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西北地区出土汉晋帛鱼探析
1
作者 黄婷婷 魏文斌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36,共8页
敦煌与塔里木盆地的汉晋烽燧、墓葬遗址中出土了多件帛鱼。根据共出物品可以判定帛鱼是汉文化产物,其在中国西北地区流行与中原王朝经略西域有关,当地食鱼的习俗则是内地鱼文化西传的现实依托。结合汉文化中鱼的意象和中国西北地区的文... 敦煌与塔里木盆地的汉晋烽燧、墓葬遗址中出土了多件帛鱼。根据共出物品可以判定帛鱼是汉文化产物,其在中国西北地区流行与中原王朝经略西域有关,当地食鱼的习俗则是内地鱼文化西传的现实依托。结合汉文化中鱼的意象和中国西北地区的文化背景,帛鱼可能具有祈求生育、符瑞、辅助升仙等功能。塔里木盆地出土帛鱼均来自较高等级墓葬,彰显了西域族群对中华文化的深刻认同,也以考古实物证明了西域自汉以来即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帛鱼 鱼文化 塔里木盆地考古 马圈湾汉代烽燧
下载PDF
陕西省明长城沿线烽火台建造形制与分布特征研究
2
作者 同杨阳 马小宁 《中国文化遗产》 2024年第3期59-66,共8页
陕西省明长城沿途地貌类型多样,沿线烽火台共570座,其建造与分布是在地理环境和防御战略等自然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本文以陕西省明长城沿线烽火台为研究对象,从微观视角按照附属设施的不同划分其建筑类型,从宏观视角分析烽火... 陕西省明长城沿途地貌类型多样,沿线烽火台共570座,其建造与分布是在地理环境和防御战略等自然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本文以陕西省明长城沿线烽火台为研究对象,从微观视角按照附属设施的不同划分其建筑类型,从宏观视角分析烽火台建造与地形地貌、坡度坡向、河流水系、战争与防御等要素的关系,并借助Arc GIS和历史文献记载,利用烽燧线的概念阐释明代延绥镇军情传输方向和传递路线。经过分析,陕西省明长城烽传体系主要包括由东、西两路向中路的横向主线传递和由长城沿线向腹地的纵向支线传递两部分。通过横纵结合,实现了长城沿线东西及内外之间的多层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烽火台 建造形制 分布特征 烽燧线
下载PDF
佛山电视塔供配电系统的设计与思考
3
作者 李江山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 2023年第1期100-102,共3页
本文基于佛山电视塔维修改造工程的电气系统设计工作,前期由于设计周期紧张,适逢《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 51348—2019实施前夕,本项目的设计尚按照当时现行规范设计。现项目已完成,设计团队按照《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的新要求,... 本文基于佛山电视塔维修改造工程的电气系统设计工作,前期由于设计周期紧张,适逢《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 51348—2019实施前夕,本项目的设计尚按照当时现行规范设计。现项目已完成,设计团队按照《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的新要求,从设计原有条件、业主需求、国家规范的要求等,梳理改造佛山电视塔的广播电视发射机房供配电系统、附加电击防护、航空障碍灯等方面的设计要点,回顾设计成果是否满足新标准的要求,并为后续设计工作积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山电视塔 广播电视发射机房 供配电系统 安全 电击防护 航空障碍标志灯
下载PDF
汉长城烽燧选址的地理因子探究:以玉门市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孙瑞祺 骆磊 +4 位作者 王心源 姚娅 黄文江 董莹莹 连懿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0-58,共9页
