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9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Lime Application to Acidic Soils on Oleoresin Yield Tapped from Pine Plantations in South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Run-Peng Wei Ruchun Yang Qiaowen Wei 《Open Journal of Forestry》 2014年第4期390-397,共8页
Oleoresin is a major non-forest product collected from commercially mature or near mature pine trees.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increase oleoresin yield, but basically limited to the genetic improvement of planting ma... Oleoresin is a major non-forest product collected from commercially mature or near mature pine trees.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increase oleoresin yield, but basically limited to the genetic improvement of planting material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chemical stimulants to tapping surface of trees. Nutrition management may play a role, particularly for pine stands suffering from soil acidification and degradation. We set up a field experiment including application of water retainer, NPK complex fertilizer, lime and borax in different combinations to pine stands for oleoresin tapping with extremely low soil pH value and nutrition. Lim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annual yield of oleoresin tapped from two pine species studied (P < 0.05). Among 3 levels of lime applied (0, 100, 200 g/tree), the oleoresin yield increased as the dose increased in slash pine, but was highest at 100 g/tree in masson pine. The doses of 167 g and 133 g of lime per tree were optimal or close to be optimal for slash pine and masson pine, respectively. The effects of other three matters applied were statistically insignificant (P > 0.10). In addition, all of the four matters applied did not influence the growth of both pine species. We concluded that proper use of lime alone may generate 15% to 35% of gain in oleoresin production for pine plantations with similar soil conditions in the region. We also discussed the potential of comprehensive soil or site management, and proposed further research for improvement of pine oleoresin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NE ACIDIC Soil LIME oleoresin Production Site Management
下载PDF
Effect of abiotic factors on the molluscicidal activity of oleoresin of Zingiber officinale against the snail Lymnaea acuminata
2
作者 Vijya Singh Pradeep Kumar +1 位作者 V. K. Singh D. K. Singh 《Natural Science》 2010年第10期1148-1154,共7页
Earlier it has been observed that oleoresin of Zingiber officinale is a potent molluscicide ag- ainst Lymnaea acuminata. This snail is the vector of Fasciola species, which cause ende- mic fascioliasis in eastern Utta... Earlier it has been observed that oleoresin of Zingiber officinale is a potent molluscicide ag- ainst Lymnaea acuminata. This snail is the vector of Fasciola species, which cause ende- mic fascioliasis in eastern Uttar Pradesh. As this snail breeds and maintain