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戏曲“三种传统”与“十七年”的再认识 被引量:15
1
作者 傅谨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5年第3期32-38,共7页
贾志刚提出中国戏剧有三种传统。三种传统更精确的表达应该是:从宋元至今一千年形成的古典戏剧传统、20世纪上半叶在都市剧场演出中形成的现代戏剧传统、1949—1966年的"十七年"里形成的当代戏剧传统。对传统戏的整理、加工... 贾志刚提出中国戏剧有三种传统。三种传统更精确的表达应该是:从宋元至今一千年形成的古典戏剧传统、20世纪上半叶在都市剧场演出中形成的现代戏剧传统、1949—1966年的"十七年"里形成的当代戏剧传统。对传统戏的整理、加工和修改并形成的优秀剧目及其表演形制,是中国戏剧第三传统的核心。但"十七年"有其复杂性,"戏改"留下了大量优秀的经典剧目,同时更多优秀传统剧目及其各具特色的表演方法因"戏改"失传;普遍存在粗暴对待传统戏剧的极左倾向,又始终存在在保护传统方面以张庚为代表的戏曲理论家持续不断的纠偏努力。因此,我们必须完整地理解与把握戏曲的第三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统 当代戏剧 戏改 张庚
下载PDF
戏园与清末上海公共空间的拓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方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3-49,共7页
晚清上海梨园之盛,甲于天下。作为戏曲演出场所,戏园的基本功能是通过戏曲表演为社会公众提供休闲娱乐服务。时至20世纪初年,在戏曲改良运动的推动下,戏曲被赋予开启民智、改良社会的重任,愈加凸显出社会批判性。以新舞台的建立为标志,... 晚清上海梨园之盛,甲于天下。作为戏曲演出场所,戏园的基本功能是通过戏曲表演为社会公众提供休闲娱乐服务。时至20世纪初年,在戏曲改良运动的推动下,戏曲被赋予开启民智、改良社会的重任,愈加凸显出社会批判性。以新舞台的建立为标志,伴随着戏园建筑样式、空间结构、表演方式的变革以及表演剧目的推陈出新,戏园的整体氛围、社会功能和空间属性都发生了变化,因之逐渐从一般意义上的娱乐场所转交为批判性的公共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园 戏曲改良运动 新舞台 公共空间
下载PDF
论文化发展与戏曲传播格局之变 被引量:9
3
作者 焦福民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9-133,共5页
戏曲体现的是传统文化的一种中和精神,强调道德人伦教化和文化思想整合。戏曲所具有的这种对于主流文化的把握,使得它在自然经济时代(包括计划经济时期)赢得了受众的最大化。而当今艺术多元化时代的到来,使戏曲失去了昔日独大的基础。... 戏曲体现的是传统文化的一种中和精神,强调道德人伦教化和文化思想整合。戏曲所具有的这种对于主流文化的把握,使得它在自然经济时代(包括计划经济时期)赢得了受众的最大化。而当今艺术多元化时代的到来,使戏曲失去了昔日独大的基础。戏曲在新时期的自我定位应立足于现代文化的发展,凸现出自己文化娱乐的本质属性。戏曲的娱乐属性决定了戏曲以传播为自己的生存方式,传播是戏曲艺术生命力的体现,传播技术的革新为戏曲的生存发展和传受提供了多元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文化 戏曲改革 传播格局
下载PDF
昆曲的现代性发展之可能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俞为民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1-58,共8页
昆曲的现代性发展,首先是内容的创新与发展,主要就落实在昆曲剧目的建设上。其次,昆曲的现代性发展还要求表现形式的创新,在不失昆曲的艺术特征的前提下,进一步丰富昆曲的表演手段。
关键词 昆曲现代性 戏曲发展 戏曲改革 戏曲创新 戏曲艺术
下载PDF
“‘移步’而不‘换形’”——论京剧改革的梅兰芳模式 被引量:5
5
作者 李伟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3年第4期131-139,155,共10页
梅兰芳在他的艺术生涯中 ,为传统京剧艺术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做了多方面的探索 ,形成了一种可称之为“‘移步’而不‘换形’”的京剧改革模式。
关键词 京剧艺术 梅兰芳 “移步” “换形” 艺术风格
下载PDF
“戏”说革命: “反历史主义”戏改倾向及其文艺阐释系统再考察 被引量:7
6
作者 张炼红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74-182,共9页
"新中国"戏曲改革运动对于重塑民族国家理想、变革政治文化体制、建构人民主体形象等具有标志性和寓言式的历史蕴涵。在有关"反历史主义"的戏改倾向及其大讨论中,国家政治意识形态本身所含的诸多要求之间彼此牵掣... "新中国"戏曲改革运动对于重塑民族国家理想、变革政治文化体制、建构人民主体形象等具有标志性和寓言式的历史蕴涵。在有关"反历史主义"的戏改倾向及其大讨论中,国家政治意识形态本身所含的诸多要求之间彼此牵掣而产生的种种张力与制约,即通过政策实践、文艺批评、讨论乃至批判等文化生产机制来发挥其内部新陈代谢的自我调控功能。这也就是主导着旧剧改造及其文艺阐释系统的意识形态威力与限度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戏曲改革运动 国家政治意识形态 文艺阐释系统
下载PDF
论京剧“样板戏”的音乐改革(上) 被引量:20
7
