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tinociceptive and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ies of Methanol Extract of Ormosia coccinea (Aubl,) Jacks in vivo
1
作者 Miguel Angel Diaz C. Lorena H. Cruz M. +4 位作者 Mahabir P. Gupta Dionisio Olmedo Jose Luis Lopez-Perez Estela Guerrero De Leon Juan Antonio Moran-Pinzon 《Journal of Pharmacy and Pharmacology》 2017年第6期289-298,共10页
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antinociceptive and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ies of methanol extract of rachis of Ormosia coccinea (Aubl.) Jacks (MEOC) using animal models of nociception and inflam... 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antinociceptive and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ies of methanol extract of rachis of Ormosia coccinea (Aubl.) Jacks (MEOC) using animal models of nociception and inflammation. The antinociceptive activity of the extract was assessed using acetic acid-induced abdominal writhing, hot-plate, and formalin tests. Oral administration of MEOC (500 mg/kg) produced significant (t7 〈 0.05) antinociceptive effects when tested in mice using acetic acid-induced abdominal writhing test and on the inflammatory phase of the formalin test. It was also demonstrated that MEOC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response latency time to the heat stimulus in the thermal model of the hot plate test. The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of the extract was assessed using carrageenan, histamine and serotonin induced oedema in rat paw. The oral administration of MEOC showed maximum inhibition (64.29%) at 1 h on carrageenan edema, but it did not modify the edema induced by histamine and serotonin. The present results suggest that MEOC has a peripheral antinoeiceptive and anti-inflammatory 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mosia coccinea ANTINOCICEPTIVE ANTI-INFLAMMATORY fabaceae.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广东省红豆属植物潜在适生区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姜垒 胡喻华 +8 位作者 吴玉芬 梁键明 蒋庆莲 张铭 谭淦 何春梅 韦霄 施诗 唐光大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9-166,共18页
