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北抗日根据地淮戏改造的范式转换——以《照减不误》与《渔滨河边》为中心的考察
1
作者 邓茹菲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11,共6页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战斗于苏北抗日根据地的革命者应和着抗日救亡的时代主题对地方淮戏进行了革命化改造。改造后的淮戏突破了艺术表现的传统藩篱,在剧目的表情达意间回应并实现“旧瓶子装进了新的酒,不但酒没有坏,连瓶子也变新了”的范...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战斗于苏北抗日根据地的革命者应和着抗日救亡的时代主题对地方淮戏进行了革命化改造。改造后的淮戏突破了艺术表现的传统藩篱,在剧目的表情达意间回应并实现“旧瓶子装进了新的酒,不但酒没有坏,连瓶子也变新了”的范式转换。中共开展淮戏改造的逻辑并非单一线性,而是内含复杂结构。这其中,具有节点意义的《照减不误》和《渔滨河边》作为典型剧目串联起了中共淮戏改造背后的历史生产逻辑,显化了新淮戏在政治教化与民众动员间的运作能量与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淮戏 苏北抗日根据地 根据地戏剧运动 旧瓶装新酒
下载PDF
国剧运动与中国戏剧现代化进程
2
作者 陈秀娟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8-26,共9页
国剧运动在戏剧艺术“为人生”的主流思潮中逆势而生,倡导一种“由中国人用中国材料去演给中国人看的中国戏”,主张回归戏剧艺术本体,追求“纯粹的艺术”,追求融合中西、古今同梦的“完美戏剧”。国剧运动是中国戏剧现代化进程中重要的... 国剧运动在戏剧艺术“为人生”的主流思潮中逆势而生,倡导一种“由中国人用中国材料去演给中国人看的中国戏”,主张回归戏剧艺术本体,追求“纯粹的艺术”,追求融合中西、古今同梦的“完美戏剧”。国剧运动是中国戏剧现代化进程中重要的一环,它强调戏剧艺术的本体特征及其作为一门艺术的独立性和纯粹性,注重戏剧艺术的审美特性,试图纠正现代戏剧过度强调戏剧艺术社会功用所带来的偏失;它对戏剧“中国属性”的强调,意味着国剧运动的倡导者已认清了在戏剧现代化进程中保持戏剧民族性的重要意义。更为重要的是,余上沅尝试用“写意”这一术语来建立中国戏剧的话语体系,并使之与西方戏剧的写实性特征相对峙。这一术语已渗入到中国戏剧现代化的发展脉络中,成为思考如何处理中西戏剧文化关系、如何考量跨文化语境下传统戏曲艺术价值的重要理论术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剧运动 戏剧现代化 写意
下载PDF
1950年代初对“反历史主义”戏改倾向的批评过程与特点
3
作者 伏涤修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3年第1期49-61,F0003,共14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曾经重点围绕杨绍萱的戏曲创作,对“反历史主义”创作倾向进行集中批评。集中批评由来有自,从前奏到后续,批评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是集中批评前的预警和陆续的一般批评;二是艾青的批评和杨绍萱的反批评,杨绍萱上纲上... 新中国成立初期,曾经重点围绕杨绍萱的戏曲创作,对“反历史主义”创作倾向进行集中批评。集中批评由来有自,从前奏到后续,批评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是集中批评前的预警和陆续的一般批评;二是艾青的批评和杨绍萱的反批评,杨绍萱上纲上线的反批评及他拒绝批评的态度成为引爆集中批评的导火线;三是戏曲界、理论界及社会各界人士对杨绍萱及“反历史主义”创作倾向的集中、猛烈批评;四是集中批评后批评的延续及对批评的肯定。集中批评对纠正戏改“反历史主义”倾向、保护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有显著成效,但一窝蜂式的集中批评,及政治批判方式和组织、行政处理手段的介入,其中也有值得汲取的深刻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改 “反历史主义” 杨绍萱 集中批评 产生与演变
下载PDF
戏改前史:《新闻报·艺月》与战后剧运道路的寻索 被引量:1
4
作者 高强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6-152,I0003,共8页
《新闻报·艺月》所刊文章多集中在为戏剧运动出谋划策,仔细梳理相关论述,可发现思想内容优胜与技术形式迷恋的观点时常针锋相对,恪守现实之用与维护历史之真的分歧频频出现,文艺创作的普及与提高这一影响深远的论述,表现为“迁就... 《新闻报·艺月》所刊文章多集中在为戏剧运动出谋划策,仔细梳理相关论述,可发现思想内容优胜与技术形式迷恋的观点时常针锋相对,恪守现实之用与维护历史之真的分歧频频出现,文艺创作的普及与提高这一影响深远的论述,表现为“迁就观众”与“把观众提一把”的两难处境,寻求经济效益的商业化取向和保持艺术水准的职业化诉求之间的平衡总是难以把控。充满着纷纭多义声调的《新闻报·艺月》折射出战后戏剧运动道路寻索的艰难步履,也可视作是新中国成立后戏改运动的重要来源和先期预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报·艺月》 戏剧运动 戏曲改革
下载PDF
基于梅兰芳表演美学的京剧动画表演研究
5
作者 马潇婧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68-74,共7页
