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敬天惜物”造物思想的旧物升级路径研究——以针织服装为例
1
作者 张璇影 《西部皮革》 2024年第10期98-100,116,共4页
旧物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时尚界的关键概念。文章基于“敬天惜物”的中国传统造物思想,以针织服装为例,对针织服装的情感化旧物升级提出可行性方案,为针织服装的可持续升级提供思路,探究在尊重原物件的基础上赋予服装二次生命的新路... 旧物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时尚界的关键概念。文章基于“敬天惜物”的中国传统造物思想,以针织服装为例,对针织服装的情感化旧物升级提出可行性方案,为针织服装的可持续升级提供思路,探究在尊重原物件的基础上赋予服装二次生命的新路径,即缝合、拼接、拆解等,以传承过去、寄望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物升级 敬天惜物 服装二次生命 针织服装 可持续升级
下载PDF
“道通为一”解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荣明 《中原文化研究》 2015年第6期26-33,共8页
道家思想乃中国传统宇宙论之一源,《庄子·齐物论》则为道家宇宙论之精髓,《齐物论》之主旨为"道通为一"。学界有关"道通为一"之义的纷争由来已久,莫得其解。"道通为一"之"道",既为本体之... 道家思想乃中国传统宇宙论之一源,《庄子·齐物论》则为道家宇宙论之精髓,《齐物论》之主旨为"道通为一"。学界有关"道通为一"之义的纷争由来已久,莫得其解。"道通为一"之"道",既为本体之道,亦为道术之道。"道通为一"则是指得道之士基于超然心理状态究极世界而万物无别者也。佛学论万物"非有""非无",阳明心学称"心外无物",康德辨现象与物自体,薛定谔论时空内在于人类自心,上述诸说与《齐物论》"道通为一"之旨殊途同归,皆谓外在客体本无自性,实为认知主体基于自身能力而判断万物,并赋予万物既定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物论 道通为一 道家思想
下载PDF
“齐物”:从慎到到庄子
3
作者 王玉彬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117,共6页
作为稷下道家的代表人物,慎到等主张的“齐万物以为首”与《庄子·齐物论》之间既有形式上的相似之处,亦有根本性的思想差异。在慎到那里,普遍、整体之“道”乃“齐物”之根源;在政治建构层面,慎到以客观之“法”来充实或落实上述... 作为稷下道家的代表人物,慎到等主张的“齐万物以为首”与《庄子·齐物论》之间既有形式上的相似之处,亦有根本性的思想差异。在慎到那里,普遍、整体之“道”乃“齐物”之根源;在政治建构层面,慎到以客观之“法”来充实或落实上述一体之“道”的内涵;同时,慎到还主张通过“去己”来达成一种无是无非、无知无识的理想存在方式。与慎到的“横摄之齐物”相比,以“道通为一”为要旨的《齐物论》呈现的是一种“纵贯之齐物”:在庄子那里,“道”并非慎到那样的消解差异、统一多元的同一性本质或本体,而是可以让差异、多元之万物得以均等共在并成就其自身的“大通”之境;所谓“丧我”,亦不在于泯灭主体之智慧与灵性,而归向“适己”“游心”之逍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物 慎到 庄子 《齐物论》
下载PDF
庄子《齐物论》新释——兼谈名道之辨
4
作者 吕庙军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年第1期86-90,共5页
《齐物论》篇是反映庄子与名家思想交锋撞击的一篇重要著作。如其中所提出的"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是理解庄子与公孙龙不同思想理论的重要论述;又如战国时代"正名"思潮盛行的情况下,《齐物论》... 《齐物论》篇是反映庄子与名家思想交锋撞击的一篇重要著作。如其中所提出的"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是理解庄子与公孙龙不同思想理论的重要论述;又如战国时代"正名"思潮盛行的情况下,《齐物论》篇提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也是一个颇有意义的命题;其所提出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相当深刻地表达了庄子以"道通为一"的平等观念来"齐一万物"的思想。结合庄子思想的学术背景和其文本的语境是解读《庄子》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齐物论》 名道之辨