为了解气候变化情景下广东省红豆属(Ormosia)潜在适生区的变化,探究影响红豆属植物潜在适生区的主导环境因子,本研究基于MaxEnt模型和ArcGIS 10.8软件,利用17种红豆属植物的分布数据及22个环境变量数据,结合未来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126... 为了解气候变化情景下广东省红豆属(Ormosia)潜在适生区的变化,探究影响红豆属植物潜在适生区的主导环境因子,本研究基于MaxEnt模型和ArcGIS 10.8软件,利用17种红豆属植物的分布数据及22个环境变量数据,结合未来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126、SSP585)的气候情景,分别预测红豆属植物在当前和未来气候场景下的潜在适生区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适生区预测模型的评价效果良好,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AUC平均值)均为0.8-1.0。(2)在当前气候情景下,大面积(占广东省面积的40%-100%)适生的红豆属植物有茸荚红豆(Ormosia pachycarpa)等3种;中等面积(占20%-40%)适生的有薄毛茸荚红豆(O.pachycarpa var.tenuis)等6种;小面积(占5%-20%)适生的有韧荚红豆(O.indurata)等4种;极小面积(占0%-5%)适生的有凹叶红豆(O.emarginata)等4种。其中面积占比最大的是茸荚红豆,总适生面积为15.2288×10^(4) km^(2)(占84.75%);面积占比最小的是博罗红豆(O.boluoensis),总适生面积为0.0337×10^(4) km^(2)(占0.19%)。(3)降水和海拔对红豆属植物的分布起主导作用:12种红豆属植物适生区的主导环境因子为气候因子(9个降水因子,3个温度因子),剩余5种的主导环境因子是高程海拔因子(5个海拔因子)。(4)在未来(SSP126、SSP585)的气候情景下,潜在适生区面积增加的红豆属植物有凹叶红豆等4种,增加幅度为0.79%-42.43%;面积减小的红豆属植物有博罗红豆等13种,减少幅度为1.30%-78.56%。气候变暖对红豆属的潜在分布区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17种红豆属植物中有13种的适生区面积将减少,特别是几个狭域分布的物种:博罗红豆、锈枝红豆(O.ferruginea)、小叶红豆(O.microphylla)、紫花红豆(O.purpureiflora)和亮毛红豆(O.sericeolucida),它们应是红豆属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优先考虑的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属 气候变化 MaxEnt模型 潜在适生区 主导因子 广东省
下载PDF
不同种源花榈木种子表型性状变异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天翔 肖亚琴 +3 位作者 杨骏 吴琴香 吴小丽 曹基武 《湖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50-55,共6页
以浙江杭州、湖南长沙等8个种源地的花榈木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其种子的表型性状进行分析比较,以探究花榈木种子表型性状在种源水平上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1)8个种源花榈木的种子长度、宽度、千... 以浙江杭州、湖南长沙等8个种源地的花榈木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其种子的表型性状进行分析比较,以探究花榈木种子表型性状在种源水平上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1)8个种源花榈木的种子长度、宽度、千粒重和种形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9.39 mm、7.58 mm、250.23 g和1.24,且在不同种源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变异系数分别为6.78%、8.01%、10.24%、7.99%;(2)花榈木种子4个表型性状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但种子宽度与种源地的年均气温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千粒重与年日照时数显著正相关,随年日照时数的增长有不断增大的趋势;(3)聚类分析将花榈木种源划分为五大类,由不同类群种源的地理位置可知花榈木种子表型性状的变异具有地域性和随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榈木 种源 种子 表型性状 变异
下载PDF
川黔地区濒危植物红豆树种群结构与数量动态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明彬 韦小丽 +3 位作者 韦忆 王嫚 余大龙 袁刚毅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9-192,共14页
