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祁连山北缘冲断带的特征与空间变化规律 被引量:32
1
作者 杨树锋 陈汉林 +4 位作者 程晓敢 肖安成 何光玉 陈建军 田多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11-221,共11页
祁连山北缘冲断带是中国西部一条十分重要的新生代冲断带,它的研究不仅对探讨青藏高原新生代隆升过程和板内造山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酒泉盆地南缘的油气勘探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大量野外地质调查、地震资料解释和钻井资料分析的... 祁连山北缘冲断带是中国西部一条十分重要的新生代冲断带,它的研究不仅对探讨青藏高原新生代隆升过程和板内造山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酒泉盆地南缘的油气勘探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大量野外地质调查、地震资料解释和钻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开展祁连山北缘冲断带的特征与空间变化规律研究。祁连山北缘冲断带具有多层次的逆冲结构,包括浅层的远距离冲断系统、中层的近距离冲断系统和深层的原地冲断系统,其中原地冲断系统又可划分为原地隐伏和原地显露冲断系统。冲断带变形特征自西向东可分为三段。酒泉盆地南缘的冲断带是一水平位移量较大的、沿着至少三个滑脱面由南而北产生收缩变形的薄皮冲断系统,原地隐伏冲断系统发育很宽。榆木山南缘—民乐盆地南缘西段的冲断带中发育较宽的原地显露冲断系统,而原地隐伏冲断系统较窄。民乐盆地南缘东段—武威盆地南缘发育宽度较大的原地显露冲断系统,由三叠系、石炭系—二叠系、奥陶系、寒武系和岩体组成的冲断片相互叠置,形成冲断带宽广的"显露式"前锋,原地隐伏系统不发育。祁连山北缘冲断带的变形量由西往东逐渐减小。酒西坳陷旱峡剖面构造缩短率为55.1%;民乐盆地魏拉达坂构造剖面缩短率最大为43.4%;武威盆地天桥沟—西马河构造剖面缩短率最大为40.4%。祁连山北缘冲断带西段的变形时期大致开始于9Ma,并以"前展式"向北扩张,变形时间向北变新,前锋断层开始活动时间约为8.3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北缘冲断带 变形结构 变形量 变形时间 空间变化规律
下载PDF
祁连山北缘晚新生代构造活动的低温热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15
2
作者 万景林 郑文俊 +2 位作者 郑德文 王伟涛 王志才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39-446,共8页
晚新生代祁连山开始隆升的时间是制约青藏高原隆升动力学以及高原隆升与气候变化之间相互关系的重要参数。本文通过磷灰石裂变径迹和(U-Th)/He低温热年代学方法研究,获得祁连山北缘开始隆升的时间为约9.5Ma,隆升的速率为(0.5±0.1)m... 晚新生代祁连山开始隆升的时间是制约青藏高原隆升动力学以及高原隆升与气候变化之间相互关系的重要参数。本文通过磷灰石裂变径迹和(U-Th)/He低温热年代学方法研究,获得祁连山北缘开始隆升的时间为约9.5Ma,隆升的速率为(0.5±0.1)mm/a,晚新生代以来与祁连山北缘断裂相关的缩短速率为(1.4±0.2)mm/a。本文得到的祁连山隆升的时间与"下地壳流动模型"和"地幔对流剥离模型"预测的高原向东北方向扩展时间基本一致,也与中国大陆北方季风加强的时间基本一致。支持高原与约5~12Ma隆升并向周边扩展,引起西北季风加强的假说,但是不支持"陆陆斜向深俯冲消减模型"预测的祁连山南缘约11Ma隆升,北缘隆升时间晚于5Ma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径迹 (U—Th)/He 快速剥露 隆升速率 祁连山北缘
下载PDF
北祁连山东段活动断裂带的分段性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袁道阳 刘百篪 +3 位作者 吕太乙 何文贵 刘小凤 甘卫军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27-34,共8页
根据北祁连山东段活动断裂带1∶5万地质填图资料,系统分析了断裂带的几何学特征、位移分布、滑动速率、古地震及历史地震活动在时空上的非均匀性特征,研究了断裂带的破裂分段性.认为,北祁连山东段活动断裂带可以划分为老虎山断裂段和毛... 根据北祁连山东段活动断裂带1∶5万地质填图资料,系统分析了断裂带的几何学特征、位移分布、滑动速率、古地震及历史地震活动在时空上的非均匀性特征,研究了断裂带的破裂分段性.认为,北祁连山东段活动断裂带可以划分为老虎山断裂段和毛毛山-金强河断裂段两个一级破裂段,并且还可以分别进一步划分为老虎山东、西断裂段和毛毛山断裂段、金强河断裂段等二级破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祁连山 断裂带 地震活动性 古地震 分段
下载PDF
阿尔金断裂走滑位移的确定——来自阿尔金山东段构造成矿带的新证据 被引量:40
4
作者 陈柏林 崔玲玲 +5 位作者 白彦飞 王世新 陈正乐 李学智 祁万修 刘荣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387-3396,共10页