下载PDF
论儒家“天命”信仰中的普世价值
5
作者 单纯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6年第2期5-13,共9页
“天命”信仰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重要的精神资源,它揭示了宇宙万物的生命起源和最终的归属,是中华民族的主流信仰-儒家思想的安身立命之所。它以珍惜人的生命、表达养育之恩的情感为基础,进而推演出家庭伦理、政治原则和生态伦理,以... “天命”信仰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重要的精神资源,它揭示了宇宙万物的生命起源和最终的归属,是中华民族的主流信仰-儒家思想的安身立命之所。它以珍惜人的生命、表达养育之恩的情感为基础,进而推演出家庭伦理、政治原则和生态伦理,以“天人”和谐的形态表达着宇宙论与人生论的统一性,是儒家“民胞物与”的普世伦理的神圣性和平等性的理论依据,也是中国人表达宗教情怀的一种传统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命 生命 敬孝 情感 民胞物与
下载PDF
祝允明诗文观简论
6
作者 李祥耀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75-78,共4页
明中期,为批判科举之弊,祝允明倡导诗文创作,并从文学本体的角度对诗与文进行了严格区别。而基于对世俗的忧虑等一系列原因,他对唐宋古文大家展开了猛烈批判,杜诗也因此受到牵连。在师古与从今这一问题上,他不断徘徊,难以做出唯一选择,... 明中期,为批判科举之弊,祝允明倡导诗文创作,并从文学本体的角度对诗与文进行了严格区别。而基于对世俗的忧虑等一系列原因,他对唐宋古文大家展开了猛烈批判,杜诗也因此受到牵连。在师古与从今这一问题上,他不断徘徊,难以做出唯一选择,理论上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自我悖反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祝允明 批判 诗文之辨 师古与从今
下载PDF
董仲舒的女性悲悯情怀
7
作者 律璞 《衡水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42-47,共6页
汉代著名儒生董仲舒对女性充满同情。董仲舒的女性悲悯情怀奠基于其阴阳相合及天地之性人为贵的思想。董仲舒认为,百姓是国家的根基,天地之性人为贵。正因为如此,女性也应得到照顾与保护。董仲舒的女性悲悯情怀在司法领域表现在两个方面... 汉代著名儒生董仲舒对女性充满同情。董仲舒的女性悲悯情怀奠基于其阴阳相合及天地之性人为贵的思想。董仲舒认为,百姓是国家的根基,天地之性人为贵。正因为如此,女性也应得到照顾与保护。董仲舒的女性悲悯情怀在司法领域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三正,也即天正、地正和人正所代表的三个月里,对女性罪犯予以宽大处理;第二个方面,在春秋决狱过程中,对女性予以特殊照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女性 悲悯情怀 阴阳相合 天地之性人为贵
下载PDF
《淮南子》对《庄子》“齐物”观念的阐发——以《齐俗训》为中心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威威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8-45,共8页
