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fferences in Nuclear DNA Between Male-Sterile and Male-Fertile Lines of Sorghum bicolor 被引量:1
1
作者 FANChang-fa SUNChun-yun +2 位作者 GUOXiao-cai NIUTian-tang ZHANGFu-yao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3年第7期736-741,共6页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is determined by nuclear-cytoplasmic interactions. Up to now, most studies are focu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cytoplasmic DNAs of male-sterile lines and male-fertile lines, and analysis of...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is determined by nuclear-cytoplasmic interactions. Up to now, most studies are focu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cytoplasmic DNAs of male-sterile lines and male-fertile lines, and analysis of nuclear DNA has not been documented yet.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possible difference in nuclear genome of male-sterile line A1 Tx623 and corresponding male-fertile line Tx623 of sorghum,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approach was used to analyze their cytoplasmic and nuclear genomes. Total DNAs of them were amplified at first to screen primers, which were able to generate reproducible bands specific to male-sterile line or male-fertile line. Then the selected primers were used to amplify their mitochon-drial DNA(mtDNA)and chloroplast DNA(cpDNA). The origins of all the polymorphic fragments were analyzed. After ruling out those amplified from cytoplasmic DNA, seventeen polymorphic fragments were determined to be amplified from nuclear DNA. These fragments originated from nuclear DNA indicate that differences in sequence exist between the nuclear DNA of male-sterile line and male-fertile line of sorghum, which do not agree with the traditional standpoint that they have identical nucle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Sorghum bicolor RAPD male-sterile line male-fertile line Difference in nuclear DNA
下载PDF
Changes in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loral Organ Development in a Soybean Cytoplasmic-nuclear Male Sterile Line 被引量:1
2
作者 Tianyu CUI Xia CAO +3 位作者 Zhigang LI Jiayao SUN Peng LIU Pengnian WANG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22年第1期5-11,18,共8页
[Objectives]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soybean cytoplasmic-nuclear male sterility.[Methods]With soybean cytoplasmic-nuclear male sterile line JLCMS9 A and its homotype maintainer line JLCMS9 ... [Objectives]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soybean cytoplasmic-nuclear male sterility.[Methods]With soybean cytoplasmic-nuclear male sterile line JLCMS9 A and its homotype maintainer line JLCMS9 B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the activity of superoxide dismutase(SOD),peroxidase(POD)and catalase(CAT),malondialdehyde(MDA)content,starch content,soluble protein content,soluble sugar content and free proline content in flower buds,alabastrums and mature flowers were determined,and the contents and changes of auxin(IAA),gibberellin(GA3),isopentenyl adenosine(iPA)and abscisic acid(ABA)at the three stages were analyzed.