阿尔金断裂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大走滑断裂之一,呈北东东向延绵近1500km,以其强烈的贯穿性、巨大的规模、强烈的活动性和巨大的位移量为特征。但是对于其左行位移量一直存在比较大的争议,一些学者认为300~500km,而另外一些学者认为700~80... 阿尔金断裂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大走滑断裂之一,呈北东东向延绵近1500km,以其强烈的贯穿性、巨大的规模、强烈的活动性和巨大的位移量为特征。但是对于其左行位移量一直存在比较大的争议,一些学者认为300~500km,而另外一些学者认为700~800km,甚至900~1000km。最近十余年的找矿进展显示出阿尔金山东段是一条重要的铁铜金铅锌多金属成矿带,其矿床成因类型、不同矿种组合关系及其反映的成矿作用条件与北祁连山西段非常相似,可以认为阿尔金山东段成矿带是北祁连山西段成矿带的西延部分,即阿尔金山东段成矿带是北祁连山西段成矿带被阿尔金断裂左行走滑断错的部分。因此,依据阿尔金山东段成矿带与祁连山西段成矿带的可比性,将此作为标志物,作者认为阿尔金断裂左行走滑总位移量为400k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行走滑位移量 阿尔金断裂 成矿带 阿尔金山东段 北祁连山西段
下载PDF
北祁连山-河西走廊大震危险区预测 被引量:7
5
作者 邵延秀 袁道阳 +1 位作者 曹娜 梁明剑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65-876,共12页
以青藏块体北部的北祁连山-河西走廊地震构造带为研究对象,在系统收集整理该区主干活动断裂新活动性特征、断裂滑动速率、历史地震及古地震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现今地震活动性,采用地震空区、空段识别方法和地震活动b值空间图像扫描方法,... 以青藏块体北部的北祁连山-河西走廊地震构造带为研究对象,在系统收集整理该区主干活动断裂新活动性特征、断裂滑动速率、历史地震及古地震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现今地震活动性,采用地震空区、空段识别方法和地震活动b值空间图像扫描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内历史地震及b值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该区的榆木山北缘断裂离逝时间较长,应力积累程度较高,具有发生大震的构造条件,其未来大震危险性最高,值得高度关注。其次,该区的嘉峪关断裂也存在地震空段和低b值段,也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祁连山 河西走廊 活动断裂 B值 地震空区 榆木山北缘断裂 嘉峪关断裂
下载PDF
祁连山北缘—河西走廊地区大地形变与地震的关系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柏林 刘建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39-1447,共9页
河西走廊—祁连山北缘地区地处青藏高原北缘,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中生代末—新生代早期的碰撞及持续至今的向北推挤作用的远程效应的影响,该地区是现今的地壳活动地区,其中地壳形变是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地壳形变监测显示,隆起区垂直位... 河西走廊—祁连山北缘地区地处青藏高原北缘,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中生代末—新生代早期的碰撞及持续至今的向北推挤作用的远程效应的影响,该地区是现今的地壳活动地区,其中地壳形变是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地壳形变监测显示,隆起区垂直位移速率最大可达15mm/a,沉降区最大位移速率为-15mm/a。祁连山和河西走廊的相对隆升变化与该区地震具有密切的关系,河西走廊相对下降、祁连山相对隆升的后期是地震多发时期,河西走廊相对隆升、祁连山相对下降的后期是地震少发时期,这与该区处于挤压体制下的区域构造背景密切相关。GPS水平位移监测显示,河西走廊—祁连山北缘地区全区都一致向东位移,且位移速率非常大,大者大于10mm/a;位移速率具有南部大于北部、东部大于西部的特点,水平位移速率变化与现代活动断裂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并以主要断裂构造为区带的边界;水平位移速率矢量与2002年玉门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所显示的沿地震破裂面发生的滑动方向非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 大地形变 垂直位移 水平位移 祁连山北缘—河西走廊地区
下载PDF
佛洞庙-红崖子断裂古地震事件 被引量:3
7
作者 黄雄南 杨晓平 杨海波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53-772,共20页
