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rmal Therapy in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Non-Specific Chronic Low Back Pain—A Systematic Review
1
作者 Selina Wittenwiler Rahel Stoop +1 位作者 Erich Hohenauer Ron Clijs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2018年第4期294-314,共21页
Thermal therapy is frequently used as an adjunct to treatment in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chronic low back pain. It is also an inherent part of patients’ self-administered pain treatment. This review aims to update th... Thermal therapy is frequently used as an adjunct to treatment in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chronic low back pain. It is also an inherent part of patients’ self-administered pain treatment. This review aims to update the evidence for thermal therapy treatments in non-specific chronic low back pain patients and to rate the methodological quality of the corresponding clinical trials. Previous studies have reported contradictory evidence for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rmal therapy. An electronic search on MEDLINE (PubMed), PEDro, CENTRAL and CINHAL databases was conducted between May 2016 and February 2018. Clinical trials comparing local thermal therapy to conservative or no treatment were assessed for eligibility. Pain, physical function and global health were defined as outcome parameters. A total of n = 9 studies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All of them applied an electrophysical agent as the thermal treatment: continuous ultrasound (n = 6), short-wave diathermy (n = 2), microwave diathermy (n = 1). Out of the n = 6 studies on ultrasound treatment, n = 2 reported significant within and between-group results for pain reduction after 4 to 6 weeks of treatment. Both short-wave diathermy studies demonstrated significant between-group results for pain reduction after 3 weeks of treatment. Contradictory results for all other observed outcome parameters were reported regardless of the intervention. Moreover, significant within-group results for the control groups question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ntervention treatments. Therefore, the effect of thermal therapy, (electrophysical agents), is not superior to any control treatment except for ultrasound treatment on short-term pain re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physical Agents Heat Application pain Reduction Physical Function non-specific Chronic low Back pain Thermal Therapy
下载PDF
腰痛患者抗阻训练的剂量-反应关系的Meta分析
2
作者 司翔月 李芳蕾 钱菁华 《中国康复》 2024年第4期229-236,共8页
目的:探讨抗阻训练(RT)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SLBP)的临床疗效,通过分析提供RT的剂量与腰部功能改善的关系,以及影响结果最显著的剂量区间。方法:计算机检索2022年12月前CNKI、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MEDLINE、Embase、Web ... 目的:探讨抗阻训练(RT)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SLBP)的临床疗效,通过分析提供RT的剂量与腰部功能改善的关系,以及影响结果最显著的剂量区间。方法:计算机检索2022年12月前CNKI、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对照试验注册中心发表的RT治疗CNLBP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后,采用Stata 14软件进行Meta分析,Meta回归分析以及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RCT,19项结果。RT对腰部功能改善有显著影响[SMD=-1.01,95%CI(-1.42,-0.60),P<0.01]。每组次数(P=0.026)对腰部功能改善影响显著。训练次数10~12个/组(SMD=-2.38),训练周期为9~12周(SMD=-1.68),训练频率1~2次/周(SMD=-1.08),训练组数为1组(SMD=-1.96),训练时长30~39min(SMD=-0.89),训练强度大于70%1RM(SMD=-2.12),组间休息0~30s(SMD=-0.92)对腰部功能改善更有效。结论:RT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腰部功能受限。未来的研究应特别关注训练变量的详细描述,以便深入分析CNSLBP在RT后的剂量-反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阻训练 非特异性腰痛 META分析 Meta回归 亚组分析
下载PDF
坐位压力生物反馈疗法联合Flexi-bar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效果
3
作者 王钊 贾凡 +4 位作者 赵莹 徐付国 朱伟伟 厉航 张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0-118,共9页