京剧动画是动画与京剧相结合的特殊民族动画类型。其在表演上以京剧的程式化表演作为依托,又吸收了梅兰芳表演的改革思想和立象表意的实践追求,形成了戏剧化、弹性化、程式化的动画歌舞表演特征。因此,本文通过对京剧动画表演的基本原... 京剧动画是动画与京剧相结合的特殊民族动画类型。其在表演上以京剧的程式化表演作为依托,又吸收了梅兰芳表演的改革思想和立象表意的实践追求,形成了戏剧化、弹性化、程式化的动画歌舞表演特征。因此,本文通过对京剧动画表演的基本原则和表演核心的深入分析,具体解读了“移步不换形”的京剧改革思想和创造身体意象的表演追求对京剧动画表演形成的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动画 身体动作 歌舞表演 梅兰芳 表演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术式的三维运动范围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夏虹 刘景发 +3 位作者 吴增晖 朱青安 钟世镇 原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56-57,共2页
采用6具新鲜腰段脊柱标本,制成腰椎间盘突出的三种不同术式(开窗、半椎板及全椎板术)的模型,施以10.0Nm的最大纯力矩,用摄影记录腰椎的运动,测量三种术式的腰推各节段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轴向旋转运动。计算... 采用6具新鲜腰段脊柱标本,制成腰椎间盘突出的三种不同术式(开窗、半椎板及全椎板术)的模型,施以10.0Nm的最大纯力矩,用摄影记录腰椎的运动,测量三种术式的腰推各节段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轴向旋转运动。计算得到运动范围ROM(Rangeofmotion)和中世区NZ(Neutralzone)。将三种术式的ROM及NZ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三种不同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方法间对腰椎的稳定性影响无明显的差异。对临床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稳定性 生物力学 手术方式 外科手术
下载PDF
新秧歌运动:解放区抗战歌谣的新高潮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冰梅 王兆辉 任竞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69-73,共5页
作为延安文艺座谈会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最早的实践成果,解放区秧歌剧与新秧歌运动第一次较为科学地实现了传承借鉴中西音乐、戏剧、舞蹈、诗歌等文艺形式和艺术技巧的统一,实现了深刻的历史政治语境与丰富多样的... 作为延安文艺座谈会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最早的实践成果,解放区秧歌剧与新秧歌运动第一次较为科学地实现了传承借鉴中西音乐、戏剧、舞蹈、诗歌等文艺形式和艺术技巧的统一,实现了深刻的历史政治语境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的统一,实现了抗战时期的时代旋律与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的统一,开创了具有中国风格和民族气派的工农兵群众的革命文艺形态,也开启了解放区及新中国全民沸腾的群众性文艺运动的崭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歌谣 秧歌剧 新秧歌运动
下载PDF
戏园与清末上海公共空间的拓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方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3-49,共7页
晚清上海梨园之盛,甲于天下。作为戏曲演出场所,戏园的基本功能是通过戏曲表演为社会公众提供休闲娱乐服务。时至20世纪初年,在戏曲改良运动的推动下,戏曲被赋予开启民智、改良社会的重任,愈加凸显出社会批判性。以新舞台的建立为标志,... 晚清上海梨园之盛,甲于天下。作为戏曲演出场所,戏园的基本功能是通过戏曲表演为社会公众提供休闲娱乐服务。时至20世纪初年,在戏曲改良运动的推动下,戏曲被赋予开启民智、改良社会的重任,愈加凸显出社会批判性。以新舞台的建立为标志,伴随着戏园建筑样式、空间结构、表演方式的变革以及表演剧目的推陈出新,戏园的整体氛围、社会功能和空间属性都发生了变化,因之逐渐从一般意义上的娱乐场所转交为批判性的公共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园 戏曲改良运动 新舞台 公共空间
下载PDF
“戏”说革命: “反历史主义”戏改倾向及其文艺阐释系统再考察 被引量:7
9
作者 张炼红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74-182,共9页
"新中国"戏曲改革运动对于重塑民族国家理想、变革政治文化体制、建构人民主体形象等具有标志性和寓言式的历史蕴涵。在有关"反历史主义"的戏改倾向及其大讨论中,国家政治意识形态本身所含的诸多要求之间彼此牵掣... "新中国"戏曲改革运动对于重塑民族国家理想、变革政治文化体制、建构人民主体形象等具有标志性和寓言式的历史蕴涵。在有关"反历史主义"的戏改倾向及其大讨论中,国家政治意识形态本身所含的诸多要求之间彼此牵掣而产生的种种张力与制约,即通过政策实践、文艺批评、讨论乃至批判等文化生产机制来发挥其内部新陈代谢的自我调控功能。这也就是主导着旧剧改造及其文艺阐释系统的意识形态威力与限度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戏曲改革运动 国家政治意识形态 文艺阐释系统
下载PDF
19世纪法国歌剧沿革探微 被引量:4
10
作者 胡郁青 丁晓红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08-110,共3页
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时期是一个极具个性化、风格化的时期,法国歌剧带有这一时期音乐的显著特征。本文就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歌剧的沿革、重要的作曲家等作了简要的介绍,并就浪漫主义音乐中文学与歌剧发展亲密而特殊的关系进行了阐... 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时期是一个极具个性化、风格化的时期,法国歌剧带有这一时期音乐的显著特征。本文就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歌剧的沿革、重要的作曲家等作了简要的介绍,并就浪漫主义音乐中文学与歌剧发展亲密而特殊的关系进行了阐述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世纪 浪漫主义运动 法固歌剧
