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ther Mountain Stones Can Attack Jade: The 5-Steps Rule 被引量:1
1
作者 Kuo-Chen Chou 《Natural Science》 2020年第3期59-64,共6页
Since the 5-steps rule was proposed in 2011,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many areas of molecular biology, both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It can be even used to deal with the commercial problems and bank systems, as... Since the 5-steps rule was proposed in 2011,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many areas of molecular biology, both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It can be even used to deal with the commercial problems and bank systems, as well as material science systems. Just like the machine-learning algorithms, it is the jade for nearly all the statistical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ONE and jade 5-Steps RULE Molecular Biology Commercial and material Science MACHINE-LEARNING Algo-rithms
下载PDF
《山海经》夏启“右手操环”解码——佩玉环的史前巨人
2
作者 叶舒宪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4年第2期5-40,共36页
论文以文学人类学的视角,利用四重证据法,探讨镇原县博物馆墓葬中,史前“巨人”佩玉环和《山海经》夏启“右手操环”的文化意义。史前巨人左手腕部的墨绿色玉环,将问题引向史前的玉环与葬俗文化间的关联。通过考察多个史前遗址考古新发... 论文以文学人类学的视角,利用四重证据法,探讨镇原县博物馆墓葬中,史前“巨人”佩玉环和《山海经》夏启“右手操环”的文化意义。史前巨人左手腕部的墨绿色玉环,将问题引向史前的玉环与葬俗文化间的关联。通过考察多个史前遗址考古新发现情况,认识到龙山文化时代较普遍的葬礼现象是将玉镯、玉环等套在墓主人右手或手臂上。这种奇特礼仪行为模式寄托着死者魂灵升天的幻想目标和动力。以此为基础,论文转向对《山海经》中“夏启右手操环”的叙事解读。通过考古发现与历史文献相结合的方式,发现该神话叙事与龙山文化时代右手戴玉环的葬俗吻合。玉环在史前文化中具有通神和象征永生不死的意义,关于夏代开国君王“右手操环”叙事之解码长期以来真相不明,如今得到史前玉环镯葬俗的考古真相之印证。玉环镯在神话传说与考古新发现之间的相互印证,彰显了四重证据法的“物证优先原则”在中华文明探源中的独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重证据法 物证优先 出土史前玉环 《山海经》 夏启右手操环 玉镯源流史
下载PDF
四川广汉联合遗址出土玉石器石料的选择策略研究
3
作者 肖倩 向芳 +2 位作者 辛中华 黄恒旭 何黎松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3-417,共15页
四川广汉联合遗址是成都平原内遗存较丰富、时代延续性较好的古遗址。为研究该遗址中出土玉石器石料的选择策略,对玉石器开展手标本鉴定、显微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和拉曼光谱分析。结果显示,遗址石料类型十分丰... 四川广汉联合遗址是成都平原内遗存较丰富、时代延续性较好的古遗址。为研究该遗址中出土玉石器石料的选择策略,对玉石器开展手标本鉴定、显微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和拉曼光谱分析。结果显示,遗址石料类型十分丰富,同时包括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3类岩和极少量的矿石,玉料类型仅可见闪石玉和蛇纹石玉。具体而言,新石器时代以硅质岩和砂岩为主,商周时期以板岩、页岩、砂岩、粉砂岩为主。在石料的认识与利用上,联合遗址的先民能较好利用石料的不同物理性质制作相应功能的石器,但商周时期先民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更高。与同属商周时期的三星堆遗址相比,联合遗址先民由于所处地位弱势,在玉石器选材较次。结合地质资料和水系分布发现,玉石器原料主要来源于湔江上游和岷江流域的龙门山构造带,这说明联合遗址先民或继承了宝墩文化时期的玉石料利用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宝墩文化与三星堆文化的发展演变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石器 石料类型 原料来源 选择策略
