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首发年龄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
作者 杨凡 徐沛琳 +14 位作者 黄悦勤 刘肇瑞 张婷婷 何燕玲 章杰 龚元东 刘燕 刘波 赵乐胜 吴国平 刘敏 王延军 王继才 高长青 卢瑾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4,共9页
目的:探讨不同首发年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社会人口学影响因素。方法: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选取15~70岁患者2016例,由精神科医生采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精神症状维度评定量表(CRDP... 目的:探讨不同首发年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社会人口学影响因素。方法: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选取15~70岁患者2016例,由精神科医生采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精神症状维度评定量表(CRDPSS)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诊断和评估。以18岁和25岁作为精神分裂症早发、中发及晚发的分组界值。采用方差分析、多重相关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早发型患者的PANSS量表总分(73.8±28.0)和CRDPSS量表总分(11.7±5.4)均为最高。女性、受教育程度高、汉族、首发年龄较早、起病形式较慢等特征与PANSS量表和CRDPSS量表总分及其各维度分数正关联(标化回归系数:0.04~0.47),收入水平和吸烟与PANSS量表和CRDPSS量表总分及其各维度分数负关联(标化回归系数:-0.04~-0.14)。结论:早发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更高,女性、受教育水平高、早发病、慢性起病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严重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首发年龄 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 精神症状维度评定量表 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下载PDF
慢增长率模式+Gz暴露时表面肌电的变化
2
作者 杨景慧 李宝辉 +9 位作者 卫晓阳 蒋科 王红 杨明浩 王海霞 张立辉 徐艳 耿喜臣 李毅峰 金朝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75-179,共5页
目的 通过观察慢增长率(GOR)模式+Gz暴露时的表面肌电(sEMG)变化,分析做HP抗荷动作时下肢及腹部肌肉的用力特点,探讨sEMG在综合抗荷措施防护效果评定中的应用。方法 6名男性志愿者在载人离心机上进行了4组GOR模式+Gz暴露试验:GOR1、GOR2... 目的 通过观察慢增长率(GOR)模式+Gz暴露时的表面肌电(sEMG)变化,分析做HP抗荷动作时下肢及腹部肌肉的用力特点,探讨sEMG在综合抗荷措施防护效果评定中的应用。方法 6名男性志愿者在载人离心机上进行了4组GOR模式+Gz暴露试验:GOR1、GOR2、GOR3、GOR4模式。4组受试者在感觉周边灯消失时终止暴露,同时记录+Gz暴露时的双侧腹直肌、股直肌、胫骨前肌及腓肠肌sEMG信号。结果 在4种(GOR1、GOR2、GOR3、GOR4)+Gz暴露模式下受试者加速度耐力依次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4.477,P<0.01)。GOR2、GOR4+Gz暴露时股直肌、腓肠肌和胫骨前肌的积分肌电值(iEMG)平均值较安静时均显著升高(P<0.05);与GOR1模式相比,GOR2模式时股直肌(P=0.014)和腓肠肌(P=0.027)的iEMG平均值增加显著。与GOR2模式相比,GOR3模式股直肌(P=0.044)和腓肠肌(P=0.020)及GOR4时的两侧腓肠肌(P=0.023)iEMG平均值均显著降低。在GOR1、GOR3和GOR4模式下,腹直肌贡献率最高,GOR2时胫骨前肌贡献率最高。GOR4时3名受试者的小腿肌群先激活,另2名受试者是腹直肌先激活。不同试验组间各肌群的中值频率斜率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通过分析+Gz暴露时的sEMG变化,可从肌肉紧张用力程度和疲劳水平等方面为综合抗荷措施的防护效果评定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度 载人离心机 慢增长率模式 表面肌电
下载PDF
超声弹性成像评估足月妊娠宫颈预测临产时间的研究
3
作者 沙恩波 周桥 +1 位作者 丁千 荆春丽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651-655,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评估足月妊娠宫颈预测临产时间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2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产科病房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足月妊娠孕妇85例。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足月后,经阴道超声评估宫颈各参数...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评估足月妊娠宫颈预测临产时间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2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产科病房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足月妊娠孕妇85例。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足月后,经阴道超声评估宫颈各参数(宫颈的长度、相同面积下宫颈内口与宫颈外口的应变率及两者的比值)的时间与孕妇临产时间之间的时间差定义为距离临产时间(TOL),将85例孕妇分为TOL<7 d组(n=27)和TOL≥7 d(n=58)。