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lection of Reference Genes in Equine White Blood Cells for Real Time PCR Normalization Following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1
作者 Zibin Jiang Jinwen Chen +2 位作者 Cornelius E. Uboh Mary A. Robinson Lawrence R. Soma 《American 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 2014年第2期72-80,共9页
Selection of proper reference genes (RGs) is an essential step needed for accurate normalization of results from genomic studies. Expression of RGs is regulated by many factors such as species, age, gender, type of ti... Selection of proper reference genes (RGs) is an essential step needed for accurate normalization of results from genomic studies. Expression of RGs is regulated by many factors such as species, age, gender, type of tissue, the presence of disease, and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rapeutic treatment.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dentify optimal RGs in a set of blood samples collected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0, 24, 48, 72 h) from horses following administration of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ESWT). The mRNA expression of twelve RGs: HPRT1, ACTB, HSP90A, SDHA, GUSB, B2M, UBC, NONO, TBP, H6PD, RPL32, GAPDH was determined using real 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PCR). An SAS program developed on the algorithm of geNorm, SASqPCR, was used to determine stability of the expression and the number of optimal RG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ange of quantification cycle (Cq) values of the evaluated genes varied between 17 and 26 cycles, and that one optimal RG, ACTB, was sufficient for normaliz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Results of stability of expression demonstrated that ACTB was the optimal choice for all the samples studied. Notably, in samples collected at 72 h post ESWT, TBP showed a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expression level, and was not suitable for use as a RG. These results substantiate the importance of validating and selecting an appropriate R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ference GENES Real Time PCR normalIZATION EQUINE WHITE BLOOD Cell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下载PDF
Formation, Propagation and Reflection of 1D Normal Shocks in Riemann Shock Tube
2
作者 Karan S. Surana Jacob K. Kendall Celso H. Carranza 《Applied Mathematics》 2022年第3期295-323,共29页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consider 1D Riemann shock tube to investigate the formation and propagation of compression waves leading to formation, propagation and reflection of 1D normal shocks using simplified ma...