但再灌注后120minLVSP、LVEDP、±dp/dtmax及CO比AMI60min有显著恢复(P<0.01),且比AMI/R组恢复更显著(P<0.05或P<0.01);另外,治疗组SBP、DBP下降幅度明显低于AMI/R组(P<0.01)。(2)与AMI/R组相比,阿托伐他汀能使AMI再灌注后血浆NO水平显著升高,ET-1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心肌组织NO、ET-1的含量治疗组仅复流区显著降低(P<0.05或P<0.01)。(3)与AMI/R组相比,阿托伐他汀可促进AMI后心功能的恢复。结论:阿托伐他汀能使缺血再灌注后血浆及心肌NO水平显著升高,ET-1水平显著降低,具有内皮保护作用;可促进AMI后心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无复流现象 一氧化氮 内皮缩血管肽1 阿托伐他汀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无复流现象及654-2的干预 被引量:5
7
作者 蔚永运 傅向华 +6 位作者 刘君 谷新顺 吴伟力 范卫泽 姜云发 薛玲 张一达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5-98,共4页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应用654-2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CI)后无复流现象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21例AMI直接PCI后梗死相关动脉(IRA)存在无复流患者,男14例,女7例,年龄62.3±9.3岁。从症状开始至PCI术开通IRA时间...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应用654-2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CI)后无复流现象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21例AMI直接PCI后梗死相关动脉(IRA)存在无复流患者,男14例,女7例,年龄62.3±9.3岁。从症状开始至PCI术开通IRA时间7.14±2.32 h,术后平均TIMI血流1.76±0.43级,以硝酸甘油200μg冠状动脉内注入,10 min后以654-2 500μg冠状动脉内注入,于给药后第1、3、10分钟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应用TIMI血流计帧法和QCA分别测定硝酸甘油和654-2冠状动脉内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IRA血流速率帧数和管腔直径。结果①术后基础对照与硝酸甘油给药第1、3分钟时CAG血流帧数变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83.80±9.40 vs 78.33±10.39帧、83.80±9.40 vs 77.47±10.51帧,P均>0.05);654-2给药后第1、3和10分钟时CAG血流帧数分别较给药前减少58.3%、56.2%和54.6%(P均<0.001);②冠状动脉内给予654-2后3 min时IRA管径亦较前略有增加(3.20±0.26 mm vs 3.30±0.25 mm,P>0.05);③654-2冠状动脉内给药后10 min内连续监测冠状动脉内压、外周血压、PR间期、QT间期和QRS时限各参数,与给药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应用654-2 500μg可改善AMI直接PCI术后无复流现象,且安全易行,可作为治疗IRA开通后无复流现象的有效药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654—2 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 无复流
下载PDF
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无复流大鼠NF-kB p65蛋白及其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陈晨 王琳晶 +3 位作者 吴丹 吕晓琳 冯秋菊 黄树明 《上海针灸杂志》 2019年第3期336-340,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无复流现象及核转录因子-?B(NF-?B) p65蛋白及其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预处理组、阿托伐他汀预处理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结扎左...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无复流现象及核转录因子-?B(NF-?B) p65蛋白及其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预处理组、阿托伐他汀预处理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45 min后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复制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无复流的模型。观察各组大鼠心肌梗死、缺血及无复流的范围,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测定心肌组织中NF-?B p65及其磷酸化水平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预处理组和阿托伐他汀预处理组心肌梗死范围及无复流范围明显减小,电针预处理能显著升高心肌梗死大鼠血清IL-10水平,降低血清IL-6及TNF-?水平,下调心肌组织中NF-?B p65及phospho-NF-?B p65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电针预处理能够显著降低心肌组织中NF-?B p65及其磷酸化水平的表达,从而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的无复流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心肌再灌注损伤 无复流现象 NF-κB p65 蛋白 大鼠
下载PDF
NF-кB抑制剂对大鼠AMI再灌注后无再流及ICAM-1,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何泉 雷寒 +3 位作者 柳青 覃数 马康华 王曦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1545-1548,共4页
目的:探讨核因子к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无再流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P-选择素表达调控的影响.方法:将36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及PDTC组.结扎冠脉左前降支3h继而松... 目的:探讨核因子к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无再流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P-选择素表达调控的影响.方法:将36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及PDTC组.结扎冠脉左前降支3h继而松解2h建立无再流动物模型.再灌注后2h采用病理染色法检测无再流范围;采用免疫荧光组化、RT-PCR方法检测ICAM-1,P-选择素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对照组缺血区ICAM-1,P-选择素蛋白及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而PDTC使缺血区ICAM-1,P-选择素蛋白及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减弱(P<0.05);PDTC组无再流范围较对照组显著减小(P<0.05).结论:NF-кB抑制剂PDTC能显著减小大鼠AMI再灌注后无再流范围,其作用可能与抑制再灌注后缺血区ICAM-1及P-选择素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无再流现象 P-选择素 细胞间粘附分子-1 核因子-κB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球囊后扩张相关性无复流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瑶 杨乐 +3 位作者 张志 初巍巍 孙笑林 张兴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9-56,共8页
