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vergent Immunomodulatory Effects of Extracts and Phenolic Compounds from the Fern Osmunda Japonica Thunb 被引量:9
1
作者 朱晓新 李玉洁 +6 位作者 杨岚 张东 陈颖 Eva Kmonickova 翁小刚 杨庆 Zdenek Zidek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2013年第10期761-770,共10页
Objective: To study possible immunobiological potential of Osmunda japonica Thunb. Methods: Immunomodulatory effects of ethanol extracts prepared from rhizomes of O. japonica and phenolic compounds isolated from the... Objective: To study possible immunobiological potential of Osmunda japonica Thunb. Methods: Immunomodulatory effects of ethanol extracts prepared from rhizomes of O. japonica and phenolic compounds isolated from the extracts were investigated under the in vitro conditions using the rat peritoneal cells (2 × 10_6/mL; 24 h culture). Biosynthesis of nitric oxide (NO) was assayed by Griess reagent, production of prostaglandin E2 (PGE2) and secretion of cytokines were determin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absorbent assay. Resalts: The extracts activated dose dependently, with the onset at 2.5-5 μ mol/L concentrations, the high output NO production, and secretion of interferon-r, (IFN-r), tumor necrosis factor-oL (TNF-α) and interleukin-1 (IL-1 13 ). Mild enhancement of NO was produced by the aldehyde-type phenolics 4-hydroxybenzaldehyde and 3,4-hydroxybenzaldehyde. In contrasts, the acetone-type phenolics 4-hydroxybenzalacetone and 3,4-hydroxybenzalacetone inhibited production of immune mediators including cytokines (TNF-α, IL-β, IL-6), NO, and PGE2. The 3,4-hydroxybenzalacetone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4-hydroxybenzaldehyde. The ICsoS estimates ranged within the interval of 5-10 μ mol/L. No signs of cytotoxicity were observed up to the 50 μ-mol/L concentration of the compounds. Coaclasiea: Phenolic compounds contained in medicinal herb Osmunda japonica possess distinct immunomodulatory 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munda japonica L. EXTRACTS phenolic compounds CYTOKINES nitric oxide prostaglandin E_2
原文传递
蕨类植物紫萁绒毡层细胞凋亡的细胞学特征(英文)
2
作者 戴锡玲 任媛媛 +1 位作者 王全喜 曹建国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92-600,共9页
绒毡层凋亡过程是小孢子发生中的重要事件,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被子植物,蕨类植物尚未见此方面的报道。该研究首次采用透射电镜和免疫荧光技术对蕨类植物紫萁(Osmunda japonica Thunb.)绒毡层细胞凋亡的细胞学过程进行了观察,以明确紫... 绒毡层凋亡过程是小孢子发生中的重要事件,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被子植物,蕨类植物尚未见此方面的报道。该研究首次采用透射电镜和免疫荧光技术对蕨类植物紫萁(Osmunda japonica Thunb.)绒毡层细胞凋亡的细胞学过程进行了观察,以明确紫萁绒毡层细胞的发育类型和凋亡特征,为蕨类植物绒毡层细胞凋亡的深入研究以及孢子发育研究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紫萁的绒毡层属于复合型,即外层绒毡层为分泌型,该层细胞发育过程中液泡化,营养物质被吸收;内层绒毡层为原生质团型,经历了细胞凋亡的过程。(2)绒毡层内层细胞在凋亡过程中细胞壁和细胞膜降解,细胞质浓缩且空泡化;细胞核内陷、变形,染色质浓缩凝聚,形成多数小核仁,DAPI荧光由强变弱;线粒体、质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逐渐退化,液泡中多包含纤维状物、絮状物、黑色嗜锇颗粒和小囊泡等;出现多泡体、多膜体和细胞质凋亡小体,上述特征与种子植物绒毡层凋亡特征基本一致。(3)与种子植物相比,紫萁绒毡层的细胞凋亡开始得早,在整个凋亡过程中没有核凋亡小体的产生;除了产生孢粉素外,绒毡层细胞内产生了大量的丝状物质、絮状物质和电子染色暗的颗粒物,这些物质可能用于形成蕨类植物的孢子周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萁 绒毡层 凋亡 孢子发育
下载PDF
紫萁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袁艺 田胜尼 +1 位作者 叶爱华 卢佩玲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7-250,共4页
研究了影响紫萁孢子萌发的因素。紫萁孢子萌发的最佳培养基为 1 /8MS培养基 ,孢子接种密度以 3 0 0 0个 /cm2 为宜。孢子萌发后逐渐长成丝状体、片状体和原叶体。孢子萌发 4个月后开始形成孢子体。有利于原叶体生长分化和孢子体生长的... 研究了影响紫萁孢子萌发的因素。紫萁孢子萌发的最佳培养基为 1 /8MS培养基 ,孢子接种密度以 3 0 0 0个 /cm2 为宜。孢子萌发后逐渐长成丝状体、片状体和原叶体。孢子萌发 4个月后开始形成孢子体。有利于原叶体生长分化和孢子体生长的培养基为 1 /8MS +6 BA 1mg/L +NAA 0 .5mg/L ,孢子体生根培养基以 1 /8MS+6 BA 0 .5mg/L+NAA 1mg/L为宜。紫萁幼苗的生长与阳光、温度、湿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萁 繁殖技术 孢子萌发 培养基 接种密度 阳光 温度 湿度
下载PDF
薇菜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繁殖 被引量:14
4
作者 梁运江 李伟 +2 位作者 王维娜 鲁宇菡 何忠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2期183-185,共3页
辨析了薇菜名称,详细介绍了薇菜的生物学特性、适于生长的环境条件、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从整株移栽和分株移栽等无性繁殖、孢子有性繁殖方面介绍了薇菜的人工繁殖方法,论述了薇菜的采收和加工方法.