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consider 1D Riemann shock tube to investigate the formation and propagation of compression waves leading to formation, propagation and reflection of 1D normal shocks using simplified mathematical models commonly used in the published work as well as using complete mathematical models based on Conservation and Balance Laws (CBL) of classical continuum mechanics and constitutive theories for compressible viscous medium derived using entropy inequality and representation theorem. This work is aimed at resolving compression waves, the shock structure, shock formation, propagation and reflection of fully formed shocks. Evolutions obtained from the mathematical models always satisfy differentiability requirements in space and time dictated by the highest order of the derivatives of the dependent variables in the mathematical models investigated. All solutions reported in this paper including boundary conditions and initial conditions are always analytic. Solutions of the mathematical models are obtained using the space-time finite element method in which the space-time integral forms are space-time variationally consistent ensuring unconditionally stable computations during the entire evolution. Solution for a space-time strip or slab is calculated and is time marched upon convergence to obtain complete evolution for the desired space-time domain, thus ensuring time accurate evolutions. The space-time local approximation over a space-time element of a space-time strip or slab is p-version hierarchical with higher-order global differentiability in space and time, i.e., we consider scalar product approximation spaces in which k = (k<sub>1</sub>, k<sub>2</sub>) are the order of the space in space and time and p = (p<sub>1</sub>, p<sub>2</sub>) are p-levels of the approximations in space and time. Model problem studies are presented for different mathematical models and are compared with solutions obtained from the complete mathematical model based on CBL and constitutive theories for viscous compressible medium to illustrate the deficiencie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simplified and approximate models in simulating correct physics of normal shoc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ression wave 1D normal shock Riemann shock Tube SPACE-TIME
下载PDF
基于FLUENT的环面节流静压气体圆盘止推轴承二维流场仿真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于贺春 马文琦 王祖温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9-112,共4页
静压气体轴承供气孔出口后的压力陡降一直限制着静压气体轴承的使用;且随着气膜间隙的增大,气膜内甚至会出现负压,而传统的雷诺方程无法计算出流场内的压力陡降。运用FLUENT软件对单孔环面节流静压气体圆盘止推轴承的流场进行了仿真计算... 静压气体轴承供气孔出口后的压力陡降一直限制着静压气体轴承的使用;且随着气膜间隙的增大,气膜内甚至会出现负压,而传统的雷诺方程无法计算出流场内的压力陡降。运用FLUENT软件对单孔环面节流静压气体圆盘止推轴承的流场进行了仿真计算;基于计算结果,分析了不同气膜间隙下气膜入口区和压力回升区的流场特性;运用边界层知识解释了不同气膜间隙下的压力回升;以流场中马赫数的连续变化为依据说明气膜内正激波是不存在的;研究了流场中气体粘度的变化情况;通过仿真压力分布与实验压力分布的对比,验证了仿真模型和仿真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ENT 压力 马赫数 边界层 正激波
下载PDF
火箭推力室喷管内激波对RBCC性能影响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路媛媛 张蒙正 严俊峰 《火箭推进》 CAS 2013年第5期46-50,97,共6页
