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ponses of soil stoichiometry and soil enzyme activities in the different distance around opencast coal mine of the Hulun Buir Grassland of China
1
作者 Yinli Bi Nan Guo +2 位作者 Yanxu Zhang Xianglei Li Ziheng So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21-231,共11页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explore the changes in soil stoichiometry and enzyme activities at different distances from an opencast coal mine in the Hulun Buir Grassland of China. Four transects were establis...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explore the changes in soil stoichiometry and enzyme activities at different distances from an opencast coal mine in the Hulun Buir Grassland of China. Four transects were established on north and east sides of the opencast coal mining area, an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50 m, 550 m, and 1550 m from the pit on each transect. Contro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a grassland station 8 km from the opencast coal mining area that was not disturbed by mining. Four replicate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each point on the four transects.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enzyme activities were determined, and correlations between soil properties and stoichiometric ratios and enzyme activities were explored using redundancy analysis. The increase in distance from mining did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soil properties, although soil urease activity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area. Soil properties 1550 m from the mine pit were similar to those at the grassland control. In addition, soil total nitrogen had the greatest effect on soil stoichiometry, and soil total potassium had the greatest effect on soil enzyme activities. Coal dust from opencast mining might be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soil stoichiometry and enzyme activitie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 direction for the next step in studying the influence of mining areas on soil properties and proc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encast coal mine Soil stoichiometry Soil enzyme activities DISTANCE GRASSLAND
下载PDF
E24 profile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in Haizhou Opencast Coal Mine of Fuxin 被引量:3
2
作者 Simplice F. BOBY 《Global Geology》 2007年第2期171-184,共14页
The E24 profile slope analyzed belongs to a series of excavated slopes of the Haizhou Opencast Coal Mine. It seems to be divided into Downslope Part and Upslope Part. Its profile comprises two noticeable coal seams, c... The E24 profile slope analyzed belongs to a series of excavated slopes of the Haizhou Opencast Coal Mine. It seems to be divided into Downslope Part and Upslope Part. Its profile comprises two noticeable coal seams, called the 8# and 9# weak layers, considered as the potential failure surfaces.