[Results]The activity of SOD and CAT and the contents of MDA and free proline in the sterile line at the flower bud stage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maintainer line,but the opposite was true at the alabastrum stage and the flowering stage,and their valu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maintainer line;the POD activity of the sterile lin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maintainer line at the flower bud stage,and the opposite was true at the alabastrum stage and the flowering stage,and its valu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maintainer line;and the starch content and soluble sugar content of sterile line 9 A showed an overall upward trend,and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maintainer line 9 B at the alabastrum stage and the flowering stage.During the whol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floral organs,the content of IAA in sterile line 9 A showed a trend of first increasing and then decreasing,and the content of iPA increased gradually.The contents of hormones in the sterile line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maintainer line.The ratios of IAA/ABA,IAA/GA3,IAA/iPA and ABA/GA3 in the sterile line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the maintainer line.It is inferred that the abnormal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loral organ development are related to the cytoplasmic-nuclear male sterility of soybean.The alabastrum stage may be a critical period for the occurrence of abnormal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in the floral organs of soybean cytoplasmic-nuclear male sterile lines.[Conclusions]This study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breeding of fine sterile lines of soybean and the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ster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YBEAN Cytoplasmic-nuclear male sterility Floral organ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
下载PDF
甜菜单胚雄性不育系NM 3006A及保持系NM 3006B的选育
3
作者 付增娟 张自强 +12 位作者 鄂圆圆 赵尚敏 张辉 张必周 梁亚晖 索宁宁 郑文哲 李晓东 白晨 周晓华 孙梦媛 张惠忠 王良 《中国糖料》 2024年第4期11-18,共8页
【目的】为了给甜菜新品种选育提供亲本材料和基础材料。【方法】通过对引进及自育甜菜种质资源材料杂交后代进行育性、胚数性、产量、含糖率、配合力、细胞质类型、细胞核基因型、花粉粒细胞形态等性状鉴定选择,历经9年5个世代,选育出... 【目的】为了给甜菜新品种选育提供亲本材料和基础材料。【方法】通过对引进及自育甜菜种质资源材料杂交后代进行育性、胚数性、产量、含糖率、配合力、细胞质类型、细胞核基因型、花粉粒细胞形态等性状鉴定选择,历经9年5个世代,选育出了优良甜菜单胚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结果】单胚雄性不育系‘NM 3006A’的不育率为100%,单胚株率为100%,花药发育形状不规则且干瘪,花粉粒表面黏稠且不光滑,细胞质类型为S型,细胞核基因型为xxzz。单胚雄性不育保持系‘NM 3006B’的可育株率为100%,单胚株率为100%,花药发育形状规则且药室饱满,花粉粒为圆球形且表面光滑,细胞质类型为N1型,细胞核基因型为xxzz。【结论】甜菜单胚雄性不育系‘NM 3006A’及保持系‘NM 3006B’为糖用型二倍体单胚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2023年7月通过国家甜菜专家鉴定组鉴定,达到成系标准并命名,该不育系属于偏高糖型、配合力较高的不育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单胚雄性不育系 nm3006A nm3006B 选育