佛洞庙-红崖子断裂位于祁连山北缘断裂带中段,是1条活动逆断裂。在佛洞庙-红崖子断裂东、中、西各段落开挖整理了5个探槽。通过探槽揭示的各地层单元的沉积特征、各单元之间的层序关系以及断层对不同地层的切割关系,共辨认出了4次古地... 佛洞庙-红崖子断裂位于祁连山北缘断裂带中段,是1条活动逆断裂。在佛洞庙-红崖子断裂东、中、西各段落开挖整理了5个探槽。通过探槽揭示的各地层单元的沉积特征、各单元之间的层序关系以及断层对不同地层的切割关系,共辨认出了4次古地震事件。根据探槽中各地层单元的14C样品和光释光样品测年结果,对4次古地震事件给出了年龄制约:最早事件E4发生在距今约10.6ka,事件E3发生在距今约7.1ka,事件E2发生在距今约3.4ka,事件E1为1609年红崖堡地震。这4次地震事件的间隔分别约3.5ka、3.7ka和3.0ka,平均复发间隔约3.4ka,具有准周期重复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震 佛洞庙-红崖子断裂 祁连山北缘
下载PDF
祁连山北麓石炭纪植物化石组合序列 被引量:3
8
作者 沈光隆 孙柏年 《甘肃科学学报》 1992年第2期8-14,共7页
祁连山北麓石炭纪植物化石,可概括为六个组合:大体相当于杜内期、维宪期、纳缪尔早期、纳缪尔中晚期、维斯发期和斯特凡期。在维宪期与纳缪尔早期、纳缪尔早期与中晚期之间,植物组份有较明显的变化。华夏植物群的最初出现,可能从纳缪尔... 祁连山北麓石炭纪植物化石,可概括为六个组合:大体相当于杜内期、维宪期、纳缪尔早期、纳缪尔中晚期、维斯发期和斯特凡期。在维宪期与纳缪尔早期、纳缪尔早期与中晚期之间,植物组份有较明显的变化。华夏植物群的最初出现,可能从纳缪尔中期就已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石炭纪 组合序列 植物 化石
下载PDF
北祁连西段志留系层序地层学特征 被引量:2
9
作者 徐卫东 周学武 +1 位作者 李俊建 岳世东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6年第2期92-97,共6页
甘肃省北祁连西段志留纪地层为一套形成于残留盆地的碎屑岩堆积,其岩石地层包括肮脏沟组,泉脑沟山组,旱峡组,分别相当于年代地层单位的下志留统、中志留统和上志留统。通过对其沉积环境、层序地层学特征及其变化研究认为该区地层包括低... 甘肃省北祁连西段志留纪地层为一套形成于残留盆地的碎屑岩堆积,其岩石地层包括肮脏沟组,泉脑沟山组,旱峡组,分别相当于年代地层单位的下志留统、中志留统和上志留统。通过对其沉积环境、层序地层学特征及其变化研究认为该区地层包括低水位体系域(水位扇、低水位进积楔)、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沉积,其沉积环境由深海扇(近源浊积盆地、远源浊积盆地)渐变为陆棚直至潮坪,为一个完整的海浸海退旋回,基本上是一套完整的Ⅰ型层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祁连 志留系 层序地层学特征
下载PDF
祁连山北缘深部弧形褶皱—逆冲带及其油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4
10
作者 杜文博 张进江 +6 位作者 肖毓祥 张波 李晓军 侯秀林 王盟 李景 程光瑾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59-1073,共15页
祁连山北缘—河西走廊西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是新生代陆内构造活动最强烈地区。基于野外构造观测、横跨山前及前陆盆地区的三维地震构造分析与解释,结合地震地质属性提取分析,识别出祁连山北缘—酒泉盆地西段窟窿山—柳沟庄带隐伏... 祁连山北缘—河西走廊西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是新生代陆内构造活动最强烈地区。基于野外构造观测、横跨山前及前陆盆地区的三维地震构造分析与解释,结合地震地质属性提取分析,识别出祁连山北缘—酒泉盆地西段窟窿山—柳沟庄带隐伏的弧形褶皱—逆冲带,该弧形构造是造山带基底逆冲构造楔体垂向差异抬升与向前陆方向差异运动的产物;该弧形结构控制本区下白垩统地层裂缝发育、分布与破裂强度,并与本区先期断裂、裂缝带产生构造叠加效应,形成弧形构造“中央强裂缝发育带”,是形成构造裂缝型油气藏的有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形构造 褶皱—逆冲带 基底变形 裂缝油藏 北祁连山 酒泉盆地 窟窿山—柳沟庄带
下载PDF
祁连山北坡的生态环境变化 被引量:27
11
作者 汪有奎 贾文雄 +4 位作者 刘潮海 陈文 赵成章 王启尤 汪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1-26,共6页