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actual configuration as in the perspective of any modification, assessing the stability of this slope with various profile forms under given conditions, and assessing the risk of instability and quantifying the influence of earthworks or other modifications to the stability of this slope, have constituted the primordial objectives carried out. From assumed potential failure surfaces, any specific profiles and specified slip surfaces are defined. A factor of safety (FoS) is computed for each specified slip surface; the smallest FoS found corresponds to the least favorable slip surface. The safety factor values obtained are compared to the suggested safety factor.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s of vertical slices implemented in Slope/W, computer program for slope stability analyses, have been adopted to perform the E24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The safety factor values computed with 9# weak layer are lower than for 8#; the factors of safety obtained with Sarma's method are the smallest; more, without groundwater (long term) overall values are greater than those determined under groundwater condition (short term). The lowest safety factor value is found for a profile depending on an adopted earthwork sequence. The E24 profile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shows the instability risk for the deepest weak layer, and also shows the short and long term stability of this slope for the envisaged earth movements. However it demonstrates the existence of instability risk for any earthwork firstly affecting the downslope pa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mit equlibrium opencast coal mine slope stability safety factor weak layer
下载PDF
黄土区排土场复垦初期不同恢复模式下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3
作者 王东丽 徐源 +5 位作者 于百和 赵晓亮 连昭 谢伟 郭建军 胡澍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6-175,共10页
为探究黄土区排土场在复垦初期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的养分状况与限制性,在内蒙古武家塔排土场选取恢复年限3—4 a的苜蓿(Medicago sativa)、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大叶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刺槐(Robinia pseudoacac... 为探究黄土区排土场在复垦初期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的养分状况与限制性,在内蒙古武家塔排土场选取恢复年限3—4 a的苜蓿(Medicago sativa)、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大叶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竹柳(Bamboo willow)和新疆杨(Populus bolleana)6种植被恢复模式作为研究对象,以新排土为对照,研究其土壤碳氮磷含量与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恢复模式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分别变化在2.83—4.52 g·kg^(-1)、0.13—0.21 g·kg^(-1)和0.05—0.17 g·kg^(-1),除苜蓿土壤全氮和苜蓿、刺槐土壤全磷外,其余恢复模式下土壤养分含量均高于新排土;其中土壤有机碳在刺槐和苜蓿模式下较高,在沙棘模式下较低,而全氮与全磷均反之,各恢复模式下土壤全磷含量均较低;各恢复模式下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全氮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表聚现象,而土壤全磷在垂直土层变化不明显。各恢复模式下土壤C/N、C/P和N/P分别变化在13.68—30.69、19.30—106.60和1.13—3.61;苜蓿和刺槐恢复模式下的土壤C/N、C/P和N/P整体表现为高于其他模式且在垂直土层变化差异较大。研究区复垦初期土壤有机碳和全氮整体与土壤各养分及化学计量比紧密相关,土壤C/N、C/P更易受土壤有机碳影响,土壤N/P更易受土壤磷的影响。苜蓿和刺槐恢复模式土壤有机质矿化率低,受磷限制性大,需及时补充磷肥,而新疆杨恢复模式需补充氮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土壤改良 植被恢复 养分限制
下载PDF
露天煤矿剥离工程施工安全关键技术研究
4
