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戏曲的现代化适应——以赣南与粤北地区采茶戏为例
1
作者 傅丽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136-140,共5页
戏曲现代化是近百年来中国戏曲发展的重要命题,在这个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发展过程中历经了求变图存的探索,中国戏曲的现代化是其在现代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将赣南与粤北地区的采茶戏放在戏曲现代化的语境之下,用时代的观念与手段,... 戏曲现代化是近百年来中国戏曲发展的重要命题,在这个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发展过程中历经了求变图存的探索,中国戏曲的现代化是其在现代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将赣南与粤北地区的采茶戏放在戏曲现代化的语境之下,用时代的观念与手段,试图从当前戏曲现代化所呈现的核心精神、现代表演形式以及构建戏曲话语体系等内容探寻赣南采茶戏与粤北采茶戏的现代化适应,与此同时,为保障传统戏曲现代化适应建立有效机制给予更多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戏曲 现代化适应 赣南采茶戏 粤北采茶戏
下载PDF
苏北抗日根据地淮戏改造的范式转换——以《照减不误》与《渔滨河边》为中心的考察
2
作者 邓茹菲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11,共6页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战斗于苏北抗日根据地的革命者应和着抗日救亡的时代主题对地方淮戏进行了革命化改造。改造后的淮戏突破了艺术表现的传统藩篱,在剧目的表情达意间回应并实现“旧瓶子装进了新的酒,不但酒没有坏,连瓶子也变新了”的范...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战斗于苏北抗日根据地的革命者应和着抗日救亡的时代主题对地方淮戏进行了革命化改造。改造后的淮戏突破了艺术表现的传统藩篱,在剧目的表情达意间回应并实现“旧瓶子装进了新的酒,不但酒没有坏,连瓶子也变新了”的范式转换。中共开展淮戏改造的逻辑并非单一线性,而是内含复杂结构。这其中,具有节点意义的《照减不误》和《渔滨河边》作为典型剧目串联起了中共淮戏改造背后的历史生产逻辑,显化了新淮戏在政治教化与民众动员间的运作能量与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淮戏 苏北抗日根据地 根据地戏剧运动 旧瓶装新酒
下载PDF
地域与音乐——从陕西筝曲探寻地域音乐文化
3
作者 房润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8期83-87,共5页
美国著名音乐人类学家梅里亚姆认为“音乐就是文化”。音乐是文化的产物,每一种音乐形态离不开它背后的历史文化渊源,音乐之中也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同时,文化也需要音乐的承载与传承,音乐与文化之间紧密相关,一脉相连。陕西是筝乐... 美国著名音乐人类学家梅里亚姆认为“音乐就是文化”。音乐是文化的产物,每一种音乐形态离不开它背后的历史文化渊源,音乐之中也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同时,文化也需要音乐的承载与传承,音乐与文化之间紧密相关,一脉相连。陕西是筝乐发展的重要阵地,筝乐在不断地受到当地文化滋养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一批带有浓烈地域音乐文化风格的乐曲。陕西筝曲作为一种音乐形态有着地方特色,其乐曲风格也必然会反映出陕西一带的地域文化及历史脉络。该文以音乐人类学的学科思想为依托,从陕西极具代表性的筝曲中分析其音乐风格和演奏技法中蕴含的地域音乐元素,由此探寻陕西地区的地域音乐文化及历史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筝派 筝曲 陕西地区 戏曲音乐 西安鼓乐 陕北民歌 地域音乐文化
下载PDF
杂剧的戏剧形态史意义——兼评廖立、廖奔《朱有燉杂剧集校注》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召鹏 康保成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3-132,共10页
