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睡眠剥夺对面孔情绪加工的影响——认知神经科学的视角 被引量:1
1
作者 雷旭 白朵 米怡祺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43-154,F0002,共13页
面部表情是社会互动和情绪感染的重要形式,准确的面部情绪加工有助于做出合适的社会行为.睡眠缺乏会影响面孔情绪加工的不同方面,损伤面孔情绪分类和模糊情绪评级,并减弱记忆的巩固效果.以往研究通过不同类型的剥夺操作,为整夜睡眠、快... 面部表情是社会互动和情绪感染的重要形式,准确的面部情绪加工有助于做出合适的社会行为.睡眠缺乏会影响面孔情绪加工的不同方面,损伤面孔情绪分类和模糊情绪评级,并减弱记忆的巩固效果.以往研究通过不同类型的剥夺操作,为整夜睡眠、快速眼动(REM)睡眠和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在面孔情绪加工中的作用提供了依据.综合已有证据,面孔情绪加工异常可能是REM阶段特异性依赖的,体现在杏仁核、前额叶、脑岛及前扣带等脑区的皮层活动及睡眠阶段γ和θ等脑电活动.应加强睡眠阶段或组合在面孔情绪加工中的机制探讨,有望未来基于面孔情绪加工,更好地实现对睡眠相关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效果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面孔加工 睡眠剥夺 快速眼动睡眠 非快速眼动睡眠
下载PDF
Increased Arousal Levels and Decreased Sleep by Brain Music in Rats
2
作者 Guang-Zhan Fang Chun-Peng Zhang Dan Wu Yang Xia Yong-Xiu Lai De-Zhong Yao 《Journal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2009年第1期40-46,共7页
More and more studies have been reported on whether music and other types of auditory stimulation woul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leep. Many of these studies have found significant results, but others argue that music i... More and more studies have been reported on whether music and other types of auditory stimulation woul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leep. Many of these studies have found significant results, but others argue that music is not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tones or control conditions in improving sleep.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usic and sleep or music and arousal, the present study therefore examines the effects of brain music on sleep and arousal by means of biofeedback. The music is from the transformation of rapid eye movement (REM) sleep electroencephalogram (EEG) of rats using an algorithm in the Chengdu Brain Music (CBM) system. When the brain music was played back to rats, EEG data were recorded to assess the efficacy of music to induce or improve sleep, or increase arousal levels by sleep staging, etc.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exposure to the brain music increases arousal levels and decreases sleep in rats, an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of decreased non-rapid eye movement (NREM) and REM sleep may be differ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encephalogram(EEG) non-rapid eye movement(Nrem) sleep rapid eye movement (rem) sleep rat.
下载PDF
初诊帕金森病患者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陈烁蓥 张书刚 +2 位作者 刘卫国 陈雨冰 徐评议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3期265-269,共5页
