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黔地区濒危植物红豆树种群结构与数量动态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明彬 韦小丽 +3 位作者 韦忆 王嫚 余大龙 袁刚毅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9-192,共14页
红豆树(Ormosia hosiei)是我国南方特有珍稀濒危植物,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人文价值。为了解红豆树种群在川黔山区的生存现状及制约种群发展的原因,该文以川黔4个区域红豆树自然种群为调查对象,采用典型样地调查的方法,根据不同种群的... 红豆树(Ormosia hosiei)是我国南方特有珍稀濒危植物,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人文价值。为了解红豆树种群在川黔山区的生存现状及制约种群发展的原因,该文以川黔4个区域红豆树自然种群为调查对象,采用典型样地调查的方法,根据不同种群的分布特征,每个种群分别设置2个面积为20 m×20 m的具有代表性的样地进行调查,通过编制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计算数量动态指数、利用生存函数及时间序列模型分析了川黔山区不同红豆树种群的结构与动态特征。结果表明:(1)河株村和干耳盘村种群龄级结构呈倒“J”型结构,陈家湾村和绒春村种群呈不规则“哑铃”型结构,红豆树种群自然更新能力强,但中龄级个体容易缺失。(2)4个种群均为增长型,存活曲线接近于Deevey-Ⅱ型,其中河株村、陈家湾村和绒春村种群消失率和死亡率呈“多峰型”,种群在生长中期容易受到外界干扰。(3)红豆树种群数量动态变化表现为幼龄级个体死亡率高,成熟龄级个体数量动态稳定的特点,其形成原因与山区地形特点和红豆树种子传播特性有关。(4)RDA排序结果显示,海拔和坡度是影响幼龄个体数量结构的主导因子,干扰强度是影响种群中高龄个体数量结构的主要因素。综上表明,川黔山区红豆树天然种群结构与数量特征的形成受制于山区地形特点、红豆树自身繁殖特性以及环境压力;通过对种群幼龄个体密度控制和中龄个体生长空间进行管理,可以提高种群幼苗存活率,促进中龄个体健壮生长,维持红豆树天然种群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树 濒危植物 种群结构 静态生命表 生存函数
下载PDF
郁闭度对柳杉人工林下红豆树幼树生长和矿质营养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姚华忆 谢义春 +1 位作者 王碧艳 韦小丽 《贵州科学》 2024年第3期23-27,共5页
为探讨红豆树在不同郁闭度林冠下造林的效果,筛选林下更新补植红豆树的最佳郁闭度,在现有柳杉人工林中通过调控设置3个郁闭度L_(1)(0.6)、L_(2)(0.5)、L_(3)(0.4),补植2年生红豆树幼苗,测定其株高、地径、生物量等生长指标和叶片氮、磷... 为探讨红豆树在不同郁闭度林冠下造林的效果,筛选林下更新补植红豆树的最佳郁闭度,在现有柳杉人工林中通过调控设置3个郁闭度L_(1)(0.6)、L_(2)(0.5)、L_(3)(0.4),补植2年生红豆树幼苗,测定其株高、地径、生物量等生长指标和叶片氮、磷、钾等矿质营养含量指标,通过隶属函数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郁闭度处理下红豆树株高、地径生长差异不显著(P>0.05),株高生长最好的是郁闭度0.5,分别比郁闭度0.6、0.4提高19.27%和11.52%;地径生长最好的是郁闭度0.5,比表现最差的郁闭度0.4高0.06%;不同郁闭度处理,红豆树根、茎、叶、总生物量差异显著(P<0.05),根、叶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均以郁闭度0.5表现最优;不同处理红豆树叶片氮、磷、钾差异显著(P<0.05),均是郁闭度0.5含量最高。通过隶属函数综合分析表明,红豆树在不同郁闭度下的生长综合表现L_(2)>L_(1)>L_(3),可以认为2年生的红豆树在柳杉林下栽植适宜的郁闭度为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闭度 红豆树 柳杉人工林 生长 矿质营养 林下更新
下载PDF
珍稀树种红豆树幼苗配方施肥研究
3
作者 朱敏 陆欣远 韦小丽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4-83,共10页
