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羊口疮病毒ORF112基因缺失毒株的构建及增殖能力分析
1
作者 尤婷 任善会 +12 位作者 王萌 张红强 高小龙 姚威 王卉 杨雪 马春玲 柳民意 张玉哲 王金龙 孙跃峰 陈豪泰 王桂荣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200-5210,共11页
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羊口疮病毒(orf virus,ORFV)ORF112基因缺失毒株,为后续研制出高效、安全的ORFV基因工程疫苗提供候选毒株。以ORF112基因为靶基因,通过重叠PCR的方法将左、右同源臂及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表达框,进行融合后与pUC... 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羊口疮病毒(orf virus,ORFV)ORF112基因缺失毒株,为后续研制出高效、安全的ORFV基因工程疫苗提供候选毒株。以ORF112基因为靶基因,通过重叠PCR的方法将左、右同源臂及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表达框,进行融合后与pUC19T载体连接,构建出pUC19T-ORFV-ΔORF112-EGFP基因转移载体。将转移载体重组质粒转染到Vero细胞与WT-ORFV基因组进行同源重组。采取有限稀释法和挑取单细胞克隆法,筛选并纯化出纯合的ORFV-ΔORF112-EGFP毒株,并对该基因缺失毒株遗传稳定性和增殖特性等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利用有限稀释和挑取单细胞克隆方法,进行阳性重组病毒纯化,通过PCR验证和测序,成功地获得ORFV-ΔORF112-EGFP重组毒株。该重组毒株在系列传代过程中EGFP稳定表达且无减弱现象。该重组ORFV-ΔORF112-EGFP毒株与野生毒株的复制生长特性基本一致。成功构建并筛选得到纯化的ORFV-ΔORF112-EGFP基因缺失毒株,该毒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和复制能力,为后续ORFV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候选毒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口疮病毒 ORF112基因 同源重组 基因缺失
下载PDF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德州株的分离鉴定及ORF3基因遗传进化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荣武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1-25,共5页
为了分析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ORF 3基因遗传情况,本试验采集患有腹泻仔猪的小肠组织内容物样品12份,通过病毒分离、形态学观察、反转录PCR(RT-PCR)方法和间接免疫荧光(IFA)试验进行PEDV鉴定,并分析分离株的ORF 3基因核苷酸序列。... 为了分析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ORF 3基因遗传情况,本试验采集患有腹泻仔猪的小肠组织内容物样品12份,通过病毒分离、形态学观察、反转录PCR(RT-PCR)方法和间接免疫荧光(IFA)试验进行PEDV鉴定,并分析分离株的ORF 3基因核苷酸序列。结果显示,分离得到1株PEDV,命名为德州株(JIAOZUO101),该毒株的ORF 3基因与GenBank中登录的20株PEDV参照株ORF3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介于97.6%~99.9%,与Jiangxi 2017株、Henan 2015株位于同一支且遗传距离较近,其同源性介于99.3%~99.9%,与其他参考株的遗传距离较远;德州株(JIAOZUO101)的ORF 3基因序列中只是个别碱基发生变化,未发生明显变异。结果表明,分离获得PEDV德州株(JIAOZUO101)的ORF 3基因序列与Jiangxi 2017株、Henan 2015株同源性较近,且未发生变异情况。本试验为进一步研究PEDV的流行病学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猪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分离鉴定 ORF 3基因 遗传变异
下载PDF
牛腺病毒3型感染状况及其fiber轴区基因检测
3
作者 何姝凡 邹沅彤 +5 位作者 黄智兰 李倩 降措翁西 岳华 汤承 刘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33-1340,共8页
本研究旨在通过TB Green Real-time PCR的方法对国内6个省(四川省、山西省、河南省、河北省、江苏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9个规模化养牛场140份以流鼻涕、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为特征的病牛呼吸道鼻拭子样本开展牛腺病毒3型(bovine adenovi... 本研究旨在通过TB Green Real-time PCR的方法对国内6个省(四川省、山西省、河南省、河北省、江苏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9个规模化养牛场140份以流鼻涕、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为特征的病牛呼吸道鼻拭子样本开展牛腺病毒3型(bovine adenovirus type 3,BAdV-3)感染状况调查,并对其中的阳性样本进行fiber轴区基因检测。结果显示,140份样品中BAdV-3阳性率为36.4%,除河北省以外,其余各省均有BAdV-3检出,其中,四川及河南省检出率最高,分别达到82.9%(29/35)和83.3%(10/12)。其中,传统型占总阳性比的80.4%,fiber轴区缺失毒株占总阳性样本的19.6%。缺失位置与数量一致,轴区连续缺失237个碱基对(79个氨基酸),且缺失型仅在四川和河南两省检出,检出率分别为24.1%(7/29)和30%(3/10),场群阳性率分别为100%(2/2)和100%(1/1)。结果表明,BAdV-3已在我国牛场中广泛分布,目前流行的主要以传统型毒株为主,fiber轴区缺失毒株在我国具有独特的地域分布,主要在四川和河南省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腺病毒3型 流行病学调查 荧光定量PCR 遗传进化 fiber轴区基因缺失
