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宋扬州北部驿站、交通及相关问题研究
1
作者 魏旭 《历史地理研究》 2024年第1期62-71,157,共11页
唐宋时期,扬州水路交通发达,但陆路交通的作用依然不容忽视。根据相关文献中的驿站、递铺位置,结合考古资料可以复原唐宋时期扬州城北部陆路的交通要道。较之唐代,宋代交通的起点与中心转移、部分道路废弃或形成,原因在于唐宋扬州城池... 唐宋时期,扬州水路交通发达,但陆路交通的作用依然不容忽视。根据相关文献中的驿站、递铺位置,结合考古资料可以复原唐宋时期扬州城北部陆路的交通要道。较之唐代,宋代交通的起点与中心转移、部分道路废弃或形成,原因在于唐宋扬州城池变迁以及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宋代扬州城外特别是城东成为中心区域之一。道路的层叠与长期延续是古代扬州交通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和显著特征。此外,城外主要交通道路对扬州人文地理布局也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北部 唐宋时期 驿站 陆路
下载PDF
分权与制衡:北宋时期国家治理的主线
2
作者 张富利 程书一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8-46,共9页
北宋时期发展出一套与近代责任政府“神似”的独特治理体系,通过非成文法(祖宗法)确立下来的“习惯法”上升成了朝廷纲常——君权象征化,国家治理一旦有过失,则必问责,责任即由宰相们承担。北宋开国便确立了一系列政治原则:(1)“士大夫... 北宋时期发展出一套与近代责任政府“神似”的独特治理体系,通过非成文法(祖宗法)确立下来的“习惯法”上升成了朝廷纲常——君权象征化,国家治理一旦有过失,则必问责,责任即由宰相们承担。北宋开国便确立了一系列政治原则:(1)“士大夫与皇帝共天下”实则为北宋不可变的政治惯例,“虚君实相”的治理结构使得皇权表现出高度的谦抑性;(2)责任政府让皇帝“统而不治”,治权与政权高度分离,宰相拥有较高的行政权;(3)台谏在北宋的地位极高,对行政权形成了史无前例的限制,形成了皇帝——宰相——台谏的并立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时期 虚君实相 责任政府 分权 弹劾 封驳
下载PDF
历史的义理之维--程颐历史观念的层次、方法及流布
3
作者 王桢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9-159,共11页
在以义理为新变的北宋史学思潮中,程颐将历史视作其“天理”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理”作为评判史事的首要标准,并以此审视历史大势与臧否人物,使用道德主义展开历史评价。在北宋中期《春秋》学的热潮中,程颐由自身《春秋》学取法,将史... 在以义理为新变的北宋史学思潮中,程颐将历史视作其“天理”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理”作为评判史事的首要标准,并以此审视历史大势与臧否人物,使用道德主义展开历史评价。在北宋中期《春秋》学的热潮中,程颐由自身《春秋》学取法,将史学看作经学之延伸,使史学义理化,从而作为格物穷理的来源之一,最终目的是建构儒家理想的政治秩序。在程颐之后,杨时、朱熹、许衡、郝经等人不断完善并强化程颐的义理史学传统,随着理学官学化的趋进而广布全国,深刻影响了宋元时期的历史编纂与史论。而从北宋思想史、政治史转型的视角切入,程颐的历史观念则是个体感知与时代语境结合的产物,在史学理论层面具有创新意义,是其观察历代政治秩序的成果,组成并完善了其思想体系,因而具有多层次的阐释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程颐 历史观念 义理史学 思想史语境
下载PDF
北宋书序的体制转变与文体学价值
4
作者 王佳 党圣元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4-104,共11页
