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启源YC-2”驱油剂提高低渗透油田采收率探索性研究
1
作者 郑忠文 田世伟 +2 位作者 付繁荣 史哲峰 焦伟杰 《当代化工》 CAS 2012年第8期778-779,783,共3页
针对目前低渗透油层水驱采收率低的问题,在室内进行了"启源YC-2"驱油剂性能及提高采收率实验,并在姚店油田应用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启源YC-2"驱油剂稳定性好,具有超低界面张力,较强的乳化能力。同一注水... 针对目前低渗透油层水驱采收率低的问题,在室内进行了"启源YC-2"驱油剂性能及提高采收率实验,并在姚店油田应用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启源YC-2"驱油剂稳定性好,具有超低界面张力,较强的乳化能力。同一注水区域注剂、未注剂区块所对应受益油井产量相比较,注"启源YC-2"驱油剂产量高。注剂前后受益油井产量相比较,注剂后产量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田 “启源yc-2”驱油剂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适用于哈拉哈塘高温高盐岩油藏表面活性剂的研制及应用
2
作者 陈兰 刘敏 +5 位作者 姜许健 白晓飞 魏盼龙 吴俊义 陈丽 杨博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93-1599,共7页
为了研制出适用于哈拉哈塘油藏条件的表面活性剂驱油剂,对该储层地层流体及岩石润湿性进行了测试,基于此,采用二甲胺、全氟丁酸、氯丙烯、丙烯酰胺、对苯乙烯磺酸钠等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种耐高温高盐含氟两性离子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GP... 为了研制出适用于哈拉哈塘油藏条件的表面活性剂驱油剂,对该储层地层流体及岩石润湿性进行了测试,基于此,采用二甲胺、全氟丁酸、氯丙烯、丙烯酰胺、对苯乙烯磺酸钠等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种耐高温高盐含氟两性离子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GPHQ-2),并对其表面活性、润湿性以及洗油效率等进行了室内评价。实验结果表明,150℃、25×10^(4)mg·L^(-1)矿化度老化后的GPHQ-2仍能有效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可使岩心表面实现润湿反转,洗油效率可达43.4%,远高于常规石油磺酸盐的洗油效率(5.6%);GPHQ-2具有很好的驱油效果,可在水驱阶段原油采收率基础上提高22.84%;现场应用结果表明,目标井采取注GPHQ-2表面活性剂吞吐驱油措施后,日产油量从4.9t提升到8.9t,增产效果明显,且持续有效。说明GPHQ-2表面活性剂满足哈拉哈塘油藏提高采收率需求,并可对该类油藏表面活性剂增产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收率 GPHQ-2驱油剂 剩余油 缝洞型油藏 油藏物理模型 哈拉哈塘油田
下载PDF
二次采油与三次采油结合技术在埕东油田东区西北部Ng3~2层的应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毛源 阚淑华 +1 位作者 田养林 唐存知 《断块油气田》 CAS 2003年第6期57-60,共4页
针对埕东油田东区西北部Ng32 层的条件应用了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结合技术。在室内研究了各种工作液的优化配方 ,编写了实施方案并现场实施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在试验期间 ,试验区累积增产原油 1 775 0× 1 0 4t ,投入产出比达到 1... 针对埕东油田东区西北部Ng32 层的条件应用了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结合技术。在室内研究了各种工作液的优化配方 ,编写了实施方案并现场实施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在试验期间 ,试验区累积增产原油 1 775 0× 1 0 4t ,投入产出比达到 1∶3 2 1 ,水驱开发效果改善。该技术在埕东特高含水油藏成功应用 ,为同类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推广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采油 三次采油 结合技术 埕东油田 东区西北部Ng3^2 调剖剂 驱油剂 采收率
下载PDF
纳米SiO2/HPAM/SDS分散体系稳定性的改进及其对驱油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陈五花 王业飞 +1 位作者 何臻培 丁名臣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87-1096,I0005,共11页
