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5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湿气环境中CO_(2)-H_(2)S在α-Fe(110)密排面上吸附与点蚀机理研究
1
作者 李金灵 马文骏 +2 位作者 朱世东 屈撑囤 付安庆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82-93,共12页
目的从微观尺度探究CO_(2)-H_(2)S(CO_(2)和H_(2)S共存)在湿气管道顶部的吸附特性,进而揭示点蚀机理。方法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利用Materials Studio构建CO_(2)、H_(2)S和CO_(2)-H_(2)S在α-Fe(110)密排面的吸附模型,对CO_(2)... 目的从微观尺度探究CO_(2)-H_(2)S(CO_(2)和H_(2)S共存)在湿气管道顶部的吸附特性,进而揭示点蚀机理。方法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利用Materials Studio构建CO_(2)、H_(2)S和CO_(2)-H_(2)S在α-Fe(110)密排面的吸附模型,对CO_(2)、H_(2)S和CO_(2)-H_(2)S在α-Fe(110)面的吸附能、局域态密度、分波态密度和差分电荷密度进行仿真;利用高温高压釜模拟CO_(2)-H_(2)S-Cl^(-)腐蚀环境,分析L360钢在湿气环境中的腐蚀行为;最后,揭示含Cl^(-)湿气管道顶部CO_(2)-H_(2)S吸附机制与点蚀机理。结果CO_(2)、H_(2)S、CO_(2)-H_(2)S及CO_(2)-H_(2)S-Cl^(-)在最稳定位置时的吸附能分别为-4.065、-3.961、-8.538、-12.775e V,表明相较于CO_(2)与H_(2)S单独吸附,CO_(2)-H_(2)S在α-Fe(110)面的吸附能更负,Cl^(-)会进一步降低CO_(2)-H_(2)S的吸附能;且CO_(2)在与H_(2)S竞争环境电子中占优势;Cl^(-)会使CO_(2)-H_(2)S的局域态密度峰值降低,转移趋势为失去电子,基体和腐蚀介质的电子向着低能级跃迁释放出更多能量,进而加强了Fe与CO_(2)-H_(2)S间的化学键强度;Cl^(-)的2p轨道与Fe的3d轨道在-6.8 eV和-5.7 eV发生重叠,Cl^(-)被吸附到Fe表面并与Fe形成化学键生成氯化物,进而改变腐蚀产物膜的组分与结构,削弱产物膜的致密性和稳定性,减弱腐蚀阻抗力。在含Cl^(-)湿气的CO_(2)-H_(2)S环境中,液相中的Cl^(-)浓度升高,使L360钢的气相平均腐蚀速率逐渐增大,最高达2.935mm/a,点蚀越发严重。结论CO_(2)与H_(2)S在α-Fe(110)面吸附存在一定的协同和竞争作用,协同促进金属的腐蚀,FeCO3会优先沉积成膜,但H_(2)S会抑制FeCO3的生长,腐蚀产物以FeS为主;Cl^(-)会增强CO_(2)-H_(2)S与α-Fe(110)面间的作用力,弱化腐蚀产物膜层的保护性,进一步加速金属腐蚀、尤其是点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H_(2)S Cl^(-) 第一性原理 α-fe(110)密排面 吸附特征 腐蚀机理
下载PDF
γ-Fe中氢扩散行为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2
作者 汤伟杰 王红英 李志军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5-143,共9页
不锈钢中氢脆问题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热点,然而至今为止,对于钢中合金元素及空位与H原子之间的作用机理依然不清晰.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H原子在不同体系下γ-Fe(Fe8H、Fe7Cr/MoH、Fe7H)的扩散激活能、扩散系数以及扩散过渡态,对比... 不锈钢中氢脆问题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热点,然而至今为止,对于钢中合金元素及空位与H原子之间的作用机理依然不清晰.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H原子在不同体系下γ-Fe(Fe8H、Fe7Cr/MoH、Fe7H)的扩散激活能、扩散系数以及扩散过渡态,对比了H原子在不同体系γ-Fe中的扩散难易程度,并从电子结构层次解释其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空位的存在会改变H原子在γ-Fe中的扩散路径.在含空位的晶胞中H原子稳定存在于空位附近的近四面体间隙中,并沿空位附近的四面体间隙或八面体到四面体间隙路径扩散.γ-Fe中空位对H原子的影响是局域性的,一方面是捕获H原子的陷阱;另一方面降低了H原子的扩散激活能,促进H原子的扩散.而Cr/Mo的掺杂会降低空位对H原子的束缚,也会抑制H原子的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氢扩散 γ-fe 扩散激活能 电子结构
下载PDF
Ce对10Cr5MoV钢α-Fe晶粒尺寸及奥氏体长大行为的影响
3
作者 石晓霞 陈禹含 +2 位作者 詹飞 罗忠辉 强强 《钢管》 CAS 2024年第3期8-12,共5页
