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沿海滩涂不同青贮种植模式下土壤盐分、养分及碳库变化特征
1
作者 张蛟 崔士友 +2 位作者 陈澎军 韩继军 张瑞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32期56-61,共6页
2021年10月,在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区布置油菜—玉米轮作(R—M)、苜蓿套种玉米种植(A—M)和纯苜蓿种植周年模式(A—A)等不同种植试验,旨在研究沿海滩涂围垦区不同青贮种植模式下土壤盐分、养分及碳库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种植模式下0... 2021年10月,在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区布置油菜—玉米轮作(R—M)、苜蓿套种玉米种植(A—M)和纯苜蓿种植周年模式(A—A)等不同种植试验,旨在研究沿海滩涂围垦区不同青贮种植模式下土壤盐分、养分及碳库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种植模式下0~40 cm土壤盐分8月前均表现出相似的动态变化规律,8月后的R—M下土壤盐分显著高于A-M和A-A;(2)0~20 cm土壤总氮、碱解氮、有机碳和易氧化碳含量均表现为A—A模式最高,且有效养分总库容量在A—M和A—A模式下相比R—M模式分别增加了6.05%和11.64%;同时,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pH、容重和有效磷均没有明显的差异;(3)与种植前田块相比,种植1年后A—M和A—A下碳库指数(CPI)分别提高了3.70%和8.90%,碳库活度指数(AI)分别提高了36.40%和50.50%,碳库管理指数(CPMI)分别提高了41.45%和63.94%;R—M下的AI和CMI分别提高了30.50%和26.37%。可见,沿海滩涂围垦区苜蓿种植或套种苜蓿青贮模式短期内有利于土壤盐分降低和有效养分积累,提高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改善滩涂土壤质量和肥力,研究结果将为今后发展青贮作物生产研发和大范围推广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滩涂 活性有机碳 土壤养分库 盐分变化 碳库管理指数
下载PDF
湘南典型烟区土壤有机碳库指数、养分库容对烟叶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肖志鹏 王灿 +3 位作者 姆婷婷 肖孟宇 马明云 廖超林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14-20,共7页
于2020─2021年采集了耒阳烟区土壤及烟叶样品,分析了土壤有机碳库指数、养分及其库容对烟叶质量的影响和作用途径。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库指数、养分总库容量、有效磷库容量及碱解氮库容量是影响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外观质量及感官质量... 于2020─2021年采集了耒阳烟区土壤及烟叶样品,分析了土壤有机碳库指数、养分及其库容对烟叶质量的影响和作用途径。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库指数、养分总库容量、有效磷库容量及碱解氮库容量是影响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外观质量及感官质量的4个主要指标;土壤有机碳库指数通过影响烟叶总钾、总糖、总植物碱含量间接地影响烤烟的感官质量,还通过影响烟叶总钾、总植物碱、总氮(土壤碱解氮)含量间接地影响烤烟的外观质量;土壤有机碳库指数、烤烟总钾含量、总植物碱含量与烤烟的外观质量、感官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烤烟的总糖含量与其感官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碱解氮含量与烤烟的外观质量呈显著正相关;烤烟总氮含量与其外观质量呈显著负相关。因此,提高耒阳烟区烤烟质量的重点在于提高土壤有机碳库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有机碳库指数 养分库容量 烟叶质量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长期低投入的稻鱼共作对土壤养分循环及有机碳库稳定性的影响
3
作者 李龙燚 魏征 +4 位作者 李谊慈 邹龙 何金峰 王华 徐华勤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6-864,共9页