汉长城是中国西北荒漠地区最重要的古代防御系统,其显著特点之一即烽燧林立。在经济水平有限的汉代和自然条件恶劣的干旱地区,烽燧的空间选址如何承载并发挥其屯戍功能,对理解过去人地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国内相关研究多为历史地... 汉长城是中国西北荒漠地区最重要的古代防御系统,其显著特点之一即烽燧林立。在经济水平有限的汉代和自然条件恶劣的干旱地区,烽燧的空间选址如何承载并发挥其屯戍功能,对理解过去人地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国内相关研究多为历史地理视角的定性分析,难以揭示其中的量化规律,更无法还原古代地理环境下的空间认知和技术利用水平。以甘肃省玉门市段汉长城为例,引入点模式分析、空间相关性检验、蒙特卡洛模拟等方法,定量地对烽燧空间设置的多种假设因子进行敏感性检验,试图揭示烽燧选址的规律。研究结果显示,地形、水文、聚落位置等自然与人文环境要素均显著影响了汉长城烽燧的空间布局,且在高程1250~1500 m、坡度2.5°~8°、坡向南偏东70°~南偏西60°、距最邻近水系0~1535 m及以城障遗址为中心的2~20 km的区间内具有统计显著性。定量结果分析表明,汉长城沿线烽燧建址在确保前线通视性的同时,保障了与后方城障间军事情报车马传递的成本控制和效用优化;此外考虑了选址处人居环境,多选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的绿洲,印证了其屯垦、交通等附属功能,综合体现了汉代地理空间认知和技术利用的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烽燧 选址 因子敏感性 空间相关性 点模式分析
下载PDF
望楼与灯塔:19世纪中后期中西航海知识的碰撞与交织
5
作者 洪钰琳 《海洋史研究》 2023年第2期249-270,共22页
引言。灯塔作为大航海时代的助航设施,用以指引船舶方向,规避触礁风险,在航道通行、贸易往来中发挥重要作用。鸦片战争以来,随着通商口岸的开放,大量外国轮船驶入中国,璞鼎查等人便呼吁建立灯塔以便通商往来。①此时西方商人的诉求并未... 引言。灯塔作为大航海时代的助航设施,用以指引船舶方向,规避触礁风险,在航道通行、贸易往来中发挥重要作用。鸦片战争以来,随着通商口岸的开放,大量外国轮船驶入中国,璞鼎查等人便呼吁建立灯塔以便通商往来。①此时西方商人的诉求并未引起清廷对灯塔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璞鼎查 大航海时代 通商口岸 中西航海 助航设施 19世纪中后期 灯塔 鸦片战争
下载PDF
基于智能天线的超高输电塔变形监测技术 被引量:5
6
作者 曹海林 杨力生 +1 位作者 尹朋 谭晓衡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8-41,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天线、扩频技术的超高输电塔变形测量方案,并对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方案通过在超高输电塔安装多个无线电信标,利用天线阵列对信标的方位、距离信息进行监测,从而得到超高输电塔的变形量。针对多信标的波达方... 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天线、扩频技术的超高输电塔变形测量方案,并对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方案通过在超高输电塔安装多个无线电信标,利用天线阵列对信标的方位、距离信息进行监测,从而得到超高输电塔的变形量。针对多信标的波达方向估计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平面阵的二维多重信号分类的改进算法,并对算法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可以精确估计所有信标的方位信息,可对超高输电塔的变形以毫米级精度进行实时监测。监测到的变形信息将直接用于评估超高输电塔的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塔 输电线+ 微变形 扩频 智能天线 信标
下载PDF
基于GIS和可视性分析的鄯善县烽燧系统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贾翔 李莉 +3 位作者 李琪 陈蜀江 陈孟禹 黄铁成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3-22,共10页
文章以鄯善县为研究靶区,以烽燧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GIS方法,对各烽燧遗址进行可视性分析,对单个遗址的视觉范围及不同遗址间的复合视觉范围进行对比,研究各烽燧遗址之间的关系及各烽燧遗址的功能,并利用可视性分析方法确定烽燧系统信... 文章以鄯善县为研究靶区,以烽燧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GIS方法,对各烽燧遗址进行可视性分析,对单个遗址的视觉范围及不同遗址间的复合视觉范围进行对比,研究各烽燧遗址之间的关系及各烽燧遗址的功能,并利用可视性分析方法确定烽燧系统信息网络的传播路径。结果表明:研究区烽燧遗址传播方式是以外围烽燧为信息源,以点状散射方式向内部各烽燧遗址传递,并沿火焰山山南山北分为两条线。其最佳传播路径为:以赛克散土墩烽燧、柯柯亚烽燧和二塘沟烽燧为前哨向研究区中心地带传递至疙瘩台烽燧、三十里大墩烽燧、东湖烽燧、库姆塔格烽燧、克其克烽燧、汉墩阿克都烽燧、连木沁烽燧、汉墩大夏墩烽燧及土尔坎尔孜烽燧,再南北桥梁苏贝希烽燧至山南吐尔买来烽燧、阿其克烽燧、阿萨协亥尔烽燧,最终至最南端迪坎尔烽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烽燧 可视性分析 传播路径 GIS
