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祁连西段昌马地区晚奥陶世弧前沉积-构造演化
1
作者 何磊 韩小锋 +6 位作者 杨怀宇 宋博 许伟 许海红 史冀忠 孙娇鹏 张慧元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8-138,共11页
北祁连早古生代多岛洋盆的古地理格局和构造演化一直存在争议。位于北祁连南、北蛇绿岩之间的昌马地区广泛出露了一套早古生代深水火山-碎屑建造。早期填图工作普遍认为其形成于寒武纪至早奥陶世。本次研究对昌马西部的鹰嘴山和车路沟... 北祁连早古生代多岛洋盆的古地理格局和构造演化一直存在争议。位于北祁连南、北蛇绿岩之间的昌马地区广泛出露了一套早古生代深水火山-碎屑建造。早期填图工作普遍认为其形成于寒武纪至早奥陶世。本次研究对昌马西部的鹰嘴山和车路沟山南侧剖面开展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并对采集到的浊积岩和火山岩样品开展了锆石LA-ICP-MSU-Pb定年工作。研究结果表明,原填为寒武系a岩组的鹰嘴山剖面所采集的砂岩样品2307NQL-13最年轻的锆石给出了(456±4)Ma的加权平均年龄;车路沟山南侧,原划归为下奥陶统阴沟群的安山岩样品2307NQL-06给出了(450±4)Ma的加权平均年龄,证明研究区大面积存在晚奥陶世沉积地层,现有年代地层方案需要重新审视。砂岩样品中的碎屑锆石以寒武纪—奥陶纪年龄为主,主要源于岩浆弧的剥蚀;32颗新元古代和古元古代碎屑锆石揭示古老基底物质的大量加入,表明晚奥陶世昌马地区沉积了大量来自中祁连的碎屑物质。来自中祁连基底的碎屑物质暗示北祁连洋的南分支已经闭合;碎屑物质形成于俯冲相关构造环境暗示北祁连洋的北分支俯冲仍在继续。本次研究给出的新数据将为昌马地区进一步的地层和沉积演化提供可靠的同位素年代约束,也为探讨北祁连洋早古生代复杂的俯冲、闭合过程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U-Pb年代学 晚奥陶世 弧前盆地 北祁连洋 昌马地区
下载PDF
原特提斯洋俯冲起始——来自北祁连早寒武世弧前岩浆作用的新证据
2
作者 张同悦 张建新 +2 位作者 于胜尧 祁钰 李传志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0-273,共24页
形成于弧前背景的岩浆岩可能记录了俯冲起始的重要证据。本文以北祁连走廊南山蛇绿混杂岩带新识别出的富铌辉长岩和斜长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的综合研究,对原特提斯洋初... 形成于弧前背景的岩浆岩可能记录了俯冲起始的重要证据。本文以北祁连走廊南山蛇绿混杂岩带新识别出的富铌辉长岩和斜长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的综合研究,对原特提斯洋初始俯冲的时间进行约束,并探讨其形成过程及构造意义。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富铌辉长岩样品锆石加权平均^(206)Pb/^(238)U年龄为512±4 Ma;两个斜长花岗岩样品的锆石加权平均^(206)Pb/^(238)U年龄分别为522±3 Ma和519±1 Ma。全岩地球化学结果显示富铌辉长岩的Nb含量为7.49×10^(-6)~10.80×10^(-6),TiO_(2)含量为1.50%~2.08%,Nb/U值为11.9~13.4,(Nb/La)N>0.5,明显高于岛弧玄武岩,其εNd(t)值介于+4.38~+5.78之间。斜长花岗岩样品K_(2)O含量(0.31%~1.66%)和K_(2)O/Na2O值(0.05~0.43)较低,稀土元素分布模式较为平缓,具有轻微的Eu正或负异常,相对富集Ba、Sr、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结合其正的εNd(t)值(+3.35)和高、正的锆石εHf(t)值(主要在6.2~12.9之间),类似于弧前大洋斜长花岗岩。综合这些研究资料和区域地质,我们认为百经寺斜长花岗岩可能形成于俯冲初始阶段高温环境下俯冲洋壳部分熔融,随着俯冲继续,俯冲板片在更深部的部分熔融形成埃达克质熔体,并交代地幔楔形成富铌辉长岩。这些研究资料表明北祁连所代表的原特提斯洋的初始俯冲发生在早寒武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俯冲 富铌辉长岩 斜长花岗岩 北祁连 原特提斯洋
下载PDF
北祁连东段早古生代洋壳俯冲作用记录——来自晚奥陶世高镁埃达克岩的证据
3
作者 赵少卿 海连富 +5 位作者 孙永亮 梅超 母彩霞 魏向成 徐清海 郭蓉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5-482,共18页
