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nge of winter wheat planting area and its impacts on groundwater depletion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被引量:9
1
作者 WU Xifang QI Yongqing +3 位作者 SHEN Yanjun YANG Wei ZHANG Yucui KONDOH Akihiko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9年第6期891-908,共18页
The North China Plain is one of the most water-stressed areas in China. Irrigation of winter wheat mainly utilizes groundwater resources, which has resulted in sever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ccurate estimation of cro... The North China Plain is one of the most water-stressed areas in China. Irrigation of winter wheat mainly utilizes groundwater resources, which has resulted in sever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ccurate estimation of crop water consumption and net irrigation water consumption is crucial to guarantee the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water resources. An actual crop evapotranspiration(ET) estimation model was proposed, by combining FAO Penman-Monteith method with remote sensing data. The planting area of winter wheat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water consumption; therefore, the planting area was also retrieved. The estimated ET showed good agreement with field-observed ET at four stations. The average relative bias and 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 for ET estimation were –2.2% and 25.5 mm,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e planting area and water consumption of winter wheat had a decreasing trend in the Northern Hebei Plain(N-HBP) and Southern Hebei Plain(S-HBP). Moreover, in these two region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accumulated net irrigation water consumption and groundwater table. The total net irrigation water consumption in the N-HBP and S-HBP accounted for 12.9×10~9 m^3 and 31.9×10~9 m^3 during 2001–2016, respectively. Before and after 2001, the decline rate of groundwater table had a decreasing trend, as did the planting area of winter wheat in the N-HBP and S-HBP. The decrease of winter wheat planting area alleviated the decline of groundwater table in these two regions while the total net irrigation water consumption was both up to 28.5×10~9 m^3 during 2001–2016 in the Northwestern Shandong Plain(NW-SDP) and Northern Henan Plain(N-HNP). In these two region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accumulated net irrigation water consumption and groundwater table. The Yellow River was able to supply irrigation and the groundwater table had no significant declining tre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 china plain PLANTING area WINTER wheat remote sensing net IRRIGATION water consumption