目的筛查初诊未服药的帕金森病患者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8-12—2022-07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帕金森病专病门诊收治的101例初诊帕金森病患者,根据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量表-香港版(Rapid-eye-movement... 目的筛查初诊未服药的帕金森病患者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8-12—2022-07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帕金森病专病门诊收治的101例初诊帕金森病患者,根据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量表-香港版(Rapid-eye-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Questionnaire HongKong,RBDQ-HK)分为伴RBD组(PD-RBD组)(评分≥18,30例)和不伴RBD组(PD-nRBD组)(评分≤17,71例),比较2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校正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校正MoCA)、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问卷量表(NMSQ)、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第二部分(UPDRSⅡ)、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Hoehn-Yahr分期改良版差异。Logistic回归筛查分析帕金森病患者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101例患者中共30例(29.70%)伴RBD。与不伴RBD患者(71例)相比,伴RBD患者PDSS评分(Z=—2.019,P=0.044)较低;HAMD-24评分(Z=—2.086,P=0.037),NMSQ评分(Z=—2.554,P=0.011)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MS得分高(OR=1.130,95%CI:1.017~1.256,P=0.023)是帕金森病患者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初诊帕金森病患者RBD发生率较高,非运动症状是帕金森病患者发生RBD的主要危险因素,要重视PD患者RBD症状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初诊 rem睡眠行为障碍 非运动症状
下载PDF
音乐疗法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0
4
作者 敖金波 郭俐宏 +1 位作者 穆敬平 李旭英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7期69-72,共4页
目的观察音乐疗法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效果,探讨其治疗机制,为临床治疗失眠症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康复中心2015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失眠症患者18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92例。对... 目的观察音乐疗法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效果,探讨其治疗机制,为临床治疗失眠症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康复中心2015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失眠症患者18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92例。对照组针灸并睡前口服右佐匹克隆片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音乐疗法联合柏子仁耳穴贴压垂前穴、神门、皮质下、交感诸穴治疗4周。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梭形慢波次数、区域性脑血流、睡眠相关参数、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梭形慢波次数较治疗前减少,区域性脑血流较治疗前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梭形慢波次数较对照组减少,区域性脑血流较对照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眼快动相(REM)和入睡潜伏期较治疗前缩短,非眼快动相(NREM)和夜间睡眠时间较治疗前延长,睡眠效率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REM较对照组缩短,NREM和夜间睡眠时间较对照组延长,睡眠效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心理、生理、社会关系、独立性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四个方面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疗法联合耳穴贴压可用于治疗失眠症,其临床疗效可靠,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症 音乐疗法 耳穴贴压 非眼快动相睡眠 眼快动相睡眠 睡眠质量
下载PDF
老年脑血管病患者非快速眼动睡眠期睡眠障碍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陈鑫 王旭 姜童子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1年第5期43-46,共4页