their population constant through out the year, so that the present study has been designed to find out the effect of variations in some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different seasons, on the molluscicidal activity of oleoresin of Zingiber officinale and its relative effect on certain enzymes viz., acetylcholinesterase, acid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s in the nervous tissue of the snail Lymnaea acuminata. In this study temperature, pH, dissolve oxygen, free carbon dioxide, conductivity of the water in control, as well as molluscicide treated water, was measured simultaneously. LC50 value of oleoresin was determined in each month of the year. Toxicity of oleoresin in June-July (24 h LC50 16.54-14.28 mgL-1) is highest. Acetylcholinesterase, acid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s activity in the nervous tissue of the snails treated with sub-lethal concentration of oleoresin was simultaneously measured. Sig- nificant positive rank correlation, in between the acetylcholinesterase or acid phosphatase activity and LC50 of oleoresin was observed. The pre- sent study conclusively shows that variant abi- otic factors can significantly alter the toxicity of oleoresin of Z. officinale in L. acuminata. The most suitable period for control of L. acuminata is June-Ju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vironmental FACTORS ACETYLCHOLINESTERASE oleoresin Temperature pH
下载PDF
Antifungal Activity of Oleoresin and Fractions of Pinus elliottii Engelm and Pinus tropicalis against Phytopathogens
3
作者 Gessica Andrade Fariza Abrao +5 位作者 Patrick Silva Sergio Ricardo Ambrosio Rodrigo Cassio Sola Veneziani Wilson Roberto Cunha Regina Helena Pires Carlos Henrique G.Martins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4年第26期3898-3903,共6页
Microorganism resistance to the existing products is yet another difficulty that agriculturalists have to deal with. In this context, the search for new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at can fight phytopathogens has become i... Microorganism resistance to the existing products is yet another difficulty that agriculturalists have to deal with. In this context, the search for new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at can fight phytopathogen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Plants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is process, because they can serve as a source of new compounds for drug discovery. Plants belonging to the genus Pinus produce an oleoresin that protects the plant against herbivores and pathogens. With a view to developing products that can combat fungal pathogens without harming the environment, this work aimed to evaluate the antifungal activity of the oleoresins and fractions of Pinus elliottii Engelm and Pinus tropicalis against phytopathogens. The methodology based on NCCLS M38-A standards aided antifungal activity assessment. The microdilution method helped to determine 