红豆树(Ormosia hosiei)是我国南方特有珍稀濒危植物,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人文价值。为了解红豆树种群在川黔山区的生存现状及制约种群发展的原因,该文以川黔4个区域红豆树自然种群为调查对象,采用典型样地调查的方法,根据不同种群的... 红豆树(Ormosia hosiei)是我国南方特有珍稀濒危植物,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人文价值。为了解红豆树种群在川黔山区的生存现状及制约种群发展的原因,该文以川黔4个区域红豆树自然种群为调查对象,采用典型样地调查的方法,根据不同种群的分布特征,每个种群分别设置2个面积为20 m×20 m的具有代表性的样地进行调查,通过编制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计算数量动态指数、利用生存函数及时间序列模型分析了川黔山区不同红豆树种群的结构与动态特征。结果表明:(1)河株村和干耳盘村种群龄级结构呈倒“J”型结构,陈家湾村和绒春村种群呈不规则“哑铃”型结构,红豆树种群自然更新能力强,但中龄级个体容易缺失。(2)4个种群均为增长型,存活曲线接近于Deevey-Ⅱ型,其中河株村、陈家湾村和绒春村种群消失率和死亡率呈“多峰型”,种群在生长中期容易受到外界干扰。(3)红豆树种群数量动态变化表现为幼龄级个体死亡率高,成熟龄级个体数量动态稳定的特点,其形成原因与山区地形特点和红豆树种子传播特性有关。(4)RDA排序结果显示,海拔和坡度是影响幼龄个体数量结构的主导因子,干扰强度是影响种群中高龄个体数量结构的主要因素。综上表明,川黔山区红豆树天然种群结构与数量特征的形成受制于山区地形特点、红豆树自身繁殖特性以及环境压力;通过对种群幼龄个体密度控制和中龄个体生长空间进行管理,可以提高种群幼苗存活率,促进中龄个体健壮生长,维持红豆树天然种群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树 濒危植物 种群结构 静态生命表 生存函数
下载PDF
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对花榈木幼苗根系生长及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5
作者 张明睿 吴琴香 +3 位作者 曹基武 吴小丽 肖亚琴 孙敏红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15-1522,共8页
为探究最适于花榈木幼苗生长的氮素形态配比,采用氮素形态配比为NH_(4)^(+)∶NO_(3)^(-)=10∶0、5∶5、0∶10及以改良霍格兰标准营养液为对照的营养液,共4个处理,对花榈木1 a生幼苗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处理期间氮素配比为NH_(4)^(+)∶NO... 为探究最适于花榈木幼苗生长的氮素形态配比,采用氮素形态配比为NH_(4)^(+)∶NO_(3)^(-)=10∶0、5∶5、0∶10及以改良霍格兰标准营养液为对照的营养液,共4个处理,对花榈木1 a生幼苗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处理期间氮素配比为NH_(4)^(+)∶NO_(3)^(-)=5∶5时,花榈木幼苗根系形态指标及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均显著大于其他处理,可知花榈木幼苗根系喜欢混合氮源,且铵硝1∶1均衡配比更利于氮素吸收和代谢,而单一氮源营养液对于花榈木幼苗生长的促进效果不佳,其中全铵营养液会抑制幼苗生长,降低硝酸还原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榈木 氮素形态 硝酸还原酶 谷氨酰胺合成酶 根系形态 根系活力
下载PDF
四种红豆属植物耐旱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田晓明 向光锋 +6 位作者 牟村 吕浩 马涛 朱路 彭静 张敏 何艳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8-324,共17页
为探究软荚红豆(Ormosia semicastrata)、花榈木(Ormosia henryi)、木荚红豆(Ormosia xylocarpa)和鄂西红豆(Ormosia hosiei)等4种红豆属植物在干旱胁迫与复水处理条件下的生理响应机制和种间耐旱性差异,采用盆栽控水试验法进行干旱胁... 为探究软荚红豆(Ormosia semicastrata)、花榈木(Ormosia henryi)、木荚红豆(Ormosia xylocarpa)和鄂西红豆(Ormosia hosiei)等4种红豆属植物在干旱胁迫与复水处理条件下的生理响应机制和种间耐旱性差异,采用盆栽控水试验法进行干旱胁迫试验。试验分别设置了对照组(CK)、轻度干旱组(LD)、中度干旱组(MD)和重度干旱组(SD)4个处理组,干旱胁迫28 d后进行复水处理,分别于第0、7、14、21、28、42天(复水后第14天)测定植物形态、生理和光合特性等指标的变化,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分析法对4种植物的耐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SD处理组4种红豆属植物均出现明显的旱害症状,木荚红豆旱害症状出现最早也最严重,鄂西红豆则表现最轻。