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yanmar's Military Dictatorship Continuance: Old Wine in New Bottle
1
作者 Yu Szu-Tu Samuel C. Y. Ku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Diplomacy》 2017年第2期78-92,共15页
Since 1962 till 2016, the Myanmar government has mainly been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following four political figures: Ne Win, Saw Maung, Than Shwe, and Thein Sein. However, none of them rose to power through gen... Since 1962 till 2016, the Myanmar government has mainly been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following four political figures: Ne Win, Saw Maung, Than Shwe, and Thein Sein. However, none of them rose to power through genuine consensus of the nation's people, thus lacking in legitimacy and legality. Against this backdrop, the Myanmar society is incessantly caught in a cycle of tyranny, surveillance, repression and other means of inequality, as military authority continues to be reinforced in the country. Even though Thein Sein led a series of reform which include the release of some political detainees, freedom from house arrest granted to Aung San Suu Kyi, the right to form political parties, and relaxation of media censorship, he was still using military force to control various sectors in Myanmar, with military dictatorship still at the core of his power. General elections were held in Myanmar on November 8, 2015, the first open election since May of 1990. The results were as expected, with the National League for Democracy (NLD) led by Aung San Suu Kyi now holding majorities in the House of Nationalities (with 135 seats) and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with 255 seats), granting NLD comprehensive governance, with NLD member, U Htin Kyaw, elected as the first Myanmar civilian president in 54 years. Aung San Suu Kyi is to head two cabinet posts including foreign affairs and president's office ministries. However, the path ahead for the Myanmar political climate is still fraught with uncertainties, and it is mainly due to the transparent injustice embedded in the Myanmar constitution, which allows the military regime to continue to hold control over the country, reserving the possibilities for the military to make a comeback. Based on the above,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dictatorship of Ne Win, Saw Maung, Than Shwe, and Thein Sein through political development theory, and the objective is to present evidence that although Myanmar has been through different leaders, they all at the core, have maintained a military dictatorship. Lastly, further analysis is presented on the limitations impo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democracy in Myanmar due to the terms listed in the current constitution, making it challenging for the current Myanmar government to break free from military control after the 2015 elections, with the situation resembling putting old wine in a new bott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anmar military dictatorship CONSTITUTION
下载PDF
论建党前后和大革命时期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
作者 蔡凯文 王刚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42,共12页
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传播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给予必要的关注。建党前后和大革命时期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非历史的偶然,而是当时国内外诸多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建党前后和大革命时期列宁主义在... 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传播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给予必要的关注。建党前后和大革命时期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非历史的偶然,而是当时国内外诸多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建党前后和大革命时期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帝国主义理论、新经济政策理论、民族和殖民地理论等。建党前后和大革命时期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认识、选择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桥梁,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主义 十月革命 无产阶级专政 帝国主义理论