下载PDF
试论20世纪前期的中国戏剧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解玉峰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5-100,共6页
中国传统戏剧的研究在20世纪前期已取得相当可观的成绩,这对20世纪后半叶乃至今日的研究而言都具有奠基性的意义。1908年当王国维率先开始其中国戏剧的研究时,可谓是孤家寡人;后来的新文化运动、整理国故等事件的发生,均有助于研究风气... 中国传统戏剧的研究在20世纪前期已取得相当可观的成绩,这对20世纪后半叶乃至今日的研究而言都具有奠基性的意义。1908年当王国维率先开始其中国戏剧的研究时,可谓是孤家寡人;后来的新文化运动、整理国故等事件的发生,均有助于研究风气的形成。1930年梅兰芳访美的成功,则直接促成了30年代的研究繁荣。相继涌现的自然禀赋与学术背景各异的学术大家们,为中国戏剧的研究提供了各各不同的研究方法与路径,从而使得20世纪前期的中国戏剧学规模初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剧 新文化运动 整理国故 王国维 梅兰芳
下载PDF
从一个侧面谈时代生活文化的相互联系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的影响——“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有感 被引量:2
12
作者 汪毓和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12,共4页
文章力图从宏观的角度,将发轫与本世纪初中国民主革命发展进程中震惊海内外的"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新音乐"萌发的"时代发展"、"社会生活"、"文艺思潮"和"音乐变革"的多... 文章力图从宏观的角度,将发轫与本世纪初中国民主革命发展进程中震惊海内外的"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新音乐"萌发的"时代发展"、"社会生活"、"文艺思潮"和"音乐变革"的多方面的相互联系,作一个概略回顾和史学分析。"辛亥革命"前后引发中国"学堂乐歌"产生的重要社会条件和它所包含的一系列中心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中西融合";以及在"辛亥革命"影响下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才得以全面建设和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历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 清代戏曲改良运动 学堂乐歌 中国近代新音乐
下载PDF
“禁戏”问题与新中国戏改运动初期的政策实践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炼红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1-191,共11页
新中国戏曲改革运动是一场政府主导的社会主义文化政治的具体实践,本文考察的"禁戏"问题及其针对各地滥禁现象的政策实践,则是戏改运动初期的重要推进环节之一。由于禁戏政策本身的局限、传达不力带来的误解和偏差、戏改干部... 新中国戏曲改革运动是一场政府主导的社会主义文化政治的具体实践,本文考察的"禁戏"问题及其针对各地滥禁现象的政策实践,则是戏改运动初期的重要推进环节之一。由于禁戏政策本身的局限、传达不力带来的误解和偏差、戏改干部的缺乏以及业务能力等因素的错综影响,使得政策的调控、纠偏意图与其贯彻实施过程之间产生距离,无法达到预期的工作成效,其间得失曲折还需通过具体史料梳理而有所观照与省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戏曲改革运动 禁戏 政策实践
下载PDF
也谈“国剧运动”退潮的原因——“国剧运动”研究系列论文之三 被引量:1
14
作者 谭为宜 《河池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24-27,共4页
关于"国剧运动"退潮的原因,以往的探讨往往简单地归结为倡导者的主张脱离社会,理论上把艺术特征与社会功能对立起来,这是不全面的。"国剧运动"退潮有自身的原因,包括国剧理念的缺陷,理论主张的偏颇,实验的空缺,对... 关于"国剧运动"退潮的原因,以往的探讨往往简单地归结为倡导者的主张脱离社会,理论上把艺术特征与社会功能对立起来,这是不全面的。"国剧运动"退潮有自身的原因,包括国剧理念的缺陷,理论主张的偏颇,实验的空缺,对困难的估计不足以及为生活故而队伍四散;也有客观外在的原因,包括物质条件的客观因素以及社会政治形势和左翼文艺运动的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剧运动 退潮 内因 外因
下载PDF
“五四”时期旧戏批判述评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方政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8-112,共5页
“五四”时期以陈独秀、胡适为代表的新文化先锋向旧戏发起了猛烈的攻击与批判,这种批判是服从于文化批判的需要的,它的出发点是为创造新剧扫清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目的在于对大众进行启蒙。他们反对旧戏的毫无内容和思想落后、迷信、... “五四”时期以陈独秀、胡适为代表的新文化先锋向旧戏发起了猛烈的攻击与批判,这种批判是服从于文化批判的需要的,它的出发点是为创造新剧扫清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目的在于对大众进行启蒙。他们反对旧戏的毫无内容和思想落后、迷信、反动,抨击它只重形式美且形式本身又严重脱离生活的缺陷。他们用写实的西方话剧的标准审视、要求写意的中国戏曲,有偏执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 旧戏批判 新剧 启蒙