【目的】研究长期低投入稻鱼共作模式下土壤有机碳库和养分化学计量比等的变化,深入解析稻鱼模式的碳库变化,提升稻鱼模式生态功能。【方法】以湖南传统稻鱼共作代表县辰溪县的长期低投入稻鱼共作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共作15年(RF15)和50... 【目的】研究长期低投入稻鱼共作模式下土壤有机碳库和养分化学计量比等的变化,深入解析稻鱼模式的碳库变化,提升稻鱼模式生态功能。【方法】以湖南传统稻鱼共作代表县辰溪县的长期低投入稻鱼共作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共作15年(RF15)和50年(RF50)稻鱼模式下土壤养分含量、理化性质、养分储量、有机碳组分、化学计量比和土壤碳库指数的变化,探讨关键影响因子。【结果】较之水稻单作(RM),RF15的有机碳、全氮、全磷、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含量,有机碳储量、氮储量、磷储量,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及其在有机碳中的占比均显著降低;C∶N、pH、颗粒有机碳含量、颗粒有机碳占比、矿质结合态有机碳含量占比、碳库活度和碳库活度指数分别显著增加47.98%、13.15%、35.47%、72.24%、31.68%、58.07%和58.07%。RF50的全氮含量、C∶P、N∶P、硝态氮含量分别显著增加13.13%、33.08%、14.31%和51.52%,全磷含量、容重、有机碳储量、磷储量、易氧化有机碳含量、矿质结合态有机碳含量及其占比均显著降低。RF15和RF50的碳库管理指数整体保持稳定,且均大于100。在长期稻鱼模式下,与土壤有机碳库稳定指标显著相关的环境因子为全氮含量、C∶N、有机碳储量。【结论】低投入的稻鱼模式系统虽然会导致养分流失,但自我维持时间的延长会使系统具备养分储量自我恢复的功能。长期稻鱼种养可以提升土壤质量,进而改善稻田生态环境。研究结果为优化稻鱼共作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提升该模式的生态功能和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鱼共作 养分含量 养分储量 化学计量比 碳库管理指数
下载PDF
资源型城市采煤沉陷区不同人工植被对土壤养分、酶活性及有机碳库组分的影响——以安徽省淮南市为例
4
作者 蒋志洋 周育智 +1 位作者 陈道坤 黄美琴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4年第5期72-81,共10页
【目的】探讨淮南采煤沉陷区种植不同人工植被下土壤养分、酶活性及有机碳库组分的含量,为该地区选择适宜的人工植被类型、改善矿区复垦土壤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未改造地、人工草地、石楠林地、水杉林地、刺槐林地、刺槐-侧柏混... 【目的】探讨淮南采煤沉陷区种植不同人工植被下土壤养分、酶活性及有机碳库组分的含量,为该地区选择适宜的人工植被类型、改善矿区复垦土壤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未改造地、人工草地、石楠林地、水杉林地、刺槐林地、刺槐-侧柏混交林地6种人工类型样地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养分、酶活性及有机碳库组分含量差异及相关性。【结果】种植人工植被有效降低了土壤pH值;人工植被地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未改造地,而全钾及速效钾含量低于未改造地。除过氧化氢酶以外,其余4种酶活性在未改造地中均处于最低水平。刺槐-侧柏混交林土壤脲酶、多酚氧化酶、蔗糖酶含量均高于其他人工植被。不同类型人工植被土壤酶活性之间也存在着显著差异。除过氧化氢酶以外,其余4种酶活性与土壤养分之间相关性显著。各人工植被均不同程度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库各组分含量,刺槐-侧柏混交林的总有机碳量与可溶性有机碳量均高于其余5种类型样地,刺槐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的含量在所有类型样地中达到最高水平,水杉林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含量在在所有类型样地中达到最高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库组分含量与土壤酶活性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速效钾是土壤酶活性重要的影响因子,能解释酶活性变异的66.04%。【结论】种植人工植被改善了复垦矿区土壤质量,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库组分的含量。土壤酶活性显著影响土壤养分及有机碳库,可以用来表征淮南采煤沉陷区土壤肥力质量及有机碳固持能力。刺槐-侧柏人工混交林模式对土壤肥力、固碳能力提升效果更显著,对矿区土壤整体质量和生态环境有明显的改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陷区 人工植被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土壤有机碳库
下载PDF
格氏栲天然林与人工林枯枝落叶层碳库及养分库 被引量:91
5
作者 杨玉盛 郭剑芬 +3 位作者 林鹏 何宗明 谢锦升 陈光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59-367,共9页