作者 顾晓君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3期189-192,共4页
社会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量越来越大,煤炭开采需求也逐渐提升,露天煤矿剥离工程量也随着增加,为了保证剥离工程的安全和质量,提高剥离效率,需要认真研究、总结。该文通过内蒙古白音华露天煤矿剥离工程介绍施工方法、工艺及关键技术,为... 社会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量越来越大,煤炭开采需求也逐渐提升,露天煤矿剥离工程量也随着增加,为了保证剥离工程的安全和质量,提高剥离效率,需要认真研究、总结。该文通过内蒙古白音华露天煤矿剥离工程介绍施工方法、工艺及关键技术,为类似工程提供相应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剥离工程 施工安全 剥离效率 施工方法
下载PDF
露天煤矿混凝土支护结构的抗压试验研究
5
作者 吴登超 杨本水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6-31,共6页
为提高露天煤矿混凝土支护结构的安全性,需要分析露天煤矿混凝土支护结构的抗压性能。本文提出露天煤矿混凝土支护结构的抗压试验研究方法,通过分析混凝土支护结构,研究露天煤矿混凝土支护结构的受力情况。在不同养护温度、水灰比和喷... 为提高露天煤矿混凝土支护结构的安全性,需要分析露天煤矿混凝土支护结构的抗压性能。本文提出露天煤矿混凝土支护结构的抗压试验研究方法,通过分析混凝土支护结构,研究露天煤矿混凝土支护结构的受力情况。在不同养护温度、水灰比和喷射方式下分析了露天煤矿混凝土支护结构的抗压性能。结果表明,混凝土在45℃养护条件下的强度较好;当混凝土支护结构在养护温度过高时,与标准养护环境下的强度值相比处于劣势;随着水灰比的增加使混凝土支护结构在露天煤矿中的抗压强度和孔隙率不断提高;在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三个方面,湿喷混凝土均优于干喷混凝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混凝土支护结构 养护条件 水灰比 干、湿喷混凝土
下载PDF
粉煤灰、砒砂岩对煤矿排土场土壤水分特性改良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郑鹏 党廷辉 薛江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99-408,共10页
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理化特性差直接影响复垦效果,改善土壤水分特性对排土场的复垦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试验以内蒙古自治区的黑岱沟露天煤矿为对象进行土壤改良试验,将粉煤灰(F)、砒砂岩(S)作为添加物,对排土场土壤(L)进行3种... 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理化特性差直接影响复垦效果,改善土壤水分特性对排土场的复垦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试验以内蒙古自治区的黑岱沟露天煤矿为对象进行土壤改良试验,将粉煤灰(F)、砒砂岩(S)作为添加物,对排土场土壤(L)进行3种组合处理(LF、LS、LFS)并设置不同的质量比例梯度,试验共设(L3F1、L4F1、L5F1、L1S1、L2S1、L3S1、L4S1、L5S1、L1F1S1、L2F1S1、L3F1S1、L4F1S1、L5F1S1)13种不同质量比的混合处理和(L、F、S)3种对照处理,采用离心机法测定各复配土壤在不同水吸力下的含水量,利用Gardner模型拟合并绘制其水分特征曲线,计算各复配土壤的比水容量、田间持水量、萎蔫系数、有效水含量。结果表明:(1)Gardner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13种复配土壤的水分特征曲线,粉煤灰的添加使排土场土壤中的细土粒含量(黏粒、粉粒)增加了24.11%~37.19%,提高了土壤的持水性和供水性,添加砒砂岩能够改良土壤的持水性但不能改良供水性能。(2)排土场土壤、粉煤灰、砒砂岩质量比为1︰1︰1(L1F1S1)时持水性能最好,较排土场土壤提高了47.6%;排土场土壤、粉煤灰质量比为3︰1(L3F1)时其供水性能最好,较排土场土壤提高了40.23%。(3)LF组合处理和LFS组合处理的田间持水量和有效水含量随着添加物比例的增加而提升,当排土场土壤、粉煤灰质量比为3︰1(L3F1)时田间持水量最大为18.02%,排土场土壤、粉煤灰、砒砂岩质量比为1︰1︰1(L1F1S1)时有效水含量最大为13.1%。综上,粉煤灰、砒砂岩综合利用有利于煤矿排土场土壤水分特性的改良,且复配土壤的黏粒、粉粒含量在30%~35%范围时,土壤的持水供水能力较好,在本试验中三者按1︰1︰1的质量比例进行复配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排土场 土壤改良 Gardner模型 水分特征曲线 水分有效性
下载PDF
基于成像高光谱技术的露天煤矿区复垦土壤剖面有机碳和全氮预测及制图
7
作者 彭思涵 包妮沙 +2 位作者 雷海梅 刘善军 杨天鸿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949-2960,共12页
k露天煤矿区复垦土壤在经过开采—剥离—覆盖过程后,其有机碳(SOC)和全氮(TN)的垂直分布发生巨大变化,并且直接决定植被恢复物种的选择和生态恢复效果。因此,在双碳目标下,复垦SOC和TN在0~100 cm剖面的监测及制图,是评估矿区生态恢复及... k露天煤矿区复垦土壤在经过开采—剥离—覆盖过程后,其有机碳(SOC)和全氮(TN)的垂直分布发生巨大变化,并且直接决定植被恢复物种的选择和生态恢复效果。因此,在双碳目标下,复垦SOC和TN在0~100 cm剖面的监测及制图,是评估矿区生态恢复及复垦工程固碳的重要基础。相比于传统的化学方法,高光谱技术是一种快速而且无损,已经广泛应用于土壤属性估测的技术,成像高光谱技术相比于点位光谱测量具有图谱合一的优势。