下载PDF
甘肃地区一株PCV-3流行毒株的全基因序列测定及遗传演化分析
4
作者 张辉 马雪青 +6 位作者 袁红 李勇生 魏达礼 卢曾军 刘在新 韩庆彦 孙普 《黑龙江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80-87,93,共9页
为了了解甘肃地区猪圆环病毒(PCV)的基因特征,试验采用PCR方法和基因测序技术,对甘肃省2018—2022年期间发生流行性腹泻的死亡仔猪病料进行回顾性检测,并对获得的毒株进行全基因测序,同时与参考毒株序列进行基因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试... 为了了解甘肃地区猪圆环病毒(PCV)的基因特征,试验采用PCR方法和基因测序技术,对甘肃省2018—2022年期间发生流行性腹泻的死亡仔猪病料进行回顾性检测,并对获得的毒株进行全基因测序,同时与参考毒株序列进行基因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成功获得一株PCV-3毒株,将其命名为GSJN/2/2018毒株,该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长度为1 999 nt,在1 149 nt处缺失碱基G,与参考毒株全基因序列的核苷酸相似性为97.8%~99.8%;ORF1和ORF2基因与参考毒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8.8%~99.9%/97.0%~100%和96.4%~99.7%/94.4%~100%;基于全基因组序列、ORF1和ORF2基因序列分别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均将GSJN/2/2018毒株划分为PCV-3a基因型;该毒株主要线性抗原表位和3个滚环复制基序FTINN、HLQG、YCKK没有发生变异。说明通过回顾性检测获得的甘肃地区流行较早的GSJN/2/2018毒株属于PCV-3a基因型,并发现了新的基因缺失,丰富了PCV-3的基因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3型 流行毒株 全基因组 遗传变异 基因缺失
下载PDF
有效阻断猪链球菌传播模式的探索 被引量:1
5
作者 韦显凯 闭璟珊 +10 位作者 周庆安 马婷婷 苏姣秀 邹联斌 黄宝学 朱远致 霍秀龙 赵子欣 郑敏 施开创 李军 《黑龙江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88-93,136,共7页
为了探索中越边境地区防控人感染猪链球菌的有效模式,试验选取3个猪场作为猪链球菌病免疫场和非免疫场,运用PCR和ELISA方法评估猪场免疫防控猪链球菌2型的效果,即选择边境地区东兴市、大新县和那坡县作为猪链球菌2型免疫示范区,对猪群... 为了探索中越边境地区防控人感染猪链球菌的有效模式,试验选取3个猪场作为猪链球菌病免疫场和非免疫场,运用PCR和ELISA方法评估猪场免疫防控猪链球菌2型的效果,即选择边境地区东兴市、大新县和那坡县作为猪链球菌2型免疫示范区,对猪群接种猪链球菌2型疫苗后监测屠宰场和免疫场的猪链球菌2型抗体水平,以及通过培训等方式对普通群众和密切接触的相关人员普及猪链球菌病防控知识,并调查了免疫示范区人感染猪链球菌的情况。结果表明:免疫场猪群在免疫猪链球菌2型疫苗2次后产生较高的抗体水平,能极显著降低猪链球菌的感染率(P<0.01)。2016—2020年免疫示范区东兴市、大新县和那坡县猪链球菌2型疫苗免疫平均密度达到73.24%,免疫场猪链球菌2型抗体水平合格率为93.37%。3个县(市)实行免疫后,连续5年人感染猪链球菌数为0。说明在猪场进行猪链球菌2型疫苗免疫,能有效阻止猪群感染猪链球菌;在中越边境建设猪链球菌免疫示范区,通过加强疫苗免疫、抗体监测及防控培训切断了猪链球菌传人的途径,实现了人员零感染猪链球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病 示范区 疫苗接种 抗体 感染
下载PDF
螺旋霉素3-O-酰基转移酶基因的删除和主要产生螺旋霉素组分Ⅰ菌株的获得 被引量:7
6
作者 武临专 马春燕 +3 位作者 王以光 戴剑漉 李京艳 夏焕章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12-617,共6页
螺旋霉素(SP)为16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含有螺旋霉素Ⅰ、Ⅱ和Ⅲ个组分,其结构的差异为16元内酯环的C3上分别连接羟基(SPⅠ)、乙酰基(SPⅡ)和丙酰基(SPⅢ);SPⅡ和SPⅢ是在相同的3-O-酰基转移酶催化下SPⅠ进一步酰化的产物。SPⅠ、SPⅡ... 螺旋霉素(SP)为16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含有螺旋霉素Ⅰ、Ⅱ和Ⅲ个组分,其结构的差异为16元内酯环的C3上分别连接羟基(SPⅠ)、乙酰基(SPⅡ)和丙酰基(SPⅢ);SPⅡ和SPⅢ是在相同的3-O-酰基转移酶催化下SPⅠ进一步酰化的产物。SPⅠ、SPⅡ和SPⅢ在生物学活性方面无大差异。为简化螺旋霉素组分,便于今后对其结构进行进一步改造,根据碳霉素和麦迪霉素生物合成中的3-O-酰基转移酶序列,设计了简并性PCR引物,并采用SON-PCR(single oligonucleotide nested PCR)方法,从螺旋霉素产生菌S.spiramyceticus F21中进行特异性扩增,获得了螺旋霉素3-O-酰基转移酶基因(sspA)及其侧翼序列,共约4.3kb(其中的3457nt DNA序列已被Genbank收录,DQ642742)。采用DNA同源双交换技术对S.spiramyceticus F21中的sspA进行了删除。对螺旋霉素原株和sspA缺失变株进行发酵产物提取和HPLC分析表明:原株中SPⅠ、SPⅡ和SPⅢ的相对含量分别为7.8%、67%和25%,变株中则分别为72%、18%和9.6%;变株主要组分为SPⅠ。螺旋霉素sspA缺失变株的获得为螺旋霉素组分简化及其衍生物的结构改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霉素链霉菌 螺旋霉素 螺旋霉素Ⅰ 3-O-酰基转移酶 基因删除
下载PDF
荷包猪一类缺失型SLA-3等位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乔翠 许崇波 +4 位作者 张兴会 张文军 郭丹 张胜 高凤山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7-93,共7页