4种植物生理指标随干旱胁迫程度增加和胁迫时间延长,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呈降低趋势,电导率(REC)和丙二醛(MDA)含量则逐渐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蛋白(SP)和叶绿素含量(CHL)呈先升后降趋势,叶片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和蒸腾速率(T_(r))逐渐降低,胞间CO_(2)浓度(Ci)呈先降后升趋势。复水处理14 d后,除木荚红豆SD处理组植株死亡无法恢复外,4种红豆属植物各处理组出现的旱害症状均得到缓解;同时,RWC、SOD活性、SP和CHL含量、P_(n)、G_(s)、T_(r)呈上升趋势,而REC、MDA含量呈下降趋势,各树种SD处理组指标变化最为显著。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REC、P_(n)、G_(s)和T_(r)为4种红豆属植物耐旱性评价关键指标;通过隶属函数分析法综合评价4种红豆属植物的耐旱能力,从强到弱排序依次为:鄂西红豆、花榈木、木荚红豆、软荚红豆。研究结果可为红豆属植物的保护、耐旱性育种和栽培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属 干旱胁迫 生理响应 复水 综合评价
下载PDF
郁闭度对柳杉人工林下红豆树幼树生长和矿质营养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姚华忆 谢义春 +1 位作者 王碧艳 韦小丽 《贵州科学》 2024年第3期23-27,共5页
为探讨红豆树在不同郁闭度林冠下造林的效果,筛选林下更新补植红豆树的最佳郁闭度,在现有柳杉人工林中通过调控设置3个郁闭度L_(1)(0.6)、L_(2)(0.5)、L_(3)(0.4),补植2年生红豆树幼苗,测定其株高、地径、生物量等生长指标和叶片氮、磷... 为探讨红豆树在不同郁闭度林冠下造林的效果,筛选林下更新补植红豆树的最佳郁闭度,在现有柳杉人工林中通过调控设置3个郁闭度L_(1)(0.6)、L_(2)(0.5)、L_(3)(0.4),补植2年生红豆树幼苗,测定其株高、地径、生物量等生长指标和叶片氮、磷、钾等矿质营养含量指标,通过隶属函数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郁闭度处理下红豆树株高、地径生长差异不显著(P>0.05),株高生长最好的是郁闭度0.5,分别比郁闭度0.6、0.4提高19.27%和11.52%;地径生长最好的是郁闭度0.5,比表现最差的郁闭度0.4高0.06%;不同郁闭度处理,红豆树根、茎、叶、总生物量差异显著(P<0.05),根、叶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均以郁闭度0.5表现最优;不同处理红豆树叶片氮、磷、钾差异显著(P<0.05),均是郁闭度0.5含量最高。通过隶属函数综合分析表明,红豆树在不同郁闭度下的生长综合表现L_(2)>L_(1)>L_(3),可以认为2年生的红豆树在柳杉林下栽植适宜的郁闭度为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闭度 红豆树 柳杉人工林 生长 矿质营养 林下更新
下载PDF
珍稀树种红豆树幼苗配方施肥研究
8
作者 朱敏 陆欣远 韦小丽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4-83,共10页
【目的】为揭示N、P、K元素对造林初期红豆树幼苗生长的影响,探究提高其生长的最佳施肥配方。【方法】以2年生红豆树幼苗为研究对象,用大容器模拟造林地生境,采用“3414”不完全区组正交设计铺设氮(N)、磷(P)、钾(K)三因素施肥试验。供... 【目的】为揭示N、P、K元素对造林初期红豆树幼苗生长的影响,探究提高其生长的最佳施肥配方。【方法】以2年生红豆树幼苗为研究对象,用大容器模拟造林地生境,采用“3414”不完全区组正交设计铺设氮(N)、磷(P)、钾(K)三因素施肥试验。供试肥料分别为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其主要有效成分及含量分别为N(46%)、P_(2)O_(5)(22.6%)、K_(2)O(52.1%)。测定并分析各施肥处理下红豆树幼苗高、地径、根系形态、生物量等指标,并基于生物量拟合出不同处理下N、P、K肥效模型。【结果】合理的N、P、K元素配合施用可以显著促进红豆树苗生长。14个处理中,T7处理(N2P3K2)的红豆树生长效果最佳,其苗高和地径增量以及总生物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48.64%、117.20%、87.80%,且根系发育最好。各处理下三元素的效应均表现为:P>N>K,表明磷肥对红豆树生长的重要性。将红豆树生物量与N、P、K施用量进行一元、二元、三元效应模型拟合,其中,一元肥效模型表明,氮、磷、钾施用效应均符合报酬递减律;二元肥效模型显示,NP肥配施互作效应最大,NK肥配施互作效应最小;三元肥效模型表明,3种元素配施的增产效果显著优于任意2种元素配施。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T7为最佳施肥处理组。【结论】T7处理(N2P3K2)可显著提高2年生红豆树幼苗高、地径、根系指标、总生物量等指标。经三元模型拟合后得到,其N、P_(2)O_(5)、K_(2)O的最优施肥量分别为42.917、70.565、24.439 g/株,适宜的N、P、K施用比例为1∶1.64∶0.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树 “3414”试验设计 肥效模型