采用背散射电子衍射技术对不含稀土和含稀土Ce的两种试验钢的α-Fe晶粒尺寸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稀土Ce的加入使得α-Fe晶粒细化,形成的弥散细小的稀土夹杂成为异质形核核心,提高了回火过程再结晶形核率;固溶稀土的拖曳与钉扎作用延... 采用背散射电子衍射技术对不含稀土和含稀土Ce的两种试验钢的α-Fe晶粒尺寸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稀土Ce的加入使得α-Fe晶粒细化,形成的弥散细小的稀土夹杂成为异质形核核心,提高了回火过程再结晶形核率;固溶稀土的拖曳与钉扎作用延迟了再结晶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增加了再结晶转变的驱动力,降低了再结晶发生温度。采用不同的奥氏体化工艺对两种试验钢进行奥氏体化处理,研究Ce对奥氏体长大行为的影响。发现在880~1180℃加热、保温30~90 min奥氏体化条件下,试验钢的奥氏体长大指数n及晶粒长大速率常数K减小,奥氏体长大激活能Q与晶粒长大扩散频率因子M0增大,Ce的加入对奥氏体长大行为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 10Cr5MoV钢 奥氏体化 Α-fe
下载PDF
基于六偏磷酸钠-Fe^(2+)的铁盐脱氮反应器运行性能及微生物学特征研究
4
作者 赵治国 杨富刚 +3 位作者 王雯谚 刘梦瑜 李湧 谭焕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24年第1期31-37,共7页
以实验室高效反硝化反应器中的反硝化污泥作为接种污泥,启动自养型六偏磷酸钠-Fe^(2+)脱氮反应器,试验采用模拟废水通过88 d的不间断运行,研究了铁盐脱氮工艺的脱氮效能及其微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当反应器硝态氮容积负荷为0.42 kg/(m^... 以实验室高效反硝化反应器中的反硝化污泥作为接种污泥,启动自养型六偏磷酸钠-Fe^(2+)脱氮反应器,试验采用模拟废水通过88 d的不间断运行,研究了铁盐脱氮工艺的脱氮效能及其微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当反应器硝态氮容积负荷为0.42 kg/(m^(3)·d)时,最高稳定氮去除负荷为0.41 kg/(m^(3)·d);当Fe^(2+)容积负荷为4.92 kg/(m^(3)·d)时,最大铁去除负荷为2.77 kg/(m^(3)·d)。反应器稳定运行时硝态氮、Fe^(2+)的去除率分别达94.6%、52.6%,最佳效能可维持28 d。反应器运行到第82天时,颗粒污泥由黄色变为灰褐色,颗粒解体,污泥比活性逐渐升高,比反硝化活性由0.71 mg[N]/(g[VSS]·h)升高到2.3 mg[N]/(g[VSS]·h),同比上升224%;比铁氧化活性由7.3 mg[Fe]/(g[VSS]·h)升高到15 mg[Fe]/(g[VSS]·h),同比上升105%。六偏磷酸钠-Fe^(2+)脱氮作为一种新型自养反硝化技术,不仅增强了活细菌的生物活性和反硝化活性,还延长了铁盐脱氮污泥反硝化的高效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盐脱氮 六偏磷酸钠-fe2+ 运行性能 微生物学特征 比反硝化活性 比铁氧化活性
下载PDF
腐蚀介质在γ-Fe(111)表面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5
作者 郭茶秀 伍江 +2 位作者 田禾青 周俊杰 余银生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6-170,共5页
氯化物熔盐作为传热储热工质,在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应用时会造成金属管道的腐蚀和失效,严重威胁系统的运行安全.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构建了不同腐蚀介质(Cl原子、H原子、O原子、OH基团以及H_(2)O分子)在γ-Fe(111)表面的吸附微观物... 氯化物熔盐作为传热储热工质,在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应用时会造成金属管道的腐蚀和失效,严重威胁系统的运行安全.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构建了不同腐蚀介质(Cl原子、H原子、O原子、OH基团以及H_(2)O分子)在γ-Fe(111)表面的吸附微观物理模型,并阐明了其吸附性能.结果发现:Cl原子和H原子在γ-Fe(111)表面最稳定的吸附点位为Fcc位,O原子和OH基团最稳定的吸附位点为Hcp位,H_(2)O分子最稳定的吸附位点位Top位.另外,O原子在γ-Fe(111)表面的吸附能和得到的电荷数最大,分别为-8.073 eV和0.53.这为管道的腐蚀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蚀介质 γ-fe(111) 吸附 第一性原理
下载PDF
α-Fe材料辐照促进应力腐蚀开裂计算模拟研究
6
作者 胡朝威 何培峰 +2 位作者 于天达 杨琳龙 董怡斌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4期25-27,共3页
对于压水反应堆结构,辐照促进应力腐蚀开裂(IASCC)是其最主要的失效机制。理解辐照条件下辐照缺陷与微裂纹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理解辐照促进应力腐蚀开裂微观机制的重要一步。在本研究中,利用反应力场分子动力学(ReaxFF-MD)方法,模拟了体... 对于压水反应堆结构,辐照促进应力腐蚀开裂(IASCC)是其最主要的失效机制。理解辐照条件下辐照缺陷与微裂纹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理解辐照促进应力腐蚀开裂微观机制的重要一步。在本研究中,利用反应力场分子动力学(ReaxFF-MD)方法,模拟了体心立方结构(α相)的纯铁在辐照-应力-腐蚀三因素耦合作用下的演化过程,并对其进行腐蚀模拟与拉伸应变模拟,研究辐照促进应力腐蚀开裂底层物理机制及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水堆 Α-fe 辐照缺陷 应力腐蚀 反应力场分子动力学