为研究荷包猪SLA-3基因特征,设计引物克隆了荷包猪SLA-3,经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基因特征。结果显示,所克隆的荷包猪SLA-3基因(暂命名为SLA-3-HB02)碱基序列长度为1 417 bp,其中2-1 054为ORF区,共编码350个氨基酸,在其编码的氨基酸334-... 为研究荷包猪SLA-3基因特征,设计引物克隆了荷包猪SLA-3,经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基因特征。结果显示,所克隆的荷包猪SLA-3基因(暂命名为SLA-3-HB02)碱基序列长度为1 417 bp,其中2-1 054为ORF区,共编码350个氨基酸,在其编码的氨基酸334-344处存在缺失。SLA-3-HB02与其他SLA-3、SLA-2及SLA-1等位基因群的氨基酸同源率分别为87.8%-98.6%、82.8%-87.8%和83.7%-90.0%。分子进化关系分析,SLA-3-HB02与美国的Hanford遗传距离较近;各功能区分析,SLA-3-HB02保留了HLA-A2等的部分功能基因位点,并与HLA-B15和H-2K1有一定的交叉识别位点。同源模建揭示SLA-3-HB02分子与HLA-A2及H-2K1 3D结构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包猪 SLA-3基因 缺失型 等位基因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广西流行株3'端非编码区序列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磨美兰 范文胜 +6 位作者 黄柏成 郎亚辉 陈秋英 侯金莲 李孟 韦平 韦天超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57-463,共7页
本研究应用RT-PCR方法扩增出分离自广西的26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以及参考株M41和疫苗株H120、Ma5和4/91的3'端非编码区(3'UTR)的cDNA,并对其进行了克隆、序列测定、比较及其系统进化分析。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与Beaudett... 本研究应用RT-PCR方法扩增出分离自广西的26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以及参考株M41和疫苗株H120、Ma5和4/91的3'端非编码区(3'UTR)的cDNA,并对其进行了克隆、序列测定、比较及其系统进化分析。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与Beaudette株的3'UTR序列相比较,26株分离的IBV中有1株和3株的分离株3'UTR序列分别插入了23个和2个碱基,另外有12株、6株、1株、2株和1株的分离株3'UTR序列分别缺失了1个、2个、22个、29个和84个碱基,不同毒株之间碱基数量最大相差达107个碱基。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26株分离株可分为4群,其中21株属于第Ⅰ群,与经典疫苗株H120的核苷酸同源性均较低(54.4%~75.5%);3株与4/91同属于第Ⅱ群;1株与H120同属于第Ⅲ群;另外1株单独属于Ⅴ群。综上所述,广西流行IBV的绝大部分毒株在3'UTR序列上与目前常用的疫苗株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异,而且存在多种形式的碱基缺失和插入现象。由此,我们认为流行株的变异可能是疫苗不能提供有效保护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3'端非编码区 系统进化分析 基因缺失 基因插入
下载PDF
姜黄素对结直肠癌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PTEN/PI3K/Akt信号通路机制 被引量:6
9
作者 裴永彬 王桂琦 +3 位作者 李卫 姜霞 姜海波 赵增仁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5-151,共7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结直肠癌小鼠肿瘤生长及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的同源基因/磷酯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TEN/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阐明姜黄素对结直肠癌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60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姜黄...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结直肠癌小鼠肿瘤生长及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的同源基因/磷酯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TEN/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阐明姜黄素对结直肠癌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60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姜黄素组、中剂量姜黄素组和高剂量姜黄素组,每组15只。接种结直肠癌LOVO细胞建立小鼠结直肠癌模型,低、中和高剂量姜黄素组分别给予25、50和100 mg·kg^-1姜黄素灌胃,共4周。末次灌胃后24 h,检测各组小鼠肿瘤体积、肿瘤质量和抑瘤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小鼠肿瘤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并计算细胞增殖指数(PI),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肿瘤组织病理形态表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肿瘤组织中人髓细胞增生原癌基因c-Myc、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PTEN、Akt和磷酸化Akt(p-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各组小鼠肿瘤体积、肿瘤质量、抑瘤率、肿瘤组织PI值及肿瘤组织中c-Myc、caspase3、PTEN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姜黄素组小鼠肿瘤体积和肿瘤质量均明显降低(P<0.05),抑瘤率增加(P<0.05),肿瘤组织PI值降低(P<0.05),肿瘤组织中c-Myc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caspase3和PTE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姜黄素组小鼠肿瘤组织中PCNA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HE染色,模型组小鼠肿瘤组织中细胞排列紊乱,核质比例增加,核染色深;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姜黄素组小鼠肿瘤组织中细胞排列相对整齐,核质比例下降,核染色浅。