具有特殊成因机制的埃达克质岩石是探究深部岩浆动力学过程与区域构造演化的重要岩石探针之一。本文对北祁连造山带东段宁夏南华山地区出露的石洼里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年龄、主量-微量元素及锆石原位Hf同位素分析,以探讨其岩石... 具有特殊成因机制的埃达克质岩石是探究深部岩浆动力学过程与区域构造演化的重要岩石探针之一。本文对北祁连造山带东段宁夏南华山地区出露的石洼里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年龄、主量-微量元素及锆石原位Hf同位素分析,以探讨其岩石成因及地球动力学意义。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石洼里花岗岩侵位年龄为452±4 Ma,为晚奥陶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具有较高的SiO_(2)(68.60%~71.42%)、Al_(2)O_(3)(14.95%~15.75%)和Na_(2)O(5.06%~5.79%)含量,较低的K_(2)O(2.23%~3.10%)、MgO(0.91%~1.73%)含量和较高的Mg^(#)值(55~59),属弱过铝质钙碱性系列岩石;岩石具有高Ba(1025×10^(-6)~1250×10^(-6))、Sr(324×10^(-6)~577×10^(-6))和低Y(6.99×10^(-6)~7.69×10^(-6))、Yb(0.65×10^(-6)~0.71×10^(-6))含量,较高的Sr/Y(45~79)和(La/Yb)_(N)(17~31)值,且无明显Eu负异常。锆石εHf(t)值相对较高,变化范围为+0.5~+15.5。主量-微量元素及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石洼里花岗岩具有高镁埃达克岩的典型特征,可能是在30~40 km深度的岛弧基性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其源区中可能存在早古生代的新生地壳。结合区内蛇绿岩、高压变质岩、弧岩浆岩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受北祁连原特提斯洋北向俯冲影响,石洼里高镁埃达克岩形成于老虎山弧后盆地洋壳在晚奥陶世的南向俯冲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镁埃达克岩 晚奥陶世 洋壳俯冲 原特提斯洋 南华山 石洼里花岗岩 北祁连
下载PDF
The Dongcaohe ophiolite from the North Qilian Moun-tains: A fossil oceanic crust of the Paleo-Qilian ocean 被引量:39
4
作者 Chien-Yuan TSENG Huai-Jen YANG +4 位作者 Houng-Yi YANG LIU DunYi Ching-Lang TSAI WU HanQuan ZUO GuoChao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7年第17期2390-2401,共12页
The Dongcaohe ophiolite, located at the south of the North Qilian subduction complexes, is a tectonic block with an exposed area of about 3 km×6 km. It consists of an intrusive section overlain by an ex- trusive ... The Dongcaohe ophiolite, located at the south of the North Qilian subduction complexes, is a tectonic block with an exposed area of about 3 km×6 km. It consists of an intrusive section overlain by an ex- trusive section. The lower part of the intrusive section consists of cyclic layers of cumulate dunites, troctolites, anorthosites, anorthositic gabbros, and gabbros with small discordant dunite and troctolite bodies. This layered sequence grades upward to isotropic gabbros and gabbronorites, which are overlain by the extrusive sequence of diabasic sheeted dikes and basaltic lavas. The overall mineral crystallization sequence was olivine±Cr-spinel, plagioclase, clinopyroxene, orthopyroxene, and Fe-Ti oxides. The Cr-spinel (Mg#: 42-66, Cr#: 41-57) in these layered cumulates and present-day abyssal peridotites have similar compositions. Also, the compositional variations of the plagioclase and cli- nopyroxene in the intrusive section reflect crystallization from melts compositionally similar to the present-day ocean basalts. Moreover, the