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 and Minimum Fungicidal Concentration (MFC). The oleoresins of P. elliottii and P. tropicalis afforded the most significant results—they displayed fungicidal activity against all the tested species. MIC values were promising, especially the MIC of the oleoresin of P. elliottii against S. rolfsii (1.95 μg·mL-1). The MIC values of the oleoresins of P. elliottii and P. tropicalis ranged from 1.95 to 1000 μg·mL-1 and from 31.25 to 250 μg·mL-1, respectively. Fraction PT2 of P. tropicalis furnished the best results among all the assayed fractions: MIC values lay between 125 and 500 μg·mL-11. In conclusion, the oleoresin of P. tropicalis is a promising source of new antifungal agents for applic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hytopathogenic infe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nus elliottii Pinus tropicalis PHYTOPATHOGENS Antifungal Activity oleoresin
下载PDF
The Extra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Ginger Oleoresin
4
作者 韩吉庆 张慧 +1 位作者 姜传世 崔振蕾 《科技视界》 2014年第35期209-209,共1页
Ginger oleoresin is to present the main substance of ginger spicy flavor and aroma from the ginger extract.How to extract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ginger oleoresin from ginger ginger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direction.... Ginger oleoresin is to present the main substance of ginger spicy flavor and aroma from the ginger extract.How to extract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ginger oleoresin from ginger ginger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direction.In this paper, different ginger oleoresin extraction process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and comparison;Finally the application of ginger oleoresin in food and medicine are introduced in the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油树脂 提取工艺 生姜 科技创新
下载PDF
辣椒油树脂提取工艺优化及其辣度和抗氧化活性分析
5
作者 张可欣 吴澎 +3 位作者 王文亮 弓志青 徐水婧 王闯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38,73,共6页
以干辣椒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提取辣椒油树脂,以其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并分析辣椒油树脂的辣度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0(g/mL)、超声时间35min、超声温度45℃,在此条件... 以干辣椒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提取辣椒油树脂,以其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并分析辣椒油树脂的辣度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0(g/mL)、超声时间35min、超声温度45℃,在此条件下辣椒油树脂得率为25.76%。干辣椒中辣椒素类物质总含量为4.030g/kg,辣椒油树脂中辣椒素类物质总含量为16.623g/kg,辣度较高。抗氧化试验表明,辣椒油树脂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素 辣椒油树脂 辣度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基于UPLC-MS/MS对辣椒红类胡萝卜素代谢组的定量分析
6
作者 李远桥 胡杰 +3 位作者 吴雯 耿放 王金秋 吴笛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43-149,165,共8页
