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敦煌莫高窟第468窟回鹘文题记研究
1
作者 张铁山 松井太(Matsui Dai)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共5页
敦煌莫高窟第468窟为中唐石窟,五代重修,现存前室和主室,内保留五代残画和多处汉文榜题,其中主室佛床十一身女供养人中间写有19行回鹘文题记。本文拟对这19行回鹘文题记进行文献学研究,并探讨与之相关的问题.
关键词 莫高窟第468窟 中唐石窟 回鹘文 题记
下载PDF
古代维吾尔语说唱文学《弥勒会见记》 被引量:12
2
作者 耿世民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6-130,共5页
 回鹘文《弥勒会见记》是近年出土的用古代维吾尔语写成的重要佛教文献之一。关于本书的文体是剧本抑或是唱本或一般佛经故事,是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争论的问题。本文发表了作者新的观点。
关键词 回鹘文 剧本 说唱文学 古代 维吾尔语 佛教 《弥勒会见记》
下载PDF
突厥语族文献概论 被引量:4
3
作者 张铁山 《满语研究》 CSSCI 2013年第1期46-60,共15页
突厥语族是阿尔泰语系的三大语族之一,在阿尔泰语系语言中占据重要地位。使用突厥语族语言的各民族在历史上曾使用过古代突厥文、粟特文、回鹘文、摩尼文、婆罗米文、叙利亚文、察合台文等文字,并用这些文字创作、翻译和记录了大量的有... 突厥语族是阿尔泰语系的三大语族之一,在阿尔泰语系语言中占据重要地位。使用突厥语族语言的各民族在历史上曾使用过古代突厥文、粟特文、回鹘文、摩尼文、婆罗米文、叙利亚文、察合台文等文字,并用这些文字创作、翻译和记录了大量的有关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宗教、语言、文学、文化的文献。这些文献既是使用突厥语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研究突厥语族语言历史的主要语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厥语族 古代突厥文 回鹘文 察合台文 文献
下载PDF
古代维吾尔族的书写文化 被引量:5
4
作者 耿世民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22-26,共5页
根据作者多年从事古代维吾尔古文献研究的经验,概述了古代维吾尔族古代文献的形式、种类,使用的文字、插图、纪年以及书写材料、使用的工具等。
关键词 古代维吾尔 书写文化 古代文献
下载PDF
粟特语及其对回鹘语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木再帕尔 《怀化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10-114,共5页
粟特人是古代中亚文化水平比较高的民族之一。他们不仅以经商著称,在文化方面也取得过辉煌的成就。回鹘人使用的回鹘文、摩尼文和亚述文(即古叙利亚文)借自粟特人使用的相应的文字;背景各异的几种文化通过粟特人的媒介传播于回鹘中。根... 粟特人是古代中亚文化水平比较高的民族之一。他们不仅以经商著称,在文化方面也取得过辉煌的成就。回鹘人使用的回鹘文、摩尼文和亚述文(即古叙利亚文)借自粟特人使用的相应的文字;背景各异的几种文化通过粟特人的媒介传播于回鹘中。根据回鹘语文献中存在的一些借词,探讨粟特语及其对回鹘产生的一些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粟特语 伊朗语族语言 回鹘语 借词
下载PDF
回鹘摩尼教诸神之名考 被引量:1
6
作者 木再帕尔 《河西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29-35,共7页
结合回鹘摩尼教文献,解释文献中常见神祇之名的来源,以此来揭示粟特语对回鹘语的影响。文章比较详细地整理和说明了摩尼教教义中经常出现的诸神在不同语言中的形式。
关键词 回鹘语 摩尼教诸神 粟特语
下载PDF
回鹘文《弥勒会见记》的语音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柳元丰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66-70,共5页
回鹘文是在9-15世纪为维吾尔及中亚诸多突厥民族所使用的一种文字,是一种承上启下的文字,对它展开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突厥语及近古察合台语。论文从语音的角度分析了具有代表性的回鹘文佛教文献《弥勒会见记》。
关键词 回鹘文 元音 辅音
下载PDF
回鹘文《金光明经》增删改写现象举隅——以第九卷二十五品《长者子流水品》为例