rare earth element (REE) and multi-element distribution pat- terns of the intrusive and extrusive lithologies in the Dongcaohe ophiolite are consistent with crystal- lization of mid-ocean ridge basalts. The zircon grains separated from the gabbronorite have an SHRIMP average 206Pb/238U weighted age of 497 ± 7 Ma, which is considered as the tectonic emplacement age of the Dongcaohe ophiolite. The field occurrence, mineral and whole-rock compositions indicate that the Dongcaohe ophiolite represents a well-persevered oceanic crustal fragment composed of a complete oceanic crustal section of layered cumulates at bottom upgrading through isotropic cumulates to sheeted dikes and lava flow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岩 祁连山 海洋底壳 化石
原文传递
Sedimentary geochemistry of the Cambrian-Ordovician cherts: Implication on archipelagic ocean of North Qilian orogenic belt 被引量:18
5
作者 DU YuanSheng1,2, ZHU Jie1, GU SongZhu1, 2, XU YaJun1 & YANG JiangHai1 1 Faculty of Earth Scien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Biogeology and Environment Geology of Education Ministry, Wuhan 430074, Chin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7年第11期1628-1644,共17页
The Caledonian North Qilian orogenic belt lies between the North China plate and the Qaidam mi-croplates, and resulted from the collision among the Qaidam microplate, mid-Qilian block and the North China plate. The or... The Caledonian North Qilian orogenic belt lies between the North China plate and the Qaidam mi-croplates, and resulted from the collision among the Qaidam microplate, mid-Qilian block and the North China plate. The orogen initiated from the rifting of the Late Proterozoic Rodinia, and then it experi-enced stages of Cambrian rift basin and Ordovician archipelagic oceanic basin, and foreland basin during Silurian to Early-Middle Devonian. The average ratios of Al/(Al+Fe+Mn), Al/(Al+Fe), δ Ce, Lan/Ybn and Lan/Cen from cherts of Cambrian Heicigou Formation are 0.797, 0.627, 1.114, 0.994 and 1.034 re-spectively. In the NAS standardized REE distribution pattern, the cherts from Xiangqianshan is slightly HREE enriched, and the cherts from Ganluci and Shiqingdong are plane. All of these features indicated that Cambrian cherts of the Heicigou Formation originated from a continental margin rift background. On the contrary, the average ratios of Al/(Al+Fe+Mn), Al/(Al+Fe), δ Ce, Lan/Ybn, Lan/Cen of the Ordovician chert from