分析了60℃、1.0×10^4mg/L氯化钠盐水和模拟地层水中纳米SiO2/HPAM/SDS分散体系的浊度实验及Zeta电位,发现Ca^2+、Mg^2+离子是体系失去稳定性的主要原因。根据沉降实验及Zeta电位分析仪探讨了降低pH值和添加络合剂对模拟地层水中纳... 分析了60℃、1.0×10^4mg/L氯化钠盐水和模拟地层水中纳米SiO2/HPAM/SDS分散体系的浊度实验及Zeta电位,发现Ca^2+、Mg^2+离子是体系失去稳定性的主要原因。根据沉降实验及Zeta电位分析仪探讨了降低pH值和添加络合剂对模拟地层水中纳米SiO2/HPAM/SDS体系稳定性的改善效果及机理,同时利用流变仪及界面张力仪分析了两种方法对体系驱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降低,体系的Zeta电位绝对值降低,但SiO2周围H^+保护层的形成及水化作用力的增强改善了体系的稳定性;络合剂Na2EDTA、ATMP和Na4EDTA均能增强体系的稳定性,Na2EDTA和ATMP络合Ca^2+、Mg^2+的同时降低了体系的pH值,而体系的黏度随pH值的降低急剧下降;Na4EDTA加入后,体系的pH值增大,稳定配位化合物的形成使体系的Zeta电位绝对值、黏度、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增加,降低界面张力的能力增强。因此,在SiO2质量分数为0.5%的体系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4%的Na4EDTA(最佳质量分数),采收率提高了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2 PH值 络合剂 稳定性 驱油性能
下载PDF
适用于特稠油的耐高温高盐纳米二氧化硅降黏驱油剂
5
作者 陆炫烽 陈立峰 +5 位作者 吴春洲 李岗 张兆年 盛威威 宋嫒 黄飞扬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1-457,497,共8页
乳化降黏是稠油提高采收率的关键技术之一。普通降黏剂无法同时满足特稠油热采时的高温与高矿化度要求,导致降黏剂失活、降黏效果差、采收率低。以纳米硅溶胶、两亲型分散剂、修饰剂硅烷偶联剂、增效剂两亲型表面活性剂等为原料,制得纳... 乳化降黏是稠油提高采收率的关键技术之一。普通降黏剂无法同时满足特稠油热采时的高温与高矿化度要求,导致降黏剂失活、降黏效果差、采收率低。以纳米硅溶胶、两亲型分散剂、修饰剂硅烷偶联剂、增效剂两亲型表面活性剂等为原料,制得纳米降黏驱油剂,表征了驱油剂的微观结构,评价了驱油剂对特稠油的降黏效果、耐温耐盐性能、吸附性能和驱油效果。结果表明,驱油剂配方组成为:50%SiO_(2)+40%分散剂+4.2%表面修饰剂+5.8%增效剂。驱油剂粒径约50 nm,粒径分布均匀,分散性良好。1%驱油剂未老化前,对特稠油的降黏率达84.99%,在矿化度为15 g/L、350℃下老化2 h后的降黏率为83.62%,降黏性能保持率为98.39%。驱油剂可使砂岩表面由疏水性转变为亲水性。在50℃、液固比为10∶1、平衡吸附时间为15 h的条件下,驱油剂在油砂表面的静态吸附量为1.377 mg/g砂;1%驱油剂在填砂管的动态吸附量为0.745 mg/g砂,在油藏中的吸附损失较低,符合化学驱对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损失要求。在一维驱替实验中,驱油剂的驱油效率比普通蒸汽驱提高了26.7百分点,在350℃、老化2 h后的驱油性能保持率为97.0%。纳米降黏驱油剂具有良好的降黏效果、耐温耐盐性能、吸附性能和驱油效果,可降低驱油成本,有效提高特稠油的热采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特稠油 降黏剂 驱油剂 耐温 耐盐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AM/AMPS/AMC_(12)S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5
6
作者 王中华 《化工时刊》 CAS 1999年第4期27-30,共4页
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合成了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2-丙烯酰胺基十二烷磺酸(AMC_(12)S)三元共聚物。借助红外光谱和热分析研究了聚合物的结构和热稳定性,初步评价了共聚物的溶液性能。结果表明,AM/AMPS/AM(12)... 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合成了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2-丙烯酰胺基十二烷磺酸(AMC_(12)S)三元共聚物。借助红外光谱和热分析研究了聚合物的结构和热稳定性,初步评价了共聚物的溶液性能。结果表明,AM/AMPS/AM(12)S共聚物热稳定性好,耐温抗盐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 AMPS AMC12S 共聚物 抗盐驱油剂 合成 驱油剂
下载PDF
一种分子修饰纳米驱油剂的合成与提高采收率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马腾 胡克剑 +6 位作者 金田 李佳蓓 史经民 王百 先思蓉 郭姿彤 陈世军 《当代化工》 CAS 2023年第12期2915-2922,2940,共9页
研究了纳米二氧化硅粉体的有机表面改性的方法。采用两性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OA-12)和硅烷偶联剂的协同作用来对纳米二氧化硅进行改性,分别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OA-12和硅烷偶联剂的添加量对改性效果的影响。利用红... 研究了纳米二氧化硅粉体的有机表面改性的方法。采用两性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OA-12)和硅烷偶联剂的协同作用来对纳米二氧化硅进行改性,分别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OA-12和硅烷偶联剂的添加量对改性效果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IR)、热重(TG)和物理吸附等分析方法对改性前后的纳米二氧化硅粉体进行表征。测定了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的基本性能,改性合成工艺结果表明,合成纳米二氧化硅驱油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在反应温度为80℃时,0A-12的添加量为3%、前期反应4.5h、硅烷偶联剂的添加量为25%、后期反应3h。改性后的纳米二氧化硅发生润湿反转,由油湿变为水湿,当加量逐渐增加,表面界面张力下降,有利于提高洗油效率;流体黏度增加,有利于提高驱油剂波及体积,由驱油实验可知,质量分数为15%的纳米流体在注入量1PV条件下,原油采收率提高5%以上,具有较好的提高采收率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硅烷偶联剂 表面活性剂 驱油剂 采收率
