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4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大风说越剧配音(上)
1
作者 徐宏图 《音乐文化研究》 2024年第3期85-91,M0004,共8页
文章根据周大风就越剧的配音问题发表的意见,并结合周大风的其他著作,论述了越剧的唱做念打与配音的关系、唱腔与配音的关系、配音的性能与分类、配音设计、配音的主题和形式、如何建立一套不同感情的配音曲牌、建立一套长短及感情不同... 文章根据周大风就越剧的配音问题发表的意见,并结合周大风的其他著作,论述了越剧的唱做念打与配音的关系、唱腔与配音的关系、配音的性能与分类、配音设计、配音的主题和形式、如何建立一套不同感情的配音曲牌、建立一套长短及感情不同的过门配音、从代表性唱腔主题发展配音、从插曲主题中发展配音、配音中打击乐的使用等诸多问题。深入浅出,颇为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大风 越剧 唱腔 配音
下载PDF
闽南歌仔戏“悲情性”审美特征的生成机制探究
2
作者 卓莉莉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32-136,共5页
“悲情性”是发端于闽南、形成发展于台湾地区而后流行于闽南文化圈的歌仔戏的情感主线与审美特征。文章从音乐文化学的角度切入,研究认为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闽南歌仔戏“悲情性”审美特征的生成,与其所处的文化历史环境形成共生关系... “悲情性”是发端于闽南、形成发展于台湾地区而后流行于闽南文化圈的歌仔戏的情感主线与审美特征。文章从音乐文化学的角度切入,研究认为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闽南歌仔戏“悲情性”审美特征的生成,与其所处的文化历史环境形成共生关系,也与剧本偏好悲剧性内容、音乐以“哭”当歌等因素密切相关,同时更是闽南人“以悲为美”的审“悲”心理意识特征的外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歌仔戏 悲情性 音乐文化学
下载PDF
谱式与观念:粤剧音乐文化变迁透视
3
作者 仲立斌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4年第4期96-106,共11页
谱式作为音乐表征,与音乐观念、传承制度、社会文化等因素相关联。粤剧历史上先后经历了从无谱的提纲戏到工尺谱、叮板谱、简谱改造工尺谱、简谱、五线谱的谱式变迁。记谱方式从骨干谱逐渐“进化”至“科学”的记谱法,而这个过程中粤剧... 谱式作为音乐表征,与音乐观念、传承制度、社会文化等因素相关联。粤剧历史上先后经历了从无谱的提纲戏到工尺谱、叮板谱、简谱改造工尺谱、简谱、五线谱的谱式变迁。记谱方式从骨干谱逐渐“进化”至“科学”的记谱法,而这个过程中粤剧也经历了演剧形态从提纲戏到剧本戏,创作主体从演员到导演,培养制度从科班到学院制的变迁历程。粤剧音乐朝着定型化发展,乐谱从作为备忘的“客体”上升为主导演员舞台表演的“主体”。粤剧功能也在与社会文化的互动中一变再变。但如今,虽然“科学”的简谱被粤剧粤曲年轻一代所推崇,“老叔父们”却仍然因习得的音乐观念而体会到工尺谱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剧音乐 谱式 观念
下载PDF
文学家徐迟的音乐翻译研究——以《音乐诱惑》为例
4
作者 张政 李婧宇 《外国语文研究》 2024年第2期61-71,共11页
徐迟(1914-1996),著名文学家,将The Lure of Music译为《歌剧素描》和《乐曲与音乐家的故事》两部音乐书籍,是我国为数不多的跨界大家。本文通过梳理徐迟的音乐翻译实践、分析徐译音乐著作的翻译观及影响,期望为音乐翻译史研究提供资鉴... 徐迟(1914-1996),著名文学家,将The Lure of Music译为《歌剧素描》和《乐曲与音乐家的故事》两部音乐书籍,是我国为数不多的跨界大家。本文通过梳理徐迟的音乐翻译实践、分析徐译音乐著作的翻译观及影响,期望为音乐翻译史研究提供资鉴。研究发现,徐迟的音乐翻译以音乐家传记为纲,以读者为中心,蕴含浓厚的中国文化意象。他首次将奥芬巴赫等十六位歌剧作家译入我国,对著名指挥家李德伦等产生重要影响,为我国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迟 音乐翻译 《歌剧素描》 《音乐诱惑》
下载PDF
传统戏曲演唱技巧在民族声乐中的应用研究——以《断桥遗梦》为例
5
作者 王莹莹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13-116,共4页