记录85例孕妇的基本资料,宫颈的长度、相同面积下宫颈内口与宫颈外口弹性应变率及两者的比值,分析TOL的影响因素;比较TOL<7 d组与TOL≥7 d组的宫颈长度、宫颈位置、相同面积下宫颈内、外口弹性应变率及两者的比值,分析TOL<7 d组与TOL≥7 d组的影响因素;并对TOL≥7 d组内的宫颈长度、宫颈位置、相同面积下宫颈内、外口弹性应变率及两者的比值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足月妊娠后,受检孕妇TOL四分位组基本特征比较可得,无论是TOL≥7 d组,还是TOL<7 d组,孕妇的孕周(P=0.001)和宫颈长度(P=0.023)是预测临产时间的相关因素;宫颈内口弹性应变率、宫颈外口弹性应变率以及两者的比值预测临产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OL<7 d组宫颈长度为(24.10±5.48)mm,明显小于TOL≥7 d组[(28.30±4.80)mm],宫颈内口弹性应变率为0.22±0.06,明显大于TOL≥7 d组(0.19±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OL<7 d组与TOL≥7 d组的年龄、孕周、身高、体重指数、宫颈外口弹性应变率及宫颈外口与宫颈内口弹性应变率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OL≥7 d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周小、宫颈外口弹性应变率大,宫颈外口与宫颈内口弹性应变率比值大,更是TOL>10 d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孕周和宫颈长度对于TOL有影响;TOL≥7 d者宫颈外口与内口变化率比值越大,宫颈内口弹性应变率较小,即宫颈内口较硬,宫颈外口弹性应变率较大者越容易发生延迟。TOL<7 d者宫颈长度更短,宫颈内口更软。因此,足月妊娠后宫颈弹性成像联合孕妇的孕周、宫颈长度预测临产时间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子宫颈 预测 超声弹性成像 应变率 临产时间
下载PDF
咪达唑仑应用于儿童PICC置管术镇静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钟婷 钱浩 +2 位作者 余润婷 许莹 洪丽霞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年第3期404-408,共5页
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MDZ)应用于血液肿瘤患儿PICC置管术中镇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医院2018年10月—2020年7月进行PICC置管的血液肿瘤患儿100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49例与观察组51例。对照组患儿在置管... 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MDZ)应用于血液肿瘤患儿PICC置管术中镇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医院2018年10月—2020年7月进行PICC置管的血液肿瘤患儿100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49例与观察组51例。对照组患儿在置管前联合应用氯丙嗪(CLP)和异丙嗪(PMT),Ramsay评分低于3分时加用地西泮;观察组患儿在PICC置管前使用MDZ,置管过程中给予维持剂量直至操作结束,比较两组镇静效果、PICC置管效果及镇静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镇静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镇静一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地西泮使用率低于对照组,MDZ镇静患儿的Ramsay评分高分比例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PICC置管总耗时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在给予镇静前后的生命体征均处于正常范围,且均未发生呼吸抑制等镇静不良反应。结论 咪达唑仑应用于B超引导下PICC置管术可使血液肿瘤患儿迅速进入有效、安全的睡眠状态,缩短置管耗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达唑仑 血液肿瘤患儿 PICC置管 镇静 起效时间 一次成功率
下载PDF
2019—2021年咸阳市某民族高校学生肺结核发病分析
5
作者 白玛央吉 罗布占堆 普珍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9期17-21,共5页
目的分析咸阳市某民族高校学生2019—2021年肺结核发病情况,为提高学校和肺结核高发地区防控水平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回顾性研究咸阳市某民族高校学生系统,以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学校学生系统,采集学生性别... 目的分析咸阳市某民族高校学生2019—2021年肺结核发病情况,为提高学校和肺结核高发地区防控水平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回顾性研究咸阳市某民族高校学生系统,以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学校学生系统,采集学生性别、年级、民族、地区等一般信息,并提取肺结核患病学生的一般信息及月份发病情况。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2019—2021年咸阳市某民族高校学生肺结核发病情况,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2019—2021年咸阳市某民族高校学生发病时间分布及发病人群特征分布特征(包括性别、年级、地区)。结果2019—2021年咸阳市某民族高校学生累计报告肺结核患者为255例,发病率为668.20/10万,其中2019年、2020年、2021年发病率分别925.53/10万、540.58/10万、571.34/10万,2019年发病率最高。2019—2021年咸阳市某民族高校学生各月均有肺结核病例报告,其中2019年报告高峰为3、9、12月,2020—2021年病例报告曲线变化显示基本一致,3—4月为肺结核报告高峰,接下来月份均处于缓慢下降,9—10月为小高峰;来自西藏地区不同市大学生2019—2022年肺结核发病情况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年份来看,不同性别、年级和生源居住地的大学生肺结核发病情况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咸阳市某民族高校学生2019—2021年肺结核发病率呈不规律波动,但总体发病率仍然较高;发病高峰时间主要集中于3—4月、9—10月;低年级、男性学生应为结核病防控主要人群;藏区结核病患病率波动较大,可能与地区医疗水平提高有关,而低医疗水平地区仍然为重点防治地区。针对高风险重点人群,应加强结核病筛查及防控管理,预防结核病流行与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学生 肺结核 发病 民族 发病率 发病季节 发病地区
