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N-T2标模跨声速抖振特性及雷诺数效应研究
1
作者 豆子皓 吴军强 +1 位作者 高传强 张伟伟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3-107,I0002,共16页
新一代客机具有较高的巡航速度,跨声速抖振和雷诺数效应研究是其气动设计中的关键一环。采用基于k-ωSST湍流模型耦合延迟脱体涡模拟技术的高精度数值模拟方法,针对CHN-T2宽体客机气动标模开展了相关研究,并基于非定常计算明确了CHN-T2... 新一代客机具有较高的巡航速度,跨声速抖振和雷诺数效应研究是其气动设计中的关键一环。采用基于k-ωSST湍流模型耦合延迟脱体涡模拟技术的高精度数值模拟方法,针对CHN-T2宽体客机气动标模开展了相关研究,并基于非定常计算明确了CHN-T2标模在巡航马赫数Ma=0.85、飞行雷诺数Re=5×10^(7)工况下的抖振始发迎角约为4.4°。结果表明,CHN-T2标模机翼在抖振超临界迎角下同时存在由激波弦向振荡主导的低频成分(St=0.0297)和由翼根尾缘复杂高压区主导的高频成分(St=0.314)。在雷诺数效应方面,从风洞实验雷诺数(Re=5×10^(6))到飞行雷诺数(Re=5×10^(7))巡航状态下,CHN-T2机翼激波位置后移约10%当地弦长,附面层高度降低1/2~1/10,进而引发升/阻力系数发生明显变化。升力系数和摩阻系数的雷诺数效应不随迎角改变,而压阻系数的雷诺数效应与迎角线性相关。同时,雷诺数变化会显著影响抖振非定常流场求解,过低的模拟雷诺数会导致激波振荡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N-T2 跨声速 抖振 抖振边界 雷诺数效应
下载PDF
LMNB1相关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成人型脑白质营养不良家系分析
2
作者 宋先红 王占军 +4 位作者 宋旸 王宪玲 李旭颖 王朝东 李存江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374-379,共6页
目的总结一个LMNB1相关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成人型脑白质营养不良(adult-onset autosomal dominant leukodystrophy,ADLD)家系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并进行致病性变异分析。方法选取2023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确诊为ADLD患者1例,收集先... 目的总结一个LMNB1相关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成人型脑白质营养不良(adult-onset autosomal dominant leukodystrophy,ADLD)家系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并进行致病性变异分析。方法选取2023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确诊为ADLD患者1例,收集先证者及家系其他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对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及LMNB1基因的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检测,并进行致病性分析和表型匹配分析。结果本例患者(先证者)男,44岁,因“大小便障碍3年,双下肢乏力2年余”就诊,基因检测示LMNB1基因1-11号外显子重复变异,评定为致病性变异,表型与ADLD匹配,先证者(Ⅲ:9)和Ⅲ:6以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起病,系ADLD典型表现,Ⅱ:11首发症状为头部震颤,与其他患者不同。结论ADLD患者的LMNB1基因1-11号外显子重复变异,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成年患者以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起病,随后累及小脑、锥体束,MRI示广泛对称的脑白质病变、脊髓萎缩时应考虑ADLD,建议行LMNB1基因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MNB1基因 拷贝数变异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成人型脑白质营养不良
下载PDF
通咽喷雾剂对短暂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大鼠吞咽功能的干预效应 被引量:3
3
作者 袁清洁 冯学功 +5 位作者 刘建勋 徐立 郝文杰 宋文婷 姚明江 王光蕊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13期1965-1969,共5页
目的 观察通咽喷雾剂(TYSpray)对短暂性大脑中动脉栓塞(tMCAO)模型大鼠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tMCAO组、tMCAO+TYSpray组。tMCAO组采用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于90min后再灌注,以建立tMCAO大鼠模型。tMCAO+TYSp... 目的 观察通咽喷雾剂(TYSpray)对短暂性大脑中动脉栓塞(tMCAO)模型大鼠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tMCAO组、tMCAO+TYSpray组。tMCAO组采用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于90min后再灌注,以建立tMCAO大鼠模型。tMCAO+TYSpray组大鼠在造模后给予通咽喷雾剂口咽部喷雾用药,Sham组、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大鼠一般营养状况并记录死亡数;于7d、14d时,记录大鼠体重及进食水量;于14d时,观测大鼠吞咽潜伏期及吞咽次数。结果 tMCAO组大鼠除表现为吞咽潜伏期延长和吞咽次数减少等吞咽直接指标的异常,还表现为毛发干枯少泽、活动度减低、体型瘦弱、精神状态不佳、死亡率高、体重下降和体重增量/体重比值下降、进食量减少、进水量减少和进水量/体重比值下降等吞咽间接指标的异常。tMCAO+TYSpray组大鼠未见吞咽潜伏期延长和吞咽次数减少,而表现为吞咽次数明显增加,在进食量/体重比值方面虽与tMCAO组大鼠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表现出一定的改善趋势,在14d时的进水量/体重比值与tMCAO组大鼠相比明显增加。结论 通咽喷雾剂可有效改善tMCAO组大鼠的吞咽功能,在改善进食水方面亦显示出较好的改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短暂性大脑中动脉栓塞 通咽喷雾剂 吞咽潜伏期 吞咽次数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0