传统戏曲是中国民族声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统戏曲演唱技巧的传承和发展,将推动民族声乐向更高的艺术高度迈进。传统戏曲演唱技巧源于中国古代音乐的传统,包括曲调的变化、音域的运用、音乐节奏的控制等,将这些技巧应用于民族声乐中会... 传统戏曲是中国民族声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统戏曲演唱技巧的传承和发展,将推动民族声乐向更高的艺术高度迈进。传统戏曲演唱技巧源于中国古代音乐的传统,包括曲调的变化、音域的运用、音乐节奏的控制等,将这些技巧应用于民族声乐中会使演唱更富有戏剧性和感染力。因此,在现代民族声乐发展中,应吸收和融入传统戏曲演唱技巧,以使民族声乐更加多样化和富有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戏曲 演唱技巧 民族声乐 《断桥遗梦》
下载PDF
豫剧进入河南省小学音乐教育研究
6
作者 任铭月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0-83,共4页
豫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一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将豫剧引入小学音乐教育,是传承和发扬这一民族文化瑰宝的一种必要手段.当前,豫剧进入河南省小学音乐教育存在教材内容不够完善且编排不够合理、师资力量不足、评价机制... 豫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一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将豫剧引入小学音乐教育,是传承和发扬这一民族文化瑰宝的一种必要手段.当前,豫剧进入河南省小学音乐教育存在教材内容不够完善且编排不够合理、师资力量不足、评价机制不健全的现实问题.为此,要完善河南省小学音乐教材内容与结构,加强河南省小学音乐豫剧师资队伍建设,健全河南省小学音乐教育的评价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育 豫剧 文化传承
下载PDF
探索当代“扶贫”主题歌剧的艺术特征
7
作者 仇博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1-116,共6页
“扶贫”主题歌剧作品近年来获得了喜人的丰硕成果,作品聚焦于一线驻村干部的真人真事,管窥贫困乡村的旧貌换新颜,既有感人肺腑的伟大事迹,也有充满深情的礼赞。“扶贫”主题歌剧作品作为当代中华民族歌剧创作的结晶,艺术家们在主题构... “扶贫”主题歌剧作品近年来获得了喜人的丰硕成果,作品聚焦于一线驻村干部的真人真事,管窥贫困乡村的旧貌换新颜,既有感人肺腑的伟大事迹,也有充满深情的礼赞。“扶贫”主题歌剧作品作为当代中华民族歌剧创作的结晶,艺术家们在主题构思、音乐编创、舞台塑造等方面,秉承着传统文化精神与革故鼎新的审美构思方式,采用具有前瞻性的创作理念及手法进行创构,融入了丰富的创意,并保持了歌剧创作的民族性、现代感和淳朴气息,使“扶贫”主题歌剧展现出卓越非凡的创作新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主题歌剧 戏剧构思 音乐编创 舞台视觉效果
下载PDF
白字戏乐语中的锣鼓乐形态与做乐
8
作者 张毅 萧梅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15,共10页
在海陆丰地区的白字戏打击乐乐人口中,有一套包括行话、术语、口诀、谚语在内的民间乐语。围绕这些乐语不断展开追问便会发现,乐人早已用这些乐语生动形象地表达出地方音乐的深层文化特征。中国许多地区的戏曲锣鼓及民间乐种中都存在类... 在海陆丰地区的白字戏打击乐乐人口中,有一套包括行话、术语、口诀、谚语在内的民间乐语。围绕这些乐语不断展开追问便会发现,乐人早已用这些乐语生动形象地表达出地方音乐的深层文化特征。中国许多地区的戏曲锣鼓及民间乐种中都存在类似乐语,这些乐语可集合成庞大的“近义民间乐语群”,这表明各地民间锣鼓乐之间具有一些较为共通的形态特征、创作规律和乐人思维方式。学习、理解、分析和研究这些乐语,既是认知传统音乐的重要途径,又是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展开对话交流的重要媒介,也是丰富中国音乐话语体系的互惠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乐语 锣鼓乐 白字戏 音乐形态 做乐
下载PDF
论高校戏曲音乐教育的价值及其教学路径
9