因此以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草原大型露天煤矿复垦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不同复垦工程、复垦年限的土壤剖面样本,揭示不同复垦年限和复垦方式下土壤剖面SOC和TN垂直分布规律和高光谱特征,通过深度挖掘和筛选SOC和TN特征波段和指数,构建可解释性机器学习模型,从而实现土壤剖面SOC和TN的制图,结果表明:(1)土壤光谱反射率随SOC和TN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降低,通过集成皮尔森相关性分析和选择连续投影算法,对点状高光谱数据进行降维和去冗余,最终明确表征SOC质量分数的30个特征波段和表征TN质量分数的18个特征,并基于特征波段建立了SOC和TN三维光谱特征指数;(2)通过对比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随机森林模型(RF)和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发现对光谱数据进行特征波段筛选和变换,可以提高预测精度,其中随机森林模型预测SOC和TN的精度最高,对SOC的预测结果为R^(2)=0.97、RMSE=7.5 g/kg、LCCC=0.84、bias=3.70,TN预测结果为R^(2)=0.78、RMSE=0.33 g/kg、LCCC=0.74、bias=0.19;(3)利用SHAP可解释机器学习模型方法对输入特征进行重要度排序,发现提出的三维光谱指数对模型预测的贡献大于大部分特征波段;(4)使用最佳模型可以快速绘制出成像高光谱图像中每个像素的SOC和TN质量分数,实现矿山土壤剖面中SOC和TN质量分数的制图和可视化。基于成像高光谱技术绘制露天煤矿区复垦土壤剖面可以揭示复垦土壤形成和演化过程,阐明复垦年限、复垦植被类型在剖面演替过程中的驱动力,为露天煤矿区复垦土壤碳汇潜力的动态监测以及土壤固碳技术的效益评价提供重要的数据来源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高光谱技术 干旱半干旱露天煤矿 复垦土壤 土壤剖面 有机碳 全氮
下载PDF
露天煤矿智能化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发展 被引量:5
8
作者 昌正林 《能源与节能》 2023年第1期95-97,105,共4页
露天煤矿开采一直以来都是一项极具挑战和风险的工业生产任务。为了保障煤矿工人的安全和健康以及露天煤矿的高效、科学化开采,现有很多依托人工智能技术的露天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及建设方案被广泛研究并采用。希望能够使用现代化科技,... 露天煤矿开采一直以来都是一项极具挑战和风险的工业生产任务。为了保障煤矿工人的安全和健康以及露天煤矿的高效、科学化开采,现有很多依托人工智能技术的露天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及建设方案被广泛研究并采用。希望能够使用现代化科技,以大数据产业为技术支撑,煤炭产业为先导,致力于露天煤炭企业智能化、数字化发展,同时向政府提供大数据支持,有效改善露天煤矿开采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智能化开采技术 煤矿智能化
下载PDF
分级破碎装备在露天煤矿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9
作者 李朋 张明远 +1 位作者 夏广山 赵博航 《选煤技术》 CAS 2023年第6期66-71,共6页
露天开采是集采装、运输、破碎、排料等环节于一体的开采方式,其中分级破碎装备是露天开采的重要工艺设备。文章介绍了分级破碎装备的技术优势,从作业环境、工艺要求等方面分析了露天矿用分级破碎装备与选煤厂用分级破碎装备的不同,并... 露天开采是集采装、运输、破碎、排料等环节于一体的开采方式,其中分级破碎装备是露天开采的重要工艺设备。文章介绍了分级破碎装备的技术优势,从作业环境、工艺要求等方面分析了露天矿用分级破碎装备与选煤厂用分级破碎装备的不同,并总结了国内外露天矿用分级破碎装备的特点及应用现状,从大型化、可靠性、智能化、绿色化、集成化、简约化六个方面对分级破碎装备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重点论述,对我国分级破碎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开发具有参考价值与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破碎 分级破碎装备 露天开采 作业环境 破碎装备升级
下载PDF
黄土区大型露天煤矿废弃地植被恢复过程中的植被动态 被引量:71
10
作者 郝蓉 白中科 +2 位作者 赵景逵 彭少麟 宋艳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470-1476,共7页
生境再造与植被恢复是黄土区露天矿生态重建的核心 ,其中植被恢复是生态重建的保证。以我国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为例 ,采用野外调查、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对 1 985~ 2 0 0 1年矿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植被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该区... 生境再造与植被恢复是黄土区露天矿生态重建的核心 ,其中植被恢复是生态重建的保证。以我国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为例 ,采用野外调查、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对 1 985~ 2 0 0 1年矿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植被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该区的人工植被经过演变 ,植物种的组成发生较大变化 ,由单一的物种组成结构逐渐发展为复杂的物种组成结构 ,并逐渐趋于动态的平衡。通过研究同一植物在不同配置模式下的生长情况 ,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得出该区人工植被的较好模式为 :刺槐×油松×柠条、刺槐×油松、刺槐×沙棘和刺槐纯林。首次运用多样性指数、生态优势度、均匀度 ,对该区主要复垦植被群落进行分析 ,进一步预测了人工植被的演替方向 :刺槐林→刺槐林、沙棘林→沙棘林、沙棘×刺槐→刺槐、刺槐×油松→刺槐×油松和刺槐×油松×柠条→刺槐×油松×柠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动态 植被恢复 废弃地 大型露天煤矿 黄土区
下载PDF
露天煤矿土地复垦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56
11
作者 黄元仿 张世文 +2 位作者 张立平 张红艳 李贞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2-82,共11页