下载PDF
张读《宣室志》与晚唐前期士人心态——以宦官擅权为专题的考察
3
作者 田玉芳 《惠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8-75,共8页
晚唐前期,宦官专权问题日益严重,严酷的政治环境严重挤压了以儒士为主体的文官群体的生存空间,“甘露之变”的发生更加使得一代士人的心态发生了重大变化,一转元和时期的积极进取、力求中兴而为全身避祸、明哲保身,这种变化在士人的诗... 晚唐前期,宦官专权问题日益严重,严酷的政治环境严重挤压了以儒士为主体的文官群体的生存空间,“甘露之变”的发生更加使得一代士人的心态发生了重大变化,一转元和时期的积极进取、力求中兴而为全身避祸、明哲保身,这种变化在士人的诗文小说中均有展现。晚唐前期小说家张读所撰《宣室志》有不少在“甘露之变”中遇害的文官相关故事的记载,集中展现了晚唐前期士人对待宦官擅权问题的态度,体现了晚唐士人的心态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读 《宣室志》 宦官擅权 士人心态
下载PDF
基于省级数据的电力发展水平动态综合评价方法 被引量:13
4
作者 周一凡 胡伟 +3 位作者 闵勇 姜拓 王辉 康义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76-83,共8页
电力发展水平的量化综合评价对准确认识地区电力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具有重要意义。对电力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动态综合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分析进行研究。建立电力发展水平评价的三级指标体系,从经济能源协调度、发电水平、用电水平... 电力发展水平的量化综合评价对准确认识地区电力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具有重要意义。对电力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动态综合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分析进行研究。建立电力发展水平评价的三级指标体系,从经济能源协调度、发电水平、用电水平、供电水平和电力发展潜力5个方面刻画地区电力发展水平。提出考虑主观权重约束的改进投影寻踪方法建立静态评价模型,将模糊专家评价和权数非独裁条件以约束形式嵌入投影寻踪模型,实现主观专家意见和客观数据信息的结合;利用时序信息熵确定时序加权向量,将各时间断面的静态评价模型集结,建立电力发展水平动态综合评价模型。以1994至2013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为样本,通过横向、纵向对比二级指标评价值和电力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值,分析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的地区差异、特点及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综合评价 投影寻踪 模糊专家评价 权数非独裁条件
下载PDF
秦亡于二世的历史文化因素考察 被引量:8
5
作者 王绍东 孙志敏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6-60,共5页
秦亡于二世,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秦帝国专制主义的政治体制和秦始皇专横暴虐的高压政策,是沙丘政变这一偶然事件的必然因素。法家文化的培植和浇灌养成了秦二世自私暴虐的性格;所受教育,使他局限于法家学说的圈子之中,无法改变秦... 秦亡于二世,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秦帝国专制主义的政治体制和秦始皇专横暴虐的高压政策,是沙丘政变这一偶然事件的必然因素。法家文化的培植和浇灌养成了秦二世自私暴虐的性格;所受教育,使他局限于法家学说的圈子之中,无法改变秦朝残暴严酷的统治政策;用人的失误,为赵高篡权创造了便利。法家思想与文化的缺陷,是造成秦亡于二世的深层次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王朝 秦二世 灭亡 专制主义 历史文化
下载PDF
中国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比较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崔应美 梁月群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7-62,共6页
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实践的两种重要形式,两者既有着共同之处,又有着不同之处,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特点和政治优势。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实践的两种不同形式,二者解决不同... 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实践的两种重要形式,两者既有着共同之处,又有着不同之处,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特点和政治优势。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实践的两种不同形式,二者解决不同的问题,有着不同的特征、侧重点和优缺点;但二者统一于中国主权在民的民主本质,"选举"与"协商"只是修饰之词,其实质都是民主,都是为了保障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实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和国家治理的民主化和现代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举民主 协商民主 国家治理 人民民主专政
下载PDF
无产阶级专政的三个发展公式透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张锡恩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7-125,共9页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从产生起已经历了三个发展公式:一是从"革命形式"的无产阶级专政发展到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这是无产阶级专政概念自身的逻辑发展公式,但无产阶级专政的概念存在外在形式上的不完美性和严重...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从产生起已经历了三个发展公式:一是从"革命形式"的无产阶级专政发展到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这是无产阶级专政概念自身的逻辑发展公式,但无产阶级专政的概念存在外在形式上的不完美性和严重的内在逻辑缺陷,通常把社会主义国家的国体确定为无产阶级专政,在理论上根据不足,在实践上有害。二是从无产阶级专政到工农民主专政,再到无产阶级专政。这个公式事实上把小资产阶级即使没有当作首要的"专政对象",也是当作了专政对象的"主体",没有看到无产阶级专政自身的"不断扩大人民性"的发展方向,因而实际上它是在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某些误区的基础上形成的不完整的、非正向的发展公式。三是从无产阶级专政到工农民主专政,再到人民民主专政。这个公式最大限度地体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民性的发展方向,从根本上改变了从工农民主专政过渡到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误区,创造了通过人民民主专政过渡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崭新道路和方向,是对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重大发展,真正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特点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产阶级专政 发展公式 革命形式 国家政权 逻辑发展公式 工农民主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