下载PDF
光照条件对红豆树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
9
作者 姚华忆 苏石诚 +1 位作者 陈模芳 韦小丽 《贵州科学》 2024年第4期33-37,共5页
利用1年生红豆树幼苗的不同透光率遮阳网盆栽试验,探讨不同光照强度对其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豆树苗的生长在50%光照处理下最好,其苗高增量7.31 cm、地径增量3.35 mm、主根长13.51 cm和地上生物量12.64 g、地下生物量1... 利用1年生红豆树幼苗的不同透光率遮阳网盆栽试验,探讨不同光照强度对其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豆树苗的生长在50%光照处理下最好,其苗高增量7.31 cm、地径增量3.35 mm、主根长13.51 cm和地上生物量12.64 g、地下生物量13.14 g以及总生物量25.78 g,均为最高。随遮光强度的增加,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适宜的光强为50%~75%光照;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细胞膜相对电导率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呈增加趋势,表现出弱光下的防御性反映。50%光照处理条件下丙二醛含量最小,强光和弱光下幼苗的膜脂过氧化作用增强。综上,不同光照条件下红豆树幼苗生长表现为50%光照>75%光照>25%光照>100%光照,50%光照最有利于幼苗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树 光照条件 幼苗 生长 生理生化
下载PDF
不同处理对软荚红豆育苗效果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谢石杨 林玉华 +5 位作者 钟泳林 严法麟 谢佩吾 谢日芬 王德州 连辉明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4期57-63,共7页
为提高软荚红豆Ormosia semicastrata播种育苗效果,在研究软荚红豆果荚与种子形态特征的基础上,测定其种子室内和场圃发芽率,并采4种方法培育苗木,比较其生长效果。结果表明,软荚红豆果荚平均长为11.81 mm,平均宽为8.77 mm,平均重为0.37... 为提高软荚红豆Ormosia semicastrata播种育苗效果,在研究软荚红豆果荚与种子形态特征的基础上,测定其种子室内和场圃发芽率,并采4种方法培育苗木,比较其生长效果。结果表明,软荚红豆果荚平均长为11.81 mm,平均宽为8.77 mm,平均重为0.3737 g;种子平均长为8.09 mm,平均宽为5.69 mm,千粒重为242.32 g。果荚出籽率约为64.84%。室内最高发芽率为70.00%,平均发芽率为53.33%,从第7天开始发芽,21天后结束;不同方法处理种皮,场圃发芽率差异极显著,以T6处理发芽率最高,为84.37%;4种处理培育苗木,以T2(黄心土基质且全光照)保存率较高,达到94.44%。两种基质相比,黄心土保存率比轻基质保存率高5.55个百分点,软荚红豆幼苗生长相当缓慢,11个月平均苗高为6.61 cm,平均苗径1.75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荚红豆 形态特征 发芽率 育苗
下载PDF
基于可视化分析的花榈木研究进展及其种质资源保护现状
11
作者 肖亚琴 周洁尘 +6 位作者 段翔 朱天才 彭皎 吴小丽 文虹 王昌 钟红艳 《湖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6期92-98,共7页
花榈木作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树种,不仅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还在经济和文化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可持续发展的推进,花榈木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受到了广泛关注。为系统了解近年来花榈木种质资源研究及其保... 花榈木作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树种,不仅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还在经济和文化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可持续发展的推进,花榈木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受到了广泛关注。为系统了解近年来花榈木种质资源研究及其保护开发的状况,本文基于可视化角度分析了花榈木的研究进展,阐述了花榈木分布情况、种质资源的特点和应用价值,具体介绍了花榈木种质资源的保护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花榈木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榈木 种质资源保护 可持续利用