下载PDF
基于“未病先防”理论探讨脾胃养护对湿热体质慢性疲劳综合征人群皮脂分泌率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迎真 尹建平 +7 位作者 吴凡伟 周鹏 陈柏书 陈淑惠 冯志文 张清松 周海 李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100-103,共4页
目的基于“未病先防”理论探讨脾胃养护对湿热体质慢性疲劳综合征(CFS)人群皮脂分泌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来医院治未病中心就诊的湿热体质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186,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3例,对照组采... 目的基于“未病先防”理论探讨脾胃养护对湿热体质慢性疲劳综合征(CFS)人群皮脂分泌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来医院治未病中心就诊的湿热体质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186,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3例,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观察组进行脾胃养护治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CFS症状量表评分、疲劳评定量表(FAI)、疲劳量表-14(FS-14)、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G(IgG)及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皮脂分泌率(SER),记录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32%(84/93),高于对照组的72.04%(6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FS症状量表评分、FAI评分、FS-14评分、SCL-90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gG、IgA、IgM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及4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SER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湿热体质CFS患者采取脾胃养护法效果显著,患者临床症状及情绪明显改善,机体免疫力得以提高,皮脂分泌率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疲劳综合征 未病先防 脾胃养护 湿热体质 皮脂分泌率
下载PDF
等效剂量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老年下肢手术麻醉中对患者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恢复时间及平均动脉压与心率的影响
7
作者 饶胜雷 李承进 《当代医学》 2023年第3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等效剂量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老年下肢手术麻醉中对患者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恢复时间、平均动脉压(MAP)与心率(HR)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老年下肢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目的探讨等效剂量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老年下肢手术麻醉中对患者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恢复时间、平均动脉压(MAP)与心率(HR)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老年下肢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腰硬联合麻醉,麻醉药物分别选择等效剂量罗哌卡因(观察组)与布比卡因(对照组)。比较两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镇痛起效时间、运动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不同时点MAP与HR。结果观察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镇痛起效时间、运动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P与HR组间、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P、HR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时,两组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T2时,观察组MAP、HR与T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MAP、HR均低于T0时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应用于老年下肢手术麻醉中效果更好,不仅镇痛起效快,运动恢复快,且安全性更高,对患者的HR与MAP影响更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下肢手术 等效剂量 罗哌卡因 布比卡因 起效时间 平均动脉压 心率
下载PDF
防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不可忽视血瘀证 被引量:8
8
