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6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Oil Consumption in Cylinder of Diesel Engine for Optimization of Piston Rings 被引量:3
1
作者 ZHANG Junhong ZHANG Guichang +2 位作者 HE Zhenpeng LIN Jiewei LIU Hai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1期207-216,共10页
The performance and particulate emission of a diesel engine are affected by the consumption of lubricating oil. Most studies on oil consumption mechanism of the cylinder have been done by using the experimental method... The performance and particulate emission of a diesel engine are affected by the consumption of lubricating oil. Most studies on oil consumption mechanism of the cylinder have been done by using the experimental method, however they are very costly. Therefore,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study oil consumption mechanism of the cylinder and obtain the accurate results by the calculation method. Firstly, four main modes of lubricating oil consumption in cylinder are analyzed and then the oil consumption rate under common working conditions are calculated for the four modes based on an engine. Then,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lubricating oil consumption such as working conditions, the second ring closed gap, the elastic force of the piston rings are also investigated for the four modes.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most of the lubricating oil is consumed by evaporation on the liner surface. Besides, there are three other findings: (1) The oil evaporation from the liner is determined by the working condition of an engine; (2) The increase of the ring closed gap reduces the oil blow through the top ring end gap but increases blow-by; (3)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elastic force of the ring, both the left oil film thickness and the oil throw-off at the top ring decrease. The oil scraping of the piston top edge is consequently reduced while the friction loss between the rings and the liner increases. A neural network prediction model of the lubricating oil consumption in cylinder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BP neural network theory, and then the model is trained and validated. The main piston rings parameters which affect the oil consumption are optimized by using the BP neural network prediction model and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of this BP neural network is within 8%, which is acceptable for norma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The oil consumption is also measured experimentally. The relative