为了解辣椒红中类胡萝卜素的组成与含量,采用基于超高液相色谱与串联质谱联用技术(UPLC-MS/MS)对皂化处理前后辣椒红中的类胡萝卜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未皂化的辣椒红检测出41种类胡萝卜素,其中,胡萝卜素含量占52.92%,叶黄素... 为了解辣椒红中类胡萝卜素的组成与含量,采用基于超高液相色谱与串联质谱联用技术(UPLC-MS/MS)对皂化处理前后辣椒红中的类胡萝卜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未皂化的辣椒红检测出41种类胡萝卜素,其中,胡萝卜素含量占52.92%,叶黄素含量占47.08%;皂化后的辣椒红检测出18种类胡萝卜素,其中,胡萝卜素含量占43.14%,叶黄素含量占56.86%.皂化前后辣椒红中含量较高的类胡萝卜素均为八氢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辣椒红素、玉米黄质和β-隐黄质等.结果表明,辣椒红具有丰富的类胡萝卜素,为了解辣椒红中类胡萝卜素的组成和含量提供了更多信息,对辣椒红的利用和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红 类胡萝卜素 UPLC-MS/MS 皂化
下载PDF
常压过热水蒸气蒸馏枫脂加工工艺
7
作者 葛海 黄道战 +2 位作者 卢平平 蓝虹云 覃书剑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9-136,共8页
为制备色浅、质优的枫香脂中药材,考察了常压过热水蒸气的温度与流量对枫香脂质量指标(包括外观色泽、酸值、软化点、挥发油含量、适合打粉性等),以及枫脂精油化学组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枫脂干燥效率和枫香脂质量方面,常压过热水... 为制备色浅、质优的枫香脂中药材,考察了常压过热水蒸气的温度与流量对枫香脂质量指标(包括外观色泽、酸值、软化点、挥发油含量、适合打粉性等),以及枫脂精油化学组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枫脂干燥效率和枫香脂质量方面,常压过热水蒸气蒸馏法明显优于传统的直接蒸馏法和饱和水蒸气蒸馏法,在低于180℃温度下,容易将肉桂酸酯类等中高沸点组分蒸出;通过调节常压过热水蒸气的温度和流量,能够实现对蒸馏干燥速度以及枫香脂质量与枫脂精油化学组成的调控。制备色浅、适合打粉的枫香脂中药材的适宜加工工艺条件为:常压过热水蒸气温度和蒸馏终了温度155~175℃、水蒸气流量为1980~2700 g/h。在常压过热水蒸气温度和蒸馏终了温度165℃、水蒸气流量为2700 g/h,蒸馏时间为45 min时,制备的枫香脂加德纳色度为9,酸值为50.89 mg/g,软化点为58.5℃,挥发油质量分数为1.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枫香脂 常压过热水蒸气蒸馏 干燥 中药材
下载PDF
牛肉饼加工工艺优化及辣椒油树脂抗牛肉蛋白氧化效果研究
8
作者 刘娅 蒋春燕 +2 位作者 蒲开阳 林洪斌 连军强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62-73,共12页
辣椒油树脂(capsicum oleoresin,CO)是从辣椒中提取、浓缩制得的一种天然食品添加剂,具有良好的抑菌、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能力。本研究以感官评分为依据,通过正交实验优化牛肉饼热加工工艺,并测定了烤制、油炸和预调理牛肉饼在贮藏期内... 辣椒油树脂(capsicum oleoresin,CO)是从辣椒中提取、浓缩制得的一种天然食品添加剂,具有良好的抑菌、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能力。本研究以感官评分为依据,通过正交实验优化牛肉饼热加工工艺,并测定了烤制、油炸和预调理牛肉饼在贮藏期内羰基、巯基和丙二醛等指标含量,探究辣椒油树脂抗牛肉蛋白氧化效果。结果表明:烤制牛肉饼的最佳加工工艺为190℃、12 min,CO添加量为0.2 g/kg,油炸牛肉饼的最佳加工工艺为150℃、1.5 min,CO添加量为0.2 g/kg;在3种不同的加工条件下,当贮藏至第9 d时,与对照组相比,CO对蛋白质羰基的抑制率分别为39.3%、25.4%、12.0%,对蛋白质巯基的保护率分别为4.4%、3.0%、40.5%,对丙二醛的抑制率分别为6.9%、18.7%和36.1%。研究发现,辣椒油树脂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效果,可为辣椒油树脂及辣椒在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肉饼 辣椒油树脂 热加工工艺 牛肉蛋白 抗氧化
下载PDF
辣椒油树脂脱色工艺的研究
9
作者 何志芳 王林玉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4期99-105,共7页
为了改善辣椒油树脂产品品质和扩大其使用范围,采用磁性活性炭为吸附剂,对工业生产辣椒红的副产物辣椒油树脂进行脱色研究。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磁性活性炭,并采用XRD、SEM和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等手段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与测试... 为了改善辣椒油树脂产品品质和扩大其使用范围,采用磁性活性炭为吸附剂,对工业生产辣椒红的副产物辣椒油树脂进行脱色研究。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磁性活性炭,并采用XRD、SEM和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等手段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与测试。考察了磁性活性炭用量、脱色温度、脱色时间对辣椒油树脂脱色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10 g/L辣椒油树脂的乙醇溶液为原料,当磁性活性炭的添加量为0.08 g,吸附温度为40℃,吸附时间为90 min时,辣椒油树脂的脱色率达75%,吸附脱色后辣椒油树脂中辣椒素含量保留95%左右。磁性活性炭制备简单,固液分离效率高,为辣椒油树脂的脱色工艺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油树脂 脱色 磁性活性炭 吸附
下载PDF
QuEChERS-LC-MS/MS测定姜油树脂、姜精油中8种农药残留及膳食风险评估
10
作者 钱建瑞 张玉芬 +3 位作者 李晓伟 武亚明 张学金 吴迪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1-291,共11页