下载PDF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anticancer properties of rare earth complexes with Schiff base and o-phenanthroline 被引量:12
7
作者 许东芳 马树芝 +2 位作者 杜广营 何其庄 孙大志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5期643-647,共5页
Five novel ternary complexes of the rare earth ions with o-phenanthroline(Phen) and Schiff base salicylaldehyde L-phenyla- lanine(KHL) were synthesized in ethanol. Their compositions were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 Five novel ternary complexes of the rare earth ions with o-phenanthroline(Phen) and Schiff base salicylaldehyde L-phenyla- lanine(KHL) were synthesized in ethanol. Their compositions were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molar conductance, ^1H NMR, FT-IR, and Raman spectra. The formulas of the complexes were verified to be RE(L)(Phen)Cl(H2O) (RE=La^3+, Ce^3+, Nd^3+, Er^3+, and Gd^3+; L=Schiff base salicylaldehyde L-phenylalanine; phen=o-phenanthroline). 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 (MTT) colorimetry and flow cytometry were used to test the anticancer effect of the complexes with K562 tumor cell. The research showed that the complexes could inhibit K562 tumor cell's growth, generation, and induce apoptosis. The inhibition ratio was accelerated by increasing the dosage, and it had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medication dos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LEX o-phenanthroline Schiff base ANTICANCER rare earths
下载PDF
Synthesis,Characterization and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of Rare Earth (Ce^(3+) ,Pr^(3+) ,Nd^(3+) ,Sm^(3+) ,Er^(3+) ) Complexes with L-Aspartic Acid and o-Phenanthroline 被引量:15
8
作者 郁慧 何其庄 +1 位作者 杨静 郑文捷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z2期4-8,共5页
Five novel ternary complexes of rare earth ions with L-Aspartic acid (Asp) and o-phenanthroline (Phen) were synthesized in ethanol aqueous solution. Their compositions were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molar c... Five novel ternary complexes of rare earth ions with L-Aspartic acid (Asp) and o-phenanthroline (Phen) were synthesized in ethanol aqueous solution. Their compositions were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molar conductance, FT-IR, Raman, UV-VIS and TG-DTA. The compositions of the complexes were confirmed to be: RE( Asp)3PhenCl3·3H2O (RE: Ce3+ , Pr3+ , Nd3+ , Sm3+ , Er3+ ).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test shows that all these complexes exhibit excellent antibacterial ability against Escherichia coli,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Candida albicans. The antimicrobial spectrum of the complexes are bro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LEXES o-phenanthroline L-Aspartic aci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rare earths