8
作者 陈明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4年第3期41-46,共6页
文章将回鹘文《金光明经》第九卷二十五品《长者子流水品》与其相对应的汉语底本逐句进行对勘,找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增删改写部分,并对增删改写的原因做相关探讨。
关键词 回鹘文 金光明经 长者子流水品 增删改写
下载PDF
榆林窟第16窟叙利亚字回鹘文景教徒题记 被引量:8
9
作者 松井太 王平先(译)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4-39,共6页
文章介绍了榆林窟第16窟墙壁上的一份题记。该题记是敦煌地区的第一份景教徒突厥文献,是由来自瓜州的回鹘景教徒朝圣者于元代书写的。题记清楚地表明,在元代统治时期,敦煌周边存在有回鹘景教徒,也证明了回鹘景教徒与佛教徒有部分共同的... 文章介绍了榆林窟第16窟墙壁上的一份题记。该题记是敦煌地区的第一份景教徒突厥文献,是由来自瓜州的回鹘景教徒朝圣者于元代书写的。题记清楚地表明,在元代统治时期,敦煌周边存在有回鹘景教徒,也证明了回鹘景教徒与佛教徒有部分共同的文化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林窟 题记 回鹘文 景教 敦煌佛教
下载PDF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回鹘文《华严经·如来现相品》残叶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阿依达尔·米尔卡马力 萨仁高娃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3期149-156,共8页
《华严经》汉译本有三种,即东晋佛驮跋陀罗之译本《六十华严》,唐实叉难陀之译本《八十华严》和唐般若译本《四十华严》。《八十华严》和《四十华严》皆有回鹘文译本,译者为曾活跃于元朝大都的翰林学士安藏。从已刊布文献的情况看,安藏... 《华严经》汉译本有三种,即东晋佛驮跋陀罗之译本《六十华严》,唐实叉难陀之译本《八十华严》和唐般若译本《四十华严》。《八十华严》和《四十华严》皆有回鹘文译本,译者为曾活跃于元朝大都的翰林学士安藏。从已刊布文献的情况看,安藏未区分《八十华严》和《四十华严》,而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处理。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品中有多件敦煌遗物,笔者发现其中两叶(编号分别为GT15-65、GT15-18)为回鹘文《华严经》第六卷“如来现相品”残叶。文章对该文献进行了文献学考证,指出其对应的汉文原文。通过对内容、纸张、页眉、笔迹等方面的比对,认为敦煌研究院、甘肃省博物馆、兰州范氏、台北傅斯年图书馆藏诸写本和羽田藏图片与国家图书馆收藏品属于分散至各处的同一写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方广佛华严经》 中国国家图书馆 回鹘文写本 文献解读
下载PDF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一叶回鹘文《增壹阿含经》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阿依达尔·米尔卡马力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8-93,共6页
《增壹阿含经》是北传四阿含之一,东晋僧伽提婆译。回鹘文《增壹阿含经》译自汉文。在汉文原文基础上节选翻译、回鹘文中夹写从原文摘录的汉字、根据汉文语序进行逐字翻译是回鹘文《阿含经》的典型特点。现已刊布的回鹘文《增壹阿含经... 《增壹阿含经》是北传四阿含之一,东晋僧伽提婆译。回鹘文《增壹阿含经》译自汉文。在汉文原文基础上节选翻译、回鹘文中夹写从原文摘录的汉字、根据汉文语序进行逐字翻译是回鹘文《阿含经》的典型特点。现已刊布的回鹘文《增壹阿含经》残片共32件,分藏在京都、奈良、柏林、圣彼得堡、斯德哥尔摩、北京、敦煌等地。文中所探讨的一叶回鹘文《增壹阿含经》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编号为GT15-61,属于《增壹阿含经》第41卷。与其他回鹘文阿含类文献一样,GT15-61节选翻译,回鹘文中夹写大量汉字,正字法具有元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国家图书馆 回鹘文 《增壹阿含经》
下载PDF
耿世民先生与回鹘佛教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金琰 《河西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8-12,共5页
