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ng the Effective Microbial Supplementation of Feed on the Load of Salmonella in Two Lymph Nodes of Beef Cattle in Eastern Ethiopia
1
作者 Fuad Mohammed Adem Hiko +2 位作者 Yesihak Yusuf Jemal Yusuf Mustefa Musse Ebro 《Agricultural Sciences》 CAS 2022年第11期1223-1233,共11页
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role of effective microbial supplementation to feed on the load of Salmonella in the mesenteric and sub-iliac lymph nodes of beef cattle. Bulls of Harer cattle breed man... 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role of effective microbial supplementation to feed on the load of Salmonella in the mesenteric and sub-iliac lymph nodes of beef cattle. Bulls of Harer cattle breed managed at Chercher Oda-Bultum Farmers Union beef Farm were used as study subject. A total of 130 bulls were used using double blinded randomized controlled field trial based on parallel group design from January 2018 to July 2018. The study animal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he treatment group (n = 100) and control group (n = 30). The feed of treatment group was mixed with EM at dose of 5 × 10<sup>10</sup> cfu/day/head and supplemented for 90, 100 and 115 days while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mixed with molasses, which acts as placebo. Both the treatment and control were slaughtered and two lymph nodes were collected from each animal under strict sterile condition and processed for the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Salmonella using standard procedure. A significant (p = 0.001) reduction in the load of Salmonella was observed in the lymph node of treatment group a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The load of Salmonella w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length of feeding period and age of bulls.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effective microbial supplementation to bulls from Harar cattle reduces the load of Salmonella in the lymph node of beef cattle thereby potentially minimizing the economic and public health impacts of Salmonella inf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MONELLA Lymph node effective Microbial LOAD
下载PDF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Effective Microbial Supplementation of Feed on the Infection of Salmonella in Two Lymph Nodes of Beef Cattle in Eastern Ethiopia
2
作者 Fuad Mohammed Adem Hiko +2 位作者 Yesihak Yusuf Jemal Yusuf Mohammed Jafer 《Agricultural Sciences》 CAS 2022年第11期1208-1222,共15页
A double-blinded randomized controlled field trial based on parallel group design was conducted from January, 2018 to July, 2018 in Chercher Oda-Bultum Farmers Union beef Farm. 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 A double-blinded randomized controlled field trial based on parallel group design was conducted from January, 2018 to July, 2018 in Chercher Oda-Bultum Farmers Union beef Farm. 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roll of effective microbial supplementation to feed on the infection of Salmonella in the mesenteric and sub-iliac lymph nodes of beef cattle. In order to undertake the study, 130 beef cattle kept by the farm were used to establish a cohort. The study animal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he treatment group (n = 100) and control group (n = 30). The feed of treatment group was mixed with EM at dose of 5× 10<sup>10</sup> cfu/day/head for 90, 100 and 115 days while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mixed with molasses, which acts as placebo. Both the treatment and control were slaughtered and two lymph nodes were collected from each animal under strict sterile condition and processed for the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Salmonella using standard procedure. The occurrence of Salmonella was 70% (CI = 51% - 85%) in control group while it was 33% (CI = 24% - 43%) in treatment group. The difference in the proportion of Salmonella infection in the two group was significant (x<sup>2</sup> = 13.01;p = 0.000). The relative risk of Salmonella isolation in the control was 2.12 (1.41 - 3.20) compared to treatment group. The absolute and relative risk reduction in the treatment were 37% (CI = 17% - 57%) and 53% (CI = 29% - 69%), respectively. This preliminary study indicated that effective microbial supplementation of beef cattle feed reduced the occurrences of Salmonella in the lymph node of beef cattle, thereby potentially minimizing the economic and public health impacts of Salmonella infection. Then, it was recommended to use EM a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ption in Salmonella carriage in catt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MONELLA Lymph node effective Microbial Risk Reduction