下载PDF
法学的阶级话语论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叶传星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14,共12页
阶级话语是当代中国法学的正统意识形态。由于法学阶级话语的霸权倾向和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这种话语在理论逻辑和说服力上面临着困境。
关键词 法学 中国 社会结构 法制建设 阶级专政 革命专政主义
下载PDF
依宪治国背景下人民民主专政形态的创新性建构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光森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45,共8页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现行的宪法从阶级属性、人民民主属性、社会主义属性等维度对人民民主专政本质及其特点作了深刻揭示。依宪治国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基于人民主体地位的变迁,人民民主专政的表现形态如阶级专...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现行的宪法从阶级属性、人民民主属性、社会主义属性等维度对人民民主专政本质及其特点作了深刻揭示。依宪治国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基于人民主体地位的变迁,人民民主专政的表现形态如阶级专政、民主专政、依法专政等,既有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正当性,也因而有其时代局限性。在当前依宪治国的背景下,宪法专政理应成为当下人民民主专政的创新性形态。作为维护宪法秩序、维护人民主体地位的根本手段,宪法专政的直接目的在于结束危机、恢复依宪治国的治理常态。为此,要确保宪法专政有效运行,宪法的权威性和人民的主体性绝不应当被悬置,必须落实到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宪治国 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主体地位 宪法专政
下载PDF
在民主理想与现实之间?——重解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代尧 刘洪刚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36-41,共6页
人们长期以来都视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为独裁专制,这是对马克思思想的误解。实际上,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国家政治形式,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解放;其实质是作为绝大多数人的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是一种结合了直接... 人们长期以来都视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为独裁专制,这是对马克思思想的误解。实际上,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国家政治形式,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解放;其实质是作为绝大多数人的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是一种结合了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的新型民主模式。这种新型民主制度设计是一个有机联系的体系,既有其经验依据,也带有理想化的成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无产阶级专政 民主
下载PDF
论建国初期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无产阶级专政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亮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9-72,共4页
建国初期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既具有马克思列宁主义论述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特征,也与毛泽东的认识相一致,其实质就是无产阶级专政。民族资产阶级参加人民民主专政,没有也不会改变它的实质。
关键词 人民民主专政 无产阶级专政 实质
下载PDF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孕育、形成和发展过程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家祥 唐昆雄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2-21,共10页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国家与革命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形成的前夜、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列宁对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三个方...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国家与革命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形成的前夜、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列宁对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三个方面,对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孕育、形成和发展过程作了历史考察,阐述了这个理论的重要内容,并澄清了一些对这个理论的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产阶级专政 国家与革命 民主与专政 巴黎公社 革命暴力
下载PDF
列宁《国家与革命》: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系统阐释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志明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48-55,共8页
列宁《国家与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经典著作之一。在这部著作中,列宁比较完整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基本观点,阐明了国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针对当时的革命形势,重点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在国家方面的历史任务,阐明... 列宁《国家与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经典著作之一。在这部著作中,列宁比较完整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基本观点,阐明了国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针对当时的革命形势,重点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在国家方面的历史任务,阐明了将要诞生的新国家的实质和特征。今天重温《国家与革命》,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 革命 专政 民主