通过对福建三明格氏栲天然林及在其采伐迹地上营造的 33年生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枯枝落叶层现存量与季节动态、C库及养分库的研究表明 ,格氏栲天然林、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枯枝落叶层现存量分别为 8.99t· hm- 2 、7.5 6t... 通过对福建三明格氏栲天然林及在其采伐迹地上营造的 33年生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枯枝落叶层现存量与季节动态、C库及养分库的研究表明 ,格氏栲天然林、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枯枝落叶层现存量分别为 8.99t· hm- 2 、7.5 6t· hm- 2 和 4 .81t· hm- 2 ;枯枝落叶层中叶占现存量的比例分别为 6 4 .96 %、6 1.38%和 38.0 5 % ,枝占比例分别为 31.5 9%、37.83%和 4 2 .6 2 %。格氏栲天然林与人工林枯枝落叶层现存量最大值均出现在春季 ,而杉木人工林枯枝落叶层现存量最大值出现在夏季。格氏栲天然林枯枝落叶层 C贮量为 4 .0 2 t· hm- 2 ,分别是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的 1.2 2倍和 1.77倍 ;格氏栲天然林和人工林枯枝落叶层 C库与杉木人工林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P<0 .0 5 )。格氏栲天然林、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枯枝落叶层养分贮量分别为 138.4 2 kg· hm- 2 、113.5 6 kg· hm- 2 和 72 .39kg· hm- 2 ;除 Mg外 ,格氏栲天然林枯枝落叶层中各种养分贮量均最高。与人工林相比 ,天然林枯枝落叶层现存量、C和养分贮量均最大。枯枝落叶层对林地长期生产力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枝落叶层 碳库 养分库 格氏栲 杉木 天然林 人工林
下载PDF
格氏栲天然林与人工林粗木质残体碳库及养分库 被引量:43
6
作者 杨玉盛 郭剑芬 +2 位作者 林鹏 何宗明 陈光水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11,共5页
福建三明格氏栲天然林及在其采伐迹地上营造的33年生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粗木质残体现存量与季节动态、C库及养分库的研究表明,格氏栲天然林、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粗木质残体现存量分别为1 32、0 4 6和0 2 3t·hm- 2 。3... 福建三明格氏栲天然林及在其采伐迹地上营造的33年生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粗木质残体现存量与季节动态、C库及养分库的研究表明,格氏栲天然林、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粗木质残体现存量分别为1 32、0 4 6和0 2 3t·hm- 2 。3种林分粗木质残体现存量的季节变化模式均为夏季>冬季>秋季>春季。格氏栲天然林粗木质残体C贮量为0 78t·hm- 2 ,分别是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的4 1 1倍和7 0 9倍;格氏栲天然林粗木质残体C库与2种人工林间差异显著(P <0 0 5)。格氏栲天然林、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粗木质残体养分贮量分别为1 4 1 6、2 90和0 95kg·hm- 2 ;格氏栲天然林粗木质残体中各种养分贮量均最高。与人工林相比,天然林粗木质残体现存量、C和养分贮量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木质残体 碳库 养分库 格氏栲 杉木 天然林 人工林
下载PDF
施肥对长白落叶松苗木养分库氮磷吸收及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6
7
作者 康瑶瑶 刘勇 +3 位作者 马履一 李国雷 祝燕 马跃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1-36,共6页