姜黄素对结直肠癌肿瘤体积、肿瘤质量、抑瘤率、肿瘤组织PI值及肿瘤组织中c-Myc、caspase3、PTEN和p-Akt蛋白表达的影响呈剂量依赖性,不同剂量姜黄素组间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姜黄素可抑制结直肠癌小鼠肿瘤生长,其机制可能与姜黄素抑制PTEN/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结直肠肿瘤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的同源基因 磷酯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信号通路
下载PDF
PTEN在癌症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阳沁蕾 庄宇鑫 +2 位作者 全东令 张国华 吕琳 《医学综述》 2018年第24期4847-4851,共5页
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是维持正常细胞生存所必需的肿瘤抑制因子,具有磷酸酯酶活性。PTEN通过调节酪氨酸激酶受体(RTK)/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PKB又称Akt)通路调控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细胞迁... 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是维持正常细胞生存所必需的肿瘤抑制因子,具有磷酸酯酶活性。PTEN通过调节酪氨酸激酶受体(RTK)/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PKB又称Akt)通路调控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细胞迁移和侵袭等过程,进而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PTEN蛋白具有区域特异性功能,可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转移。PTEN编码的蛋白的活性受到许多非基因机制的调控,如转录调控、转录后调控、翻译后调控等。人类多种癌症中发现,PTEN的失调可导致其抑癌功能减弱,对于癌症研究有重要意义。PTEN作为PI3K/Akt通路的负调控因子,其缺失使PI3K/Akt通路过度活化,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 肿瘤抑制因子 酪氨酸激酶受体/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下载PDF
miR-383-3p靶向PTEN/PI3K/Akt/mTOR信号通路对冠心病大鼠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蔡贵东 靳孟妮 +4 位作者 王小军 王宗社 舒瑞朝 段朝阳 马恩 《河北医学》 CAS 2022年第12期1943-1949,共7页
目的:探究微小RNA-383-3p(miR-383-3p)靶向调节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PTEN/PI3K/AKT/mTOR)信号通路对冠心病(CHD)大鼠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control组、CHD组、mimic... 目的:探究微小RNA-383-3p(miR-383-3p)靶向调节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PTEN/PI3K/AKT/mTOR)信号通路对冠心病(CHD)大鼠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control组、CHD组、mimic NC组、miR-383-3p mimic组、miR-383-3p mimic+pcDNA3.1组、miR-383-3p mimic+pcDNA3.1-PTEN组,每组15只;除control组外其余组大鼠通过高脂饲料喂养及垂体后叶素注射构建CHD模型,造模前24h,将慢病毒液或质粒载体注射到相应组大鼠中;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冠状动脉miR-383-3p表达;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大鼠血脂水平;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内皮素-1(ET-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NO)水平;HE染色及TUNEL法观察冠状动脉组织病理变化及内皮细胞凋亡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383-3p与PTEN靶向关系;Western blot检测冠状动脉组织Bcl-2、Bax及PTEN/PI3K/Akt/mTOR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CHD组大鼠miR-383-3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VEGF、NO、Bcl-2、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水平显著减少,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ET-1、AngⅡ水平、冠状动脉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内皮细胞凋亡指数(AI)、Bax、PTEN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CHD组相比,miR-383-3p mimic组miR-383-3p、HDL-C、VEGF、NO、Bcl-2、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水平显著增加,TG、LDL-C、TC、ET-1、AngⅡ水平、冠状动脉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内皮细胞AI、Bax、PTEN表达显著减少(P<0.05);过表达PTEN可逆转miR-383-3p高表达对CHD大鼠内皮细胞凋亡及功能损伤的改善作用;PTEN是miR-383-3p的靶向基因。