下载PDF
Effect of Altitude, Right Ascension of Ascending Node and Inclination on Lifetime of Circular Lunar Orbits
3
作者 Shraddha Gupta Ram Krishan Sharm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2011年第3期155-163,共9页
The lifetime of a lunar satellite orbit is constrained by the non-spherical nature of the Moon’s gravity field. The orbital lifetime of lunar orbits depends significantly on the initial conditions of the orbit. Right... The lifetime of a lunar satellite orbit is constrained by the non-spherical nature of the Moon’s gravity field. The orbital lifetime of lunar orbits depends significantly on the initial conditions of the orbit. Right ascension of ascending node (Ω)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orbital parameter affecting the orbital lifetime. In the present work we have analyzed the effect of Ω on the variation of lifetime with altitude for circular lunar orbits. It is found that at a particular initial altitude, a small increase in the altitude results in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the orbital lifetime due to effect of the long periodic terms of Earth’s gravity on eccentricity and this transition altitude is different for different Ω. Further, it is observed that the variation of transition altitude with Ω follows a definite, but different trend for orbits with different inclinations. The transition altitude for polar orbits is found to be higher without the effect of Sun and Earth gravity. Variation of transition altitude with orbital inclination is also analyzed. Lifetimes of high altitude circular lunar orbits are analyzed and it is observed that at high altitudes lifetime decreases with altitu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ETIME of LUNAR ORBITS Transition ALTITUDE Right Ascension of Ascending node Polar ORBITS Long-Periodic effects of Earth’s Gravity
下载PDF
改良术中实时计划对125Ⅰ粒子治疗腰淋巴结转移癌的价值
4
作者 刘泽洲 梁岩松 +7 位作者 赵金鑫 于慧敏 张宏涛 徐克 李慧娟 底学敏 高贞 王娟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60-165,共6页
目的 探讨改良术中实时计划对CT引导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腰淋巴结转移癌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接受125Ⅰ粒子治疗的腰淋巴结转移癌患者26例。根据手术时长(<1.5 h和≥1.5 h)将患者分为两组各13例,分... 目的 探讨改良术中实时计划对CT引导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腰淋巴结转移癌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接受125Ⅰ粒子治疗的腰淋巴结转移癌患者26例。根据手术时长(<1.5 h和≥1.5 h)将患者分为两组各13例,分别接受传统术中实时计划(传统术中实时计划组)和改良术中实时计划(改良术中实时计划组)。比较各组术前和术后D90、V90、V100、V150及肠管和腹主动脉的D2cc剂量参数的差异及两组各剂量参数差值百分比的差异。观察两组术后6个月的疗效与并发症情况。结果 改良术中实时计划组术前和术后各剂量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传统术中实时计划组术前和术后V15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V150差值百分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5);其余各剂量参数差值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改良术中实时计划组和传统术中实时计划组术后6个月有效率分别为76.9%(10/13)和46.2%(6/13;P=0.226)。两组均未出现腹膜炎和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改良术中实时计划提高粒子剂量分布的准确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剂量区范围,为125Ⅰ粒子治疗腰淋巴结转移癌的安全性提供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近距离治疗 腰淋巴结转移 125Ⅰ粒子 剂量 疗效
下载PDF
基于节点重要性和改进效能环的防空反导预警体系能力评估 被引量:2
5
作者 俞锦涛 肖兵 崔玉竹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8-338,共11页
针对防空反导预警体系能力评估中存在的现实性较弱、考虑异质特性较少和能力计算不够全面等问题,提出基于节点重要性和改进效能环的体系能力评估方法。依托超网络模型对体系结构进行抽象建模,给出具有现实意义的效能环模型。从网络全局... 针对防空反导预警体系能力评估中存在的现实性较弱、考虑异质特性较少和能力计算不够全面等问题,提出基于节点重要性和改进效能环的体系能力评估方法。依托超网络模型对体系结构进行抽象建模,给出具有现实意义的效能环模型。从网络全局和局部节点的重要性出发,根据节点之间相互影响关系对效能边进行分析,并结合节点的重要性和可靠性提出体系的能力期望,从而改进基于效能环的体系能力评估方法。反导预警作战的案例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新方法具有可行性与合理性,充分考虑了防空反导预警体系的现实特性和装备的异质特征,能够较全面地评估体系作战能力,为体系的能力评估和结构优化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空反导预警体系 效能环 节点重要性 能力评估
下载PDF
经肌间入路淋巴结清除术对乳腺癌术后复发锁骨下第3组淋巴结的清除效果探讨
6