下载PDF
广西大化县透闪石玉矿床地球化学、锶同位素特征及成因
4
作者 陆俐合 于海燕 +3 位作者 蓝叶 阮青锋 沙鑫 易泽邦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1-401,共11页
广西大化县透闪石玉矿床产自贫镁碳酸盐岩中,是一种新型透闪石玉矿床,其成矿物质来源及成因研究较为薄弱。对该矿床中围岩、蚀变岩、侵入岩和透闪石玉进行主微量元素和锶同位素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透闪石玉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配分模式... 广西大化县透闪石玉矿床产自贫镁碳酸盐岩中,是一种新型透闪石玉矿床,其成矿物质来源及成因研究较为薄弱。对该矿床中围岩、蚀变岩、侵入岩和透闪石玉进行主微量元素和锶同位素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透闪石玉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石灰岩和大理岩相似,且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与大理岩相关性较强(相关系数0.931),说明Ca的来源与大理岩有关;透闪石玉^(87)Sr/^(86)Sr与1000/Sr呈线性负相关关系,说明透闪石玉^(87)Sr/^(86)Sr(0.7070)主要受大理岩(0.7075)和辉绿岩(0.7061)两个端元控制,外推1000/Sr=0得到的^(87)Sr/^(86)Sr值与辉绿岩一致,说明成矿流体为岩浆热液;透闪石玉Y/Ho值(均值49.10)高于大理岩和辉绿岩(均值分别为44.53、24.30),说明其受岩浆热液作用较强烈。结合大化透闪石玉成矿特点,推测其成矿物质Ca来自大理岩,Si和Mg来自辉绿岩。采用稀土元素配分、δCe、δEu、Zr/Hf、Nb/Ta、Sr/Ba、U/Th、W、V、Cu等指标判断,其氧逸度较高,成矿环境为碱性。广西大化透闪石玉矿床的成矿过程分为4个阶段:基性岩浆侵入→石灰岩变质为大理岩→富含Mg和Si的基性岩浆热液形成→热液交代大理岩形成透闪石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闪石玉 地球化学 锶同位素 成矿物质来源 大化 广西
下载PDF
上海博物馆藏北阴阳营遗址出土玉器的谱学分析及新发现
5
作者 谷娴子 郑昕雨 +2 位作者 张跃峰 裔传臻 丘志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89-2295,共7页
北阴阳营遗址出土玉器面世近70年来一直缺乏科学测试分析。针对上海博物馆藏13件北阴阳营玉器,进行了超景深光学显微系统(OM)观察和红外光谱(FTIR)、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pXRF)、激光拉曼光谱(LRS)无损测试分析。谱学结果确认其材质包... 北阴阳营遗址出土玉器面世近70年来一直缺乏科学测试分析。针对上海博物馆藏13件北阴阳营玉器,进行了超景深光学显微系统(OM)观察和红外光谱(FTIR)、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pXRF)、激光拉曼光谱(LRS)无损测试分析。谱学结果确认其材质包括云母质玉、石英质玉和符山石玉。结合前人感性鉴定结果,证实北阴阳营文化时期使用透闪石玉的比例确实较低。此外,拉曼谱学分析首次发现北阴阳营云母质玉中含金红石、独居石和红磷铁矿等特殊矿物包裹体,且有高铝低铁的化学成分特征,指示其为中酸性火山岩的热液蚀变产物,其母岩形成于较高温富Ti的地球化学环境。鉴于长江下游地区有较多中生代火山岩、次火山岩分布,有产生中低温热液蚀变云母类岩其母岩石的可能,且史前多处遗址有云母质玉器的考古发现,推测其原料有较大可能为就近取材,但确切的结论仍需进一步科学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阴阳营 云母质玉 谱学分析 矿物包裹体 玉料来源
下载PDF
石峁遗址东门址出土玉器的科学测试:玉器、玉料的类型及其指示
6
作者 丘志力 杨炯 +6 位作者 孙周勇 邵晶 张跃峰 彭雨帆 白洞洲 叶旭 任箬筠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1-189,共19页