结论:miR-383-3p可通过靶向抑制PTEN表达来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与抑制CHD大鼠内皮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383-3p 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凋亡
下载PDF
PTEN/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萌 余再新 李唐志铭 《医学综述》 2020年第23期4588-4592,4598,共6页
在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中,心肌再灌注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而缺血造成的组织损伤常在再灌注期间通过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等机制加重,最终导致心脏功能恶化。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是一种具有磷酸酯酶活性的... 在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中,心肌再灌注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而缺血造成的组织损伤常在再灌注期间通过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等机制加重,最终导致心脏功能恶化。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是一种具有磷酸酯酶活性的生长调控因子,通过调节下游信号转导通路调控细胞增殖与凋亡,维持正常组织器官的生理状态。PTEN通过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转导通路参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的病理生理过程(如氧化应激、炎症、血管生成及纤维化)。深入研究PTEN/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可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PTEN/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下载PDF
ATAD3基因簇缺失通过调节线粒体DNA和胆固醇代谢对小鼠小脑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正英 杨光伟 +1 位作者 白娇 黄建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666-672,共7页
目的探究ATAD 3基因簇通过线粒体DNA(mtDNA)和胆固醇代谢对小鼠小脑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C57BL/6小鼠为对照组(n=24),Atad 3-/-纯合缺失C57BL/6小鼠为Atad3缺失组(n=24);通过RT-qPCR和蛋白印迹分析2组小鼠ATAD3 mRNA和蛋白质表... 目的探究ATAD 3基因簇通过线粒体DNA(mtDNA)和胆固醇代谢对小鼠小脑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C57BL/6小鼠为对照组(n=24),Atad 3-/-纯合缺失C57BL/6小鼠为Atad3缺失组(n=24);通过RT-qPCR和蛋白印迹分析2组小鼠ATAD3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和共聚焦显微镜检查成纤维细胞的线粒体形态和溶酶体结构,PureLink Genomic DNA Mini Kit分析mtDNA拷贝数;取2组2月龄及5月龄小鼠肌肉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HPLC)分析肌肉组织的脂质组成及胆固醇代谢,通过rotarod实验检测小脑功能障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tad3缺失组ATAD3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Atad3缺失组纤维细胞中线粒体断裂和部分断裂比例增加,中间和融合比例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Atad3缺失组溶酶体液泡增大,正常溶酶体比例降低,增大溶酶体比例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Atad3缺失组mtDNA拷贝数和每个细胞的mtDNA核苷数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Atad3缺失组的5月龄动物肌肉中总胆固醇酯/游离胆固醇的定量水平降低(P<0.05);不同的旋转速度(8、16、24、32和40 r/min)下,Atad3缺失组较对照组旋转脚架下落的潜伏时间降低(P<0.05)。结论ATAD 3基因缺失可通过遏制胆固醇向线粒体运输和mtDNA复制,导致小鼠小脑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线粒体 ATAD3基因簇 缺失 胆固醇代谢 小脑功能障碍
下载PDF
吉林省猪圆环病毒3型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遗传演化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郭影成 付守鹏 +1 位作者 高学勇 李旭东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83-1490,共8页