下载PDF
西瓜雄性不育类型的遗传学鉴定与胚胎学观察
4
作者 高宁宁 李晓慧 +6 位作者 康利允 王琰 常高正 梁慎 李海伦 王慧颖 赵卫星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0,共6页
为了明确西瓜雄性不育材料的不育类型和花药败育时期,以西瓜雄性不育系GMS4为材料,对花蕾不育性状进行田间观察统计,利用石蜡切片法观察西瓜花药发育过程。结果表明,该材料不育性状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为细胞核雄性不育类型。可育株雄蕊... 为了明确西瓜雄性不育材料的不育类型和花药败育时期,以西瓜雄性不育系GMS4为材料,对花蕾不育性状进行田间观察统计,利用石蜡切片法观察西瓜花药发育过程。结果表明,该材料不育性状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为细胞核雄性不育类型。可育株雄蕊发育正常,不育株雄蕊较小,花药干瘪无花粉,可育株和不育株雌蕊发育无明显差异,均可正常结瓜。从花药发育的整个过程来看,在花药发育早期,可育株和不育株花药结构形态差别不大,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不育株异常绒毡层细胞过度增殖,体积小,排列不整齐,挤压药室,无二分体和四分体形成,在花药发育后期,无花粉粒形成,最终导致西瓜雄性不育发生。据此认为,花药败育发生时期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细胞核雄性不育 减数分裂 绒毡层
下载PDF
辣椒雄性不育分子研究进展
5
作者 徐晓美 衡周 +2 位作者 王恒明 孙启迪 徐小万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3期27-35,共9页
为对辣椒雄性不育分子研究取得的进展有更直观、系统、深入的了解,梳理已鉴定的辣椒核雄性不育(NMS)基因及部分NMS基因分子标记开发,重点阐述近年来核雄性不育基因精细定位及候选基因探究工作;同时回顾辣椒胞质雄性不育(CMS)相关的线粒... 为对辣椒雄性不育分子研究取得的进展有更直观、系统、深入的了解,梳理已鉴定的辣椒核雄性不育(NMS)基因及部分NMS基因分子标记开发,重点阐述近年来核雄性不育基因精细定位及候选基因探究工作;同时回顾辣椒胞质雄性不育(CMS)相关的线粒体不育基因及其关联分子标记和CMS恢复基因分子标记开发,重点概述近年来恢复基因精细定位研究取得的进展。研究指出,精细定位NMS基因,明确候选基因并开发功能标记是辣椒NMS研究的重点,既能为探明辣椒NMS机理奠定基础又可为育种提供高效利用的分子标记。而CMS相较于NMS更为复杂,表现在遗传机制多样且更易受环境影响等方面,因此,从对CMS育性恢复基因的精细定位到基因克隆以及功能研究并探明CMS分子机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核雄性不育 胞质雄性不育 恢复基因 分子标记
下载PDF
高粱线粒体雄性不育基因KASP标记开发
6
作者 张宇 张春宵 +5 位作者 张洪友 王江红 孙扬 李晓辉 吕鹏飞 周紫阳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9-53,共5页
为缩短育种年限、提高育种效率及创制新种质,本研究以96份高粱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为材料,通过线粒体重测序技术、表型数据与SNP位点的卡方检验,发掘与育性相关的SNP位点,并开发KASP分子标记位点。结果鉴定出与育性相关的SNP位点434... 为缩短育种年限、提高育种效率及创制新种质,本研究以96份高粱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为材料,通过线粒体重测序技术、表型数据与SNP位点的卡方检验,发掘与育性相关的SNP位点,并开发KASP分子标记位点。结果鉴定出与育性相关的SNP位点434个,筛选出101个位点进行卡方检验,SNP位点χ^(2)=9.574,p=0.002,其变异位点以颠换为主,整体Tv/Ts为1.55。区别出含有不育基因的材料49个,可育基因型材料47个。筛选出的SNP位点共开发出19对高质量的KASP引物,利用这些标记可以准确地区分高粱不育系和保持系,并能够鉴定出恢复系中是否含有粒线体雄性不育基因。将这些SNP位点开发成分子标记将在育种过程中节约大量的人工和时间成本,并提高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线粒体 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 竞争性等位基因
下载PDF
The genetic and molecular basis of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and fertility restoration in rice 被引量:8
7
作者 GUO JingXin LIU YaoGua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9年第14期2404-2409,共6页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CMS) is a maternally inherited characteristic found in many (>150) plant species. CMS/restoration systems are useful tools for hybrid seed production, and are ideal models for study of t...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CMS) is a maternally inherited characteristic found in many (>150) plant species. CMS/restoration systems are useful tools for hybrid seed production, and are ideal models for study of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nuclear and mitochondrial genomes. CMS/restoration systems in rice have been widely used for hybrid seed production, greatly contributing to the food supply.