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仿拟行为心理机制探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徐国珍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93-98,共6页
仿拟行为的心理过程可分成生成和接受两个阶段 ;其相关的心理因素主要有感知、探究、记忆、联想、类推、完形及语言能力等 ;它们在不同的阶段对行为主体产生不同的制约作用 ,使行为主体呈现出各种既有差异性 ,也有同一性的心理现象及其... 仿拟行为的心理过程可分成生成和接受两个阶段 ;其相关的心理因素主要有感知、探究、记忆、联想、类推、完形及语言能力等 ;它们在不同的阶段对行为主体产生不同的制约作用 ,使行为主体呈现出各种既有差异性 ,也有同一性的心理现象及其模式。上述这些现象的有机组合 ,构成了仿拟行为的心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拟辞格 生成心理 接受心理 差异性 同一性
下载PDF
语言研究与言语研究的对接——读张春泉《论接受心理与修辞表达》有感 被引量:2
2
作者 延俊荣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26-128,共3页
张春泉博士的《论接受心理与修辞表达》一书,从"何人"入手,以接受心理为切入点,进一步研究了以传情达意为指归的语辞调整。从实践上证明了修辞表达需服从于接受心理的要求。该书把修辞学纳入语言学研究的范畴,实现了语言研究... 张春泉博士的《论接受心理与修辞表达》一书,从"何人"入手,以接受心理为切入点,进一步研究了以传情达意为指归的语辞调整。从实践上证明了修辞表达需服从于接受心理的要求。该书把修辞学纳入语言学研究的范畴,实现了语言研究和言语研究的一种融合。这种融合的实现是以如下三方面的努力为基础的:一是修辞是一种有标记的言语行为;二是修辞研究是语言表达适宜性的研究;三是语言是人类精神存在的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研究 言语研究 对接 《论接受心理与修辞表达》
下载PDF
接受修辞与翻译信息等值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肖志钦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141-143,共3页
修辞表达的内容需通过修辞接受来体现,因此修辞接受与修辞表达同等重要。在翻译这种言语交际活动中,原语修辞表达者表达的内容有可能完全被修辞接受者所接受,这就是信息接受等值,但事实上完全等值的概率很小。
关键词 修辞表达 修辞接受 翻译 信息等值
下载PDF
论修辞推理与修辞话语形式建构 被引量:1
4
作者 耿红岩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79-82,共4页
修辞活动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表达与接受相互作用的过程。修辞所必然联系的双方即表达者与理解者总是追求在对立中达到统一,修辞的效果则在表达与接受的互动中取得,并最终诉诸接受心理得以体现。接受心理的存在势必影响修辞表达,或者说... 修辞活动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表达与接受相互作用的过程。修辞所必然联系的双方即表达者与理解者总是追求在对立中达到统一,修辞的效果则在表达与接受的互动中取得,并最终诉诸接受心理得以体现。接受心理的存在势必影响修辞表达,或者说,修辞表达要受接受心理的制约。"修辞推理"和"修辞话语形式建构"是接受心理制约修辞表达的两个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推理 修辞话语形式建构 接受心理 修辞表达
下载PDF
《战国策》策士的心理论辩术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罗菲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2年第10期123-128,共6页
《战国策》策士的雄辩历来为人称道,研究者也很多。但是,迄今为止,从心理角度对战国策士言辩技巧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的文章还极少,我们考察《战国策》全书,通过解析战国策士对心理因素在辩论中的重要性的高度重视,择取了六个重要的心理因... 《战国策》策士的雄辩历来为人称道,研究者也很多。但是,迄今为止,从心理角度对战国策士言辩技巧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的文章还极少,我们考察《战国策》全书,通过解析战国策士对心理因素在辩论中的重要性的高度重视,择取了六个重要的心理因素进行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的深入研究,它们是:自尊心理;趋利避害心理;亲情动人心理;求名心理;权威效应心理;抵抗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策》 心理 论辩 表达策略
下载PDF
论柏拉图三位一体的戏剧思想及其对西方戏剧理论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江根源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57-61,共5页
长期以来,理论界都把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当作西方戏剧理论的起源;实际上,柏拉图关于剧作家、演员和观众三位一体的戏剧思想对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及西方的“表现”派与“体验”派戏剧思想都有很重要的影响;这一戏剧思想主要包括观众... 长期以来,理论界都把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当作西方戏剧理论的起源;实际上,柏拉图关于剧作家、演员和观众三位一体的戏剧思想对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及西方的“表现”派与“体验”派戏剧思想都有很重要的影响;这一戏剧思想主要包括观众的接受心理、演员的表演风格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位一体 接受心理 体验 表现 戏剧