作者 吴昊 王婷婷 +2 位作者 宁伟 石亚楠 海艺贝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4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经肌间入路淋巴结清除术对乳腺癌术后复发锁骨下第3组淋巴结的清除效果。方法:收集驻马店市中医院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92例乳腺癌术后锁骨下第3组淋巴结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乳腺癌淋巴结清除术,根据其手术... 目的:探讨经肌间入路淋巴结清除术对乳腺癌术后复发锁骨下第3组淋巴结的清除效果。方法:收集驻马店市中医院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92例乳腺癌术后锁骨下第3组淋巴结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乳腺癌淋巴结清除术,根据其手术入路的不同将经胸大肌肌间行锁骨下第3组淋巴结清除的46例患者分为肌间入路组,经腋窝行锁骨下第3组淋巴结清除的46例患者分为腋窝入路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淋巴结清除效果、炎症相关因子水平、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转移情况。结果:肌间入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腋窝入路组(P<0.05),但两组引流管留置时间、总引流量、住院时间对比无差异(P>0.05);肌间入路组锁骨下区域第3组、胸大小肌间、腋窝平均淋巴结清除数均高于腋窝入路组(P<0.05);术后第1 d,两组hs-CRP、PCT均较术前升高,但两组对比无差异(P<0.05);肌间入路组淋巴水肿、胸大肌萎缩发生率低于腋窝入路组(P<0.05),其余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肌间入路组远处转移率低于腋窝入路组(P<0.05),但两组局部复发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在乳腺癌术后复发锁骨下第3组淋巴结的手术治疗方面,经肌间入路与腋窝入路手术恢复效果相当,且不影响患者术后炎症相关因子水平,但相较而言,经肌间入路手术创伤更小,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使淋巴结清除更彻底,降低淋巴结远处转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肌间入路 腋窝入路 乳腺癌 锁骨下第3组淋巴结 淋巴结清除效果
下载PDF
ⅢC期宫颈癌根治性放疗后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7
作者 张雯婷 修雨婷 +3 位作者 王琢 王蕴龙 陈杰 孙宝胜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1期38-43,共6页
目的探讨ⅢC期宫颈癌根治性放疗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月于吉林省肿瘤医院放疗四科进行根治性放疗的宫颈癌ⅢC期患者的临床资料,ⅢC1r期患者98例,ⅢC2r期患者19例,观察近、远期疗效和相关预后因... 目的探讨ⅢC期宫颈癌根治性放疗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月于吉林省肿瘤医院放疗四科进行根治性放疗的宫颈癌ⅢC期患者的临床资料,ⅢC1r期患者98例,ⅢC2r期患者19例,观察近、远期疗效和相关预后因素。结果3年OS、DFS分别为75.2%、65.8%。单因素分析显示,总生存率与盆腔淋巴结转移部位、病理类型、分期明显相关;无病生存率则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数量、分期有关(OS:χ^(2)=4.542、8.678、4.155;DFS:χ^(2)=5.975、9.047,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HR=0.280,P<0.05),DFS则受盆腔淋巴结转移数量和分期影响(HR=0.498、0.472,P均<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影响ⅢC2r期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主要因素为同步放化疗周期数及髂总淋巴结转移(P<0.05)。结论腺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数量≥3个及发生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ⅢC期宫颈癌患者根治性放疗后的预后较差,需采取更加积极的治疗策略。同步放化疗周期数<4及髂总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发生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更大,需预防性扩大照射野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淋巴结转移 根治性放疗 疗效 预后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通信网关键节点自动识别方法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建设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24年第3期104-107,共4页
短波通信网关键节点具有直接影响网络安全及通信稳定的能力,为此,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通信网关键节点自动识别方法。建立通信节点重要度水平评价体系,从三个方面分析节点重要度,找出重要度较高节点;构建多层卷积神经网络,降维处理输入节... 短波通信网关键节点具有直接影响网络安全及通信稳定的能力,为此,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通信网关键节点自动识别方法。建立通信节点重要度水平评价体系,从三个方面分析节点重要度,找出重要度较高节点;构建多层卷积神经网络,降维处理输入节点样本,经过卷积和池化作用,得到节点特征信息;计算每个节点样本与某个类别间所属概率值,其中概率值最大类别即为短波通信网关键节点。以某地短波通信网展开仿真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理想的关键节点识别精度,为加强关键节点保护力度、避免网络崩溃事件发生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短波通信网 节点重要度 关键节点识别 拓扑位置 池化作用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9
作者 巫丽平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86-87,92,共3页
目的探究在子宫内膜癌患者治疗中,采用腹腔镜联合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三明市第一医院子宫内膜癌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收治时间为2018年4月-2021年3月,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常规组49例,采用传统开腹,腹主动... 目的探究在子宫内膜癌患者治疗中,采用腹腔镜联合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三明市第一医院子宫内膜癌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收治时间为2018年4月-2021年3月,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常规组49例,采用传统开腹,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实验组49例,将腹腔镜、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两者联合,对患者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对两组患者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实验组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将腹腔镜、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两者联合,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还可有效增加患者淋巴结清除效果,对控制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也具有重要帮助,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 子宫内膜癌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联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
10
作者 樊成涛 鱼芳 +1 位作者 白冰 武愫斌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204-1207,共4页