石峁遗址是中国北方龙山时代晚期-夏代早期最重要的城邑遗址之一,对石峁遗址出土玉器的研究可为探索及理解我国早期文明的发生、不同区域文化交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提供重要的参考。本文对石峁遗址东门址16件出土玉器,进行了上手观察和... 石峁遗址是中国北方龙山时代晚期-夏代早期最重要的城邑遗址之一,对石峁遗址出土玉器的研究可为探索及理解我国早期文明的发生、不同区域文化交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提供重要的参考。本文对石峁遗址东门址16件出土玉器,进行了上手观察和红外光谱、便携式荧光光谱的科学测试,对其工艺类型、矿物组成及其材料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石峁遗址东门址16件出土玉器中,有12件玉器主要矿物为透闪石,占比75%;4件为大理岩、蛇纹石化大理岩及蛇纹石玉,占比25%,说明该遗址所在的陕北河套地区先民在龙山时代晚期-夏代早期(约2100 BC—1900 BC)主要使用闪石玉材料为主,与近于同时代晋南陶寺、清凉寺及下靳遗址先民对玉石材料选择(偏好)明显不同。2)对东门址3件牙璋的材料及其扉牙的考察显示,东门址牙璋存在最早期的牙璋类型,结合对石峁出土玉器类型的特点分析,我们认为石峁文化可能是华西和华东系统玉文化融合后形成的独特类型,对中原夏代玉文化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3)根据12件闪石玉器的矿物组成及半定量微量元素分析,可确认其玉料为大理岩型交代变质成因;4种颜色、结构、光泽等特征有所差别的闪石玉中,件数多的A和B类玉料较大可能来自现今甘肃中部的马衔山和甘肃西部两地,但无法排除来自辽河流域来源,也不排除具有多个来源的可能;C类玉料最大可能来自青海格尔木;D类墨黑色闪石玉料的来源仍然无法判断,不排除本地来源的可能。上述认知为进一步探索石峁文化在龙山晚期-夏代华夏文明形成过程扮演的角色提供了新的重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玉器 科学测试 玉料类型 牙璋 石峁遗址东门址
下载PDF
中美洲三大古文明地域出土玉器的玉料利用综述
7
作者 石晓薇 王荣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7-169,共13页
玉器是中美洲三大古文明的重要载体,具有祭祀、礼仪和装饰等多重功能。通过引入科技考古视野,首先经眼学和谱学方法(如显微镜、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的分析结果可知,中美洲所用玉材至少有20种且以翡翠为主,进而分析了中美洲先民的玉材... 玉器是中美洲三大古文明的重要载体,具有祭祀、礼仪和装饰等多重功能。通过引入科技考古视野,首先经眼学和谱学方法(如显微镜、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的分析结果可知,中美洲所用玉材至少有20种且以翡翠为主,进而分析了中美洲先民的玉材利用特点:体现在治玉方面,古典时代玛雅人在雕琢、钻孔、磨抛并标准化加工翡翠的过程中展现了高效而精湛的技艺;体现在性别方面,高等级男性贵族用玉以绿色翡翠器为尊,女性贵族使用各色且种类多样的玉器而很少拥有翡翠器;体现在等级方面,贵族常用大量象征性玉器,平民使用单件玉质工具;体现在历时性方面,翡翠受资源、文化等因素影响,阿兹特克古文明的先民们对翡翠的利用率下降。本文丰富了对中美洲独特且多元的玉器发展史和玉文化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洲 三大古文明 出土玉器 玉料利用 科技考古
下载PDF
X射线荧光在宝玉石材料分析中的应用及意义
8
作者 艾力尼亚孜·吐尔逊 刘晓亮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5期151-153,共3页
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作为一种无损分析技术,可以分析固体,粉末和液体样品,在保持样品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对样品进行主次微量组分的分析。本文通过固体切片打磨、粉末制样,高温熔片等不同前处理方法处理不同宝玉石材料样品,X-射线荧光熔片... 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作为一种无损分析技术,可以分析固体,粉末和液体样品,在保持样品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对样品进行主次微量组分的分析。本文通过固体切片打磨、粉末制样,高温熔片等不同前处理方法处理不同宝玉石材料样品,X-射线荧光熔片法、压片法、半定量分析等检测法检测了宝玉石材料样品各组分含量。通过对不同产地的玉石材料各组分检测结果的比较,得出不同产地、不同类型的玉石材料在元素组成上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很可能成为玉石材料产地溯源的辅助性依据。X-射线荧光法作为一种低碳环保、样品前处理流程简单、分析速度快、检测成本低、多元素同时分析等优点,可用较低成本得到宝玉石样品各组分含量。根据不同地区宝玉石材料元素分析数据模型的比较,可知宝玉石材料来源于哪个产地,因此X-射线荧光分析结果可作为溯源宝玉石材料产地推断的一种辅助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荧光 宝玉石材料 元素分析 产地溯源
下载PDF
泰山文化视角下墨玉瓷文创产品的创作
9