目的探讨坐位压力生物反馈(PBU)疗法联合Flexi-bar运动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SLBP)患者的效果。方法2022年6至9月,招募徐州医科大学及周边高校CNSLBP大学生27例,随机分为PBU组、Flexi-bar组和联合组各9例。在常规康复指导的基础上,PBU组... 目的探讨坐位压力生物反馈(PBU)疗法联合Flexi-bar运动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SLBP)患者的效果。方法2022年6至9月,招募徐州医科大学及周边高校CNSLBP大学生27例,随机分为PBU组、Flexi-bar组和联合组各9例。在常规康复指导的基础上,PBU组行PBU疗法,Flexi-bar组行振动疗法,联合组行振动疗法+PBU疗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采用Stabilizer压力生物反馈仪评估核心稳定性,采用iHandy水平仪测量腰椎重新定位误差(LJRE),B型超声测量双侧腹横肌厚度和多裂肌横截面积,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疼痛和功能评定;首次治疗后加测核心稳定性1次。结果首次治疗后,3组双下肢滑动试验波动值、腹横肌重压测试值和多裂肌轻抬测试值均改善(|t|>3.000,P<0.05),联合组的增强程度均优于其余两组(F>10.909,P<0.001)。治疗3周后,除PBU组LJRE无显著性差异外,3组其他各项指标均有改善(|t|>2.604,P<0.05)。联合组除LJRE与Flexi-bar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余指标均最优(|F|>4.061,P<0.05)。结论坐位压力生物反馈疗法联合Flexi-bar运动可以更有效地改善CNSLBP患者的核心稳定性和核心肌力,改善本体感觉,缓解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压力生物反馈疗法 Flexi-bar 核心稳定性
下载PDF
针刺核心肌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杨靖 王红梅 +3 位作者 袁萍 申娟 刘敏 郝蓬亮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2075-2081,共7页
【目的】观察针刺核心肌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核心肌群训练。2组患者均连... 【目的】观察针刺核心肌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核心肌群训练。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治疗2周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腹横肌与多裂肌均方根(RMS)值的变化情况,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评分、魁北克腰痛障碍量表评分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β-内啡肽、血清P物质、血清前列腺素E2水平的变化情况。治疗后随访5个月,评价2组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45/48),对照组为81.25%(39/48)。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评分、魁北克腰痛障碍量表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评分、魁北克腰痛障碍量表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腹横肌、多裂肌RMS值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腹横肌、多裂肌RMS值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β-内啡肽、P物质、前列腺素E2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β-内啡肽、P物质、前列腺素E2水平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观察组复发率为6.25%(3/48),对照组为20.83%(10/48),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核心肌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β-内啡肽、P物质、前列腺素E2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核心肌群 康复训练 腰痛量表 疼痛介质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八髎穴齐刺联合红外偏振光治疗急性非特异性下腰痛临床研究
5
作者 苏毅 王怀泽 +2 位作者 王超 熊应宗 朱俊琛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6期21-26,共6页
目的:观察八髎穴齐刺联合红外偏振光照射治疗急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急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使用红外偏振光采用振荡模式照射针刺部位,1次/d;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 目的:观察八髎穴齐刺联合红外偏振光照射治疗急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急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使用红外偏振光采用振荡模式照射针刺部位,1次/d;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八髎穴齐刺法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5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腰腿部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腰椎功能,采用指地距离(FFD)评价腰部主动前屈受限程度,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在治疗前后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VAS评分、ODI评分和FFD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评分降低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SF-36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24/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以八髎穴齐刺针刺法联合红外偏振光照射治疗急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疗效显著,在缓解患者疼痛及改善腰部前屈活动方面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方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早期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非特异性下腰痛 八髎穴 齐刺法 红外偏振光
下载PDF
腰椎手法配合电针治疗急性非特异性下腰痛临床观察
6
作者 郭耀斌 张宇 +2 位作者 占茂林 吕子萌 邓新源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8期1402-1405,共4页