露天煤矿开采损毁大量土地资源,同时引发植被受损、景观结构功能遭到破坏和生物多样性降低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矿区可持续发展乃至区域生态安全的重大隐患。土地复垦是对损毁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达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露天煤矿开采损毁大量土地资源,同时引发植被受损、景观结构功能遭到破坏和生物多样性降低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矿区可持续发展乃至区域生态安全的重大隐患。土地复垦是对损毁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达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也是生物多样性的恢复过程。因此,露天煤矿土地复垦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研究对促进矿区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简要介绍了生物多样性内涵和研究热点,以及露天煤矿开采复垦过程中生物多样性扰动与恢复特征,重点阐述了露天煤矿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多样性调查、监测和评价以及受损评估和预测研究进展。同时,重点论述了露天煤矿土地复垦生物多样性恢复中的土壤生境再造、植被重建以及复垦土地景观结构与生态功能的研究进展。阐释了露天煤矿土地复垦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的相关法规政策。最后展望了未来露天煤矿土地复垦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领域的研究重点,以期为推动该领域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露天煤矿 土地复垦 土壤生境再造 植被重建
下载PDF
不同复垦模式及复垦年限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61
12
作者 樊文华 白中科 +2 位作者 李慧峰 乔俊耀 许建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0-336,共7页
为了研究不同复垦年限及复垦植被模式对复垦土壤生物肥力的影响,通过野外调查和采样分析,对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不同复垦年限及复垦植被模式下和原地貌(对照)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3种微生物的数量及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从微... 为了研究不同复垦年限及复垦植被模式对复垦土壤生物肥力的影响,通过野外调查和采样分析,对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不同复垦年限及复垦植被模式下和原地貌(对照)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3种微生物的数量及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从微生物总数来看,随着复垦年限的增加,微生物总数呈增加的趋势,复垦13a的土壤微生物总数达到了624.35×105~1448.19×105cfu/g,平均可达1183.01×105cfu/g(除自燃地外),最高的和原地貌已相当。2)在不同复垦年限及复垦模式复垦地0~20cm表层土壤微生物三大类区系组成中,细菌数量占绝对优势(95%以上),放线菌数量次之,真菌数量最少。3)不同复垦植被配置方式对复垦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增加作用不同。在同一地点不同复垦模式复垦7a的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趋势是紫穗槐>沙枣>沙棘。不同复垦模式复垦13a,从微生物角度评价它们的生态效益是:云杉×油松×落叶松>刺槐×油松×榆树>刺槐×柠条>冰草×刺槐×柠条。4)从土壤微生物与复垦土壤养分的相关系数来看,细菌数量和微生物总数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复垦模式 复垦年限 露天煤矿
下载PDF
黄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重构土壤颗粒组成的多重分形特征 被引量:65
13
作者 王金满 张萌 +2 位作者 白中科 杨睿璇 郭凌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30-238,共9页
排土场复垦土壤是由人为方式通过不同重构工艺构成的复杂整体,其由不同颗粒组成、具有不规则形状的特性,其核心工作是重构一个适合植被生长的土壤结构。为了更好地对排土场重构土壤结构进行定量表征,该文通过引入土壤多重分形理论,对山... 排土场复垦土壤是由人为方式通过不同重构工艺构成的复杂整体,其由不同颗粒组成、具有不规则形状的特性,其核心工作是重构一个适合植被生长的土壤结构。为了更好地对排土场重构土壤结构进行定量表征,该文通过引入土壤多重分形理论,对山西平朔矿区安太堡露天煤矿排土场4种重构土壤方案(含砾石黄土母质覆盖、含煤矸石黄土覆盖、全黄土母质覆盖、含料姜土黄土覆盖)的2 mm以下土壤粒径分布进行了多重分形参数计算,计算参数包括广义维数谱D(q)、多重分形奇异性指数α(q)以及多重分形谱函数f(α(q))等,并对不同分形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计算。通过研究发现:该研究区大型露天煤矿排土场重构土壤颗粒组成具有明显的多重分形特征,D(0)、D(1)、D(1)/D(0)、Δα和Δf反映了土壤颗粒分布的非均匀质特征;该研究区黄土重构剖面的土壤粒径分布范围较小、测度集中程度较高、离散程度较小,土壤粒径组成非均匀性低;多重分形参数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以简化选择D(0)、D(1)/D(0)和Δα或D(0)、D(1)和Δf 3个参数实现对黄土区重构土壤颗粒组成分布的定量表征;黄土重构剖面0~90 cm内土壤多重分形参数变化明显,黄土区表层土壤覆盖厚度应在90 cm以上,煤矸石和砾石对重构土壤颗粒的离散程度有一定的影响,应排弃在90 cm以下土层。该研究可为黄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地复垦以及重构土壤质量的量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土壤 重构 露天煤矿 多重分形特征 黄土区