本研究建立了QuEChERS-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LC-MS/MS)法测定姜油树脂、姜精油样品中噻虫嗪、吡虫啉、噻虫胺等8种农药残留,通过方法优化,选择乙腈-水-正己烷体系提取样品,QuEChERS方法净化提取液,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下电离,... 本研究建立了QuEChERS-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LC-MS/MS)法测定姜油树脂、姜精油样品中噻虫嗪、吡虫啉、噻虫胺等8种农药残留,通过方法优化,选择乙腈-水-正己烷体系提取样品,QuEChERS方法净化提取液,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下电离,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测定,并采用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内标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8种农药在1~32μg/L浓度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 2)均大于0.99,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3~0.16、0.10~0.53 mg/kg;3种不同加标水平下的回收率均在70%~11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20%。采用该方法测定实际样品,其中,噻虫嗪、吡虫啉、噻虫胺阳性样本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56%、58%、52%,残留量大于1 mg/kg的样本量占比分别为12%、16%、10%,最高残留量分别为2.16、1.92、2.01 mg/kg,其他5种农药的检出率均低于20%。基于实际样品中农药残留中位值评估干姜片、姜精油和姜油树脂中噻虫嗪、吡虫啉、噻虫胺的慢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远小于100%,表明农药残留的慢性摄入风险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油树脂 姜精油 农药残留 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LC-MS/MS) 膳食慢性摄入风险
下载PDF
一种检测辣椒红中游离脂肪酸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
11
作者 王文昌 吴娟娟 +3 位作者 杨清山 张晓芳 栗星 韩洁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4期278-283,共6页
本文提出了气相色谱法检测辣椒红样品中游离脂肪酸含量的检测方法。辣椒红样品使用三氟化硼甲醇溶液(14%,w/w)酯化后,使用正庚烷萃取,饱和氯化钠溶液盐析分层,N-丙基乙二胺和C18净化后,使用氢离子火焰检测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所建立... 本文提出了气相色谱法检测辣椒红样品中游离脂肪酸含量的检测方法。辣椒红样品使用三氟化硼甲醇溶液(14%,w/w)酯化后,使用正庚烷萃取,饱和氯化钠溶液盐析分层,N-丙基乙二胺和C18净化后,使用氢离子火焰检测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加标回收率在91.0%~108.0%范围内,日内精密度在0.78%~5.69%之间,日间精密度低于8.85%。本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适用于检测辣椒红中游离脂肪酸的测定,可作为日常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红 游离脂肪酸 气相色谱法
下载PDF
遵义红花椒油树脂提取工艺及其风味产品的制备
12
作者 黎礼谦 张付豪 +3 位作者 罗英舰 姚华开 郑元利 李小静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10期57-60,71,共5页
为探究遵义红花椒油树脂的最佳提取工艺,提高遵义红花椒风味产品的制备效率。以遵义红花椒的实生苗、嫁接苗及九叶青花椒的椒皮为试验材料,通过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研究不同种源花椒... 为探究遵义红花椒油树脂的最佳提取工艺,提高遵义红花椒风味产品的制备效率。以遵义红花椒的实生苗、嫁接苗及九叶青花椒的椒皮为试验材料,通过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研究不同种源花椒、不同萃取压强及不同萃取温度对遵义红花椒油树脂提取工艺的影响,通过感官分析对遵义红花椒油树脂风味产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遵义红花椒油树脂的最佳提取工艺以实生苗在温度55℃,压力25 MPa下萃取2 h效果最佳,其花椒油树脂得率最高达10.79%。对提取后3种花椒油树脂中的酰胺物质、挥发油物质及脂肪进行检测发现,遵义红花椒实生苗油树脂中的酰胺物质含量和挥发油含量均为最高(160.43 mg/g和58.33%),明显大于遵义红花椒嫁接苗与九叶青花椒中的酰胺物质含量(126.80 mg/g和130.10 mg/g)和挥发油含量(41.80%和50.44%)。感官评价结果表明,遵义红花椒油树脂风味产品花椒风味酱的综合口感得分随着花椒油树脂含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当花椒油树脂的添加量为4 mL时,花椒风味酱的综合口感得分达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油树脂 风味产品 极差分析 感官分析
下载PDF