作者 刘琳 徐国丽 +4 位作者 姚卫海 郭玉红 裴晓璐 刘清泉 董子亮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3期278-280,共3页
目的:研究血瘀证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发病率的影响及其在AAD证型分布中所占比例。方法:对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ICU病房接受抗生素治疗的21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血瘀证、非血瘀证患者接... 目的:研究血瘀证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发病率的影响及其在AAD证型分布中所占比例。方法:对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ICU病房接受抗生素治疗的21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血瘀证、非血瘀证患者接受抗生素治疗后AAD的发病率;血瘀证在AAD证型分布中所占的比例;引发AAD合并血瘀证的病理机制。结果:血瘀证患者接受抗生素治疗后AAD发病率45.26%>非血瘀证者31.67%,P<0.05;其中,脾气亏虚患者合并血瘀证者发生AAD几率58.33%>非血瘀证者12.50%,P<0.05;湿浊内阻患者合并血瘀证者发生AAD几率62.50%>非血瘀证者19.23%,P<0.05;脾虚湿浊患者合并血瘀证者发生AAD几率75.00%>非血瘀证者27.27%,P<0.05。在AAD证型分布中,血瘀证比例为29.63%,仅次于脾虚痰湿证64.20%居第二。在导致AAD合并血瘀证的病理机制中,痰饮瘀血互化占54.17%。结论:血瘀证、特别是脾虚湿阻型患者在合并血瘀证时更易发生AAD;血瘀证是AAD证型分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仅次于脾虚痰湿证;在多数情况下,导致AAD合并血瘀证的病理机制是痰饮瘀血互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瘀证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瘀血 脾虚湿阻 发病率 证型分布
下载PDF
特高压电晕笼直流分裂导线正极性电晕起始特性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云鹏 朱雷 +2 位作者 律方成 谢雄杰 尤少华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3-79,共7页
为了研究特高压电晕笼分裂导线正极性电晕起始特性,应用模拟电荷法计算绞线的表面电场,采用一次镜像,最外层的每一股铝线用8个模拟电荷代替,依据极不均匀电场下电晕自持判据以及光电子二次发射过程,计算特高压电晕笼绞线的起始电压。应... 为了研究特高压电晕笼分裂导线正极性电晕起始特性,应用模拟电荷法计算绞线的表面电场,采用一次镜像,最外层的每一股铝线用8个模拟电荷代替,依据极不均匀电场下电晕自持判据以及光电子二次发射过程,计算特高压电晕笼绞线的起始电压。应用特高压电晕笼进行了单根钢芯铝绞线(LGJ)900-75导线,6*LGJ900-75(分裂间距450),8*LGJ400-35(分裂间距400)导线干燥和降雨率分别为2.4mm/h,20mm/h,30mm/h条件下的电晕损失试验研究。通过切线法得到了三种形式导线干燥情况下的起晕电压,计算和试验起晕电压的对比分析说明计算模型可以应用于计算特高压电晕笼直流导线正极性的起晕电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分析计算表明:特高压电晕笼导线正极性电晕起始电压随着分裂数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分裂间距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子导线半径的增大而增大;淋雨条件下的表面粗糙度,随着降雨率的增加而降低,同时呈现出饱和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电晕笼 分裂导线 模拟电荷法 正极性电晕 起始电压 降雨率
下载PDF
天津市近年流行性出血热感染和发病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阴杰莹 吕杰 单爱兰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474-1475,共2页
[目的]分析天津市流行性出血热(EHF)监测资料,评价防治效果,提出合理的预防控制策略。[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析EHF疫情资料,用直接免疫荧光法(FA)检测宿主动物EHF抗原,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测定人群血清特异性IgG抗体。[结... [目的]分析天津市流行性出血热(EHF)监测资料,评价防治效果,提出合理的预防控制策略。[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析EHF疫情资料,用直接免疫荧光法(FA)检测宿主动物EHF抗原,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测定人群血清特异性IgG抗体。[结果]天津市2005年报告发病率较2004年下降39.23%,与创历史最高的2002年(发病率4.05/10万,死亡率0.08/10万)相比,发病率下降了68.64%,死亡率下降了62.5%。重点人群中废品收购人员隐性感染率最高,经统计学检验明显高于民工、农民、食品加工人员和疫点周围人群(χ2值分别为4.64、8.946、5.580、16.208,P值均﹤0.01)。2004和2005年监测点平均鼠密度0.55%,与2002年相比下降了77.91%。[结论]天津市EHF疫情下降显著,与创建卫生城区,大力开展防鼠、灭鼠工作密不可分。废品收购人员EHF隐性感染率最高,为我市采取防控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感染和发病特点 废品收购人员隐性感染率
下载PDF