原文传递
华北平原城郊区种植结构调整的内在动力和趋势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陈阜 武兰芳 秦向阳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1-54,共4页
以河北藁城市为例 ,对华北平原城郊地区近 5 0年种植结构特征及驱动因子等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该区域种植结构变化与粮食生产能力提高是同步的 ,即逐步由发展高产作物转向发展高效作物、由传统多样化种植向单一化和专业化发展 ;生产条... 以河北藁城市为例 ,对华北平原城郊地区近 5 0年种植结构特征及驱动因子等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该区域种植结构变化与粮食生产能力提高是同步的 ,即逐步由发展高产作物转向发展高效作物、由传统多样化种植向单一化和专业化发展 ;生产条件改善、体制和需求变化是种植结构调整的基础 ,而比较优势是结构变化的内在动力。在内在动力和趋势分析基础上提出了该区域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及支撑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城郊区 种植结构调整 比较优势 经营体制 社会需求
下载PDF
中国“采水型”地裂缝特征和成因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艺伟 叶淑君 +1 位作者 于军 龚绪龙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41-752,共12页
过量开采地下水诱发的地裂缝("采水型"地裂缝)灾害对社会造成严重损失,受到人们普遍关注。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成因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系统分析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归纳出"采水型"地裂缝... 过量开采地下水诱发的地裂缝("采水型"地裂缝)灾害对社会造成严重损失,受到人们普遍关注。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成因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系统分析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归纳出"采水型"地裂缝的差异沉降成因、拉张性水平应变成因和四种成因模式;然后针对中国三个典型的"采水型"地裂缝发育区,即汾渭盆地、华北平原、苏锡常地区,阐述了各地地裂缝分布、发育特征和成因机理,并选择典型地段地裂缝进行成因分析,认为汾渭盆地和华北平原地区部分地裂缝属于"先期断层模式",而苏锡常地区地裂缝总体属于"基岩起伏模式",并阐述了该模式下导致地裂缝发育的差异性变形、水平应变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裂缝 地下水开采 成因机制 汾渭盆地 华北平原 苏锡常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华北平原农作物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9
4
作者 王红营 潘学鹏 +3 位作者 罗建美 罗仲朋 常春平 沈彦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99-1209,共11页
作物种植面积的多年时空变化是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基础,也是开展农业减灾、地下水保护的重要依据。为了解华北平原主要作物近年来种植面积的时空变化过程,本文基于2000—2013年的MODIS NDVI数据和TM/ETM遥感数据提取当地主要作物... 作物种植面积的多年时空变化是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基础,也是开展农业减灾、地下水保护的重要依据。为了解华北平原主要作物近年来种植面积的时空变化过程,本文基于2000—2013年的MODIS NDVI数据和TM/ETM遥感数据提取当地主要作物的种植面积,并分析了华北平原主要作物近年来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基于MODIS NDVI数据和TM/ETM遥感数据提取当地主要作物的种植面积,提取精度较高,结果可靠;2冬小麦?夏玉米主要分布于太行山前平原、山东省和河南省的引黄河灌区,单季玉米在河北平原北部分布最广,水稻集中分布于天津、河北唐山地区和黄河沿岸,蔬菜主要分布在城市郊区,林果分散分布于几个产果区和京津周边地区,棉花主要集中于华北平原中部地区。3华北平原粮食作物(小麦、玉米和水稻)种植面积明显下降,经济作物(林果和蔬菜)则显著增加,其中林果、蔬菜和水稻的面积变化率较大,分别为56.45%、35.76%和23.16%,蔬菜和水稻的位置转移明显。4景观格局AWMPFD和SHEI指数值表明,河北平原以南的冬小麦?夏玉米种植规模化程度提高,豫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种植面积增加,豫北以北地区由于各类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区域作物种植多样化指数增加。该结果可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遥感提取 农作物 种植面积 时空变化