作者 卢德国 张广文 黄海根 《陶瓷》 CAS 2024年第11期76-77,147,共3页
泰山文化,深植于帝王文化与民间信仰之中,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精神支柱之一。以泰山墨玉石边角尾矿为主要原料,经过精心研制,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材料——墨玉瓷,并荣获国家发明专利。墨玉瓷系列文创产品,将泰山的雄伟姿态、丰富的文化... 泰山文化,深植于帝王文化与民间信仰之中,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精神支柱之一。以泰山墨玉石边角尾矿为主要原料,经过精心研制,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材料——墨玉瓷,并荣获国家发明专利。墨玉瓷系列文创产品,将泰山的雄伟姿态、丰富的文化内涵与陶瓷艺术融为一体,不仅体现了对泰山文化的深度挖掘与传承,也展示出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成为泰山文化的新瑰宝,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山文化 陶瓷新材料 墨玉瓷文创产品 泰山文化新瑰宝
下载PDF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 of Chinese jades dating to the Western Zhou period (1050―771 BCE)
10
作者 Janet G DOUGLAS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8年第4期467-480,共14页
Excavated jades dating to the Western Zhou period (1050―771 BCE) from the Xi’an area in Shaanxi Province, China, and contemporaneous jades in the collections of the Arthur M. Sackler Gallery at the Smithsonian Insti... Excavated jades dating to the Western Zhou period (1050―771 BCE) from the Xi’an area in Shaanxi Province, China, and contemporaneous jades in the collections of the Arthur M. Sackler Gallery at the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have been studied to learn about the jade and stone materials and how they were worked during the Western Zhou period. Materials identification was carried out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echniques such as 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X-ray diffraction. Tool marks were studied using stereomicroscopy and examination of mold impressions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ll of these objects were pro- duced through simple processes involving solid drilling, riffling, and sharp point abrasion; and no evidence was found for the use of rotary tools for incising or saw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de NEPHRITE stone China Western ZHOU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materialS technology tool MARKS
原文传递
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出土金缕玉衣和镶玉漆棺的玉料组分特征及产地来源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谷娴子 李银德 +3 位作者 丘志力 张尉 王黎琳 李榴芬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0年第4期54-63,共10页