目的:探讨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亚肺叶切除术联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方法:选取150例老年早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亚肺叶组(n=79)与肺叶组(n=71),两组均行淋巴结清扫术。亚肺叶组... 目的:探讨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亚肺叶切除术联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方法:选取150例老年早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亚肺叶组(n=79)与肺叶组(n=71),两组均行淋巴结清扫术。亚肺叶组行电视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肺叶组行电视胸腔镜下解剖性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肺功能变化、术后1年内并发症及生存相关情况。结果:亚肺叶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低于肺叶组(P<0.05);亚肺叶组术后引流时间、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低于肺叶组(P<0.05);术后6个月,亚肺叶组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最大呼气流速峰值(PEF)和第1 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PEV1/FVC)水平高于肺叶组(P<0.05);亚肺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肺叶组(P<0.05);亚肺叶组术后1年生存率为89.87%(71/79),肺叶组术后1年生存率为85.92%(61/7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亚肺叶切除对老年早期NSCLC患者的创伤较解剖性肺叶切除小,对肺功能及术后恢复的改善效果更好,且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更低,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早期 非小细胞肺癌 电视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 淋巴结清扫术 疗效
下载PDF
前哨淋巴结活检联合保乳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影 刘震 白浩天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5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患者在经前哨淋巴结活检联合保乳术治疗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20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收治的10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51例。对照组仅接受保乳术治疗,...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患者在经前哨淋巴结活检联合保乳术治疗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20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收治的10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51例。对照组仅接受保乳术治疗,联合组接受前哨淋巴结活检和保乳术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指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乳房美容效果和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评分。结果:联合组总出血量、总引流量和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术后1、3年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乳房美容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联合组PCL-C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哨淋巴结活检联合保乳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取得良好效果,可明显降低癌症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乳房美容效果好,患者心理受癌症影响更小,社会认同和接受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 保乳术 乳房美容效果 应激障碍
下载PDF
CT、MRI应用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术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比较
12
作者 管文举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0期88-91,共4页
目的分析CT、核磁共振成像(MRI)应用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术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70例直肠癌患者,根据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分为恶性淋巴结组(淋巴结转移,49例)和良性淋巴结组(淋巴结未转移,21例)。患者手术治疗前均给予CT和MRI检查。比... 目的分析CT、核磁共振成像(MRI)应用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术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70例直肠癌患者,根据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分为恶性淋巴结组(淋巴结转移,49例)和良性淋巴结组(淋巴结未转移,21例)。患者手术治疗前均给予CT和MRI检查。比较两组CT、MRI影像学表现;CT、MRI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CT检查显示:良性淋巴结组淋巴结共76个,恶性淋巴结组淋巴结共388个。恶性淋巴结组的淋巴结数量、淋巴结大小、淋巴结短长径比分别为(7.92±1.44)个、(0.66±0.18)cm、(0.84±0.13),均高于良性淋巴结组的(3.62±1.58)个、(0.53±0.15)cm、(0.73±0.18)(P<0.05)。MRI检查显示:恶性淋巴结组的肠周脂肪混杂信号、静脉包绕征、浆膜面浸润检出率分别为71.43%、77.55%、61.22%,均高于良性淋巴结组的0、9.52%、23.81%(P<0.05)。将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CT的诊断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88.57%、80.95%、91.84%,均低于MRI的100.00%、100.00%、100.00%(P<0.05)。结论与CT检查相比,MRI检查在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术前诊断中的准确度、特异度和灵敏度更高,能够帮助患者明确病情状态,为患者的手术治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核磁共振成像 术前诊断 直肠癌淋巴结转移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基于时间节点为导向的院内急救干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3
作者 许坤红 施琳琳 +4 位作者 林美娜 潘瑞清 吴明雅 许红姨 简钢仁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9期696-699,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时间节点为导向的院内急救干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表法将2022年6月—2023年6月晋江市医院晋南分院急诊收治的1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院内急救干预,... 目的:探讨基于时间节点为导向的院内急救干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表法将2022年6月—2023年6月晋江市医院晋南分院急诊收治的1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院内急救干预,观察组给予基于时间节点为导向的院内急救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时间和神经功能、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及预后。结果:观察组入院至接诊、入院至CT报告获取、入院至溶栓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和心理功能、生活功能、环境适应3个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无明显功能障碍、轻度残疾例数均多于对照组,明显残疾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死亡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时间节点为导向的院内急救干预可缩短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急救时间,有利于神经功能和吞咽功能的恢复,可改善预后,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节点 院内急救 急性脑卒中 急诊 救治效果