目的分析脑血管病患者非快速眼动睡眠期睡眠障碍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根据睡眠障碍情况分组。对照组(n=60)为不伴非快速眼动睡眠期睡眠障碍... 目的分析脑血管病患者非快速眼动睡眠期睡眠障碍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根据睡眠障碍情况分组。对照组(n=60)为不伴非快速眼动睡眠期睡眠障碍患者,观察组(n=60)为伴非快速眼动睡眠期睡眠障碍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多导睡眠指标和认知功能(MOCA)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执行功能、记忆力、注意力、定向力、语言流畅性及MoCA总分明显更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SOL、NREM S1期睡眠时间更长,WUT更多;SE、NREM S2期睡眠时间、NREM S3+S4期睡眠时间及TST更少(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MOCA总分、注意力与MREM S3+S4期睡眠总时间呈正相关,记忆力与MREM S3+S4期睡眠总时间呈负相关,执行功能、定向力与MREM S2期睡眠时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非快速眼动睡眠期睡眠障碍会导致脑血管患者认知功能下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预后,不利于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非快速眼动睡眠期 睡眠障碍 认知功能 相关性
下载PDF
血清S-100β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非快速眼动期睡眠障碍及认知功能关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冯浩 刘伟 +1 位作者 唐晓梅 于逢春 《河北医学》 CAS 2020年第4期625-630,共6页
目的:研究血清S-100β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非快速眼动期睡眠障碍及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纳入2015年5月至2019年5月于我院收治的216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象,按是否出现非快速眼动期睡眠障碍分为A组(伴非快速眼动睡眠期睡眠障碍,112... 目的:研究血清S-100β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非快速眼动期睡眠障碍及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纳入2015年5月至2019年5月于我院收治的216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象,按是否出现非快速眼动期睡眠障碍分为A组(伴非快速眼动睡眠期睡眠障碍,112例)、B组(不伴非快速眼动睡眠期睡眠障碍,10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导睡眠图监测,对比两组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潜伏期(SOL)、觉醒次数(WUT)、睡眠效率(SE)、快速眼动睡眠(REM)期睡眠时间(REMT)、REM期睡眠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REM%)及非快速眼动期(NREM)睡眠S1期、S2期、S3+S4期睡眠时间。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并分析两组血清S-100β水平及其与上述睡眠参数和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A组TST、SE、REMT、REM%及NREM睡眠S2、S3+S4期睡眠时间显著低于B组(P<0.05),SOL、WUT及NREM睡眠S1期睡眠时间显著高于B组(P<0.05)。A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延迟记忆、定向力评分及MOCA总分均显著低于B组(P<0.05),命名、语言、抽象评分较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清S-100β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老年急性脑梗死伴非快速眼动期睡眠障碍患者血清S-100β与TST、SE、REMT、REM%、S2、S3+S4呈负相关(r=-0.466、-0.682、-0.612、-0.646,P均<0.05),与SOL、WUT、S1呈正相关(r=0.435、0.587、0.187,P均<0.05),与MOCA总分呈负相关(r=-0.327,P<0.05)。结论:血清S-100β与老年急性脑梗死伴非快速眼动期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及认知功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非快速眼动期睡眠障碍 S-100Β 认知功能 睡眠质量
下载PDF
帕金森病伴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视频多导睡眠图变化的特点 被引量:9
7