下载PDF
天然羧酸盐驱油剂ZY5在高温高盐高钙镁条件下的界面活性与岩心驱油能力 被引量:8
8
作者 江建林 陈秋芬 +4 位作者 陈锋 郭东方 李雪峰 郭京华 何隆英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3-176,共4页
天然羧酸盐驱油剂ZY5是以天然混合羧酸盐为主、复配以非离子和两性表面活性剂及助剂得到的表面活性剂驱油剂。研究了ZY5在高温、高盐、高钙镁条件下的界面张力及岩心驱油能力。结果表明 :ZY5可抗盐达 1.5×10 5mg/L ,同时抗钙离子 5... 天然羧酸盐驱油剂ZY5是以天然混合羧酸盐为主、复配以非离子和两性表面活性剂及助剂得到的表面活性剂驱油剂。研究了ZY5在高温、高盐、高钙镁条件下的界面张力及岩心驱油能力。结果表明 :ZY5可抗盐达 1.5×10 5mg/L ,同时抗钙离子 5 0 0 0mg/L ,抗镁离子 70 0mg/L ,40— 70℃时界面活性优异 ,界面张力保持 10 -3 mN/m ,70— 10 5℃时界面活性良好 ,界面张力保持 10 -2 mN/m ,在 70℃密闭老化 6 36小时后可基本保持界面活性 ,在高盐高钙条件下对模拟油有较强的增溶能力 ;在 14块天然岩心上进行的 5组驱油实验中 ,ZY5使高含水 (>95 % )岩心的采收率平均提高 12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油剂 天然混合羧酸盐 复配表面活性剂 界面张力 岩心驱油能力 高温高盐高钙镁油藏
下载PDF
海上油田水质处理及其对驱油剂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进祥 卢祥国 王荣健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2-75,6,共4页
渤海LD5-2油田注入水中Ca2+和Mg2+浓度较高,致使聚合物溶液增黏性变差,进而影响驱油剂的调驱性能。针对海上油田特征和注入水水质特点,笔者开展了水处理方法筛选及其水处理效果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水质对驱油剂增黏性、流动特性、分... 渤海LD5-2油田注入水中Ca2+和Mg2+浓度较高,致使聚合物溶液增黏性变差,进而影响驱油剂的调驱性能。针对海上油田特征和注入水水质特点,笔者开展了水处理方法筛选及其水处理效果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水质对驱油剂增黏性、流动特性、分子线团尺寸、分子构型影响研究。结果表明,LD5-2油田注入水中Ca2+和Mg2+浓度含量超过900mg/L,对聚合物溶液和Cr3+聚合物凝胶性能造成严重不利影响。水处理结果表明,"氢氧化钠-碳酸钠"加药法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较好,适用于海上油田水处理。与注入水相比较,软化水聚合物溶液和Cr3+聚合物凝胶黏度较高,分子线团尺寸较大,分子构型趋向伸展,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较大。与钾钠离子相比较,钙镁离子使聚合物分子链更倾向于卷曲构象,黏度降低幅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D5-2油田 水处理方法 适应性分析 水质 驱油剂 作用机理
下载PDF
五里湾长6油藏表面活性剂复合调驱技术研究及试验 被引量:3
10
作者 龙永福 王登莲 王伟华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0年第7期43-46,共4页
针对五里湾长_6油藏已经进入中含水期,相渗逐步发生变化,水驱油效率降低,为延缓含水上升速度,提高最终采收率,开展了以调剖和驱油技术以及复合调驱技术提高采收率的研究,并针对调驱技术及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借助系统的理论分析... 针对五里湾长_6油藏已经进入中含水期,相渗逐步发生变化,水驱油效率降低,为延缓含水上升速度,提高最终采收率,开展了以调剖和驱油技术以及复合调驱技术提高采收率的研究,并针对调驱技术及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借助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多种实验技术,重点突破,探索出长庆油田采油三厂注水开发油田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在五里湾一区开展了一口井的现场试验,试验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复合调驱 调剖剂 2+3”采油技术
下载PDF
AM/AMPS/AMC_(14)S共聚物的合成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中华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2001年第3期137-140,145,共5页
采用氧化 -还原引发体系 ,合成了丙烯酰胺 (AM) 2 -丙烯酰胺基 - 2 -甲基丙磺酸 (AMPS) 2 -丙烯酰胺基十四烷磺酸 (AMC14 S)三元共聚物。用红外光谱分析了聚合物的结构 ,初步评价了共聚物的溶液性能。结果表明 ,AM AMPS AMC14
关键词 丙烯酰胺 丙烯酰胺基 甲基丙磺酸 丙烯酰胺基十四烷磺酸共取物 耐温抗盐驱油剂
下载PDF
N,N-二乙基丙烯酰胺及其共聚物的合成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中华 《陕西化工》 CSCD 1998年第2期19-21,24,共4页