下载PDF
基于CT分析露天煤矿复垦年限对土壤有效孔隙数量和孔隙度的影响 被引量:40
14
作者 王金满 郭凌俐 +2 位作者 白中科 秦倩 吕春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29-236,共8页
露天煤矿排土场由于排土过程中大型机械压实等作用会对土壤的孔隙结构产生影响,重构适合于植被生长的土壤孔隙结构是排土场土地复垦的重要工作。为对排土场重构土壤孔隙结构进行定量分析,该文采用高精度无损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对山... 露天煤矿排土场由于排土过程中大型机械压实等作用会对土壤的孔隙结构产生影响,重构适合于植被生长的土壤孔隙结构是排土场土地复垦的重要工作。为对排土场重构土壤孔隙结构进行定量分析,该文采用高精度无损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对山西平朔矿区安太堡露天煤矿排土场平台全黄土母质覆盖的不同复垦年限(0、20、23 a)以及原地貌的土壤进行分层扫描成像,并利用Photoshop和Arcgis软件对扫描图像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探讨了排土和复垦对土壤孔隙数量和孔隙度的影响,分析了排土场重构土壤大、中和小孔隙的变化。结果表明:原地貌土壤孔隙数量和孔隙度最大,其次是复垦23和20 a的土壤,排土后未复垦土壤孔隙数量和孔隙度最小。采矿和排土等活动由于大型机械压实作用降低了土壤孔隙数量和孔隙度,尤其是大孔隙数量和大孔隙度;土地复垦对增加土壤孔隙数量和孔隙度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过程比较缓慢。采矿和排土等活动对表层土壤孔隙数量和孔隙度的影响要高于底层土壤。该研究可为黄土区大型露天煤矿排土场重构土壤结构的优化与土地复垦措施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土壤 孔隙度 露天煤矿 黄土区 CT扫描
下载PDF
植被重建下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土壤碳储量变化 被引量:22
15
作者 李俊超 党廷辉 +3 位作者 薛江 唐骏 郭胜利 靳静静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53-460,共8页
植被重建是治理排土场边坡水土流失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生物措施,研究不同植被重建模式下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TN)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筛选适宜排土场边坡生长的植被模式的重要条件。选取内蒙古黑岱沟露天煤矿治理15年的排土场边... 植被重建是治理排土场边坡水土流失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生物措施,研究不同植被重建模式下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TN)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筛选适宜排土场边坡生长的植被模式的重要条件。选取内蒙古黑岱沟露天煤矿治理15年的排土场边坡中4种植被重建模式(自然恢复地、草地、灌木林、乔木林),采集270个土壤剖面(0~100 cm)样品,研究不同重建模式下SOC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植被重建模式显著影响剖面SOC、TN含量及分布(p〈0.05),0~10 cm和10~20 cm SOC、TN均呈草地〉灌木〉乔木〉自然恢复地,20 cm以下各土层SOC、TN虽然也表现相似的特征,但差异随土层深度增加越来越小。(2)剖面SOC密度和储量表现为原地貌区〉治理排土场〉新建排土场。经15年植被重建后,排土场边坡表现出巨大的固碳能力,1 m深度的林地和草地碳储量分别增加了5.38、11.85 t hm^-2,但仅原地貌水平的1/2和3/5。(3)林地和草地的固碳速率分别为35.87、79.01 g m^-2a^-1,草地的固碳速率是林地的2.2倍,从土壤固碳及水土流失防治的角度考虑,建议矿区排土场边坡植被重建优先选择草地,其次灌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土场边坡 植被重建 土壤有机碳储量 固碳能力 生物因素 露天煤矿
下载PDF
大型露天煤矿区土地扰动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19
16
作者 毕如田 白中科 +1 位作者 李华 郭青霞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908-1912,共5页
选择平朔矿区安太堡露天煤矿为研究区域,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1990年和2005年两期Landsat-TM遥感影像进行分析,探讨了研究区15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结果表明:由于露天矿区土地扰动下土地类型、面积分布及其景观格局的不同,其遥感影像的... 选择平朔矿区安太堡露天煤矿为研究区域,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1990年和2005年两期Landsat-TM遥感影像进行分析,探讨了研究区15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结果表明:由于露天矿区土地扰动下土地类型、面积分布及其景观格局的不同,其遥感影像的光谱空间特征也不相同,但前2个主成分构成的空间特征结构十分明显,第1主成分主要表示采煤运煤区、边坡区以及剥离堆垫区的特征信息,第2主成分主要表示植被高覆盖区及植被低覆盖区的特征信息.将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类型按照剥离区、采挖区、复垦区和原地貌四大类型进行分类,15年间,采挖区基本保持原有面积;原地貌面积减少了15.263km2;复垦区面积增加了8.513km2;剥离区面积不断扩大,从1990年的5.522km2增加到2005年的11.889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扰动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露天煤矿区
