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发性颈动脉夹层相关缺血性卒中颅内缺血病灶分布特征与受累血管节段的关系研究
1
作者 吴敌 荆京 +2 位作者 潘岳松 陈绪珠 赵性泉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9期993-1000,共8页
目的本研究自发性颈动脉夹层涉及自发性颈总动脉分叉夹层(spontaneous common carotid artery bifurcation dissection,sCCABD)及自发性颈内动脉夹层(spontaneous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dissection,sICAD),对与此相关的缺血性卒中颅... 目的本研究自发性颈动脉夹层涉及自发性颈总动脉分叉夹层(spontaneous common carotid artery bifurcation dissection,sCCABD)及自发性颈内动脉夹层(spontaneous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dissection,sICAD),对与此相关的缺血性卒中颅内缺血病灶分布特征与受累血管节段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入组2014年12月1日—2021年11月15日住院的sCCABD及sICAD相关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既往病史、影像学特征等信息。将患者分为颅内无梗死病灶组、单发梗死病灶组和多发梗死病灶组3组,比较不同组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受累血管部位及节段数等的差异。结果研究纳入sCCABD及sICAD相关缺血性卒中患者17例,其中无梗死病灶组2例,单发梗死病灶组4例,多发梗死病灶组11例。无梗死病灶组夹层发生于C1升段(2例)、C2段(1例)、C3段(1例)、C4段(1例),单发梗死病灶组夹层在C1升段(5例)最多见,多发梗死病灶组夹层多发生于C1升段(5例)和C3段(5例),C2段(4例)、C1球部(3例)和C4段(3例)次之,颈总动脉分叉(1例)和C5段(1例)最少。脑梗死灶分布模式:单发梗死病灶组表现为区域性梗死(2例)、局部梗死(1例)、深部较大梗死(1例);多发梗死病灶组以内分水岭梗死(4例)、区域性梗死(3例)最多见,局部梗死(2例)、深部较大梗死(2例)次之,浅表小面积梗死(1例)、深部较小梗死(1例)最少。结论本研究sCCABD及sICAD相关缺血性卒中患者以多发脑梗死居多,血管夹层多发生于C1升段和C3段,C1球部、C2段和C4段次之,颈总动脉分叉和C5段最少,球部可以受累或闭塞,颅内缺血病灶的多少与受累血管节段数量间的关系还不明确,还需进一步积累病例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夹层 缺血性卒中 脑梗死模式 病因
下载PDF
青年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病因及血管内治疗效果
2
作者 潘晓虎 朱发勇 +2 位作者 曹月洲 贾振宇 刘圣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69-74,共6页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ALVOS)病因及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接受血管内治疗的40例青年ALVO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青年ALVOS的病因及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ALVOS)病因及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接受血管内治疗的40例青年ALVO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青年ALVOS的病因及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患者入院和出院时的神经功能。根据术后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者(mRS评分≤2分)与预后不良者(mRS评分>2分),比较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患者临床资料以及患者基线时与出院时NIHSS评分。结果本研究共入组40例患者,其中男32例(80.0%),女8例(20.0%),年龄41.5(36.0,44.0)岁。按照急性卒中试验(TOAST)分型进行分类,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18例(45.0%),心源性栓塞(CE)型12例(30.0%),其他原因(SOE)型8例(20.0%),不明原因(SUE)型2例(5.0%)。38例患者经血管内治疗成功再通,2例再通失败,未发生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术后6例患者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出院时NIHSS评分为2.0(0.3,7.5)分,低于基线时的12.0(6.3,1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0 d随访,29例患者预后良好(mRS评分0~2分),死亡5例(mRS评分6分)。预后良好者、体质量指数(BMI)、手术时间、取栓次数、症状性颅内出血与预后不良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ALVOS病因以LAA型和颈动脉夹层常见,血管内治疗对各种病因引起的青年ALVOS安全、有效,BMI、手术时间、取栓次数、症状性颅内出血可能影响青年ALVOS患者血管内治疗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 病因 血管内治疗 颈动脉夹层 体质量指数
下载PDF
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病机探讨 被引量:8
3
作者 刘强 丁元庆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12期112-115,共4页