利用1956—2009年祁连山北坡定位观测、遥感监测和实地调查的气象、水文、森林、草原资料及相关文献,采用回归与对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祁连山北坡生态环境变化。结果表明:1960年以来,祁连山北坡年气温的年际变化率为0.0334℃... 利用1956—2009年祁连山北坡定位观测、遥感监测和实地调查的气象、水文、森林、草原资料及相关文献,采用回归与对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祁连山北坡生态环境变化。结果表明:1960年以来,祁连山北坡年气温的年际变化率为0.0334℃·a-1,气温呈上升趋势,特别是1987年以后气候明显变暖;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率为0.5702mm·a-1,降水量呈增加趋势,但增加趋势不太明显,在1976年气候由干旱向湿润转变;1956—2006年,祁连山北坡石羊河、黑河、北大河、疏勒河、党河和哈尔腾6个内流区河流域及大通河流域冰川面积减少17.7%,冰川厚度减薄5~20m,雪线上升100~140m,河西内流区冰川冰储量减少11.4%;东段冷龙岭有27条冰川在1972—2007年的35年间消失;1956—2009年,祁连山北坡出山径流变化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石羊河流域出山径流呈明显减少趋势,黑河流域略有增加,疏勒河流域增加趋势明显;1958—1988年间,祁连山北坡毁林草开荒面积达10.0万多hm2;1958—1980年,森林面积减少0.6万hm2;1989年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不断加强保护培育,森林逐步恢复,至2008年有林地面积较1989年增加9.4万hm2;因受人为干扰特别是超载放牧影响,1958年以来,祁连山北坡有林地、灌木林及草原的质量一直处于退化状态,致使森林病虫危害严重,灌木林积雪和保水能力下降,草地产草量降低,水土流失加剧。祁连山北坡生态环境仍处于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状况,亟待加强保护与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北坡 生态环境 变化趋势 治理对策
下载PDF
昌马断裂带断层岩研究及其粘滑、蠕滑特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吕德徽 侯康明 《内陆地震》 1995年第1期29-34,共6页
在对断层岩的分布、内部结构、宏观变形及断层泥中石英颗粒形态、表面特征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昌马断裂带粘滑、蠕滑特征。同时指出,昌马断裂带虽以粘滑运动为主,但仍伴有一定量的蠕滑活动。
关键词 北祁连山 断裂带 断层岩 断层滑动 地震预报
下载PDF
北祁连中段北缘铀成矿带钠交代与铀成矿关系探讨 被引量:4
13
作者 魏晋庭 陈其平 安国堡 《矿产与地质》 2009年第1期36-41,共6页
北祁连中段北缘冷龙岭铀矿带处于祁连-龙首山NW向海西碱交代热液型铀成矿带,是典型的钠交代型铀矿带。铀成矿与钠交代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矿体几乎都产在钠交代岩内。矿床内钠交代岩矿物组成上的最大特点是原岩矿物大多消失,代之以红色... 北祁连中段北缘冷龙岭铀矿带处于祁连-龙首山NW向海西碱交代热液型铀成矿带,是典型的钠交代型铀矿带。铀成矿与钠交代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矿体几乎都产在钠交代岩内。矿床内钠交代岩矿物组成上的最大特点是原岩矿物大多消失,代之以红色的钠长石。钠交代使岩石有效孔隙度增大,并且降低了抗压强度,从而成为构造活动的薄弱环节。钠交代促使原岩中铀的赋存状态发生改变,使铀发生活化转移。在钠质交代过程中,许多铀元素的载体矿物被钠长石交代,也是使铀发生活化转移的重要因素。以上事实充分说明,钠交代不仅为铀沉淀提供了良好的空间,而且为铀成矿奠定了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床 成矿作用 钠交代 孔隙度 北祁连中段北缘 甘肃
下载PD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hange in North Slope of Qilianshan Mountains 被引量:1
14
作者 Wang Youkui Jia Wenxiong +4 位作者 Liu Chaohai Chen Wen Zhao Chengzhang Wang Qiyou Wang Jie 《Chinese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2年第3期42-43,共2页
Based on meteorological,hydrological, forest,and grassland data collected by location observation,remote sensing,field surveys and relevant literature during 1956 to 2009,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hange in northern ... Based on meteorological,hydrological, forest,and grassland data collected by location observation,remote sensing,field surveys and relevant literature during 1956 to 2009,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hange in northern