下载PDF
华北平原县域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以保定市蠡县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霍伟 李超 苗展堂 《小城镇建设》 2017年第1期34-40,共7页
以保定市蠡县为例,探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在华北平原地区县域层面的实现路径,意在将这种路径推广至华北平原地区其他县(市)。本文首先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做了简单介绍,其次分析了蠡县一二三产业发展的概况,总结了蠡县一二三产业融合... 以保定市蠡县为例,探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在华北平原地区县域层面的实现路径,意在将这种路径推广至华北平原地区其他县(市)。本文首先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做了简单介绍,其次分析了蠡县一二三产业发展的概况,总结了蠡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的路径,即全域为整体,各乡镇相互协作,打破产业发展的行政区域限制;"四化"协调,发展多类型产业融合方式;产业分区发展,重构产业空间结构;政策支持,健全产业融合利益联结机制;生产技术创新升级,节能减排,减少环境污染物。最后以蠡县梁庄村这个具体村庄为例,探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在具体村庄上的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地区 县域 农村 一二三产业融合 蠡县
下载PDF
华北平原典型井灌区地下水保障能力空间差异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电龙 张光辉 +2 位作者 冯慧敏 田言亮 王金哲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22-625,649,共5页
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华北平原的最主要灌溉水源是地下水。但是,从山前平原到滨海平原,该区地下水资源量差异巨大。为了揭示华北平原典型井灌区粮食生产地下水保障能力的差异,以山前平原保定、中部平原德州和滨海平原沧州地区井... 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华北平原的最主要灌溉水源是地下水。但是,从山前平原到滨海平原,该区地下水资源量差异巨大。为了揭示华北平原典型井灌区粮食生产地下水保障能力的差异,以山前平原保定、中部平原德州和滨海平原沧州地区井灌区为典型研究区,建立了地下水保障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彭曼公式计算了粮食作物灌溉需水量,利用概率统计的方法分析了三个典型地区的地下水保障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保定地区的粮食生产多年平均地下水保障能力为中等水平,德州和沧州地区均处于极弱水平;地下水保障程度随降水量增大呈直线增大,降水量每增加100mm,保定地区保障程度增加4.9%,德州地区增加1.6%,沧州地区增加0.6%;未来50年(2011年-2060年),保定、德州和沧州地区的地下水保障程度均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其中保定地区主概率对应中等水平,概率水平为0.726,德州和沧州地区主概率均对应极弱水平,发生概率分别为0.577和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井灌农业区 粮食生产 彭曼公式 需水量 地下水 保障程度
下载PDF
华北平原典型剖面地下水碘分布及对配碘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媛静 张玉玺 +2 位作者 向小平 孙继朝 李亚松 《水资源保护》 CAS 2013年第5期7-9,共3页
在华北平原选择典型剖面开展了野外地质及配碘情况调查,并采集了224组地下水样品进行碘化物测试分析,掌握了该剖面地下水碘化物浓度空间分布状况,发现了4个高值碘区以及多个地下水碘化物异常点,结合配碘调查结果进行了合理配碘建议,对... 在华北平原选择典型剖面开展了野外地质及配碘情况调查,并采集了224组地下水样品进行碘化物测试分析,掌握了该剖面地下水碘化物浓度空间分布状况,发现了4个高值碘区以及多个地下水碘化物异常点,结合配碘调查结果进行了合理配碘建议,对于保护居民身体健康,防止甲状腺类疾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高碘区 地质调查 华北平原
下载PDF
华北平原玉米主产区不同养分调控方式对农田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以河南省获嘉县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斌 陈源泉 +4 位作者 隋鹏 石彦琴 李春喜 邵云 高旺盛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113-118,共6页
