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yang River Valley: A Land of Arrow Songs
1
作者 AI NAN 《China's Tibet》 1996年第5期37-37,共1页
ALandofArrowSongs¥AINANPeoplewholiveintheNyangRiverValleyareknownfortheirexcellentarchery.Wheneverthereisafe... ALandofArrowSongs¥AINANPeoplewholiveintheNyangRiverValleyareknownfortheirexcellentarchery.Wheneverthereisafestival-therewill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 Land of Arrow Songs nyang river Valley
下载PDF
Study of the intensity and driving factors of land use/cover change in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 Nyang Qu River, and Lhasa River region, Qinghai-Tibet Plateau of China 被引量:2
2
作者 LUO Jing XIN Liangjie +3 位作者 LIU Fenggui CHEN Qiong ZHOU Qiang ZHANG Yili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22年第4期411-425,共15页
Land use/land cover(LULC)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xplor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human activities and achieving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data of LULC types(cropland, fo... Land use/land cover(LULC)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xplor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human activities and achieving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data of LULC types(cropland, forest land, grassland, built-up land, and unused land) from 1990 to 2015, we analysed the intensity and driving factors of land use/cover change(LUCC) in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Nyang Qu River, and Lhasa River(YNL) region, Qinghai-Tibet Plateau of China, using intensity analysis method, cross-linking table method, and 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UCC in the YNL region was nonstationary from 1990 to 2015, showing a change pattern with "fast-slow-fast" and "U-shaped". Built-up land showed a steady increase pattern, while cropland showed a steady decrease pattern. The gain of built-up land mainly came from the loss of cropland. The transition pattern of LUCC in the YNL region was relatively single and stable during 1990–2015. The transition pattern from cropland and forest land to built-up land was a systematic change process of tendency and the transition pattern from grassland and unused land to cropland was a systematic change process of avoidance. The transition process of LUCC was the result of the combined effect of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YNL region. This study reveals the impac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 caused by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land resource system and provides scientific support for the study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hang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use/cover change intensity analysis driving factors Yarlung Zangbo river nyang Qu river Lhasa river Qinghai-Tibet Plateau
下载PDF
基于改进CRITIC-熵权法组合赋权模型的西藏高原河湖健康评价
3
作者 许继军 朱振熔 +3 位作者 雷彩秀 杨春花 宋雅静 陈述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0-206,214,共8页
河湖健康评价对于保障水资源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改进CRITIC-熵权法组合赋权模型,计算了高原河湖健康评价体系的指标权重,并对尼洋河和扎日南木错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尼洋河的健康等级为“健康”,准则层权重... 河湖健康评价对于保障水资源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改进CRITIC-熵权法组合赋权模型,计算了高原河湖健康评价体系的指标权重,并对尼洋河和扎日南木错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尼洋河的健康等级为“健康”,准则层权重大小依次为社会服务功能、“盆”、“水”、生物;扎日南木错的健康等级为“非常健康”,准则层权重排序为“水”、“盆”、生物、社会服务功能;评价结果表明,尼洋河的河岸带植被宽度、岸线稳定性较低,扎日南木错则在岸线自然状况、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和湖泊营养状态等方面仍需改进;最后,河湖对尼洋河和扎日南木错的保护和管理提出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评价 组合赋权法 改进CRITIC-熵权法 西藏 尼洋河 扎日南木错
下载PDF
西藏尼洋河流域土地景观格局演变的生态风险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郝守宁 董飞 +2 位作者 刘晓波 郭永刚 苏立彬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78-383,430,共7页