作者 戴嘉枋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8-60,47,共14页
2 0世纪 6 0 - 70年代“文革”中的京剧“样板戏”风靡一时 ,至今尚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拟通过京剧“样板戏”的音乐与传统京剧音乐的比较分析 ,对于京剧“样板戏”所进行的音乐上的改革经验进行初步的总结。并明确京剧“样板戏... 2 0世纪 6 0 - 70年代“文革”中的京剧“样板戏”风靡一时 ,至今尚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拟通过京剧“样板戏”的音乐与传统京剧音乐的比较分析 ,对于京剧“样板戏”所进行的音乐上的改革经验进行初步的总结。并明确京剧“样板戏”的音乐改革集中了 5 0 - 6 0年代以来中国戏曲音乐改革经验的结果 ,它虽然受到“文革”期间极左思潮的影响 ,存在着人物音乐形象塑造上的“高、大、全”的问题 ,但它在丰富京剧音乐的表现力和如何体现京剧音乐的戏剧性、时代性等方面 ,还是做出了有益的历史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 样板戏 音乐改革
下载PDF
跨界合作下的改良实践与困境——以清末京城戏曲改良中的报人和艺人为中心 被引量:3
8
作者 韩晓莉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5-87,共13页
清末社会变革风潮下,知识分子发起了以启蒙社会为目的的戏曲改良运动。维新派知识分子出身的京城报人对戏曲改良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以提升社会地位相号召,争取艺人的支持响应,推动京城戏曲改良运动的开展。在围绕戏曲改良的合作中,... 清末社会变革风潮下,知识分子发起了以启蒙社会为目的的戏曲改良运动。维新派知识分子出身的京城报人对戏曲改良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以提升社会地位相号召,争取艺人的支持响应,推动京城戏曲改良运动的开展。在围绕戏曲改良的合作中,报人和艺人既有共识也存在分歧,他们对改良的认识和态度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发生着改变,使京城戏曲改良呈现出由启蒙到生意的转向,并最终走向沉寂。清末京城戏曲改良不仅仅是一场关于文化的改造运动,也展现了变革风潮下不同人群的应对和调适,折射出基层社会“旧”与“新”、“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复杂时代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改良 报人 艺人 启蒙 生意
下载PDF
论程砚秋的京剧改革思想 被引量:3
9
作者 李伟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6-60,共5页
程砚秋受到梁启超"小说界革命"以及"五四"以来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积极改革京剧。他曾尝试吸收西方戏剧之长大力改进中国戏剧,无论从唱腔、唱词、舞台表演及美术设计等方面都对传统京剧艺术程式作了较大的突破及创新... 程砚秋受到梁启超"小说界革命"以及"五四"以来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积极改革京剧。他曾尝试吸收西方戏剧之长大力改进中国戏剧,无论从唱腔、唱词、舞台表演及美术设计等方面都对传统京剧艺术程式作了较大的突破及创新。但他晚年则完全沉醉在挖掘、清理传统戏曲遗产,总结传统戏曲规律,维护传统戏曲精神之中。程砚秋从向西方戏剧学习的狂热到回归到维护传统的经历,可视为传统京剧艺人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砚秋 京剧改革 传统 现代
下载PDF
从一个侧面谈时代生活文化的相互联系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的影响——“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有感 被引量:4
10
作者 汪毓和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12,共4页
文章力图从宏观的角度,将发轫与本世纪初中国民主革命发展进程中震惊海内外的"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新音乐"萌发的"时代发展"、"社会生活"、"文艺思潮"和"音乐变革"的多... 文章力图从宏观的角度,将发轫与本世纪初中国民主革命发展进程中震惊海内外的"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新音乐"萌发的"时代发展"、"社会生活"、"文艺思潮"和"音乐变革"的多方面的相互联系,作一个概略回顾和史学分析。"辛亥革命"前后引发中国"学堂乐歌"产生的重要社会条件和它所包含的一系列中心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中西融合";以及在"辛亥革命"影响下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才得以全面建设和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历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 清代戏曲改良运动 学堂乐歌 中国近代新音乐
下载PDF
论京剧“样板戏”的音乐改革(下) 被引量:7