冠心病病变程度与窦性心率震荡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蔡继锐 刘东亮 +1 位作者 杨春香 杨自莹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9年第4期256-258,共3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和窦性心率震荡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65例拟诊冠心病并行HOTER检查的患者分为4组:A组为冠状动脉狭窄〈50%;B组为冠状动脉狭窄在50%-99%,但无闭塞;C组为大于1支血管存在闭塞;D组为冠状...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和窦性心率震荡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65例拟诊冠心病并行HOTER检查的患者分为4组:A组为冠状动脉狭窄〈50%;B组为冠状动脉狭窄在50%-99%,但无闭塞;C组为大于1支血管存在闭塞;D组为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根据公式TO=(RR1+RR2)-(RR-1+RR-2)/(RR-1+RR-2)计算TO值,RR1+RR2代表VPC代偿间歇后的前2个窦性心率的RR间期均值,RR-1+RR-2代表VPC前的2个窦性心率的RR间期均值。TO值≥0时表示VPC后初始阶段窦性心率减速,TO值〈0时表示VPC后初始阶段窦性心率加速。测量VPC后20个窦性心率的RR间期值,并以RR间期值为纵坐标,以RR间期序号为横坐标,绘制RR间期值的分布图,再用任意连续5个序号窦性心率的RR值计算并做出回归线,其中正向最大斜率为TS。TS〉2.5ms/RR时,窦性心率存在减速现象,TS≤2.5ms/RR时,窦性心率不存在减速现象。结果B组TO值为0.027±0.015,高于A组-0.044±0.016、D组-0.039±0.021(P〈0.05);B组TS值1.61±0.21,低于A组、D组(P〈0.05);C组TO值为0.052±0.008,高于A组、B组、D组(P〈0.05),C组佟值为1.04±0.23,低于A组、B组、D组(P〈0.05);A组与D组各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病变程度越重,窦性心率震荡现象越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性心率震荡 震荡初始 震荡斜率
下载PDF
支气管肺癌血清雌三醇和催乳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熊敏 张廷梅 +1 位作者 陈永立 顾刚 《贵州医药》 CAS 2006年第7期591-593,共3页
目的探测肺癌患者雌激素及催乳素水平及临床意义,试图从外周血中寻找肿瘤特异性标志物,以期对肿瘤进行早期诊断和有效的干预,并了解治疗前后血清两种激素水平是否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2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和34例健康体检... 目的探测肺癌患者雌激素及催乳素水平及临床意义,试图从外周血中寻找肿瘤特异性标志物,以期对肿瘤进行早期诊断和有效的干预,并了解治疗前后血清两种激素水平是否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2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和34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雌三醇和催乳素水平,并检查10例肺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雌三醇和催乳素水平,所检测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肺癌组雌三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肺癌组催乳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10例接受治疗患者其治疗前后雌三醇(P>0.05)和催乳素(P>0.05)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肺癌患者体内存在性激素分泌代谢的失衡和紊乱,血清雌激素和催乳素水平具有辅助诊断的价值,临床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而治疗前后雌三醇和催乳素水平的变化能否作为预后的指标,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血清 雌三醇 催乳素
下载PDF
心肌梗死患者搭桥术后窦性心率震荡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斌 许原 +1 位作者 刘同库 郭继鸿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5年第2期97-98,共2页
目的通过对心肌梗死患者冠脉搭桥术后进行窦性心率震荡(HRT)的检测及结果分析,评价HRT对心梗患者冠脉搭桥术后死亡率的预测价值。方法40例心梗患者搭桥术后和23例正常人分为心梗组和对照组;其中心梗组按检测结果再分为:震荡初始(TO)、... 目的通过对心肌梗死患者冠脉搭桥术后进行窦性心率震荡(HRT)的检测及结果分析,评价HRT对心梗患者冠脉搭桥术后死亡率的预测价值。方法40例心梗患者搭桥术后和23例正常人分为心梗组和对照组;其中心梗组按检测结果再分为: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2项阳性组、TO或TS1项阳性组和阴性组。选用美高仪公司生产的带有HRT检测功能的数字动态心电记录器,对入组病例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用Holter12TopVersion分析软件分析单次室早后窦性心率震荡值TO及TS。随后进行平均6个月的随访。结果①心梗组TO、TS的阳性检测率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1和p<0.05);②平均6个月随访结果:心梗组中2项阳性组的3例患者猝死,1项阳性组和阴性组无死亡病例。结论室早后窦性心率震荡是一种对心梗患者冠脉搭桥术后新的有效的猝死高危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患者 窦性心率 震荡 临床研究 动态心电图检查 Version 冠脉搭桥 术后死亡率 心电记录器 预测价值 检测结果 检测功能 软件分析 随访结果 死亡病例 预测指标 对照组 心梗 阳性 正常人 HRT TS TO HRT 24h 检测率
下载PDF
中山市双相情感障碍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和诊断变化趋势的回顾性调查 被引量:15
14
作者 刘磊 陈贻华 +1 位作者 蒋廷云 肖翠琪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611-613,共3页
