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变暖背景下华北平原冬小麦生育期温度条件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28
1
作者 谭凯炎 邬定荣 赵花荣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33-341,共9页
利用华北平原42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逐日平均气温和冬小麦发育期观测资料,结合增温试验数据,统计分析冬小麦生长季各月平均气温的变化特征、冬小麦关键发育日期和各主要生育阶段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以探究气候变暖对华北平原冬... 利用华北平原42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逐日平均气温和冬小麦发育期观测资料,结合增温试验数据,统计分析冬小麦生长季各月平均气温的变化特征、冬小麦关键发育日期和各主要生育阶段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以探究气候变暖对华北平原冬小麦生育过程温度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华北平原冬小麦生长季的10月、12月和2-6月增温趋势显著,2月平均气温上升线性倾向率最大。气候变暖使冬小麦越冬阶段和返青-拔节阶段的平均温度显著升高,从而导致冬小麦拔节-成熟日期显著提前,但冬小麦冬前生长阶段和拔节-成熟阶段的平均温度则未呈现上升趋势。冬小麦冬前生长阶段的温度环境因播种期适应性推迟而保持基本稳定,拔节-成熟阶段平均温度变化不明显则归因于发育期前移和当地气温的季节性变化特点。气候进一步变暖将使冬小麦冬后发育期提前更多,而拔节-成熟阶段的平均温度则不会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增温 冬小麦 发育期 气象条件 华北平原
下载PDF
华北平原地下水年龄校正 被引量:7
2
作者 郭娇 石建省 王伟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6-404,共9页
地下水14C年龄一般指地下水和土壤CO2隔绝至今的年代。地下水测年在地下水水文学中占有特殊的位置,地下水测年可以用来确定补给区,估算地下水流速度、流量、补给速率、水力传导系数和有效孔隙度,而且年龄数据还可以用来完善地下水流模... 地下水14C年龄一般指地下水和土壤CO2隔绝至今的年代。地下水测年在地下水水文学中占有特殊的位置,地下水测年可以用来确定补给区,估算地下水流速度、流量、补给速率、水力传导系数和有效孔隙度,而且年龄数据还可以用来完善地下水流模型。本研究选择华北平原为重点研究区,利用地下水中的同位素和化学组分的测试结果,应用水文地球化学及同位素水文学等相关知识,通过六种传统模型和反向质量平衡模型(NETPATH)对华北平原地下水年龄进行校正。根据年龄校正结果,分析了深层地下水的年龄变化特点,确定了水流路径上发生的水文地球化学反应,并认识到华北平原深层地下水资源具有不可再生资源的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年龄校正 传统模型 水流路径 反向质量平衡模型 NETPATH 华北平原
下载PDF
华北冬小麦-夏玉米两熟区干旱特征分析 被引量:30
3
作者 成林 张广周 陈怀亮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4年第4期8-16,共9页
研究华北冬小麦-夏玉米主要生长季的干旱时空特征,可为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制定抗旱减灾对策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华北5省(市)64个气象台站1961 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以降水负距平或降水量表征的干旱指标,通过经验正交分解法提取了冬小麦、... 研究华北冬小麦-夏玉米主要生长季的干旱时空特征,可为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制定抗旱减灾对策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华北5省(市)64个气象台站1961 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以降水负距平或降水量表征的干旱指标,通过经验正交分解法提取了冬小麦、夏玉米全生育期和关键生长阶段的特征向量和时间系数,分析了干旱频率、站次比及干旱强度的变化特征,并通过构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期综合干旱指数,探讨了华北地区农业干旱的总体状况。结果表明:EOF分解的前4个模态提取了60%以上作物干旱的主要时空分布信息,冬小麦主要生长季收敛效果优于夏玉米;冬小麦全生育期、苗期及拔节抽穗期干旱的高强度中心主要分布在冀中南、豫北及鲁西北地区,而灌浆成熟期干旱则以豫东为中心;夏玉米全生育期干旱的高强度中心主要位于冀南和鲁北地区,初夏旱以冀北大部为高强度区,而卡脖旱以豫西和鲁南为高强度区。从时间系数和区域干旱强度及站次比的时间变化趋势看,冬小麦全生育期干旱、灌浆成熟期干旱及夏玉米初夏旱、卡脖旱均表现为递减趋势,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而冬小麦播种期、拔节抽穗期干旱,以及夏玉米全生育期干旱为不显著的递增趋势。整个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期干旱威胁较高的地区主要位于京津局部、冀中南、豫北和鲁北等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负距平 经验正交函数 干旱强度 华北平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