[目的]探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球囊后扩张相关性无复流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发病12 h内行急诊PCI术并进行球囊后扩张的STEMI患者共147例,根据TIMI血流分级分为正常血... [目的]探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球囊后扩张相关性无复流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发病12 h内行急诊PCI术并进行球囊后扩张的STEMI患者共147例,根据TIMI血流分级分为正常血流组和无复流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造影特征、术后疗效及术后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对年龄、症状至PCI时间、罪犯病变长度、支架植入数量、血栓负荷进行回归分析,探究STEMI患者球囊后扩张相关性无复流的危险因素。并对无复流及术后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究危险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共有16例患者发生了球囊后扩张相关性无复流,无复流发生率为10.88%。单变量分析结果提示,年龄、症状至PCI时间、罪犯病变长度、支架植入数量、血栓负荷与急诊PCI术中发生球囊后扩张相关性无复流有关(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症状至PCI时间延长(OR:0.95,95%CI:0.92~0.99)、罪犯病变长度增加(OR:0.96,95%CI:0.93~0.99)、血栓负荷重(OR:0.14,95%CI:0.03~0.71)可作为球囊后扩张相关性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症状至PCI时间延长、罪犯病变长度增加、血栓负荷重与球囊后扩张相关性无复流发生呈正相关,是球囊后扩张相关性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球囊后扩张相关性无复流发生率与术后1年再发心绞痛的发生率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球囊后扩张 无复流
下载PDF
精胺上调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beclin-1的表达 被引量:5
11
作者 董杰 刘振华 韩丽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9-402,共4页
目的:探讨精胺(SP)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无复流现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SD大鼠(220~250 g)随机分为IR组(缺血30 min/再灌注60 min)、IR+SP组(再灌注前15 min静脉注射0.5 mmol/L SP)和假手术对照组(实施开胸手术并穿线,但不结扎)。... 目的:探讨精胺(SP)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无复流现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SD大鼠(220~250 g)随机分为IR组(缺血30 min/再灌注60 min)、IR+SP组(再灌注前15 min静脉注射0.5 mmol/L SP)和假手术对照组(实施开胸手术并穿线,但不结扎)。再灌注60 min后以Evans蓝和thilflavin S染色测定心肌无复流面积,HE染色观察心肌形态学改变,同时检测血浆中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的含量及心肌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再灌注结束时,取左心室肌组织,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中beclin-1的蛋白水平。结果:光镜下显示IR+SP组心肌的损伤与炎性浸润减轻;心肌无复流面积、血浆CK-MB和c Tn I的含量及心肌组织MPO的活性与IR组相比均减少(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IR+SP组的beclin-1表达较IR组增加(P<0.05)。结论:外源性精胺能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eclin-1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胺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无复流现象 髓过氧化物酶 BECLIN-1
下载PDF
罗格列酮对大鼠AMI再灌注后无再流的影响与VCAM-1、E-选择素的表达调控
12
作者 何泉 雷寒 +4 位作者 王惠 柳青 覃数 马康华 王曦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09年第11期1-4,共4页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无再流的影响,并探讨该作用与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E-选择素表达调控的关系。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罗格列酮组各12只;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h继...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无再流的影响,并探讨该作用与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E-选择素表达调控的关系。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罗格列酮组各12只;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h继而松解2h建立无再流动物模型;再灌注后2h以病理染色法检测无再流范围;免疫组化、免疫荧光组化、RT-PCR等方法检测VCAM-1、E-选择素蛋白及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磷酸化κB抑制蛋白α(p-IκBα)。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罗格列酮组无再流范围显著减小(P<0.05),VCAM-1、E-选择素免疫组化染色强度及mRNA表达均明显减弱(P<0.05),p-IκBα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罗格列酮显著减轻大鼠AMI再灌注后无再流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无再流现象 罗格列酮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E-选择素
下载PDF
替罗非班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PCI术后无复流及hs-CRP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翟璐璐 曾银霞 《微创医学》 2016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评价替罗非班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PCI术后无复流及hs-CRP的影响。方法 ACS接受PCI治疗并出现无复流现象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维拉帕米治疗,替罗非班组给予替罗非班治疗,观察首次给药后5 ... 目的评价替罗非班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PCI术后无复流及hs-CRP的影响。