通过对古今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相关文献的整理总结,发现二者在临床症状、病因病机方面具有一致性,而且二者有共同的危险因素。二者相互作用,互为因果,且同属血脉病变。痰热瘀结,闭阻血脉是二者发病的共同病机,可从血脉理论探... 通过对古今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相关文献的整理总结,发现二者在临床症状、病因病机方面具有一致性,而且二者有共同的危险因素。二者相互作用,互为因果,且同属血脉病变。痰热瘀结,闭阻血脉是二者发病的共同病机,可从血脉理论探讨高血压CAS的预防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颈动脉粥样硬化 病因病机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方堃 周文旭 +4 位作者 魏挺 周哲人 陈丽红 霍康 答嵘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1221-1223,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并发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硬化水平的关系。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89例按是否合并脑梗死分为T2DM合并脑梗死组(45例)和单纯T_2DM组(44例),另选择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对...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并发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硬化水平的关系。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89例按是否合并脑梗死分为T2DM合并脑梗死组(45例)和单纯T_2DM组(44例),另选择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人群测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指数(BMI)并进行Hcy、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等相关指标检测,分析同型半胱氨酸与IMT的相关性。结果:(1)T_2DM合并脑梗死组Hcy水平明显高于单纯T_2DM组和对照组,单纯T_2DM组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2)T_2DM并发脑梗死组TG水平明显高于单纯T_2DM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3)T2DM并发脑梗死组和单纯T_2DM组颈动脉超声均显示有不同程度硬化表现,但T_2DM并发脑梗死组的IMT、斑块检出率均高于单纯T_2DM组(P<0.05)和正常对照组(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Hcy是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Hcy与IMT、HbA1C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高Hcy是T_2DM患者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并发症 脑梗塞/病因学 颈动脉疾病/病因学 血糖/代谢 血压/代谢 甘油三酯类/代谢
下载PDF
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颈动脉硬化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吴碧青 曾国彬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292-294,共3页
目的:研究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形成情况并分析其可能影响因素。方法:以5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和42例健康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其颈动脉IMT及斑块情况,并记录临床及生化数据,在MHD组按颈动... 目的:研究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形成情况并分析其可能影响因素。方法:以5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和42例健康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其颈动脉IMT及斑块情况,并记录临床及生化数据,在MHD组按颈动脉硬化有无分为硬化组和非硬化组,对两组间各数据进行比较,并对颈动脉硬化产生的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MHD组患者颈动脉IMT值及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提示MHD患者颈动脉IMT与年龄、收缩压、CRP、血磷呈显著正相关,与白蛋白呈显著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收缩压和血磷水平是颈动脉IMT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MHD患者颈动脉硬化产生与高收缩压和高血磷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病理生理学 动脉硬化 病因学 颈动脉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脑分水岭梗死与脑血管狭窄的相关临床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娜 惠凯 +5 位作者 李和永 王淑荣 伍丽红 张才 周典贵 李春双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58-61,76,共5页
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死(CWI)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分析脑分水岭梗死与脑血管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分析38例CWI患者的症状和体征,CT、MRI、CTA、DSA改变,临床分型和病因。结果38例CWI患者的症状体征与病因及病变部位有关。CT/MRI... 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死(CWI)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分析脑分水岭梗死与脑血管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分析38例CWI患者的症状和体征,CT、MRI、CTA、DSA改变,临床分型和病因。结果38例CWI患者的症状体征与病因及病变部位有关。CT/MRI证实皮层前型13例,皮层后型17例,皮层下型8例。以脑血管器质性病变为丰因者33例,其中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18例,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11例。