下载PDF
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被引量:2
14
作者 田心铭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5期1-7,共7页
胡锦涛同志指出,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不能削弱和放弃人民民主专政。对此,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和回答"为什么"。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人民民主专政集中代... 胡锦涛同志指出,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不能削弱和放弃人民民主专政。对此,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和回答"为什么"。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人民民主专政集中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才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既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产阶级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 国体
下载PDF
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重大现实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清霖 蒋新卫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1-5,共5页
坚持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际安全问题更加趋向多元化以及国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存在危害国家安全因素的情况下,确实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 人民民主专政 现实意义 国家主权 国家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爱国主义
下载PDF
试析胡适与蒋廷黻关于“民主与独裁”的论争 被引量:5
16
作者 高志勇 《历史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29,共6页
20世纪30年代,中国思想界发生了一场关于'民主与独裁'的论争.胡适以世界大同主义为指导,坚持个人自由与民族复兴并重,主张中国实行民主宪政;蒋廷黻则以民族危机为逻辑起点,坚持民族复兴优先于个人自由,主张暂时搁置自由主义,在... 20世纪30年代,中国思想界发生了一场关于'民主与独裁'的论争.胡适以世界大同主义为指导,坚持个人自由与民族复兴并重,主张中国实行民主宪政;蒋廷黻则以民族危机为逻辑起点,坚持民族复兴优先于个人自由,主张暂时搁置自由主义,在中国实行专制政治.他们各自执持的世界大同主义、民族主义,都形成于留学美国期间,是引发论争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宪政 独裁 蒋廷黻 个人自由 民族复兴 试析 并重 论争 主义 胡适
下载PDF
平行与交织--军政时期缅甸华人的生存策略、日常政治与国家想象 被引量:8
17
作者 段颖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35,共10页
缅甸军事专政所造成的国家与社会的疏离,某种意义上促成了地方世界中时而平行、时而交织的多重空间,生活于其中的华人,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社会网络与地方化进程,创造出与之适宜的生存伦理与实践策略,并为之寻求合理之诠释,以平衡专制... 缅甸军事专政所造成的国家与社会的疏离,某种意义上促成了地方世界中时而平行、时而交织的多重空间,生活于其中的华人,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社会网络与地方化进程,创造出与之适宜的生存伦理与实践策略,并为之寻求合理之诠释,以平衡专制、腐败与道德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的矛盾与冲突。同时,通过茶馆等公共空间,华人在针砭时弊的同时,也表达着对缅甸的归属与想象。对军事专制时期缅甸华人生命故事、生存策略与日常政治的探讨,将有益于理解当下缅甸的社会变迁与政治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专政 缅甸华人 生存策略 日常政治 国家想象
下载PDF
组织内部结构与社会体制变迁:一个新政治经济学的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广珍 张军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21,共19页
本文拓展分析了Acemoglu和Robinson所忽略的平民革命组织的集体行动问题,认为革命组织的集权领导是解决其集体行动问题的一个方法,并且这种集权决策会对革命后的政治体制选择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在穷人不同质的假设下构建了新的社会演进... 本文拓展分析了Acemoglu和Robinson所忽略的平民革命组织的集体行动问题,认为革命组织的集权领导是解决其集体行动问题的一个方法,并且这种集权决策会对革命后的政治体制选择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在穷人不同质的假设下构建了新的社会演进模型。比较分析表明,在组织集权决策的约束下,革命组织的集权决策导致民主化更难以阻止革命的发生,而更容易产生一个新的集权体制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决策机制 传统集权社会 新政治经济学
下载PDF
国民大会:在有形与无形之间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云霖 欧志文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32-35,共4页
国民大会是孙中山基于直接民权、权能区分和五权宪法等理论,在美国进步主义运动影响下出于济欧美代议政治之穷与矫正选举制度之弊的考虑,在中央设计一个与外国议会不同的机构来代表国民全体,通过行使选举、罢免、创制、复决等政权产生... 国民大会是孙中山基于直接民权、权能区分和五权宪法等理论,在美国进步主义运动影响下出于济欧美代议政治之穷与矫正选举制度之弊的考虑,在中央设计一个与外国议会不同的机构来代表国民全体,通过行使选举、罢免、创制、复决等政权产生与管理中央政府的政体设计,它负责监督整个政府的同时高于一切,具有"抽象"、"无形化"和"具体"、"有形化"的双元特质。随着三民主义成为知识化与制度化的信仰,国民大会在宪法中的组织形式与职权经历了有形与无形之间的漂移,最后定位于有形与无形之间。国民大会的运行中所表现的国大代表选举有名无实、制宪国大召开一党独行以及国大行宪而致宪法破弃,从反面警示我们必须加强代议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大会 有形 无形 宪政独裁
下载PDF
评九一八事变后数年间知识界的独裁论 被引量:1
20
作者 尹伟琴 蒋红珍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109-112,共4页
"九一八"事变后,国内掀起了一场宪政运动的浪潮。与此同时,一些原本坚持民主宪政理念的知识分子却转而鼓吹独裁论。分析这一看似反常的论调的产生原因、主要内容及其结果,从一个方面揭示近代中国民主宪政进程的曲折经历。
关键词 “九一八”事变 独裁论 产生原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