书序是一种传统应用文体,定型于秦汉,以叙书为主、叙人为辅,以叙带议,满足导读功能。在北宋士大夫高扬的文人精神下书序文转换了焦点,知人论文、重德叙理,形成了议论主导体式和意理化抒情。在“体用”之学新观念的引导下,宋序融合德业与... 书序是一种传统应用文体,定型于秦汉,以叙书为主、叙人为辅,以叙带议,满足导读功能。在北宋士大夫高扬的文人精神下书序文转换了焦点,知人论文、重德叙理,形成了议论主导体式和意理化抒情。在“体用”之学新观念的引导下,宋序融合德业与文,改革了唐序人书分离的三段论模式。随着书序体衍化,原初的著述序更新为多元文体集序,在文法上汲取古文笔法、融合骈散句式,使书序由依附主文本的说明文字转变为融合众理、独具风格的成体之文。以诗文集序为代表,主于论理而忽略书旨,接近了“破体”的边缘。北宋书序的体制转变蕴含着深刻的文体创新规律,极具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书序 体制 体式 文法 文体创新
下载PDF
浅析唐、宋、元时期分布在中国南北地区的瓷枕
5
作者 刘嘉怡 《陶瓷》 CAS 2023年第9期72-73,84,共3页
人类和枕具走过了千百年的历史。看似普遍却不普遍,既是实用物件用来改善生活条件,同时技术创新与造物智慧也从前辈们的经验中吸取进步,还包含了多种的文化内涵。虽然有关于枕头的起源,在可以得出的结论里还没有详细的结论。但是早在公... 人类和枕具走过了千百年的历史。看似普遍却不普遍,既是实用物件用来改善生活条件,同时技术创新与造物智慧也从前辈们的经验中吸取进步,还包含了多种的文化内涵。虽然有关于枕头的起源,在可以得出的结论里还没有详细的结论。但是早在公元前1500年的殷商时期,枕具文化在中国既己出现,据东晋王嘉《拾遗记》记载,魏咸熙年间,因诛梁翼而得其玉石虎头枕,枕下有篆书“帝辛”二字。而帝辛就是商封王,因此断为“帝辛之枕”。所以,笔者通过调查分析法、文献综述法两种科学的研究方法,更加严谨地分析了陶瓷种类中的瓷枕;通过分析在唐、宋、元不同时期的高光时刻所存在的瓷枕,从而对这3个时间阶段的陶瓷手工业可以有更具体的了解;通过分析不同地区的文化、环境和生活习惯,从而学习到中国地广物博的差异性和多元性;通过对传统手工业中的瓷枕在不同地区的风格的科学性的研究,从而进一步帮助了解在唐、宋、元三个时期在中国古代社会南北地区的地位、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瓷枕 南北地区 唐宋元
下载PDF
宋元时期中国西北东部的冷暖变化 被引量:30
6
作者 郝志新 葛全胜 郑景云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71-879,共9页
根据历史文献中的作物种植界线、种植制度变化、植物及异常气象水文物候等记载,并辅以树轮、湖泊沉积等自然证据指示的冷暖变化状况,分析了宋元时期(960~1368A.D.)我国西北地区东部的冷暖变化特征。主要结论是:960A.D.前后,西北东部地... 根据历史文献中的作物种植界线、种植制度变化、植物及异常气象水文物候等记载,并辅以树轮、湖泊沉积等自然证据指示的冷暖变化状况,分析了宋元时期(960~1368A.D.)我国西北地区东部的冷暖变化特征。主要结论是:960A.D.前后,西北东部地区冷暖程度与今(即1951~1980年)基本一致;960s~1040s,气候逐渐增暖;1040s~1110s,气候较今暖;1110s以后,气候转冷;12世纪末,气候又再次明显转暖;1260A.D.之后,温度下降,自13世纪末进入寒冷期。西北东部的这一冷暖变化过程不但与毗邻地区湖泊、特别是树轮等所指示的冷暖变化过程较为一致,而且与中国东部地区的冷暖变化也基本一致,但13世纪后期的降温幅度较中国东部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时期 西北东部 冷暖变化
下载PDF
北宋太常礼院及礼仪院探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志云 汤勤福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5-154,共10页
北宋太常礼院和礼仪院均为中书门下附属机构,二者的设置皆分割了礼部与太常寺等礼仪官署职权。太常礼院除详定礼仪、参与祭祀大礼外,还编修了大量礼典。随着时代变迁,太常寺对太常礼院职权逐步限制并最终实现权力回收,太常礼院也于元丰... 北宋太常礼院和礼仪院均为中书门下附属机构,二者的设置皆分割了礼部与太常寺等礼仪官署职权。太常礼院除详定礼仪、参与祭祀大礼外,还编修了大量礼典。随着时代变迁,太常寺对太常礼院职权逐步限制并最终实现权力回收,太常礼院也于元丰改制中罢废。礼仪院因宋真宗崇奉天书符瑞而设,它在文书的上传下达、礼仪活动的协调安排上均有严密管理制度。礼仪院在真宗朝完成其处理"符瑞繁缛"的历史使命之后,职权亦回归太常礼院。北宋太常礼院与礼仪院在设置背景及目的、存留时间、职掌范围、历史地位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尽管二者有些职能重叠且有事务往来,但互不统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太常寺 太常礼院 礼仪院