目的了解中山市2010—2015年双相情感障碍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变化趋势等相关因素,为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0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在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进行资料收... 目的了解中山市2010—2015年双相情感障碍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变化趋势等相关因素,为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0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在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进行资料收集,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等人口学资料以及发病年龄、确诊年龄、既往诊断、首次发作形式、发作次数、住院次数、治疗情况、出院诊断等临床资料。结果共收集688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1)平均首次发病年龄为(21.46±5.78)岁,63.37%的患者首次发作为抑郁发作,确诊年龄为(28.34±6.12)岁;(2)发病年龄最高峰在20~29岁,为268(38.95%)例,30~39岁年龄段次之,为214(31.1%)例;(3)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率依次为11.24%、12.38%、13.56%、14.12%、14.39%、15.11%,平均诊断率为13.51%,其中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最多,占53.49%,其他依次为双相障碍抑郁发作占34.3%,混合发作占9.3%;(4)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病情反复发作,其中大多数患者发作2~5次,大多数患者住院次数为2次以上。结论双相情感障碍住院患者发病年龄早,首发发作多为抑郁症状,住院患者以青壮年(20~39岁)最多,其中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最多,病情反复发作,导致患者反复多次住院。近6年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率基本呈逐年增高趋势,说明临床医生对双相情感障碍的认识不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发病年龄 诊断率 临床特征
下载PDF
窦性心率震荡检测方法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董京 王红宇 +1 位作者 吕晓琴 王瑞英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7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窦性心率震荡(HRT)的测量方法及影响该指标测量的临床因素。方法随机选择我院门诊接受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并记录有室性早搏(VPC)的健康体检者50例,分别计算窦性心率震荡的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及震荡斜率起始时间(... 目的探讨窦性心率震荡(HRT)的测量方法及影响该指标测量的临床因素。方法随机选择我院门诊接受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并记录有室性早搏(VPC)的健康体检者50例,分别计算窦性心率震荡的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及震荡斜率起始时间(TT),分析各参数与年龄、室早前基础心率等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比较不同基础心率段各参数之间的差别。结果先计算每个室早的窦性心率震荡参数,然后求平均值所得的TS、TT值较先平均RR值再计算窦性心率震荡所得的TS、TT值高;窦性心率震荡与年龄、室早前基础心率、代偿间期以及室早数目相关,与联律间期不相关;且不同基础心率段TO、TS指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计算窦性心率震荡之前就取RR间期平均值然后测量可能提供更好的死亡预测率;应用窦性心率震荡时应同时考虑到年龄、室早前基础心率、代偿间期及室早数目对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性心率震荡 震荡初始 震荡斜率 震荡斜率起始时间
下载PDF
窦性心率震荡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黄佐贵 杜国伟 殷波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31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之后的窦性心率变化与预后关系。方法:检测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25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组及50例冠心病非急性心肌梗死伴有室性早搏组(对照组)的室性心律失常之后的窦性心...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之后的窦性心率变化与预后关系。方法:检测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25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组及50例冠心病非急性心肌梗死伴有室性早搏组(对照组)的室性心律失常之后的窦性心率变化[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左室射血分数(LVEF)3项指标,并观察3项指标与1年内死亡发生率的关系。结果:①急性心肌梗死组震荡初始(TO)为(-0.38±2.34)%,震荡斜率(TS)为(2.30±1.10)ms/RR;扩张型心肌病组震荡初始为(-0.38±2.26)%,震荡斜率为(4.67±2.86)ms/RR;对照组震荡初始为(-2.26±3.16)%,震荡斜率为(8.60±6.84)ms/RR,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2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组的震荡初始为(-0.28±1.86)%,震荡斜率为(2.00±1.00)ms/RR,LVEF为(32.46±6.24)%;14例急性心肌梗死非合并心力衰竭组的震荡初始(-0.21±1.23)%,震荡斜率(2.30±1.10)ms/RR,LVEF为(50.46±8.26)%。