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问题及其主义——经济法学研究非传统性之探析 被引量:36
1
作者 应飞虎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6-94,共9页
经济法的功能决定了经济法学研究与其他部门法相比的非传统性,经济法学研究群体对此应该充分关注。非传统性要求经济法学研究抛弃思维定势,即不能绝对地以研究民法、刑法、行政法的思路、方法和视角来研究经济法。经济法的问题不应该从... 经济法的功能决定了经济法学研究与其他部门法相比的非传统性,经济法学研究群体对此应该充分关注。非传统性要求经济法学研究抛弃思维定势,即不能绝对地以研究民法、刑法、行政法的思路、方法和视角来研究经济法。经济法的问题不应该从民商法等法的影子中去发现并基于这种影子进行解析,我们应该基于对经济法与传统法律的差异认识,从市场经济与经济法的实践中去探寻经济法特有的“问题与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法 经济法学 非传统性
下载PDF
关于汉语的语序问题(一) 被引量:59
2
作者 范晓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12,共12页
0.引言 :论述了语序的重要性 ,认为语序是一种重要的语法形式或语法手段 ;总结了语序研究的概况 ,指出汉语语法学界历来重视汉语语序的研究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也存在着不少分歧 ,有待于进行深入研究。 1.论述了语序的性质和研究语... 0.引言 :论述了语序的重要性 ,认为语序是一种重要的语法形式或语法手段 ;总结了语序研究的概况 ,指出汉语语法学界历来重视汉语语序的研究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也存在着不少分歧 ,有待于进行深入研究。 1.论述了语序的性质和研究语序的目的、方法 :认为语序不等于词序 ,应该把语序和词序严格区别开来 ,指出“词序”是指词的排序或语法单位的排序 ,“语序”是指结构成分的排序 (即“成分序”) ,并论证了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指出研究语序的目的是为了说明语法结构的内部成分的排序规则 ,以便更好地概括静态句子的基本类型和动态句子的语序变化 ;讨论了研究语序的方法 ,强调要区别三种不同的语序 (句法语序、语义语序、语用语序 ) ,要区别静态语序和动态语序 ,要区别倒装移位和非倒装移位 ,要区别个例和类型。2 .论述了句法语序 :指出句法语序是指句法结构中句法成分的排序 ;较详细地讨论了汉语句法语序在静态短语中的一般规则和在动态句子中的变化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序 词序 句法语序 语义语序 语用语序 常式 变式
下载PDF
关于汉语的语序问题(二) 被引量:37
3
作者 范晓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8-28,共11页
3.论述了语义语序 :指出语义语序是指语义结构中语义成分的排序 ;较详细地讨论了汉语语义语序在静态短语中的一般规则和在动态句子中的变化规则。4 .论述了语用语序 :指出语用语序是指语用结构中语用成分的排序 ;较详细地讨论了汉语语... 3.论述了语义语序 :指出语义语序是指语义结构中语义成分的排序 ;较详细地讨论了汉语语义语序在静态短语中的一般规则和在动态句子中的变化规则。4 .论述了语用语序 :指出语用语序是指语用结构中语用成分的排序 ;较详细地讨论了汉语语用语序在静态孤立句中的一般规则和在动态语境句中的变化规则。 5 .论述了制约语序的因素 :认为应区别“语序一般规则”的制约因素和“语序变动规则”的制约因素 ;指出在做出解释时 ,既要重视内部解释 ,也要重视外部解释 ;认为制约“语序一般规则”的因素主要是逻辑因素、认知心理因素、语用表达因素、习惯因素 ,制约“语序变动规则”的因素主要有句法因素、语义因素、语用因素。 6.论述了句子的常规语序和非常规语序 :认为句子的语序有常式和变式之别 ,由常式语序形成的句子是常式句 ,由变式语序形成的句子是变式句 ;指出了区别常式句和变式句 ,主要是看语序的变动是不是倒装移位、成分移位后该句子的结构有没有起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序 词序 句法语序 语义语序 语用语序 常式 变式
下载PDF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吴丽君 宋薇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06年第2期1-4,共4页