下载PDF
基于接受心理的修辞研究史略
7
作者 张春泉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02-107,共6页
接受心理与修辞表达的关系较为重要。在这一领域的历时发展中,上古时期人们主要关注社会接受心理和口头语表达的关系;中古时期主要体现为有关论者对审美心理和诗文表达的关注;近代则更多关注个体审美心理与文章散文的表达;发展到现代,... 接受心理与修辞表达的关系较为重要。在这一领域的历时发展中,上古时期人们主要关注社会接受心理和口头语表达的关系;中古时期主要体现为有关论者对审美心理和诗文表达的关注;近代则更多关注个体审美心理与文章散文的表达;发展到现代,人们已经注意到了审美认知心理之于修辞表达的重要性;当代则对这一问题有着较为全面的关注,同时也有不少问题亟需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心理 修辞研究史 当代修辞研究
下载PDF
“思辨”与“实证”有机结合:修辞学研究方向之一——张春泉《论接受心理与修辞表达》读后
8
作者 罗积勇 张秋娥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9年第3期29-32,共4页
张春泉《论接受心理与修辞表达》在研究方法、语料搜集、理论观点等方面多有创新,其理论研究("务虚")中的"务实"风范值得学界重视,即该书所显示出来的"思辨"和"实证"有机结合的研究路径,难能... 张春泉《论接受心理与修辞表达》在研究方法、语料搜集、理论观点等方面多有创新,其理论研究("务虚")中的"务实"风范值得学界重视,即该书所显示出来的"思辨"和"实证"有机结合的研究路径,难能可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接受心理与修辞表达》 思辨 实证 修辞理论
下载PDF
探古出新,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试谈先贤“变异辞章论”的睿智
9
作者 郑颐寿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3年第11期1-7,共7页
变异辞章有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其内涵与外延的划分标准不完全一致,或着眼于言语的深层,或着眼于言语的表层。运用语言的规律与方法可以把变异分为:常格、变格和畸格。变异辞章的主要的交际效果在于"陌生化"的新鲜感、奇特... 变异辞章有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其内涵与外延的划分标准不完全一致,或着眼于言语的深层,或着眼于言语的表层。运用语言的规律与方法可以把变异分为:常格、变格和畸格。变异辞章的主要的交际效果在于"陌生化"的新鲜感、奇特感",辞意距离"的"言有尽、意无穷"的美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辞章 辞效 心理机制 常变的辩证法
下载PDF
论汉字修辞的生成机制及接受心理
10
作者 杨兰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62-164,共3页
汉字修辞是以汉字本体——字形为依托进行的修辞。汉字修辞的生成是以汉字本体的特点层级性、表意性及方块状为基础的。生成与接受是一个问题的两面,两者是统一与互动的关系。根据汉字修辞生成的特点,我们认为汉字修辞的接受心理包括完... 汉字修辞是以汉字本体——字形为依托进行的修辞。汉字修辞的生成是以汉字本体的特点层级性、表意性及方块状为基础的。生成与接受是一个问题的两面,两者是统一与互动的关系。根据汉字修辞生成的特点,我们认为汉字修辞的接受心理包括完形心理、视知觉作用等。通过对汉字修辞生成机制及接受心理的分析,能够促进汉字修辞的全面研究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修辞 生成机制 接受心理 完形心理 视知觉
下载PDF
基于接受心理的悬念广告解读
11
作者 高兰英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7-103,共7页
目的在对悬念广告具体表现形式,如一悬一答式、一悬多答式、多悬一答式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提炼悬念广告的创意手法,如逻辑诉求手法、情感诉求手法、故事性手法、幽默性手法、反常态手法、化繁为简手法等,并通过具体悬念广告案例阐... 目的在对悬念广告具体表现形式,如一悬一答式、一悬多答式、多悬一答式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提炼悬念广告的创意手法,如逻辑诉求手法、情感诉求手法、故事性手法、幽默性手法、反常态手法、化繁为简手法等,并通过具体悬念广告案例阐释不同创意手法的艺术价值。方法立足悬念广告受众的接受心理分析,从先在结构的概念、时代因素、个性心理及对受众接受心理过程的梳理等方面,提出夸张有度、猎奇有度、设悬有度等悬念广告创意和投放建议。利用案例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探讨接受心理视域下悬念广告的独特表现形式,以及其背后的文化意蕴和审美规律。结论悬念广告的创意形式早已有之,但从接受心理或创作心理出发的不同研究路径,为悬念广告的全方位解读提供了不同视角,也为揭示其独特的艺术价值提供了参照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念广告 接受心理 创意手法 表现形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