下载PDF
《肩水金关汉简》所见“燧”及其命名探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黄艳萍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6-122,共7页
烽燧是边境候望系统中的基层军事组织。据我们统计《肩水金关汉简》1至3卷中不重复的燧名至少有161个(未包括残损严重的燧名),实际的烽燧数量应超过此数字。可见汉时金关地区烽燧组织十分庞大,彰显了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本文根据简牍出... 烽燧是边境候望系统中的基层军事组织。据我们统计《肩水金关汉简》1至3卷中不重复的燧名至少有161个(未包括残损严重的燧名),实际的烽燧数量应超过此数字。可见汉时金关地区烽燧组织十分庞大,彰显了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本文根据简牍出土地点的相对集中性、简牍内容的提示性和相关性来判断各燧所属候官,再依据候官辖燧数量的差别来判断其规模及战略地位;同时,在陈梦家燧简表《第十表》的260个燧名和这批金关简161个燧名基础上,归纳烽燧的命名习惯,揭示汉时庞大烽燧系统中"燧"的命名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水金关汉简 燧名 燧命名
下载PDF
唐代烽铺建制新证——新出烽铺文书研究之二 被引量:2
9
作者 程喜霖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29,共8页
吐鲁番阿拉沟新出唐代鸜鹆镇烽铺文书,揭示了唐烽铺的建制,填补了唐兵制的空白,补充了史籍的缺漏。
关键词 吐鲁番 唐代 烽铺 建制
下载PDF
莫高窟前史新探——宕泉河流域汉晋遗迹的历史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马德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共8页
敦煌莫高窟所在地宕泉河流域自汉代开发以来就有人类活动;西晋时建仙岩寺。作为敦煌最古老的佛教建筑,它见证了佛教从印度和中亚传入中国的历史;作为历史上敦煌菩萨竺法护从事大乘佛教经典翻译的场所,它称得上是中国大乘佛教的发祥地;... 敦煌莫高窟所在地宕泉河流域自汉代开发以来就有人类活动;西晋时建仙岩寺。作为敦煌最古老的佛教建筑,它见证了佛教从印度和中亚传入中国的历史;作为历史上敦煌菩萨竺法护从事大乘佛教经典翻译的场所,它称得上是中国大乘佛教的发祥地;同时作为中国最早的习禅场所,它也是敦煌高僧昙猷在竺法护译出禅经的前提下"依教修心,终成胜业"的历史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烽燧 晋仙岩寺 竺法护 昙猷 大乘佛教
下载PDF
交通史视角的秦汉长城考察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子今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4-25,共12页
长城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工事,最初修筑,在于阻障在交通方面机动性甚强的北方草原民族的攻击。然而长城工程又导致了新的交通条件的完备。长城本身形成了特殊的交通带,同时亦促进了"北边"地方空间幅度十分宽广的交通体系... 长城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工事,最初修筑,在于阻障在交通方面机动性甚强的北方草原民族的攻击。然而长城工程又导致了新的交通条件的完备。长城本身形成了特殊的交通带,同时亦促进了"北边"地方空间幅度十分宽广的交通体系。"关市"交通,"当路塞"的作用以及长城防线与内地的交通联系也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 交通 北边道 直道 烽燧 亡人
下载PDF
都兰香日德坼堠始建年代浅议 被引量:3
12
作者 崔永红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6-138,共3页