slope of the Qilianshan Mountains was analyzed synthetically using regression and correlation analys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emperature had an annual variation rate of 0.033 4℃·a<sup>-1</sup> in northern slope of the Qilianshan Mountains since 1960,and exhibited a raising trend,especially since 1987.The annual variation rate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was 0.570 2 mm·a<sup>-1</sup>,indicating that the precipitation tended to increase.The climate had changed from arid to humid in this region since 1976.From 1956 to 2006,the glacier area of six inland river basin(Shiyanghe river,Heihe river, Beidahe river,Shulehe river,Danghe river and Halternhe river) and Datonghe river basin in northern slope of Qilianshan mountains decreased by 17.7%. Thickness of the glacier reduced about 5-20 m,and the snow line rose about 100-140 m.The Glacier ice reserves in inland river basin of Hexi decreased by 11.4%.From 1972 to 2007,27 glaciers in the eastern section of the Qilianshan Mountains disappeared.From 1956 to 2009,the runoff change in the northern slope of the Qilianshan Mountains was different in different regions.The runoff was reduced significantly in Shiyanghe river basin, increased slightly in Heihe river basin,and increased obviously in Shulehe river basin.From 1958 to 1988, the area of deforestation and farming was more than 10.0 million ha,and the forest area was reduced 0.6 million ha.Since the Qilianshan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was established in 1989, the forest was restoring gradually because of continual protection and cultivating,and the forest area was increased 9.4 million ha from 1989 to 2008. Due to human interference,especially over-grazing impact,the quality of the wood-land,shrub-land and grass-land in northern slope of the Qilianshan Mountains were in a degraded condition,which resulted in serious harm of forest pests,decrease of shrubbery snow and water-retention capacity and exacerbation of soil erosion.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northern slope of the Qilianshan Mountains was improved in certain regions,but deteriorated in overall region,and the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are needed to be strengthe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ern SLOPE of qilianshan MOUNTAIN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hanging TREND COUNTERMEASUR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