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足口病致急性弛缓性麻痹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璐 王玉光 +3 位作者 徐艳丽 张黎影 钱晨 李兴旺 《北京医学》 CAS 2010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致急性弛缓性麻痹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5例手足口病伴急性弛缓性麻痹患儿进行临床观察,行头颅和脊髓磁共振检查及脑脊液、心肌酶检测。结果手足口病所致急性弛缓性麻痹多见于2岁以下儿童,麻痹前期可有皮疹,多呈单峰热,约...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致急性弛缓性麻痹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5例手足口病伴急性弛缓性麻痹患儿进行临床观察,行头颅和脊髓磁共振检查及脑脊液、心肌酶检测。结果手足口病所致急性弛缓性麻痹多见于2岁以下儿童,麻痹前期可有皮疹,多呈单峰热,约86.67%的患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脑炎、脑膜炎、脑膜脑炎)。患儿瘫痪1周后,患肢运动功能开始恢复,住院期间可见到明显改善,轻症者1~2个月后恢复。结论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86.67%),如脑炎、脑膜炎、脑膜脑炎等,较脊髓灰质炎更为常见。皮疹、心肌损害比例高于脊髓灰质炎,可能由于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侵犯范围更广(包括皮肤、黏膜)有关。大部分手足口病患儿恢复早,预后好于脊髓灰质炎,可能是由于病理上组织炎症重于神经毒性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弛缓性麻痹 手足口病 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
下载PDF
2009-2010年呼和浩特市手足口病合并急性迟缓性瘫痪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芙蓉 贾莅莉 +3 位作者 许晓英 闫卓 斯琴 吉木斯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2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内蒙古第四医院2009-2010年收治的4例手足口病(HFMD)合并急性迟缓性瘫痪(AFP)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手足口病合并AFP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并对患者瘫痪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了4周的随访。结果本组病例中3例儿童,... 目的探讨内蒙古第四医院2009-2010年收治的4例手足口病(HFMD)合并急性迟缓性瘫痪(AFP)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手足口病合并AFP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并对患者瘫痪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了4周的随访。结果本组病例中3例儿童,平均年龄(30.33±11.37)月;1例成人。患者在发热后(2.50±0.50)d出现急性迟缓性瘫痪表现,在2~3d内发展至高峰。4例均表现为脊髓灰质炎样麻痹。单侧上肢瘫痪2例,单侧下肢瘫痪2例,肌力为0~Ⅱ级。4例均合并中枢神经受累。随访瘫痪肢体在1周内自远端开始恢复。结论手足口病合并AFP者<3岁儿童多见,成人极少;瘫痪发生在手足口病的初起阶段,在瘫痪发生后2~3d内发展到顶峰;多数患者以单侧肢体瘫痪为主,单纯下肢瘫痪者比单纯上肢瘫痪者恢复快;儿童比成人恢复快;多合并脑炎、脑膜炎等神经系统损害。早期针对AFP的治疗措施有助于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弛缓性瘫痪 手足口病 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
下载PDF
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瘫痪1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玉光 张璐 +7 位作者 卢联合 冯亮 王凌航 徐艳利 任娜 庞琳 李兴旺 陈志海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23-727,共5页
目的探讨北京地坛医院2008年收治的15例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瘫痪(AFP)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对15例手足口病合并AFP患儿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脑脊液、磁共振影像(MRI)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儿瘫痪肢体功能恢复情... 目的探讨北京地坛医院2008年收治的15例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瘫痪(AFP)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对15例手足口病合并AFP患儿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脑脊液、磁共振影像(MRI)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儿瘫痪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了4周的随访。