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钵苗机插密度对双季晚稻产量及群体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舒鹏 郭保卫 +8 位作者 霍中洋 周年兵 张洪程 程飞虎 陈忠平 陈恒 戴其根 许轲 魏海燕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3-31,共9页
以杂交籼稻品种五丰优T025、籼粳杂交稻品种甬优538、常规粳稻品种小叶迟熟为材料,设置5个钵苗机插密度(D1,33 cm×12 cm;D2,33 cm×13 cm;D3,33 cm×14 cm;D4,33 cm×15 cm;D5,33 cm×16 cm),以毯苗机插为对照(CK,... 以杂交籼稻品种五丰优T025、籼粳杂交稻品种甬优538、常规粳稻品种小叶迟熟为材料,设置5个钵苗机插密度(D1,33 cm×12 cm;D2,33 cm×13 cm;D3,33 cm×14 cm;D4,33 cm×15 cm;D5,33 cm×16 cm),以毯苗机插为对照(CK,30.0 cm×13.2 cm),比较研究了不同钵苗机插密度对双季晚稻产量及群体质量的影响,旨在探明水稻钵苗机插在双季晚稻区的适宜栽插密度。试验结果表明:(1)三种类型水稻的产量均随移栽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相同密度条件下D1处理产量均极显著高于CK,2年平均增产8.13%~9.50%;(2)钵苗机插水稻移栽后群体的茎蘖数均表现为处理D1>D2>D3>D4>D5,与CK相比,D1处理的茎蘖数栽后增长快,拔节后群体茎蘖数消减缓慢,成穗率高;(3)移栽期至拔节期、拔节期至抽穗期、抽穗期至成熟期三种类型水稻钵苗机插的干物质积累量、群体生长率、光合势均表现为处理D1>D2>D3>D4>D5,移栽期至拔节期CK的干物质积累量和光合势大于D1处理,拔节期至抽穗期、抽穗期至成熟期D1的干物质积累量、群体生长率及光合势均高于CK;(4)钵苗机插水稻主要生育期的群体干物质量均表现为处理D1>D2>D3>D4>D5,而单茎干物质量却表现出相反的趋势;(5)钵苗机插水稻在主要生育时期的叶面积指数及抽穗期群体的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及粒叶比均随密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抽穗期群体的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及粒叶比D1处理极显著高于CK。本试验结果表明,在双季晚稻区不同类型水稻品种钵苗机插最适宜行株距为33 cm×12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晚稻 钵苗机插 密度 产量 群体质量
下载PDF
水稻营养钵育苗全自动栽植机的设计 被引量:2
2
作者 韩豹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75-278,共4页
根据水稻营养钵育苗移栽的农艺要求 ,在原水稻插秧机研究基础上 ,综合国内插秧有序与抛秧浅栽的特点 ,设计了水稻营养钵育苗全自动栽植机。文章介绍了该机的工作原理及关键部件的结构 ,并通过对单、串联槽轮机构的运动规律进行了比较 ,... 根据水稻营养钵育苗移栽的农艺要求 ,在原水稻插秧机研究基础上 ,综合国内插秧有序与抛秧浅栽的特点 ,设计了水稻营养钵育苗全自动栽植机。文章介绍了该机的工作原理及关键部件的结构 ,并通过对单、串联槽轮机构的运动规律进行了比较 ,确定出该机的最佳间歇运动机构——串联槽轮机构 ,实现水稻钵育苗有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营养钵育苗 全自动栽植机 设计 农艺性状 工作原理 结构特征 运动规律 间歇运动机构
下载PDF
钵苗机插水稻产量形成优势及主要生理生态特点 被引量:152
3
作者 张洪程 朱聪聪 +9 位作者 霍中洋 许轲 蒋晓鸿 陈厚存 高尚勤 李德剑 赵成美 戴其根 魏海燕 郭保卫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50-59,共10页
为研究钵苗机插水稻产量形成优势及生理生态特点,在长江中下游不同生态区选用当地大面积种植的代表性品种淮稻8号、甬尤8号、常优5号、皖稻68、镇稻11、武运粳24为材料,设置钵苗机插高产示范田和专题对比小区试验,并以常规盘育毯苗机插... 为研究钵苗机插水稻产量形成优势及生理生态特点,在长江中下游不同生态区选用当地大面积种植的代表性品种淮稻8号、甬尤8号、常优5号、皖稻68、镇稻11、武运粳24为材料,设置钵苗机插高产示范田和专题对比小区试验,并以常规盘育毯苗机插为对照(CK),就产量及其结构、群体生长发育动态各项指标进行系统比较。结果表明,与水稻毯状小苗机插相比,机插钵苗秧苗素质高,活棵发苗快,高峰苗数较小,成穗率高7个百分点;钵苗机插水稻生育中、后期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相对较高,其中抽穗至成熟期群体生长率高出8.7%-15.1%。抽穗后群体光合势、干物质积累等光合物质生产指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毯苗机插,其中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增加8.7%;钵苗机插水稻抽穗后根系活力各项指标均较优,乳熟期颖花根活量提高14.2%,且抗倒伏能力较强,基部节间倒伏指数小7%-16.8%。钵苗机插水稻具有显著的增产优势,比毯苗机插增产6.0%-12.6%,其产量形成优势的主要特征是"穗大粒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生理 生态 水稻 钵苗机插 增产优势
下载PDF
钵苗机插密度对不同类型水稻产量及光合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5
4
作者 朱聪聪 张洪程 +11 位作者 郭保卫 曹利强 江峰 葛梦婕 花劲 宋云生 周兴涛 霍中洋 许轲 戴其根 魏海燕 朱大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2-133,共12页