为了解西汉玉器的组分特征及玉料来源,利用显微放大观察结合电子探针、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LA-ICP-MS技术,对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陵出土的部分玉片(玉衣片和玉棺片)样品进行了检测分析。检测结果表明:1)显微放大观察发现:出土玉片样品... 为了解西汉玉器的组分特征及玉料来源,利用显微放大观察结合电子探针、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LA-ICP-MS技术,对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陵出土的部分玉片(玉衣片和玉棺片)样品进行了检测分析。检测结果表明:1)显微放大观察发现:出土玉片样品均含石墨包裹体,不可能来自不含石墨包裹体的福建南平闪石玉和江苏溧阳小梅岭闪石玉。2)电子探针结果显示:出土玉片样品为透闪石;出土玉片样品的ω(FeO)/%范围为0.287~0.925,不可能来自富Fe的玛纳斯闪石玉及贫Fe的的青海闪石玉;ω(Al_2O_3)/%远远高于河南栾川软玉。3)红外光谱分析显示:出土玉片样品为透闪石,与电子探针结果相符;玉片样品的M-OH伸缩振动谱带位置集中在3674cm^(-1)附近,说明玉料Mg含量较高。4)拉曼光谱分析显示:出土玉片样品具有和透闪石矿物共同的特征拉曼谱峰,为透闪石质软玉,与电子探针及红外光谱结果相符。5)LA-ICP-MS分析显示:出土玉衣片样品的稀土元素质量分数及分馏情况与辽宁岫岩闪石玉、四川汶川龙溪闪石玉及河南栾川闪石玉有所不同;Cr、Ni、Co含量较低,指示玉料来自热液交代型镁质大理岩型软玉矿床;Sr含量较低,排除了来自江苏溧阳小梅岭闪石玉的可能。分析结果表明,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玉器玉料来源主要和新疆和田地区玉料有关;新疆和田地区的闪石玉至西汉早期已覆盖到楚文化区域,并且成为宫廷玉料的主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狮子山 玉片 玉衣 玉棺 电子探针 红外光谱 拉曼光谱 LA—ICP—MS 玉料来源
下载PDF
金沙遗址玉器的材质来源探讨 被引量:6
12
作者 向芳 王成善 +4 位作者 杨永富 蒋镇东 张擎 李奎 刘健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4-108,共5页
成都金沙遗址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玉器最多的遗址,通过对其中551件玉器材质鉴定的结果发现,最主要的材质类型为透闪石集合体构成的软玉。通过对软玉型玉器的宏观特征、显微特征、玉器和石器的矿物及岩石组合特征研究,以及与四川汶川龙溪... 成都金沙遗址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玉器最多的遗址,通过对其中551件玉器材质鉴定的结果发现,最主要的材质类型为透闪石集合体构成的软玉。通过对软玉型玉器的宏观特征、显微特征、玉器和石器的矿物及岩石组合特征研究,以及与四川汶川龙溪玉、新疆和田玉特征的对比,并且采用ICPMS进行主要玉器类型和玉料的微量元素特征的研究,同时结合现代资料和古代史料,认为金沙出土的玉器主要的材质应该来自于汶川的龙溪玉,与新疆和田玉、良渚玉器没有关系,但同时也存在其他地区玉料甚至是玉器交流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遗址 软玉玉器 材质来源 龙溪玉
下载PDF
浙江三个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玉玦科技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董俊卿 孙国平 +3 位作者 王宁远 楼航 李青会 顾冬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905-2913,共9页
玉玦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广泛出现的一类重要玉器。环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大量玉玦,具有鲜明时代和地域特征,为探索中国玉文化起源和传播提供了重要实物。为获取环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玉玦的基础材料学信息(如主要矿物组成、硬度... 玉玦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广泛出现的一类重要玉器。环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大量玉玦,具有鲜明时代和地域特征,为探索中国玉文化起源和传播提供了重要实物。为获取环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玉玦的基础材料学信息(如主要矿物组成、硬度等),以及探索玉料随时间演变规律和可能的原料来源,本文以浙江省境内3个代表性新石器时代遗址——田螺山、仙坛庙和江家山遗址出土的玉玦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PIXE)分析技术对其进行了无损分析检测。研究结果表明:从河姆渡文化至崧泽文化晚期,所分析玉玦的主要组成矿物为萤石、迪开石、石英、白云母、透闪石和蛇纹石等,以萤石、玉髓和迪开石为主,且时代早于透闪石和蛇纹石。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探讨了相关遗址出土玉玦的原料随时间变化特征、原料来源,以及玉玦的材料学特征与加工工艺之间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 玉玦 无损分析 玉材 可能来源