为探讨传统施肥量是否使出圃长白落叶松苗木体内养分达到养分奢养阶段,以长白落叶松1年生播种苗为实验材料,设定不同施肥量实验,对2年生移栽苗木的生物量、N和P的养分浓度及含量进行检验,并结合养分吸收利用效率和N、P的矢量情况进行分... 为探讨传统施肥量是否使出圃长白落叶松苗木体内养分达到养分奢养阶段,以长白落叶松1年生播种苗为实验材料,设定不同施肥量实验,对2年生移栽苗木的生物量、N和P的养分浓度及含量进行检验,并结合养分吸收利用效率和N、P的矢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种施肥量处理对其养分库和全株的生物量(P养分库=0.0285;P全株=0.0325)、P的养分浓度(P养分库=0.0022;P全株=0.0418)及P的含量(P养分库=0.0043;P全株=0.0301)影响显著,且存在生物量和N素向养分库转移的现象,养分吸收利用参数值均较低。矢量分析结果显示,整株和养分库中N素均处于养分缺乏状态,而P素处于养分稀释状态。建议生产部门对其传统施肥方式进行转变,对其生长季中指数施N肥和晚季追施P肥,以使苗木达到奢养的阶段,同时利用苗木养分库的大小来预测苗木造林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 养分承载 养分库
下载PDF
川西亚高山人工云杉林地有机物和养分库的退化与调控 被引量:41
8
作者 庞学勇 刘世全 +4 位作者 刘庆 林波 吴彦 何海 包维楷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6-133,共8页
研究了川西亚高山云杉人工林地有机物和养分库状况 ,结果表明 :该区云杉人工林有机物和养分库严重退化 ,表现为 ,其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和周转期均较次生阔叶林和原始云杉林慢 ,致使地表枯枝落叶干物质和各种养分贮量滞留于凋落物层而不能... 研究了川西亚高山云杉人工林地有机物和养分库状况 ,结果表明 :该区云杉人工林有机物和养分库严重退化 ,表现为 ,其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和周转期均较次生阔叶林和原始云杉林慢 ,致使地表枯枝落叶干物质和各种养分贮量滞留于凋落物层而不能进入土壤 ,土壤中有机质、全N、全P和碱解N含量随人工云杉林龄的增加而大幅度下降。人工云杉林份组成单一 ,其凋落物分解慢 ,归还土壤凋落物和养分数量少 ,是川西亚高山云杉人工林地土壤有机物和养分库退化的重要原因 ,人为收集凋落物积肥和人工抚育清灌 ,不断带走植被中养分是土壤有机物和养分库不断耗竭的另一重要原因。建议对该区人工成熟林抚育间伐和营造针阔混交林 ,改善成熟林下微环境和改变林份组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地区 亚高山 人工林 云杉林地 有机物 养分库 调控方法
下载PDF
轮耕对双季稻田耕层土壤养分库容及Cd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汤文光 肖小平 +5 位作者 张海林 黄桂林 唐海明 李超 刘胜利 汪柯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5-114,共10页
研究长期不同耕作措施下双季稻田土壤结构、养分及重金属含量的变化规律,对构建稻田合理耕层、提升耕地质量、促进粮食可持续丰产具有重要意义。2005—2014年在湖南醴陵双季稻田设置长期免耕(NT-NT)、长期旋耕(RT-RT)、长期翻耕(CT-CT)... 研究长期不同耕作措施下双季稻田土壤结构、养分及重金属含量的变化规律,对构建稻田合理耕层、提升耕地质量、促进粮食可持续丰产具有重要意义。2005—2014年在湖南醴陵双季稻田设置长期免耕(NT-NT)、长期旋耕(RT-RT)、长期翻耕(CT-CT)、翻免轮耕(CT-NT)和旋免轮耕(RT-NT)5种耕作方式定位试验,测定并分析不同耕作方式对耕层深度、土壤容重、土壤C、N、P、K养分含量、养分库容量及重金属Cd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NT-NT由于长期没有动土,土壤容重较高,而RT-RT、CT-CT、CT-NT和RT-NT均使土壤容重值降到了较理想区间。CT-NT和RT-NT 0~5 cm耕层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Cd含量均显著低于NT-NT,而高于RT-RT、CT-CT,说明NT-NT在促进土壤养分向表层聚集的同时,也促进了土壤镉向表层聚集,且随着耕作频率的增加土壤表层养分及土壤镉均呈下降趋势。CT-NT和RT-NT 5~10 cm耕层土壤各养分含量均显著高于NT-NT,而10~20 cm耕层土壤各养分含量均低于RT-RT、CT-CT,说明轮耕促进了土壤养分积累并主要向土壤中层聚集。耕层厚度、有效养分总库容量及土壤Cd含量均表现为RT-RT、CT-CT>CT-NT、RT-NT>NT-NT,说明随着耕作频率减少土壤耕层逐渐变浅,有效养分总库容量逐渐变小,土壤总镉、有效镉含量也逐渐降低。本研究表明,长期免耕和长期翻(旋)耕均存在一定弊端,长期免耕虽然降低了土壤镉含量,但同时也降低了土壤养分库容,长期翻(旋)耕虽然增加了土壤养分库容,但同时也增加了土壤镉含量,而合理土壤轮耕既可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养分积累、增加土壤养分库容,又能适当降低土壤镉含量,改善土壤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耕 水稻 土壤养分 库容量 重金属CD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土壤养分库的影响 被引量:86
10
作者 关焱 宇万太 李建东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31-137,共7页