Dakecha, Cuijiadun, Shihuigou, Laohushan, Heicigou, Maomaoshan, Bianmagou, Da-chadaban, Baiquanmen, Jiugequan and Angzanggou, are respectively 0.72, 0.58, 0.99, 1.09 and 0.96 respectively. Their NAS standardized RE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most Ordovician cherts are plane mode or slightly HREE enriched. The RE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few samples of cherts are slightly LREE enriched. Characteristics of sedimentary geochemistry and tectonic evolution demonstrated that the Cambrian-Ordovician cherts, associated with rift, oceanic, island arc and back-arc volcanic rocks, was not formed in a typical abyssal oceanic basin or mid-oceanic ridge. On the contrary, they formed in a deepwater basin of continental margin or a archipelagic ocean tectonic setting. Several Early Paleo-zoic ophiolite belts in North Qilian and adjacent periphery Qaidam microplate imply that an archipelagic ocean during Ordovician existed in the east of Pro-Teth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 qilian OROGENIC belt Cambrian-Ordovician cherts SEDIMENTARY geochemistry archipelagic ocean
原文传递
甘肃河西堡花岗岩LA-MC-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4
6
作者 魏俏巧 郝立波 +3 位作者 陆继龙 赵玉岩 赵新运 石厚礼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29-735,共7页
河西堡花岗岩分布于阿拉善地块西南缘,龙首山隆起带与走廊过渡带交界处。为精确限定河西堡花岗岩的形成时代,本文对河西堡花岗岩中的锆石行了阴极发光(CL)成像观察,并利用LA-MC-ICP-MS对锆石进行微区U-Pb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河西堡孟... 河西堡花岗岩分布于阿拉善地块西南缘,龙首山隆起带与走廊过渡带交界处。为精确限定河西堡花岗岩的形成时代,本文对河西堡花岗岩中的锆石行了阴极发光(CL)成像观察,并利用LA-MC-ICP-MS对锆石进行微区U-Pb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河西堡孟家大湾花岗岩体中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为444±2 Ma,属晚奥陶世。结合河西堡花岗岩构造环境的研究结果,说明该岩体形成于北祁连洋壳的北向俯冲作用导致的北祁连岛弧与阿拉善地块碰撞环境,暗示着北祁连洋在晚奥陶世已经开始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LA-MC-ICP-MS 锆石U—Pb年代学 北祁连洋
下载PDF
北祁连早古生代洋盆是裂陷槽还是大洋盆——与葛肖虹讨论 被引量:47
7
作者 张旗 王焰 钱青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21-128,共8页
北祁连早古生代洋盆是裂陷槽还是大洋盆,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文中讨论了蛇绿岩中保存的代表大洋盆存在的印记。认为被夹持于华北地块和柴达木地块之间的北祁连早古生代造山带属于板块增生杂岩带,是由海洋岩石圈残片、消减杂岩、岛弧... 北祁连早古生代洋盆是裂陷槽还是大洋盆,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文中讨论了蛇绿岩中保存的代表大洋盆存在的印记。认为被夹持于华北地块和柴达木地块之间的北祁连早古生代造山带属于板块增生杂岩带,是由海洋岩石圈残片、消减杂岩、岛弧增生楔等组成的(或许还包括一部分残留陆块)。指出北祁连蛇绿岩属于科迪勒拉型,暗示北祁连在早古生代时可能曾经是一个规模较大的洋盆,而非裂陷槽。华北地块和柴达木地块的规模很小,只不过是浩瀚海洋中散布的微小陆块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 蛇绿岩 大洋盆 裂陷槽 早古生代
下载PDF