CWI多有血液成分的异常(如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结论CWI临床表现取决于病变部位及病因;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CWI主要病理基础、血液成分异常(如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也参与了CWI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分水岭梗死 病因 脑低灌注 颈动脉狭窄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CagA阳性幽门螺杆菌感染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晓红 尹琳 刘萍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1期7561-7563,共3页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阳性幽门螺杆菌(HP)感染同颈动脉内膜厚度(IMT)及斑块数量之间的关系,探讨HP及其CagA阳性菌株的感染同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对发病1周内的70例脑梗死患者调查传统高危因素情况,检测血...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阳性幽门螺杆菌(HP)感染同颈动脉内膜厚度(IMT)及斑块数量之间的关系,探讨HP及其CagA阳性菌株的感染同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对发病1周内的70例脑梗死患者调查传统高危因素情况,检测血清中HP.IgG和CagA-HP.IgG的浓度和阳性率(ELISA法),超声测量颈总动脉IMT值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结果:(1)CagA-HP.IgG阳性组颈总动脉IMT值明显高于阴性组,有显著性差异;(2)CagA-HP.IgG阳性者中血清CagA-HP.IgG浓度同颈总动脉IMT值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呈正相关。结论:脑梗死患者中产CagA的HP高毒力菌株的感染可能同颈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病因学 螺杆菌感染 抗原 细菌/血液 细菌蛋白质类/血液 螺杆菌 幽门 颈动脉疾病/并发症 人类
下载PDF
绝经女性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因病机研究现状 被引量:3
8
作者 陈燕 丁元庆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2年第7期90-92,共3页
对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关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因病机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认为绝经女性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病机可概括为脏腑虚损,肝肾亏虚,阴阳失调,痰火瘀结,形成人迎脉积。
关键词 绝经女性 颈动脉粥样硬化 病因病机 综述
下载PDF
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晋文 邵波 +1 位作者 李忠东 丁卫星 《空军总医院学报》 2005年第2期94-95,100,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对64例脑梗死患者和30例对照组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病例组斑块检出率79.7%,显著高于对照组斑块检出率16.7%(P<0.001)。颈动脉分叉处硬化斑块检出率约为55.4%,显著高...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对64例脑梗死患者和30例对照组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病例组斑块检出率79.7%,显著高于对照组斑块检出率16.7%(P<0.001)。颈动脉分叉处硬化斑块检出率约为55.4%,显著高于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斑块检出率(24.3%,20.3%)(P<0.001)。病例组中、重型患者软斑块检出率(28/45)显著高于轻型患者斑块检出率(3/19)(P<0.001)。结论脑梗死发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软斑块与脑梗死病情的轻重有一定关系。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病因学 动脉硬化 颈动脉疾病
下载PDF
老年颈动脉硬化患者调脂治疗与预后分析
10
作者 侯允天 李晓英 孙鹏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6期6209-6211,共3页
目的:观察他汀类调脂药物应用与老年颈动脉硬化患者中风发生的关系。方法:遴选门诊老年颈动脉硬化患者208例,根据是否应用他汀类调脂药物而分成两组,随访15个月,观察中风发生率。结果:在降压、降糖、抗血小板治疗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未应... 目的:观察他汀类调脂药物应用与老年颈动脉硬化患者中风发生的关系。方法:遴选门诊老年颈动脉硬化患者208例,根据是否应用他汀类调脂药物而分成两组,随访15个月,观察中风发生率。结果:在降压、降糖、抗血小板治疗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未应用他汀类调脂药物的老年颈动脉硬化患者近期患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中风的比率达21%,应用他汀类调脂药物者患病率为9.5%,两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中风患病率差异显著。Log istic回归分析表明他汀类调脂药应用与否与老年颈动脉硬化患者中风发生明显相关。结论:老年颈动脉硬化患者应将他汀类调脂药物作为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药物疗法/并发症 脑血管意外/药物疗法/病因学 西司他汀类/治疗应用 人类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诊治刍议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钟竞 王杰 《中医临床研究》 2020年第31期109-111,共3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评估全身动脉硬化的一个重要窗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中医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目前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本文主要对目前中医论治颈动脉粥样硬化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实际临床应用提纲挈领。
关键词 颈动脉 粥样硬化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下载PDF