朱有燉的杂剧创作并刊刻于元刊杂剧与《元曲选》之间,在我国戏剧形态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特殊意义,也为认识宾白不全的元刊杂剧提供了参照。朱剧揭示出"楔子"本指套曲之外的一两支曲牌,可与元人的论述相印证。朱剧不分折,但剧... 朱有燉的杂剧创作并刊刻于元刊杂剧与《元曲选》之间,在我国戏剧形态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特殊意义,也为认识宾白不全的元刊杂剧提供了参照。朱剧揭示出"楔子"本指套曲之外的一两支曲牌,可与元人的论述相印证。朱剧不分折,但剧中却常有"××一折了"的提示,与元刊杂剧相同。朱剧中往往在两个套曲之间插有歌舞、弹唱场面的提示,这反映了元末明初北曲杂剧的演出形态。廖立、廖奔的《朱有燉杂剧集校注》,治学态度严谨,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元末明初杂剧的剧本形态,值得称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有燉 北曲杂剧 形态 承前启后
下载PDF
韩世昌与京昆“二梅”的文化夙缘 被引量:2
5
作者 谢柏梁 顾卫英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2-139,共8页
韩世昌与昆曲大师吴梅、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文化夙缘,亦师亦友,风云际会,这才使得韩世昌自己也崛起成为与梅兰芳齐名的昆曲表演大师。也正是这几位大师及其身后极为厚重的中国人文背景,才使得韩梅齐芳,蔚为大观。以韩世昌作为代表人物的... 韩世昌与昆曲大师吴梅、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文化夙缘,亦师亦友,风云际会,这才使得韩世昌自己也崛起成为与梅兰芳齐名的昆曲表演大师。也正是这几位大师及其身后极为厚重的中国人文背景,才使得韩梅齐芳,蔚为大观。以韩世昌作为代表人物的北方昆曲,在很大意义上赓续和继承了京朝派昆曲的传统,这使得昆曲艺术成为在帝都历经劫难却仍然弦歌不绝的中国古老艺术范式。韩世昌和梅兰芳还在客观上刺激和支持了苏州昆曲传习所的建立,为中国昆曲的南北争艳开启了新的艺术布局。作为最早在东瀛和西土较为完整地演出与传播昆曲艺术的大家,他们共同把中国历史悠久、精美绝伦的昆曲艺术,直接推上了世界戏剧艺术精品展示的大舞台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京剧 昆曲 韩世昌 吴梅 梅兰芳 京朝派 北方昆曲
下载PDF
传承与发展:北路壮剧那劳壮剧团调查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田阡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2-121,共10页
本文以西林县那劳村为田野考察点,结合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对西林县那劳村北路壮剧的发展历史与现状、传承与发展等方面进行系统、全面的深入研究,以透视北路壮剧在西林传承与发展的基本面貌。认为在面临多元化的现代传媒娱乐方式冲击的... 本文以西林县那劳村为田野考察点,结合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对西林县那劳村北路壮剧的发展历史与现状、传承与发展等方面进行系统、全面的深入研究,以透视北路壮剧在西林传承与发展的基本面貌。认为在面临多元化的现代传媒娱乐方式冲击的情况下,应当善于借助现代传媒立体呈现壮剧表演,通过设立专项经费、搭建传习基地,扶持准专业化壮剧剧团等措施促进壮剧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路壮剧 现代传媒 壮剧团
下载PDF
南方地方腔调的活跃与传奇“原生”的民间版本考证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雪萍 黄振林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27-32,共6页
入明以来,南北曲的盛衰更替发生着明显的变化。起源于南方民间的南戏逐渐进入了文人的生活视野,南戏声腔在南方得到了广泛的遗存,并得到文人的恣情改编,同时在福建、浙江等区域发生着集中的流变。尽管文人骨子里瞧不起这些来源于民间的... 入明以来,南北曲的盛衰更替发生着明显的变化。起源于南方民间的南戏逐渐进入了文人的生活视野,南戏声腔在南方得到了广泛的遗存,并得到文人的恣情改编,同时在福建、浙江等区域发生着集中的流变。尽管文人骨子里瞧不起这些来源于民间的淫词艳曲,但南戏的蓬勃发展使得文人对戏曲的评价标准悄悄地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曲 北曲 声腔 民间版本
下载PDF