关键词 薇菜 生物学特性 人工繁殖 孢子 蕨类植物
下载PDF
薇菜甜味绞股蓝复合功能保健泡腾片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刘金龙 郑小江 +3 位作者 孙东发 周光来 田国政 谢阳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394-398,共5页
通过提取薇菜多糖和绞股蓝多糖并对甜味素、薇菜多糖、绞股蓝多糖及泡腾剂的用量进行单因素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最佳配方,运用泡腾片生产技术复配研制该产品,确定最佳组合为20%薇菜多糖、3%甜味剂、20%泡腾剂和50%绞... 通过提取薇菜多糖和绞股蓝多糖并对甜味素、薇菜多糖、绞股蓝多糖及泡腾剂的用量进行单因素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最佳配方,运用泡腾片生产技术复配研制该产品,确定最佳组合为20%薇菜多糖、3%甜味剂、20%泡腾剂和50%绞股蓝多糖,添加7%CMC-Na保持片重。该产品不添加任何合成物质,溶解后的溶液色泽金黄,分布均匀,有薇菜特殊的香气,入口清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菜 绞股蓝 复合功能 泡腾片
下载PDF
野生与栽培薇菜的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1
6
作者 田瑞 程超 汪兴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297-300,共4页
对野生和栽培薇菜营养成分进行比较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薇菜资源提供依据。分别采用常规分析方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分析仪(ICP)半定量分析、氨基酸自动分析仪等方法对野生薇菜和栽培薇菜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并比较两者的差异。... 对野生和栽培薇菜营养成分进行比较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薇菜资源提供依据。分别采用常规分析方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分析仪(ICP)半定量分析、氨基酸自动分析仪等方法对野生薇菜和栽培薇菜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并比较两者的差异。二者在叶绿素、总糖含量上差异极显著(P值分别为0.006和0.002),粗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野生和栽培薇菜的氨基酸含量呈现不规则变化。薇菜含有多种矿质元素,包括人体必需的部分微量元素Fe、Zn、Mn、Cu,其中野生种的K和P元素的含量高于栽培种,而栽培种的S元素的含量高于野生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菜 营养 成分 评价
下载PDF
贵州薇菜资源调查及其生态因素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王谋强 崔德祥 +2 位作者 罗登峰 赵大芹 王宋瑞 《贵州农业科学》 CAS 1996年第1期41-44,共4页
调查表明:薇菜是一种光温生态幅度宽,水分需求大的酸土植物,有紫、绿叶两种类型。贵州境内各县都有薇菜分布,以遵义、铜仁两地区,黔东南、黔南两自治州以及安顺地区北部、毕节地区东部等各县(市)分布相对集中,蕴蓄量大。薇菜都... 调查表明:薇菜是一种光温生态幅度宽,水分需求大的酸土植物,有紫、绿叶两种类型。贵州境内各县都有薇菜分布,以遵义、铜仁两地区,黔东南、黔南两自治州以及安顺地区北部、毕节地区东部等各县(市)分布相对集中,蕴蓄量大。薇菜都生长在海拔500~2400m的黄壤、黄棕壤、黄红壤、酸性紫色土、山地草甸土等酸土地带;其中.在海拔800~1800m,年阵雨后1100mm以上。年降雨日数165~210天,雨水四季分配相对均匀的酸土地段。薇菜生长密茂。全省薇菜蕴蓄量年约5000t,1994年,在交通方便,海拔800~1300m地段己开发利用约1500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菜 分布 蕴蓄量 土壤 气候条件 贵州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紫萁多糖提取工艺及体外抗癌活性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林薇 李巧凤 +1 位作者 陈晔 詹寿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329-332,341,共5页