北祁连石灰沟奥陶纪碳酸盐岩—硅质岩形成的构造环境 被引量:17
8
作者 闫臻 李继亮 +3 位作者 雍拥 肖文交 王宗起 向永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384-2394,共11页
北祁连造山带石灰沟奥陶纪硅质岩与碱性玄武岩、熔结凝灰岩、火山碎屑岩、泥岩、杂砂岩、砂屑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及生物礁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海山组合序列。其中硅质岩中含有早-申奥陶世牙行刺化石,泥岩和砂岩中含有中-晚奥陶世... 北祁连造山带石灰沟奥陶纪硅质岩与碱性玄武岩、熔结凝灰岩、火山碎屑岩、泥岩、杂砂岩、砂屑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及生物礁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海山组合序列。其中硅质岩中含有早-申奥陶世牙行刺化石,泥岩和砂岩中含有中-晚奥陶世三叶虫和笔石化石。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其源区为其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碎屑物质来源,从而表现为LREE富集,Eu^*CN负异常特征;这些硅质岩形成于陆缘环境,并非深海或洋中脊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祁连造山带 石灰沟 海山/洋岛 硅质岩
下载PDF
北祁连山中西段塞浦路斯型铜矿特征、成矿作用及找矿标志 被引量:42
9
作者 杨合群 宋忠宝 +3 位作者 王兴安 李文明 李长安 赵东宏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4期65-85,共21页
本文总结北祁连山中西段塞浦路斯型铜矿特征及找矿标志 ,获得如下认识 :1成矿环境为奥陶纪亲弧扩张脊 (岛弧扩张脊和弧后扩张脊 ) ,容矿岩石为蛇绿岩套上部火山 -沉积岩系 ;矿床成矿金属组合为铜锌 ,贫铅 ;2矿床地质模型为蘑菇状 ,蘑菇... 本文总结北祁连山中西段塞浦路斯型铜矿特征及找矿标志 ,获得如下认识 :1成矿环境为奥陶纪亲弧扩张脊 (岛弧扩张脊和弧后扩张脊 ) ,容矿岩石为蛇绿岩套上部火山 -沉积岩系 ;矿床成矿金属组合为铜锌 ,贫铅 ;2矿床地质模型为蘑菇状 ,蘑菇茎代表沿热液通道的柱状矿体 ,蘑菇伞代表在热液喷流口周围海底展开的透镜状、似层状矿体 ,伞翼之下为基性火山岩 ,伞上常覆盖碧玉岩 ,成矿环境不稳定时 ,缺失碧玉岩。近喷流口位置矿体 Cu>Zn,远喷流口位置矿体 Cu<Zn;3成矿热液起源于海水与玄武岩在高温下的反应 ,成矿金属元素主要来自火山岩 ,矿化剂硫来自二者 ;4对于露头矿 ,地表存在硫化物氧化带 ,对于浅隐伏矿 ,地质标志是铜矿化与碧玉岩共存 ,地球化学标志是以铜为主的铜、锌套合异常 ,地球物理标志是存在电、磁组合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作用 找矿标志 祁连山 铜矿床 地质构造 成矿环境
下载PDF
北祁连蛇绿岩的特征、形成环境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27
10
作者 张旗 孙晓猛 +5 位作者 周德进 钱青 陈雨 王岳明 贾秀琴 韩松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66-393,共28页
文中总结了北祁连蛇绿岩的特征,指出北祁连蛇绿岩大多具有MORB的性质,有玻安岩产出,形成在弧后和岛弧环境。北祁连蛇绿岩大多侵位在岛弧增生楔或活动陆缘地体之上,蛇绿岩属于科迪勒拉型,早古生代的北祁连造山带属于科迪勒拉型... 文中总结了北祁连蛇绿岩的特征,指出北祁连蛇绿岩大多具有MORB的性质,有玻安岩产出,形成在弧后和岛弧环境。北祁连蛇绿岩大多侵位在岛弧增生楔或活动陆缘地体之上,蛇绿岩属于科迪勒拉型,早古生代的北祁连造山带属于科迪勒拉型造山带。部分蛇绿岩之上整合产出一套沉积-火山岩系,称为蛇绿岩的上覆岩系。指出蛇绿岩及其上覆岩系的枕状熔岩分别来自不同的源区,具有不同的构造意义。还讨论了北祁连早古生代板块构造格局,认为北祁连洋盆属于古亚洲洋的一部分,可能曾经是一个较大规模的洋盆。献中通常把它当成增生或俯冲杂岩带的一部分来看待〔13,16-17〕;大岔大坂蛇绿岩带,其向两侧的延伸情况不清楚;九个泉(或塔墩沟)蛇绿岩带,向东可连到景泰县老虎山蛇绿岩,有人认为,向西可与榆树沟蛇绿岩相连〔20〕。早先认为,北祁连存在新元古代、中寒武和早-中奥陶世三个时代的蛇绿岩〔2,11〕,经过多年研究,目前大多数同意蛇绿岩主要是晚寒武-奥陶纪的〔13,16〕。图1北祁连早古生代蛇绿岩分布图1.前寒武纪基底;2.俯冲杂岩带;3.蛇绿岩。图中数字:1.九个泉;2.大岔大坂;3.边马沟;4.玉石沟;5.小八宝;6.百经寺;7.老虎山;8.榆树沟山2北祁连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 蛇绿岩 形成环境 洋盆规模 构造格架
下载PDF
原特提斯洋的俯冲、增生及闭合:阿尔金-祁连-柴北缘造山系早古生代增生/碰撞造山作用 被引量:118
11
作者 张建新 于胜尧 +3 位作者 李云帅 喻星星 林宜慧 毛小红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531-3554,共24页