结果本组病例的年龄为5-72(22.47±20.68)个月,患儿在发热后的(3.47±1.68)d出现急性弛缓性瘫痪表现,在1~2d内发展至高峰。所有患儿均出现类脊髓灰质炎表现。15例患儿中,10例为单下肢瘫痪,2例为双下肢瘫痪,1例为单上肢,2例四肢瘫痪。肌力从0~4级不等,6例患儿肢体肌力降至0级。13/15例有脑炎、脑膜炎、共济失调等表现。3例患儿出现一过性尿潴留。8例患儿行脑脊髓MRI检查,结果显示8例患儿脊髓前角出现T2WI高信号改变,上肢瘫痪者病变在脊髓颈2~7(C2~C7),下肢瘫痪者病变在脊髓胸12~腰1(T12-L1),均表现为患侧脊髓前角长T1长T2信号。其中4例合并脑炎表现患者,MRI检查见中脑、桥脑或延髓长T1长T2信号。11例下肢瘫痪患儿在AFP发生的第4~8天开始恢复,其他4例在第2~3周开始恢复。瘫痪恢复顺序为由远端向近端恢复。结论手足口病合并AFP多发生于2岁以下患儿;瘫痪发生在手足口病初期,1~2d发展至高峰。多数患儿以单侧下肢瘫痪轻瘫为主,恢复较快,四肢瘫痪及单上肢瘫痪者恢复缓慢。MRI检查灵敏、准确,对确诊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弛缓性瘫痪 手足口病 脑脊髓炎 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 肠道病毒71型
原文传递
云南省2006~2010年非脊灰肠道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汤晶晶 赵智娴 +3 位作者 田炳均 罗梅 张杰 丁峥嵘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9-175,共7页
为了解云南省非脊髓灰质炎(脊灰)肠道病毒(NPEV)的基因型分布及分子进化特征,对2006~2010年间从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中分离到的105株NPEVs进行VP1区部分核苷酸扩增和序列测定。所获得的云南地方株基因序列与各基因型原型株进行核... 为了解云南省非脊髓灰质炎(脊灰)肠道病毒(NPEV)的基因型分布及分子进化特征,对2006~2010年间从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中分离到的105株NPEVs进行VP1区部分核苷酸扩增和序列测定。所获得的云南地方株基因序列与各基因型原型株进行核苷酸与氨基酸同源性比较,并与GenBank中选取的代表株构建基因进化关系树。结果分析显示:105株NPEVs分别属于HEV-A、HEV-B、HEV-C,其中HEV-A 18株(7个血清型)所占比例为17.1%;HEV-B 77株(22个血清型)所占比例为73.3%,表明云南省AFP病例中流行的NPEV还是以HEV-B为主;HEV-C 10株(4个血清型)所占比例为9.5%;没有分离到HEV-D组肠道病毒;基因进化树中各种血清型病毒与对应原型株及代表株聚集一起,除CA2、EV90和EV76外,云南地方株与原型株位于不同分支。相同型别的毒株在5年的流行过程中变异程度亦不同,亲缘关系远近不一,表明这些病毒在云南省存在不同的传播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驰缓性麻痹 非脊灰肠道病毒 分子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2009—2018年辽宁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中肠道病毒A组71型VP1区基因特征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任丽萍 邵玉平 +4 位作者 陈涛 王艳 方兴 韩悦 姚文清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1-185,共5页
目的分析辽宁省2009—2018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中人肠道病毒A组71型(EV-A71)VP1区的基因特征。方法对辽宁省2009—2018年AFP病例的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将分离到的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 目的分析辽宁省2009—2018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中人肠道病毒A组71型(EV-A71)VP1区的基因特征。方法对辽宁省2009—2018年AFP病例的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将分离到的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进行RT-PCR,将阳性产物进行VP1区序列测定。用BioEdit软件对分离株VP1区序列与EV-A71 C4亚型的C4a分支及EV-A71原型株进行同源性比对;根据EV-A71 VP1编码区全长,采用Neighbor-Joining方法构建所获分离株及从GenBank下载的EV-A71各基因型及亚型代表株的进化树,并用Mega4.0软件分析。结果共检测1 044例AFP粪便标本,99例标本分离到NPEV,其中11例标本的分离株为EV-A71;此11株分离株VP1区核苷酸及氨基酸与C4亚型的C4a分支同源性分别为96.5%~98.3%和98.6%~99.3%;与EV-A71原型株同源性分别为81.1%~82.2%和93.6%~94.7%;11株EV-A71之间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为95.5%~100%和98.6%~100%。进化树分析表明,辽宁省EV-A71分离株与C4亚型的C4a分支处于同一支。结论辽宁省11株EV-A71分离株为密切相关的一簇,来源于同一传播链,为C4亚型中的C4a进化分支。本文为辽宁省AFP监测提供了病原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A组71型 急性弛缓性麻痹 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 VP1区 基因特征