两组比较:震荡初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震荡斜率、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3组各指标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3组各指标与1年内的死亡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室性心律失常之后窦性心率震荡不一定能预测死亡率,死亡率的高低在于该种疾病病变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性心率震荡 震荡初始 震荡斜率 预后 研究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窦性心率振荡的变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龙 何炯红 +2 位作者 徐敏 聂鹏 余盛华 《贵州医药》 CAS 2006年第7期588-590,共3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窦性心率振荡(HRT)的变化。方法记录30例非冠心病人、30例冠心病非心肌梗塞患者及30例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计算振荡起始(TO)及振荡斜率(TS)分析HRT。结果对照组、冠心病组和心梗组TO分别为-0.076...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窦性心率振荡(HRT)的变化。方法记录30例非冠心病人、30例冠心病非心肌梗塞患者及30例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计算振荡起始(TO)及振荡斜率(TS)分析HRT。结果对照组、冠心病组和心梗组TO分别为-0.076±-0.029、-0.042±-0.012、-0.018±-0.008(P<0.01),TS分别为31.55±4.17 ms/RR、20.30±2.84 ms/RR、8.70±2.16 ms/RR(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HRT趋于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性心率振荡 振荡起始 振荡斜率 冠心病
下载PDF
高血压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晓 曹丽 +7 位作者 赵静 陆琨 王韧 黄宇冲 郑林林 马燕 张建平 韩卫星 《安徽医药》 CAS 2011年第12期1538-1539,共2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伴室性早搏的高血压患者58例(高血压组)和无高血压的正常人51例(对照组),记录24 h动态心电图。分别计算其震荡起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高血压组T0高于对照组(P<0.05),而T...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伴室性早搏的高血压患者58例(高血压组)和无高血压的正常人51例(对照组),记录24 h动态心电图。分别计算其震荡起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高血压组T0高于对照组(P<0.05),而TS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减弱,因此该项检查可作为高血压患者预后预测参考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窦性心率震荡 震荡起始 震荡斜率
下载PDF
不同频率电刺激对运动延迟性肌肉酸痛和肌肉收缩力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田野 戴维 聂金雷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4-129,共6页
摘要:目的:观察经皮电刺激对离心运动后延迟性肌肉酸痛、主观体力感觉及肌肉力量恢复的影响。方法:24名男性大学生分别完成10组负荷,每组负荷由15个蛙跳(最大用力)和30个负重跳(10kg)组成。运动后受试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 摘要:目的:观察经皮电刺激对离心运动后延迟性肌肉酸痛、主观体力感觉及肌肉力量恢复的影响。方法:24名男性大学生分别完成10组负荷,每组负荷由15个蛙跳(最大用力)和30个负重跳(10kg)组成。运动后受试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接受电刺激治疗。运动前及运动后分别测定肌肉酸痛程度、主观体力感觉及肌肉等动力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运动后24 h、48 h及72 h肌肉酸痛程度明显降低。但各组间肌肉力量及主观体力感觉无显著差异。结论:经皮电刺激对肌肉酸痛的消除有积极作用,而对肌肉功能及主观体力感觉的恢复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延迟性肌肉酸痛 主观体力感觉等级 肌肉收缩力量 离心运动 运动医学
下载PDF
化学品反应危险性分级方法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帆 谢传欣 +1 位作者 张宏哲 王振刚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3-128,共6页
针对化学品反应危险性的评价,介绍利用最大分解热,反应放热功率,绝热反应参数等方法对化学品反应危险性进行分级的几种方法及各自特点。通过分析整合不同分级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实测反应放热参数的分级方法,此方法以初始放热温度和反应... 针对化学品反应危险性的评价,介绍利用最大分解热,反应放热功率,绝热反应参数等方法对化学品反应危险性进行分级的几种方法及各自特点。通过分析整合不同分级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实测反应放热参数的分级方法,此方法以初始放热温度和反应热组成指标体系,同时配合燃爆曲线实现对化学品反应危险性的分级,得到的结果对于化学品的安全评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考察了6种有机过氧化物的放热性质,诠释了有机过氧化物的反应危险性,应用所提出的反应危险性分级方法对其进行分级,并对分级方法进行了验证。该方法结合了实验结果和多种分级方法的优点,使化学品反应危险性分级方法具有更强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性分级 最大分解热 初始放热温度 反应热 有机过氧化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