【目的】为揭示N、P、K元素对造林初期红豆树幼苗生长的影响,探究提高其生长的最佳施肥配方。【方法】以2年生红豆树幼苗为研究对象,用大容器模拟造林地生境,采用“3414”不完全区组正交设计铺设氮(N)、磷(P)、钾(K)三因素施肥试验。供... 【目的】为揭示N、P、K元素对造林初期红豆树幼苗生长的影响,探究提高其生长的最佳施肥配方。【方法】以2年生红豆树幼苗为研究对象,用大容器模拟造林地生境,采用“3414”不完全区组正交设计铺设氮(N)、磷(P)、钾(K)三因素施肥试验。供试肥料分别为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其主要有效成分及含量分别为N(46%)、P_(2)O_(5)(22.6%)、K_(2)O(52.1%)。测定并分析各施肥处理下红豆树幼苗高、地径、根系形态、生物量等指标,并基于生物量拟合出不同处理下N、P、K肥效模型。【结果】合理的N、P、K元素配合施用可以显著促进红豆树苗生长。14个处理中,T7处理(N2P3K2)的红豆树生长效果最佳,其苗高和地径增量以及总生物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48.64%、117.20%、87.80%,且根系发育最好。各处理下三元素的效应均表现为:P>N>K,表明磷肥对红豆树生长的重要性。将红豆树生物量与N、P、K施用量进行一元、二元、三元效应模型拟合,其中,一元肥效模型表明,氮、磷、钾施用效应均符合报酬递减律;二元肥效模型显示,NP肥配施互作效应最大,NK肥配施互作效应最小;三元肥效模型表明,3种元素配施的增产效果显著优于任意2种元素配施。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T7为最佳施肥处理组。【结论】T7处理(N2P3K2)可显著提高2年生红豆树幼苗高、地径、根系指标、总生物量等指标。经三元模型拟合后得到,其N、P_(2)O_(5)、K_(2)O的最优施肥量分别为42.917、70.565、24.439 g/株,适宜的N、P、K施用比例为1∶1.64∶0.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树 “3414”试验设计 肥效模型
下载PDF
光照条件对红豆树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
4
作者 姚华忆 苏石诚 +1 位作者 陈模芳 韦小丽 《贵州科学》 2024年第4期33-37,共5页
利用1年生红豆树幼苗的不同透光率遮阳网盆栽试验,探讨不同光照强度对其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豆树苗的生长在50%光照处理下最好,其苗高增量7.31 cm、地径增量3.35 mm、主根长13.51 cm和地上生物量12.64 g、地下生物量1... 利用1年生红豆树幼苗的不同透光率遮阳网盆栽试验,探讨不同光照强度对其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豆树苗的生长在50%光照处理下最好,其苗高增量7.31 cm、地径增量3.35 mm、主根长13.51 cm和地上生物量12.64 g、地下生物量13.14 g以及总生物量25.78 g,均为最高。随遮光强度的增加,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适宜的光强为50%~75%光照;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细胞膜相对电导率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呈增加趋势,表现出弱光下的防御性反映。50%光照处理条件下丙二醛含量最小,强光和弱光下幼苗的膜脂过氧化作用增强。综上,不同光照条件下红豆树幼苗生长表现为50%光照>75%光照>25%光照>100%光照,50%光照最有利于幼苗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树 光照条件 幼苗 生长 生理生化
下载PDF
福建地区红豆树在黄山地区引种表现及适应性评价
5
作者 崔珺 周佳佳 潘健 《宿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8-33,共6页
为探讨红豆树的引种表现,了解红豆树对引种地的适应性。以在黄山引种的福建3个采种地红豆树2年生苗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生长、叶片表型性状及叶片养分元素等指标。结果表明:引种的红豆树在高径比(HDR)、叶形指数(LI)、叶片干物质量(LDMC)... 为探讨红豆树的引种表现,了解红豆树对引种地的适应性。以在黄山引种的福建3个采种地红豆树2年生苗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生长、叶片表型性状及叶片养分元素等指标。结果表明:引种的红豆树在高径比(HDR)、叶形指数(LI)、叶片干物质量(LDMC)、叶片氮含量(N)和叶片碳氮比(C/N)5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评定,引自福建南平的红豆树适应性最好,适合作为优良种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树 引种 表现 适应性
下载PDF
不同郁闭度和坡位对杉木林下套种鄂西红豆树的影响
6
作者 冯寿荣 《福建林业》 2024年第5期32-35,共4页