论采茶戏音乐中的“喜剧性”——以粤北传统采茶戏音乐为例 被引量:21
8
作者 孙家国 《肇庆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6-22,共7页
喜剧性是中国戏曲的传统特色,这一特色在众多民间小戏中尤为突出。作为南方小戏的粤北传统采茶戏以其轻快活泼的喜剧戏曲风格,娱乐了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粤北客家人,培育了粤北客家人开放豁达的性格。戏曲喜剧性的构成是多种戏曲构成元... 喜剧性是中国戏曲的传统特色,这一特色在众多民间小戏中尤为突出。作为南方小戏的粤北传统采茶戏以其轻快活泼的喜剧戏曲风格,娱乐了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粤北客家人,培育了粤北客家人开放豁达的性格。戏曲喜剧性的构成是多种戏曲构成元素相互协作的结果,音乐作为戏曲构成的主要元素,在粤北采茶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通过有限的表达方式向观众传达无限的喜悦,用有限的篇幅承载着无限的客家文化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北采茶戏 音乐 喜剧性
下载PDF
论延安时期秧歌剧对陕北方言资源的运用 被引量:2
9
作者 白振有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63-67,共5页
延安时期文学创作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秧歌剧就是汲取民族民间文学形式而生成的一朵奇葩,是延安文学重要的体裁样式。秧歌剧受到群众喜爱的原因当然与抗战救亡翻身解放的题材内容和民族民间文艺形式的采用相关,但对陕北方言资源的汲取... 延安时期文学创作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秧歌剧就是汲取民族民间文学形式而生成的一朵奇葩,是延安文学重要的体裁样式。秧歌剧受到群众喜爱的原因当然与抗战救亡翻身解放的题材内容和民族民间文艺形式的采用相关,但对陕北方言资源的汲取运用不能不说是重要因素。陕北方言的使用满足了受众的期待视野,有利于观众对秧歌剧的接受,促进了秧歌剧及延安文学语言的通俗化与大众化;陕北方言在塑造人物形象、增强作品地域风貌等方面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秧歌剧 陕北方言 文学语言
下载PDF
论北曲对魏良辅改良昆腔之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欧阳江琳 李尧臣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58-63,共6页
治曲者向从南曲层面考察魏良辅的昆腔改良,而对北曲对改良之影响关注不够。本文由魏良辅习唱北曲的经历出发,对比探析了北曲与魏良辅改良之昆腔在曲律、曲唱、曲论的共同点,指出北曲从分宫别调、考究字声、曲唱技法和经验、协调弦管等... 治曲者向从南曲层面考察魏良辅的昆腔改良,而对北曲对改良之影响关注不够。本文由魏良辅习唱北曲的经历出发,对比探析了北曲与魏良辅改良之昆腔在曲律、曲唱、曲论的共同点,指出北曲从分宫别调、考究字声、曲唱技法和经验、协调弦管等四个方面,对改良产生了具体的影响,而融北入南正是促成昆腔质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曲 昆腔 改良 魏良辅
下载PDF
金代北曲与宋元南曲用韵考辨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云憬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43-49,共7页
出身的不同决定了金代北曲与宋元南曲反映口语的程度有所不同,而南北地域的差异又决定了它们在语音上也可能存在南北差异,这就决定了二者在用韵上存在差别。它们的差别主要集中在歌麻部的分立、支思组的独立趋向、中古山摄洪细分组的情... 出身的不同决定了金代北曲与宋元南曲反映口语的程度有所不同,而南北地域的差异又决定了它们在语音上也可能存在南北差异,这就决定了二者在用韵上存在差别。它们的差别主要集中在歌麻部的分立、支思组的独立趋向、中古山摄洪细分组的情况以及入声韵的保留与否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代北曲 宋元南曲 用韵
下载PDF
昆曲剧目发微 被引量:6
12
作者 吴新雷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4-97,共4页
有些昆曲剧目因为原本湮没 ,来历不明 ,艺人口传心授时又常加改动 ,误标戏名。这里对《铁冠图》、《五代兴隆传》和《西川图》等 15个剧目进行探考 ,阐明原委。