目的评价基于“筋骨并举”思想指导的腰椎手法配合电针治疗急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疗效。方法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腰椎手法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电针治疗。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评价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 目的评价基于“筋骨并举”思想指导的腰椎手法配合电针治疗急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疗效。方法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腰椎手法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电针治疗。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评价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分量表(JOABPEQ)、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指地距离(FFD)、Schober试验距离。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JOABPEQ、ODI的评分及FFD、Schober试验距离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更优(P<0.05)。结论基于“筋骨并举”思想指导的腰椎手法配合电针治疗能更加有效地治疗急性非特异性下腰痛,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异性下腰痛 筋骨并举 腰椎手法 电针
下载PDF
易筋经特定动作“卧虎式”治疗非特异性腰背痛的结构方程建模及相关分析
7
作者 李翔 李超 +2 位作者 汤炳煌 张少伟 李天骄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9-304,共6页
目的从身体、行为、心理三方面进行多学科整体干预,阐释非特异性腰背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SLBP)的内在机制。方法收集易筋经特定动作“卧虎式”治疗NSLBP的相关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信号、三维步态分析... 目的从身体、行为、心理三方面进行多学科整体干预,阐释非特异性腰背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SLBP)的内在机制。方法收集易筋经特定动作“卧虎式”治疗NSLBP的相关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信号、三维步态分析系统信号、心理量表结论等,将收集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方法分析、建模,形成“多裂肌-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特征模型,以期阐述易筋经“卧虎式”训练治疗NSLBP的作用机制。结果NSLBP患者腰部L5~S1多裂肌sEMG信号与治疗前相比显著增加(P<0.05)。患者治疗后步幅、步频、步速、髋屈曲最大角度、膝屈曲最大角度均显著增加(P<0.05);支撑相、摆动相、踝跖屈最大角度均显著降低(P<0.05)。“卧虎式”训练前后患者SF-36评分生理、心理、精神、情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表明平均肌电(average electromyography,AEMG)、步长对于Roland-Morris评分、SF-36评分均产生0.001水平的显著影响;AEMG、步长对于Roland-Morris评分、SF-36评分产生正向的影响关系;标准化载荷系数均大于0.6,模型拟合效果良好。结论SEM模型拟合效果良好,模型结果可靠,能够多层面有效阐述易筋经特定动作“卧虎式”治疗NSLBP的作用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筋经 非特异性腰背痛 结构方程模型 步态分析 表面肌电
下载PDF
磁振热联合悬吊式核心稳定训练对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腰部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林乾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7期186-188,共3页
目的探究磁振热联合悬吊式核心稳定训练对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腰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2月纳入的70例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35)和研究组(n=35),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悬吊式核心稳定训练进行治疗... 目的探究磁振热联合悬吊式核心稳定训练对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腰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2月纳入的70例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35)和研究组(n=35),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悬吊式核心稳定训练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磁振热联合悬吊式核心稳定训练进行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疼痛水平、腰部功能、焦虑抑郁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疼痛(VAS)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与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罗兰-莫里斯残疾问卷(RMDQ)、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RMDQ、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研究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磁振热联合悬吊式核心稳定训练对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减轻患者腰部疼痛度,改善患者腰部功能,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异性下腰痛 磁振热 悬吊式核心稳定训练 腰部功能
下载PDF
美式整脊联合核心肌力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龙一飞 刘阳 林阁 《新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06-111,共6页