对不同林分郁闭度、不同坡位杉木林下套种的鄂西红豆树生长及生物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坡位、不同郁闭度对杉木胸径及树高均有一定的影响,下坡位杉木平均胸径及树高与上坡位相比分别提高了59.65%及26.43%,郁闭度0.5~0.6的杉木... 对不同林分郁闭度、不同坡位杉木林下套种的鄂西红豆树生长及生物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坡位、不同郁闭度对杉木胸径及树高均有一定的影响,下坡位杉木平均胸径及树高与上坡位相比分别提高了59.65%及26.43%,郁闭度0.5~0.6的杉木平均胸径及树高与郁闭度0.3~0.4处理相比分别提高了22.80%及22.30%;不同郁闭度对鄂西红豆树胸径和树高的影响均依次为0.5~0.6>0.3~0.4>0,对枝下高及冠幅的影响为0>0.5~0.6>0.3~0.4,对树干、叶、根及总生物量的影响为0.5~0.6>0.3~0.4>0。不同坡位对鄂西红豆树胸径、树高、枝下高、总生物量的影响依次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鄂西红豆树树高与胸径、冠幅与胸径及树高呈极显著正相关,干、枝、叶生物量与根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下坡位且杉木林分郁闭度为0.5~0.6适合杉木林下套种的鄂西红豆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套种 杉木 鄂西红豆树 生长 生物量
下载PDF
杉木林不同密度套种鄂西红豆树初期生长效果分析
7
作者 张昌财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5期98-102,共5页
选择22年生人工杉木林间伐调整林分密度后套种鄂西红豆树,设计3种不同密度套种方式:A处理为杉木900株/hm^(2)套种鄂西红豆树600株/hm^(2)、B处理为杉木750株/hm^(2)套种鄂西红豆树750株/hm^(2)、C处理为杉木600株/hm^(2)套种鄂西红豆树... 选择22年生人工杉木林间伐调整林分密度后套种鄂西红豆树,设计3种不同密度套种方式:A处理为杉木900株/hm^(2)套种鄂西红豆树600株/hm^(2)、B处理为杉木750株/hm^(2)套种鄂西红豆树750株/hm^(2)、C处理为杉木600株/hm^(2)套种鄂西红豆树900株/hm^(2),比较人工杉木林不同密度套种鄂西红豆树的生长效果,结果表明:套种6年后,杉木和鄂西红豆树的生长量均随杉木保留密度的降低而增大,对2个树种的保存率没有显著影响,以C处理形成的异龄复层林的生长效果最佳,杉木的平均胸径达22.6 cm,平均树高达16.8 m,平均单株材积达0.3214 m^(3),平均蓄积量达192.197m^(3)/hm^(2);鄂西红豆树的平均胸径达5.5 cm,平均树高达6.5 m,平均单株材积达0.0086 m^(3),平均蓄积量达7.224 m^(3)/hm^(2);杉木、鄂西红豆树的合计蓄积量达199.421 m^(3)/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林 鄂西红豆树 保留密度 林下套种 生长效果
下载PDF
毛竹林下不同树种的生长、光合作用及生理特性 被引量:2
8
作者 诸炜荣 黄云峰 +7 位作者 柴庆辉 吴佳 靳晓东 余礼华 毕毓芳 吴雪玲 王璐 唐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6-29,共4页
通过分析毛竹林下红豆树、浙江楠、浙江樟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密度效应,探索适合毛竹纯林转变为竹阔混交林的模式体系。结果表明:毛竹林下红豆树、浙江楠、浙江樟的生长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红豆树和浙江樟的长势明显好于浙江楠。3个树种的... 通过分析毛竹林下红豆树、浙江楠、浙江樟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密度效应,探索适合毛竹纯林转变为竹阔混交林的模式体系。结果表明:毛竹林下红豆树、浙江楠、浙江樟的生长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红豆树和浙江樟的长势明显好于浙江楠。3个树种的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保护酶活性、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均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浙江楠、浙江樟在毛竹林下生长存在一定的胁迫,而红豆树的类胡萝卜素质量浓度及POD活性较高,增加了细胞保护能力。3个树种中,红豆树更适合在毛竹林下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红豆树 浙江楠 浙江樟 光合作用 生理特性
下载PDF
芽苗切根处理对红豆树苗木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任文玲 罗帅 +3 位作者 史锋厚 金喜春 鲁义增 韩彪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25,29,共7页