为了解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3,PCV3)在吉林省的流行情况和分子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通过PCR方法对吉林省2015-2017年的484份血清样品进行PCV3检测,将PCV3检测阳性的样品进行ORF2基因扩增和测序,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DNAS... 为了解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3,PCV3)在吉林省的流行情况和分子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通过PCR方法对吉林省2015-2017年的484份血清样品进行PCV3检测,将PCV3检测阳性的样品进行ORF2基因扩增和测序,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DNAStar和Mega 6.06对ORF2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吉林省2015-2017年PCV3样品总感染率和猪场感染率分别为28.1%(136/484)和65.8%(25/38),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获得的4株PCV3 ORF2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3%~98.9%和97.7%~99.5%,4株PCV3 ORF2基因与国内外参考毒株ORF2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7.7%~99.7%和96.7%~100%。遗传进化分析表明,PCV3存在2个亚群:PCV3a和PCV3b。本试验分离的PCV3毒株分别位于2个亚群上,1株属于PCV3a亚群,3株属于PCV3b亚群。PCV3毒株Cap蛋白第24(A、V)和27位(R、K)氨基酸的不同可能与PCV3毒株的进化相关。本试验结果表明,PCV3在吉林省猪群和猪场中存在很高的感染率,PCV3毒株之间高度保守,本研究结果为PCV3的分子特性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3型 ORF2基因 分子流行病学 遗传特性
下载PDF
脑恶性肿瘤缺失基因1对子宫内膜癌的作用及其机制
15
作者 何琳 杨志峰 +2 位作者 袁鸿 宋冉 刘丹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524-529,共6页
目的:探究脑恶性肿瘤缺失基因1(DMBT1)对子宫内膜癌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子宫内膜癌组织(子宫内膜癌组)及正常对照组织(正常对照组)各31例,RT-PCR和免疫组化(IHC)检测组织中DMBT1 mRNA和蛋白表达;选取人子宫内膜上皮细胞... 目的:探究脑恶性肿瘤缺失基因1(DMBT1)对子宫内膜癌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子宫内膜癌组织(子宫内膜癌组)及正常对照组织(正常对照组)各31例,RT-PCR和免疫组化(IHC)检测组织中DMBT1 mRNA和蛋白表达;选取人子宫内膜上皮细胞EEC(EEC组)和人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Ishikawa组)进行体外研究,将Ishikawa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NC)组、DMBT1组和DMBT1+galectin-3组,按照分组进行DMBT1和galectin-3过表达载体及其NC的转染,RT-PCR检测细胞中DMBT1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DMBT1和galectin-3蛋白表达;CCK-8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结果:子宫内膜癌组中DMBT1 mRNA表达和IHC评分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子宫内膜癌细胞中DMBT1 mRNA和蛋白表达较子宫正常细胞明显降低(P<0.05)。DMBT1组细胞中DMBT1蛋白表达较NC组明显升高(P<0.05),细胞在24 h、48 h和72 h的OD值较NC组明显降低(P<0.05),细胞迁移数和侵袭数较NC组明显降低(P<0.05),galectin-3蛋白表达较NC组明显降低(P<0.05);DMBT1+galectin-3组细胞中galectin-3蛋白表达较DMBT1组明显升高(P<0.05),细胞在48 h和72 h的OD值较DMBT1组明显升高(P<0.05),细胞迁移数和侵袭数较DMBT1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DMBT1表达下调,DMBT1可能通过抑制galectin-3的表达,从而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脑恶性肿瘤缺失基因1 GALECTIN-3 细胞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PBX3和PTEN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6
作者 曹学全 阮正英 +5 位作者 魏科娜 卢洪胜 蔡小波 戴岳楚 周璐青 顾华敏 《浙江医学》 CAS 2020年第17期1833-1836,I0004,共5页
目的探讨前B细胞白血病同源盒基因3(PBX3)和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台州市中心医院(台州学院附属医院)住院行手术切除和石蜡... 目的探讨前B细胞白血病同源盒基因3(PBX3)和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台州市中心医院(台州学院附属医院)住院行手术切除和石蜡包埋的PTC标本80例,选取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距离肿瘤≥2 cm)30例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二步法检测PTC和癌旁组织中PBX3和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PTC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与PBX3和PTEN表达的关系及两者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PTC组织中PBX3阳性表达率为73.75%,高于癌旁组织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C组织中PTEN阳性表达率为35.00%,低于癌旁组织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包膜侵犯、淋巴结转移和Ⅲ~Ⅳ期的PTC组织中PBX3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无包膜侵犯、无淋巴结转移和Ⅰ~Ⅱ期的PTC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包膜侵犯、淋巴结转移和Ⅲ~Ⅳ期的PTC组织中PTEN阳性表达率分别低于无包膜侵犯、无淋巴结转移和Ⅰ~Ⅱ期的PTC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TC组织中PBX3、PTE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337,P<0.05)。