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仿拟行为心理机制探析 |
徐国珍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
7
|
|
2
|
语言研究与言语研究的对接——读张春泉《论接受心理与修辞表达》有感 |
延俊荣
|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3 |
2
|
|
3
|
接受修辞与翻译信息等值探讨 |
肖志钦
|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
2005 |
1
|
|
4
|
论修辞推理与修辞话语形式建构 |
耿红岩
|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0 |
1
|
|
5
|
《战国策》策士的心理论辩术研究 |
罗菲
|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
2012 |
3
|
|
6
|
论柏拉图三位一体的戏剧思想及其对西方戏剧理论的影响 |
江根源
|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1
|
|
7
|
基于接受心理的修辞研究史略 |
张春泉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
0 |
|
8
|
“思辨”与“实证”有机结合:修辞学研究方向之一——张春泉《论接受心理与修辞表达》读后 |
罗积勇
张秋娥
|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
2009 |
0 |
|
9
|
探古出新,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试谈先贤“变异辞章论”的睿智 |
郑颐寿
|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
2013 |
0 |
|
10
|
论汉字修辞的生成机制及接受心理 |
杨兰
|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
2006 |
0 |
|
11
|
基于接受心理的悬念广告解读 |
高兰英
|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
202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