下载PDF
北宋黄河河防中的官员奖惩机制 被引量:9
8
作者 李华瑞 郭志安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1-25,共5页
在黄河防治中,北宋王朝逐渐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官员奖惩机制。而在其运行中,宋廷通过行政升黜、经济赏罚乃至刑事制裁等多重手段的综合运用和实施,从而对激励和制约治河官员致力河政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北宋 黄河 河防 官员奖惩机制
下载PDF
《春秋》对北宋历史编纂之影响探微 被引量:4
9
作者 宋馥香 石晓明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5-79,共5页
北宋时期历史著作是以《春秋》所倡导的等级名分为核心内容的礼法原则为基础,突出强调其“尊王攘夷”的思想,并把它作为“史意”的出发点和实现史学明政教、彰世变之社会功用的途径,而且又是通过历史编纂的形式来揭示这一原则的。但同... 北宋时期历史著作是以《春秋》所倡导的等级名分为核心内容的礼法原则为基础,突出强调其“尊王攘夷”的思想,并把它作为“史意”的出发点和实现史学明政教、彰世变之社会功用的途径,而且又是通过历史编纂的形式来揭示这一原则的。但同时应看到,由于过分重视史书编纂体例和《春秋》书法,其所产生的负面作用亦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 北宋 历史编纂 影响
下载PDF
陕北宋金石窟题记内容分析 被引量:30
10
作者 李静杰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3-115,共13页
本稿基于陕北宋金石窟题记资料,分析了石窟的施主身份、工匠班底、住持与经营、开凿背景四方面内容。认为石窟施主可以划分为家族、结社、军人、军民类型,前两者开凿洞窟以小型为主,兼有大中型号,所在地点多比较偏僻,周围环境易于形成... 本稿基于陕北宋金石窟题记资料,分析了石窟的施主身份、工匠班底、住持与经营、开凿背景四方面内容。认为石窟施主可以划分为家族、结社、军人、军民类型,前两者开凿洞窟以小型为主,兼有大中型号,所在地点多比较偏僻,周围环境易于形成相对独立的居住区,后两者开凿洞窟多数属于大型和超大型,个别为中型,大多处在重要交通线经过的山谷之中,往往与军事城寨伴生。各种施主普遍祈求天下太平、合家安乐、亡者升天,反映了战乱不安的社会环境。北宋晚期至金代早期,活动着以鄜州介端、介处为首的介氏家族工匠班底,以及延长王志为首的工匠班底,他们持有较高的雕刻技艺,拥有较大的活动范围。还有散见的其他工匠班底,其中以王信为首工匠班底代表了当时最高水准。这些工匠班底都出自民间,他们自发地从事开窟造像事业,以此为谋生之道。少许题记表明,伴随石窟开凿也就出现住持僧人,有的石窟寺院具有丰厚田产。陕北宋金石窟在宋、夏对峙的战争氛围中获得巨大发展,军人参与开凿石窟,石窟与城寨关联,金人据有陕西后延续了这种惯性,不寻常的社会环境赋予了陕北宋金石窟特殊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宋金石窟题记 施主 工匠
下载PDF
北宋词人王观生平事迹考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欣 王兆鹏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7-71,共5页
本文勾稽有关方志、文集等资料,对北宋著名词人王观的家世、籍贯、字号、仕履详作考订,最后推断王观约生于明道元年(1032)前后,略长苏轼几岁,享年五十岁以上。
关键词 北宋词人 王观 生平事迹
下载PDF
北宋时期开封饮食文化繁荣机理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侯彦喜 梁留科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02-205,共4页