高频超声检测2型糖尿病颈总动脉内中膜与体质量指数的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庄二宝 段晔 丁利霞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591-593,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体质量指数(BMI)与颈总动脉内中膜(IMT)及发生斑块的关系。方法:对90例35~79岁T2DM病人测量身高、体质量并计算BMI,按BMI值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体质量组、超质量组及肥胖组,对3组颈动脉进行检测,分析3组...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体质量指数(BMI)与颈总动脉内中膜(IMT)及发生斑块的关系。方法:对90例35~79岁T2DM病人测量身高、体质量并计算BMI,按BMI值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体质量组、超质量组及肥胖组,对3组颈动脉进行检测,分析3组间BMI与颈总动脉IMT及斑块数量的关系。结果:T2DM病人IMT厚度随BMI增加而增加,两者呈中度正相关(r=0.49,P〈0.05)。正常体质量组、超质量组及肥胖组3组间IMT及斑块数量有显著性差异,以肥胖组最高(P〈0.05);颈总动脉IMT厚度及斑块数量随BMI增加而增加;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肥胖组最高(P〈0.05)。结论:T2DM病人BMI与IMT呈中度正相关,随BMI的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发生增加,BMI是T2DM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病因学 颈总动脉/超声检查 体重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与血尿酸水平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爱学 王蕴 +2 位作者 吴颖 于常英 梁晓慧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5期5957-5958,共2页
目的:比较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血压及颈动脉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10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血压值的不同分为三组,比较各组间血尿酸与血压的相关性,对各例患者分别检测血生化指标:空腹血糖(FBG)、血尿酸(UA)、甘油三脂(TG)和... 目的:比较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血压及颈动脉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10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血压值的不同分为三组,比较各组间血尿酸与血压的相关性,对各例患者分别检测血生化指标:空腹血糖(FBG)、血尿酸(UA)、甘油三脂(TG)和总胆固醇(TC),B超观察颈动脉变化,按B超结果将患者分为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和管腔狭窄组,比较各组间血压、血尿酸水平。结果:三组高血压患者血尿酸值分别为(318±35)、(366±37)、(426±52)μmol/L,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颈动脉内膜正常组血尿酸值为(269±51)μmol/L,内膜异常组血尿酸值依次为(318±38)、(366±46)、(429±51)μmol/L,各组间比较血尿酸值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与血压、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提示高尿酸血症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之一,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易感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并发症/病理生理学 尿酸/血液 血压 颈动脉疾病/病因学 人类
下载PDF
与颈动脉狭窄相关眼部表现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5
14
作者 唐维强 魏世辉 +2 位作者 李生 李宝民 赵军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76-378,共3页
目的探讨与颈动脉狭窄相关眼部表现的临床特点和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相关眼部表现的情况。结果36例(29%)患者伴有眼部表现,并且28例(22.6%)是以眼部的症状为首发症状就诊;36例患者中,31例(86.1%)... 目的探讨与颈动脉狭窄相关眼部表现的临床特点和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相关眼部表现的情况。结果36例(29%)患者伴有眼部表现,并且28例(22.6%)是以眼部的症状为首发症状就诊;36例患者中,31例(86.1%)经彩色超声多普勒(CDFI)检查显示狭窄段主要位于单侧或双侧颈内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显示为颈内动脉中度狭窄8例,重度狭窄23例;124例患者中,67例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出现眼部表现的概率与34例中度狭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检验,P=0.2662,P>0.05);眼部表现包括一过性黑目蒙52.8%,视野缺损、视力突然下降甚至完全丧失36.1%,双眼复视13.9%,上睑下垂13.9%,持续性高眼压2.8%,同一患者可同时合并多种表现;36例患者中诊断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4例,视网膜静脉瘀滞性病变1例,视网膜中央静脉或分支静脉阻塞6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例,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2例;1例患者双侧颈内动脉完全闭塞并无任何眼部表现。结论颈动脉尤其是颈内动脉狭窄可引起急慢性缺血性眼病,但慢性缺血情况下是否有眼部的表现与侧支循环代偿状态有关;对缺血性眼病患者建议常规检查颈动脉系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眼/血液供应 眼疾病/病因学
原文传递
严重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眼部血流改变及眼动脉血流方向与颈内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8