原文传递
杭州市2001-2008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病例中非脊髓炎质炎肠道病毒感染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丁华 黄利明 葛琼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72-174,共3页
目的为保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处于敏感状态,对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PEV)引起AFP病例监测,为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状态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根据全市各个区、县(市)2001-2008年连续8年的AFP病例监测,进行系统评估。... 目的为保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处于敏感状态,对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PEV)引起AFP病例监测,为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状态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根据全市各个区、县(市)2001-2008年连续8年的AFP病例监测,进行系统评估。结果连续8年共有AFP病例181例,无脊灰确诊病例,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在1.59/10万~3.09/10万之间。181例AFP病例共有11例为NPEV引起,发病全部为3岁以下儿童,2岁组发病6人。都没有出现残留麻痹。发病月份主要集中在7~9月,占54.55%。结论本研究连续8年的AFP监测表明,杭州市的AFP病例监测系统处于敏感状态。杭州市存在由NPEV感染引起的麻痹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弛缓性麻痹 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 监测
原文传递
L20B RD与Hep-2三种细胞用于脊髓灰质炎病毒分离鉴定的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潘伟毅 蔡志坤 +1 位作者 杨莹 何亚玲 《中国计划免疫》 1999年第6期324-326,329,共4页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 推荐使用的方法,用L20B、RD和Hep2 三种细胞进行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L20B细胞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对非脊灰肠道病毒均不敏感。在脊灰分离株和粪便悬液标本中脊灰...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 推荐使用的方法,用L20B、RD和Hep2 三种细胞进行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L20B细胞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对非脊灰肠道病毒均不敏感。在脊灰分离株和粪便悬液标本中脊灰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100% 和93-3 % ,优于RD和Hep2 细胞,特别是在病毒分布不均及混有非脊灰肠道病毒的情况下,能更好地、准确地捕捉到脊灰病毒。采用L20B加RD细胞分离脊灰病毒优于RD加Hep2,但对非脊灰肠道病毒分离率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灰质炎 病毒 分离率 L20B RD HEP-2
原文传递
人类腺病毒 呼肠孤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在Lα细胞上的致病变效应 被引量:2
8
作者 徐闻 李祖正 +5 位作者 张皓明 田炳均 吴燕 罗梅 王新明 吉井孝男 《中国计划免疫》 1998年第5期270-272,共3页
转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受体基因的鼠肺Lα细胞,只能增殖脊灰病毒,不能增殖其它肠道病毒。它的应用对脊灰病毒的分离不失为一便捷、省时、经济和可靠的方法。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也发现,在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粪便或直肠拭... 转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受体基因的鼠肺Lα细胞,只能增殖脊灰病毒,不能增殖其它肠道病毒。它的应用对脊灰病毒的分离不失为一便捷、省时、经济和可靠的方法。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也发现,在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粪便或直肠拭子标本中,也可能存在人类腺病毒、呼肠孤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等。这些病毒在Lα细胞上可产生病变,这种情况偶有发生,且病变形态具有一定的特征,但不影响Lα细胞在分离脊灰病毒中的应用。因此,我们建议如分离物在Lα上产生病变,也应对其进行认真定型后才能作出是否是脊灰病毒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α细胞 非肠道病毒 致细胞病变效应 腺病毒