下载PDF
Synthesis,Characterization and Fluorescence Properties of Europium,Terbium Complexes with Biphenyl-4-Carboxylic Acid and o-Phenanthroline 被引量:4
9
作者 赵永亮 赵凤英 +1 位作者 李强 高德青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z2期18-22,共5页
Two series of solid complexes of europium and terbium with biphenyl 4-carboxylic acid and phen wer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in this report. Their elemental analysis, molar conductivities and TG-DTA studies indic... Two series of solid complexes of europium and terbium with biphenyl 4-carboxylic acid and phen wer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in this report. Their elemental analysis, molar conductivities and TG-DTA studies indicate that the complexes have the composition of Eu(phen)L3·1/2H2O, Eu0.5RE0.5(phen) L3·1/2H2O; Tb (phen) L3·H2O and Tb0.5 RE0.5(Phen)L3·1/2H2O. (RE = Y3+, La3+ and Gd3+; L = biphenyl 4-carboxylic acid; phen = o-Phenanthroline). The studies of their IR, UV 1H NMR and molar conductivities demonstrate that biphenyl 4-carboylic acid is bounded with RE (III ) ion. Rare earth ions coordinate with two nitrogen atoms of phen molecules directly in these rare earth complexes. The fluorescence spectra and fluorescence lifetimes of the rare earth complexes show that the fluorescent intensity and lifetime of a series of europium complexes are longer than those of the series of terbium complexes as having the some ligands. There are better fluorescent intensity and lifetime of hetero-nuclear rare earth complexes than homo-nuclear rare earth complexes for europium complexes. The fluorescence emission intensity of Eu3 + is raised by inert fluorescent rare earth ions (Y3+ , Gd3+ and La3+ ), but in Tb3+ hetero-nuclear rare earth complexes the intensity of Tb3+ ions are quenched by the inert fluorescent rare earth 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phenyl 4-carboxlic acid o-phenanthroline europium complex terbium complex rare earths
下载PDF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of Rare Earth Complexes with L-Phenylalanine and o-Phenanthroline 被引量:1
10
作者 Yang Jing He Qizhuang Yu Hui Feng Jie Sun Jianjian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24-124,共1页