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rogress of the studies on the genetic and molecular basis of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and fertility restoration in r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质雄性不育 遗传特征 育性恢复 不育水稻 分子基础 线粒体基因组 恢复系统 种子生产
原文传递
大白菜核雄性不育两用系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孙日飞 吴飞燕 +2 位作者 司家钢 李晓鸥 钮心恪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53-156,共4页
大白菜核型雄性不育两用系小孢子发生过程的细胞形态学观察表明,雄性不育株小孢子的败育发生在四分体时期。由于绒毡层细胞异常膨大,挤压四分体,四分体不分离产生四分小孢子,从而不能形成正常的花粉粒而导致败育。
关键词 大白菜 小孢子发生 核雄性不育系
下载PDF
西瓜核雄性不育系雄花蕾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和多胺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刘海河 侯喜林 +1 位作者 张彦萍 尹雅乐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3-145,共3页
以西瓜核雄性不育‘G17AB’两用系为试材,对不育与可育雄花蕾组织中的内源激素和多胺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育雄花蕾中IAA、GAS含量不足,而ZR s含量偏高,ABA峰值出现较早,各种多胺组分的变化趋势异常。
关键词 西瓜 核雄性不育 内源激素 多胺
下载PDF
大豆不育系育性稳定性研究概况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井勇 赵丽梅 +2 位作者 孙寰 彭宝 李文滨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12-716,共5页
不育系的育性稳定性是大豆杂种优势利用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本文较为详细地叙述了大豆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和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性稳定性的研究进展。在细胞核雄性不育系中,隐性单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系育性较稳定,个别不育系ms8、ms9育... 不育系的育性稳定性是大豆杂种优势利用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本文较为详细地叙述了大豆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和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性稳定性的研究进展。在细胞核雄性不育系中,隐性单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系育性较稳定,个别不育系ms8、ms9育性受光周期、温度影响;核基因控制的部分雄性不育或不完全不育系的育性不稳定,如p2、msp、Arkansas突变体等,在光周期和温度发生变化时,育性也会随之变化;大豆光(温)敏雄性不育系88-428BY-827的育性主要受日照长度控制:在短日照(13.5~14.0 h·d^-1)下雄性不育;在长日照(14.5~15.2 h·d^-1)下雄性可育。在细胞质雄性不育中,RN型细胞质不育多数不育系育性稳定,个别不育系受光温影响育性不稳定;N8855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NJCMS1A育性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较稳定;M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在不同的光温条件下育性也较稳定,后两种类型雄性不育仅对个别不育系做了相关报道,没有针对细胞质来源相同但细胞核来源不同的大量不育系做更深入研究。本文还阐述了大豆不育系育性稳定性研究的重要性及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细胞核雄性不育 细胞质雄性不育 育性稳定性
下载PDF
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2A及其保持系的花药蛋白质组比较研究 被引量:24
11
作者 曾维英 杨守萍 +1 位作者 喻德跃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637-1643,共7页