分布在青藏高原北缘的阿尔金-祁连-柴北缘早古生代造山系被认为是原特提斯构造域最北部的构造拼合体。与其北侧具有长期增生历史的中亚造山系相比,特提斯造山拼合体被认为是各种来自冈瓦纳大陆北部大陆块体相互碰撞的产物。然而,与典型... 分布在青藏高原北缘的阿尔金-祁连-柴北缘早古生代造山系被认为是原特提斯构造域最北部的构造拼合体。与其北侧具有长期增生历史的中亚造山系相比,特提斯造山拼合体被认为是各种来自冈瓦纳大陆北部大陆块体相互碰撞的产物。然而,与典型的阿尔卑斯和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相比,阿尔金-祁连-柴北缘早古生代造山系包括有大量蛇绿岩、弧岩浆杂岩、俯冲-增生杂岩等,因此一些学者认为青藏高原北部的早古生代造山系为沿塔里木和华北克拉通边界向南逐渐增生的增生型造山带。但是,增生造山模式又很难解释南阿尔金-柴北缘地区普遍存在的与大陆俯冲有关的UHP变质岩、广泛分布的巴罗式变质作用和相关的岩浆作用,以及与碰撞造山有关的变形构造等。在本文中,通过对已有研究资料的综合总结,结合一些新的研究资料,我们提出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阿尔金-祁连-柴北缘造山系中,早古生代时期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造山作用,即增生和碰撞造山作用,其主要标志是北祁连-北阿尔金的HP/LT变质带、蛇绿混杂岩及与洋壳俯冲有关的构造岩浆作用,以及分布在柴北缘-南阿尔金与大陆俯冲和陆陆碰撞有关的UHP变质带、区域巴罗式变质作用、深熔作用、相关的岩浆活动及伸展垮塌作用等,并建立了一个反映原特提斯洋俯冲、增生、闭合及碰撞造山作用的构造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造山 碰撞造山 原特提斯洋 早古生代 阿尔金-祁连-柴北缘
下载PDF
北祁连奥陶纪洋脊扩张速率及古洋盆规模的岩石学约束 被引量:11
12
作者 赖绍聪 邓晋福 赵海铃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5-39,共5页
北祁连奥陶纪期间为一多岛洋,由中间微陆块分隔的三个相对独立的洋盆联合组成。火山岩可区分为洋脊型、洋岛(海山)型及岛弧型三种主要的构造岩石组合类型。根据火山岩化学成分计算获得三个洋盆的扩张速率分别为4.45cm/a,0... 北祁连奥陶纪期间为一多岛洋,由中间微陆块分隔的三个相对独立的洋盆联合组成。火山岩可区分为洋脊型、洋岛(海山)型及岛弧型三种主要的构造岩石组合类型。根据火山岩化学成分计算获得三个洋盆的扩张速率分别为4.45cm/a,0.75cm/a和0.8cm/a;闭合速率分别为4.05cm/a,3.10cm/a和4.87cm/a。奥陶纪末期,三个洋盆相继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速率 古洋盆 火山岩 岩石学 洋脊扩张
下载PDF
大陆造山运动:从大洋俯冲到大陆俯冲、碰撞、折返的时限--以北祁连山、柴北缘为例 被引量:100
13
作者 宋述光 牛耀龄 +1 位作者 张立飞 张贵宾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067-2077,共11页
北祁连山和柴北缘是典型的早古生代大陆造山带,分别发育有北祁连山大洋型俯冲缝合带和柴北缘大陆型俯冲碰撞带。作为早古生代大洋冷俯冲的典型代表,北祁连山经历了从新元古代-寒武纪大洋扩张、奥陶纪俯冲和闭合及早泥盆世隆升造山的过... 北祁连山和柴北缘是典型的早古生代大陆造山带,分别发育有北祁连山大洋型俯冲缝合带和柴北缘大陆型俯冲碰撞带。作为早古生代大洋冷俯冲的典型代表,北祁连山经历了从新元古代-寒武纪大洋扩张、奥陶纪俯冲和闭合及早泥盆世隆升造山的过程。高压变质岩变质年龄为490~440Ma,证明古祁连洋经历了至少50m.y.的俯冲过程。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是大陆深俯冲的结果,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表明,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中榴辉岩的原岩分别来自洋壳和陆壳两种环境。高压/超高压变质的蛇绿岩原岩的年龄为517±11Ma,与祁连山蛇绿岩年龄一致。榴辉岩早期的变质年龄为443~473Ma,与祁连山高压变质年龄一致,代表大洋地壳俯冲的时代,而柯石英片麻岩和石榴橄榄岩所限定的超高压变质时代为420~426Ma,代表大陆俯冲的年龄。从大洋俯冲结束到大陆俯冲最大深度的转换时间最少需要20m.y.。自420Ma起,俯冲的大洋岩石圈与跟随俯冲的大陆岩石圈断离,大陆地壳开始折返,发生隆升和造山。北祁连山和柴北缘两个不同类型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反映了早古生代从大洋俯冲到大陆俯冲、隆升折返的造山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俯冲 造山运动 碰撞 折返 时限 北祁连山 柴北缘 Time HP-UHP north qilian 超高压变质带 suture zone Early Paleozoic CONTINENTAL deep subduction 早古生代 变质年龄 CONTINENTAL collision building stage 同位素年代学