针对火箭基组合循环(RBCC)动力系统引射火箭喷管的工作状况,采用准一维方法,假设引射模态火箭推力室喷管内在某些条件下产生的激波为正激波,分析了正激波的存在条件及其对RBCC动力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射火箭推力室室压越低或飞... 针对火箭基组合循环(RBCC)动力系统引射火箭喷管的工作状况,采用准一维方法,假设引射模态火箭推力室喷管内在某些条件下产生的激波为正激波,分析了正激波的存在条件及其对RBCC动力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射火箭推力室室压越低或飞行器飞行马赫数越高,引射火箭喷管内越易产生正激波;火箭喷管正激波的产生对RBCC动力系统引射性能及比冲特性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CC 引射模态 火箭推力室喷管 正激波
下载PDF
基于SIMULINK的超声速进气道仿真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何保成 姚照辉 +1 位作者 鲍文 常军涛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9-203,共5页
将进气道一维流动的偏微分方程离散为一系列可积分的线性常微分方程,基于此创建了超声速进气道仿真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SIMULINK的进气道仿真方法,模拟了来流参数和燃烧室反压扰动时流场内各个参数的变化规律。对一个一维变几何超声速... 将进气道一维流动的偏微分方程离散为一系列可积分的线性常微分方程,基于此创建了超声速进气道仿真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SIMULINK的进气道仿真方法,模拟了来流参数和燃烧室反压扰动时流场内各个参数的变化规律。对一个一维变几何超声速进气道进行仿真,获得了结尾正激波的稳态特性及动态特性。该模型定义并输出了激波位置,有效地将一维超声速进气道的分布参数问题转换为零维问题,解决了系统分析与控制系统设计中无法实现集总参数的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速进气道 正激波 起动 动态仿真^+
下载PDF
掘进巷道瓦斯爆炸冲击波与巷道壁面作用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曲志明 孙强 黎锦贤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2,33,共3页
文章建立了瓦斯爆炸冲击波的管道物理模型,利用Euler形式的动量、质量、能量守恒方程和热力学方程从理论上解析了瓦斯爆炸过程中爆炸冲击波与掘进巷道壁面相互作用中正反射和斜反射时波阵面上的各个参数,并给出了计算公式和简化公式。
关键词 瓦斯爆炸 冲击波正反射 冲击波斜反射 掘进巷道
下载PDF
亚燃冲压发动机建模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伟 郭迎清 《计算机仿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3-56,72,共5页
关于冲压发动机动力性能优化建模问题,冲压发动机模型及特性与飞行高度、马赫数、攻角有关,决定发动机的性能因素。为了优化冲压发动机动力性能和控制系统设计总体规划,提出建立亚燃冲压发动机特性计算的数学模型,借助于simu-link仿真... 关于冲压发动机动力性能优化建模问题,冲压发动机模型及特性与飞行高度、马赫数、攻角有关,决定发动机的性能因素。为了优化冲压发动机动力性能和控制系统设计总体规划,提出建立亚燃冲压发动机特性计算的数学模型,借助于simu-link仿真平台搭建了亚燃冲压发动机模块化的稳态仿真模型,进行不同飞行条件下的特性计算的分析,重点分析了不同进口条件对进气道正激波强度的影响。通过与GasTurb软件中模型参数比较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仿真结果表明,模型可用于冲压发动机总体初步设计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燃冲压发动机 建模与仿真 正激波强度
下载PDF
PVTt法气体流量标准装置中标定时间的确定 被引量:5
8
作者 李立人 王宽 徐志斌 《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 2007年第6期54-57,共4页
PVTt法气体流量标准装置是测量气体质量流量的一种高精度标准装置,通过测量装置中标准容器内充气前后的气体压力、温度来确定流过被检表的气体实际质量流量值。该气动系统中的充气过程是热力变化和传热变化的复杂过程。该文运用热力学... PVTt法气体流量标准装置是测量气体质量流量的一种高精度标准装置,通过测量装置中标准容器内充气前后的气体压力、温度来确定流过被检表的气体实际质量流量值。该气动系统中的充气过程是热力变化和传热变化的复杂过程。该文运用热力学、气体动力学中喷管及激波理论,研究了标定时间理论值的计算,并进行了实例分析。研究表明启动段时间对测量精度影响甚微,而充气过程中的多变指数n及控制元件(喷管)的选用对测量精度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Tt法 拉瓦尔喷管 标定时间 多变指数 正激波
下载PDF
改进的变比热正冲波解析解 被引量:2
9
作者 崔济亚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1-5,共5页
本文推导出不牵动总温的变比热正冲波解析解全套公式,并作了算例,说明改进解析解比原解析解合理、准确、而且简明迅速,所以是先进的。
关键词 变比热 正激波 改进解析解
下载PDF
Derivation of Varying Specific Heat Gasdynamic Functions,Normal Shock Analytical Solution and its Improvements 被引量:1
10
作者 Tsui Chih-Ya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Beijing 100083,China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1992年第4期235-240,共6页