过瘤胃辣椒油树脂对奶牛血清抗氧化指标、免疫指标、激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懿峰 赵阳 +4 位作者 李霞 王园 刘娜 安晓萍 齐景伟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16,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过瘤胃辣椒油树脂对奶牛血清抗氧化指标、免疫指标、激素水平的影响。试验选用465头胎次(2.52±1.33)胎、泌乳天数(109.00±52.31)d的荷斯坦牛,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36头牛,试验组229头牛。对照组牛饲喂全混合日粮(T... 试验旨在研究过瘤胃辣椒油树脂对奶牛血清抗氧化指标、免疫指标、激素水平的影响。试验选用465头胎次(2.52±1.33)胎、泌乳天数(109.00±52.31)d的荷斯坦牛,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36头牛,试验组229头牛。对照组牛饲喂全混合日粮(TMR),试验组在TMR中添加300 mg/(头·d)的过瘤胃辣椒油树脂。试验期91 d。结果显示,整个试验期内,温湿指数(THI)大于72的天数(即奶牛进入热应激状态)共62 d;试验前期、中期和后期的平均THI分别为70.61、75.60、73.17,THI大于72的天数分别为11、27、24 d。试验期内奶牛热应激严重程度顺序为试验中期>试验后期>试验前期。试验期90 d时,奶牛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高于30 d和60 d(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30 d和60 d(P<0.05)。试验期30 d时,奶牛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低于60 d和90 d(P<0.05),60 d时奶牛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显著高于30 d和90 d(P<0.05),90 d时奶牛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高于30 d和60 d(P<0.05)。试验期60 d和90 d时,奶牛血清皮质醇(COR)含量显著低于30 d(P<0.05),60 d时奶牛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含量显著高于30 d和60 d(P<0.05),90 d时奶牛血清醛固酮(ALD)含量显著高于30 d和60 d(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辣椒油树脂能够显著提高奶牛血清SOD活性(P<0.05),降低奶牛血清ALD含量(P<0.05)。日粮处理和试验时间对奶牛血清GSH-Px、SOD活性及ALD含量具有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300 mg/(头·d)过瘤胃辣椒油树脂能够提高奶牛生产性能,提高奶牛血清抗氧化水平,改善热应激下奶牛血清应激激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油树脂 热应激 抗氧化指标 免疫指标 激素 奶牛
下载PDF
油莎草须根油树脂成分及抗抑郁作用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菲 敬思群 +4 位作者 张俊艳 刘根梅 叶俊 李玉扩 曹庸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4期612-621,共10页
揭示油莎草须根油树脂抗抑郁作用及成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油莎草须根油树脂化学成分;建立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抑郁小鼠模型,从动物行为学、神经递质... 揭示油莎草须根油树脂抗抑郁作用及成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油莎草须根油树脂化学成分;建立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抑郁小鼠模型,从动物行为学、神经递质含量变化、海马组织病理学考察油莎草须根油树脂抗抑郁作用。结果表明:油莎草须根油树脂含有酮类(68.891%)、酯类(8.787%)、醇类(4.258%)、烯类(0.374%)及其他物质(12.879%),主要成分为α-香附酮(59.536%)、吉马酮(5.875%)。CUMS抑郁模型小鼠给药后,油莎草须根油树脂显著缩短了小鼠强迫游泳静止时间,悬尾静止时间;显著提高了中央总路程、平均速度、中央持续时间,油莎草须根油树脂高剂量组明显提升了小鼠血清中5-羟色胺(5-HT)含量、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油莎草须根油树脂高剂量组小鼠海马细胞排列整齐,神经元细胞膜基本完整。油莎草须根油树脂可能通过参与调节CUMS抑郁模型小鼠血清中5-HT和NE的表达,修复小鼠海马组织损伤来改善抑郁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草须根油树脂 成分分析 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模型 抗抑郁作用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嗅辨法辨析4种芹菜籽油树脂中关键香气成分 被引量:3
15
作者 鲍辰卿 顾文博 +6 位作者 杨程 张天童 俞森文 梁德民 高建宏 乔枞 李德国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4-210,共7页