下载PDF
福建地区红豆树在黄山地区引种表现及适应性评价
12
作者 崔珺 周佳佳 潘健 《宿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8-33,共6页
为探讨红豆树的引种表现,了解红豆树对引种地的适应性。以在黄山引种的福建3个采种地红豆树2年生苗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生长、叶片表型性状及叶片养分元素等指标。结果表明:引种的红豆树在高径比(HDR)、叶形指数(LI)、叶片干物质量(LDMC)... 为探讨红豆树的引种表现,了解红豆树对引种地的适应性。以在黄山引种的福建3个采种地红豆树2年生苗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生长、叶片表型性状及叶片养分元素等指标。结果表明:引种的红豆树在高径比(HDR)、叶形指数(LI)、叶片干物质量(LDMC)、叶片氮含量(N)和叶片碳氮比(C/N)5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评定,引自福建南平的红豆树适应性最好,适合作为优良种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树 引种 表现 适应性
下载PDF
花榈木林下造林效果的初步研究
13
作者 许正武 胡国华 +2 位作者 胡红亮 胡茶清 宋曰钦 《防护林科技》 2024年第4期28-30,62,共4页
为了解花榈木林下造林效果,采用1年生花榈木实生苗在不同坡向、坡位的杉木林下进行造林试验,调查花榈木生长量。结果表明:1年生花榈木苗木成活率高,生长良好,不同坡向、坡位的林分环境因子存在差异,但在1个生长季节内对花榈木苗木成活... 为了解花榈木林下造林效果,采用1年生花榈木实生苗在不同坡向、坡位的杉木林下进行造林试验,调查花榈木生长量。结果表明:1年生花榈木苗木成活率高,生长良好,不同坡向、坡位的林分环境因子存在差异,但在1个生长季节内对花榈木苗木成活和生长的影响没有规律性,需要进行较长期观测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榈木 林下造林 生长量 成活率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博罗红豆叶绿体基因组测序与特征分析
14
作者 刘德浩 陈智涛 +5 位作者 王高锋 钟小华 周小峰 舒夏竺 王少东 李诗琪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4期105-113,共9页
为丰富惠州市特有极小种群植物博罗红豆Ormosia boluoensis的叶绿体基因组资料,进一步为其种质资源鉴定,分子标记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文章基于高通量测序方法完成了博罗红豆不同分布点的叶绿体基因组测序,并运用生物信息学和系统基因组学... 为丰富惠州市特有极小种群植物博罗红豆Ormosia boluoensis的叶绿体基因组资料,进一步为其种质资源鉴定,分子标记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文章基于高通量测序方法完成了博罗红豆不同分布点的叶绿体基因组测序,并运用生物信息学和系统基因组学方法分析其结构、基因构成的特征。结果表明:(1)4个采样点博罗红豆的基因组长度分别为174713、174694、174695、174861 bp,基因组总GC含量分别为36.22%、35.76%、36.42%、36.07%,都具有典型的环状四分体结构;(2)博罗红豆叶绿体基因组包含有142个基因,包括97个蛋白质编码基因(PCG),8个核糖体RNA基因(rRNA),37个转运RNA基因(tRNA);(3)博罗红豆叶绿体基因组中共检测到28225个密码子,这些密码子中编码亮氨酸(Leu)、丝氨酸(Ser)和精氨酸(Arg)的种类最多且均达到6种,使用频率最多的是编码异亮氨酸(Ile)的AUU(1241个)密码子;(4)进一步对其简单重复序列(SSR)及核苷酸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博罗红豆叶绿体基因组具有较高的单核苷酸重复类型SSR,并在LSC区域检测到4个核苷酸多态性变异热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体基因组 测序 特征 博罗红豆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的红豆属植物研究进展
15