以河南省获嘉县的粮食主产区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养分调控措施农田生态系统健康影响进行评价。主要评价指标体系涉及了土壤物理、化学、生物性状以及作物指标,共17个指标。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还田和小麦秸秆还田都可以明显改善... 以河南省获嘉县的粮食主产区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养分调控措施农田生态系统健康影响进行评价。主要评价指标体系涉及了土壤物理、化学、生物性状以及作物指标,共17个指标。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还田和小麦秸秆还田都可以明显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而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较为复杂,但总体上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速效养分的提供与保持;有机肥的施用,使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状方面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粮食主产区 施肥方式 农田生态系统健康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1951-2010年华北平原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分析及粮食减产风险评估 被引量:39
9
作者 胡亚南 李阔 许吟隆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7-203,共7页
利用华北平原1951-2010年长时间序列的粮食产量和农业受灾、成灾和绝收面积等统计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滑动平均、M-K突变检测和模糊综合评判等方法,研究华北平原近60a来农业生产受干旱、洪涝、低温冷害和风雹等4种气象灾害影响的范围和... 利用华北平原1951-2010年长时间序列的粮食产量和农业受灾、成灾和绝收面积等统计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滑动平均、M-K突变检测和模糊综合评判等方法,研究华北平原近60a来农业生产受干旱、洪涝、低温冷害和风雹等4种气象灾害影响的范围和强度的变化特征,以及不同时段4种灾害对华北平原各省份农业生产的影响和粮食减产风险。结果表明,除干旱外,洪涝、低温冷害和风雹3种农业气象灾害受灾比变化均存在突变年,分别为1970、1988和1974年;干旱受灾比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其灾害强度呈极显著增加趋势(P<0.01);洪涝受灾比呈极显著下降趋势(P<0.01),其灾害强度显著下降(P<0.05);风雹受灾比和灾害强度均呈极显著增加趋势(P<0.01);模糊综合评判结果表明,总体上过去60a干旱是华北平原各省(市)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低温冷害的影响程度最小,但不同时段内4种气象灾害对各省(市)影响程度存在一定差异;60a间华北平原粮食因灾损失量不断增加,因旱灾减产风险度最高;随时间推移旱灾减产高风险区不断向华北平原北部转移,风雹灾减产风险逐渐加大且北部风险增加速度大于南部,但洪涝和低温冷害减产的风险度一直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农业气象灾害 受灾比 灾害强度 模糊综合评判 粮食灾损风险
下载PDF
华北低平原区高产油葵新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积铭 李锴雯 +2 位作者 李和平 张玉兰 李爱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7期46-47,69,共3页
[目的]筛选适宜华北低平原区独特气候特点和种植模式的油葵品种。[方法]通过对引进的新葵10号、S698、S567、新葵22号、新葵20号、S998、S667、S672 8个油葵新品种的生育期、植物学性状、抗性和经济性状的比较,分析鉴定各品种的适应性... [目的]筛选适宜华北低平原区独特气候特点和种植模式的油葵品种。[方法]通过对引进的新葵10号、S698、S567、新葵22号、新葵20号、S998、S667、S672 8个油葵新品种的生育期、植物学性状、抗性和经济性状的比较,分析鉴定各品种的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和经济性状。[结果]在参试的8个油葵新品种中,S567和新葵22号综合性状好,增产潜力大,稳产性较好,全生育期较短,经济效益显著,适于在华北低平原区推广种植。[结论]该研究为华北低平原区油葵生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低平原区 油葵 品种比较
下载PDF
华北典型农区夏季大气污染特征及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于阳春 胡波 +2 位作者 刘子锐 吉东生 王跃思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9-135,共7页