针对青藏高原流域生态景观格局的演变所引起的生态风险问题,选取青藏高原生态脆弱区的尼洋河流域为研究区域,以1980年、1995年、2010年、2020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根据景观生态学理论将尼洋河流域划分为814个生态风险评价单元,构建... 针对青藏高原流域生态景观格局的演变所引起的生态风险问题,选取青藏高原生态脆弱区的尼洋河流域为研究区域,以1980年、1995年、2010年、2020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根据景观生态学理论将尼洋河流域划分为814个生态风险评价单元,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对尼洋河流域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动态演变特征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1)尼洋河流域近40年来的6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皆发生了改变,其中水域和建设用地变化幅度最明显;(2) 1980—2020年流域内高生态风险区与中生态风险区面积增加,流域内总体景观生态风险呈增加的趋势,生态恶化的区域主要发生在尼洋河干流河谷区和高海拔区;尼洋河流域各期景观生态风险等级以尼洋河干流为轴线呈现对称式分布,跟随海拔高程的上升生态风险等级增加;(3)尼洋河流域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呈逐年上升的正相关性,在空间上表现为集聚效应。综上,1980—2020年尼洋河流域生态风险总体呈上升的趋势,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是驱动生态恶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风险 空间变化 尼洋河流域
下载PDF
西藏尼洋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郝守宁 苏立彬 郭永刚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3-309,共7页
[目的]以西藏尼洋河流域作为高原生态脆弱区的典型代表,对流域1995—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影响下的生态敏感性进行探索分析,为该流域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流域土地利用强度指数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 [目的]以西藏尼洋河流域作为高原生态脆弱区的典型代表,对流域1995—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影响下的生态敏感性进行探索分析,为该流域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流域土地利用强度指数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建土地利用变化下的生态敏感性指数,基于土地利用强度指数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各子流域内的时空变化,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获得尼洋河流域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布状况。[结果]1995—2020年尼洋河流域林地和建筑用地面积呈增加的趋势,而未利用地和水域面积呈下降趋势;土地利用强度指数由1.7255上升到1.7259,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了约3000万元。土地利用强度指数上升的区域分布在下游流域;流域生态敏感性指数由0.3增加到9.4,流域中、高敏感区主要分布在中下游流域,且高敏感区面积呈扩增趋势。[结论]流域内区域生态敏感性变化由土地利用类型间的转移流动的方向所决定。总体而言,近25 a来流域生态敏感性对生态系统中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较为明显,中下游区域生态敏感性呈恶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敏感性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尼洋河 西藏
下载PDF
西藏尼洋河水环境重金属元素水平与风险评估 被引量:12
6
作者 拉巴次仁 布多 +2 位作者 谭欣 陈俊丽 张强英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17年第4期33-36,共4页
在西藏尼洋河流域布设13个代表性采样点采集水样,通过现场测试水样的pH值、电导率等指标和实验室分析水样中18种元素含量,并运用综合指数评价法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对尼洋河水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尼洋河水样的pH值为8.10~... 在西藏尼洋河流域布设13个代表性采样点采集水样,通过现场测试水样的pH值、电导率等指标和实验室分析水样中18种元素含量,并运用综合指数评价法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对尼洋河水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尼洋河水样的pH值为8.10~8.80,呈碱性至弱碱性;元素含量基本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Ⅰ类标准要求;除2、3号采样点重金属元素WQI在1~2之间外,其余11个采样点的WQI均<1,表明尼洋河水环境质量良好,尚未受到重金属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金属元素 风险评价 尼洋河
下载PDF
基于HBV模型的尼洋曲流域上游洪水致灾临界面雨量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林志强 洪健昌 +1 位作者 尼玛吉 路红亚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4期22-26,共5页
[目的]建立工布江达以上尼洋曲流域的降水—径流关系,构建该流域的致洪临界雨量指标,以期为开展山洪气象预警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流域暴雨洪水致灾机制,利用地面气象观测和CMORPH资料,基于HBV水文模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利用2007... [目的]建立工布江达以上尼洋曲流域的降水—径流关系,构建该流域的致洪临界雨量指标,以期为开展山洪气象预警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流域暴雨洪水致灾机制,利用地面气象观测和CMORPH资料,基于HBV水文模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利用2007—2011年观测数据对HBV水文模型的参数优化和率定,模拟数据与观测数据的确定性系数为0.91,NASH效率系数为0.89;采用2012—2014年观测数据进行验证,确定性系数为0.86,NASH效率系数为0.85,率定期和验证期的平均相对误差均为3.1%,表明经过率定的HBV模型对尼洋曲上游流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结论]尼洋曲流域的洪水过程不仅与实时降水的面雨量有关,还与前期基础水位有关,致灾临界面雨量随前期基础水位升高而减小,并且随着前期水位的变化,临界雨量值呈现了非线性响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洋曲流域 临界面雨量 HBV模型 洪水灾害
下载PDF
HBV模型在尼洋河流域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金浩宇 鞠琴 谢季遥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3-28,34,共7页
尼洋河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由于海拔较高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在沿河谷上升时受气温降低的影响,降水形式主要是降雨和降雪。通过MODIS遥感数据观测,流域常年被积雪覆盖,积雪覆盖率与径流量相关关系明显,融雪径流机制明显。HBV水文... 尼洋河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由于海拔较高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在沿河谷上升时受气温降低的影响,降水形式主要是降雨和降雪。通过MODIS遥感数据观测,流域常年被积雪覆盖,积雪覆盖率与径流量相关关系明显,融雪径流机制明显。HBV水文模型拥有融雪模块,适合水文机制为融雪径流地区使用。通过HBV模型在尼洋河流域的应用,得到率定期平均效率系数Reff为0.75,验证期平均效率系数Reff为0.81。表明HBV模型在以尼洋河流域为代表的青藏高原地区具有较高的适用性,为研究高原山区水文机制和水资源利用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水文模型 融雪径流 水文预报 尼洋河流域 应用研究
下载PDF
青藏高原尼洋河流域化学风化的季节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 被引量:5
9