下载PDF
喷雾干燥法制取宝石鱼油微胶囊技术的研究(Ⅰ) 被引量:15
14
作者 康吟 陶宁萍 王锡昌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07年第7期59-62,共4页
以宝石鱼油微胶囊制品的包埋率作为主要评价指标,考察了宝石鱼油微胶囊的壁材配方组成。通过对五组壁材配方的喷雾效果及微胶囊制品特性的比较,得出宝石鱼油微胶囊适宜壁材配方组成为:变性淀粉46.75%、酪蛋白酸钠2%、鱼油20%。
关键词 微胶囊 宝石鱼油 喷雾干燥 壁材
下载PDF
西汉早期出土金缕和丝缕玉衣部分玉料材质及其加工工艺特征管窥 被引量:5
15
作者 罗涵 李琳娜 +5 位作者 丘志力 李银德 陈灿强 龚盛玮 崔亚平 麦志强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1-73,共13页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和徐州狮子山汉墓是我国汉代最重要和出土玉器数量最多的两个王侯级墓地,两墓出土的丝缕和金缕玉衣是当时南方和中原汉王朝最重要的墓葬玉器之一。通过上手观察、显微镜拍照并利用环境扫描电镜和漫反射红外光谱、拉曼...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和徐州狮子山汉墓是我国汉代最重要和出土玉器数量最多的两个王侯级墓地,两墓出土的丝缕和金缕玉衣是当时南方和中原汉王朝最重要的墓葬玉器之一。通过上手观察、显微镜拍照并利用环境扫描电镜和漫反射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技术对广州南越王墓及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玉衣部分玉片的质材和加工工艺进行了观察测试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地玉衣的玉料均主要为透闪石质,从现存玉衣颜色及玉质结构上看,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玉衣玉料来源单一且玉质明显好于南越王墓,南越王墓玉料具有多来源的特征,玉衣中的"假玉"可能来自粤西。从南越王墓玉衣片部分切割痕迹判断,南越王墓所使用的切割工具可能接近当时的最高水平,也可能存在中原交换来源的玉材,无法排除南越王墓玉衣全部或部分在当地制作的可能;南越王墓和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玉衣加工工艺特征明显不同,显示两地玉衣系由不同"玉作"体系加工完成,汉代可能存在多个不同的玉作体系,工艺水平参差不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衣 玉料 加工工艺 西汉 南越王墓 楚王墓
下载PDF
上海青浦福泉山遗址出土崧泽至良渚时期玉器的材质特征与玉料来源 被引量:4
16
作者 谷娴子 黄翔 +3 位作者 丘志力 张跃峰 郑昕雨 裔传臻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2,共12页
上海青浦福泉山遗址出土玉器中的绝大多数没有做过科学测试,本次研究对其中6件崧泽玉器和478件良渚玉器进行了显微放大观察和红外光谱(FTIR)、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pXRF)、拉曼光谱(Raman)无损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福泉山遗址出土崧泽玉... 上海青浦福泉山遗址出土玉器中的绝大多数没有做过科学测试,本次研究对其中6件崧泽玉器和478件良渚玉器进行了显微放大观察和红外光谱(FTIR)、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pXRF)、拉曼光谱(Raman)无损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福泉山遗址出土崧泽玉器材质含透闪石玉、蛇纹石玉、萤石3类;良渚玉器材质含透闪石玉、蛇纹石玉、石英质玉、云母质玉、萤石、滑石质玉、绿松石7类。确认部分透闪石玉样品为含石墨包裹体的青花玉品种,所有透闪石玉样品的Sr含量都小于50μg/g,与已知江苏小梅岭透闪石玉不符。揭示福泉山遗址所用透闪石玉和蛇纹石玉均存在超基性岩型、大理岩型两种成因类型,有多产地来源的特点,为从玉料使用角度全面认识南方史前文明化进程提供了新的重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泉山遗址 崧泽文化 良渚文化 玉器材质 玉料来源