errors of the calculated and experimental values are less than 10%, verifying the validity of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pplying the established simulation model and the validated BP network model is able to generate numerical results with sufficient accuracy, which significantly reduces experimental work and provides guidance for the optimal design of the piston rings diesel engi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esel engine lubricating oil consumption in cylinder SIMULATION piston rings
下载PDF
喷油润滑内齿圈外圆面红外测温及误差分析
2
作者 王琳 郑志振 +1 位作者 王勇 陈国定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3-258,407,共7页
高速重载人字齿轮箱的摩擦功率损失会转换成为温升,齿面温度测量是评价齿轮箱润滑和冷却设计的重要手段。针对某人字齿轮箱中内齿圈外圆面温度的在线实时准确测量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红外测温仪的旋转齿轮表面温度测量方法,并分别设计... 高速重载人字齿轮箱的摩擦功率损失会转换成为温升,齿面温度测量是评价齿轮箱润滑和冷却设计的重要手段。针对某人字齿轮箱中内齿圈外圆面温度的在线实时准确测量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红外测温仪的旋转齿轮表面温度测量方法,并分别设计搭建了相关测试试验装置。首先,分析了基于红外测温仪的旋转齿轮表面温度测量误差的影响因素;其次,通过试验对待测齿面的发射率进行标定;最后,开展了不同转速工况下的喷油润滑齿轮表面温度测量试验,并分析了吹气压力和吹气温度对红外测温误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待测齿面喷涂黑色哑光漆后的标定发射率为0.96,而红外测温光路上的光学镜片会使红外测温值低2℃左右;带有空气吹扫管的红外测温仪可以在线实时测量旋转内齿圈外圆面的温度,且红外与热电偶测温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7%;选择合适的空气吹扫压力和吹扫温度,可以进一步减小红外测温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齿圈 红外测温仪 温度测量 喷油润滑 齿面温度
下载PDF
浸出器负压强制沥干装置分析
3
作者 高建银 张志强 +1 位作者 李萌 赵向军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4-148,共5页
浸出器是浸出制油的重要设备,提高浸出器的性能不但能降低粕中残油,而且能够减轻后续高温脱溶或低温脱溶的负荷,进而节省蒸汽消耗。浸出器负压强制沥干装置是用不同的方式使沥干封闭油斗为负压,强制沥干湿粕物料中的低浓度混合油,达到... 浸出器是浸出制油的重要设备,提高浸出器的性能不但能降低粕中残油,而且能够减轻后续高温脱溶或低温脱溶的负荷,进而节省蒸汽消耗。浸出器负压强制沥干装置是用不同的方式使沥干封闭油斗为负压,强制沥干湿粕物料中的低浓度混合油,达到湿粕含溶量进一步降低的目的。为了降低湿粕含溶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分别介绍了用液环真空泵、蒸汽真空泵、负压风机抽取浸出器沥干段负压装置的工艺,特点和适用范围,同时也阐述了不同类型的常用浸出器强制沥干封闭油斗的方式,最后对沥干效果和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分析。通过浸出器负压强制沥干装置可以有效降低湿粕含溶量,在高温蒸脱时节省蒸汽消耗量进而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出器 沥干封闭油斗 液环真空泵 蒸汽真空泵 负压风机 沥干负压
下载PDF
内燃机油环对活塞-缸套间流动与润滑油输送的控制
4
作者 陈嘉铭 景文倩 +1 位作者 陈志新 刘广胜 《机械研究与应用》 2024年第2期107-110,115,共5页
以某四冲程内燃机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根据其油环和活塞结构特性、缸套表面润滑油分布建立油环流量平衡和力平衡方程。通过分析运行时润滑油的输送过程,以及油环上方环岸区域润滑油量的变化及其沿缸套自下而上的输送过程,得出如下结果:... 以某四冲程内燃机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根据其油环和活塞结构特性、缸套表面润滑油分布建立油环流量平衡和力平衡方程。通过分析运行时润滑油的输送过程,以及油环上方环岸区域润滑油量的变化及其沿缸套自下而上的输送过程,得出如下结果:油环控制油环-缸套间润滑油的流动,使环岸区域在活塞向下行程时储存润滑油,并在活塞向上行程时将润滑油输送至活塞上止点,实现润滑油的输送,满足活塞在上止点的润滑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油环 缸套 润滑油流动 润滑油输送
下载PDF
庆城页岩油泵入式光纤监测技术实践
5