下载PDF
术前剂量密集TC治疗联合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14
作者 勾晓娟 王亚娟 +3 位作者 韩一 魏玲 李红霞 霍志平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1期119-124,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剂量密集卡铂+紫杉醇(TC)治疗联合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治疗的10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最终选取的治疗... 目的探讨术前剂量密集卡铂+紫杉醇(TC)治疗联合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治疗的10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最终选取的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两组均给予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其中观察组术前给予剂量密集TC治疗,对照组术前给予常规TC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化疗疗效、不良反应、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期。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210.03±41.16)min,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淋巴结清扫数、导尿管置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化疗疗效优于对照组,其客观有效率(ORR)为82.0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WHOQOL-BREF生理领域评分为(10.84±1.6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26.00个月(95%CI:23.37~28.64),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位总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剂量密集TC治疗联合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有较好的效果,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延长无进展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密集 卡铂+紫杉醇 广泛性子宫切除术 盆腔淋巴结清扫 局部晚期宫颈癌 治疗效果
下载PDF
SPECT/CT检查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分析
15
作者 王敏 马瑞鹏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5期76-78,共3页
目的 探讨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在实施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期间,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4月枣庄市立医院109例分化型甲状腺癌... 目的 探讨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在实施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期间,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4月枣庄市立医院109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于临床合理展开SPECT/CT检查操作以及术后病理检查操作。将术后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分析SPECT/CT诊断效能。结果 对所有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完成术后病理诊断后,术后表现出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46例,术后未表现出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63例。对所有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完成SPECT/CT检查后,术后表现出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44例,术后未表现出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65例,敏感度为91.30%(42/46),特异度为96.83%(61/63),准确度为94.50%(103/109)。结论 临床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在实施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期间,合理给予SPECT/CT检查,诊断价值显著,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疾病诊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 分化型甲状腺癌 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 应用效果
下载PDF
改良后腹膜优先原位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短期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袁琪 张辉 周文策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274-279,共6页
目的比较改良后腹膜优先原位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MPPLPD)与传统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TLPD)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7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15例MPPLPD及同期62例TLPD患者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 目的比较改良后腹膜优先原位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MPPLPD)与传统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TLPD)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7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15例MPPLPD及同期62例TLPD患者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与TLPD组比较,MPPLPD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多[24(8,28)个vs 12(8,19)个,P<0.05],尤以胰头后方淋巴结[0(0,2)个vs 0(0,0)个,P<0.05]、后腹膜淋巴结[3(0,10)个vs 0(0,4)个,P<0.05]为著,且经口进食时间缩短[4(2,6)d vs 7(5,10)d,P<0.05],B/C级消化道排空障碍发生率低[6.6%(1/15)vs 32.2%(20/62),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的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胆瘘和腹腔感染发生率、二次手术率及30 d内病死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肠系膜上动脉周围淋巴结、肝总动脉前淋巴结、门静脉旁淋巴结、胰周淋巴结等淋巴结清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PLPD与TLPD一样安全可靠,MPPLPD在术后快速康复、后腹膜淋巴结清扫方面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后腹膜 淋巴结 短期效果
下载PDF