为研究华北典型农区大气污染特征及变化趋势,于2008年和2012-2014年的夏季在山东禹城生态站,对大气中主要污染物(NO_x、O_3、SO_2和PM_(2.5))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间NO_x、O_3、SO_2和PM_(2.5)的平均浓度分别为(31.8±16... 为研究华北典型农区大气污染特征及变化趋势,于2008年和2012-2014年的夏季在山东禹城生态站,对大气中主要污染物(NO_x、O_3、SO_2和PM_(2.5))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间NO_x、O_3、SO_2和PM_(2.5)的平均浓度分别为(31.8±16.8)、(77.6±27.5)、(13.1±14.3)和(84.2±41.7)μg/m^3,O3日8 h滑动平均最大值和PM_(2.5)日均值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的超标率分别为35%和54%;NO_x、O_3及O_x的浓度总体呈上升趋势;SO_2浓度呈下降趋势;PM_(2.5)浓度呈现波动变化;NO、O_3和SO_2呈现白天单峰型日变化形式,NO_2和PM_(2.5)日变化呈现双峰型。禹城农业区夏季大气污染主要受其偏南城市济南、泰安和聊城方向气流影响,高浓度的O_3污染的同时伴随着高浓度PM_(2.5)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农区 夏季 大气污染 O_3 PM_(2.5)
下载PDF
华北山前平原典型井灌区地下水水位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12
作者 张婧 马贵宏 +4 位作者 高雅 沈彦俊 刘晓英 邹妍 戴茂华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28,84,共9页
为定量评估华北山前平原多因子对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的影响,选取华北山前平原典型井灌区石家庄市栾城区为研究区,从水量平衡角度分析了影响该地区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利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法排除主要影响因子间的相互作用,... 为定量评估华北山前平原多因子对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的影响,选取华北山前平原典型井灌区石家庄市栾城区为研究区,从水量平衡角度分析了影响该地区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利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法排除主要影响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定量分析了各综合因子对地下水水位回升的贡献率;构建了栾城地下水水位主成分-时间序列模型预测多因子影响下的华北山前平原地下水水位变化。结果表明:1994—2015年栾城地下水水位主要受本地气候因子、本地人类活动和上游人类活动三方面影响因子的共同作用,各因子对当地地下水水位回升的贡献率分别为11.7%、-50.9%和-37.4%,对这三方面影响因子起主导作用的影响因素分别为栾城降水量、栾城小麦和玉米的种植面积以及上游石家庄市区人口;1994—2015年栾城自然气候变化有利于该地区地下水资源的恢复,但人类活动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仍占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水位 华北山前平原 井灌区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主成分-时间序列模型 栾城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华北平原灌溉需水及农业干旱易发区变化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袁喆 杨志勇 +2 位作者 吴深 尹军 袁勇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6,10,共7页
以华北平原为研究区,选取冬小麦和夏玉米作为典型作物,采用作物系数法并依据预估的气候情景计算典型作物的净灌溉需水量,分析不同气温和降水变化幅度下冬小麦和夏玉米需水过程和需水总量。同时,结合气象干旱和需水异常程度划分了干旱易... 以华北平原为研究区,选取冬小麦和夏玉米作为典型作物,采用作物系数法并依据预估的气候情景计算典型作物的净灌溉需水量,分析不同气温和降水变化幅度下冬小麦和夏玉米需水过程和需水总量。同时,结合气象干旱和需水异常程度划分了干旱易发区。所得成果可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气候变化 灌溉需水 干旱易发区
下载PDF
太行山区水循环及其对华北平原地下水的补给 被引量:20
14
作者 宋献方 李发东 +3 位作者 刘昌明 唐常源 张秋英 张万军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98-408,498,共12页
山区水循环研究不仅对山区本身,对与其相连的山前平原地下水的补给也具有重要意义。太行山区作为华北平原的重要水源补给区,其水循环现状以及对华北平原地下水的补给研究尚少,许多机理还不明确。研究通过阐述山区水循环过程与机理,结合... 山区水循环研究不仅对山区本身,对与其相连的山前平原地下水的补给也具有重要意义。太行山区作为华北平原的重要水源补给区,其水循环现状以及对华北平原地下水的补给研究尚少,许多机理还不明确。研究通过阐述山区水循环过程与机理,结合地处太行山中段的牛家庄实验流域的实例研究,对太行山区对华北平原地下水的补给过程进行了分析。2004年4—11月的研究结果表明,牛家庄流域对山前的侧向补给量为1.53×106m3,补给系数(补给总量/降水总量)为0.242。流域的下游补给系数最大,中游次之,上游最小。最后,用概念模型对太行山区流域水循环机制和山前侧向补给的机理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水文 山区水循环 地下水补给 太行山 华北平原
下载PDF
基于时间序列叶面积指数傅里叶变换的作物种植区域提取 被引量:25