A set of new gasdynamic functions with varying specific heat are derived for the first time.An original analytical solution of normal shock waves is worked out therewith.This solution is thereafter further improved by... A set of new gasdynamic functions with varying specific heat are derived for the first time.An original analytical solution of normal shock waves is worked out therewith.This solution is thereafter further improved by not involving total temperature.Illustrative examples of comparison are given,including also some approximate solutions to show the orders of their err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rying specific heat gasdynamic function normal shock wave analytical solution improvement approximate solution
原文传递
气相爆轰波正反射激波加速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昌建 郭长铭 徐胜利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3-150,共8页
实验采用压力传感器测量了指定点压力时间曲线。数值模拟基于二维反应欧拉方程和基元反应模型,采用二阶附加半隐的龙格-库塔法和5阶WENO格式分别离散时间和空间导数项,获得了指定点数值压力时间曲线。理论分析基于爆轰理论和激波动力学... 实验采用压力传感器测量了指定点压力时间曲线。数值模拟基于二维反应欧拉方程和基元反应模型,采用二阶附加半隐的龙格-库塔法和5阶WENO格式分别离散时间和空间导数项,获得了指定点数值压力时间曲线。理论分析基于爆轰理论和激波动力学,分析了气相爆轰波反射过程所涉及的复杂波系演变并获得了反射激波速度。结果表明:本文数值模拟和理论计算定性上重复并解释了实验现象。气相爆轰波在右壁面反射后,右行稀疏波加速反射激波。其加速原因是:尽管激波波前声速减小,但激波马赫数增大,波前气流速度减小。在低初压下,可能还由于爆轰波后未反应或部分反应气体的作用,导致反射激波加速幅度比高初压下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正反射 激波动力学 气相爆轰波 基元反应
下载PDF
有化学反应的气体的非平衡数值模拟
12
作者 蔡元虎 张凯院 毛根旺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15-518,共4页
利用三温度动态模型,对具有化学反应的强正激波后的高温气体的非平衡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在较宽的马赫数范围内(6~26),计算出了各种气动参数及气体组分在非平衡区随时间的变化历程,并与有关文献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强正激波 非平衡流 化学反应 三温度模型
下载PDF
超音速流在正规反射激波系后的参数优化特性
13
作者 陶钢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6-17,共2页
研究了超音速气流中正规反射激波加一正激波结构下的参数优化特性 ,给出了求解这种优化结构的方法。通过计算得到了优化条件存在的区域和优化解的特性。它可用于指导超音速飞行器的进气道及相关装置的设计。
关键词 超音速空气动力学 超音速流 激波 优化设计
下载PDF
马赫数3到7的变比热正冲波的改进解析解及近似解
14
作者 崔济亚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7-11,共5页
作者提出的变比热正冲波改进解析解,延伸用于马赫数从3到7情况,求出过冲波后全部气动参数,按马赫数间隔为1列表给出。并附列定比热结果误差。同时提出了只取初温到终温平均比热的单比热比k_(12)近似解,平行列出结果及误差。
关键词 变比热 正激波 改进解析解
下载PDF
空气不耦合装药孔壁初始冲击压力的计算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恒根 王卫华 王永强 《工程爆破》 CSCD 2020年第3期8-15,22,共9页
为了求解空气不耦合装药时孔壁所受到的初始冲击压力,首先分析了空气不耦合装药爆轰后冲击波作用于孔壁的物理过程,然后建立了空气冲击波在炮孔内的衰减传播模型,探讨了爆轰扰动空气形成的空气冲击波在炮孔内的传播规律,并依据空气层与... 为了求解空气不耦合装药时孔壁所受到的初始冲击压力,首先分析了空气不耦合装药爆轰后冲击波作用于孔壁的物理过程,然后建立了空气冲击波在炮孔内的衰减传播模型,探讨了爆轰扰动空气形成的空气冲击波在炮孔内的传播规律,并依据空气层与爆生气体在界面处的连续条件,推导了空气冲击波入射孔壁时参数的计算公式;最后基于入射空气冲击波与孔壁交界面两侧压力和速度相等的连续性条件,推导出了孔壁初始冲击波参数的计算方程组。用方程组计算的孔壁压力与常用公式计算值、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发现用方程组计算的孔壁压力与实验结果更吻合,相对误差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壁初始冲击压力 空气不耦合装药 空气冲击波衰减传播 冲击波的正入射
下载PDF
超声速运行时管道列车激波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尊地 伊严严 常宁 《真空》 CAS 2022年第5期55-62,共8页
空气已经成为高速列车进一步提速的关键制约因素之一,为发展下一代更高速的交通运输系统,低真空管道和超高速列车结合的创新性交通运输系统构想得以提出和发展。本文建立管道列车二维计算模型,基于验证的网格和湍流模型开展超声速列车... 空气已经成为高速列车进一步提速的关键制约因素之一,为发展下一代更高速的交通运输系统,低真空管道和超高速列车结合的创新性交通运输系统构想得以提出和发展。本文建立管道列车二维计算模型,基于验证的网格和湍流模型开展超声速列车运行管道激波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超声速列车运行时,列车前方激波以正激波形式形成壅塞区段向前推进;正激波位置随运行时间前移,压力激增的位置同步前移,但激波前后的压升比值基本不变;运行时间和运行马赫数影响壅塞区段长度;激波会在管道和列车车体之间以及尾流区域进行多次马赫反射形成激波串,随着运行时间的增长,管道车体之间激波减弱,车尾激波及反射激波强度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速 管道列车 激波特性 正激波 激波反射