文章以语言哲学家Searle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为依据,在对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典型例旬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规约性言语行为和非规约性言语行为不同的表述特点,并尝试探索运用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更有效地理解汉语话语中言外之意的方法,以... 文章以语言哲学家Searle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为依据,在对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典型例旬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规约性言语行为和非规约性言语行为不同的表述特点,并尝试探索运用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更有效地理解汉语话语中言外之意的方法,以便顺利跨越间接言语行为带来的理解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言语行为 规约性言语行为 非规约性言语行为 对外汉语教学
下载PDF
非典型致使移动构式的认知语用解读——基于典型事件模型的概念整合 被引量:6
5
作者 胡杨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45-152,共8页
典型事件模型与概念整合融合构建的网络模型为后者注入外部视角的同时,使后者输入空间组成元素的内在联系变得更为紧密,进一步增强了概念整合的解释力。借助该网络模型对不同类型致使力作用下非典型致使移动构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非典... 典型事件模型与概念整合融合构建的网络模型为后者注入外部视角的同时,使后者输入空间组成元素的内在联系变得更为紧密,进一步增强了概念整合的解释力。借助该网络模型对不同类型致使力作用下非典型致使移动构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非典型致使移动构式语义主要来源于对物理致使力这一认知原型的隐喻延伸;准入非典型致使移动构式动词致使力作用效果强劲,抹杀了受事的认知决定,因而其后行为结果不存在转喻表达;该类构式实例语用意义集中体现了受事在情感层面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致使移动构式 概念整合 典型事件模型 认知语用
下载PDF
现代汉语中非固定短语的熟语化现象与对外汉语教学 被引量:1
6
作者 胡琳 张松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14-117,共4页
对现代汉语中非固定短语的熟语化这一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并结合具体的例句,从结构的定型性、语意的不可分割性以及语用频率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界定熟语化的非固定短语。
关键词 熟语 非固定短语 熟语化 对外汉语教学
下载PDF
转喻回指中的常规与非常规关系
7
作者 王劼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6-160,共5页
转喻和回指都是语言学界的热点话题,将两者进行整合研究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转喻和回指的认识。在常规关系这一基本分析框架下,对转喻回指中源域、目标域和回指语进行深入分析后可以发现,常规关系下转喻回指的同指关系通常建立在目标域和... 转喻和回指都是语言学界的热点话题,将两者进行整合研究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转喻和回指的认识。在常规关系这一基本分析框架下,对转喻回指中源域、目标域和回指语进行深入分析后可以发现,常规关系下转喻回指的同指关系通常建立在目标域和回指语之间,如果在目标域和回指语这种非常规关系中建立同指关系,必须使用模糊常规所指或/和强化语境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喻 回指 常规关系 非常规关系
下载PDF
会话含义特征简述 被引量:2
8
作者 王雪梅 《怀化学院学报》 2010年第8期83-85,共3页
牛津大学哲学家格莱斯提出的会话含义理论是语用学中第二个重要的理论。在其语言学著作《逻辑与会话》的结尾部分,格莱斯简单地提到了会话含义的五个特征:可推导性、可取消性、不可分离性、不可确定性和非规约性。这些特征各有侧重,但... 牛津大学哲学家格莱斯提出的会话含义理论是语用学中第二个重要的理论。在其语言学著作《逻辑与会话》的结尾部分,格莱斯简单地提到了会话含义的五个特征:可推导性、可取消性、不可分离性、不可确定性和非规约性。这些特征各有侧重,但又浑然一体,共同完善会话含义的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话含义 可推导性 可取消性 不可分离性 不可确定性 非规约性
下载PDF
论非虚构写作的反自律性及其局限 被引量:9
9