坼堠又作斥候,也称烽火台,相当于近当代的碉堡、哨卡。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香日德镇现存的两处坼堠始建于何时迄无定论。本文在实地考察并采信考古学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香日德斥堠很可能始建于王莽当权的西汉末年的观点... 坼堠又作斥候,也称烽火台,相当于近当代的碉堡、哨卡。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香日德镇现存的两处坼堠始建于何时迄无定论。本文在实地考察并采信考古学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香日德斥堠很可能始建于王莽当权的西汉末年的观点,认为它或许是《后汉书·西羌传》所言"边海亭燧相望焉"的"边海亭燧"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日德斥堠 西海郡所辖5县 边海亭燧 羌中道
下载PDF
《北凉高昌郡高宁县条次烽候差役更代簿》考释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国灿 《吐鲁番学研究》 2013年第2期1-9,共9页
对近年洋海墓地所出《北凉高昌郡高宁县差役文书》25个残片,以第[一]、[二]片为基础,经排比考察,复原出一件内容完整的文书。经考释解读,将其订名为《北凉高昌郡高宁县条次烽候差役更代簿》。从簿中揭示出北凉高昌郡存在一条由高昌城—... 对近年洋海墓地所出《北凉高昌郡高宁县差役文书》25个残片,以第[一]、[二]片为基础,经排比考察,复原出一件内容完整的文书。经考释解读,将其订名为《北凉高昌郡高宁县条次烽候差役更代簿》。从簿中揭示出北凉高昌郡存在一条由高昌城——高宁县——田地县的交通干线烽候警报系统,此干线与大海道相接,直通敦煌郡,这是北凉高昌郡与内地联系的主要通道,是古丝绸之路上艰苦但却安全的交通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凉 烽候 差役更代 大海道 丝绸之路
下载PDF
汉代新疆烽火台夯筑工艺研究——以克孜尔尕哈烽火台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薛程 徐瑛智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7年第7期70-72,共3页
从夯筑历史、夯筑方式以及夯筑过程3方面,对以克孜尔尕哈烽火台为代表的汉代新疆烽火台夯筑工艺进行了研究。同时将其与中原汉长城以及河西走廊的汉代烽火台进行了比较,认为新疆地区丝绸之路沿线的夯土建筑所采用的夯筑技术主要来自于... 从夯筑历史、夯筑方式以及夯筑过程3方面,对以克孜尔尕哈烽火台为代表的汉代新疆烽火台夯筑工艺进行了研究。同时将其与中原汉长城以及河西走廊的汉代烽火台进行了比较,认为新疆地区丝绸之路沿线的夯土建筑所采用的夯筑技术主要来自于中原地区。当时的工匠和士兵通过丝绸之路将西汉先进的夯筑工艺带到新疆,并且随着环境的变化,从中原传入的夯筑工艺结合当地建筑技法因地制宜的形成了新的技术形式,为新疆地区夯土建筑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孜尔尕哈 烽火台 夯筑工艺 丝绸之路
下载PDF
唐代河西边防组织补证 被引量:2
15
作者 于光建 闫婷婷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49-52,共4页
河西地区是唐王朝十分重要的边防要地,故唐代在河西地区设置了大量的军事防御机构,但历代传世文献对一些基层的机构多有缺失。通过敦煌吐鲁番出土文献对唐代在河西设置的镇、守捉、戍、烽作一钩沉补阙,以期能够管窥更或是重新构建唐代... 河西地区是唐王朝十分重要的边防要地,故唐代在河西地区设置了大量的军事防御机构,但历代传世文献对一些基层的机构多有缺失。通过敦煌吐鲁番出土文献对唐代在河西设置的镇、守捉、戍、烽作一钩沉补阙,以期能够管窥更或是重新构建唐代河西边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河西 敦煌吐鲁番文书 守捉
下载PDF
植物夹层与圆木骨架对夯土烽燧抗震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16
作者 于蓉蓉 谢勇 王震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6-90,共5页