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2A是以栽培大豆组合(N8855×N1628)F2不育株为母本,以N1628为父本,通过连续回交选育而成的,N1628(或NJCMS2B)为其同型保持系。对NJCMS2A和NJCMS2B的二胞花粉期花药进行蛋白质组比较分析,获得重复性好的... 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2A是以栽培大豆组合(N8855×N1628)F2不育株为母本,以N1628为父本,通过连续回交选育而成的,N1628(或NJCMS2B)为其同型保持系。对NJCMS2A和NJCMS2B的二胞花粉期花药进行蛋白质组比较分析,获得重复性好的双向电泳图谱,在分子量18.4~116.0kD、等电点4~7线性范围内,检测到约217个蛋白点,其中差异表达蛋白点25个,包括在NJCMS2A中出现而在NJCMS2B中缺失的蛋白点13个,在NJCMS2A中缺失而在NJCMS2B中出现的蛋白点10个,另有2个蛋白点的表达量在NJCMS2B中比在NJCMS2A中明显增强。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分析,获得肽质量指纹图谱,用Mascot软件搜索NCBInr数据库,鉴定出14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10个在NJCMS2A中出现而在NJCMS2B中缺失和4个在NJCMS2A中缺失而在NJCMS2B中出现。对热激蛋白22kD、半胱氨酸蛋白酶、V型H+-ATP酶A亚基、MADS盒蛋白和淀粉分支酶等主要差异蛋白进行功能分析,推测不育系NJCMS2A雄性不育性可能与能量代谢紊乱、细胞程序化死亡(PCD)、淀粉合成受抑制和花器官发育调节基因作用失控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 花药 蛋白质组 双向凝胶电泳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
下载PDF
大豆显性核雄性不育突变体N7241S的发现与遗传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赵团结 杨守萍 盖钧镒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2-26,共5页
从大豆地方品种阜阳四粒荚(N7241)繁殖更新群体中发掘出育性异常种质N7241S。花粉发芽实验结果表明,N7241S不育株的花粉不能萌发花粉管,完全败育。人工平行杂交试验表明,N7241S不育株的雌性育性与正常可育株无差异。与隐性核不育种质ms1... 从大豆地方品种阜阳四粒荚(N7241)繁殖更新群体中发掘出育性异常种质N7241S。花粉发芽实验结果表明,N7241S不育株的花粉不能萌发花粉管,完全败育。人工平行杂交试验表明,N7241S不育株的雌性育性与正常可育株无差异。与隐性核不育种质ms1、ms2相比,N7241S不育株具有更高的自然异交结实率,表明N7241S属雄性不育、雌性育性正常突变体。通过N7241S不育株与5个育性正常亲本杂交和回交后代分离群体的遗传分析,表明N7241S雄性不育性受单显性基因控制。对N7241S显性核不育类型在大豆轮回选择及杂交制种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育株 育性 大豆 遗传分析 核雄性不育 种质 突变体 正常 人工 发现
下载PDF
棉花洞A型核雄性不育材料花粉发育的细胞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15
13
作者 刘金兰 聂以春 +2 位作者 黄观武 孙贞 毛正轩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70-73,共4页
棉花洞A核雄性不育株花粉在发育的全过程中都会发生败育,最早始于现蕾后第5天的花粉母细胞,大量败育在现蕾后第7~8天,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前期1,败育的主要表现是细胞质高度液泡化及出现“胞质穿壁”现象。第10天的四分孢... 棉花洞A核雄性不育株花粉在发育的全过程中都会发生败育,最早始于现蕾后第5天的花粉母细胞,大量败育在现蕾后第7~8天,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前期1,败育的主要表现是细胞质高度液泡化及出现“胞质穿壁”现象。第10天的四分孢子中散出大量大小不齐、畸形花粉。第15~20天中存在的单核和极少数双核花粉陆续败育。M,不育系花粉败育的时期和表现与洞A不育系基本相似,仅早1天左右。试验观察结果与前人报道洞A不育系花粉败育主要在单核期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细胞形态学 三系配套
下载PDF
大豆不育性自然变异的发现与鉴定 被引量:13
14
作者 赵团结 盖钧镒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756-1764,共9页
【目的】研究大豆不育性自然变异的特点,发掘新不育种质。【方法】1998~2003年通过田间观察和实验室镜检从8327份大豆资源和414个大豆杂种后代群体中分别筛选出11和6个不育新种质,对其进行雌雄育性表现及遗传研究,并通过5个品种的大群... 【目的】研究大豆不育性自然变异的特点,发掘新不育种质。【方法】1998~2003年通过田间观察和实验室镜检从8327份大豆资源和414个大豆杂种后代群体中分别筛选出11和6个不育新种质,对其进行雌雄育性表现及遗传研究,并通过5个品种的大群体估算大豆不育性自然突变频率。【结果】对这17个不育种质与原亲代形态性状比较结果表明,10个从大豆资源群体所获得的不育种质与原亲本相似,其不育性可能由基因突变所致。17个不育材料中13个雄性完全不育,4个部分不育,由人工平行杂交试验结果及不育株自然结荚状况可将不育种质的雌性育性分为可育、部分不育和完全不育3类,雌雄育性组合有6种不育类型。17个不育材料中7个为雄性完全不育-雌性可育类型(MS-FF),其中NJS-3H、NJS-4H、NJS-8H具有良好的自然异交结荚能力;分别有2个为雄性完全不育-雌性部分不育(MS-FPS)和雄性部分不育-雌性可育类型(MPS-FF);另各有1个分别为雌雄完全不育(MS-FS)、雌雄部分不育(MPS-FPS)和雄性部分不育-雌性完全不育类型(MPS-FS),还有3个雄性不育,雌性育性有待进一步分析。遗传分析表明新发现的不育材料均为由核基因控制的核不育材料。其中NJS-8H(单显性基因遗传的MS-FF类型)、NJS-2H和NJS-12H(单隐性基因遗传的MS-FPS新类型)、NJS-9(双隐性基因控制的MPS-FF类型)、NJS-7H(双隐性基因控制的MPS-FPS类型)、NJS-10H(花和叶形均异常的MPS-FS类型)等不育性类型为以往未曾报道的。其他材料的不育性均受单隐性基因控制。5个品种大群体测定结果,不育性突变频率为0~1.87×10-4。【结论】通过自然变异选择获得了不同类型的大豆核不育种质,包括单显性基因遗传的MS-FF类型等尚未见报道的新不育表型和基因型类型,自然界不育性变异并不少,应重视自然变异的选择与积累,以供进一步雌雄育性变异与生殖生物学研究及其育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核不育 雌雄育性 遗传