作者 汪健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20-124,共5页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艺术形式独具一格,戏曲艺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典范,其发展与创新在新时代尤为重要,而戏曲音乐教育是当前戏曲教育中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提升核心艺术素养来促进戏曲音乐教育人才质量提高...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艺术形式独具一格,戏曲艺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典范,其发展与创新在新时代尤为重要,而戏曲音乐教育是当前戏曲教育中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提升核心艺术素养来促进戏曲音乐教育人才质量提高是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的培养导向。通过全新的学习体验,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能够意识到戏曲音乐学习的价值,提升学生的核心艺术素养,为后续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素养 戏曲音乐教育 教学路径
下载PDF
歌剧《骆驼祥子》中音乐语言处理及民族音乐元素分析
10
作者 张研 《宿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9-63,共5页
郭文景所创作的歌剧《骆驼祥子》中的音乐,并未延续大多数歌剧改编中的京味京韵,而是通过具有极大戏剧张力的歌剧化音乐语言和宏大的交响乐写法,创造出了具有国际标准和民族特色的歌剧内容,使得整部歌剧独具特色。通过分析《骆驼祥子》... 郭文景所创作的歌剧《骆驼祥子》中的音乐,并未延续大多数歌剧改编中的京味京韵,而是通过具有极大戏剧张力的歌剧化音乐语言和宏大的交响乐写法,创造出了具有国际标准和民族特色的歌剧内容,使得整部歌剧独具特色。通过分析《骆驼祥子》小说和歌剧剧本,以及探究汉语字音、人声对位等掌握了其中音乐语言处理以及民族元素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给未来歌剧创作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祥子》 歌剧 民族元素 音乐与语言 汉语字音
下载PDF
新世纪中国歌剧旋律写作与主题
11
作者 傅显舟 《音乐文化研究》 2024年第3期37-51,M0003,共16页
新世纪中国歌剧旋律写作通常有主题设计与贯穿,注重人物情感表达、戏剧场景描绘与音乐形象打造。声乐旋律分为板腔体、歌谣体两类基本曲体结构,或二者混合使用。宣叙调的旋律写作尊重汉语声调与节奏规律,器乐旋律伴随唱腔或独立使用,担... 新世纪中国歌剧旋律写作通常有主题设计与贯穿,注重人物情感表达、戏剧场景描绘与音乐形象打造。声乐旋律分为板腔体、歌谣体两类基本曲体结构,或二者混合使用。宣叙调的旋律写作尊重汉语声调与节奏规律,器乐旋律伴随唱腔或独立使用,担当了抒情写景、叙事与人物刻画同样的戏剧功能。不同作品的音乐表达戏剧的准确、生动、流畅、简洁程度不一,情感抒发深度与尽兴的程度有别,人物形象音乐刻画的鲜明生动程度不同,显示出戏剧音乐创作的水平与艺术表达的成就不一。总体而言成绩斐然,不足与问题依然存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人为本、推陈出新”依然是推动创作进步的重要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剧 声乐曲 器乐曲 板腔体 歌谣体
下载PDF
中国戏曲在日本江户时代的流播与传唱
12
作者 林杰祥 《长江学术》 2024年第3期90-98,共9页
中国戏曲在江户时代大量东传日本并广为传唱,赴日贸易的中国商人将中国戏曲传播至长崎,日本唐通事、知识人和游女在长崎与中国商人交往,学唱、记录中国戏曲,通过曲集、戏曲翻译、戏曲演唱等形式传播到日本各地。清代乐师林德健、金琴江... 中国戏曲在江户时代大量东传日本并广为传唱,赴日贸易的中国商人将中国戏曲传播至长崎,日本唐通事、知识人和游女在长崎与中国商人交往,学唱、记录中国戏曲,通过曲集、戏曲翻译、戏曲演唱等形式传播到日本各地。清代乐师林德健、金琴江等人曾去往长崎,在当地教授日本人学唱中国戏曲俗曲,在日本形成演唱戏曲俗曲的传承谱系。《赵匡胤打雷神洞》等剧因中国乐师的传授而在日本广为流传,在传唱过程中,曲白兼有的戏曲剧本会逐渐略去科介、对白等,主要以戏曲唱段形式传唱。出海经商的中国商人偶尔会因遭遇风浪而意外漂流至长崎以外地区,《以笔代言》一书记录了日本仙台儒者远藤曰人向漂流中国船员学唱戏曲之事。据日本人学唱中国戏曲的底本可知,江户时期的日本人会以抄录剧本、标注工尺、记录读音、增加附注等方式记录和学唱中国戏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传唱 中国曲乐 唐话 明清乐
下载PDF
民族声乐作品演唱中京剧唱腔风格的运用分析——以歌曲《梅兰芳》《贵妃醉酒》为例
13
作者 张瑞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4-78,共5页