以红豆树(Ormosia hosiei Hemsl.et Wils.)芽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芽苗分别进行切除主根1/3、1/2、2/3处理后,将芽苗分别移栽至育苗容器中培育1个生长季,以不切根处理作为对照(CK),通过研究不同强度芽苗切根处理对红... 以红豆树(Ormosia hosiei Hemsl.et Wils.)芽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芽苗分别进行切除主根1/3、1/2、2/3处理后,将芽苗分别移栽至育苗容器中培育1个生长季,以不切根处理作为对照(CK),通过研究不同强度芽苗切根处理对红豆树苗木生长的影响,探寻最适的芽苗切根比例。结果表明:切根处理对于红豆树苗木的苗高、地径、生物量积累、根系形态发育均会产生影响。切除芽苗主根2/3处理促进了红豆树苗木苗高和地径生长,同时促进苗木生物量的积累。切根处理缩短了苗木的主根长,影响一级侧根的数量。切除芽苗主根2/3处理的苗木根构型较好,其根系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等根系指标均高于其他处理。红豆树芽苗切除主根2/3处理为最佳切根比例,苗木生长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树 芽苗 切根 苗木生长
下载PDF
不同地理种源红豆树幼苗叶片功能性状与碳氮磷化学计量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崔珺 孙梦 +3 位作者 程瀚远 徐晶晶 刘宇捷 潘健 《凯里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40-50,共11页
为了解地理环境因子对不同种源红豆树Ormosia hosiei的影响及其响应和适应特征,以引种在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渣湾采育场红豆树2年生幼苗为研究对象,对9个种源红豆树的叶片功能性状、化学计量指标、种源地环境因子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 为了解地理环境因子对不同种源红豆树Ormosia hosiei的影响及其响应和适应特征,以引种在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渣湾采育场红豆树2年生幼苗为研究对象,对9个种源红豆树的叶片功能性状、化学计量指标、种源地环境因子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9个地理种源红豆树叶功能性状种源间变异系数为6.88%—32.02%,化学计量种源间变异系数为2.90%—30.84%,叶片碳含量(LC)变异系数最小(3.20%),且种源间差异不显著,说明C元素是红豆树叶片最稳定的元素.9个地理种源红豆树叶形指数(LI)、干物质量(LD⁃MC)、叶片氮(N)、磷(P)及化学计量比差异显著;红豆树生长受到引种地磷(P)元素的限制;种源地的经度、年平均降水和年平均温度等环境因子对其叶功能性状和化学计量具有显著影响,表明红豆树幼苗对地理环境变化具有局部适应.本引种区较适合引种浙江龙泉和四川雅安两个种源地的红豆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种源 红豆树 功能性状 碳氮磷化学计量
下载PDF
不同林分密度下叶片功能性状比较
11
作者 赵昌高 余丽慧 +3 位作者 华剑文 陈翊 季必浩 季赛娟 《福建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48-54,71,共8页
2020年,以浙江省景宁草鱼塘林场营造的珍贵树种混交林分中10~12年生的红豆树和小叶青冈为研究对象,分析测定不同林分密度(800、1600、2500、3300株·hm^(-2))下叶片的形态变化、比叶重和生理变化等。结果表明:红豆树叶片性状在低于2... 2020年,以浙江省景宁草鱼塘林场营造的珍贵树种混交林分中10~12年生的红豆树和小叶青冈为研究对象,分析测定不同林分密度(800、1600、2500、3300株·hm^(-2))下叶片的形态变化、比叶重和生理变化等。结果表明:红豆树叶片性状在低于2500株·hm^(-2)的密度条件下,变化不显著;而在密度3300株·hm^(-2)条件下,叶片的面积、重量、厚度均变小,显著阻碍生长;小叶青冈叶片性状与伴生树种季节性变换相适应,整体受林分密度影响不显著。不同密度条件下红豆树与小叶青冈幼树叶片生理生化指标表现存在差异,适宜在1600~2500株·hm^(-2)林分密度条件下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树 小叶青冈 林分密度 叶片功能性状
下载PDF
浙闽五个红豆树自然保留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21
12
作者 赵颖 何云芳 +3 位作者 周志春 冯建国 金国庆 王邦顺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279-1283,共5页