目的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嗅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s pectroscopy-olfactometry,GC-MS/O)研究芹菜籽油树脂的香气质量,分析4种不同芹菜籽油树脂的关键香气成分。方法 采用GC-MS/O分析4种芹菜籽油树脂,通过强度法结合质谱库检索确... 目的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嗅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s pectroscopy-olfactometry,GC-MS/O)研究芹菜籽油树脂的香气质量,分析4种不同芹菜籽油树脂的关键香气成分。方法 采用GC-MS/O分析4种芹菜籽油树脂,通过强度法结合质谱库检索确定4种芹菜籽油树脂的关键香气成分,描述香气轮廓并评价各自香气风格。结果 在16倍稀释因子浓度下嗅辨4种芹菜籽油树脂,各辨别出13种、11种、10种和15种关键香气成分,其中共性化合物为川芎内酯(药草香)、瑟丹内酯(药草香)、戊酸(药草香)、丁苯酚(芹菜香)、柠檬烯二醇(芹菜香)、L-香芹醇(芹菜香)、戊基苯(芹菜香)、α-瑟林烯(茶香)、β-瑟林烯(茶香)、芳樟醇(甜香)。特征化合物为苯戊酮(籽实香)。结论 通过香气轮廓描述,辨识出芹菜籽油树脂具有药草香、芹菜香、茶香、甜香和籽实香特征,同时为芹菜籽油树脂的质量鉴别和调香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籽油树脂 气相色谱-质谱-嗅辨法 关键香气成分 香气轮廓
下载PDF
松脂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董学凤 张家旭 +2 位作者 叶倩女 郭玉儿 石晓峰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6-63,共8页
松脂经蒸馏可以得到松香和松节油,其化学成分主要为萜类。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松脂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溶石等作用,临床常用来治疗牛皮癣、胆结石等病症,常用于日化工业、食品工业、医药等方面。本研究结合国内外已经发表的相关文... 松脂经蒸馏可以得到松香和松节油,其化学成分主要为萜类。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松脂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溶石等作用,临床常用来治疗牛皮癣、胆结石等病症,常用于日化工业、食品工业、医药等方面。本研究结合国内外已经发表的相关文献,对松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应用进展进行综合阐述,以期为松脂的深入研究及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脂 树脂酸 萜烯 生物活性 应用进展
下载PDF
辣椒油树脂辣感量化标准及应用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骆霜霜 王蓓 +3 位作者 齐立军 卢颖 魏占姣 韩颢颖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42-249,共8页
为控制食品辣度和保证食品品质,辣椒油树脂在食品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目前对辣椒油树脂的辣感量化相对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建立10人的感官评价专家小组对不同商品化合成辣椒油树脂样品和天然辣椒油树脂样品进行感官评价,构建辣椒油树... 为控制食品辣度和保证食品品质,辣椒油树脂在食品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目前对辣椒油树脂的辣感量化相对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建立10人的感官评价专家小组对不同商品化合成辣椒油树脂样品和天然辣椒油树脂样品进行感官评价,构建辣椒油树脂辣感评价5个维度,并对辣感强度、感知时间、持续时间指标进行量化描述,建立辣椒油树脂辣感量化评价体系。为进一步验证该评价体系适用性,对天然辣椒油树脂与合成辣椒油树脂按照相同辣度应用于麻辣休闲、火锅底料、卤制食品、腌制食品中进行辣感对比评价。整体上看,在相同辣度条件下,天然辣椒油树脂辣感层次更为丰富,天然辣椒油树脂在辣感强度、持续时间上优于合成辣椒油树脂,感知时间方面无显著差异。通过上述应用实验证明了辣感评价体系的可行性,可以为辣椒油树脂应用评价提供参考,为建立更加完善的辣度综合评价体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油树脂 量化 感官评价 三点检验 应用评价
下载PDF
不同增脂剂对广东湿加松人工林产脂量的影响
18
作者 车晓亮 刘天颐 +5 位作者 王哲 曾明 李铨年 赵奋成 吴惠姗 郭文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3-132,共10页
【目的】研究湿加松人工林产脂量及其单萜成分与不同地点间、不同种类增脂剂间的关系,探索一种温和有效、成本低廉、适合广东地区湿加松人工林的增脂剂,以提高湿加松松脂质量和产量。【方法】在广东海丰(粤东)、始兴(粤北)和阳江(粤西)... 【目的】研究湿加松人工林产脂量及其单萜成分与不同地点间、不同种类增脂剂间的关系,探索一种温和有效、成本低廉、适合广东地区湿加松人工林的增脂剂,以提高湿加松松脂质量和产量。【方法】在广东海丰(粤东)、始兴(粤北)和阳江(粤西)适龄采脂的湿加松人工林内进行硫酸钾(K_(2)SO_(4))、苯甲酸化合物(BA)和乙烯利(CEPA)3种不同种类增脂剂试验,对3个地点处理与对照组的湿加松产脂量、胸径进行每木测量,分析每种增脂剂的增产率以及不同处理下产脂量与胸径的相关关系;收集松脂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松脂单萜成分进行鉴定,并分析其相对含量。【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硫酸钾、苯甲酸混合物和乙烯利增脂剂的增产效果显著,乙烯利增产率最稳定、硫酸钾次之、苯甲酸混合物最差;不同地点间相比,海丰施用增脂剂的增产效果最好、阳江次之、始兴最差;2)湿加松产脂量与1.7 m处树径呈正相关,对于海丰和阳江湿加松人工林,与对照组相比,无论施用何种增脂剂均能提高产脂量与1.7 m处树径的相关系数,对于始兴湿加松人工林,相关系数则下降;3)与对照组相比,施用增脂剂不会改变湿加松松脂单萜主要成分及其相对含量,但增脂剂处理会产生少量α-松油醇;不同地点湿加松人工林中,个别松脂单萜成分相对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为α-蒎烯、β-蒎烯、α-水芹烯、β-水芹烯和β-月桂烯,海丰的样品中检测不出蒈烯。【结论】广东地区湿加松人工林施用乙烯利、硫酸钾或苯甲酸混合物增脂剂,可在保证松脂质量的前提下增加产量,虽然乙烯利松脂增产效果最稳定,但因其原料成本高于硫酸钾,且增产效果只在部分地点略高于硫酸钾,故综合考虑认为硫酸钾是广东地区湿加松人工林最适宜的增脂剂。合理施用增脂剂可以激发湿加松的产脂潜力,且不会对湿加松松脂的单萜成分及含量比例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加松 产脂量 松脂成分 增脂剂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下载PDF