目的探讨美式整脊联合核心肌力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20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分为整脊组(40例)、联合组(39例)和常规组(41例)。每组患者均采用短波及超声波的常规治疗,整脊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美... 目的探讨美式整脊联合核心肌力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20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分为整脊组(40例)、联合组(39例)和常规组(41例)。每组患者均采用短波及超声波的常规治疗,整脊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美式整脊治疗,联合组则增加美式整脊及核心肌力训练。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数字评定量表(NRS)、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腰痛功能障碍调查表(RMDQ)评分及棘突双侧温差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联合组患者的NRS、ODI和RMDQ评分及温差结果均较治疗前改善,分别为(2.06±0.63)分、(13.00±3.53)分、(6.25±1.20)分,且效果优于整脊组的(2.44±0.84)分、(17.11±4.41)分、(9.42±2.49)分与常规组的(4.03±0.82)分、(21.31±5.68)分、(11.09±2.78)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美式整脊联合核心肌力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进行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 美式整脊 核心肌力训练 疼痛
下载PDF
基于CNLBP发病机制探析筋骨平衡推拿治疗隔代照料老人腰痛的诊疗思路
10
作者 李振 孙武权 +1 位作者 沈国权 张喜林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4期601-603,共3页
现代家庭中隔代照料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同时降低了老人自身的生活质量。腰痛是隔代照料老人最常见的健康负担,虽然目前对于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的治疗方案很多,但老人往往伴随诸多基础疾病,限制了药物和运动等方案的实施。筋骨平衡... 现代家庭中隔代照料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同时降低了老人自身的生活质量。腰痛是隔代照料老人最常见的健康负担,虽然目前对于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的治疗方案很多,但老人往往伴随诸多基础疾病,限制了药物和运动等方案的实施。筋骨平衡推拿治疗老人腰痛疗效显著,本文通过对CNLBP的发病机制以及对承担隔代照料老人的腰痛特点进行分析,以筋骨平衡为治疗原则,阐述推拿治疗隔代照料的老人腰痛的优势,旨在为治疗隔代照料老人的腰痛提供临床诊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异性腰痛 隔代照料 老人 筋骨平衡 推拿
下载PDF
非特异性腰痛的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11
作者 刘刚刚 王运彩 +1 位作者 王超 吴兴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7期48-52,共5页
非特异性腰痛发病无明确的解剖学或生理学原因,国内外学者尚未对其致病机制达成共识。目前该疾病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以非手术、非药物治疗的方式最为普遍。由于其迁延难愈,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对患者精神、心理造成巨大压力。因... 非特异性腰痛发病无明确的解剖学或生理学原因,国内外学者尚未对其致病机制达成共识。目前该疾病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以非手术、非药物治疗的方式最为普遍。由于其迁延难愈,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对患者精神、心理造成巨大压力。因此,研究其发病机制以更好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健康状态和生活质量极为重要。本文就非特异性腰痛致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异性腰痛 发病机制 中医治疗 西医治疗 康复
下载PDF
肌肉能量技术对非特异性腰痛患者动态姿势控制和腰神经肌肉功能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
12
作者 赵建斌 姚英策 +4 位作者 吴菁 薛博士 杨晓巍 周志鹏 郑亮亮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92-1098,共7页
目的 探讨肌肉能量技术(MET)对非特异性腰痛患者动态姿势控制能力以及腰部神经肌肉功能的影响。方法 2022年3月至6月,于山东体育学院招募非特异性腰痛在校大学生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和干预组(n=15)。对照组进行健康宣教,干预组采... 目的 探讨肌肉能量技术(MET)对非特异性腰痛患者动态姿势控制能力以及腰部神经肌肉功能的影响。方法 2022年3月至6月,于山东体育学院招募非特异性腰痛在校大学生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和干预组(n=15)。对照组进行健康宣教,干预组采用MET进行干预,共4周。干预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腰部功能障碍指数(ODI)、Y平衡测试和躯干屈曲-放松测试评定腰部神经肌肉功能的变化。结果 干预后,两组VAS评分(|t|> 2.449,P <0.05)均下降,干预组VAS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t=-5.068,P <0.001);干预组ODI评分下降(t=4.785,P <0.001),干预组ODI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t=-2.895,P=0.007);干预组Y平衡测试成绩明显提高(t=-3.662,P=0.003);干预组多裂肌屈曲放松比增加(t=-2.460,P=0.029)。结论 MET能有效改善非特异腰痛患者的疼痛、腰部功能障碍、动态姿势控制和腰部多裂肌屈曲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异性腰痛 肌肉能量技术 动态姿势控制 屈曲-放松现象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生物反馈助力电刺激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下肢步行功能的改善
13
作者 郑翔 张明兴 +1 位作者 黄雅 单莎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7-553,共7页