《淮南子》对《庄子》中不同层次的“齐物”观念均有吸收、改造和发展。在是非问题上,《淮南子·齐俗训》从《齐物论》出发,在论证中走向了《秋水》,区别了“至是”“至非”与“一是一非”,并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出自个体的“己”“心... 《淮南子》对《庄子》中不同层次的“齐物”观念均有吸收、改造和发展。在是非问题上,《淮南子·齐俗训》从《齐物论》出发,在论证中走向了《秋水》,区别了“至是”“至非”与“一是一非”,并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出自个体的“己”“心”和特定视角的对物的是非判断之相对价值。关于万物的差异和个性,《齐俗训》给予认可和尊重,并从万物各有其用的角度理解“万物一齐”和“物无贵贱”,尤其突出了“宜”的作用,从而与庄子反对以“用”来判定物的价值的思想取向相反,也窄化了《秋水》中的“万物一齐”“物无贵贱”的内涵。不同于《齐物论》中打破万物之间分界的“道通为一”和《德充符》中取消差别的“万物皆一”,《淮南子》没有试图消除万物之间的差别和界限;也不同于《秋水》中仅承认万物没有贵贱之别的“万物一齐”,《淮南子》承认万物因为有共同的来源而关联相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物 《淮南子》 《庄子》 至是至非 物无贵贱 总而为一 万物一圈
下载PDF
从《大学正义》看林兆恩对朱熹思想的批判与继承 被引量:2
9
作者 唐哲嘉 《莆田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22-28,共7页
通过对比朱熹的“大学”思想,可以发现林兆恩在《大学正义》中对朱熹思想的批判与继承。一方面林兆恩对朱熹所释的“明德”与“格物”有所批判,认为不合于《大学》本义。但另一方面他又受到朱熹“持敬”思想的影响,主张将“格物”与“... 通过对比朱熹的“大学”思想,可以发现林兆恩在《大学正义》中对朱熹思想的批判与继承。一方面林兆恩对朱熹所释的“明德”与“格物”有所批判,认为不合于《大学》本义。但另一方面他又受到朱熹“持敬”思想的影响,主张将“格物”与“主敬”相互结合,进一步完善了“主敬存心”的修养方法。总体而言,《大学正义》的诠释在某种程度上可谓是对朱熹思想的扬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兆恩 《大学正义》 朱熹 格物 主敬
下载PDF
《三都赋》的名物铺陈与“申魏”倾向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玉兰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1期19-24,共6页
左思以“三都鼎峙”结撰赋篇,三篇内容“布置各殊”,名物铺陈殊有偏重。他以蜀、吴递相顿折,故《蜀都赋》以山川物产、商贸市廛显富庶繁华;《吴都赋》以水乡物产、兵器交通图现江南都会;而《魏都赋》则以宫殿制度彰显王道正统。《三都... 左思以“三都鼎峙”结撰赋篇,三篇内容“布置各殊”,名物铺陈殊有偏重。他以蜀、吴递相顿折,故《蜀都赋》以山川物产、商贸市廛显富庶繁华;《吴都赋》以水乡物产、兵器交通图现江南都会;而《魏都赋》则以宫殿制度彰显王道正统。《三都赋》名物择取的偏重有着鲜明的“申魏”倾向,亦展现了左思对儒家“王政”理想政治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思 《三都赋》 名物 “申魏” 王政理想
下载PDF
论章太炎《齐物论释》中的“齐物哲学”
11
作者 徐潇鹏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12-19,共8页
在《齐物论释》中,章太炎先生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被称为“齐物哲学”的哲学体系.这一哲学体系的目标,是通过排遣名相、证成真如,实现转俗成真,使得万事万物在“真”的层面上达到天然之齐,是谓“不齐之齐”;同时,批判公羊学历史观,消解文野... 在《齐物论释》中,章太炎先生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被称为“齐物哲学”的哲学体系.这一哲学体系的目标,是通过排遣名相、证成真如,实现转俗成真,使得万事万物在“真”的层面上达到天然之齐,是谓“不齐之齐”;同时,批判公羊学历史观,消解文野,实现回真向俗,给予每一种现存的文明形态以合法性,是谓实现“平等性”.“真”—“俗”之间的关系是“齐物哲学”论述的核心内容,它以消解“俗”的方式证成“真”,事实上将“俗”的独立主体性无限放大,并使得“俗”可以保留各自的差异.在“齐物哲学”的框架中,“真”的一致性和“俗”的多样性并存,前者是后者的合法性依据,而后者是前者的现实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物论释》 齐物哲学 转俗成真 回真向俗
下载PDF
法家如何看待欲望——以道儒法比较为考察路径
12
作者 李友广 《晋阳学刊》 2023年第6期86-94,共9页