QuEChERS-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辣椒油树脂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及其影响因素探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杰 钱建瑞 +3 位作者 王丽沙 张玉芬 吴迪 连运河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62-269,共8页
本文采用QuEChERS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建立了辣椒油树脂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定量分析方法。由于辣椒油树脂基质复杂,通过探究提取试剂、提取方式及净化材料用量及配比,最终建立起适合辣椒油树脂的QuEChERS前处理方... 本文采用QuEChERS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建立了辣椒油树脂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定量分析方法。由于辣椒油树脂基质复杂,通过探究提取试剂、提取方式及净化材料用量及配比,最终建立起适合辣椒油树脂的QuEChERS前处理方式。以16种邻苯二甲酸酯在不同极性溶剂(正己烷、异辛烷、乙酸乙酯、乙腈)中的回收率为考核指标,最终确定乙腈作为提取溶剂,并在2000 r/min下涡旋3 min得以充分提取。综合比较考虑石墨化炭黑(GCB)、十八烷基键合硅胶(C18)、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硅胶(Silica)对16种邻苯二甲酸酯的吸附作用和对辣椒油树脂基质的净化效果,选择PSA、Silica(300 mg+300 mg)进行样品净化,并在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IM)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提取试剂和净化材料的选择及用量配比,是影响检测结果的关键直接因素。16种PAEs质量浓度在0.015~1.0 mg/kg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R^(2)>0.9990);其中,辣椒油树脂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的检出限(LODs)在0.186~4.080μg/kg之间,样品加标回收率在83.9%~108.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10%(n=6)。该方法可操作性强、重现性好,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高,适用于辣椒油树脂中PAEs残留的快速批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辣椒油树脂 邻苯二甲酸酯 QUECHERS
下载PDF
基于多元仪器分析结合化学计量法的不同产地胡椒油树脂品质比较
20
作者 李彤 王雨行 +2 位作者 王向红 张玉涵 米思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360-368,共9页
目的:构建不同产地胡椒油树脂化学成分指纹图谱,综合分析比较不同产地胡椒油树脂的品质特征。方法:收集产自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越南的胡椒油树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定量... 目的:构建不同产地胡椒油树脂化学成分指纹图谱,综合分析比较不同产地胡椒油树脂的品质特征。方法:收集产自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越南的胡椒油树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定量分析胡椒油树脂样品中的胡椒碱类化合物、化学元素以及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并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识别不同产地胡椒油树脂中的特征组分。结果:斯里兰卡2样品中胡椒碱(31.57%)、胡椒酸(0.72%)的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其他样品,印度尼西亚1样品中胡椒醇(1.88%)、荜茇酰胺(1.89%)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其他样品;胡椒油树脂样品中同时定量分析54种化学元素,其中Cs、Na、Cu、Rb、Ru、P、Mg、Sn、Ag、K、Mo、Cr、Co 13种元素为重要差异性元素,元素丰度为越南>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胡椒油树脂样品中共鉴定出90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越南1香气最浓郁,其次是印尼1,氰化正戊烷、1-氰基丙烯、芳樟醇、2-乙基吡嗪、戊酸乙酯、戊醛、正己酸、2-乙基呋喃、异丁醛、柠檬烯是主要差异风味化合物。结论:不同产地胡椒油树脂样品的化学组成存在显著差异,总体而言越南产地的胡椒油树脂品质明显优于其他产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椒油树脂 不同产地 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 化学计量学 品质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