关键词 近代昆班 演出剧目 戏码 北方昆弋班
下载PDF
苏昆入京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宏图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26-32,共7页
昆剧入京,当在明代万历中叶。而北京地区有确切的"吴优"演出记载,则不迟于明代天顺年间。其入京方式有三:一是职业昆班;二是宫廷昆班;三是家庭昆班。
关键词 苏州 昆剧 北昆 昆班 南昆 家乐 吴优
下载PDF
文化地理学视域下粤北采茶戏生存缘由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马达 高群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8-93,97,共7页
粤北地区位于广东省北部,是粤北采茶戏的发祥地。据记载,粤北采茶戏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其起源是移居在粤北山区的客家人在采摘茶叶的过程中所传唱的采茶歌,之后融和花鼓戏、祁剧以及粤北当地灯会歌舞、民间说唱、山歌小调等发展成为... 粤北地区位于广东省北部,是粤北采茶戏的发祥地。据记载,粤北采茶戏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其起源是移居在粤北山区的客家人在采摘茶叶的过程中所传唱的采茶歌,之后融和花鼓戏、祁剧以及粤北当地灯会歌舞、民间说唱、山歌小调等发展成为一种地方戏剧种。粤北采茶戏是我国戏曲史上的一大瑰宝,更是粤北人民智慧的结晶,从客家人在山区劳作采茶中即兴传唱的采茶歌、采茶舞到采茶戏,到这一地方剧种的形成,与文化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文章从粤北的自然景观、文化景观、政治景观、宗教景观四个方面来探讨粤北采茶戏与粤北文化区的音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粤北采茶戏 自然景观 文化景观 政治景观 宗教景观
下载PDF
《九宫大成》之“词乐”刍议
15
作者 何萃 解玉峰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1期13-18,共6页
乾隆初年编成的《九宫大成》历来被视为曲学之渊薮,其中也保存了许多值得注意的词乐资料,其价值或远胜于宋姜夔自度曲"旁谱"。从《九宫大成》对所收175首词作的订谱来看,其订谱原则与昆曲(南北曲)并无本质差异。《九宫大成》... 乾隆初年编成的《九宫大成》历来被视为曲学之渊薮,其中也保存了许多值得注意的词乐资料,其价值或远胜于宋姜夔自度曲"旁谱"。从《九宫大成》对所收175首词作的订谱来看,其订谱原则与昆曲(南北曲)并无本质差异。《九宫大成》所存"词乐"是否为前代之遗存,其中有多少为两宋之旧,今人自可存疑。但如果说词唱、曲唱并无本质差异,南宋末的词唱水准可能与晚明的曲唱水准相当,《九宫大成》即使是按照南北曲的歌唱原则对词作进行订谱,也无可厚非,对今人而言,则是一笔极珍贵的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宫大成 词乐 南北曲 昆曲
下载PDF
北、南曲笛上宫调演变考析
16
作者 郑祖襄 《文化艺术研究》 2012年第1期67-73,共7页
宋元杂剧音乐由"六宫十二调"的固定调体系发展到明代以后的"北九宫"首调体系;而"永嘉杂剧"本无宫调,明代以后也产生了"南九宫"。笛作为杂剧的伴奏乐器,从"燕乐二十八调"体系逐渐演变... 宋元杂剧音乐由"六宫十二调"的固定调体系发展到明代以后的"北九宫"首调体系;而"永嘉杂剧"本无宫调,明代以后也产生了"南九宫"。笛作为杂剧的伴奏乐器,从"燕乐二十八调"体系逐渐演变为"工尺七调"体系,成为北、南曲赖以定调的乐器。燕乐二十八调的"七宫"和工尺"七调"之间的前后继承关系也十分清楚。笛上宫调性质的演变反映出元代以后北、南音乐的流变和音乐本身特征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曲 南曲 二十八调 工尺七调
下载PDF
皖北非遗戏曲舞蹈中的古文化遗存——以淮北花鼓大走场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汪源 《黑河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174-176,182,共4页