11
作者 戴嘉枋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6-85,共10页
2 0世纪 60 -70年代“文革”中的京剧“样板戏”风靡一时 ,至今尚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拟通过京剧“样板戏”的音乐与传统京剧音乐的比较分析 ,对于京剧“样板戏”所进行的音乐上的改革经验进行初步的总结。并明确京剧“样板戏”... 2 0世纪 60 -70年代“文革”中的京剧“样板戏”风靡一时 ,至今尚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拟通过京剧“样板戏”的音乐与传统京剧音乐的比较分析 ,对于京剧“样板戏”所进行的音乐上的改革经验进行初步的总结。并明确京剧“样板戏”的音乐改革集中了 5 0 -60年代以来中国戏曲音乐改革经验的结果 ,它虽然受到“文革”期间极左思潮的影响 ,存在着人物音乐形象塑造上的“高、大、全”的问题 ,但它在丰富京剧音乐的表现力和如何体现京剧音乐的戏剧性、时代性等方面 ,还是做出了有益的历史探索 [本文 (上 )发表于《黄钟》2 0 0 2第三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 样板戏 音乐改革
下载PDF
古老的豫剧为什么能充满活力 被引量:2
12
作者 安葵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101-104,共4页
豫剧是比京剧更古老的剧种。豫剧随着时代不断发展革新。它在创新和提高过程中,一直保持着自己的民间特色。同时,豫剧的编剧与演员,剧本文学与表演艺术,基本上是相得益彰的关系。豫剧的剧本创作与表演艺术时刻不忘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群众。
关键词 豫剧 改革 活力
下载PDF
从《奥菲欧与尤丽狄茜》看格鲁克的歌剧改革 被引量:4
13
作者 安小梅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94-96,共3页
格鲁克是歌剧史上划时代的人物,是歌剧的改革者。在18世纪初,他对意大利正歌剧提出了改革。主张音乐要为戏剧服务,简化音乐及情节,摈弃传统的炫技要求,提倡自然淳朴的表现,并强调歌剧应有深刻的内容,追求戏剧的真实性,力求将歌剧的各种... 格鲁克是歌剧史上划时代的人物,是歌剧的改革者。在18世纪初,他对意大利正歌剧提出了改革。主张音乐要为戏剧服务,简化音乐及情节,摈弃传统的炫技要求,提倡自然淳朴的表现,并强调歌剧应有深刻的内容,追求戏剧的真实性,力求将歌剧的各种表现手段融会一体。由他创作的歌剧《奥菲欧与尤丽狄茜》就努力实现了这些改革主张,并获得了成功,在音乐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鲁克 歌剧改革 《奥菲欧与尤丽狄茜》 意大利
下载PDF
试论格鲁克改革歌剧中芭蕾的创新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晓琴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1年第1期22-28,共7页
18世纪中叶,意大利歌剧几乎没有芭蕾,法国歌剧中虽然充斥着大量的芭蕾,但大多游离于故事情节之外,戏剧性遭到漠视。格鲁克在巴黎期间上演的改革歌剧大量削减了芭蕾的数量,努力探索肢体语言的修辞效能,开拓了更富意义的芭蕾哑剧,使舞蹈... 18世纪中叶,意大利歌剧几乎没有芭蕾,法国歌剧中虽然充斥着大量的芭蕾,但大多游离于故事情节之外,戏剧性遭到漠视。格鲁克在巴黎期间上演的改革歌剧大量削减了芭蕾的数量,努力探索肢体语言的修辞效能,开拓了更富意义的芭蕾哑剧,使舞蹈与戏剧情境和音乐有效结合,成为戏剧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鲁克 歌剧 改革 芭蕾 哑剧
下载PDF
新剧实践与新剧批评 被引量:1
15
作者 田根胜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4-117,共4页
五四运动前夕,传统戏曲、京剧改良与新剧实践配合社会革新浪潮,在舞台上交相辉映。初始阶段的新剧由于生长在传统的戏曲根基之上,加上理论薄弱、经验缺乏,出现“杂合”戏曲、内容趋向低俗的“歌舞派新剧”,这很大程度上背离“新剧真正... 五四运动前夕,传统戏曲、京剧改良与新剧实践配合社会革新浪潮,在舞台上交相辉映。初始阶段的新剧由于生长在传统的戏曲根基之上,加上理论薄弱、经验缺乏,出现“杂合”戏曲、内容趋向低俗的“歌舞派新剧”,这很大程度上背离“新剧真正之主旨”。针对这种情况,以冯叔鸾、郑正秋、周剑云、欧阳予倩等为代表的一批理论家,结合新剧舞台实际,提出新剧改良主张,强调剧本的重要性,主张正确地开展戏剧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剧 改良 批评
下载PDF
传播媒介变革下的中国传统戏曲发展——以晋剧为例 被引量:13
16
作者 邱怀生 芦柳源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90-192,197,共4页
艺术传播是艺术活动的关键组成部分。晋剧作为一种戏曲艺术,从产生到发展,不同程度地得益于传播媒介的运用。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晋剧在体现自身极高艺术价值的同时,更需要被传承、传播和保护。当今,新媒体时代的冲击使传播媒介随... 艺术传播是艺术活动的关键组成部分。晋剧作为一种戏曲艺术,从产生到发展,不同程度地得益于传播媒介的运用。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晋剧在体现自身极高艺术价值的同时,更需要被传承、传播和保护。当今,新媒体时代的冲击使传播媒介随之变革,传统传媒手段已无法满足戏曲艺术传播的新需求。新媒体所具有的强互动、重参与等特点,给晋剧的传播及发展带来了新鲜的血液。文章基于此,在展现晋剧发展中不同传播媒介实践的同时,探寻当下传统戏曲艺术传播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传播媒介 变革 传统戏曲 晋剧 传承 发展