扼要地概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关于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养分库的动态与平衡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介绍并讨论了土壤氮、磷、钾养分全量及有效量的动态变化 ,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动态变化 ;铵态氮、氨基酸态氮、氨基糖态氮、酸解未知态氮、非水解... 扼要地概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关于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养分库的动态与平衡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介绍并讨论了土壤氮、磷、钾养分全量及有效量的动态变化 ,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动态变化 ;铵态氮、氨基酸态氮、氨基糖态氮、酸解未知态氮、非水解残渣氮及微生物体氮在土壤氮库中的动态变化 ;Ca2 P、Ca8 P、Al P、Fe P、闭蓄态磷 ,活性有机磷、中度活性有机磷、中稳性有机磷、高稳性有机磷及微生物体磷在土壤磷库中的动态变化 ;土壤碳库中松结态腐殖质、稳结态腐殖质、紧结态腐殖质以及富里酸和胡敏酸的动态变化 ;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无机复合状况的影响 ;农田土壤养分库的养分循环与养分平衡。还指出了当前土壤养分库研究面临的一些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土壤养分库 养分平衡
下载PDF
人工杉木林地有机物和养分库的退化与调控 被引量:40
11
作者 吴蔚东 张桃林 +1 位作者 孙波 赵其国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1-49,共9页
研究表明,人工杉木林地土壤有机物和养分库严重退化,地表枯枝落叶层中干物质和各种养分的贮量与阔叶林和混交林比较明显下降,土壤中有机质、全N量和碱解N含量的剖面分布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传统的炼山造林使杉木林地枯枝落叶和养... 研究表明,人工杉木林地土壤有机物和养分库严重退化,地表枯枝落叶层中干物质和各种养分的贮量与阔叶林和混交林比较明显下降,土壤中有机质、全N量和碱解N含量的剖面分布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传统的炼山造林使杉木林地枯枝落叶和养分库呈突变形式退化,林份组成单一,凋落物数量和养分含量少也是杉木林土壤有机物和养分库退化的重要因素。通过改进林木更新方式和改善林份组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人工林有机物和养分库的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杉木林 土壤 有机物 养分库 退化
下载PDF
秸秆还田和免耕对土壤养分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5
12
作者 陈尚洪 朱钟麟 +2 位作者 刘定辉 舒丽 王昌全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06-809,共4页
在四川盆地两种不同母质的土壤上,通过4年7季作物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作物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NPK、土壤活性碳(CA)、微生物碳(CMB)、矿化碳(CM)和碳库管理指数(CPMI)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秸秆还田免耕和旋耕均可提高土壤... 在四川盆地两种不同母质的土壤上,通过4年7季作物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作物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NPK、土壤活性碳(CA)、微生物碳(CMB)、矿化碳(CM)和碳库管理指数(CPMI)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秸秆还田免耕和旋耕均可提高土壤全氮、全钾、碱解氮和速效钾,但各个处理间土壤磷素变化没有明显规律性。秸秆还田免耕、旋耕提高了土壤不同形态碳素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秸秆还田旋耕比秸秆还田免耕更能改善土壤有效碳库质量,CA、CMB、CM和CPMI分别提高4.33%-52.88%、8.69%-86.62%、20.64%-60.79%和18.41%-57.12%。相关性分析表明,运用土壤碳库管理指数表征土壤养份及碳素动态变化比土壤有机碳更具灵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免耕 土壤养分 碳库管理指数