淮北花鼓大走场流传于我国黄淮地区,此地沿袭春秋时宋国疆域,东靠江苏,南接皖南,北望山东,西连河南,平原坦荡。特殊的地域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养就独特的地域文化。花鼓文化随着历史的进程而演变发展,以淮北花鼓大走场的特殊形式留下自... 淮北花鼓大走场流传于我国黄淮地区,此地沿袭春秋时宋国疆域,东靠江苏,南接皖南,北望山东,西连河南,平原坦荡。特殊的地域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养就独特的地域文化。花鼓文化随着历史的进程而演变发展,以淮北花鼓大走场的特殊形式留下自己的印迹,后来逐步向戏曲方向过渡成为淮北花鼓戏,这正是古文化的遗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北地区 非遗戏曲 舞蹈 文化遗存
下载PDF
曹心泉与20世纪30年代的北方昆曲传承
18
作者 鲍开恺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7-114,共8页
20世纪30年代,戏曲史上掀起又一个改良高潮。在京剧繁荣、话剧渐盛的北方剧坛,曹心泉从事着以昆曲传承为主的工作。在教学方面,他践行“以昆养京”的方法,用昆曲的深厚底蕴补益京剧;在表演方面,他记述“以花促雅”的实例,用花部的功法... 20世纪30年代,戏曲史上掀起又一个改良高潮。在京剧繁荣、话剧渐盛的北方剧坛,曹心泉从事着以昆曲传承为主的工作。在教学方面,他践行“以昆养京”的方法,用昆曲的深厚底蕴补益京剧;在表演方面,他记述“以花促雅”的实例,用花部的功法技巧激活昆曲市场;在音律方面,他探索“京昆相长”的路径,以中州音韵规范北曲声律与制谱之道。曹心泉的工作实践对20世纪30年代的北方昆曲传承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但其局限性在于,曹心泉未能关注“五四”新文化思想及戏曲界的主流研究成果,且理论与实践始终囿于北方剧坛。故其研究方法较为单一,视野亦不够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心泉 北方昆曲 昆曲教学 口述戏曲史 北曲音律
下载PDF
试论苏北戏曲现代戏的历史传统与当代机遇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宁 方言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5-128,共4页
现代戏是苏北戏曲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2020年紫金文化艺术节展演的苏北戏曲现代戏剧目继承了苏北现代戏的三个历史传统:一是"红色"基因;二是乡土题材;三是雄健气派。同时,在几个方面显现出提升和拓展的潜力:一是就题材而论,... 现代戏是苏北戏曲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2020年紫金文化艺术节展演的苏北戏曲现代戏剧目继承了苏北现代戏的三个历史传统:一是"红色"基因;二是乡土题材;三是雄健气派。同时,在几个方面显现出提升和拓展的潜力:一是就题材而论,可以在注重农村和乡野题材的同时,继续拓展题材范围,加强不同题材戏曲现代戏的艺术尝试;二是继续深入挖掘红色底色下的人情人性;三是着力于艺术样态和风格的多样性追求。整体上,要想达成苏北现代戏的开拓和提升,我们认为有两点值得特别注意:一是要充分发挥城市的作用;二是注重从现代题材到现代精神(主旨)和现代审美理念(艺术)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 现代戏 淮剧 淮海戏 紫金艺术节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对策研究——以赣北戏曲文化为例
20
作者 徐慧茗 何昀 《江西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79-83,共5页
赣北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是中华传统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前赣北戏曲文化日渐走向消融.如何保护和传承赣北戏曲文化与该地文化旅游开发的关系愈显迫切。针对戏曲文化遗产在保护意识、政策法规、宣传、创新等方面的... 赣北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是中华传统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前赣北戏曲文化日渐走向消融.如何保护和传承赣北戏曲文化与该地文化旅游开发的关系愈显迫切。针对戏曲文化遗产在保护意识、政策法规、宣传、创新等方面的瓶颈现象,应妥善解决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建立良性的互动关系,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赣北戏曲 保护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