面对天下失序的时代困境,先秦诸子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与治世良方。尽管他们提出的解决方案形态各异,但都将人的欲望视为解决现实政治问题的突破口与入手处。道家人物老子采取以道观物的方法,致力于建构一种弱欲望、低成本支配下... 面对天下失序的时代困境,先秦诸子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与治世良方。尽管他们提出的解决方案形态各异,但都将人的欲望视为解决现实政治问题的突破口与入手处。道家人物老子采取以道观物的方法,致力于建构一种弱欲望、低成本支配下的社会治理模型。儒家孔孟依凭以善(仁、恻隐之心)观人的视角,强调当权者的道德感召与仁义教化,试图建构一种充满了德性修养的君子国家。荀子则直面人的欲望,并将其二分为不可去和不可尽,既强调养人之欲又引入了礼义法度、师法教化,试图将不可尽的欲望纳入合理、有序的范围内,以重新打造一个物欲平衡、和谐有序的理想社会。韩非既认同荀子欲不可去的立场,又在此基础上强调依据人的趋利避害之心来治国理政。如此一来,韩非便将人的欲望政治化和工具化了,法家视域中的人也随之成为了君王意志和国家利益的附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道观物 欲不可去 尊君集权 欲望的工具化
下载PDF
吏隐栖居苦闷彷徨——论苏轼的尊主泽民与超然物外
13
作者 申东城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45-54,共10页
“尊主泽民”本于儒,是苏轼一生的思想主导和灵魂渊薮,是他人生前行的主线,是内在的“里”。“超然物外”源自道,是苏轼落魄失意时的精神寄托,是生命历程中的辅线,是外化出来的“表”。苏轼吏隐的独特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不仅对封建美... “尊主泽民”本于儒,是苏轼一生的思想主导和灵魂渊薮,是他人生前行的主线,是内在的“里”。“超然物外”源自道,是苏轼落魄失意时的精神寄托,是生命历程中的辅线,是外化出来的“表”。苏轼吏隐的独特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不仅对封建美学具有典型意义,而且对后代士人品格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主泽民 超然物外 隐而不得 东坡精神
下载PDF
《淮南子》对自我的认知——以“己”与“物”关系为中心
14
作者 李殿玉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31-36,共6页
《淮南子》继承先秦学者关于“天人关系”的论述,在本体论上主张尊重万物的本性,保养自我的精神。在认识论上则认为认识开启于“知与物接”,人在这一过程中会迷失自我,故强调自我在万物中的重要性;在养生论上,通过对自我生命的认知,对... 《淮南子》继承先秦学者关于“天人关系”的论述,在本体论上主张尊重万物的本性,保养自我的精神。在认识论上则认为认识开启于“知与物接”,人在这一过程中会迷失自我,故强调自我在万物中的重要性;在养生论上,通过对自我生命的认知,对形与神的关系,更加重视神的地位。《淮南子》关于自我的认知,以及自我与外物关系的论述,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与物接 尊天保真 外物反情
下载PDF
睹物思人 情理兼胜——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赏析
15
作者 姜光斗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论丛》 2005年第3期82-84,共3页
这是一篇睹物思人情理兼胜的妙文,文中所阐述的画竹理论,体现了苏轼崇尚"自然"的美学思想。文中还出色地描写了文同的性格及他跟作者亲密无间的情谊。这是一篇"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散文杰作,它将永远放射出耀眼的... 这是一篇睹物思人情理兼胜的妙文,文中所阐述的画竹理论,体现了苏轼崇尚"自然"的美学思想。文中还出色地描写了文同的性格及他跟作者亲密无间的情谊。这是一篇"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散文杰作,它将永远放射出耀眼的艺术光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睹物思人 情理兼胜 画竹理论 崇尚“自然” 亲密无间 文理自然 姿态横生 散文杰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