下载PDF
川西北几种常绿阔叶林土壤碳库和养分库的比较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李强 马明东 +4 位作者 刘跃建 刘闯 丁虹旭 陈暮初 陈英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4-117,125,共5页
通过对原始青冈栎+栲树+薯豆成熟常绿阔叶林、次生润楠+桤木+楠木成熟常绿阔叶林和次生绿叶石栎+光皮桦+细齿柃木幼年常绿阔叶林3种四川西北部典型常绿阔叶林下土壤碳库、全量养分库的调查和分析,揭示了该区域常绿阔叶林顶级群落下土壤... 通过对原始青冈栎+栲树+薯豆成熟常绿阔叶林、次生润楠+桤木+楠木成熟常绿阔叶林和次生绿叶石栎+光皮桦+细齿柃木幼年常绿阔叶林3种四川西北部典型常绿阔叶林下土壤碳库、全量养分库的调查和分析,揭示了该区域常绿阔叶林顶级群落下土壤碳库和养分库的整体情况及变异规律。结果表明:源于林分起源、成熟阶段和树种特性不同,3种天然林分土壤碳库差异较大。3种林分土壤碳库分别为160.35 t/hm2,138.96 t/hm2,62.14 t/hm2,平均为120.48 t/hm2。不同养分库在3种林分间表现的规律性不同,但它们都受到林分类型及特征的重要影响。有机碳和各养分的存贮随土壤深度增加均呈减小的趋势,有机碳和总氮表现尤其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群落 土壤碳库 土壤养分库 川西北
下载PDF
放牧和围封对藏北高寒草原紫花针茅群落生物量分配及碳、氮、磷储量的影响 被引量:30
14
作者 洪江涛 吴建波 王小丹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878-1886,共9页
草地围封工程是改善退化草原生态环境和促进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以典型高寒草原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群落为研究对象,选取自由放牧、围封4年和围封8年3块样地,比较分析不同草地管理方式下群落生物量分配和碳(C)、氮... 草地围封工程是改善退化草原生态环境和促进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以典型高寒草原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群落为研究对象,选取自由放牧、围封4年和围封8年3块样地,比较分析不同草地管理方式下群落生物量分配和碳(C)、氮(N)、磷(P)储量差异。结果表明,自由放牧、围封4年和围封8年的群落地上生物量分别为46.12、146.40和256.44 g·m-2,0-15 cm土层根系生物量分别为274.74、214.87和764.59g·m-2,15-30 cm土层根系生物量分别为17.80、17.56和31.64 g·m-2;围封显著促进了植被群落的增长(P<0.05),其中对围封4年的优势种紫花针茅和青藏苔草(Carex moorcroftii)总生物量影响最显著(P<0.05)。围封显著提高了植物群落地上部分C、N、P储量,其中围封8年样地营养元素储量最高(P<0.05)。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草地围封工程对藏北高寒草原紫花针茅群落物质分配的影响,为评估该区域退牧还草的生态效应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封 放牧 退牧还草 生物量 营养元素储量
下载PDF
放牧干扰对高寒杜鹃灌丛草地地下养分库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魏巍 曹文侠 +2 位作者 祁娟 张德罡 师尚礼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24-1029,共6页
采用室外取样与室内分析结合的方法对祁连山高寒杜鹃灌丛草地不同放牧干扰条件下土壤、根系养分化学计量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植物群落地下生物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迅速减少,60%~70%根系聚集于0~10 cm土层,随放牧压力增加活根向土... 采用室外取样与室内分析结合的方法对祁连山高寒杜鹃灌丛草地不同放牧干扰条件下土壤、根系养分化学计量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植物群落地下生物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迅速减少,60%~70%根系聚集于0~10 cm土层,随放牧压力增加活根向土壤深层转移。2)总根系生物量及其C、N、P储量随牧压增加均下降,重牧与轻牧相比C、N、P养分储量分别下降26%、17%、27%;表层单位质量活根C含量轻牧最高、N含量中度放牧最高、P含量重牧最高;死根N、P变化与活根相反。3)随牧压增加土壤有机碳、全氮密度以及N、P速效养分均上升,全磷含量相对稳定,但表层全磷含量下降。数据分析得出,休牧增加了根系生物量的同时,表层土壤根系的C/N、C/P比值升高,N/P比值降低。说明根系对土壤C积累及养分循环起重要作用,而生长季休牧有利于高寒灌丛草地土壤养分保持,这与高寒地区植物生长缓慢特性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灌丛草甸 休牧 放牧干扰 地下养分库 化学计量比