下载PDF
陕西米脂汉墓出土玉覆面和玉鞋的科学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晓娟 艾剑 +3 位作者 王丽琴 严静 赵西晨 曹铭婧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9-144,共6页
玉覆面是古代玉敛葬的重要形式之一,反映了当时的用玉制度与葬俗。此次研究以米脂县银南新区M103出土的玉制品为对象,通过显微观察、拉曼光谱分析、XRD分析以及红外光谱分析和扫描电镜显微分析对选取的11片玉片样品的材质和加工工艺以... 玉覆面是古代玉敛葬的重要形式之一,反映了当时的用玉制度与葬俗。此次研究以米脂县银南新区M103出土的玉制品为对象,通过显微观察、拉曼光谱分析、XRD分析以及红外光谱分析和扫描电镜显微分析对选取的11片玉片样品的材质和加工工艺以及玉片表面残留物进行了科学分析与研究。结果显示,透闪石玉是组成玉覆面及玉鞋的主要玉种,此外还有少量蛇纹石玉和石英岩玉。玉片上的红色附着物为朱砂,很有可能是用于纺织品染色。纺织品痕迹显示其为麻织物,织物可能是用于承托和固定玉片。玉片的加工痕迹显示,可能是受工艺水平限制或制作时间仓促,制作较粗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脂 玉覆面 材质 加工工艺 西汉早期
下载PDF
从传世及出土翡翠玉器看我国清代翡翠玉料的使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丘志力 吴沫 +2 位作者 谷娴子 杨萍 李榴芬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34-38,共5页
根据最新发现的广州海关清代同治光绪年间玉石的进口记录以及其它翡翠资源开发的资料,通过分析中国主流博物馆清代传世及出土的翡翠玉器、国际著名拍卖公司专场拍卖的清代翡翠玉器以及云南等九省、市出土的清代翡翠玉器,统计分析了中国... 根据最新发现的广州海关清代同治光绪年间玉石的进口记录以及其它翡翠资源开发的资料,通过分析中国主流博物馆清代传世及出土的翡翠玉器、国际著名拍卖公司专场拍卖的清代翡翠玉器以及云南等九省、市出土的清代翡翠玉器,统计分析了中国清代翡翠玉器的来源与材质特征,指出该时期进入中国市场的翡翠玉料数量可能相当巨大,广州是翡翠玉料最重要的进关口岸之一;其中"商品玉"或"白底青种"和"花青种"翡翠是清代翡翠玉器中最主要的类型,中国清代使用的翡翠玉料与现代使用的在总体组成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高质量翡翠的比例没有明显增加,显示出高质量翡翠具有明显的投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翡翠 玉器 玉料 材质特征 清代
下载PDF
锆刚玉质耐火材料的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 被引量:5
19
作者 宋霞 王静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06年第6期1314-1317,共4页
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测定锆刚玉质耐火材料中的锆含量。对含锆耐火材料根据锆的含量进行了简单分类,确定了该分析方法所适用的测定范围,并对标样的制备、试验条件的选择和分析结果做出了详细描述。
关键词 锆刚玉质耐火材料 X射线荧光光谱法 特种耐火材料
下载PDF
出土古玉器的料色和沁色辨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颜晓蓉 郭继春 +2 位作者 李加贵 张学云 陆建军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40-41,I0001,共3页
通过分析古玉器的颜色来鉴别、评估古玉器是古玉器鉴定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出土古玉器的颜色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玉料本身具有的颜色(作者称之为料色),它由玉石中所含致色元素的成分和质量分数决定;又有玉料被加工成器后因埋藏与周... 通过分析古玉器的颜色来鉴别、评估古玉器是古玉器鉴定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出土古玉器的颜色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玉料本身具有的颜色(作者称之为料色),它由玉石中所含致色元素的成分和质量分数决定;又有玉料被加工成器后因埋藏与周围介质发生作用而变化的颜色(即沁色)。在鉴定实践中不少的鉴定者将玉器的料色误定为沁色。以和田玉为例试图通过玉器的颜色与玉器雕琢纹饰之间的关系来辨别料色与沁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料色 沁色 古玉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