下载PDF
A_2型高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其保持系的胞质DNA和核DNA差异 被引量:14
15
作者 范昌发 孙春昀 +2 位作者 郭骁才 张福耀 牛天堂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91-296,共6页
以高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2 V4 (A)及其保持系V4 (B)的总DNA为模板 ,对 184个随机引物进行筛选 ,找到6个其RAPD扩增产物在A/B间存在稳定差异的引物 .将该 6个引物同时扩增A/B的总DNA、线粒体DNA(mtDNA)及叶绿体DNA(cpDNA) .以总DNA为模... 以高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2 V4 (A)及其保持系V4 (B)的总DNA为模板 ,对 184个随机引物进行筛选 ,找到6个其RAPD扩增产物在A/B间存在稳定差异的引物 .将该 6个引物同时扩增A/B的总DNA、线粒体DNA(mtDNA)及叶绿体DNA(cpDNA) .以总DNA为模板时得到 12个扩增片段 ,以mtDNA为模板时得到 4个 ,以cpDNA为模板时得到 11个 .结果分析表明 ,在这些扩增片段中 ,有 7个仅仅出现在以胞质DNA为模板的扩增中 ,有 5个在以总DNA和胞质DNA为模板时同时出现 ,即认为这 12个片段来自胞质DNA .另有 7个片段 ,在以胞质DNA为模板时未出现 ,而是仅仅出现在以总DNA为模板的扩增中 ,认为是来自核DNA .来自核DNA的 7个扩增片段中 ,有 5个来自保持系 ,有 2个来自不育系 ,这表明 ,不育系与保持系在核DNA上存在差异 .对A/B核DNA在CMS中的重要性及研究对策进行了讨论 .图 2表 4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细胞质雄性不育 总DNA 线粒体DNA 叶绿体DNA 核DNA差异
下载PDF
茄子雄性不育株和可育株的胞质DNA和核DNA差异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选明 牛友芽 +2 位作者 袁小川 秦玉芝 唐冬英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7-30,共4页
以茄子(SolanummelongenaL)雄性不育株"正兴1号"(S)和可育株(F)的总DNA为模板,对60个随机引物进行了筛选,找到5个其RAPD(Randomamplifiedpolymor phicDNA,RAPD)扩增产物在茄子雄性不育系和对照材料间存在稳定差异的引物.将该... 以茄子(SolanummelongenaL)雄性不育株"正兴1号"(S)和可育株(F)的总DNA为模板,对60个随机引物进行了筛选,找到5个其RAPD(Randomamplifiedpolymor phicDNA,RAPD)扩增产物在茄子雄性不育系和对照材料间存在稳定差异的引物.将该5个引物同时扩增总DNA、核DNA和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DNA,mtDNA).以总DNA为模板时得到多态性片段9个,以核DNA为模板时得到5个,以mtDNA为模板时得到9个.以总DNA为模板时得到的9个扩增片段中,有5个在总DNA和mtDNA中同时出现,而在核中没有出现,即认为来自mtDNA,这5个片段中,有4个来自可育株,1个来自不育株,说明不育株和可育株在mtDNA上存在差异;有4个片段同时出现在以总DNA和核DNA为模板的扩增中,但在以mtDNA为模板的扩增中却没有出现,认为是来自核DNA,这4个片段中,有3个来自不育株,一个来自可育株,说明可育株和不育株在核DNA上也存在差异.结果初步表明:新发现的茄子雄性不育可能是核质相互作用所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DNA 线粒体DNA 总DNA RAPD 雄性不育 茄子
下载PDF
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1A及其保持系的花药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曾维英 杨守萍 +1 位作者 盖钧镒 喻德跃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679-2687,共9页
【目的】对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1A及其同型保持系NJCMS1B的二胞花粉期花药进行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探讨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对其蛋白质进行分离,凝胶用考马斯亮蓝染色,使用PDQuest软... 【目的】对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1A及其同型保持系NJCMS1B的二胞花粉期花药进行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探讨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对其蛋白质进行分离,凝胶用考马斯亮蓝染色,使用PDQuest软件分析蛋白质图谱,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质谱分析,获得肽质量指纹图谱,用Profound和Mascot软件搜索NCBInr数据库,初步鉴定差异表达蛋白并分析其功能。【结果】在分子量18.4~116.0kD、等电点4~7线性范围内,检测到约212个蛋白点,差异表达蛋白点24个。其中10个在NJCMS1A中出现而在NJCMS1B中缺失,12个在NJCMS1A中缺失而在NJCMS1B中出现,2个表达量在NJCMS1B中比在NJCMS1A中明显增强。鉴定出11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7个在NJCMS1A中出现而在NJCMS1B中缺失,4个在NJCMS1A中缺失而在NJCMS1B中出现。【结论】对主要差异表达蛋白如ACC氧化酶、半胱氨酸蛋白酶、V型H+-ATP酶A亚基、MADS盒蛋白、淀粉分枝酶和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等进行功能分析,推测不育系NJCMS1A雄性不育性可能与能量代谢紊乱、细胞程序化死亡(PCD)、乙烯过度合成、淀粉合成受抑制和花器官发育调节基因作用失控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 差异蛋白质组学 双向凝胶电泳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