悠久的历史与良好的地理环境为北宋开封饮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形成了由官、商、寺、民菜肴之精华构成的开封饮食文化完整体系,代表着当时全国的最高水平。以开封为代表的北宋饮食文化展现了中国饮食文化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繁荣... 悠久的历史与良好的地理环境为北宋开封饮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形成了由官、商、寺、民菜肴之精华构成的开封饮食文化完整体系,代表着当时全国的最高水平。以开封为代表的北宋饮食文化展现了中国饮食文化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推动中国饮食文化进入了鼎盛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文化 繁荣机理 北宋时期 开封
下载PDF
论宋代华北平原的桑蚕丝织业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卿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0-87,共8页
唐宋时期 ,经济重心南移。但宋代华北平原桑蚕丝织业仍极兴盛。桑蚕丝织业遍布所有的府州军 ,贡绢州的比例也高于其他地区 ;丝织品的质量精细厚重、数量丰富 ,仍为宋政府丝织品的主要供应地 ,且商品率高。这说明 ,华北平原仍是全国桑蚕... 唐宋时期 ,经济重心南移。但宋代华北平原桑蚕丝织业仍极兴盛。桑蚕丝织业遍布所有的府州军 ,贡绢州的比例也高于其他地区 ;丝织品的质量精细厚重、数量丰富 ,仍为宋政府丝织品的主要供应地 ,且商品率高。这说明 ,华北平原仍是全国桑蚕丝织业生产的重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华北平原 桑蚕丝织业 经济重心 发展 赋税 丝织品 商品率 地区分布 丝织品生产
下载PDF
北宋御边战略的演变与西北市马贸易 被引量:5
14
作者 方文逑 喻学忠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3期81-86,共6页
北宋处于强敌环伺时代,民族关系错综复杂,为抵御外敌,北宋根据自身实力强弱和周边民族关系格局的变化,在不同时期灵活调整御边政策,使边疆政策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西北市马贸易受北宋御边战略的导向,表现出不同阶段的运作特征。北宋政... 北宋处于强敌环伺时代,民族关系错综复杂,为抵御外敌,北宋根据自身实力强弱和周边民族关系格局的变化,在不同时期灵活调整御边政策,使边疆政策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西北市马贸易受北宋御边战略的导向,表现出不同阶段的运作特征。北宋政府利用市马贸易控制西北吐蕃,实行怀柔羁縻,以夷制夷的边疆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御边战略 吐蕃 市马贸易 宋夏关系
下载PDF
城市的文化发展力——以北宋东京汴梁的街市为例 被引量:8
15
作者 田银生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36-39,共4页
城市具有推进文化发展的巨大能力。北宋东京汴梁的街市是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一项革命性产物,它的意义之一是把城市改造为更为健全的世俗生活场所,从而培育了文化发展的肥沃土壤,增强了城市的文化发展功能,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 城市具有推进文化发展的巨大能力。北宋东京汴梁的街市是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一项革命性产物,它的意义之一是把城市改造为更为健全的世俗生活场所,从而培育了文化发展的肥沃土壤,增强了城市的文化发展功能,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中国文学、戏曲、绘画在北宋的发展是很好的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北宋汴梁 街市 文化发展
下载PDF