在我国“音乐传统”的传承延续过程中,京剧唱腔与民族声乐之间相互借鉴、融合,形成了一批新生的、特色鲜明的,最具京剧唱腔风格的民族声乐作品。歌曲《梅兰芳》《贵妃醉酒》这两首具有京剧唱腔风格与韵味儿的民族声乐作品,都与京剧唱腔... 在我国“音乐传统”的传承延续过程中,京剧唱腔与民族声乐之间相互借鉴、融合,形成了一批新生的、特色鲜明的,最具京剧唱腔风格的民族声乐作品。歌曲《梅兰芳》《贵妃醉酒》这两首具有京剧唱腔风格与韵味儿的民族声乐作品,都与京剧唱腔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本文在研究中分析了《梅兰芳》《贵妃醉酒》作品对京剧唱腔风格的运用,同时对作品演唱中京剧唱腔风格运用的情况进行了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声乐 京剧唱腔风格 《梅兰芳》 《贵妃醉酒》
下载PDF
施光南歌剧《伤逝》创作的人文情怀与艺术追求
14
作者 郭克俭 《音乐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56-64,M0003,共10页
歌剧《伤逝》系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首演于1981年秋季。四十多年来,歌剧《伤逝》业已成为全国各地音乐歌剧表演团体及高等音乐专业院校等长期搬演于国内歌剧舞台、久演不衰的保留剧目。歌剧《伤逝》的成功,首先得益于作曲与编剧密切... 歌剧《伤逝》系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首演于1981年秋季。四十多年来,歌剧《伤逝》业已成为全国各地音乐歌剧表演团体及高等音乐专业院校等长期搬演于国内歌剧舞台、久演不衰的保留剧目。歌剧《伤逝》的成功,首先得益于作曲与编剧密切配合的相得益彰,艺术家们依循歌剧“戏剧性的音乐、音乐化的戏剧”艺术规律,别出心裁地创设出独具中国特色的“四季”分场歌剧结构形式,以及“奏鸣曲原则”的音乐戏剧展开方式和表现手法,真正做到了歌剧艺术形式与内容有机统一的舞台呈现和审美实践,为世界歌剧发展贡献了中国艺术家的智慧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光南 歌剧《伤逝》 音乐创作 形象塑造 艺术追求
下载PDF
京歌《故乡是北京》音乐创作探究
15
作者 曹红星 李暮凡 《合肥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87-93,共7页
《故乡是北京》是京剧歌曲的代表作品,它将京剧元素与民族声乐创作手法相融合,形式新颖。其音乐创作特征主要表现为钢琴伴奏和旋律形成“紧打慢唱”风格;戏曲风格特征通过装饰音、弱起和偏音表现京剧的特色润腔;腔格特征表现为遵循京剧... 《故乡是北京》是京剧歌曲的代表作品,它将京剧元素与民族声乐创作手法相融合,形式新颖。其音乐创作特征主要表现为钢琴伴奏和旋律形成“紧打慢唱”风格;戏曲风格特征通过装饰音、弱起和偏音表现京剧的特色润腔;腔格特征表现为遵循京剧咬字发音的行腔方式。因此,其浓郁的戏曲元素为声乐的舞台表演、声腔表现和情感表达等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选择,极大提高了声乐表演的欣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元素 民族声乐 戏曲风格 欣赏性
下载PDF
京腔化戏曲元素在民族声乐曲目中的结合与体现研究——以《醉了千古爱》为例
16
作者 丁玥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73-176,共4页
《醉了千古爱》是陈道斌作词、栾凯作曲的一首新古典民歌。《醉了千古爱》格调高雅、旋律悦耳、歌词典雅,凸显出浓郁的古典特色,在民族声乐曲目演唱、教学乃至声乐比赛时都是必选的作品。该作品在曲式结构上以京腔化这一戏曲元素改造创... 《醉了千古爱》是陈道斌作词、栾凯作曲的一首新古典民歌。《醉了千古爱》格调高雅、旋律悦耳、歌词典雅,凸显出浓郁的古典特色,在民族声乐曲目演唱、教学乃至声乐比赛时都是必选的作品。该作品在曲式结构上以京腔化这一戏曲元素改造创新演唱风格,从气息、咬字吐字、润腔与归韵等方面既传承民族音乐,又融合创新了古典艺术的多种方式,形成新的艺术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腔化 戏曲元素 民族声乐 《醉了千古爱》
下载PDF
论古代戏曲美育观念的历史演进及体系建构
17
作者 付桂生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108,共10页