背景:国内外关于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生物反馈疗法和三维步态功能分析的相关研究已开展很多,但是对二者结合的研究少有报道。目的:利用三维步态分析采集步态参数数据,研究生物反馈助力电刺激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步行能力的改变效果。方... 背景:国内外关于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生物反馈疗法和三维步态功能分析的相关研究已开展很多,但是对二者结合的研究少有报道。目的:利用三维步态分析采集步态参数数据,研究生物反馈助力电刺激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步行能力的改变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9月在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男34例,女26例,年龄32-58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30)与试验组(n=30),两组患者均接受腰部动态干扰电的常规治疗(20 min/次,1次/d,每周5次,持续治疗20次),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仰卧搭桥和俯卧搭桥的悬吊核心肌群训练(每周5次,持续治疗20次),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生物反馈助力电刺激治疗(20 min/次,1次/d,每周5次,持续治疗20次)。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腰痛评分、肌电信号平均值和步态参数。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的数字类比表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治疗结束后的数字类比表评分、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的腹直肌、臀大肌、竖脊肌表面肌电平均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治疗结束后的腹直肌、臀大肌、竖脊肌表面肌电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的步宽、步速、步频、健患侧步长比值、健患侧支撑相比值、患健侧摆动相比值、健患侧髋关节及膝关节矢状面活动度和健患侧足偏角均优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治疗结束后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④结果表明,生物反馈助力电刺激能明显缓解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改善了患者下肢步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步态 生物反馈助力电刺激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步行功能 核心稳定训练
下载PDF
基于腰腹核心肌群探讨针灸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局部用穴思路
14
作者 张友 刘慧林 +7 位作者 林岷瑜 耿楠 李华 吴希 周丽 胡慧 何芙蓉 黄剑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7期832-836,共5页
非特异性腰痛是不能归结于明确病理性改变而引起的腰部疼痛,通常由腰椎稳定性降低导致,究其原因是腰腹核心肌群不能良好地控制腰椎,最终表现为核心肌群反应速度及肌力减弱,亦或是肌群出现触发点而僵硬短缩。通过针刺处理多裂肌、腹横肌... 非特异性腰痛是不能归结于明确病理性改变而引起的腰部疼痛,通常由腰椎稳定性降低导致,究其原因是腰腹核心肌群不能良好地控制腰椎,最终表现为核心肌群反应速度及肌力减弱,亦或是肌群出现触发点而僵硬短缩。通过针刺处理多裂肌、腹横肌、腰部不同活动方向的拮抗肌群及相关肌群的触发点,可改善腰腹核心肌群功能,治疗腰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异性腰痛 针灸 腰腹核心肌群 辨证选穴
下载PDF
综合运动干预对大学生非特异性腰痛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谈艳 李伟 +3 位作者 李灵杰 李华 袁兰军 高程丽 《辽宁体育科技》 2024年第1期75-82,共8页
目的:探讨综合运动干预方法对大学生非特异性腰痛的治疗效果。方法:招募符合实验要求的非特异性腰痛症状大学生54人,随机分为实验组(n=26人)和对照组(n=28人)。采用2*2双因素混合实验设计,组间变量为组别,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 目的:探讨综合运动干预方法对大学生非特异性腰痛的治疗效果。方法:招募符合实验要求的非特异性腰痛症状大学生54人,随机分为实验组(n=26人)和对照组(n=28人)。采用2*2双因素混合实验设计,组间变量为组别,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相关健康教育,实验组在接受相关健康教育基础上,进行为期12周的综合性运动干预;组内变量为测量时间,即干预前、第4周、第8周、第12周,分别对两组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脊柱功能自评量表(SSFS)测试。结果:VAS测评中,测量次数的主效应显著,F=24.229,P<0.001,偏η^(2)=0.592;测量时间对VAS主效应影响显著,F=7.981,P<0.001,偏η^(2)=0.324;与基线相比,实验组在干预4周后有明显的下降,干预12周后VAS评分显著性下降(P<0.05)。SFSS评分中,测量次数的主效应显著,F=100.730,P<0.001,偏η^(2)=0.660;测量次数对SFSS主效应影响非常显著,F=25.646,P<0.001,偏η^(2)=0.330;与基线相比,实验组SFSS在干预4周后既有明显的上升,后期每4周都呈非常显著性上升(P<0.01);对照组在实验第8周至第12周显著性上升(P<0.05)。结论:综合性运动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大学生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疼痛程度,缓解腰部功能障碍,提高脊柱整体功能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运动干预 大学生 非特异性腰痛
下载PDF
局部密集针刺结合筋膜松解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临床观察
16
作者 余圣贤 徐盼 +1 位作者 郭进华 林忠华 《光明中医》 2024年第15期3063-3065,共3页
目的此研究旨在研究局部密集针刺结合筋膜松解干预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LB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NLB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局部密集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此研究旨在研究局部密集针刺结合筋膜松解干预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LB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NLB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局部密集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筋膜松解干预,采用VAS、ODI及JOA评分评估腰痛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VAS评分和ODI评分降低,JOA评分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VAS评分、ODI及JOA评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密集针刺结合筋膜松解干预治疗相对于单纯密集针刺在缓解患者疼痛,提高腰部功能方面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筋膜松解 密集针刺疗法
下载PDF
基于筋膜理论与卫气学说探讨针刺对非特异性腰痛的治疗思路
17
作者 丹禹钦 唐利 +4 位作者 丁懿 刘丽 王菁华 姚滔涛 李丽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6期6-11,共6页