作者 郑皓遥 秦新生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5期59-63,共5页
鉴于红豆属植物在生态保护、生态服务以及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重要性,本研究梳理并分析有关红豆属植物的研究文献,揭示红豆属植物研究进展、趋势以及关键学科间的交叉融合现状。收集CNKI数据库中有关红豆属植物的文献,借助CiteSpace、E... 鉴于红豆属植物在生态保护、生态服务以及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重要性,本研究梳理并分析有关红豆属植物的研究文献,揭示红豆属植物研究进展、趋势以及关键学科间的交叉融合现状。收集CNKI数据库中有关红豆属植物的文献,借助CiteSpace、Excel等软件进行计量分析、可视化处理以及关键词聚类。研究结果表明,2005—2021年,年度发文量波动式增长,2021年发文数量最高,呈现突破式增长;韦小丽发文量较多(29篇),存在多个较大的作者群,已经形成中大型合作网络的基本骨架,但作者群间的合作还有进一步深化的空间;形成了高校、研究院并重的研究格局,贵州大学林学院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在该领域发表的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水平和影响力;研究机构已经形成群簇现象,该领域机构、机构群之间的合作交流还有提升空间;相关研究集中在红豆属物种的育苗和造林等方面,关键词聚类主要包括人工林探析、野生群落特征探析及保护、植物资源利用探析;当前,学者对红豆属植物的木材利用以及野外种群复壮较为关注,红豆属下多物种的濒危保护、生态恢复及其环境适应性研究成为新的研究焦点。基于研究现状与趋势,建议加强基础研究与跨学科融合,促进学术交流与资源共享,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 红豆属 CITESPACE 前沿分析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不同郁闭度和坡位对杉木林下套种鄂西红豆树的影响
16
作者 冯寿荣 《福建林业》 2024年第5期32-35,共4页
对不同林分郁闭度、不同坡位杉木林下套种的鄂西红豆树生长及生物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坡位、不同郁闭度对杉木胸径及树高均有一定的影响,下坡位杉木平均胸径及树高与上坡位相比分别提高了59.65%及26.43%,郁闭度0.5~0.6的杉木... 对不同林分郁闭度、不同坡位杉木林下套种的鄂西红豆树生长及生物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坡位、不同郁闭度对杉木胸径及树高均有一定的影响,下坡位杉木平均胸径及树高与上坡位相比分别提高了59.65%及26.43%,郁闭度0.5~0.6的杉木平均胸径及树高与郁闭度0.3~0.4处理相比分别提高了22.80%及22.30%;不同郁闭度对鄂西红豆树胸径和树高的影响均依次为0.5~0.6>0.3~0.4>0,对枝下高及冠幅的影响为0>0.5~0.6>0.3~0.4,对树干、叶、根及总生物量的影响为0.5~0.6>0.3~0.4>0。不同坡位对鄂西红豆树胸径、树高、枝下高、总生物量的影响依次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鄂西红豆树树高与胸径、冠幅与胸径及树高呈极显著正相关,干、枝、叶生物量与根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下坡位且杉木林分郁闭度为0.5~0.6适合杉木林下套种的鄂西红豆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套种 杉木 鄂西红豆树 生长 生物量
下载PDF
广东象头山博罗红豆种群特征
17
作者 刘彩琴 朱晋圮 +3 位作者 陶君 张粤 康宁 黄萧洒 《热带林业》 2024年第1期19-22,共4页
博罗红豆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此前的野外记录表明其生存空间狭窄,且种群规模较小。该次在惠州境内再发现博罗红豆种群,对于揭示博罗红豆极小种群生境要求和进一步研究该物种提供了新的基础。该文采用野外勘查与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 博罗红豆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此前的野外记录表明其生存空间狭窄,且种群规模较小。该次在惠州境内再发现博罗红豆种群,对于揭示博罗红豆极小种群生境要求和进一步研究该物种提供了新的基础。该文采用野外勘查与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博罗红豆的新分布点设置样方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新分布点内群落以乔木为优势层,红楠是群落中的优势树种,博罗红豆在群落内不占优势;龄级分析显示,该博罗红豆种群幼苗阶段的个体数量充足,具有较强的更新能力。建议加强管护措施,降低可能对种群产生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罗红豆 群落结构 物种组成 龄级