下载PDF
北祁连山古大洋俯冲带高压变质岩研究评述 被引量:26
14
作者 宋述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769-1778,共10页
北祁连山是中国研究古板块构造和俯冲带的经典地区,肖序常先生在此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工作。该俯冲带记录了490~440Ma的高压变质年龄,是目前世界上最老的大洋冷俯冲带之一。较系统地总结了北祁连造山带的研究历史、近年来在高压变质岩... 北祁连山是中国研究古板块构造和俯冲带的经典地区,肖序常先生在此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工作。该俯冲带记录了490~440Ma的高压变质年龄,是目前世界上最老的大洋冷俯冲带之一。较系统地总结了北祁连造山带的研究历史、近年来在高压变质岩及相关岩石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并根据详细的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对本区大洋扩张、俯冲和大陆碰撞造山的构造演化过程进行了新的透视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变质岩 大洋冷俯冲带 早古生代 北祁连山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中部精细地壳结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高锐 齐蕊 +5 位作者 黄兴富 陈宣华 熊小松 郭晓玉 刘晓惠 廖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857-2871,共15页
现今的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地区是在早古生代构造格架的基础之上,于新生代在欧亚大陆与印度大陆碰撞拼合的远程影响下,重新活化进而隆起成为高原的组成部分.因此,该区域地壳结构的揭示不仅可以获得高原地壳变形方式的关键信息,而且也... 现今的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地区是在早古生代构造格架的基础之上,于新生代在欧亚大陆与印度大陆碰撞拼合的远程影响下,重新活化进而隆起成为高原的组成部分.因此,该区域地壳结构的揭示不仅可以获得高原地壳变形方式的关键信息,而且也能对该区域早古生代晚期北祁连洋闭合时的相关构造演化提供重要证据.本文以一条穿过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中部地区的深地震反射剖面为基础,结合前人地质、地球物理资料,通过细致的地质构造解译,获得了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中部地区的精细地壳结构.反射剖面图像揭示了海原断裂西段的深部延伸形态、中地壳的双重构造、以及中下地壳的祁连逆冲断裂系等精细的深部构造.结合前人的地质以及地球物理资料,我们提出早古生代晚期北祁连闭合时的南向俯冲以及新生代以来祁连山地区两次陆内俯冲作用可能造就了现今的祁连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祁连山 地壳结构 北祁连洋俯冲极性 陆内俯冲 新生代隆升机制
下载PDF
北祁连造山带东段查巴峡早寒武世蛇绿混杂岩带的确定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韩奎 刘凯 +3 位作者 罗金海 贾忠胜 王明志 游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5-307,共13页
在北祁连造山带东段的青海省门源县南门峡镇查巴峡一带新识别出一条蛇绿混杂岩带,其物质组成复杂,构造岩块包括变质橄榄岩、基性岩墙、变质基性熔岩、中性侵入岩、变质中基性火山岩和外来地层。基性岩墙和变质基性熔岩具有向右缓倾、轻... 在北祁连造山带东段的青海省门源县南门峡镇查巴峡一带新识别出一条蛇绿混杂岩带,其物质组成复杂,构造岩块包括变质橄榄岩、基性岩墙、变质基性熔岩、中性侵入岩、变质中基性火山岩和外来地层。基性岩墙和变质基性熔岩具有向右缓倾、轻稀土元素略富集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和U,高场强元素Nb、Ta、Zr、Ti基本不显示异常,总体地球化学特征与富集型洋中脊玄武岩(E-MORB)相似。对蚀变辉长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522.6±9.7Ma。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查巴峡蛇绿混杂岩形成于早寒武世北祁连洋盆扩张的构造环境。查巴峡蛇绿混杂岩的确定扩大了北祁连造山带蛇绿岩南带向南东方向的延伸范围,进而扩大了北祁连造山带早期洋盆向南东方向的分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祁连造山带 蛇绿混杂岩带 早寒武世 北祁连洋盆 构造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