红豆树是我国三级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是家具、装饰、雕刻等上等用材。应用ISSR分子标记研究浙闽2省5个红豆树自然保留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遗传分化。结果表明,红豆树遗传多样性丰富,物种水平的多态位点百分率高达91.46%,总的... 红豆树是我国三级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是家具、装饰、雕刻等上等用材。应用ISSR分子标记研究浙闽2省5个红豆树自然保留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遗传分化。结果表明,红豆树遗传多样性丰富,物种水平的多态位点百分率高达91.46%,总的种群基因多样性为0.3981,显著地高于其他珍稀濒危树种。研究的5个红豆树自然保留种群虽较小,但皆维持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种群多态百分率(PPL)、Nei基因多样性(HE)和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I)分别为81.71%~89.02%、0.3498—0.3831和0.5026~0.5506。因现有红豆树种群皆是在过渡采伐后保留下来的,片断化时间较短,种群间遗传分化较小,仅有6.45%的遗传变异存在于自然保留种群间,而种群内的变异占总变异的93.55%。较大的红豆树种群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应优先加强遗传保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树 自然保留种群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ISSR—PCR
下载PDF
3种珍贵用材树种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方案优选 被引量:82
13
作者 周志春 刘青华 +3 位作者 胡根长 刘荣松 陈杏来 冯建国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2-178,共7页
珍贵用材树种由于其木材品质出众而倍受人们的青睐,并且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对珍贵用材的需求与日俱增。我国珍贵用材树种天然资源严重匮乏,主要依赖进口的珍贵木材价格以每年30%的速率增长,因此发展珍贵用材树种前景看好。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红豆树 浙江楠 网袋容器育苗
下载PDF
红豆树优树种子和幼苗性状的变异分析及优良家系的初选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李峰卿 陈焕伟 +3 位作者 周志春 楚秀丽 徐肇友 肖纪军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7-65,共9页
以不同产地(包括江西资溪,浙江的龙泉和庆元,福建的泰宁、南平和柘荣及四川内江)的76株红豆树(Ormosia hosiei Hemsl.et E.H.Wilson)优树的种子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大田育苗,对其种子性状以及各家系幼苗的生长性状、叶片性... 以不同产地(包括江西资溪,浙江的龙泉和庆元,福建的泰宁、南平和柘荣及四川内江)的76株红豆树(Ormosia hosiei Hemsl.et E.H.Wilson)优树的种子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大田育苗,对其种子性状以及各家系幼苗的生长性状、叶片性状、根系性状和苗高生长节律进行测量和计算,并进行了方差分析、遗传力估算和相关性分析;此外,对供试红豆树优树中的优良家系进行了初选。结果表明:红豆树优树间的种子性状和家系间的幼苗性状均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红豆树幼苗生长性状、叶片性状和根系性状的家系遗传力为0.479~0.854,显示家系遗传控制程度中等或较强。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红豆树幼苗的苗高和地径与种厚、百粒质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地径与叶片性状和根系性状的表型相关系数和遗传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苗高仅与主根长和单株长度大于5 cm的一级侧根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苗高与其线性生长始期、最大线性生长速率、线性生长速率和线性生长总量总体上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其线型生长末期和线性生长期呈不显著相关。