方法 ACS接受PCI治疗并出现无复流现象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维拉帕米治疗,替罗非班组给予替罗非班治疗,观察首次给药后5 min和PCI结束前末次造影时TIMI血流分级,术前、术后2 h、术后6 h hs-CRP水平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首次给药后5 min、PCI结束前末次造影时,替罗非班组患者TIMI 3级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h、术后6 h替罗非班组患者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2个月中,替罗非班组发生心脏不良事件4例,对照组发生心脏不良事件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能有效治疗ACS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现象,改善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替罗非班 无复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高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无复流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卫君 胡铂 《上海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5-69,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D-二聚体水平对术中无复流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南院接受直接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15例,根据PCI...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D-二聚体水平对术中无复流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南院接受直接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15例,根据PCI术中是否发生无复流分为无复流组(52例)和血流正常组(16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造影检查结果。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术中无复流的相关因素,根据ROC曲线判断D-二聚体对无复流的预测价值。结果无复流组的随机血糖、肌钙蛋白、CRP、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血流正常组(P值分别<0.01、0.05)。两组间血肌酐水平、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无复流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血流正常组(P<0.01),植入支架长度显著长于血流正常组(P<0.01)。两组间胸痛至球囊开通时间、进入医院至球囊开通时间、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至球囊开通时间、非顺应性球囊高压后扩张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机血糖(OR=1.49,95%CI为1.09~2.06,P=0.01)、肌钙蛋白(OR=1.36,95%CI为1.14~1.62,P<0.01)、血浆D-二聚体水平(OR=8.44,95%CI为1.61~44.32,P=0.01)和左心室射血分数(OR=0.71,95%CI为0.62~0.79,P<0.01)、植入支架长度(OR=1.16,95%CI为1.07~1.25,P<0.01)均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中无复流发生的影响因素;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OR值(8.44)最大,其预测无复流发生的ROC曲线AUC为0.77,P<0.01,临界值为0.435 mg/L,灵敏度为0.788,特异度为0.613,表明血浆D-二聚体水平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中无复流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入院时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能是PCI术中无复流发生的一个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无复流现象 D-二聚体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下载PDF
D-二聚体联合CHA2DS2-VASc评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无复流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6
15
作者 林春尧 刘晓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2-376,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联合CHA2DS2-VASc评分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8月大连市友谊医院心内科接受直接PCI的老年STEMI患者117例,根据TIMI血流和心肌呈色分级分...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联合CHA2DS2-VASc评分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8月大连市友谊医院心内科接受直接PCI的老年STEMI患者117例,根据TIMI血流和心肌呈色分级分为复流组92例,无复流组25例。又根据D-二聚体水平分为高D-二聚体组75例(D-二聚体>1.01 mg/L),低D-二聚体组42例(D-二聚体≤1.01 mg/L)。比较复流组和无复流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CHA2DS2-VASc评分,分析两者对无复流现象的预测价值。结果无复流组D-二聚体及CHA2DS2-VASc评分明显高于复流组(1.72 mg/L vs 0.48 mg/L,P=0.001;4.00分vs 3.00分,P=0.002)。ROC曲线分析显示,D-二聚体联合CHA2DS2-VASc评分预测无复流的曲线下面积为0.777(95%CI:0.683~0.870,P=0.001),较两者单独预测无复流效果更好。高D-二聚体组血栓抽吸和无复流比例明显高于低D-二聚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D-二聚体及CHA2DS2-VASc评分是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P<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联合CHA2DS2-VASc评分预测无复流现象较单用D-二聚体水平或CHA2DS2-VASc评分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无复流现象 血栓形成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与急诊介入术中无复流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环 赵凤琴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08-51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血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无复流的关系。方法将发病12 h内接受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3例分为无复流组(n=17)和正常血流...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血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无复流的关系。方法将发病12 h内接受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3例分为无复流组(n=17)和正常血流组(n=66)。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MMP-9的水平,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CRP、肌钙蛋白I(cTnI)水平。结果无复流组患者血浆MMP-9、CRP、cTnI水平均高于正常血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复流组MMP-9和cTnI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290,P=0.008);无复流组患者MMP-9、cTnI和CRP水平无相关性(r=0.018、0.139,P=0.872)。结论 PCI前血浆MMP-9、CRP及cTnI水平对预测PCI术中无复流的发生有临床价值,可在术前有效识别和筛选出高危患者,降低无复流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基质金属蛋白酶-9 无复流现象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γ-谷氨酰转移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无复流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17