New solid ternary complexes of rare earth with L-Phenylalanine ( L-Phe ) and o-Phenanthroline (Phen) were synthesized in ethyl alcohol solution. Their composition were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molar co... New solid ternary complexes of rare earth with L-Phenylalanine ( L-Phe ) and o-Phenanthroline (Phen) were synthesized in ethyl alcohol solution. Their composition were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molar conductance, IR, Raman, UV-VIS, TG-DTA. The compositions of the complexes were confirmed to be RE ( Phe )3Phen Cl3 · 3H2O ( RE = La^3+, Ce^3+, Pr^3+, Nd^3+, Sm^3+, Eu^3+, Er^3+, Y^3+).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testing indicates that all these solid ternary complexes have antibacterial ability against Escherich coli, Staphy lococcus aureus, Candida albican (MIC are about 65 × 10^-4%, 15 × 10^-3%, 4 × 10^-2%,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HENYLALANINE o-phenanthroline ternary complex rare earths
下载PDF
石煤含氟酸浸液中V(Ⅴ)-Fe(Ⅲ)-F-H_(2)O系钒铁分离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赖永传 杨鑫龙 +3 位作者 孙建之 尚鹤 莫晓兰 温建康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03-1712,共10页
针对石煤含氟酸浸液中钒铁分离问题,计算并绘制298.15 K下V(Ⅴ)-Fe(Ⅲ)-F-H_(2)O系热力学平衡图,分析含钒离子、含铁离子随总钒浓度、总铁浓度、总氟浓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H由0升高至3.00,由于氟离子与VO_(2)^(+)、Fe^(3+... 针对石煤含氟酸浸液中钒铁分离问题,计算并绘制298.15 K下V(Ⅴ)-Fe(Ⅲ)-F-H_(2)O系热力学平衡图,分析含钒离子、含铁离子随总钒浓度、总铁浓度、总氟浓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H由0升高至3.00,由于氟离子与VO_(2)^(+)、Fe^(3+)的配位作用,含钒物种由阳离子转变为阴离子,含铁物种由阳离子转变为中性分子,此时可实现钒铁有效分离。定义pH_(50%)为含钒阴离子摩尔分数50%时的pH,溶液中总钒浓度升高、总铁浓度升高,均导致pH50%升高,总氟浓度升高,pH_(50%)则降低。采用N235阴离子萃取剂分离含氟溶液中的钒铁,当溶液中总钒浓度为0.05 mol/L、总铁浓度为0.05 mol/L、总氟浓度为0.50 mol/L时,溶液萃取pH升高,钒铁分离系数βV/Fe增加,当pH为1.97时,钒铁分离系数β_(V/Fe)可达122.86,钒铁达到有效分离,与热力学分析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煤 V(Ⅴ)-fe(Ⅲ)-F-H_(2)O系 热力学平衡 pH_(50%) 阴离子萃取剂
下载PDF
C、Mn对γ-Fe层错能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12
作者 蒋人豪 卢冠杰 +2 位作者 董瀚 史文 王洋 《上海金属》 CAS 2023年第6期79-84,共6页
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C、Mn对γ-Fe层错能的影响及其对变形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反铁磁γ-Fe的内廪层错能γISF为122 mJ/m^(2)。γ-Fe的变形机制以滑移为主,但也有微弱的孪晶形成能力。C在层错区域外最稳定,使γISF提高约20 mJ/m^... 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C、Mn对γ-Fe层错能的影响及其对变形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反铁磁γ-Fe的内廪层错能γISF为122 mJ/m^(2)。γ-Fe的变形机制以滑移为主,但也有微弱的孪晶形成能力。C在层错区域外最稳定,使γISF提高约20 mJ/m^(2)。加入C后变形更易滑移,但孪晶形成能力弱于γ-Fe。Mn在层错面上最稳定,使γ-Fe的γISF降低约70 mJ/m^(2)。加入Mn后变形仍以滑移为主,但孪晶形成能力强于γ-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γ-fe 层错能 变形机制
下载PDF
快淬速度及合金元素添加对Nd_(2)Fe_(14)B/α-Fe纳米复相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
13
作者 李冰蕾 王坤宇 +1 位作者 张颖隆 冯运莉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44-47,51,共5页