下载PDF
当前国家级非遗山东柳子戏戏曲舞台改革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天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98-201,共4页
柳子戏是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五百多年发展史,曾在清朝达到鼎盛,影响遍布全国,是一个承传久远的古老东方剧种,后来由于历史原因而衰落。在半个世纪后的当代戏曲舞台,柳子戏又重现生存和发展的希望,但却一直发展缓慢,目前处于低... 柳子戏是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五百多年发展史,曾在清朝达到鼎盛,影响遍布全国,是一个承传久远的古老东方剧种,后来由于历史原因而衰落。在半个世纪后的当代戏曲舞台,柳子戏又重现生存和发展的希望,但却一直发展缓慢,目前处于低谷和断层期。"改革"是使这一古老剧种延续并发展的唯一可行之路。文章谈论了柳子戏改革的必要性及改革基础,并从"剧本改革、舞台艺术二度创作"两大领域详细论述了柳子戏改革的措施与方向,努力探索柳子戏改革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柳子戏 戏曲改革 剧本 二度创作 当代戏曲舞台
下载PDF
再论京剧改革的田汉模式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伟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95-99,共5页
本文作者曾经提出20世纪中国京剧改革的三大模式(即梅兰芳模式、田汉模式、延安模式)的理论。这篇文章进一步强调了田汉模式与另外两大模式的区别(为文化还是为政治?古典的还是现代的?),并结合新时期以来的戏曲实践,强调了田汉模式所具... 本文作者曾经提出20世纪中国京剧改革的三大模式(即梅兰芳模式、田汉模式、延安模式)的理论。这篇文章进一步强调了田汉模式与另外两大模式的区别(为文化还是为政治?古典的还是现代的?),并结合新时期以来的戏曲实践,强调了田汉模式所具有的现代精神对当前京剧现状的重要意义,强烈呼吁现代京剧的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改革 田汉模式 周信芳道路
下载PDF
新桂系时期广西桂剧的发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玏 《艺术探索》 2013年第5期50-52,5,共3页
相较于清末及旧桂系时期,新桂系时期的桂剧仍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加之桂林文化城展开的如火如荼的桂剧改革,桂剧班社、科班与桂剧剧目、桂剧理论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完善。这对新桂系时期直至新中国成立后桂剧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 相较于清末及旧桂系时期,新桂系时期的桂剧仍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加之桂林文化城展开的如火如荼的桂剧改革,桂剧班社、科班与桂剧剧目、桂剧理论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完善。这对新桂系时期直至新中国成立后桂剧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剧 改革 新桂系
下载PDF
延安戏改对新疆抗战剧运的历史意义重估——《新疆日报》文学史料分析(1935—1942)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华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4期81-86,共6页
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一批从事文化工作的共产党员自延安进入新疆,对新疆戏剧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其中对旧戏的改革和戏曲内容的变革性引导,激发了国人反帝爱国热情,有助于新疆各少数民族在内忧外患的抗战背景下得以消解民族隔阂,建立中华... 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一批从事文化工作的共产党员自延安进入新疆,对新疆戏剧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其中对旧戏的改革和戏曲内容的变革性引导,激发了国人反帝爱国热情,有助于新疆各少数民族在内忧外患的抗战背景下得以消解民族隔阂,建立中华民族统一战线,使新疆成为重要的抗战大后方。共产党人从戏曲内容入手推动统一意识形态的成功经验为今天的新疆文化建设提供了参照,也是当下文化润疆的历史依据和理论根据,其理论意义值得深入研究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戏曲改革 抗战戏剧文化 历史意义重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