根据家系遗传力,选择苗高作为主要性状,同时兼顾地径,从76个优树家系中初选出19个优良家系,其中,63.2%的优良家系来自浙江龙泉,26.3%的优良家系来自福建柘荣,浙江龙泉12家系的苗高和地径均为最大,浙江龙泉11家系的苗高和浙江龙泉19家系的地径次之。此外,最大叶片的长度和宽度的家系遗传力较高,且与地径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可作为红豆树优良家系初选的辅助指标。研究结果显示:苗高、地径和叶片大小可用于初步筛选红豆树优良家系,且初选的优良家系可作为红豆树育种和无性繁殖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树 种子性状 幼苗性状 变异 优良家系
下载PDF
红豆树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和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翟大才 姚建林 +5 位作者 王文娟 尹霞 李继 奚晓飞 任梦强 柏晓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14-819,共6页
为探究红豆树叶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及其生物活性,本研究首次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红豆树叶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结合DPPH和ABTS法及抑菌圈法,评价其体外抗氧化和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从红豆树叶挥发... 为探究红豆树叶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及其生物活性,本研究首次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红豆树叶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结合DPPH和ABTS法及抑菌圈法,评价其体外抗氧化和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从红豆树叶挥发油中共检测出化合物36个,占挥发油总量的90.50%;挥发油主要成分为1,4-二十烷二烯(25.72%)、1,19-二十烷二烯(10.85%)、2,6-二叔丁基对甲酚(10.14%)、邻苯二甲酸正丁基异丁基酯(9.75%)、(Z,Z)-6,9-二十烷二烯(7.60%)、(E,E)-α-金合欢烯(7.51%)、叶醇(4.74%)和2-异丙烯基-5-甲基-6-庚烯-1-醇(4.04%)。红豆树叶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作用的半数有效量(ED_(50))分别为0.27、0.14 mg/mL,且抗氧化活性与挥发油浓度呈量效相关。红豆树叶挥发油浓度为7.1 mg/mL时,其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抑菌圈分别为11.29、9.88、10.85和11.03 mm。本研究为红豆树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树叶 挥发油 化学成分 抗氧化活性 抑菌活性
下载PDF
不同红豆树人工林生长和心材特性的差异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蕊 王秀花 +2 位作者 陈柳英 冯建国 周志春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2-419,共8页
选用浙闽23~38年生的8块红豆树Ormosia hosiei人工片林,以研究立地条件、林分密度和林龄等对红豆树人工林生长和材质材性的影响,同时探讨这些因子对红豆树心材生长特性的作用。结果表明:人工栽植的红豆树分叉干率较高(59.1%)、树干... 选用浙闽23~38年生的8块红豆树Ormosia hosiei人工片林,以研究立地条件、林分密度和林龄等对红豆树人工林生长和材质材性的影响,同时探讨这些因子对红豆树心材生长特性的作用。结果表明:人工栽植的红豆树分叉干率较高(59.1%)、树干通直度较低,需加强修枝和抹芽等促使其优质干材的形成和生长。好的立地条件和适宜的林分密度有利于促进红豆树径向生长和木材积累量。红豆树人工林木材基本密度中等,为0.50~0.59 g.m-3,平均为0.543 2 g.m-3,较少受立地和林龄的影响。木材基本密度从髓心向外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第35轮后趋于平缓或下降,其径向均匀性相对较高。红豆树心材半径和心材面积分别与胸径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R2=0.749,F1,315=17.91,P=0.005)和幂函数正相关(R2=0.7719,F1,315=20.3,P=0.004)关系,可通过延长培育周期和提高径生长量等来培养大径阶、高心材率的红豆树优质干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培育学 红豆树 人工林 生长 木材基本密度 心材