作者 胡美荣 张嵚垚 杨智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23-727,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无复流现象和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我院行直接PCI的STEMI患者共390例。根据我院GGT值正... 目的探讨血浆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无复流现象和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我院行直接PCI的STEMI患者共390例。根据我院GGT值正常参考值上限,将STEMI患者分为正常GGT组(GGT≤64 U/L)和高GGT组(GGT>64 U/L)。比较2组患者直接PCI术后无复流现象以及12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结果与正常GGT组相比,高GGT组无复流的发生率更高。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GT>64 U/L是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子(OR=2.34,95%CI:1.04~5.27,P=0.039)。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发现高GGT组患者发生MACE和全因死亡要高于正常GGT组,但2组在新发心力衰竭和再次血运重建间方面无统计学差异。高GGT组患者术后12个月内发生MACE的风险是正常GGT组患者的2.38倍(HR=2.38,95%CI:1.12~5.05,P=0.023),发生全因死亡的风险是正常GGT组患者的3.87倍(HR=3.87,95%CI:1.10~13.60,P=0.035)。结论升高的血清GGT值对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无复流现象和12个月内MACE发生具有独立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谷氨酰转移酶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无复流现象 预后
下载PDF
Clinical and procedural predictors of no-ref low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fter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被引量:47
18
作者 Hua Zhou Xiao-yan He +5 位作者 Shao-wei Zhuang Juan Wang Yan Lai Wei-gang Qi Yi-an Yao Xue-bo Liu 《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CAS 2014年第2期96-102,共7页
BACKGROUND: The treat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 is thought to restore antegrade blood flow in the infarct-related artery(IRA) and minimize ischemic damage to the myocardium as soon as possible. The prese... BACKGROUND: The treat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 is thought to restore antegrade blood flow in the infarct-related artery(IRA) and minimize ischemic damage to the myocardium as soon as possible.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identify possible clinical predictors for no-refl ow in patients with AMI after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METHODS: A total of 312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AMI who had been treated from January 2008 to December 2010 at the Cardiology Department of East Hospital, Tongji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Inclusion criteria were:(i) patients underwent successfully primary PCI within 12 hours after the appearance of symptoms; or(ii)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hest pain for more than 12 hours after a successful primary PCI within 24 hours after appearance of symptoms. Exculsion criteria were:(i) coronary artery spasm;(ii) diameter stenosis of the culprit lesion was ≤50% and coronary blood f low was normal;(iii) patients with severe left main coronary or multivessel disease, who had to require emergency revascularization. According to 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a reflow group and a no-reflow group. The clinical data, angiography f indings and surgical data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predictors for no-ref low.RESULTS: Fifty-four(17.3%) of the patients developed NR phenomenon after primary PCI.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age, time from onset to reperfusio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 on admission, Killip class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 use before primary PCI, TIMI flow grade before primary PCI, type of occlusion, thrombus burden on baseline angiography, target lesion length, reference luminal diameter and method of reperfusion were correlated with no-reflow(P<0.05 for all).