下载PDF
浙江天童地区常绿阔叶林退化对土壤养分库和碳库的影响 被引量:34
16
作者 闫恩荣 王希华 陈小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646-1655,共10页
为了解常绿阔叶林退化对土壤碳库和养分库的影响,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研究方法,以常绿阔叶林顶级群落为参照,选择了次生常绿阔叶幼年林、次生针阔混交林、次生针叶林、灌丛和灌草丛代表不同的退化类型,分别对其土壤氮磷养分库、碳库进行... 为了解常绿阔叶林退化对土壤碳库和养分库的影响,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研究方法,以常绿阔叶林顶级群落为参照,选择了次生常绿阔叶幼年林、次生针阔混交林、次生针叶林、灌丛和灌草丛代表不同的退化类型,分别对其土壤氮磷养分库、碳库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氮库贮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成熟常绿阔叶林、次生常绿阔叶幼年林、灌丛、次生针叶林、灌草丛和次生针阔混交林;土壤总磷含量也是在成熟林最高,次生针阔混交林和次生针叶林的总磷含量显著高于次生常绿阔叶幼年林和灌丛;土壤有机碳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成熟常绿阔叶林,次生针叶林、次生常绿阔叶幼年林、灌丛、灌草丛和次生针阔混交林;土壤铵态氮在成熟林、灌丛和灌草丛的库容量最大,其次分别为次生幼年常绿阔叶林、次生针阔混交林,最小的为次生针叶林;硝态氮则在灌草丛的库容量最大,其次分别为次生针叶林、次生针阔混交林和成熟林针叶林,最小的为次生常绿阔叶幼年林和灌丛。统计显示,常绿阔叶林退化不仅导致土壤有机碳库含量的显著下降,也使得土壤氮磷养分库含量显著下降。可以认为,砍伐导致的大量生物量输出和森林管理措施的影响,植物种类组成的改变,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变以及养分和有机碳的主要生物化学转化环节发生改变是导致此类变化的主要因素,常绿阔叶林顶极群落土壤是该地区土壤的最大养分库和碳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退化 土壤碳库 土壤养分库
下载PDF
土壤养分库对缺苞箭竹叶片养分元素再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鲁叶江 吴福忠 +2 位作者 杨万勤 王开运 张春娜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58-1062,共5页
研究了王朗自然保护区3个密度的缺苞箭竹群落的土壤养分库和叶片养分元素再分配能力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密度箭竹群落的土壤N、K贮量没有显著差异,土壤P贮量随着密度增加而显著减少(P<0·01),土壤Ca和Mg贮量则随着密度增... 研究了王朗自然保护区3个密度的缺苞箭竹群落的土壤养分库和叶片养分元素再分配能力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密度箭竹群落的土壤N、K贮量没有显著差异,土壤P贮量随着密度增加而显著减少(P<0·01),土壤Ca和Mg贮量则随着密度增加而增加。不同密度的箭竹叶片N和K的再分配能力没有显著差异,叶片P的再分配能力随着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Ca和Mg随着箭竹密度的增加在凋落叶中有显著积累的趋势。这表明,基于密度的箭竹叶片养分元素再分配能力与土壤养分库的大小密切相关,可能的机理过程是不同密度的箭竹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改变了土壤养分库的大小,土壤养分库通过反馈机制导致箭竹叶片养分元素再分配能力的变化,体现了土壤与植被之间的互动关系。综合分析表明,P可能是限制缺苞箭竹生长发育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苞箭竹 密度 土壤养分库 养分再分配
下载PDF
施肥对土壤潜在养分(磷和钾)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宇万太 张璐 +2 位作者 马强 赵少华 沈善敏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1-76,共6页