15
作者 王鹏新 荀兰 +2 位作者 李俐 解毅 王蕾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207-215,共9页
为了获取不同农作物的空间分布信息,以华北平原黄河以北地区为研究区域,利用Savitzky-Golay滤波对2014—2016年的时间序列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进行重构,进而应用一阶差分法和重构LAI的傅里叶变换的谐波特征对研究区域主要... 为了获取不同农作物的空间分布信息,以华北平原黄河以北地区为研究区域,利用Savitzky-Golay滤波对2014—2016年的时间序列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进行重构,进而应用一阶差分法和重构LAI的傅里叶变换的谐波特征对研究区域主要农作物冬小麦、玉米和棉花种植区域进行识别和提取,并对不同作物的识别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Savitzky-Golay滤波重构的LAI能够去除由云、大气等因素造成的LAI骤降的影响,重构LAI曲线平滑且符合作物的生长规律特征。研究区域2014—2016年作物识别的总体精度均大于80.00%,2015年达到87.08%,冬小麦-夏玉米、春玉米、棉花和单季夏玉米的识别精度分别为92.50%、80.00%、85.00%和82.50%,表明利用一阶差分法能够准确提取研究区域一年一季和一年两季作物种植区域。结合傅里叶变换方法和作物物候信息能够有效地识别不同作物的种植区域,进而获取研究区域主要农作物的分布信息。该研究可为研究区域主要作物的长势监测及产量估测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遥感 提取 面积 叶面积指数 傅里叶变换 Savitzky-Golay滤波 华北平原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下华北平原井灌区粮食生产地下水保障能力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电龙 张光辉 +1 位作者 冯慧敏 田言亮 《海河水利》 2016年第2期34-41,共8页
为了揭示华北平原粮食生产地下水保障程度,以石家庄平原井灌区为典型研究区,建立了地下水保障程度指标体系,利用水量平衡原理、统计降尺度和概率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该区未来50年的粮食生产地下水保障程度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RCP2... 为了揭示华北平原粮食生产地下水保障程度,以石家庄平原井灌区为典型研究区,建立了地下水保障程度指标体系,利用水量平衡原理、统计降尺度和概率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该区未来50年的粮食生产地下水保障程度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RCP26气候情景多年平均粮食作物灌溉需水量最高,其次为RCP、RCP45和RCP85;RCP45情景地下水可开采量最高,其次为RCP85、RCP26和RCP。2地下水保障程度对降水量的增减有较强敏感性,降水量每增加100 mm,RCP情景地下水保障程度上升3.6%,RCP26、RCP45和RCP85分别上升4%、4.6%和5.5%。3从RCP到RCP85情景地下水保障程度呈增大趋势,但增大程度有所不同,RCP26较RCP增大5%、RCP45增大8%、RCP85增大5%。因此,在温室气体排放量逐步增大的压力下,从粮食生产用水安全角度分析,选择RCP26~RCP45之间的发展模式较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华北平原 井灌农业区 保障程度
下载PDF
渗井在华北平原区合理降低路基高度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尉红彬 《交通标准化》 2008年第7期227-231,共5页
针对华北平原区路基高度普遍偏高以及河北省大广高速公路深州至大名段的地质特点,提出渗井在高速公路下穿式被交道路中的设计思路,并结合具体应用分析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对于实现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资... 针对华北平原区路基高度普遍偏高以及河北省大广高速公路深州至大名段的地质特点,提出渗井在高速公路下穿式被交道路中的设计思路,并结合具体应用分析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对于实现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环保型公路建设的目的,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井 华北平原区 低路基 效益
下载PDF
华北农村夏季大气甲醛浓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7
18
作者 彭伟 王瑛 +4 位作者 高先池 贾诗卉 徐晓斌 程红兵 孟昭阳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19-1127,共9页