通过真空电弧熔炼炉制备了Nd_(2)Fe_(14)B/α-Fe合金铸锭,对其铸态组织进行观察。观察发现,由于坩埚底部配有冷却系统,铸锭底部晶粒尺寸(15μm)小于顶部晶粒尺寸(50μm)。随后采用熔体快淬法将合金铸锭制备成Nd_(2)Fe_(14)B/α-Fe纳米... 通过真空电弧熔炼炉制备了Nd_(2)Fe_(14)B/α-Fe合金铸锭,对其铸态组织进行观察。观察发现,由于坩埚底部配有冷却系统,铸锭底部晶粒尺寸(15μm)小于顶部晶粒尺寸(50μm)。随后采用熔体快淬法将合金铸锭制备成Nd_(2)Fe_(14)B/α-Fe纳米复相合金薄带,研究了不同快淬速度对薄带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快淬速度的增加,薄带晶粒尺寸逐渐减小,当快淬速度为30 m/s时,晶粒尺寸达到最小255 nm。添加Ti、Nb元素后采用熔体快淬法制备了Nd_(2)(FeTiNb)_(14)B/α-Fe纳米复相合金薄带。结果是,当快淬速度为30 m/s时,薄带晶粒尺寸减小至约10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_(2)Fe_(14)B/α-fe纳米复相合金 快淬速度 晶粒尺寸 Ti、Nb合金元素
下载PDF
纳米α-Fe金属磁粉制备及其磁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曾京辉 郑化桂 +1 位作者 曾桓兴 钱逸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95-599,共5页
探讨了一种新的纳米αFe 金属磁粉制备方法.在乳化剂PG参与下,从铁盐溶液中沉淀析出FeC2O4·2H2O作前驱体,经热分解、氢气还原和表面钝化处理,制备出轴比1~3(长短径比)、长径约50 nm 的椭球或短棒状... 探讨了一种新的纳米αFe 金属磁粉制备方法.在乳化剂PG参与下,从铁盐溶液中沉淀析出FeC2O4·2H2O作前驱体,经热分解、氢气还原和表面钝化处理,制备出轴比1~3(长短径比)、长径约50 nm 的椭球或短棒状αFe 金属磁粉.其主要磁性能,比饱和磁化强度σs 在137.3 A·m2·kg-1 ~157.5 A·m2·kg-1(emu·g-1)之间,矫顽力Hc 在31.8 kA·m -1~43.3 kA·m -1(400 Oe~544 Oe)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金属磁粉 磁记录特性 铁粉 α-fe磁粉
下载PDF
稀土La细化再生铝硅合金中β-Fe相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章光全 毛协民 +2 位作者 欧阳志英 苗传荣 韩奎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7,共3页
研究了再生副牌ZL10 2合金中稀土La的加入量和 β Fe相平均长度的关系 ,分析了La在合金和 β Fe相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 ,La在熔体中形成了稳定金属间化合物 ,凝固时促进了 β Fe相形核 ,同时La在 β Fe相表面富集 ,阻碍了 β Fe相长... 研究了再生副牌ZL10 2合金中稀土La的加入量和 β Fe相平均长度的关系 ,分析了La在合金和 β Fe相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 ,La在熔体中形成了稳定金属间化合物 ,凝固时促进了 β Fe相形核 ,同时La在 β Fe相表面富集 ,阻碍了 β Fe相长大。因此 ,加入稀土La能很好地细化再生铝合金中的 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La β-fe 细化 再生铝合金
下载PDF
均分散超微细α-Fe_2O_3水溶胶的制备 被引量:23
16
作者 魏雨 刘晓林 郑学忠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551-554,共4页
Cubic and ellipsoide ultrafine monodispersed hematite colloidal particles wereprepared by hydrothermal reaction from Fe(OH)3 get in the presence of Sn4+ ions. Thenumbers of nuclei increase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 Cubic and ellipsoide ultrafine monodispersed hematite colloidal particles wereprepared by hydrothermal reaction from Fe(OH)3 get in the presence of Sn4+ ions. Thenumbers of nuclei increase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Sn4+ ions.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of Fe(OH)3 gel might approach to 0.5 mol.L- 1. The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TEMand X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fe2O3 分散粒子 氧化铁 水溶胶
下载PDF
邻二氮菲-Fe^(2+)法测定保健食品的抗氧化能力 被引量:28
17
作者 刘薇 王宏君 +2 位作者 赵建 文悦 文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333-337,共5页