作者 孟俊伦 郭建阳 +1 位作者 吴婕 赵志琦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20年第2期190-203,共14页
流域风化是理解大陆岩石化学风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反馈机制的重要途径,目前的研究集中在大河流域,小流域特别是高寒地区流域化学风化的影响因素尚不确定。本文选择岩性相对单一、人为活动干扰少的青藏高原尼洋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开展一... 流域风化是理解大陆岩石化学风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反馈机制的重要途径,目前的研究集中在大河流域,小流域特别是高寒地区流域化学风化的影响因素尚不确定。本文选择岩性相对单一、人为活动干扰少的青藏高原尼洋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开展一个水文年的采样分析,阐明高寒地区流域岩石化学风化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尼洋河河水离子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岩风化和硅酸盐岩风化,对河水中阳离子贡献量分别达到60%和29%,风化速率分别为0.20—19.00 t·km^-2∙month−1和0.09—0.80 t·km^-2∙month−1,年平均值分别为11.90 t·km^-2·a^-1和4.38 t·km^-2·a^-1。在一个水文年内,碳酸盐岩风化明显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而硅酸盐岩风化对季节变化的响应不明显,总体表现为雨季风化速率增加,旱季风化速率降低。地表径流是控制尼洋河流域化学风化的重要因素,径流增大,促进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风化,但岩石的溶解动力特征会限制径流对风化速率的促进作用。碳酸盐岩溶解速率大,径流增大能持续有效促进碳酸盐岩风化;而硅酸盐岩溶解速率小,随着径流量增大,风化速率增速降低。温度升高能有效促进尼洋河流域的岩石风化,提高岩石矿物的溶解速率。温度也能通过影响径流变化,间接影响流域的风化。位于高寒地区的尼洋河流域气候因素之间相互影响,也影响着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为此,在高寒地区流域展开监测周期更长、采样密度更高的工作,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气候因素对风化作用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洋河 化学风化 季节变化 气候因素
下载PDF
尼洋河丰水期Cd浓度与水环境因子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郝守宁 付意成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9-43,共5页
为了解尼洋河干流水体重金属Cd与pH、COD、TN、TP的关系,摸清重金属Cd的空间分布及来源,运用SPSS及GIS模型,对尼洋河干流上10个监测点的pH、COD、TN、TP及Cd指标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利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分析干流重金属Cd的空间... 为了解尼洋河干流水体重金属Cd与pH、COD、TN、TP的关系,摸清重金属Cd的空间分布及来源,运用SPSS及GIS模型,对尼洋河干流上10个监测点的pH、COD、TN、TP及Cd指标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利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分析干流重金属Cd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1)尼洋河丰水期干流水体满足Ⅲ类地表水质标准,空间分布上变化幅度最大的指标为COD,巴河与娘曲对尼洋河干流水环境指标浓度影响较大。(2)干流水体中TN与pH、Cd与TP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重金属Cd与TP存在多元回归的线性关系,回归常数为0.003,回归参数为83.072。(3)干流水体重金属Cd沿河流方向总体呈逐步下降的趋势,主要来源于自然矿产及沿河两岸的农业面源污染。研究结果可为尼洋河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和重金属Cd的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因子 重金属 关联分析 尼洋河
下载PDF
西藏尼洋河流域饮用水源地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1
11
作者 郝守宁 李成林 郭永刚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4-163,共10页
为研究尼洋河流域饮用水源地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作者对尼洋河干流水体理化指标和Cd、Cu、Pb等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分析重金属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和污染状况,同时采... 为研究尼洋河流域饮用水源地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作者对尼洋河干流水体理化指标和Cd、Cu、Pb等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分析重金属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和污染状况,同时采用美国环保局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流域水源地水体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流域水体偏碱性;Cd、Cu、Pb浓度含量均未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限值;水源地重金属浓度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中,丰水期水体中Cd、Pb、Cu、TP有相似的来源,而枯水期Cd、Pb、Cu与NH3-N有相似的来源,上游水体重金属来源主要为自然源,中下游水体重金属具有为多源性;下游水体重金属污染状最轻,重金属Cd为水体的主要污染分担指标;流域饮用水源地成人与儿童的平均个人年健康总风险变化幅度分别为2.1×10-5~5.1×10-5a-1和2.7×10-5~6.6×10-5a-1,饮用水源地水体非致癌重金属Pb与Cu的总健康风险程度在10-9a-1为人体可接受风险值,致癌重金属Cd的健康风险程度约是非致癌重金属Pb与Cu健康风险值的104倍,且高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Cd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值(5.0×10-5a-1),健康风险程度顺序为Cd>Pb>Cu,下游水体健康风险程度最低。Cd是尼洋河流域水体中污染负担最高的污染物,同时也是健康风险的主要污染物,是流域水环境风险管理和控制的主要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尼洋河流域 水源地 污染评价 健康风险评价 重金属
下载PDF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生态环境地质问题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作堂 《四川地质学报》 2005年第1期16-18,26,共4页
从生态环境地质的角度出发 ,指出西藏“一江两河”地区由于生态环境条件脆弱、生态系统的不稳定 ,在缺乏生态屏障保护下 ,对资源的大量开发利用、天然植被的大量掠取 ,诱发和加重了一系列重大生态环境地质问题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生态地... 从生态环境地质的角度出发 ,指出西藏“一江两河”地区由于生态环境条件脆弱、生态系统的不稳定 ,在缺乏生态屏障保护下 ,对资源的大量开发利用、天然植被的大量掠取 ,诱发和加重了一系列重大生态环境地质问题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生态地质环境保护措施和防治对策 ,并提供了典型实例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地质 生态屏障 防治对策 生态地质环境 生态系统 天然植被 资源 生态环境条件 西藏 开发利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