为研究华北农村大气污染状况,于2013年夏季和2014年夏季先后在华北两个农村站点——固城站、饶阳站,采用基于汉栖(Hantzsch)反应的在线甲醛荧光分析仪开展大气甲醛在线观测,结合同期φ(O_3)、φ(PAN)(PAN为过氧乙酰硝酸酯)、φ(CO)和光... 为研究华北农村大气污染状况,于2013年夏季和2014年夏季先后在华北两个农村站点——固城站、饶阳站,采用基于汉栖(Hantzsch)反应的在线甲醛荧光分析仪开展大气甲醛在线观测,结合同期φ(O_3)、φ(PAN)(PAN为过氧乙酰硝酸酯)、φ(CO)和光解速率系数等数据,分析φ(甲醛)日变化及其光解速率等特征.结果表明:华北农村夏季大气甲醛污染较重.固城站和饶阳站φ(甲醛)分钟均值范围分别为0.05×10^(-9)~59.18×10^(-9)和1.66×10^(-9)~46.83×10^(-9),平均值分别为12.82×10^(-9)±7.59×10^(-9)和13.73×10^(-9)±5.82×10^(-9),高于文献报道的国内外其他地区的观测值,与同期观测的φ(NO_x)相当.两个站点φ(甲醛)具有典型的日变化特征,φ(甲醛)小时均值峰值(固城站为17.43×10^(-9),饶阳站为17.57×10^(-9))均出现在上午10:00左右,与φ(O_3)和φ(PAN)的日变化趋势相似,但峰值早1 h出现.光解速率系数观测结果表明,两个站点甲醛光解过程主要发生在06:00—18:00,固城站甲醛小时光解量峰值(2.59×10^(-9))出现在11:00,饶阳站甲醛小时光解量于正午12:00达到峰值(3.00×10^(-9)),甲醛光解成稳定分子的速率是光解成自由基速率的1.2~1.7倍.研究表明,两个站点φ(甲醛)的变化主要受局地过程的影响,光化学生成是甲醛的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在线观测 荧光法 光化学反应 华北 农村
下载PDF
华北低平原农田排水沟平填及洪涝灾害风险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赵晓宇 张凤荣 李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45-151,共7页
近20 a来,华北平原普遍出现平填农田排水沟现象。为分析排水沟平填状况及平填后洪涝灾害的发生风险,该研究基于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库,以地处华北低平原的河北沧县为例,运用Arc GIS10.2分析1992-2010年间沧县排水沟面积变化情况,采用实地... 近20 a来,华北平原普遍出现平填农田排水沟现象。为分析排水沟平填状况及平填后洪涝灾害的发生风险,该研究基于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库,以地处华北低平原的河北沧县为例,运用Arc GIS10.2分析1992-2010年间沧县排水沟面积变化情况,采用实地调查法来验证和分析排水沟平填现象,并从降水量、地下水位、土壤水、上游来水等方面对排水沟平填后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风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2-2010年间,排水沟面积减少了37.73%,其中农田末级排水沟平填最为严重,排水体系贯通性下降;通过水文要素分析得出沧县地区洪涝灾害的发生风险有所降低,平填末级排水沟对洪涝灾害的发生影响不大。基于此,该文认为华北平原的不同区域,应根据所处地形地势、地下水位、土壤状况来重新设计排水体系,通过土地整治,使其既能增加耕地面积,又不致引发洪涝灾害。该研究结果可为土地整治规划及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洪涝 灾害 排水沟平填 土地整治 华北低平原
下载PDF
华北平原种植结构变化对农业需水的影响 被引量:36
20
作者 张雅芳 郭英 +2 位作者 沈彦俊 齐永青 罗建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16,共9页
不同种植结构下的农田需水研究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区域灌溉方案的重要依据。为了定量估算华北平原种植结构变化对农业需水的影响,本文基于MODIS NDVI数据和TM/ETM遥感影像提取了2002年和2012年华北平原主要作物类型及... 不同种植结构下的农田需水研究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区域灌溉方案的重要依据。为了定量估算华北平原种植结构变化对农业需水的影响,本文基于MODIS NDVI数据和TM/ETM遥感影像提取了2002年和2012年华北平原主要作物类型及其种植面积,同时基于作物系数法计算了华北平原7种主要作物需水量,分析了华北平原种植结构变化对作物需水的影响。结果表明:2002-2012年,主要作物种植面积减少60.7万hm^2。其中,种植面积明显减少的作物分别为冬小麦-夏玉米(-43.18万hm^2)、棉花(-32.43万hm^2)、水稻(-9.3万hm^2)和春玉米(-4.9万hm^2),种植面积增加的作物主要是林果(+16.61万hm^2)和蔬菜(+12.6万hm^2)。2002-2012年,华北平原主要作物的总需水量从742.7亿m^3下降至695.5亿m^3,共下降6.37%。其中,需水量减少的作物类型为冬小麦-夏玉米(-35.41亿m^3)、棉花(-24.31亿m^3)、水稻(-7.48亿m^3)和春玉米(-2.1亿m^3),需水量增加的为林果(+11.24亿m^3)和蔬菜(+10.71亿m^3)。从空间分布来看,华北平原作物需水量整体呈减少趋势,仅在河北平原、鲁西北以及滨海平原靠近城市周边的区域呈增加趋势,其中滨海平原需水增加量最大。华北平原由于作物种植面积减小引起的作物需水减少量达44.7亿m^3;由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引起的作物需水减少量为2.5亿m^3。种植规模的减小是华北平原作物需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遥感提取 种植结构 种植面积 作物需水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