下载PDF
论秦腔的艺术传统与改革发展问题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逵夫 《陇东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4-18,共5页
为适应时代要求,起源于秦陇一带,以秦地的音乐、唱腔、舞蹈风格为主形成的、西北各省最流行的戏曲——秦腔,需要在程式、舞蹈动作、舞蹈语言、剧本剧目诸方面进行改革,使其重放异彩,走向繁荣。
关键词 秦腔 唱腔 舞蹈动作 剧本 传统 改革
下载PDF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新戏剧运动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强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1-6,97,共7页
为分析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新戏剧运动,在概括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着重分析陕甘宁边区的传统秧歌剧与外来戏剧以及陕甘宁边区历史文化与陕北新歌剧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认为,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传统乐舞、戏曲、秧歌剧、外来话剧等... 为分析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新戏剧运动,在概括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着重分析陕甘宁边区的传统秧歌剧与外来戏剧以及陕甘宁边区历史文化与陕北新歌剧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认为,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传统乐舞、戏曲、秧歌剧、外来话剧等为其新歌剧艺术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陕甘宁边区的新戏剧发展与陕甘宁边区历史文化之间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延安文艺 新戏剧运动 新歌剧 秧歌剧 延安时期 传统戏剧 外来戏剧
下载PDF
歌剧改革中音乐与戏剧的螺旋式天平运动
18
作者 付晓玲 肖萍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0期134-137,共4页
歌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歌剧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创作改革史。音乐与戏剧是歌剧中最重要的两大基本元素,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是历次歌剧改革的核心,也是一个永恒的焦点。歌剧作曲家们总是以处理音乐与戏剧关系的不同观点去实践着自己的... 歌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歌剧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创作改革史。音乐与戏剧是歌剧中最重要的两大基本元素,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是历次歌剧改革的核心,也是一个永恒的焦点。歌剧作曲家们总是以处理音乐与戏剧关系的不同观点去实践着自己的歌剧创作。从歌剧诞生至十九世纪的威尔第,不难看出,歌剧中音乐与戏剧的天平呈一条螺旋式的运动发展轨迹。这一轨迹也正是歌剧从雏形走向成熟的一个发展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剧 音乐 戏剧 运动
下载PDF
论20世纪70年代海外保钓运动期间的戏剧运动
19
作者 刘玉山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81-84,共4页
20世纪70年代初,为配合保钓运动的开展,保钓人士中一部分人发动了"戏剧运动",即以戏剧形式在华侨华人中宣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宣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增强了华人华侨的凝聚力,为祖国统一大业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 保钓 戏剧运动 社会主义 海外保钓
下载PDF
以“独创”为标尺重读现当代戏剧文学——兼论话剧与戏曲的文学史地位
20
作者 孙惠柱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18,共13页
本研究在各种比较中审视现当代戏剧文学,以独创为标尺评判所有剧作,给予常被忽视的戏曲剧本同样的重视,结论是:戏曲文学成就高于话剧,还无意中攻克了西方现代戏剧家百年来未曾解决的一大难题——现代诗剧,更可能出现中国现代戏剧中最有... 本研究在各种比较中审视现当代戏剧文学,以独创为标尺评判所有剧作,给予常被忽视的戏曲剧本同样的重视,结论是:戏曲文学成就高于话剧,还无意中攻克了西方现代戏剧家百年来未曾解决的一大难题——现代诗剧,更可能出现中国现代戏剧中最有价值的世界性经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创 戏剧文学 话剧 戏曲 国剧运动 现代诗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