北宋中期文人谈兵社会风尚刍议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军营 陈峰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6-101,共6页
北宋中期,边患严重,宋政府倡导军事研究,社会上兴起文人谈兵风尚。北宋中期文人谈兵风尚特征鲜明,主要表现在:其现实目的性较强、儒家思想影响深刻、文人书生气息浓厚、崇文抑武时尚之渗透等。此种风尚对北宋中期文臣统军现象起到一定... 北宋中期,边患严重,宋政府倡导军事研究,社会上兴起文人谈兵风尚。北宋中期文人谈兵风尚特征鲜明,主要表现在:其现实目的性较强、儒家思想影响深刻、文人书生气息浓厚、崇文抑武时尚之渗透等。此种风尚对北宋中期文臣统军现象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也促进了北宋中后期军事学术的兴盛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文人 谈兵 风尚
下载PDF
陕北宋代堡寨分布的特点 被引量:4
17
作者 杜林渊 张小兵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85-89,共5页
修堡筑寨是北宋对西夏战争中的一项重要的战略措施。北宋政府在陕北地区修筑了大量地形和地势有机结合的堡寨。对文献资料的梳理、实地考察和对堡寨的功能和作用分析可知,北宋时期的堡寨主要分布在交通要道、地势险要以及土壤肥沃之地... 修堡筑寨是北宋对西夏战争中的一项重要的战略措施。北宋政府在陕北地区修筑了大量地形和地势有机结合的堡寨。对文献资料的梳理、实地考察和对堡寨的功能和作用分析可知,北宋时期的堡寨主要分布在交通要道、地势险要以及土壤肥沃之地和有丰富水源之处。这些堡寨在当时对西夏的战争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陕北 堡寨
下载PDF
北宋时期汴河的历史作用及其治理 被引量:9
18
作者 吴海涛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3期101-105,共5页
汴河最早渊源于东汉汴渠、魏、晋、北、魏、隋、唐。历代都对其有所整治。安史之乱后 ,藩镇割据 ,五代汴河遂多年失修 ,到北宋已是淤积多害之水。汴河对于首都汴京有重要意义 ,北宋政府对汴河进行大规模的整治。治理后的汴河在运输、农... 汴河最早渊源于东汉汴渠、魏、晋、北、魏、隋、唐。历代都对其有所整治。安史之乱后 ,藩镇割据 ,五代汴河遂多年失修 ,到北宋已是淤积多害之水。汴河对于首都汴京有重要意义 ,北宋政府对汴河进行大规模的整治。治理后的汴河在运输、农业灌溉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汴河 北宋 作用 治理
下载PDF
开封历代皇宫沿革与北宋东京皇城范围新考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劲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87-94,共8页
北宋东京皇城的范围说法不一 :一些史书持“周回五里”说 ;部分学者认为北宋东京皇城有两重城墙 ,一为在内的五里宫城 ,一为在外的九里十三步皇城。综合研究史料和近年来考古发掘的最新成果 。
关键词 开封 皇城 北宋 东京 艮岳
下载PDF
北宋中期文人谈兵论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春霞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3期321-325,共5页
北宋中期文人谈兵勃兴,所谈兵事涉及内容广泛,体现了文人对军事问题的兴趣及其兵学修养。文人在原生儒学中寻求文事与武事结合的契合点以打通儒、武,解决了以儒者身份谈论军事问题时对其自身身份认定的尴尬。北宋文人以儒者身份谈兵,使... 北宋中期文人谈兵勃兴,所谈兵事涉及内容广泛,体现了文人对军事问题的兴趣及其兵学修养。文人在原生儒学中寻求文事与武事结合的契合点以打通儒、武,解决了以儒者身份谈论军事问题时对其自身身份认定的尴尬。北宋文人以儒者身份谈兵,使其谈兵之文呈现出较强烈的儒家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 北宋 儒者 兵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