下载PDF
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2A的育性恢复性遗传和育性恢复基因的SSR标记 被引量:13
18
作者 董建生 杨守萍 +1 位作者 喻德跃 盖钧镒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1-185,共5页
利用组合NJCMS2A×中豆5号对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2A的育性恢复性遗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JCMS2A的育性恢复性遗传在不同年份间表现稳定,F1全部为可育株,F1∶2表现育性分离,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比例经χ2测验符合15∶1,F2∶... 利用组合NJCMS2A×中豆5号对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2A的育性恢复性遗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JCMS2A的育性恢复性遗传在不同年份间表现稳定,F1全部为可育株,F1∶2表现育性分离,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比例经χ2测验符合15∶1,F2∶3中无育性分离的家系数∶分离比例符合(3∶1)的家系数∶分离比例符合(15∶1)的家系数经χ2测验符合7∶4∶4,说明在组合NJCMS2A×中豆5号中NJCMS2A的育性恢复性由两对显性重叠基因控制,验证了Bai和Gai的研究结果。随机选取组合NJCMS2A×中豆5号的一个F1∶2株行群体作为分子标记定位群体,采用903对大豆SSR引物对NJCMS2A育性恢复基因进行分子标记和定位,结果找到一个SSR标记Satt135与NJC-MS2A育性恢复基因连锁,采用极大似然法计算重组率,利用Kosambi函数将重组率转化为遗传距离,得到Satt135与NJCMS2A育性恢复基因的遗传距离为11.47cM,参照Song等整合的大豆分子遗传图谱,将NJCMS2A育性恢复基因定位于D2连锁群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 遗传 SSR标记
下载PDF
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3A双亲雄性育性基因的SSR标记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曙光 赵团结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61-1066,共6页
利用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MCS3A的质、核供体亲本N21566和N21249构建F_2和BC_1F_1育性分离群体进行雄性育性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结果表明,F1正反交可育,F2和BC1F1的可育株与不育株分离比例经χ2测验分别符合3∶1和1∶1,表明NJCM... 利用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MCS3A的质、核供体亲本N21566和N21249构建F_2和BC_1F_1育性分离群体进行雄性育性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结果表明,F1正反交可育,F2和BC1F1的可育株与不育株分离比例经χ2测验分别符合3∶1和1∶1,表明NJCMS3A供体亲本雄性育性由一对基因控制,可育等位基因为显性。该基因可能是NJCMS3A的一个恢复基因。选用793对SSR引物对F_2和BC_1F_1群体分别进行育性基因定位,发现该育性基因位于O连锁群上,在Satt331和Satt477标记之间,与Satt331、CSSR133和Satt477标记距离的次序一致,分别为8.1~10.4、11.4~16.4和13.3~19.2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 雄性育性遗传 基因定位
下载PDF
棉花核雄性不育系的培育与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0
作者 蓝家样 詹先进 +2 位作者 张兴中 胡志刚 陈全求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12期152-156,共5页
为促进棉花核雄性不育杂交种在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对棉花核雄性不育系的类型、培育与利用、杂交种生产方法等进行了综述。介绍17种棉花核雄性不育系的基因类型及其不育性遗传,通过采用自然突变体的选择、人工诱变、人工转育和改良、生... 为促进棉花核雄性不育杂交种在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对棉花核雄性不育系的类型、培育与利用、杂交种生产方法等进行了综述。介绍17种棉花核雄性不育系的基因类型及其不育性遗传,通过采用自然突变体的选择、人工诱变、人工转育和改良、生物技术创造等方法培育核雄性不育系,应用于棉花育种研究,中国选育出利用ms14和ms5ms6的核雄性不育杂交种28个,杂交制种技术方法和标记不育系的研究进展为高效简化的杂交制种技术提供支撑。分析指出棉花核雄性不育系的应用前景较好,提出核雄性不育杂交种扩大应用的技术关键是要在标记不育系的研究和创造方面取得突破,在当前核不育杂交种制种中采取不拔除可育株、标记后人工辅助去雄可节约制种用工而不降低制种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核雄性不育系 培育 利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