耿世民先生是著名的回鹘文研究专家,对西域敦煌出土的回鹘文佛教文献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成就卓著,为国际学术界所推重。他率先刊布了中国收藏的众多回鹘文文献,如《弥勒会见记》、《十业道譬喻鬘经》、《八十华严》、《大白莲社经》、... 耿世民先生是著名的回鹘文研究专家,对西域敦煌出土的回鹘文佛教文献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成就卓著,为国际学术界所推重。他率先刊布了中国收藏的众多回鹘文文献,如《弥勒会见记》、《十业道譬喻鬘经》、《八十华严》、《大白莲社经》、《阿毗达磨俱舍论》等,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突厥学界对回鹘文文献进行全面研究的工作。同时,他还以回鹘文佛教文献为基础,系统论述了佛教在回鹘中的传播及影响,具有重要学术意义,被称作中国突厥学的代表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鹘文文献 佛教 西域 河西走廊
下载PDF
吐鲁番博物馆藏回鹘文《慈悲道场忏法》残叶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阿依达尔.米尔卡马力 迪拉娜.伊斯拉非尔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5-51,共7页
回鹘文本《慈悲道场忏法》是现存最重要的忏悔文文献,对研究回鹘语文及回鹘佛教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文对吐鲁番发现的七叶回鹘文《慈悲道场忏法》原文进行了拉丁字母转写及注释。
关键词 回鹘文 慈悲道场忏法 佛教 文献 吐鲁番
下载PDF
敦煌研究院旧藏一叶回鹘文《阿毗达磨顺正理论》残叶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铁山 皮特·茨默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8-31,共4页
敦煌研究院藏有一批不同文种的各类文献,内有不少回鹘文文献。本文首次对其中一叶回鹘文《阿毗达磨顺正理论》进行原文转写、汉译和注释,并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敦煌研究院 回鹘文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下载PDF
雅尔湖石窟调查简报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爱峰 李亚栋 +6 位作者 徐佑成 蒋金国 徐静 赵静 安士佳 陈新勇 徐东良 《吐鲁番学研究》 2015年第1期1-13,I0003-I0006,F0003,共18页
雅尔湖石窟位于交河故城西南雅尔乃孜沟南岸的崖壁上,东距吐鲁番市10千米。现存15个洞窟,分上下两层,另有僧房、天井、阶梯等遗迹。洞窟形制多为长方形纵券顶,其中第1至7窟为一个组合,由礼拜窟和禅修窟组成。始建年代为北凉据有交... 雅尔湖石窟位于交河故城西南雅尔乃孜沟南岸的崖壁上,东距吐鲁番市10千米。现存15个洞窟,分上下两层,另有僧房、天井、阶梯等遗迹。洞窟形制多为长方形纵券顶,其中第1至7窟为一个组合,由礼拜窟和禅修窟组成。始建年代为北凉据有交河时期(450~460),一直延续使用到高昌回鹘时期。石窟内残存大量汉文、突厥文与回鹘文题记,从这些题记可以反映出石窟的兴废及其与周边政权和民族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尔湖石窟 回鹘 题记 形制 功用
下载PDF
新世纪初欧洲学术界对回鹘文佛教文献的研究
16
作者 王朝阳 杨富学 《吐鲁番学研究》 2022年第1期83-92,155,共11页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吐鲁番、敦煌等地出土的古代回鹘语佛教文献长期充任国际回鹘学界研究的重点议题,在新世纪的前20年,借助于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欧洲学术界对回鹘文佛教文献的研究也迈入了新阶段,尤其是德国,延续了20世纪回鹘佛...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吐鲁番、敦煌等地出土的古代回鹘语佛教文献长期充任国际回鹘学界研究的重点议题,在新世纪的前20年,借助于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欧洲学术界对回鹘文佛教文献的研究也迈入了新阶段,尤其是德国,延续了20世纪回鹘佛教文献研究的传统,以其拥有丰富回鹘文文献的优势,刊布文献与系统研究并重,并对旧材料重新加以解读,涌现出更加全面系统而且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成果。在德国之外,俄罗斯、法国、匈牙利、荷兰等国学者在回鹘文献的刊布和研究方面咸有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 敦煌 回鹘文佛教文献 欧洲学术界