本文意在优化紫萁多糖的提取工艺,并探讨紫萁多糖对癌细胞的作用。以超声-微波协同萃取为方法,料液比、微波功率和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响应面Box-Benhnken中心组合实验,对紫萁多糖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得到... 本文意在优化紫萁多糖的提取工艺,并探讨紫萁多糖对癌细胞的作用。以超声-微波协同萃取为方法,料液比、微波功率和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响应面Box-Benhnken中心组合实验,对紫萁多糖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得到优化紫萁多糖的提取条件:料液比1∶35(g/m L),微波功率353 W,提取时间250 s时,紫萁多糖的提取率为0.236%。以体外细胞毒性实验方法研究紫萁多糖对Hep G-2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当紫萁多糖浓度为0.001 mg/m L时,对Hep G-2癌细胞的抑制率为18.13%,在10 mg/m L时抑制率为72.65%,IC50值为0.474 mg/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萁 水溶性多糖 响应面法 抑癌率
下载PDF
紫萁多糖单糖组成及摩尔比GC分析 被引量:23
9
作者 戴金凤 李磊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92-494,共3页
紫萁多糖具有抗菌消炎活性 ,用酸水解、糖腈乙酸酯衍生化和气相色谱 (GC)分析法研究了紫萁多糖的单糖组成和摩尔比。结果表明 :紫萁多糖由葡萄糖 (Glu .)、甘露糖 (Man .)、木糖 (Xyl.)和半乳糖 (Gal.)组成 ,其摩尔比为 :Glu .∶Man .∶... 紫萁多糖具有抗菌消炎活性 ,用酸水解、糖腈乙酸酯衍生化和气相色谱 (GC)分析法研究了紫萁多糖的单糖组成和摩尔比。结果表明 :紫萁多糖由葡萄糖 (Glu .)、甘露糖 (Man .)、木糖 (Xyl.)和半乳糖 (Gal.)组成 ,其摩尔比为 :Glu .∶Man .∶Xyl.∶Gal.=0 .17∶0 .33∶0 .4∶1,为进行紫萁多糖结构和功能相关性研究提供前期工作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萁 多糖 摩尔比 单糖组成 气相色谱分析 药用植物
下载PDF
绵马贯众、紫萁和单芽狗脊贯众饮片抗菌及凝血试验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胡昌江 叶茂 +3 位作者 邓世蓉 李兴华 王平 杨婷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04年第4期52-54,共3页
目的:为紫萁、单芽狗脊贯众寻找临床用药依据。方法:以对9个菌种的抑菌活性和凝血时间为指标,对紫萁、单芽狗脊贯众与绵马贯众的饮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三种药材的生品均有抑菌活性,对不同菌种其抑菌活性各有不同。三种药材的炭品均有... 目的:为紫萁、单芽狗脊贯众寻找临床用药依据。方法:以对9个菌种的抑菌活性和凝血时间为指标,对紫萁、单芽狗脊贯众与绵马贯众的饮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三种药材的生品均有抑菌活性,对不同菌种其抑菌活性各有不同。三种药材的炭品均有凝血作用,以单芽狗脊贯众作用最强,绵马贯众次之,紫萁更次之。抑菌活性生品明显强于炭品,凝血作用炭品明显强于生品。结论:为市场主流品种紫萁、单芽狗脊贯众找到了临床用药依据,证实了生品长于驱虫、清热解毒,炭品长于止血的传统炮制理论是科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马贯众 紫萁 单芽狗脊贯众 抗菌活性 凝血时间
下载PDF
4种中药贯众原植物提取物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陶文琴 雷晓燕 +2 位作者 麦旭峰 黄丽宜 缪绅裕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2-416,共5页
用水提法和醇提法制备苏铁蕨(Brainea insignis)、华南紫萁(Osmunda vachellii)、狗脊蕨(Woodwardia japonica)和乌毛蕨(Blechnum orientale)的根状茎的提取液,应用纸片扩散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了各提取液对11种常见致病菌的抑菌圈... 用水提法和醇提法制备苏铁蕨(Brainea insignis)、华南紫萁(Osmunda vachellii)、狗脊蕨(Woodwardia japonica)和乌毛蕨(Blechnum orientale)的根状茎的提取液,应用纸片扩散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了各提取液对11种常见致病菌的抑菌圈、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各提取液(1g生药/mL)对表皮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李斯特菌4种革兰氏阳性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尤为明显,且醇提液的抑菌效果优于水提液;对大肠埃希氏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则无抑制作用。在4种贯众原植物中,苏铁蕨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活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铁蕨 华南紫萁 狗脊蕨 乌毛蕨 抗菌活性
下载PDF
薇菜叶水溶性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何义发 田国政 刘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93-196,共4页