4
作者 杜倩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25期236-238,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电脑随机法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 目的研究分析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电脑随机法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预见性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恶化与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糖、血压和胆固醇的正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绞痛发生次数少于护理前,发生时间显著短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绞痛发生次数少于对照组,发生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其预后状况,提升健康水平,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缩短发作时间,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绞痛 预见性护理 发作次数 发作时间
下载PDF
头痛宁胶囊治疗头痛的效果观察
5
作者 张晴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16期110-112,共3页
目的 探讨对神经内科头痛患者采用头痛宁胶囊进行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山东国欣颐养集团枣庄中心医院收治的40例神经内科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采用常规疗法完成头痛治疗)和试验组(采用常规疗法+头痛... 目的 探讨对神经内科头痛患者采用头痛宁胶囊进行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山东国欣颐养集团枣庄中心医院收治的40例神经内科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采用常规疗法完成头痛治疗)和试验组(采用常规疗法+头痛宁胶囊完成头痛治疗),每组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参照组(55.00%)(P<0.05);参照组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头晕、皮肤瘙痒)发生率为20.00%,试验组为1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疾病发作次数(2.05±0.39)次/d、持续时间(19.99±3.65)min/次,均低于参照组疾病的(3.95±0.55)次/d、(26.69±4.65)min/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试验组疼痛程度评分(7.13±1.25)分及HIT评分(66.11±1.69)分,与参照组疼痛程度评分(7.15±1.27)分及HIT评分(66.18±1.72)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疼痛程度评分(1.13±0.29)分及HIT评分(40.49±2.12)分均低于参照组的(3.49±0.31)分及(59.49±3.9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痛宁胶囊有效应用后,可显著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减少疾病发作次数并且缩短持续时间、改善疼痛程度,最终促进神经内科头痛患者综合治疗效果、预后水平双重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头痛 头痛宁胶囊 疗效 疾病发作次数 持续时间 疼痛程度 HIT评分
下载PDF
2010年新疆塔城地区包虫病流行状况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曹岩 王新旗 +6 位作者 郑强 汤旭 董言 张京萍 邓越 姚玮 王静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2011年第4期14-16,31,共4页
目的掌握2010年新疆塔城地区包虫病的流行现状。方法以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数据为基础,以"发病日期"为标准,导出系统中2010年新疆传染病网络直报的、塔城地区包虫病报告卡的相关数据做统计分析,描述发病数、发病率... 目的掌握2010年新疆塔城地区包虫病的流行现状。方法以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数据为基础,以"发病日期"为标准,导出系统中2010年新疆传染病网络直报的、塔城地区包虫病报告卡的相关数据做统计分析,描述发病数、发病率、三间分布等。结果 2010年新疆塔城地区包虫病发病数10月最低、11月最高;全疆14个地州中塔城地区发病数和发病率均居首位;塔城地区发病数男女性别比为1∶1.047,35岁年龄组发病数较多;职业以农民、牧民、学生为多。2010年塔城地区包虫病发病数比2009年增长了17.11%,发病率增长了15.67%。结论结合2010年塔城地区包虫病流行概况、三间分布等情况,并与2009年相比,目前塔城地区包虫病发病有逐年增长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虫病 发病数 发病率 三间分布 塔城地区 新疆
原文传递
60例不明原因早期癫癎性脑病临床特点及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马玉平 彭镜 +3 位作者 王颖 陈云 吴丽文 尹飞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00-1104,共5页