下载PDF
阜新市海州露天煤矿排土场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0
17
作者 许丽 樊金栓 +2 位作者 周心澄 孙广树 尹忠东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52-157,共6页
采用野外调查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州露天矿不同排土场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排土场,物种组成变化较大,由草本群落逐渐演变为乔木群落;物种综合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与排土年限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露天煤矿 排土场 物种多样性 阜新
下载PDF
基于3S技术的大型露天矿区复垦地景观变化分析 被引量:23
18
作者 毕如田 白中科 +1 位作者 李华 叶宝莹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57-1161,共5页
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复垦区的5个排土场为研究对象,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及3S技术,把复垦后按照植被覆盖和地形特征划分的斑块与排土场建设时期的斑块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斑块个数及其平均斑块面积反映了复垦地景观的破碎化程度,随... 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复垦区的5个排土场为研究对象,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及3S技术,把复垦后按照植被覆盖和地形特征划分的斑块与排土场建设时期的斑块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斑块个数及其平均斑块面积反映了复垦地景观的破碎化程度,随着复垦时间的增加,斑块数目也不同程度地增加,复垦时间较长的二铺排土场、南排土场、西排土场的多样性指数有较大提高,稳定性指数除二铺排土场和南排土场有所降低外,其它排土场的变化不显著,景观优势度指数的高低与平均斑块面积的大小显著相关.破碎化程度的增高也表明了复垦地的植被演替与恢复过程的多样性在不断增加.结合研究区调查情况分析表明,排土场复垦地景观的变化是非均匀沉降、地表覆土厚度与下垫层类型、植被配置与演替以及管理措施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斑块数目、平均斑块面积、分维数、多样性、优势度等景观指数能较好地反映出复垦地景观结构及其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区 土地复垦 景观变化 景观生态
下载PDF
基于多时相Landsat遥感影像的海州露天煤矿排土场植被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21
19
作者 苏伟 孙中平 +2 位作者 李道亮 朱翔 郭祥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860-5868,共9页
矿区土地复垦是目前土地整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矿区可持续发展实现的保障。矿区植被及其恢复状况是矿区土地复垦质量的一种重要的指示器,表征土地复垦的程度与质量。研究基于1975~2000年共4期遥感影像,构建植被覆盖度指数,考察辽宁... 矿区土地复垦是目前土地整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矿区可持续发展实现的保障。矿区植被及其恢复状况是矿区土地复垦质量的一种重要的指示器,表征土地复垦的程度与质量。研究基于1975~2000年共4期遥感影像,构建植被覆盖度指数,考察辽宁省阜新市海州露天煤矿排土场25a来植被生长状况及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975~2000年间,研究区植被处于不断生长、逐渐恢复的状态,并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时间尺度上,植被覆盖度较高(0.4~0.6)的区域所占面积比例从1975年的14.04%增长到2000年的34.83%;空间分布上,植被覆盖度低(0~0.25)的区域多分布在台地之间相连接的边坡位置上,植被覆盖度较高(0.25~0.6)的区域则分布于台地内部的平坦地面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遥感影像 海州露天煤矿排土场 时空变化 植被覆盖度
下载PDF
大型露天煤矿地表扰动的温度分异效应 被引量:12
20
作者 谢苗苗 白中科 +2 位作者 付梅臣 周伟 袁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43-647,共5页
以平朔矿区1987年、1996年、2001年和2005年的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依据地表形态与采矿功能划分5种地表扰动类型,以单通道普适性算法反演地表温度。基于空间统计和面积加权的增温贡献率等方法,分析地表扰动类型的温度分异特征和对矿... 以平朔矿区1987年、1996年、2001年和2005年的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依据地表形态与采矿功能划分5种地表扰动类型,以单通道普适性算法反演地表温度。基于空间统计和面积加权的增温贡献率等方法,分析地表扰动类型的温度分异特征和对矿区增温的贡献程度及动态:露天采坑和工业场地的地表平均温度最高,高出矿区最低温度5~10℃,具有强烈的增温效应;未复垦排土场地表温度处于中等水平,受到排弃物类型和堆置特征的影响,具有较大的时空分异特性,在矿业开发初期具有较高的增温效应;剥离区和已复垦排土场的地表温度较低,具有最低的增温效应,已复垦排土场的增温效应随着恢复生态系统气候调节功能的显现呈逐年降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地表扰动 地表温度 复垦 平朔矿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