在南方稻区大面积应用的常规粳稻、杂交粳稻、杂交籼稻中各选2个代表性品种为材料,根据钵苗机插不同穴距设置高、中、低3种密度处理,并以常规塑盘毯状育苗机插为对照,比较研究钵苗机插不同密度对水稻光合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南方稻区大面积应用的常规粳稻、杂交粳稻、杂交籼稻中各选2个代表性品种为材料,根据钵苗机插不同穴距设置高、中、低3种密度处理,并以常规塑盘毯状育苗机插为对照,比较研究钵苗机插不同密度对水稻光合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钵苗机插水稻各生育期茎蘖数随栽插密度的降低而减小,剑叶叶绿素含量及光合特征参数变化则呈相反趋势。单茎干物重、茎叶转运及净同化率均以低密度最大,中密度次之,高密度最低。常规粳稻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群体生长率和光合势等指标随密度的降低极显著减小,成熟期群体干物重高密度平均较中、低密度分别高3.0%和7.6%,高、中密度的最终产量分别较对照增产11.8%和8.9%,低密度与CK无显著差异。杂交稻各群体生长指标以中密度最大,高密度实产介于中、低密度之间,杂交籼稻高密度处理与低密度相当,显著低于中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钵苗机插 密度 产量 光合物质生产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对钵苗机插水稻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胡群 曹利强 +4 位作者 夏敏 张洪程 陈厚存 郭保卫 魏海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8期34-37,共4页
[目的]寻求钵苗机插水稻的适宜施氮量,以期为当地钵苗机插水稻的合理施氮提供理论依据,促进钵苗机插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方法]在统一钵苗机插条件下,以常规粳稻武运粳24和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不同的氮肥水平N0(0)、N1(... [目的]寻求钵苗机插水稻的适宜施氮量,以期为当地钵苗机插水稻的合理施氮提供理论依据,促进钵苗机插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方法]在统一钵苗机插条件下,以常规粳稻武运粳24和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不同的氮肥水平N0(0)、N1(187.5kg/hm^2)、N2(225.0 kg/hm^2)、N3(262.5 kg/hm^2)、N4(300.0 kg/hm^2)、N5(337.5 kg/hm^2),研究不同施氮量对2个水稻品种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2个品种产量随氮肥水平的提高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N4水平下最高;移栽至拔节与拔节至抽穗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均随氮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而抽穗至成熟阶段干物质积累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其中N4处理最大;2个品种的氮素吸收利用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其中常规稻品种在N4水平下吸收利用率最高,杂交稻品种在N3水平下最高。[结论]在氮肥用量为300.0 kg/hm^2时,2种钵苗机插水稻各项群体指标较优,干物质积累多,有效穗数足,产量较高,氮素吸收利用率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钵苗机插水稻 产量形成 氮素利用率
下载PDF
甬优1540钵苗机插850kg/667m^2群体指标与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被引量:5
6
作者 吴桂成 宋秧泉 +3 位作者 吴建明 盛永明 顾菊根 王见林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6-89,共4页
以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为材料,在钵苗超稀植机插方式下,比较分析了其在不同产量(高产、超高产)水平下的群体结构、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的表现,并提出了甬优1540钵苗超稀植机插850 kg/667 m^2群体指标,总结了配套的精确定量... 以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为材料,在钵苗超稀植机插方式下,比较分析了其在不同产量(高产、超高产)水平下的群体结构、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的表现,并提出了甬优1540钵苗超稀植机插850 kg/667 m^2群体指标,总结了配套的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甬优1540 钵苗超稀植机插 群体指标 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不同机插方式水稻高产群体特征及其产量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谢成林 周兴涛 姚义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9-112,共4页
研究钵苗机插群体结构特征及产量形成特点,探索适应稻作生产的高产、稳产栽培技术。以毯苗机插为对照,设置钵苗机插高产示范田,系统比较其生长发育各项指标。研究表明:相比传统毯苗机插,钵苗机插秧苗素质明显高于毯苗机插,发根力优势明... 研究钵苗机插群体结构特征及产量形成特点,探索适应稻作生产的高产、稳产栽培技术。以毯苗机插为对照,设置钵苗机插高产示范田,系统比较其生长发育各项指标。研究表明:相比传统毯苗机插,钵苗机插秧苗素质明显高于毯苗机插,发根力优势明显;移栽后分蘖发生快,成穗率高;各生育时期干物重高于毯苗机插稻;抗倒能力强,单茎抗倒力矩为51.0g/茎,较毯苗高18.9%;最终产量钵苗机插稻达11.52t/hm2,较毯苗机插高0.62t/hm2,增产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钵苗机插 群体特征 产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