“礼乐论化”是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直接渗透和影响了戏曲教化观念的生成和发展。宋元时期,文人开始介入戏曲活动,他们自觉地将“诗教”观念移植进戏曲。高则诚提出“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奠定了“风教观”的基础,明中期剧坛掀起了... “礼乐论化”是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直接渗透和影响了戏曲教化观念的生成和发展。宋元时期,文人开始介入戏曲活动,他们自觉地将“诗教”观念移植进戏曲。高则诚提出“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奠定了“风教观”的基础,明中期剧坛掀起了教化剧风潮。随着教化剧的逐渐僵化,明后期在王阳明心学的影响下,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一批剧作家提出了“以情为理”的教化观念。清代皇权强化,戏曲中“情”与“理”以调和的态势,逐渐融入审美性的教化观念,成为“戏教”思想的两个重要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教化 “诗教” 戏曲美育 戏曲教化
下载PDF
大型卫调花鼓戏《窦娥冤》音乐唱腔创作解析
18
作者 连俊杰 《滁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81-84,90,共5页
卫调花鼓戏是安徽省濒危剧种之一,是流传于淮河流域的稀有地方戏曲剧种。以大型卫调花鼓戏《窦娥冤》音乐唱腔创作为例,对卫调花鼓戏传统音乐形式进行梳理,从传统唱腔旋律、锣鼓经、主音变化等方面概述卫调花鼓戏传统音乐的继承方式;从... 卫调花鼓戏是安徽省濒危剧种之一,是流传于淮河流域的稀有地方戏曲剧种。以大型卫调花鼓戏《窦娥冤》音乐唱腔创作为例,对卫调花鼓戏传统音乐形式进行梳理,从传统唱腔旋律、锣鼓经、主音变化等方面概述卫调花鼓戏传统音乐的继承方式;从伴唱运用、乐队实践和剧种新腔创作三个方面分析卫调花鼓戏音乐唱腔的创新与实践理念,为卫调花鼓戏音乐唱腔的发展提供创作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调花鼓戏 窦娥冤 音乐唱腔 创作解析
下载PDF
中国传统京剧唱腔与民族唱法的音乐演绎研究--基于文化传承视角
19
作者 刘继平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29-135,共7页
在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中国传统艺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传承的危机。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其独特的唱腔和表演艺术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民族唱法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从文化传承的视角出发,通过深入分析京剧唱腔... 在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中国传统艺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传承的危机。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其独特的唱腔和表演艺术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民族唱法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从文化传承的视角出发,通过深入分析京剧唱腔与民族唱法的发展历程、音乐特点以及演绎方法,探讨传统京剧唱腔在现代民族声乐教学和演唱中的应用价值与实践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唱腔 民族唱法 文化传承 音乐演绎 声乐教学
下载PDF
安徽文南词特色与传承保护探析
20
作者 赵雅星 《黄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13-117,共5页
从文南词的时代背景出发,对其丰富多样的文本内容和通俗易懂、曲式鲜明的音乐特色进行研究,发现文南词正面临区域萎缩、剧目缺失、文化身份模糊以及保护力量分散的现状。基于此,可通过丰富内容形式、建设人才队伍、加强网络宣传等途径... 从文南词的时代背景出发,对其丰富多样的文本内容和通俗易懂、曲式鲜明的音乐特色进行研究,发现文南词正面临区域萎缩、剧目缺失、文化身份模糊以及保护力量分散的现状。基于此,可通过丰富内容形式、建设人才队伍、加强网络宣传等途径不断加大对文南词的传承保护,以扩大文南词的艺术影响。同时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为以安徽文南词为首的地方戏曲艺术发展寻求出路,也为其他稀有剧种提供经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南词 文本内容 唱腔 传承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