原文传递
海南省不同组群儿童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马焱 林春燕 +3 位作者 孙莲英 周立文 曾昭长 王春雷 《中国计划免疫》 2003年第4期208-210,共3页
为了研究非脊髓灰质炎 (脊灰 )肠道病毒 (NPEV)对海南省儿童健康的影响 ,对 2 37例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6 91例AFP病例的接触者和 98名健康儿童感染的肠道病毒 (EV)进行分型鉴定 ,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三组儿童... 为了研究非脊髓灰质炎 (脊灰 )肠道病毒 (NPEV)对海南省儿童健康的影响 ,对 2 37例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6 91例AFP病例的接触者和 98名健康儿童感染的肠道病毒 (EV)进行分型鉴定 ,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三组儿童NPEV分离率分别为 2 6 5 8%、17 37%、2 0 4 1%。三组儿童都有埃柯 (ECHO)病毒和柯萨奇 (Coxsackie,Cox )B病毒感染 ,但ECHO病毒型别存在较大差异。AFP病例与其接触者中分离的NPEV毒株型别极少相同。 6 3例NPEV阳性的AFP病例 ,夏季发病 4 4例 ,春秋季发病 19例。除地处海南省中部山区的 3个县 (市 ,下同 )外 ,其它县都有分布。病例发病年龄 1~ 3岁的占 73 0 2 % ,男女性别比为 2∶1。79 36 %病例为不对称性麻痹。 4 76 %的NPEV阳性AFP病例在发病 6 0d后有残留麻痹 ,表明NPEV对儿童健康造成较大危害。开展儿童NPEV感染研究能为进一步巩固无脊灰成果及更加深入研究EV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儿童 非脊髓灰质炎 肠道病毒感染 研究
原文传递
广东省200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病原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郑焕英 黄平 +3 位作者 陈秋霞 林永杰 柯昌文 罗耀星 《中国计划免疫》 2004年第6期361-363,共3页
对广东省 2 0 0 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进行病原流行病学分析。采集 2 79例AFP病例粪便标本 ,分离到脊髓灰质炎 (脊灰 )病毒 (PV) 2 5株 ,阳性率为 8 96 %,均为疫苗株。其中PVⅡ型 1 4株 ,占 5 6 %。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 (NPEV) ... 对广东省 2 0 0 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进行病原流行病学分析。采集 2 79例AFP病例粪便标本 ,分离到脊髓灰质炎 (脊灰 )病毒 (PV) 2 5株 ,阳性率为 8 96 %,均为疫苗株。其中PVⅡ型 1 4株 ,占 5 6 %。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 (NPEV) 1 7株 ,阳性率为 6 0 9%。对 2 0 0 3年AFP病例的免疫史、性别、年龄与病原学结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 :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零”剂次免疫的AFP病例的PV分离率依次高于 1~ 2次和≥ 3次免疫者 ,分别为 4 3 75 %、2 2 2 2 %和 2 37%;1 8例 6 0d后随访残留麻痹的病例PVⅡ分离率为 38 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弛缓性麻痹 脊髓灰质炎病毒 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 病原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海南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中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感染的分型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马焱 林春燕 +3 位作者 孙莲英 王春雷 李永忠 周立文 《中国计划免疫》 2000年第4期198-200,共3页
海南省 1994~ 1999年共报告 173例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 ,其中 47例分离出非脊髓灰质炎 (脊灰 )肠道病毒 (NPEV) ,NPEV分离阳性率为 2 7 17%。经鉴定 ,所有分离出的NPEV可分为柯萨奇病毒 (Coxsackie ,Cox .)A9( 1例 )、Cox .B2 ( 2... 海南省 1994~ 1999年共报告 173例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 ,其中 47例分离出非脊髓灰质炎 (脊灰 )肠道病毒 (NPEV) ,NPEV分离阳性率为 2 7 17%。经鉴定 ,所有分离出的NPEV可分为柯萨奇病毒 (Coxsackie ,Cox .)A9( 1例 )、Cox .B2 ( 2例 )、B3 ( 1例 )、B6( 2例 ) ,埃柯病毒 (Entericcytopathichumanorphanvirus,ECHO) 11个型 ( 3 1例 ) ,肠道病毒 (EV) 70、71型 (各 1例 ) ,“腺病毒 ?”( 3例 ) ,尚有 5例无法分型。其中男性病例占 68 0 9% ,发病以小年龄组为主 ,3岁以下的病例占 87.2 3 % ,95 .74%的患者口服脊灰疫苗 (OPV)免疫史≥ 3次。海南省NPEV感染引起的AFP病例的肢体麻痹 68.0 9% ( 3 2 / 47)为单瘫 ;47例AFP病例中有 2例于发病 60天后仍残留麻痹 ,分别为ECHO7和EV71型感染病例。NPEV感染是AFP病例的重要病因之一 ,应当引起临床医生、防疫工作者和儿童家长的高度重视 ,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弛缓性麻痹 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广西壮族自治区1996年脊髓灰质炎疫情分析