下载PDF
不同干扰条件下红豆树种群数量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群芳 彭培好 +1 位作者 王娟 刘贤安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35-740,共6页
红豆树(Ormosia hosiei)为中国特有种,兼具材用、药用、园艺观赏及科学研究等价值,但是日益严重的干扰对红豆树种群造成了极大影响。本文基于红豆树胸径与年龄之间的关系,初步分析了受干扰程度不同的3个红豆树种群的年龄结构、种群静态... 红豆树(Ormosia hosiei)为中国特有种,兼具材用、药用、园艺观赏及科学研究等价值,但是日益严重的干扰对红豆树种群造成了极大影响。本文基于红豆树胸径与年龄之间的关系,初步分析了受干扰程度不同的3个红豆树种群的年龄结构、种群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及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结果显示:受严重干扰的种群幼苗严重不足,种群表现出明显的衰退趋势;近年来受中度干扰的种群幼苗个体数占绝对优势,为各级数量的78.77%;长期受轻微干扰的种群年龄级结构表现出为稳定的特征。这3个种群生命表最大的差异在于受干扰最严重种群的第Ⅰ龄级和第Ⅱ龄级的死亡率为负,这说明其幼苗库不足。存活曲线都存在波动,长期受轻微干扰的种群死亡率变幅最小。研究认为,红豆树种质资源和分布面积都有所减少,应加强科学研究和保护,进行适度干扰,使种群朝着进展演替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树 干扰 种群数量特征 种群生命表 存活曲线
下载PDF
红豆树优树子代遗传多样性及与生长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峰卿 周志春 +2 位作者 楚秀丽 陈焕伟 邓章文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2-50,共9页
[目的]研究红豆树优树自由授粉子代遗传多样性及其对生长的影响,比较天然居群子代和孤立木子代遗传多样性差异,揭示子代遗传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及天然居群在子代遗传多样性维持中的作用,为红豆树遗传保育和优异种质挖掘提供科学依据。[方... [目的]研究红豆树优树自由授粉子代遗传多样性及其对生长的影响,比较天然居群子代和孤立木子代遗传多样性差异,揭示子代遗传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及天然居群在子代遗传多样性维持中的作用,为红豆树遗传保育和优异种质挖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来自浙、闽、赣、川等26个红豆树优树自由授粉家系为研究对象,利用11对SSR引物对765个子代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评价,同时分析子代遗传多样性参数与种子、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1)红豆树优树子代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有效等位基因数为7.766个,观测杂合度(H_O)和期望杂合度(H_E)分别为0.469和0.865。(2)除SSR8外,其余位点的观测杂合度均小于期望杂合度,表明子代群体绝大多数位点处于杂合子缺失状态。(3)红豆树不同家系的遗传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12号家系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8号家系则最低。(4)比较发现,天然居群子代的遗传多样性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孤立木子代。(5)F统计量和分子方差分析(AMOVA)均表明,红豆树优树子代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家系内,家系间的遗传分化相对较小。(6)相关性分析发现,子代遗传多样性参数与种子性状、子代年高生长量呈显著正相关(r=0.378~0.527)。[结论]较大的红豆树天然居群在维持其子代较高遗传多样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子代遗传多样性显著影响苗木生长,这为红豆树遗传保育和优良家系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树 优树 家系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红豆树种子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和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翟大才 房震 +4 位作者 汪勇 张明亮 胡宗浩 李强 柏晓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46-951,共6页