下载PDF
超声速进气道正激波位置动态辨识与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杜瑶 张海波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88-897,共10页
为了实现超声速进气道闭环控制,对基于放气流量调节的进气道正激波位置动态辨识与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基于超声速进气道二维CFD模型,探究了放气流量、来流压力、温度、马赫数对正激波位置的动、静态影响,并对其传递函数进行了辨识。以... 为了实现超声速进气道闭环控制,对基于放气流量调节的进气道正激波位置动态辨识与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基于超声速进气道二维CFD模型,探究了放气流量、来流压力、温度、马赫数对正激波位置的动、静态影响,并对其传递函数进行了辨识。以此为基础,在Matlab Simulink环境下,针对正激波位置控制设计了一种自抗扰控制律(ADRC)。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闭环系统响应时间短,超调量小,相比于常规PI控制可更有效地抑制来流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气道 正激波 来流干扰 闭环控制 自抗扰控制
下载PDF
侧板边界层对正激波/边界层干扰特性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18
作者 王子运 谭慧俊 张悦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2-121,共10页
为了研究外压式进气道处于临界工况时结尾正激波同时与压缩面和侧板上边界层的相互干扰,专门设计了三组具有不同前伸长度侧板的简化构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模拟手段评估了侧板边界层厚度对正激波/边界层干扰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外压式进气道处于临界工况时结尾正激波同时与压缩面和侧板上边界层的相互干扰,专门设计了三组具有不同前伸长度侧板的简化构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模拟手段评估了侧板边界层厚度对正激波/边界层干扰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当没有侧板边界层参与干扰时流动呈现较好的准二维特性,但当侧板边界层参与干扰后将形成较强的角区干扰结构,该角区三维干扰结构与对称面上的准二维干扰结构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此外,波系的空间形态也将由"准二维λ波"结构变为"双λ波+角区压缩波"结构,波系形态的改变则进一步导致壁面回流区分布以及摩擦力线拓扑结构变得更加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激波/边界层干扰 结尾激波 侧板边界层 三维效应 角区分离
下载PDF
低阻常规布局客机巡航阻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礼 高正红 杜一鸣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80-588,共9页
对常规布局客机与机翼相关的减阻措施进行研究,通过减阻改善飞机性能。主要通过有层流流动机翼减小摩阻和弱激波机翼减小波阻,在机翼表面前缘维持一段层流区以减小摩阻,机翼剖面压力分布由中部顺压梯度区域向后缘逆压梯度区域和缓过渡... 对常规布局客机与机翼相关的减阻措施进行研究,通过减阻改善飞机性能。主要通过有层流流动机翼减小摩阻和弱激波机翼减小波阻,在机翼表面前缘维持一段层流区以减小摩阻,机翼剖面压力分布由中部顺压梯度区域向后缘逆压梯度区域和缓过渡形成弱激波减小激波阻力;机翼机身结合处加机身腹部整流增加结合处流速,减弱机翼机身结合处的附面层堆积,改善阻力性能;融合式翼梢小翼降低翼尖诱导阻力,研究小翼外形参数对降低诱导阻力、纵向力矩、偏航力矩的影响,得出降低翼尖诱导阻力效果好、力矩合适的翼梢小翼模型。由于翼身整流对机翼内翼段下表面的压力分布有显著影响,翼梢小翼会对翼尖的流动有重要影响,因此进行单方面的减阻是不可取的,需对与机翼相关的3种减阻措施进行一体化减阻设计研究,并对相应的减阻量进行评估,为常规布局类客机的减阻设计提供参考。通过对上述减阻措施的评估分析达到了减小阻力、提高常规布局客机巡航因子,改善飞机巡航性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阻常规布局客机 减阻 摩阻 波阻 翼身整流减阻 翼梢小翼 诱导阻力 巡航因子
下载PDF
两相正激波松弛流数值计算
20
作者 王南炎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8-15,共8页
对气、固两相正激波松弛流动进行了数值研究。方程中考虑了压力梯度及非匀速运动引起的附加质量力。对不同固相容积比、固相颗粒直径和马赫数进行了广泛的计算。所得计算结果给出了气、固两相的速度、温度、压力、密度、固相容积比及熵... 对气、固两相正激波松弛流动进行了数值研究。方程中考虑了压力梯度及非匀速运动引起的附加质量力。对不同固相容积比、固相颗粒直径和马赫数进行了广泛的计算。所得计算结果给出了气、固两相的速度、温度、压力、密度、固相容积比及熵值沿流向分布情况。对松弛区中诸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全面的讨论。程序TWSH可完成计算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流动 正激波 松弛流 数值计算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