结论PTC组织中PBX3高表达,而PTEN低表达,两者表达呈负相关,且与PTC的包膜侵犯、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表明PBX3和PTEN异常表达可能在PTC发生、侵袭、转移的过程中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前B细胞白血病同源盒基因3 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 侵袭 转移
下载PDF
基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地区169株结核分枝杆菌探讨基因缺失对贝达喹啉的耐药机制
17
作者 向煜 杨淑柳 +12 位作者 武娅宁 王泉 曹滨 高晓平 于晋杰 肖开提·米吉提 赵秀芹 李马超 赵丽丽 万康林 刘海灿 李桂莲 袁秀琴 《疾病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9-646,共8页
目的挖掘与结核分枝杆菌(MTB)对贝达喹啉耐药相关的基因缺失片段。方法2017—2020年期间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地区收集807株MTB分离株,对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采用TB-Profiler 4.1.2检测菌株的家系和预测异烟肼、利福平、氟喹诺酮类... 目的挖掘与结核分枝杆菌(MTB)对贝达喹啉耐药相关的基因缺失片段。方法2017—2020年期间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地区收集807株MTB分离株,对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采用TB-Profiler 4.1.2检测菌株的家系和预测异烟肼、利福平、氟喹诺酮类等7种药物的敏感性;选择44株准广泛耐药(Pre-XDR)菌株和125株随机菌株,采用Delly 0.9.1软件检测基因缺失情况,采用C++脚本程序检测Rv0678、atpE和pepQ基因突变情况,采用微量肉汤稀释微孔板法检测菌株对贝达喹啉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耐药情况。采用χ^(2)检验和秩和检验等方法分析基因缺失与贝达喹啉耐药的相关性及不同家系菌株对贝达喹啉耐药性及敏感程度的差异。结果44株Pre-XDR株中共鉴定出23株贝达喹啉耐药株(MIC≥0.25μg/mL)和49种基因缺失类型,发生缺失菌株数>5株的缺失类型共有8种,其中2729618 bp~2729833 bp(Rv2434c)缺失组贝达喹啉耐药率和MIC水平低于未缺失组(χ^(2)=6.145,P=0.013和Z=−2.224,P=0.026);2235169 bp~2235233 bp(ctpG)、1710766 bp~1711557 bp(Rv1519-Rv1520)和3952924 bp~3954223 bp(echA19-Rv3517)多基因缺失组贝达喹啉耐药率和MIC水平均高于未缺失组(χ^(2)=4.322,P=0.038和Z=−2.526,P=0.012)。但是在125株验证用菌株(含贝达喹啉耐药株23株)中均未发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60,P=0.198和Z=−1.152,P=0.249)。将44株菌株和125株菌株合并分析,仅发现2235169 bp~2235233 bp(ctpG)、1710766 bp~1711557 bp(Rv1519-Rv1520)和3952924 bp~3954223 bp(echA19-Rv3517)多基因缺失组贝达喹啉耐药率高于未缺失组(χ^(2)=6.396,P=0.011),该多基因缺失仅发生于L3家系菌株,同时两两比较发现L3家系菌株的贝达喹啉耐药率显著高于L4家系(P<0.017)。结论2235169 bp~2235233 bp(ctpG)、1710766 bp~1711557 bp(Rv1519-Rv1520)和3952924 bp~3954223 bp(echA19-Rv3517)多基因缺失为南疆地区L3家系菌株特有的基因缺失类型(与该地其他家系相比),其与贝达喹啉耐药性的关系不稳健,L3家系菌株可能比L4家系对贝达喹啉耐药的易感性更高。由于样本量较小,需扩大样本量做进一步验证,以上结果为了解贝达喹啉的耐药机制及控制相关耐药菌株的传播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耐药 基因缺失 贝达喹啉 L3家系
原文传递
禾肾丸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PI3K及PTEN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旭华 何泽云 +5 位作者 彭亚军 旷丽君 熊志胜 何雅琴 廖春来 李连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69-74,共6页