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identified that age >65 years [OR=1.470, 95% confi dence interval(CI) 1.460–1.490, P=0.007], long time from onset to reperfusion >6 hours(OR=1.270, 95%CI 1.160–1.400, P=0.001), low SBP on admission <100 mmHg(OR=1.910, 95%CI 1.018–3.896, P=0.004), IABP use before PCI(OR= 1.949, 95%CI 1.168–3.253, P=0.011), low(≤1) TIMI fl ow grade before primary PCI(OR=1.100, 95%CI 1.080–1.250, P<0.001), high thrombus burden(OR=1.600, 95%CI 1.470–2.760, P=0.030), and long target lesion(OR=1.948, 95%CI 1.908–1.990, P=0.019) on angiography wer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no-refl ow.CONCLUSION: The occurrence of no-refl ow after primary PCI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an predict clinical, angiographic and procedural fea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No-reflow phenomenon Percutaneous coronary ntervention THROMBUS
下载PDF
CHA2DS2-VASc评分系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无复流发生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晨光 徐仁德 +7 位作者 常书福 戴宇翔 陆浩 张峰 马剑英 黄浙勇 钱菊英 葛均波 《上海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713-719,共7页
目的初步探讨CHA2DS2-VASc评分系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PCI)治疗中发生无复流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0月间因发生STEMI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PPCI治疗的956例患者,男754例... 目的初步探讨CHA2DS2-VASc评分系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PCI)治疗中发生无复流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0月间因发生STEMI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PPCI治疗的956例患者,男754例、女202例;根据术中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将患者分为血流正常组(靶血管TIMI血流为3级,804例)和无复流组(靶血管TIMI血流≤2级,152例),所有纳入研究患者均利用CHA2DS2-VASc评分系统进行评分,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PPCI手术相关信息,以及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和院内死亡患者构成比、住院时间、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采用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P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ROC曲线分析CHA2DS2-VASc评分系统预测STEMI患者PPCI术中无复流的特异度和灵敏度。结果血流正常组的术前收缩压显著高于无复流组(P<0.05),术前心率显著快于无复流组(P<0.05),女性、吸烟患者构成比和CHA2DS2-VASc评分系统显著低于无复流组(P值均<0.05)。血流正常组SYNTAX积分、术后CK-MB峰值,以及高血栓负荷、术中行高血栓抽吸、术中于冠状动脉内予替罗非班、院内死亡的患者构成比均显著低于无复流组(P值均<0.01);行支架植入术的患者构成比显著高于无复流组(P<0.05),支架总长度、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无复流组(P值均<0.01)。logistics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均显示,CHA2DS2-VASc评分、吸烟史、支架长度、高血栓负荷、SYNTAX积分是P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的危险因素(P值分别<0.01、0.05)。针对CHA2DS2-VASc评分系统中各项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病史、年龄≥75岁和女性这4个因素对PPCI术中无复流发生具有独立的预测价值(P值分别<0.05、0.01)。CHA2DS2-VASc≥3分为PPCI术中无复流发生的预测最佳值,其预测灵敏度为0.76,特异度为0.63。结论 CHA2DS2-VASc≥3分对STEMI患者PPCI术中无复流发生具有独立预测意义,可用于初步评估无复流的发生风险,根据CHA2DS2-VASc评分对拟行PPCI的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并采取相应的抗栓方案可能降低术中无复流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复流现象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直接经皮介入治疗 CHA2DS2-VASc评分
下载PDF
CHA_(2)DS_(2)-VASc评分联合术前血流分级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术后无复流的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小杜 何胜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88-691,共4页
目的探讨评估CHA_(2)DS_(2)-VASc评分联合术前TIMI血流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PCI(PPCI)术后无复流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PCI的老年STEMI患者186例;术前高血流(术前TIMI≥1级)70例和低血流(术前TIMI 0级... 目的探讨评估CHA_(2)DS_(2)-VASc评分联合术前TIMI血流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PCI(PPCI)术后无复流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PCI的老年STEMI患者186例;术前高血流(术前TIMI≥1级)70例和低血流(术前TIMI 0级)116例,并依据术后TIMI血流分为无复流组(TIMI≤2级)36例和复流组(TIMI=3级)150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无复流组CHA_(2)DS_(2)-VASc评分、低血流比例明显高于复流组[(3.97±1.65)分vs(2.53±1.47)分,P=0.000;80.6%vs 58.0%,P=0.012]。CHA_(2)DS_(2)-VASc评分联合术前TIMI血流预测无复流的曲线下面积为0.776(95%CI:0.693~0.859,P<0.01),低血流患者术后无复流、支架长度、血栓抽吸、术中使用替罗非斑、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起搏器置入比例明显高于高血流患者(P<0.05,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CHA_(2)DS_(2)-VASc评分、血小板计数、TC/HDL-C、低血流是术后无复流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P<0.01)。结论CHA_(2)DS_(2)-VASc评分联合术前TIMI血流预测老年STEMI患者PPCI术后无复流发生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复流现象 血栓溶解疗法 血流速度 再灌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