作者 扈杨 左丽君 +5 位作者 连腾宏 余舒扬 王方 余秋瑾 王瑞丹 张巍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16-320,共5页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伴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PD-RBD)患者的视频多导睡眠图(v-PSG)变化特点。方法连续收集作者医院就诊的PD患者42例,采用RBD筛查量表(RBDSQ)对患者的RBD进行评价,采用v-PSG进行睡眠指标监测。比较PD不伴RBD(PD-NRBD)组和...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伴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PD-RBD)患者的视频多导睡眠图(v-PSG)变化特点。方法连续收集作者医院就诊的PD患者42例,采用RBD筛查量表(RBDSQ)对患者的RBD进行评价,采用v-PSG进行睡眠指标监测。比较PD不伴RBD(PD-NRBD)组和PD-RBD组人口学特征、疾病分期、运动症状严重程度、非运动症状(NMS)个数、用药情况及睡眠指标的结果,并对PD-RBD患者睡眠指标与人口学特征、疾病分期、运动症状严重程度及NMS个数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1)42例PD患者中,PD-RBD组16例(38.10%)。(2)PD-RBD组较PD-NRBD组病程更长,病情分期更高,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第3部分(UPDRSⅢ)评分更高,强直-运动迟缓型发生率更高,NMS总个数更多。(3)PD-RBD组较PD-NRBD组睡眠效率明显降低,1期睡眠时间及百分比明显升高,微觉醒指数明显升高,低通气指数明显降低,PD-RBD组周期性腿动指数明显高于PD-NRBD组。(4)PD-RBD组总睡眠时间与年龄、病程、Hoehn-Yahr(H-Y)分期及UPDRSⅢ评分均呈负相关,睡眠效率与年龄、病程、UPDRSⅢ评分及NMS总个数均呈负相关;1期睡眠时间与H-Y分期呈正相关,觉醒次数与年龄和H-Y分期均呈正相关,微觉醒指数与H-Y分期和UPDRSⅢ评分均呈正相关,周期性腿动指数与病程、UPDRSⅢ评分及NMS总个数均呈正相关。结论 PD-RBD患者浅睡眠明显增多,微觉醒及周期性腿动明显增加,导致患者睡眠效率明显降低;PD-RBD患者REM睡眠期低通气指数明显降低。PD-RBD患者随着年龄增大、病程延长、运动症状及NMS的加重,其总睡眠时间明显减少,睡眠结构发生明显改变,睡眠效率明显降低,觉醒及周期性腿动明显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rem睡眠行为障碍 多道睡眠描记术 非运动症状 运动症状
下载PDF
睡眠过程中内膝体神经元的听反应后抑制 被引量:1
8
作者 孟现凯 孙文健 +2 位作者 徐新秀 张子聪 贺菊芳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1-239,244,共9页
内侧膝状体神经元接受来自离皮层系统的兴奋和抑制两种神经调节.听觉刺激诱发的内膝体神经元起始反应后会伴随着一段长时抑制.在可自由活动的大鼠上研究了内膝体神经元的听反应后抑制现象.利用植入电极阵列技术,记录了大鼠在睡眠过程中... 内侧膝状体神经元接受来自离皮层系统的兴奋和抑制两种神经调节.听觉刺激诱发的内膝体神经元起始反应后会伴随着一段长时抑制.在可自由活动的大鼠上研究了内膝体神经元的听反应后抑制现象.利用植入电极阵列技术,记录了大鼠在睡眠过程中的脑电、肌电以及内膝体神经元胞外放电活动,发现在睡眠的快速眼动时期和非快速眼动时期内膝体神经元存在着听反应后抑制现象,并发现这种抑制更多地出现在非快速眼动睡眠期.在睡眠过程中,丘脑网状核听觉分区的失活会导致内膝体神经元的听反应后抑制消失或减弱.因此,我们推测丘脑网状核神经元参与了内膝体神经元在睡眠中的听反应后抑制,它在非快速眼动睡眠中对内膝体施加了更强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膝状体 丘脑网状核 反应后抑制 快速眼动睡眠 非快速眼动睡眠
下载PDF
伴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特点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高千仞 叶钦勇 陈晓春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27-331,共5页
目的探索伴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RBD)的帕金森病(PD)患者非运动症状(NMS)临床特点,以及RBD与NMS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03—2016-12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及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PD患者69例。所有患者... 目的探索伴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RBD)的帕金森病(PD)患者非运动症状(NMS)临床特点,以及RBD与NMS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03—2016-12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及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PD患者69例。所有患者完成非运动症状量表(NM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北京版)以及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筛查问卷(RBDSQ),使用PD生活质量问卷(PDQ-39)调查患者的生活质量(QOL)。根据RBDSQ评分将患者分为伴很可能RBD(p-RBD)组(RBDSQ≥5分)和未伴RBD(n-RBD)组(RBDSQ<5分),比较两组患者NMS特点差异,分析NMS严重程度与RBD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D发生RBD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纳入69例PD患者,其中p-RBD者12例,n-RBD者57例。