以恩施山地薇菜叶为原料,采用水浸提法提取水溶性多糖,考察提取温度、时间、次数、料液比4个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L9(34)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条件,同时研究了薇菜水溶性多糖对O2-.、.OH体外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提取薇菜叶水溶... 以恩施山地薇菜叶为原料,采用水浸提法提取水溶性多糖,考察提取温度、时间、次数、料液比4个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L9(34)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条件,同时研究了薇菜水溶性多糖对O2-.、.OH体外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提取薇菜叶水溶性多糖最优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0(g:mL),提取温度100℃,处理2.5h,提取2次,其得率为1.10%。薇菜水溶性多糖对O2-.和.OH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O2-.的抑制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其EC50值为0.767mg.mL-1,对.OH的抑制率在0.2~0.6mg.mL-1浓度范围内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多糖浓度为0.600mg.mL-1时,抑制率为64.583%达到最大,以后随浓度的增加抑制率的变化不大。通过对其活性成分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及其功能性评价,为开发以天然植物为原料的新食品开发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菜 水溶性多糖 提取工艺 抗氧化性
下载PDF
紫萁多糖POJI的分离纯化和基本性质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李磊 陶海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1-14,共4页
从紫箕根茎中提取的多糖具有高聚阴离子性质。粗多糖CPOJ经除蛋白质处理后用DEAE-SepharoseF.F.分级,获三个组分,收集的主导组分I经脱盐浓缩冻干后(收率15.6%)溶解,过SephacrylS-400HR柱,分步收集主要组分得多糖POЛ,收率50... 从紫箕根茎中提取的多糖具有高聚阴离子性质。粗多糖CPOJ经除蛋白质处理后用DEAE-SepharoseF.F.分级,获三个组分,收集的主导组分I经脱盐浓缩冻干后(收率15.6%)溶解,过SephacrylS-400HR柱,分步收集主要组分得多糖POЛ,收率50%。POJI经SDS-PAGE凝胶电泳、高效液相色谱(HPLC)鉴定为均一组分,凝胶柱层析测得其分子量为7.41×105。以葡萄糖为标准,硫酸-苯酚法测定得总糖含量为95.8%。红外光谱显示其呋喃糖苷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萁多糖 纯化 性质 多糖
下载PDF
华东产贯众生药学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艾铁民 李燕立 +2 位作者 傅桂芳 程志铭 谢宗万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7-10,共4页
通过实地调查,查清华东产贯众8种原植物,并给出检索表、药材的性状特征及叶柄基部组织特征的比较表。
关键词 贯众 苏铁蕨 乌毛蕨 紫萁 狗脊蕨
下载PDF
紫萁孢子繁殖快速成苗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何圣米 杨悦俭 +2 位作者 徐明飞 李必元 洪林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2期233-235,共3页
为了筛选出最佳的紫萁孢子育苗基质,弄清紫萁孢子育苗所需的环境条件,利用在湖北民族学院和杭州城郊两地采集的紫萁孢子,以壤土、山林腐殖土、红砂壤为试验基质进行紫萁孢子遮荫条件下育苗研究。结果表明:在保湿、控制温度、覆盖遮光率... 为了筛选出最佳的紫萁孢子育苗基质,弄清紫萁孢子育苗所需的环境条件,利用在湖北民族学院和杭州城郊两地采集的紫萁孢子,以壤土、山林腐殖土、红砂壤为试验基质进行紫萁孢子遮荫条件下育苗研究。结果表明:在保湿、控制温度、覆盖遮光率为75%的遮阳网的条件下孢子发芽率高,能正常形成原叶体,继续培养均能进入有性世代形成孢子体幼苗,其中在山林腐殖土和壤土按1:1的比例混合的基质上最适于孢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出苗量可达3500株/m2;在杭州采集的紫萁孢子萌发后形成的原叶体、孢子体均比在湖北民族学院采集的耐高温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萁 孢子 基质 原叶体
下载PDF
即食薇菜加工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陆宁 龙海荣 柴洪迪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6-119,共4页