下载PDF
国家图书馆藏三件回鹘文《华严经》残叶研究
17
作者 阿依达尔·米尔卡马力 萨仁高娃 《河西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14-19,共6页
对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三件回鹘文文献进行语文学研究,其中两件属于《华严经》。通过对纸张、字体、笔迹等的比较,笔者认为该两件文献和兰州范军澍收藏回鹘文《华严经》属同一文献,故国家图书馆藏品应来自敦煌。另一件文献属于《大方广佛... 对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三件回鹘文文献进行语文学研究,其中两件属于《华严经》。通过对纸张、字体、笔迹等的比较,笔者认为该两件文献和兰州范军澍收藏回鹘文《华严经》属同一文献,故国家图书馆藏品应来自敦煌。另一件文献属于《大方广佛华严经海印道场十重行愿常徧礼忏义》,是其经名的译文,属该文献的首次发现刊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图书馆 回鹘文 华严经 华严忏义
下载PDF
蒙古与回鹘故事中的文化心理共性——以一则回鹘文故事残卷为例
18
作者 乃日斯克 《吐鲁番学研究》 2021年第2期101-107,I0004,156,共9页
“狮子与公牛”的故事在西域、蒙古民间广为流传。吐鲁番回鹘文残片中的譬喻故事内容虽然残缺,但其故事细节生动,丰满,描写细腻。回鹘文残片内容的雏形已经在巴利文《本生经》中基本形成。从故事中主人公之间从“君臣”关系到“兄弟”... “狮子与公牛”的故事在西域、蒙古民间广为流传。吐鲁番回鹘文残片中的譬喻故事内容虽然残缺,但其故事细节生动,丰满,描写细腻。回鹘文残片内容的雏形已经在巴利文《本生经》中基本形成。从故事中主人公之间从“君臣”关系到“兄弟”关系的形象转变、原始仪式的留存等方面来看,吐鲁番残片记载的故事与与藏文《甘珠尔》中记载的故事、蒙古文26章本《尸语故事》的故事较为接近,明显具有传承关系,很可能是连接巴利文《本生经》故事和蒙古文《尸语故事》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狮子和公牛”的故事 民间故事 印度《五卷书》 吐鲁番回鹘文残片
下载PDF
从《回纥(鹘)传》中关于安史之乱的记载看两唐书的差异
19
作者 韩艺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16年第1期112-116,共5页
《旧唐书》与《新唐书》同为二十四史中有关唐代史事的官修史书,成书的时间又先后,所以后人在唐书前加上新旧以示区别。既然有新旧之分,自然内容也会有所区别。本文试图从《旧唐书回纥传》与《新唐书回鹘传》中关于安史之乱的记载找出... 《旧唐书》与《新唐书》同为二十四史中有关唐代史事的官修史书,成书的时间又先后,所以后人在唐书前加上新旧以示区别。既然有新旧之分,自然内容也会有所区别。本文试图从《旧唐书回纥传》与《新唐书回鹘传》中关于安史之乱的记载找出两唐书之间的差异并分析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唐书》 《新唐书》 安史之乱 回纥
下载PDF
失落的“元单”与传世的“卜古”——回王族起源传说中的二元因素钩沉
20
作者 付马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98,M0005,共12页
蒙元时代以汉文、波斯文书写的多种文献记有内容相近的回鹘王族始祖树生传说,记其名作“卜古”;唯独“世勋碑”残碑汉文部分记作“兀单卜古”,多出“兀单”二字。在残碑回文部分新读出一词“udan”,正可勘同“兀单”,说明回人历史记忆... 蒙元时代以汉文、波斯文书写的多种文献记有内容相近的回鹘王族始祖树生传说,记其名作“卜古”;唯独“世勋碑”残碑汉文部分记作“兀单卜古”,多出“兀单”二字。在残碑回文部分新读出一词“udan”,正可勘同“兀单”,说明回人历史记忆中的王族始祖含有“卜古”“兀单”二元因素。考索其他回文献可知,“兀单”实为回鹘西迁高昌后的开国始祖,反映了西州回以佛教和高昌为本位构建的历史记忆。回在改宗佛教后,还将漠北时代的卜古可汗树生传说进行佛教化的改造。进入蒙古汗国后,为了增强与统治族群的联系,回鹘人对外表述历史记忆时刻意隐没高昌本位的兀单可汗传说,突出漠北时代的卜古可汗传说,并将其内容做了贴近蒙古统治者的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鹘 卜古可汗 兀单 “世勋碑” 历史记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