作者 马兵 徐创朝 +2 位作者 陈强 李晓燕 张同伍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3,共6页
庆城油田页岩油水平井主体采用分段多簇细分切割体积压裂技术,但目前仍存在多簇起裂效率不清晰的问题。为了评价多簇起裂有效性及裂缝延伸规律,开展了水平井泵入式光纤测试技术先导性试验,该技术具有工艺灵活、便捷高效及成本低的独特... 庆城油田页岩油水平井主体采用分段多簇细分切割体积压裂技术,但目前仍存在多簇起裂效率不清晰的问题。为了评价多簇起裂有效性及裂缝延伸规律,开展了水平井泵入式光纤测试技术先导性试验,该技术具有工艺灵活、便捷高效及成本低的独特优势。测试结果表明,水平井分段多簇细分切割体积压裂通过射孔限流+颗粒暂堵方式,能够实现100%多簇完全起裂,但各簇进砂(液)量差异明显,各簇裂缝延伸不均衡。该项研究初步回答了多簇起裂有效性问题,并验证了水平井套管内泵入式光纤监测技术的可行性,丰富了水平井体积压裂效果评估测试手段,同时为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油水平井压裂工艺及参数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水平井 体积压裂 起裂效率 光纤监测 压裂工艺 庆城油田
下载PDF
渤海JZ-X油田气顶窄油环油藏井位优化和挖潜策略
6
作者 岳宝林 孟智强 +3 位作者 房娜 郑炀 瞿朝朝 王双龙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3,共6页
针对气顶底水窄油环油藏易气窜水锥、剩余油分布复杂的生产难题,在渤海矿区逐渐探索出利用水平井开发的井位优化与挖潜策略。基础井网阶段:水平井段垂直构造线穿多层来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并匹配智能滑套分采管柱以缓解层间矛盾;基础井网... 针对气顶底水窄油环油藏易气窜水锥、剩余油分布复杂的生产难题,在渤海矿区逐渐探索出利用水平井开发的井位优化与挖潜策略。基础井网阶段:水平井段垂直构造线穿多层来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并匹配智能滑套分采管柱以缓解层间矛盾;基础井网平行于流体界面,部署于油水界面之上1/3油柱高度避气控水。综合调整阶段:通过油藏数值模拟研究,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剩余油平面上主要富集于井间滞留区,纵向上后期水体能量驱动逐渐发挥主要作用,剩余油主要富集于油层上部。对比井间侧钻、气顶注气和屏障注水方案增油量指标,当前剩余油挖潜策略以井间侧钻与气顶注气为主。井间侧钻通过低产低效井平面侧钻至井间,纵向高部位部署挖潜剩余油,单井净增油量为3.4×10^(4)~4.2×10^(4)m^(3);气顶注气通过采气井转天然气回注,补充气顶能量,气驱水平井上部剩余油,提高原油采收率,预测净增油量为5.2×10^(4)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顶 底水 窄油环 井网部署 综合调整 剩余油 井间侧钻 注气 屏障注水
下载PDF
带气顶油藏气顶油环协同开发适应性研究——以A南油(气)藏为例
7
作者 谷悦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4年第2期93-96,101,共5页
带气顶油藏主要依靠气顶膨胀能量开采油环,油井生产使油环压力降低容易发生气窜,造成油气资源损失。考虑合理开采气顶,并实现油气协同开发,运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相关开发适应性研究。基于正交实验分析,影响带气顶油藏开发效果的... 带气顶油藏主要依靠气顶膨胀能量开采油环,油井生产使油环压力降低容易发生气窜,造成油气资源损失。考虑合理开采气顶,并实现油气协同开发,运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相关开发适应性研究。基于正交实验分析,影响带气顶油藏开发效果的主控因素为气顶指数、凝析油含量、地层厚度、地层倾角、垂直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的比值;通过对不同地质条件下不同开发方式进行全面数值模拟试验,分析各地层参数对带气顶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气顶指数增加,合理开发方式由衰竭开发逐渐变为注水开发,且气顶指数增大,开发方式逐渐由面积注水转为屏障注水;高凝析油、高倾角厚层油藏宜采用注水开发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顶油环 屏障注水 保压开采 凝析油 协同开发
下载PDF
集油环管道运行参数界限模拟技术研究
8
作者 李晓亮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4年第4期19-20,44,共3页
外围采油A厂站外系统主要采取单井环状掺水集油工艺,主要输送油气水混合液,以集油环为研究对象,参考集油阀组间实际生产数据,系统模拟研究不同管道长度、管径、输液量的关系和界限,基于PIPEPHASE软件,建立集油环管道集输模型,分析不同... 外围采油A厂站外系统主要采取单井环状掺水集油工艺,主要输送油气水混合液,以集油环为研究对象,参考集油阀组间实际生产数据,系统模拟研究不同管道长度、管径、输液量的关系和界限,基于PIPEPHASE软件,建立集油环管道集输模型,分析不同运行参数下的工作特性,计算出管道的最大输送能力,为生产前线和设计规划提供技术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油环 集输管道 数值模拟 最大输量
下载PDF
油盖拉环测漏一体机设计及主轴优化设计