以薇菜干为原料,采用不同的复水条件和不同的调味方法,试制出了几种风味各异的即食性薇菜制品。为综合开发薇菜产品,提高薇菜的经济价值寻找了一条良好的途径。
关键词 薇菜干 复水 调味 加工工艺
下载PDF
β-环状糊精用于复水薇菜尖脱苦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文倩 李纯 +2 位作者 胡瑞 赵志峰 卢晓黎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16-219,共4页
以单宁含量为指标,对复水薇菜尖的脱苦问题进行探究。运用碳酸氢钠结合β-环状糊精对复水薇菜尖进行脱苦处理。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得到β-环状糊精的较优脱苦条件为β-环状糊精浓度1%,料液质量比1∶4,浸泡温度55℃,浸泡时间105 mi... 以单宁含量为指标,对复水薇菜尖的脱苦问题进行探究。运用碳酸氢钠结合β-环状糊精对复水薇菜尖进行脱苦处理。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得到β-环状糊精的较优脱苦条件为β-环状糊精浓度1%,料液质量比1∶4,浸泡温度55℃,浸泡时间105 min。该条件下,单宁脱除率为91.22%,脱苦效果佳,在基本脱除苦味的同时,具有一定的脱腥效果,且对薇菜品质无明显影响,效果优于碳酸氢钠浸泡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状糊精 复水薇菜尖 脱苦 单宁
下载PDF
紫萁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袁艺 卢佩玲 +1 位作者 藤艳芬 谢中稳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502-505,共4页
研究紫萁配子体的发育过程, 结果表明, 其成熟孢子为四面体型、三裂缝, 表面具短棒状纹饰。孢子萌发丝状体阶段不发达, 为2~3细胞。原叶体发育为紫萁型, 原叶体裸露, 心脏型。精子器在孢子萌发后6~8周形成, 颈卵器在精子... 研究紫萁配子体的发育过程, 结果表明, 其成熟孢子为四面体型、三裂缝, 表面具短棒状纹饰。孢子萌发丝状体阶段不发达, 为2~3细胞。原叶体发育为紫萁型, 原叶体裸露, 心脏型。精子器在孢子萌发后6~8周形成, 颈卵器在精子器发生后4~5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萁 配子体发育 孢子萌发
下载PDF
2种培养基下紫萁配子体发育及孢子体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曹建国 代小菲 +1 位作者 李新国 王全喜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97-1302,共6页
采用光镜技术对不同培养基下紫萁配子体发育和孢子体形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紫萁孢子绿色,四面体形,具三裂缝,孢子两极萌发分别产生假根和原叶体细胞,原叶体细胞形成球形体,球形体产生分生细胞发育为片状体和原叶体.(2)原叶体可为... 采用光镜技术对不同培养基下紫萁配子体发育和孢子体形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紫萁孢子绿色,四面体形,具三裂缝,孢子两极萌发分别产生假根和原叶体细胞,原叶体细胞形成球形体,球形体产生分生细胞发育为片状体和原叶体.(2)原叶体可为雄性、雌性或两性;雄原叶体较小,其两翼基部产生多数精子器;雌原叶体大,具有明显的中肋,在中肋两侧产生颈卵器;每个原叶体只有1个颈卵器受精发育为胚和孢子体.(3)2种培养基均能得到成熟的配子体,并产生孢子体,琼脂培养基上配子体发育快,但产生的孢子体生活力弱,移植不易成活;腐殖土培养基上配子体发育较慢,但得到的孢子体生活力强,容易移植,且腐殖土上的配子体寿命长,还可营养繁殖产生新的配子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 紫萁 配子体 孢子体
下载PDF
紫萁多糖抗菌活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29
20
作者 陶海南 刘辉 +3 位作者 薛喜文 陈欣虹 刘全俊 吴琼华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1996年第4期306-308,共3页
本文报告了从紫萁中分离到的紫萁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藤黄色八叠球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作者根据祖传秘方的配制工艺和使用方法,将紫萁多糖应用于临床外科烧烫伤的治疗,发现其抗菌消炎的作用优于应用原药的治疗效果;临床试用... 本文报告了从紫萁中分离到的紫萁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藤黄色八叠球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作者根据祖传秘方的配制工艺和使用方法,将紫萁多糖应用于临床外科烧烫伤的治疗,发现其抗菌消炎的作用优于应用原药的治疗效果;临床试用的效果优于体外平皿实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萁 多糖 烧伤 治疗 抗菌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