通过 5年的田间定位试验 ,研究辽河平原土壤磷钾的自然释放速度和不同施肥制度下的肥料效应以及建立宏大养分库的过程。结果表明 ,N、P肥在下辽河平原对玉米具有极好的增产作用 ,但K肥对玉米暂时不表现增产效果 ;对大豆而言 ,P、K肥效... 通过 5年的田间定位试验 ,研究辽河平原土壤磷钾的自然释放速度和不同施肥制度下的肥料效应以及建立宏大养分库的过程。结果表明 ,N、P肥在下辽河平原对玉米具有极好的增产作用 ,但K肥对玉米暂时不表现增产效果 ;对大豆而言 ,P、K肥效果均很明显。不同施肥处理作物吸收养分之间的差异与产量之间的差异相似 ,但其幅度不同 ,前者明显大于后者 ,表明籽实产量的增长与养分消耗不是等比例的。豆茬土壤的供P状况要优于玉米茬 ;随着施肥年限的延长 ,残留肥料P、K进入速效养分库的量减少 ,不同元素其表现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平原 潜在养分 养分库 动态平衡
下载PDF
湘西北小流域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养分库效应 被引量:8
19
作者 漆良华 周金星 +2 位作者 张旭东 彭镇华 朱平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8-41,共4页
研究了湘西北女儿寨小流域马尾松天然林(Ⅰ)、杉木人工林(Ⅱ)、杜仲人工林(Ⅲ)、油桐人工林(Ⅳ)、润楠次生林(Ⅴ)、毛竹杉木混交林(Ⅵ)及荒草灌丛(Ⅶ)等7种典型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养分库含量、养分库有效性指数以及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和... 研究了湘西北女儿寨小流域马尾松天然林(Ⅰ)、杉木人工林(Ⅱ)、杜仲人工林(Ⅲ)、油桐人工林(Ⅳ)、润楠次生林(Ⅴ)、毛竹杉木混交林(Ⅵ)及荒草灌丛(Ⅶ)等7种典型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养分库含量、养分库有效性指数以及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和平均重量直径对养分库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库表聚效应明显,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全氮、水解氮质量分数为0.57×10-3~2.52×10-3、29.63×10-6~134.40×10-6,全磷、速效磷为0.02×10-3~0.12×10-3、0.93×10-6~14.55×10-6,速效钾为21.38×10-6~202.23×10-6;润楠次生林全氮、全磷、速效磷质量分数最高,杉木人工林水解氮质量分数最高,油桐人工林速效钾质量分数最高;森林植被模式下土壤养分库有效性指数均高于荒草灌丛,排序为EⅥ(1.2981)>EⅣ(1.2855)>EⅤ(1.2322)>EⅡ(1.2141)>EⅢ(1.2011)>EⅠ(1.1986)>EⅦ(1.1746);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与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均呈负相关,且与速效钾的相关关系达到显著水平(α=0.10);平均重量直径与碱解氮、速效磷为负相关,与速效钾为弱正相关,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分形维数与速效钾之间线性回归关系极显著(R2=0.4901,p=0.0053),分形维数、平均重量直径与碱解氮、速效钾之间的通用线性方程也达到极显著(R2=0.6644,p=0.0014)和较显著(R2=0.4091,p=0.04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模式 土壤养分库 土壤团聚体 小流域
下载PDF
广西喀斯特次生林地表碳库和养分库特征及季节动态 被引量:6
20
作者 朱双燕 王克林 +2 位作者 曾馥平 曾昭霞 宋同清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37-242,共6页
以自然保护区原生林为对照,调查了广西喀斯特区处于同一次生演替序列中的灌丛、藤刺灌丛、乔灌丛3个群落的地表凋落物存量,同时对凋落物层和土壤表层(0-5 cm)的有机碳,全氮、磷、钾等养分元素的含量、贮量状态及其雨季前后的变化进行了... 以自然保护区原生林为对照,调查了广西喀斯特区处于同一次生演替序列中的灌丛、藤刺灌丛、乔灌丛3个群落的地表凋落物存量,同时对凋落物层和土壤表层(0-5 cm)的有机碳,全氮、磷、钾等养分元素的含量、贮量状态及其雨季前后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表凋落物存量及有机碳、全氮贮量随演替阶段上升均呈增高趋势;除全磷外,土壤的有机碳和养分元素含量与凋落物层贮量相关性显著(p<0.05);雨季期间,凋落物迅速分解,地表凋落物的分解量要大于当季凋落量,并且次生林的凋落物分解与养分释放量显著高于原生林;雨季后,各群落有机碳和养分的凋落物层贮量以及土壤含量均有所降低,其中凋落物层贮量下降显著的是藤刺灌丛与乔灌丛,土壤养分含量则在灌丛与原生林阶段下降更为明显,在从灌丛向顶级群落演替的进程中,森林的自养能力可能存在一个先增高再降低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次生林 凋落物层 土壤表层 碳库和养分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