目的:用邻二氮菲-Fe2+法测定保健食品抗氧化能力。方法:以Trolox为标准参照物,通过单因素分析,确定试剂用量及反应时间对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平行性精密度、重复性精密度、加标回收率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Trolox在质量浓度0.01~0.1... 目的:用邻二氮菲-Fe2+法测定保健食品抗氧化能力。方法:以Trolox为标准参照物,通过单因素分析,确定试剂用量及反应时间对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平行性精密度、重复性精密度、加标回收率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Trolox在质量浓度0.01~0.15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最低检测下限为0.0050g/L;平行性精密度为(375±12)μmol/g,变异系数3.2%;重复性精密度为(365±16)μmol/g,变异系数4.4%;5次重复加标回收率为(98.0±2.4)%。结论:改良的邻二氮菲-Fe2+法适用于保健食品抗氧化能力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健食品 抗氧化能力 邻二氮菲-fe2+法
下载PDF
一种液相制备均匀α-Fe_2O_3微粉的新方法 被引量:9
18
作者 魏雨 赵建路 +1 位作者 武瑞涛 张艳峰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05-106,共2页
利用沸腾回流强迫水解法由FeCl3或Fe(NO3) 3溶液( 0 .5 -1.0mol·L-1)在弱酸性环境下 ,制备了均匀亚微米级α -Fe2 O3胶粒。如果在反应液中加入微量Na2 SO3,完全转化为α-Fe2 O3粒子的时间可缩短至几小时。
关键词 均匀胶粒 液相制备 Α-fe2O3 微粉
下载PDF
纳米α-Fe_2O_3-TiO_2改性海藻酸钠/壳聚糖双极膜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陈日耀 陈震 +2 位作者 陈晓 郑曦 孙婷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790-1795,共6页
在壳聚糖(CS)阴离子交换膜中添加纳米复合半导体材料α-Fe2O3-TiO2,制备了PVA-SA/α-Fe2O3-TiO2-CS双极膜(PVA:聚乙烯醇;SA:海藻酸钠),并用扫描电镜、热重分析、电子万能试验机和接触角测定仪等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纳米α... 在壳聚糖(CS)阴离子交换膜中添加纳米复合半导体材料α-Fe2O3-TiO2,制备了PVA-SA/α-Fe2O3-TiO2-CS双极膜(PVA:聚乙烯醇;SA:海藻酸钠),并用扫描电镜、热重分析、电子万能试验机和接触角测定仪等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纳米α-Fe2O3-TiO2可提高双极膜的亲水性、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纳米α-Fe2O3-TiO2复合半导体材料较纳米α-Fe2O3或纳米TiO2单一半导体材料具有更强的光催化双极膜中间界面层水解离能力,在高压汞灯照射下能大大降低双极膜的膜阻抗和膜电阻压降(IR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膜 光催化 水解离 纳米Α-fe2O3 纳米TIO2
下载PDF
纳米α-Fe/木陶瓷复合材料的结构表征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蔚虹 喻云水 +2 位作者 洪宏 贾春华 邹栋英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7-122,共6页
在呋喃树脂中加入不同质量百分数的纳米γ-Fe_2O_3,然后与毛竹竹粉混合、压制成型、高温烧结制备出纳米α-Fe/木陶瓷复合材料。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纳米α-Fe/木陶瓷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与成分分布与进行了... 在呋喃树脂中加入不同质量百分数的纳米γ-Fe_2O_3,然后与毛竹竹粉混合、压制成型、高温烧结制备出纳米α-Fe/木陶瓷复合材料。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纳米α-Fe/木陶瓷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与成分分布与进行了表征,并对其抗弯强度与导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复合材料中存在的主要晶体相有石墨、α-Fe与Fe_3C;(2)纳米α-Fe颗粒多数呈球形分散于木陶瓷基体中,当γ-Fe_2O_3添加量大于15%时,生成的α-Fe粒子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团聚;(3)纳米α-Fe/木陶瓷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随烧结温度的提高而增大,随纳米γ-Fe_2O_3添加量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抗弯强度最大值为13.31 MPa;(4)纳米α-Fe/木陶瓷复合材料的导电性随烧结温度的提高而增大,随纳米γ-Fe_2O_3添加量的增大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fe2O3 Α-fe 木陶瓷 力学性能 导电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