9
作者 潘中正 尹成龙 +1 位作者 高文蛟 贾吉伦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7-20,26,共5页
运用SolidWorks建立虚拟模型,在Adams中对主轴进行运动学仿真,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利用ANSYS Workbench对主轴进行仿真,并进行结构性优化.设计出一种具有测漏及开启力检测于一体的机械设备,并对主轴进行优化设计.优化前主轴运行不平稳,... 运用SolidWorks建立虚拟模型,在Adams中对主轴进行运动学仿真,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利用ANSYS Workbench对主轴进行仿真,并进行结构性优化.设计出一种具有测漏及开启力检测于一体的机械设备,并对主轴进行优化设计.优化前主轴运行不平稳,优化后质量减少25%,长度减少13%,主轴运行平稳.拉环测漏一体机的设计目的是实现自动检测.多功能拉环测漏一体机的研发对自动化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环测漏一体机 主轴 油盖 仿真 优化
下载PDF
一起主变压器220kV侧套管渗漏油缺陷情况分析
10
作者 黄晓倩 《农村电气化》 2024年第4期49-51,共3页
变压器是电力系统实现电压变换的关键设备,变压器的安全稳定运行直接影响着整个电力系统网架结构的安全。文章详细阐述了一起主变压器220 kV侧套管渗油的检查处理情况,对套管进行介损及电容量试验及解体检查分析,最终确定了套管内部密... 变压器是电力系统实现电压变换的关键设备,变压器的安全稳定运行直接影响着整个电力系统网架结构的安全。文章详细阐述了一起主变压器220 kV侧套管渗油的检查处理情况,对套管进行介损及电容量试验及解体检查分析,最终确定了套管内部密封圈密封失效的设备主因,并提出后续整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变压器 套管 渗漏油 密封圈
下载PDF
某型天然气发动机机油耗问题改进与评价方法研究
11
作者 钱立宏 王强 +1 位作者 程前峰 章泽强 《内燃机》 2024年第1期45-49,共5页
针对某型天然气发动机短里程机油耗高问题进行排查和分析,发现主要原因在于活塞环与缸套的初期磨合不佳,并且耐负压窜油能力较弱,导致缸内机油上窜并参与燃烧。通过优化活塞环与活塞环槽的配合,提高环槽加工精度,增加环槽回油通道,同时... 针对某型天然气发动机短里程机油耗高问题进行排查和分析,发现主要原因在于活塞环与缸套的初期磨合不佳,并且耐负压窜油能力较弱,导致缸内机油上窜并参与燃烧。通过优化活塞环与活塞环槽的配合,提高环槽加工精度,增加环槽回油通道,同时调整活塞环外圆面镀层,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此外,针对国六天然气发动机在部分负荷和怠速工况下进气道负压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机油耗评价方法,该方法可以准确评估各种实际工况下的机油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油消耗 活塞环磨损 优化设计 试验验证
下载PDF
柴油机活塞环润滑油膜厚度超声波测量方法研究
12
作者 孟亮虎 赵文圣 +4 位作者 王会良 李世伟 乔天旭 何晨晞 杨晓涛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1-297,共7页
活塞组件-缸套摩擦副位置处良好润滑状态能够保障柴油机的稳定运行,润滑油膜厚度能够对其润滑状态进行判断。因此本文以润滑油膜厚度为测量目标,基于等效弹簧模型超声波测量原理对活塞环位置处润滑油膜厚度开展实验研究。搭建了润滑油... 活塞组件-缸套摩擦副位置处良好润滑状态能够保障柴油机的稳定运行,润滑油膜厚度能够对其润滑状态进行判断。因此本文以润滑油膜厚度为测量目标,基于等效弹簧模型超声波测量原理对活塞环位置处润滑油膜厚度开展实验研究。搭建了润滑油膜厚度超声测量实验平台,通过实验证实了超声方法的测量能力。构建了柴油机活塞环润滑油膜厚度测量方案,设计并搭建了活塞环润滑油膜厚度动态测量系统,对不同转速下的润滑油膜厚度进行了实验测量。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在活塞环处测得了2.2~3.9μm的润滑油膜厚度,并且随转速增加,油膜厚度呈现增大趋势,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测量 弹簧模型 反射系数 油膜厚度 柴油机气缸 活塞环 标定实验 动态测量
下载PDF
重油加氢螺纹锁紧环换热器应用及运维策略
13
作者 潘兆赫 《化工管理》 2024年第5期115-118,共4页
高压换热器是重油加氢裂化装置的核心设备之一,以螺纹锁紧环高压换热器应用最广。直径在φ1 600 mm以上者即为大口径高压换热器,该类换热器在国内部分炼油装置中出现过内漏情况。发生原因主要为内件和壳体膨胀差不同导致的,需要通过升... 高压换热器是重油加氢裂化装置的核心设备之一,以螺纹锁紧环高压换热器应用最广。直径在φ1 600 mm以上者即为大口径高压换热器,该类换热器在国内部分炼油装置中出现过内漏情况。发生原因主要为内件和壳体膨胀差不同导致的,需要通过升级垫片和做好检修控制保证高压螺纹锁紧环换热器不发生内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换热器 重油加氢 螺纹锁紧环换热器 膨胀差 双金属自密封波齿复合垫 力矩控制
下载PDF
CVT变速箱油标准中LFW-1钢对钢摩擦特性的研究
14
作者 张伟光 曹阳 +4 位作者 黄东升 姜禹 徐晶晶 赵治宇 宋怀玉 《润滑油》 CAS 2024年第2期42-45,共4页