15
作者 郭佳 勇强 +3 位作者 高新晓 辛晨 孟忻 汪军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7-260,共4页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严重颈内动脉狭窄(ICAS)患者眼部血流改变情况及眼动脉血流方向与IcAs程度的关系。方法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CDFI)检查确诊为单侧重度ICAS及颈内动脉完全闭塞的40例患者40只眼纳入研究。患眼中,单侧...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严重颈内动脉狭窄(ICAS)患者眼部血流改变情况及眼动脉血流方向与IcAs程度的关系。方法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CDFI)检查确诊为单侧重度ICAS及颈内动脉完全闭塞的40例患者40只眼纳入研究。患眼中,单侧重度ICAS者29只眼,占72.5%;颈动脉完全闭塞11只眼,占27.5%。临床眼底检查有明显眼部缺血体征者14只眼,占35.0%;无明显眼部缺血体征者26只眼,占65.0%。对比分析患眼及对侧眼、有无明显眼部缺血体征患眼视网膜中央动脉(CRA)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利用全脑动脉及主动脉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观察患眼眼动脉的血流方向,对比分析不同眼动脉血流方向患眼cRA的PsV情况。同时分析眼动脉血流方向与ICAS程度的关系。结果CDFI检查发现,患眼及对侧眼CRA的PSV分别为(6.59±1.49)、(8.95±1.35)cm/s,患眼较对侧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4,P%0.01)。有、无明显眼部缺血体征患眼cRA的PSV分别为(5.84±1.42)、(7.00±1.39)cm/s,有明显眼部缺血体征者较无明显眼部缺血体征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P%0.05)。DSA检查发现,眼动脉逆向血流(ROAF)15只眼,占37.5%;眼动脉正向血流25只眼,占62.5%。ROAF及眼动脉正向血流患眼CRA的PSV分别为(6.96±2.09)、(7.01±1.42)cm/s;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P〉0.05)。ROAF15只眼中,单侧重度ICAS者5只眼,占33.3%;颈内动脉完全闭塞者10只眼,占66.7%。颈内动脉完全闭塞患眼m现ROAF的几率明显高于单侧重度ICAS患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严重ICAS患眼CRA的PSV较对侧眼明显降低;有明显眼部缺血体征的严重ICAS患眼CRA的PSV较无明显眼部缺血体征者明显降低。随着ICAS程度的加重,R()AF发生几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病因学 颈动脉狭窄 并发症 血流动力学 眼动脉 病理生理学
原文传递
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表现及病因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程道宾 王进 +3 位作者 秦超 曾丽 郑金瓯 罗杰峰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508-510,共3页
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死(CWI)的临床表现及病因,为诊断及防治CWI提供依据方法分析60例CWI患者的症状和体征,CT、MRI改变,临床分型和病因。结果60例CWI患者的症状体征与病因及病变部位有关。CT/MRI的密度或信号改变与其它类型的脑梗死相同... 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死(CWI)的临床表现及病因,为诊断及防治CWI提供依据方法分析60例CWI患者的症状和体征,CT、MRI改变,临床分型和病因。结果60例CWI患者的症状体征与病因及病变部位有关。CT/MRI的密度或信号改变与其它类型的脑梗死相同。单侧CWI 33例,双侧CWI 27例。皮层前型16例,皮层后型17例,皮层下型27例。以低血压起病者21例,其中双侧CWI 15例,单侧CWI 6例;以脑血管器质性病变为主因者28例,其中颈动脉狭窄或闭塞11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8例,双侧CWI 11例,单侧CWI 17例。单侧脑血管器质性病变者CWI常与病变血管同侧。CWI多有血液成分的异常(如精尿病、高脂血症、高粘血症)。结论CWI临床表现取决于病变部位及病因;CWI主要病冈足低血压、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血液成分异常(如糖尿病、高脂血症、高粘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分水岭梗死 病因 低血压 颈动脉狭窄
原文传递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杨文东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347-349,352,共4页
目的 通过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IMT)、幽门螺杆菌(Hp-IgG)抗体、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结果,探讨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以150例EH患者为... 目的 通过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IMT)、幽门螺杆菌(Hp-IgG)抗体、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结果,探讨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以150例EH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CAIMT、血脂及血清Hp-IgG抗体、hs-CRP、HCY结果,CAIMT的测量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Hp-IgG抗体检测采用胶体金法,据CAIMT和Hp-IgG抗体结果分组后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 (1)150例EH患者中89例CAIMT> 1.0 mm(59.3%)为内膜增厚,67例Hp-IgG抗体(+)(44.7%)为Hp感染.Hp感染阳性组CAIMT增厚者(73.1%)显著高于Hp感染阴性组(48.2%)(P<0.05),CAIMT增厚组Hp感染者(55.1%)显著高于CAIMT非增厚组(29.5%)(P<0.05).(2)EH组患者并发CAIMT增厚与Hp感染呈正相关(r=0.179,t=2.213,P<0.05).(3)Hp感染阳性组血清TG、TC、LDL-C、HCY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Hp感染阴性组(P<0.05),血清HDL-C水平显著低于Hp感染阴性组(P<0.05).结论 EH患者CAS与Hp感染具有相关性,可能通过影响血脂代谢、炎性反应及HCY水平促进CAS发生发展,清除或预防Hp感染可能是防治EH合并CAS的策略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并发症 颈动脉疾病 病因学 螺杆菌感染 螺杆菌 幽门