p-RBD组病程长于n-RBD组(P<0.05),p-RBD组PDQ-39指数高于n-RBD组,尤其在行动能力和认知亚项上(P<0.05)。与n-RBD组比较,伴p-RBD组PD患者的NMS频数(14.2±6.5比8.5±4.6,P=0.013)和NMSS总分(58.8±35.7比30.8±20.7,P=0.021)更高,总体QOL更差(P=0.001)。NMS频数(OR=1.204,P=0.026)和病程(OR=1.209,P=0.050)是预测PD患者发生RBD的危险因素。NMSS总分、运动并发症、病程是影响PD患者QOL的预测因素(P<0.05)。结论伴p-RBD的PD患者NMS频数更高、严重程度更重。NMS的频数越高,预示出现RBD可能性越大;NMSS总体严重程度越重,预示PD患者的QOL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rem睡眠行为障碍 非运动症状 生活质量 认知障碍
下载PDF
特发性快动眼期睡眠行为异常非运动障碍的特点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静 李延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2462-2465,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快动眼期睡眠行为异常(idiopathic REM sleep disorder,iRBD)患者是否存在嗅觉减退、睡眠障碍、焦虑抑郁,来探讨iRBD患者的非运动障碍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iRBD患者48例及健康对照组53例,分别对两组人群... 目的通过分析快动眼期睡眠行为异常(idiopathic REM sleep disorder,iRBD)患者是否存在嗅觉减退、睡眠障碍、焦虑抑郁,来探讨iRBD患者的非运动障碍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iRBD患者48例及健康对照组53例,分别对两组人群进行睡眠指标、嗅觉功能、焦虑抑郁量表以及血清中IL-6、TNF-α浓度的检测。结果 iRBD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其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明显降低(P<0.05);睡眠潜伏期、觉醒指数、快动眼睡眠潜伏期明显增高(P<0.05);嗅觉减退明显增多(P<0.01);焦虑抑郁评分明显增高(P<0.05);但两组人群血清中IL-6及TNF-α浓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RBD与帕金森病有类似的非运动障碍特点,早期干预iRBD人群有利于帕金森病患者的预防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快动眼期睡眠行为异常 非运动障碍 帕金森病
下载PDF
强迫症状对强迫症患者睡眠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燕 谈晓芳 +1 位作者 曹磊明 王国强 《四川精神卫生》 2016年第2期165-167,共3页
目的了解无共病强迫症患者睡眠持续性和睡眠结构。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3月在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和门诊治疗的强迫症患者20例,同时纳入健康对照组20例,使用美国Embla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研究对象睡眠持续性和睡... 目的了解无共病强迫症患者睡眠持续性和睡眠结构。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3月在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和门诊治疗的强迫症患者20例,同时纳入健康对照组20例,使用美国Embla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研究对象睡眠持续性和睡眠结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强迫症患者非快速眼动睡眠4期时间减少(P<0.05),快速眼动睡眠潜伏期缩短(P<0.05),两组总睡眠时间、觉醒时间、快速眼动睡眠、睡眠效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OCD组Y-BOCS评分与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呈负相关(r=-0.492,-0.543,P均<0.05)。结论强迫症患者存在睡眠结构损害,强迫症状严重程度影响患者总睡眠时间和睡眠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多导睡眠监测 非快速眼动睡眠 快速眼动睡眠 睡眠效率
下载PDF
人驻不同海拔高原不同时间青年睡眠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9
12
作者 哈振德 潘肯林 +3 位作者 简新玲 罗菊萍 关尚全 郭文文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89-692,共4页