基于实地勘察资料,对某夯土烽燧遗址的两种构筑技法(植物夹层和圆木骨架)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其协同作用机理。分别建立了植物夹层与增设圆木骨架两种三维数值模型,采用时程分析方法,讨论了在不同水平地震加速度下结构地震响应的规律及特... 基于实地勘察资料,对某夯土烽燧遗址的两种构筑技法(植物夹层和圆木骨架)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其协同作用机理。分别建立了植物夹层与增设圆木骨架两种三维数值模型,采用时程分析方法,讨论了在不同水平地震加速度下结构地震响应的规律及特点。结果表明:(1)植物夹层能够通过自身变形耗散地震能量,并限制夯土颗粒位移;圆木骨架形成第二道抗震防线;(2)增设圆木骨架能大幅降低结构的峰值加速度和位移响应,但各周期的加速度幅值趋于均匀;加速度峰值可能提前到达;圆木骨架对结构局部位移差异的限制作用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烽燧 植物夹层 圆木骨架 数值模拟 地震响应
下载PDF
滑升模板施工技术在信标塔工程中的应用
17
作者 谢夫海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8-121,共4页
结合某信标塔工程实例,针对工程的结构特点,介绍了信标塔滑模施工的技术控制要点。从滑模系统的安装、钢筋混凝土施工、塔身混凝土养护、挑檐钢筋钢结构预埋件的处理以及施工注意事项等方面对滑模施工进行了详细介绍。
关键词 模板 滑模 信标塔 施工技术
下载PDF
铁山堡若干问题考辨——明长城史地札记之四
18
作者 翟禹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17年第5期118-131,共14页
铁山堡建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边防图籍对铁山堡基本形制的绘制与实地并不完全一致,其东侧建有现存形制最为完整的关厢。铁山堡分管长城墙体上现存有两通建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的界碑,是大同镇下辖威远路和中路分管长城墙体的分界... 铁山堡建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边防图籍对铁山堡基本形制的绘制与实地并不完全一致,其东侧建有现存形制最为完整的关厢。铁山堡分管长城墙体上现存有两通建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的界碑,是大同镇下辖威远路和中路分管长城墙体的分界线,也是铁山堡分管长城墙体的西端止点,而其东端止点在今四十二村一带,铁山堡长城附近的"双墙墩"极冲大概位于复线长城墙体的交汇处,复线墙体之间的黄草梁堡很可能是铁山堡旧堡所在地。铁山堡与周边城堡之间均有烽燧线相连,起着示警传讯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山堡 明代 北元—蒙古 长城 防御体系 极冲 墩台 烽火台
下载PDF
中国古代烽火台光通信之研究
19
作者 田国栋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31-33,共3页
烽火台是古代的光通信设施,举火升烟是古代快速传递信息的重要通信方式。三千年来烽火台的兴衰从一个侧面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周幽王的“烽火戏诸侯”、关羽的“大意失荆州”、杜甫的史诗“春望”和著名海滨城市烟台的来历都与烽火... 烽火台是古代的光通信设施,举火升烟是古代快速传递信息的重要通信方式。三千年来烽火台的兴衰从一个侧面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周幽王的“烽火戏诸侯”、关羽的“大意失荆州”、杜甫的史诗“春望”和著名海滨城市烟台的来历都与烽火台结下不解之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烽火台 古代光通信 烟台
下载PDF
早期中国边塞防御组织再认识——以甲渠候官的实名燧、序数燧为中心 被引量:2
20
作者 蒋丹丹 孙兆华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第5期1-6,共6页
汉简中关于甲渠候官烽燧名称的材料极为丰富,以实名隧与序数燧为中心进行研究,可以对早期中国边塞防御组织有新的认识。甲渠候官的实名燧、序数燧的职能,主要是防御和候望。分而言之,甲渠河南道上塞的部分实名燧承担着通邮的职能,而甲... 汉简中关于甲渠候官烽燧名称的材料极为丰富,以实名隧与序数燧为中心进行研究,可以对早期中国边塞防御组织有新的认识。甲渠候官的实名燧、序数燧的职能,主要是防御和候望。分而言之,甲渠河南道上塞的部分实名燧承担着通邮的职能,而甲渠河北塞的序数燧和部分实名燧目前难以探求到其区别于前者的独特职能。甲渠候官的实名燧、序数燧的命名特点与秦汉时代的人名、里名有相似之处,如体现汉匈关系对立、追求武功、追求长寿和吉祥等。燧名和里名的命名或许还有地理位置上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中国 边塞 汉简 实名燧 序数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