为研究红豆树种子的化学组成及生物活性。本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甲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鉴定,并首次采用不同极性溶剂对红豆树种子的生物活性物质进行萃取;同时,利用DPPH法、ABTS法和抑菌圈法评价红豆树种子生... 为研究红豆树种子的化学组成及生物活性。本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甲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鉴定,并首次采用不同极性溶剂对红豆树种子的生物活性物质进行萃取;同时,利用DPPH法、ABTS法和抑菌圈法评价红豆树种子生物活性物质的体外抗氧化及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从红豆树种子萃取物中共检测出化合物12个,占萃取物总量的89.03%;种子萃取物的主要成分为5-羟甲基糠醛(52.98%)、D-阿洛糖(7.24%)、2,3-二甲氧基-10,11-二氢二苯并(b,f)恶庚英-10-醇(6.51%)、甲基丁香酚(4.53%)、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H-吡喃-4-酮(4.45%)、黄樟素(3.75%)、α-松油醇(3.31%)、2,6-二甲氧基苯酚(2.01%),此8种成分占总量的84.78%。红豆树种子正丁醇、乙酸乙酯和石油醚等萃取物对DPPH和ABTS自由基均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且抗氧化活性与萃取物浓度呈线性相关。当红豆树种子正丁醇、乙酸乙酯和石油醚等萃取物浓度为10.0 mg/mL时,正丁醇萃取物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最佳;乙酸乙酯萃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最佳;石油醚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最佳。研究结果为红豆树种子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树种子 萃取物 化学成分 抗氧化 抑菌活性
下载PDF
红豆树下胚轴再生体系建立及高效微体繁殖 被引量:4
20
作者 何官榕 何碧珠 +1 位作者 林魁 毕玉蓉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6-383,共8页
以成熟红豆果为外植体,在新成熟红豆果外壳生长点处进行机械剪口破壳处理后,接种于经高压灭菌的种子胚芽诱导培养基WPM+6-BA4.44μmol/L+NAA0.54μmol/L+Su 3%+AC 0.15%+Ag 0.65%中,待种胚芽长至5~6 cm时,切取芽的顶部、中段分别作为扩... 以成熟红豆果为外植体,在新成熟红豆果外壳生长点处进行机械剪口破壳处理后,接种于经高压灭菌的种子胚芽诱导培养基WPM+6-BA4.44μmol/L+NAA0.54μmol/L+Su 3%+AC 0.15%+Ag 0.65%中,待种胚芽长至5~6 cm时,切取芽的顶部、中段分别作为扩大繁殖的繁殖体,余下的子叶部分采用机械处理方式诱导潜伏芽的形成.适宜下胚轴芽诱导培养基为WPM+6-BA 4.44μmol/L+NAA 0.54μmo儿+TDZ 0.05μmol/L+Su 3%+AC 0.1 5%+Ag 0.65%,芽诱导率约达80%;适宜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WPM+6-BA 4.44μmol/L+TDZ 0.05μmol/L+NAA 1.61μmol/L+KT 2.23μmol/L+Su 3%+AC 0.15%+Ag 0.65%;适宜壮苗培养基为WPM+6-BA2.22μnol/L+NAA 1.6lμmol/L+KT 2.23μmol/L+Su 3%+AC 0.15%+Ag 0.65%;适宜生根培养基为1/2WPM+IBA 4.92μmol/L+NAA 2.67μmol/L+Su 3%+AC 0.15%+Ag 0.65%.成功诱导下胚轴潜伏芽萌发并形成完整植株,为木本植物红豆树高效繁殖提供了一个新途径和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树 微体繁殖 下胚轴 高效再生 潜伏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