目的研究不明原因早期癫癎性脑病(EEEs)患儿临床特点,并进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检测,寻找致病性微缺失/重复。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4月60例不明原因EEEs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集患儿及其父母样本,应用SNP array技术对患儿进行全... 目的研究不明原因早期癫癎性脑病(EEEs)患儿临床特点,并进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检测,寻找致病性微缺失/重复。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4月60例不明原因EEEs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集患儿及其父母样本,应用SNP array技术对患儿进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检测,结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进行验证及父母来源分析,寻找可疑致病性拷贝数变异。结果 60例不明原因EEEs患儿诊断婴儿痉挛症34例,大田原综合征3例,婴儿严重肌阵挛性癫癎3例,余20例分型不明确。77%患儿伴有中重度智力障碍。颅脑影像学检查提示35%患儿脑发育不良或脑萎缩。54例患儿中,17%有小头畸形。经治疗28例患儿癫癎控制,16例未控制,5例死亡,1例失访。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分析结果:5人发现7个致病性或可疑致病性拷贝数变异。结论不明原因EEEs临床表现多样,预后差。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分析可发现致病性或可疑致病性拷贝数变异,丰富癫癎脑病基因型数据库,促进对不明原因EEEs病因学的进一步认识,为患者家庭再生育的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癫癎性脑病 临床特点 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 儿童
原文传递
PINK1基因外显子拷贝数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海南 廖冰 +5 位作者 聂利珞 郭纪锋 王春喻 张学伟 严新翔 唐北沙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8-161,共4页
目的建立PINK1(PTEN—induced kinase 1)基因外显子拷贝数分析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分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早发型帕金森综合征(autosomal recessive earlyonset Parkinsonism,AREP)PINK1 基因拷贝数变异(copy-number variation,CN... 目的建立PINK1(PTEN—induced kinase 1)基因外显子拷贝数分析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分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早发型帕金森综合征(autosomal recessive earlyonset Parkinsonism,AREP)PINK1 基因拷贝数变异(copy-number variation,CNV)的特点。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分析方法,对30个正常对照和22个中国AREP汉族家系先证者的PINK1基因进行外显子拷贝数分析。结果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完成了PINK1基因第1~8外显子拷贝数分析,获得了扩增效率和特异性均满意的反应条件及各外显子引物。所检测的AREP先证者未发现PINK1基因的外显子拷贝数变异。结论建立了PINK1基因外显子拷贝数分析方法。中国人AREP患者PINK1基因外显子拷贝数变异可能罕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早发型帕金森综合征 PINK1基因 拷贝数变异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不明病因早发癫痫性脑病的遗传学及早期诊断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林馨 王珏 +5 位作者 林志 陈琅 陈巧彬 林萌 郭馨馨 吴菲菲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1151-1155,共5页
目的探究病因不明的早发癫痫性脑病(EOEE)的遗传学病因及其在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福建省立医院门诊及住院部的60例病因不明的EOEE患儿的资料,采集外周血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及拷贝数变异(CNV)检... 目的探究病因不明的早发癫痫性脑病(EOEE)的遗传学病因及其在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福建省立医院门诊及住院部的60例病因不明的EOEE患儿的资料,采集外周血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及拷贝数变异(CNV)检测,分析患儿临床特点、遗传学测序结果。结果检测出EOEE相关的致病或可疑致病突变24例,包括婴儿痉挛症(10例)、Dravet综合征(3例)、吡哆醇依赖性癫痫及大田原综合征(各1例)、非已知癫痫性脑病(9例)。患儿起病年龄1 d~11个月(中位年龄4.2个月),就诊年龄2 d~4岁(中位年龄10个月),确诊年龄均控制在就诊1个月以内。发现单基因变异20例(33.3%),CNV 4例(6.7%);涉及13种基因:KCNQ2、SCN1A、SCN8A、CACNA1E、CDKL5、PPP3CA、PCDH19、TSC1、TSC2、ZEB2、ALDH7A1、DCX、HNRNPU;4例CNV异常分别为17p13.3缺失、11q23.3q25缺失、1q36.31-p36.33缺失、1q43-1q44缺失合并Xp22.33重复;共20种变异为国内外首次报道的新发位点;11q23.3q25缺失导致婴儿痉挛症为国内外首次报道;ZEB2变异导致婴儿痉挛症、PPP3CA基因导致癫痫性脑病均系国内首例报道。结论基因与CNV是EOEE患儿的重要潜在病因,病因不明时联合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和CNV测序技术检测,可提高EOEE患儿的遗传学病因诊断水平;对此类患儿早期进行遗传学检测,可以早期确诊及进行癫痫精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性脑病 早发 全外显子组测序 拷贝数变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