12
作者 李义怀 陆冠臣 +1 位作者 莫兆军 杨春义 《中国计划免疫》 1997年第4期159-161,共3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1996年临床诊断脊髓灰质炎(脊灰)6例,其中因发病60天后仍残留麻痹诊断5例,失访诊断1例。6例均为2岁以下儿童;未服脊灰疫苗者2例,免疫1~2次者3例。临床诊断6例脊灰均采集了粪便标本,其中病毒分离... 广西壮族自治区1996年临床诊断脊髓灰质炎(脊灰)6例,其中因发病60天后仍残留麻痹诊断5例,失访诊断1例。6例均为2岁以下儿童;未服脊灰疫苗者2例,免疫1~2次者3例。临床诊断6例脊灰均采集了粪便标本,其中病毒分离阴性1例,脊灰Ⅰ、Ⅱ、Ⅲ型病毒各1例(经国家脊灰实验室鉴定均为疫苗株病毒),非脊灰肠道病毒2例。1993~1996年未发现脊灰野病毒引起的麻痹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灰质炎 疫情 广西
原文传递
甘肃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肠道病毒监测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建锋 孟蕾 +3 位作者 甄晓荣 吴照 李慧 李凤琴 《中国计划免疫》 2001年第5期274-278,共5页
为了解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肠道病毒 (EV)特性 ,甘肃省卫生防站自 1996~ 1999年连续 4年对AFP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及EV监测研究 ,对 336例AFP病例及其 2 90名接触者共 6 2 6人的粪便标本做了病毒学诊断分类及非脊髓灰质炎 (脊灰 )... 为了解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肠道病毒 (EV)特性 ,甘肃省卫生防站自 1996~ 1999年连续 4年对AFP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及EV监测研究 ,对 336例AFP病例及其 2 90名接触者共 6 2 6人的粪便标本做了病毒学诊断分类及非脊髓灰质炎 (脊灰 )肠道病毒 (NPEV)的型别鉴定。分离鉴定出EV属病毒 12 2株 ,其中脊灰病毒 (PV)疫苗相关株 5 4株 ,阳性检出率 8 6 3% (5 4/ 6 2 6 ) ;NPEV 6 8株 ,阳性检出率 10 80 % (6 8/ 6 2 6 ) ;不能定型 11株 ,阳性检出率 1 76 % (11/ 6 2 6 )。Ⅱ型为PV主要型别。埃可病毒是NPEV的主要型别 ,且呈自然流行状态 ,并有明显的年度流行趋势。检出柯萨奇B组病毒 7株。依阳性病毒型别不同 ,AFP病例麻痹肢体亦有一定的分布倾向。 336例AFP病例中 ,15 7例经省级AFP病例分类专家诊断小组分类为格林 -巴利综合征 ,占 46 73% ,其病毒型别分布广泛 ,残留麻痹率相对较高。无脊灰野病毒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 肠道病毒 监测
原文传递
甘肃省199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病毒学监测
14
作者 刘建峰 甄晓荣 +3 位作者 傅红 胡文彪 李凤琴 邸宏杰 《中国计划免疫》 1996年第6期281-283,共3页
甘肃省1995年共报告15岁以下儿童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90例,发病率为1.32/10万。省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收到AFP病例的粪便标本共79例,占88%;双份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68%(61/90);粪... 甘肃省1995年共报告15岁以下儿童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90例,发病率为1.32/10万。省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收到AFP病例的粪便标本共79例,占88%;双份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68%(61/90);粪便标本7天内送省脊灰实验室的占65%(52/79)收到粪便标本后7天内分离培养的占89%(70/79);分离培养结果及时报告率为87%(69/79)。病毒分离阳性率13.92%(11/79),其中脊灰病毒(PV)Ⅱ型5株,Ⅲ型1株,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5株。收到AFP病例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3l8份,病毒分离阳性率5.66%(18/318),其中PVⅡ型8株,NPEV10株。全部送检粪便标本NPEV分离率3.78%(15/397)。所分离的PV均为疫苗株,且Ⅱ型居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弛缓性麻痹 脊髓灰质炎 病毒 监测 甘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