下载PDF
极小种群植物博罗红豆的种内和种间竞争
18
作者 刘德浩 陈智涛 +4 位作者 舒夏竺 周小峰 王高锋 钟小华 黄竞中 《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14-18,共5页
为了探讨惠州特有极小种群博罗红豆群落内物种间的竞争关系,该研究通过对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博罗红豆群落内的59株对象木及522株竞争木开展调查,运用Hegyi单木竞争模型分析了博罗红豆种内与种间竞争强度。结果表明,(1)博罗红豆... 为了探讨惠州特有极小种群博罗红豆群落内物种间的竞争关系,该研究通过对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博罗红豆群落内的59株对象木及522株竞争木开展调查,运用Hegyi单木竞争模型分析了博罗红豆种内与种间竞争强度。结果表明,(1)博罗红豆的种内竞争强度(335.828)大于种间竞争强度(217.745),其竞争压力主要来自于种内竞争。(2)博罗红豆伴生树种有28种,其竞争指数大于10的树种有密花山矾>网脉山龙眼>甜槠>鼠刺>密花树>赤楠>华润楠>红淡比>柯。(3)博罗红豆对象木胸径与种内、种间和林分的竞争指数之间均服从幂函数关系,随着博罗红豆胸径增大,其种内、种间、林分的竞争指数逐渐降低,当对象木胸径小于3 cm时,竞争指数最高;随着对象木胸径的增长,竞争指数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种间竞争与林分竞争符合相同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内竞争 种间竞争 竞争指数 博罗红豆 极小种群
下载PDF
杉木林不同密度套种鄂西红豆树初期生长效果分析
19
作者 张昌财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5期98-102,共5页
选择22年生人工杉木林间伐调整林分密度后套种鄂西红豆树,设计3种不同密度套种方式:A处理为杉木900株/hm^(2)套种鄂西红豆树600株/hm^(2)、B处理为杉木750株/hm^(2)套种鄂西红豆树750株/hm^(2)、C处理为杉木600株/hm^(2)套种鄂西红豆树... 选择22年生人工杉木林间伐调整林分密度后套种鄂西红豆树,设计3种不同密度套种方式:A处理为杉木900株/hm^(2)套种鄂西红豆树600株/hm^(2)、B处理为杉木750株/hm^(2)套种鄂西红豆树750株/hm^(2)、C处理为杉木600株/hm^(2)套种鄂西红豆树900株/hm^(2),比较人工杉木林不同密度套种鄂西红豆树的生长效果,结果表明:套种6年后,杉木和鄂西红豆树的生长量均随杉木保留密度的降低而增大,对2个树种的保存率没有显著影响,以C处理形成的异龄复层林的生长效果最佳,杉木的平均胸径达22.6 cm,平均树高达16.8 m,平均单株材积达0.3214 m^(3),平均蓄积量达192.197m^(3)/hm^(2);鄂西红豆树的平均胸径达5.5 cm,平均树高达6.5 m,平均单株材积达0.0086 m^(3),平均蓄积量达7.224 m^(3)/hm^(2);杉木、鄂西红豆树的合计蓄积量达199.421 m^(3)/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林 鄂西红豆树 保留密度 林下套种 生长效果
下载PDF
木荚红豆群落的能量现存量 被引量:12
20
作者 林瑞余 谢锦升 +2 位作者 蔡丽平 陈银秀 杨玉盛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7-40,共4页
在生物量调查和热值测定的基础上 ,研究了三明莘口教学林场 34年生的木荚红豆群落的能量现存量。结果表明 :木荚红豆群落地上部分各组分的灰分含量、干重热值 (GCV)、去灰分热值 (AFCV)均以叶最高 ;地下部分的灰分含量、GCV、AFCV基本... 在生物量调查和热值测定的基础上 ,研究了三明莘口教学林场 34年生的木荚红豆群落的能量现存量。结果表明 :木荚红豆群落地上部分各组分的灰分含量、干重热值 (GCV)、去灰分热值 (AFCV)均以叶最高 ;地下部分的灰分含量、GCV、AFCV基本随根径的减小而增加。木荚红豆群落的灰分含量平均值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而GCV、AFCV平均值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其群落的能量现存量为 4839.2 0× 1 0 9J/hm2 ,其中地上部分为 41 70 .92× 1 0 9J/hm2 (占86.1 9% ) ,地下部分为 489.1 0× 1 0 9J/hm2 (占 1 0 .1 1 % ) ,群落的能量现存量 96.30 %分布在乔木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荚红豆群落 灰分 热值 能量现存量 生物量 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