作者 洪治纲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2-118,共7页
非虚构写作不是一种特殊的文体,而是一种反自律性的叙事策略。它高度倚重题材本身的特定价值和作家主体的思考,难以顾及作品内在的艺术价值。从题材获取到叙事过程,作家的身影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为叙事提供了无可辩驳的事实,但这也导... 非虚构写作不是一种特殊的文体,而是一种反自律性的叙事策略。它高度倚重题材本身的特定价值和作家主体的思考,难以顾及作品内在的艺术价值。从题材获取到叙事过程,作家的身影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为叙事提供了无可辩驳的事实,但这也导致了叙事的碎片化和人物形象的剪影化。这种过于强调事实、突出创作主体思想与观念的写作,是一种比较典型的"载道式"写作;其题材使用的一次性,也意味着作家的写作很难保持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虚构 反自律性 创作主体 碎片化 剪影化
下载PDF
汉语非字面语言认知神经心理系统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小潞 郭晓群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9-32,共14页
非字面语言的理解是高级认知活动,是语言与思维更抽象层级的表现。非字面语言的理解受到语言内外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如语言形式本质属性、规约度等,到目前为止我们还很难找出一个能解释非字面语言加工所有方面的普遍模型,或提出一个能解... 非字面语言的理解是高级认知活动,是语言与思维更抽象层级的表现。非字面语言的理解受到语言内外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如语言形式本质属性、规约度等,到目前为止我们还很难找出一个能解释非字面语言加工所有方面的普遍模型,或提出一个能解释非字面语言所有形式的"万能理论"。非字面语言的大脑加工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我们不应仅停留在某一孤立的理论模型或假说上片面地概括和归纳汉语非字面语言认知的神经心理机制,而应对各种理论和假说加以整合和优化,在大脑统一认知的框架下根据不同语言形式、不同理解阶段,构建一个汉语非字面语言大脑加工的动态认知总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非字面语言 规约度 加工模型 加工脑区 神经心理系统
原文传递
汉语非字面语言认知加工的“规约层级递进模型”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小潞 王艺臻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6-188,共13页
在非字面语言的理解中,规约度意为某一词语与其某种比喻义之间的关联程度,即约定俗成的程度。以规约度为轴,不同类型的非字面语言形式可以根据其规约层级递进分布在此轴的不同位置上。规约度越高的非字面语言,加工起来越容易,也更能快... 在非字面语言的理解中,规约度意为某一词语与其某种比喻义之间的关联程度,即约定俗成的程度。以规约度为轴,不同类型的非字面语言形式可以根据其规约层级递进分布在此轴的不同位置上。规约度越高的非字面语言,加工起来越容易,也更能快速通达非字面义;规约度越低的非字面语言,加工时右脑参与越多;熟悉度和语境也在其中起到相互牵制的作用。汉语非字面语言的“规约层级递进模型”在大脑统一的认知框架下,刻画了不同规约度非字面语言类型在该连续统中的位置及加工难度与复杂性,可起到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非字面语言 认知加工 规约度 规约层级递进模型
原文传递
非虚构写作主体的自律性与反自律性——以梁鸿“梁庄三部曲”为中心
12
作者 陈连萍 《郑州师范教育》 2022年第5期69-73,共5页
梁鸿的“梁庄三部曲”作为非虚构文学的典型代表,书写跨时长而内容丰富,为非虚构写作主体的研究提供了较好蓝本。非虚构写作主体同时具有自律性与反自律性,其反自律性是为众人所知的,如对文体边界的突破、对文本的介入等,然而却少有人... 梁鸿的“梁庄三部曲”作为非虚构文学的典型代表,书写跨时长而内容丰富,为非虚构写作主体的研究提供了较好蓝本。非虚构写作主体同时具有自律性与反自律性,其反自律性是为众人所知的,如对文体边界的突破、对文本的介入等,然而却少有人注意到其自律性。非虚构作家并非“叙事的君王”,应受到一系列要求限制,非虚构写作主体的身份转换及策略性隐身,以及对审美的追求均应体现出其自律性。以更加全面的角度进一步剖析非虚构写作主体,并结合具体文本才能从作者角度对非虚构文学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虚构 写作主体 自律性 反自律性 “梁庄三部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