目的:探讨禾肾丸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磷酯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3-kinase,PI3K)、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PTEN)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静脉注射6 mg/kg阿霉素以复制大鼠阿霉素肾病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依... 目的:探讨禾肾丸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磷酯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3-kinase,PI3K)、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PTEN)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静脉注射6 mg/kg阿霉素以复制大鼠阿霉素肾病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依那普利组和禾肾丸组。予相应药物干预第2周、第4周、第6周及第8周,留取尿液标本,观察尿蛋白定量的动态变化,取肾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肾脏PI3K及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24 h尿蛋白定量逐渐增高,均高于同期空白组(P<0.05);禾肾丸组、依那普利组随灌胃时间延长尿蛋白定量逐渐降低,均明显低于同期模型组(P<0.05)。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I3K主要表达于肾脏肾小球系膜区,肾小管上皮细胞无明显表达,主要表达部位为脏层上皮细胞的胞浆;PTEN则主要表达在肾小球及肾小管的细胞核中,空白组大鼠肾脏中可见强阳性表达,造模组大鼠肾脏表达较空白组少。PI3K在灌胃2周及4周时均逐渐上升,灌胃6周达到高峰,第8周开始下降;PTEN在灌胃2周及4周时逐渐下降,第6周最低,第8周开始升高,其变化趋势与PI3K相反;禾肾丸组和依那普利组大鼠肾组织PI3K及PTEN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禾肾丸降低慢性肾脏病蛋白尿的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肾组织PI3K及PTEN蛋白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肾丸 阿霉素肾病 足细胞 磷脂酰肌醇3激酶 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
原文传递
Dystrophin基因3-7号外显子缺失后下游新翻译区启动与BMD关系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9
作者 欧阳胜荣 李媛媛 +2 位作者 刘卓 王立文 吴建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9年第15期2804-2807,共4页
目的:研究dystrophin基因3-7号外显子缺失后下游新翻译区启动与贝克氏肌营养不良(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BMD)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dystrophin基因3-7号外显子缺失后可能的启动子、开放阅读框、翻译起始位点... 目的:研究dystrophin基因3-7号外显子缺失后下游新翻译区启动与贝克氏肌营养不良(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BMD)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dystrophin基因3-7号外显子缺失后可能的启动子、开放阅读框、翻译起始位点、蛋白疏水性性质改变及重要结构域进行分析。结果:3-7号外显子缺失后,起始于正常肌肉启动子的转录体,其翻译阅读框提前终止,但在8号外显子内可能启动一个新的翻译阅读框;内含子2或7里可能含有类似启动子的元件,也可能导致8号外显子内翻译区的启动。新阅读框编码的蛋白仍然保留有重要的功能区,患者可以表现为BMD。结论:dystrophin基因3-7号外显子缺失后下游新翻译区仍有存在启动的可能,患者可以表现为BMD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营养不良症 基因缺失 翻译起始位点 开放阅读框
原文传递
伴3′RARα亚显微缺失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一例
20
作者 韩永胜 薛永权 张俊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1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 报道1例伴RAR仪3'-末端(3’RARd)亚显微缺失的M3r亚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病例及其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结果。方法骨髓细胞直接法和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应用反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分... 目的 报道1例伴RAR仪3'-末端(3’RARd)亚显微缺失的M3r亚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病例及其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结果。方法骨髓细胞直接法和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应用反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分别用CEPX/Yα-卫星DNA探针、LSIPML—RARα双色双融合探针和LSIRAROL双色断裂点分离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转录本;多重巢式RT.PCR技术检测急性白血病29种染色体畸变所形成的融合基因,包括PML—RARα,PLZF—RARα和NPM—RARα融合基因转录本。结果反带分析显示核型为45,X,-Y[6]/46,XY[8],CEPX/Y探针FISH进一步证实了Y染色体丢失;RARd双色断裂点分离探针FISH分析显示1个RAROt等位基因的整个3’-末端缺失;通过细胞遗传学、FISH以及RT—PCR等方法检测,排除PML—RARd、PLZF—RAROt、NPM—RARd、NuMA—RARd和STAT5B—RARd重排。结论识别APL中一种新的RARα基因重排类型(3’RARα[亚显微缺失而无X—RARα融合),RARα双色断裂点分离探针FISH分析是明确该异常的有效手段,其分子学结果有待进一步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 M3r亚型 RAR d 3'-末端 基因缺失 染色体缺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