MRI影像组学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尹猛 秦文恒 孙占国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9-132,150,共5页
肺癌死亡率居恶性肿瘤首位,早期精准诊断并进行临床干预对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CT、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等传统影像学检查技术在肺癌临床评估中提供的信息有限,而影像组学能将影像数据转化为特征空间... 肺癌死亡率居恶性肿瘤首位,早期精准诊断并进行临床干预对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CT、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等传统影像学检查技术在肺癌临床评估中提供的信息有限,而影像组学能将影像数据转化为特征空间数据从而提供更加全面、深层次的信息,现已成为肺癌研究的新兴领域。本文对影像组学进行概述,并就MRI影像组学在肺癌诊断、鉴别诊断、病理亚型分型、基因突变状态预测、淋巴结转移预测及非手术治疗疗效评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肺癌的精准诊治提供新的影像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诊断治疗 基因突变 淋巴结转移 疗效评估
下载PDF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短程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后区域淋巴结的转归
18
作者 谢福平 高昱 +3 位作者 林振宇 肖帆 蔡耀元 邱兴烽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271-1274,共4页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LARC)新辅助短程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后区域淋巴结的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32例)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8例)收治...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LARC)新辅助短程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后区域淋巴结的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32例)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8例)收治的40例LARC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接受新辅助短程放化疗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后行腹腔镜手术的20例患者为试验组,以直接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2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淋巴结检出情况,以及比较试验组原发肿瘤和区域淋巴结的病理完全缓解率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N降期患者例数显著增多(18例vs.7例,P<0.001),淋巴结转移阳性率显著降低(1.4%vs.9.1%,P<0.001),阳性淋巴结患者例数显著减少(4例vs.16例,P<0.001)。试验组淋巴结检出数略低于对照组[(18.3±8.7)枚vs.(20.4±6.5)枚,P=0.392]。此外,试验组中区域淋巴结的病理缓解率显著高于原发肿瘤(80%vs.30%,P=0.001)。结论:LARC患者经新辅助短程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后阳性淋巴结的病理缓解效果显著,并推测直肠肿瘤区域淋巴结的病理缓解具有“空间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新辅助短程放化疗 免疫治疗 区域淋巴结 空间效应
下载PDF
DCE-MRI影像组学特征在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贇霞 尚怡研 +6 位作者 郭亚欣 海梦璐 高扬 魏焕焕 李晓栋 王梅云 谭红娜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27,共7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I,DCE-MRI)影像组学特征在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转移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经河南省人民医院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I,DCE-MRI)影像组学特征在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转移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经河南省人民医院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的首次术前MRI图像及临床病理资料(包括患者年龄、病灶的位置和大小、SBR分级,ER、PR、HER-2及Ki-67的表达情况,ALN是否转移及脉管癌栓的有无),共入组356例患者,年龄26~82(49.17±10.75)岁,并按8∶2的比例将其随机分为训练集(n=284)和测试集(n=72)。提取DCE-T1WI序列第3期图像的影像组学特征,并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Z分数归一化、方差阈值、K最佳及最小绝对值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算法筛选与ALN转移强相关的定量影像组学特征;应用多种分类器算法以排列组合方式分别构建影像组学标签,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得到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评价模型的预测性能,根据模型效能从中确定最佳影像组学预测模型。结果356例乳腺癌患者中ALN转移组117例(32.9%,117/356),无ALN转移组239例(67.1%,239/356);HER-2阳性表达在ALN转移组和无转移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33,P=0.020),其余临床病理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临床病理指标在训练集与测试集患者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初始653个影像组学特征中共筛选得到18个与ALN转移强相关的影像组学特征,包括形态特征、一阶特征及纹理特征各6个。基于绝对值最大归一化和Bagging决策树算法构建的影像组学标签是预测ALN转移的最佳模型,该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0.929[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897~0.960]、69.9%、96.9%、88.0%和0.803(95%CI:0.701~0.905)、75.0%、75.0%、75.0%。结论基于DCE-MRI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预测模型有助于乳腺癌术前ALN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转移 预测效能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基于时序图的替补种子节点挖掘算法研究
20
作者 许成伟 邹晓红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33-440,共8页
针对时序图中种子节点失效问题,提出了一种可适用于大规模时序网络的替补种子节点挖掘算法。算法分为启发式预选与贪心式终选两个阶段,预选阶段从失效种子节点局部入手,结合时序图中信息传播的时序特性,定义了节点可替换度的概念,并将... 针对时序图中种子节点失效问题,提出了一种可适用于大规模时序网络的替补种子节点挖掘算法。算法分为启发式预选与贪心式终选两个阶段,预选阶段从失效种子节点局部入手,结合时序图中信息传播的时序特性,定义了节点可替换度的概念,并将其作为选点依据为失效种子节点构建替补列表。终选阶段通过对替补列表中备选节点进行边际效应计算,进一步筛选出能够使得网络影响力达到全局最优的替补种子节点。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挖掘所得替补种子节点可替代性较高,其影响力在保证对特定区域节点高覆盖率的同时,依旧能够维持较高的网络全局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力最大化 时序图 替补种子节点 边际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