原文传递
161例高血压脑梗死的临床调研
18
作者 陈茹 黄燕 丁元庆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459-2462,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病因病机,拓展脑梗死的二级预防。方法分析161例高血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78例,高血压非脑梗死83例)临床资料,探讨高血压致脑梗死的病因病机。结果 (1)危险因素方面存在差异: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平均年龄、吸...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病因病机,拓展脑梗死的二级预防。方法分析161例高血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78例,高血压非脑梗死83例)临床资料,探讨高血压致脑梗死的病因病机。结果 (1)危险因素方面存在差异: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平均年龄、吸烟、打鼾、性情急躁、嗜咸、伴有冠心病史的比例较非脑梗死组更高(P<0.05)。(2)两组血压参数(病史年数、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及血压分级)无显著差异(P>0.05)。(3)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rtery atherosclerosis,CAS)程度更著,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右)、斑块数量及斑块面积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证候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阴虚阳亢、肝阳上亢是主要证候。结论 (1)CAS是发生脑梗死的主要病理机制,高血压促进了这一过程。(2)单纯降压达标并不能减少CAS与脑梗死的发病风险,全面干预血管危险因素是有效措施。(3)危险因素方面多与火热、痰瘀相关。(4)肝肾亏虚、肝阳上亢是高血压及高血压脑梗死的基本病机,风火痰瘀是主要病理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病因病机
原文传递
高血压视网膜病变与颈动脉病变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旭羚 杨柳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6-330,共5页
高血压视网膜病变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TOD)具有相关性,颈动脉病变属于高血压TOD之一,二者常合并存在。颈动脉病变又与心脑血管疾病及终点事件密切相关,可为早期发现和筛选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提供重要依据。颈动脉病变相关性眼缺血... 高血压视网膜病变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TOD)具有相关性,颈动脉病变属于高血压TOD之一,二者常合并存在。颈动脉病变又与心脑血管疾病及终点事件密切相关,可为早期发现和筛选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提供重要依据。颈动脉病变相关性眼缺血性疾病及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均可导致严重的视功能损害。了解高血压视网膜病变临床表现、病理生理机制以及二者与TOD的关系,对于预测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早期筛选患者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疾病/病因学 高血压/并发症 颈动脉疾病 综述
原文传递
颅咽管瘤并发颅内动脉瘤的病因及治疗
20
作者 胡孟庆 刘方军 +5 位作者 周忠清 孙玉明 钱海 雷霆 向鑫 石祥恩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2年第8期689-695,共7页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并发颅内动脉瘤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9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治疗的7例颅咽管瘤并发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病历资料。男5例,女2例。复发颅咽管瘤4例,初发1例,无复发2例。3例为血...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并发颅内动脉瘤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9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治疗的7例颅咽管瘤并发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病历资料。男5例,女2例。复发颅咽管瘤4例,初发1例,无复发2例。3例为血泡样动脉瘤,在颅咽管瘤切除后,予以显微缝合血泡样动脉瘤。3例为颈内动脉梭型动脉瘤:1例先行颌内动脉-桡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动脉瘤孤立后,再予以切除颅咽管瘤;1例因肿瘤未复发仅行颌内动脉-桡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孤立动脉瘤;1例仅行颅咽管瘤切除,颈内动脉梭形动脉瘤予以观察。1例为大脑中动脉囊性动脉瘤,颅咽管瘤未复发,予以动脉瘤夹闭处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未有严重并发症,随访期间颅咽管瘤未复发,治疗动脉瘤未复发,观察动脉瘤稳定。结论颅咽管瘤囊液的炎性刺激及手术本身是颅咽管瘤术后出现颅内动脉瘤的重要原因,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可以一次性完成颅咽管瘤的切除及颅内动脉瘤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咽管瘤 血泡样动脉瘤 颈内动脉梭型动脉瘤 病因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