目前在市场上主要有液力机械自动变速器(AT)、无级自动变速器(CVT)、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以及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DCT)。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分别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不同结构的自动变速器所用润滑油均为专用油,那么专用油主... 目前在市场上主要有液力机械自动变速器(AT)、无级自动变速器(CVT)、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以及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DCT)。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分别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不同结构的自动变速器所用润滑油均为专用油,那么专用油主要区别在哪?文章以CVT变速箱油(CVTF)标准中LFW-1钢对钢摩擦特性试验为例,来阐述不同油品摩擦性能的差异,以及不同类型自动变速箱油品不能通用和互换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 钢对钢摩擦试验 Falex环块摩擦磨损试验台 自动变速箱专用油
下载PDF
基于缸套失圆的活塞环结构参数对密封与摩擦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毕玉华 宋健平 +3 位作者 陈思吉 王治 于凤荣 温世杰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4-44,共11页
以某非道路高压共轨柴油机为研究对象,采用仿真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整机耦合装配模型与活塞环组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干式缸套的失圆变形。在考虑缸套失圆变形的基础上,研究了活塞环结构参数对窜气量、机油消耗量和摩擦损失的影响,... 以某非道路高压共轨柴油机为研究对象,采用仿真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整机耦合装配模型与活塞环组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干式缸套的失圆变形。在考虑缸套失圆变形的基础上,研究了活塞环结构参数对窜气量、机油消耗量和摩擦损失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设计方法进行了活塞环径向弹力、开口间隙和侧向间隙对窜气量、机油消耗和摩擦损失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活塞环结构参数中,二环径向弹力、二环开口间隙和顶环侧向间隙对窜气量的影响最大,油环径向弹力、二环开口间隙和顶环侧向间隙对机油消耗量的影响最大,油环径向弹力、油环开口间隙和油环侧向间隙对摩擦损失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缸套失圆变形 活塞环 机油耗 摩擦损失
下载PDF
稠油油藏多轮次吞吐阻流环的分布特征及突破开采技术 被引量:3
16
作者 姚秀田 徐宏光 +3 位作者 张仲平 谢向东 贾蕾 王超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7-74,共8页
随着稠油油藏吞吐轮次的增加,原油黏度较小的组分被优先采出,近井带周围会形成高黏阻流环,储层渗流能力降低,导致周期产油量、周期产液量,周期气油比持续降低。为了弄清阻流环的形成机制及对渗流的影响,利用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方法,对... 随着稠油油藏吞吐轮次的增加,原油黏度较小的组分被优先采出,近井带周围会形成高黏阻流环,储层渗流能力降低,导致周期产油量、周期产液量,周期气油比持续降低。为了弄清阻流环的形成机制及对渗流的影响,利用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周期稠油性质、渗流特征以及阻流环影响下的黏度场、温度场、压力场和饱和度场的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多轮次吞吐后轻质组分被优先采出,重质组分留下,在近井带40~60 m处形成以沥青质、胶质等重质组分堆积为主的环状高黏阻流环;阻流环的宽度随着吞吐周期的增加而增大,阻流环会降低储层的渗流能力,影响了油藏中流场的分布特征,对远井区稠油的渗流起到遮挡作用,导致井间的原油难以有效动用;为了消除阻流环的不利影响,形成了基于阻流环分布的“前置降黏+高压搅动”“高效降黏+气体增能”2类释放产能促效引效开采技术。研究成果为多轮次吞吐稠油油藏持续高效开发提供实验支撑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轮次吞吐 稠油油藏 阻流环模式 四场分布 降黏开采
下载PDF
室内立式水环实验系统构建与研究
17
作者 蒋文明 海类游 +2 位作者 杨旭东 刘杨 唐建峰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20,共5页