筋膜理论是近年来治疗肌骨疾病的研究热点,而卫气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从筋膜与卫气的概念出发,对比二者存在形式的差异,探讨筋膜理论与卫气学说在位置结构、功能和病理3个方面的相似性,强调二者论治疾病的“整... 筋膜理论是近年来治疗肌骨疾病的研究热点,而卫气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从筋膜与卫气的概念出发,对比二者存在形式的差异,探讨筋膜理论与卫气学说在位置结构、功能和病理3个方面的相似性,强调二者论治疾病的“整体观”。并阐释非特异性腰痛(NLBP)的发病机理与筋膜及卫气密切相关,针刺可以通过干预筋膜和卫气达到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良好效果。本研究为针刺治疗非特异性腰痛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异性腰痛 筋膜 卫气 针刺 治疗思路
下载PDF
麦肯基疗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栎菁 赵仙丽 赵小峰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6期168-172,共5页
非特异性下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LBP)是指找不到确切的组织病理学结构改变,又不能通过客观检查明确其病因的腰痛,具有高患病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麦肯基疗法是治疗NLBP的一种常用物理治疗方法,在2019年我国运动疗法治疗腰... 非特异性下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LBP)是指找不到确切的组织病理学结构改变,又不能通过客观检查明确其病因的腰痛,具有高患病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麦肯基疗法是治疗NLBP的一种常用物理治疗方法,在2019年我国运动疗法治疗腰痛的体育科学、康复科学和骨科领域等专家组专家共识中被推荐用于NLBP的治疗,证据等级为Ⅰ级。本文就麦肯基疗法在NLBP中的临床应用进行总结,并从缓解腰椎疼痛、改善腰椎活动度、增强躯干肌肉力量,提高功能性活动等方面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肯基疗法 非特异性下腰痛 腰椎功能 康复
下载PDF
双侧M1区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疼痛及情绪的影响
19
作者 鲁薛芳 袁鹏 +5 位作者 邓淑坤 苏秋菊 方向明 陈钢锐 杨涵 沈滢 《康复学报》 CSCD 2024年第3期279-287,共9页
目的观察一种新型“Halo Sport”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设备作用于双侧初级运动皮层(M1区)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NSCLBP)患者疼痛及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7月—2024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就诊的NSCLBP患... 目的观察一种新型“Halo Sport”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设备作用于双侧初级运动皮层(M1区)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NSCLBP)患者疼痛及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7月—2024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就诊的NSCLBP患者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1例。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有1例患者脱落/中止,最终对照组和试验组均纳入20例。试验组采用2.0 mA、20 min双侧M1区阳极的新型“Halo Sport”tDCS治疗20 min,再进行运动治疗45 min(包括牵伸训练5 min,核心训练20 min,有氧训练20 min)。2组均对照组采用假tDCS治疗结合运动疗法。2组治疗周期均为3 d/周,持续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数字评定量表(NR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残疾指数量表(ODI)评估腰椎功能障碍程度,采用疼痛灾难化量表(PC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相关负性情绪。结果①疼痛程度:治疗后,2组NRS评分相较基线均明显降低(P<0.05),且试验组NRS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腰椎功能障碍程度:治疗后,2组ODI评分相较基线均明显降低(P<0.05),但2组ODI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负性情绪:治疗后,2组PCS、SDS、SAS评分相较基线均明显降低(P<0.05),而治疗后2组PCS、SDS、SAS评分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M1区阳极tDCS治疗可明显降低NSCLBP患者的疼痛程度,而无论是否结合tDCS,进行运动治疗后均可以改善NSCLBP患者的腰椎功能障碍和负性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经颅直流电刺激 疼痛 双侧初级运动皮层区 腰椎功能障碍
下载PDF
经筋推拿联合督脉灸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寒湿证)的临床观察
20
作者 朱晓宏 陆燕群 王胜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7期1218-1221,共4页
目的观察经筋推拿联合督脉灸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寒湿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经筋推拿组、督脉灸组与结合组,每组40例。经筋推拿组采用经筋推拿治疗;督脉灸组采用督脉铺灸治疗;结合组采用先经筋推拿、后督脉铺灸的方法... 目的观察经筋推拿联合督脉灸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寒湿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经筋推拿组、督脉灸组与结合组,每组40例。经筋推拿组采用经筋推拿治疗;督脉灸组采用督脉铺灸治疗;结合组采用先经筋推拿、后督脉铺灸的方法。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量表(VAS)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评分(RMDQ评分),并评价疗效。结果结合组在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和3个月随访时,VAS评分和RMDQ评分的改善明显优于单独使用经筋推拿或督脉灸的治疗组。结论经筋推拿与督脉灸的联合应用在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寒湿证)方面具有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异性下腰痛 寒湿型 经筋推拿 督脉灸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