目的 探讨移居不同海拔高原不同时间青年睡眠结构的变化规律及其与高原习服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选择海拔1 400 rn某部无高原暴露史的拟驻防官兵,进驻高原前进行健康体检,排除有睡眠障碍及心肺疾患等不宜进入高原者,最终纳入50名... 目的 探讨移居不同海拔高原不同时间青年睡眠结构的变化规律及其与高原习服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选择海拔1 400 rn某部无高原暴露史的拟驻防官兵,进驻高原前进行健康体检,排除有睡眠障碍及心肺疾患等不宜进入高原者,最终纳入50名受试者,均为男性,年龄(20.9±2.0)岁,体重指数(21.5±1.7)kg/m2,随机抽取15名作为平原组进行整夜睡眠监测.在人驻高原3个月和1年后分别在海拔3 700和5 380 m随机抽取10名受试者进行睡眠监测,分别记录海拔3 700 m 3个月组、3 700 m 1年组、5 380 m 3个月组和5 380 m 1年组的睡眠结构变化,并与平原组的睡眠监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5 380 m 3个月及1年组7h睡眠监测过程中醒觉维持时间较平原组显著延长[(82±60)、(78 ±26)、(47±25) min,P=0.026、0.040].与平原组比较,移居海拔5 380 m 3个月青年睡眠时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N1期明显延长,N3期(慢波睡眠期)显著缩短甚至缺如(P<0.05),N2期和快速眼动睡眠(REM)期无明显变化(P>0.05).与平原组比较,3 700 m 3个月、3 700 m 1年以及5 380 m 1年组睡眠各期比率呈现出一致的变化规律:N2期缩短,REM期延长.结论 平原人对不同海拔高原的习服能力或所需的习服时间不同,习服未完全者睡眠主要表现为N1期延长和N3期缩短,习服较完善后以N2期的缩短和REM期的延长为主.慢波睡眠比率的有效恢复或可作为移居者习服高原低氧环境的一项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习服 睡眠 睡眠 快速眼运动 非快速眼动睡眠
原文传递
环境光导致昼夜节律紊乱对睡眠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钧 杜莉 +2 位作者 王佩 魏虹 韩祖成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5年第31期6046-6049,6115,共5页
目的:研究通过环境光扰乱正常昼夜节律对睡眠的影响。方法:使用小鼠昼夜节律模型(20小时一个循环,10小时见光,10小时避光),利用小鼠睡眠生物解析系统,记录脑电波和肌电波,分析睡眠觉醒量、不同时间睡眠觉醒波delta功率和睡眠时相转换等... 目的:研究通过环境光扰乱正常昼夜节律对睡眠的影响。方法:使用小鼠昼夜节律模型(20小时一个循环,10小时见光,10小时避光),利用小鼠睡眠生物解析系统,记录脑电波和肌电波,分析睡眠觉醒量、不同时间睡眠觉醒波delta功率和睡眠时相转换等参数。结果:昼夜节律干扰后导致昼夜觉醒差异、非快速眼动睡眠差异(NREM),和快速眼动睡眠(REM)差异消失(P>0.05),昼夜节律干扰后增加了觉醒和NREM睡眠之间的转换次数(P<0.05),昼夜节律紊乱的光照时相在开始时没有delta功率减弱征象(P>0.05)。结论:昼夜节律模型不会导致典型的睡眠剥夺,但是会对睡眠时间和质量会产生影响。本研究一步证实昼夜节律对睡眠调节有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节律 睡眠觉醒 非快速动眼睡眠 快速动眼睡眠
原文传递
Nature:科学家鉴别出调节机体睡眠的两个关键基因
14
作者 Hiromasa Funato, Chika Miyoshi, Tomoyuki Fujiyama, Takeshi Kanda, Makito Sato, Zhiqiang Wang, Jing Ma, Aya Ikkyu, Miyo Kakizaki, Noriko Hotta-Hirashima, Satomi Kanno, Haruna Komiya, Fuyuki Asano, Takato Honda, Staci J. Kim, Kanako Harano, Hiroki Muramoto, Toshiya Yonezawa, Shinichi Miyazaki, Linzi Connor, Yu Hayashi, Qinghua Liu, Joseph S. Takahashi Masashi Yanagisawa +19 位作者 Hiromasa Funato Makito Sato Masashi Yanagisawa Shin Nakane, Jun Tomita Kazuhiko Kume Seiya Mizuno, Fumihiro Sugiyama Satoru Takahashi Vivek Kumar Joseph S. Takahashi Vivek Kumar Ikuo Miura, Tomohiro Suzuki Shigeharu Wakana Atsushi Watanabe Manabu Abe Kenji Sakimura Yu Hayashi Qinghua Liu Joseph S. Takahashi Masashi Yanagisawa Masashi Yanagisawa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6期I0002-I0002,共1页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来自西南医学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鉴别出了两个关键的核心基因,这两个基因能够帮助调节机体深度睡眠和做梦的水平,相关研究或为阐明相关的基因控制睡眠的网络提供新的线索。...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来自西南医学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鉴别出了两个关键的核心基因,这两个基因能够帮助调节机体深度睡眠和做梦的水平,相关研究或为阐明相关的基因控制睡眠的网络提供新的线索。此前研究者通过对小鼠进行研究发现了能够控制机体快速眼动睡眠的基因,同时该基因还能够诱导深度睡眠。而第二个基因能够控制机体对快速眼动睡眠的需求量,相关研究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一个关键的切入点来帮助解释睡眠工作的机制,同时研究者还鉴别出了治疗睡眠障碍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障碍 核心基因 科学家 机体 鉴别 基因控制 研究人员 需求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