设计并搭建了室内立式水环输送实验系统。通过齿轮泵控制水相和染色后的油相分别从水相、油相入口进入水环发生器,保持油相入口流量不变,改变水相入口流量,稳定之后使用高速摄像仪拍摄管道内流型,进行了立式水环流型实验,分析了不同油... 设计并搭建了室内立式水环输送实验系统。通过齿轮泵控制水相和染色后的油相分别从水相、油相入口进入水环发生器,保持油相入口流量不变,改变水相入口流量,稳定之后使用高速摄像仪拍摄管道内流型,进行了立式水环流型实验,分析了不同油水流量下管道中的流动特性和油水表观速度对成环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立式水环中油水界面产生“蛇形波”形式的界面波,使得油相核心保持连续状态而不断裂;油水速度比在0.75~1.5范围内成环效果较好,当油水速度比过小时,输水量过大,界面张力不足以维持油相核心的稳定,油相核心发生破裂,分散为小油滴成为散状流;超过临界值时,油相核心在扰动作用下可能污染管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立式水环输送 实验系统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高含CO_(2)凝析气藏油环体积预测方法
18
作者 陈浩 蒋东梁 +7 位作者 邢建鹏 王红平 左名圣 王朝锋 杨柳 刘希良 于海增 袁志文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0-98,共9页
准确、高效地预测高含CO_(2)凝析气藏油环体积对于开发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但海上深水凝析气藏难以通过大规模钻探来探明油环体积,且高浓度CO_(2)的萃取作用使油环体积变化更加复杂。首先通过CO_(2)充注实验还原高含CO_(2)凝析气藏成藏... 准确、高效地预测高含CO_(2)凝析气藏油环体积对于开发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但海上深水凝析气藏难以通过大规模钻探来探明油环体积,且高浓度CO_(2)的萃取作用使油环体积变化更加复杂。首先通过CO_(2)充注实验还原高含CO_(2)凝析气藏成藏过程,以数值模拟结果为基础数据开展数据预处理,建立样本数据库,并通过关联分析优选其主控因素,明确不同地层条件和气顶组成下油环体积的变化规律,最后基于支持向量机开展油环体积预测训练,搭建油环体积的预测模型,实现输入主控因素以精确、快速预测油环体积的目的。预测结果表明,采用三次核函数的机器学习模型与数值模拟、物理模拟、矿场实际的油环体积误差分别为3.43%、5.10%和7.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CO_(2) 凝析气藏 油环体积 支持向量机 机器学习
下载PDF
变截面密封圈温度场及密封性能分析
19
作者 邹龙庆 陆信洲 +1 位作者 祝娟 俞俊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2-39,共8页
为研究不同工况下变截面密封圈密封特性及润滑油膜温度场与黏温特性的关系,根据变截面密封圈密封机制,建立润滑油膜三维数值计算模型,考虑黏温特性和流体内摩擦效应,采用FLUENT和MATLAB软件,研究变截面密封圈润滑油膜在实际工况下的密... 为研究不同工况下变截面密封圈密封特性及润滑油膜温度场与黏温特性的关系,根据变截面密封圈密封机制,建立润滑油膜三维数值计算模型,考虑黏温特性和流体内摩擦效应,采用FLUENT和MATLAB软件,研究变截面密封圈润滑油膜在实际工况下的密封特性以及温度特性。结果表明:考虑黏温特性和在定黏度2种情况下所得结果差距明显,表明黏温特性对密封特性的影响不可忽略;油膜最高温度区域均处于外界环境侧,并随工况的改变而移动;油膜最高温度值随转速增加而升高,随密封压力增加而降低,但转速的影响大于其他工况参数;随润滑油温度升高,考虑黏温特性时油膜最高温度值随之增加,而定黏度时呈先减后增的趋势;泄漏量均随转速、密封压力和润滑油温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密封压力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截面密封圈 润滑油膜 密封特性 温度场 黏温特性
下载PDF
花场气田构造控油气作用及油气藏类型
20
作者 付景龙 丁文龙 +6 位作者 汪博 孙守刚 甘运才 王丹 孙津 肖伟 王濡岳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15,共9页
为了厘清构造控油气作用,经地震构造解释、断层性质、断层组合形式及油气层纵横向分布规律等研究,认为花场气田具有双层结构,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明显,上层构造系统为油藏,下层构造系统为气藏。为了准确判定油气藏类型,在地质特征研究... 为了厘清构造控油气作用,经地震构造解释、断层性质、断层组合形式及油气层纵横向分布规律等研究,认为花场气田具有双层结构,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明显,上层构造系统为油藏,下层构造系统为气藏。为了准确判定油气藏类型,在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复杂的油气情况,利用相态图法、戊烷以上烃组分总和(C_(5+))、储层烃流体组成的组合参数(Φ_(1))值、流体性质分析等方法,结合试油试采,对花场气田油气藏进行综合判定,最终确定油气藏类型:油藏为常规油藏,气藏均为无油环高、特高含凝析油凝析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结构 油气藏类型 相态图法 C 5+值法 Φ1值法 流体性质 无油环凝析气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