首先合成了N,N-二乙基丙烯酰胺,并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合成了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N,N-二乙基丙烯酰胺(DEAM)三元共聚物。通过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了DEAM的结构... 首先合成了N,N-二乙基丙烯酰胺,并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合成了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N,N-二乙基丙烯酰胺(DEAM)三元共聚物。通过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了DEAM的结构,用红外光谱和热分析研究了聚合物的结构与热稳定性,初步评价了共聚物的溶液性能。结果表明,AM/AMPS/DEAM共聚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耐温抗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乙基丙烯酰胺 共聚物 合成 驱油剂
下载PDF
国内油田用AMPS聚合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吴一帆 赵海鹏 《中外能源》 CAS 2019年第6期26-32,共7页
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有机单体,以其为原料与其他单体共聚合成的水溶性聚合物,用于油田化学品,具有优异的抗温性、抗盐性和水解稳定性,可广泛用作钻井液处理剂、油井水泥外加剂、酸化压裂添加剂、调... 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有机单体,以其为原料与其他单体共聚合成的水溶性聚合物,用于油田化学品,具有优异的抗温性、抗盐性和水解稳定性,可广泛用作钻井液处理剂、油井水泥外加剂、酸化压裂添加剂、调剖堵水剂、驱油剂以及油田水处理剂等。近年来在AMPS聚合物研究方面又有了一些新进展,并逐步在油田作业中得到了应用,见到了明显效果。为便于了解AMPS聚合物的研究与应用情况,促进油田用AMPS聚合物的开发与推广应用,对近10年国内AMPS聚合物的研究及应用情况进行介绍,指出了今后油田用AMPS聚合物研究重点:扩大钻井液处理剂应用面;使油井水泥外加剂尽快在现场得到推广应用;在酸化压裂、调剖堵水和驱油剂等方面形成性能稳定的工业产品,针对不同需要的系列产品加快产品研发与转化速度;在油田水处理剂方面重点针对油田采出水和钻完井废水等处理的需要,发展高相对分子质量的阴离子和两性离子型聚合物絮凝剂;利用来源丰富、价格低廉的天然材料满足环保和降本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聚合物 钻井液处理剂 油井水泥外加剂 调剖堵水剂 压裂酸化添加剂 驱油剂 油田水处理剂
下载PDF
AM/AMPS/DMDAAC/AMC_(16)S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中华 《贵州化工》 1998年第2期27-29,共3页
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合成了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二甲基二烯两基氯化铵(DMDAAC)/2-丙烯酰胺基十六烷磺酸(AMC16S)四元共聚物。借助红外光谱和差热分析研究了聚合物的结构和热稳定性,初步评价了... 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合成了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二甲基二烯两基氯化铵(DMDAAC)/2-丙烯酰胺基十六烷磺酸(AMC16S)四元共聚物。借助红外光谱和差热分析研究了聚合物的结构和热稳定性,初步评价了共聚物的溶液性能。结果表明,AM/AMPS/DMDAAC/AMC16S共聚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耐温抗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油剂 制备 共聚物 AM AMPS DMDAAC AMC16S
下载PDF
基于数字资源的化学剂与二氧化碳改变地层油性质综合实验设计
15
作者 郭玲玲 胡绍彬 +1 位作者 苏冬娜 闻守斌 《化学教育(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86-94,共9页
针对传统地层油性质测试实验教学存在的不足,结合新工科和双一流建设对提升实验课程广度与深度的需求,开展了双碳背景下化学剂与CO_(2)改变地层油性质综合实验设计。开发了“实验基础”“实验操作”和“实验安全”等数字教学资源,并以... 针对传统地层油性质测试实验教学存在的不足,结合新工科和双一流建设对提升实验课程广度与深度的需求,开展了双碳背景下化学剂与CO_(2)改变地层油性质综合实验设计。开发了“实验基础”“实验操作”和“实验安全”等数字教学资源,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方案制定、线下实操、结果分析等3个层次的实验内容。实践表明,学生能够在有限的学时内熟悉地层油性质测试全流程,开展CO_(2)改变原油性质规律探索,评价化学剂的作用效果。实验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升了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对CO_(2)利用和封存的研究兴趣,在高校碳中和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中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剂 数字教学资源 原油性质 CO_(2)驱油与埋存 实验设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