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Comparison of Thick and Thin Intermediate Wafer in Maxillary Le Fort I Osteotomies
1
作者 Farnoush Mohammadi Naghmeh Bahrami Aref Darvish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2018年第1期23-27,共5页
Background: Osteotomy wafers were routinely used in orthognathic surgery for repositioning the mobilized maxilla to achieve the planned final occlusion. Objectives: The aim of the current study was to determine compar... Background: Osteotomy wafers were routinely used in orthognathic surgery for repositioning the mobilized maxilla to achieve the planned final occlusion. Objectives: The aim of the current study was to determine comparison of thick and thin intermediate wafer in maxillary Le Fort I osteotomies. Methods: This study was done in 9 patients who had maxillary prognathism or retrognathism abnormality. The maxillary cast was oriented using articulator after facebow transfer. Then photographic and cephalometric data was used to determine proper dental arch segments. All 9 patients had Le Fort I combined with mandibular sagittal split osteotomies. The Le Fort I surgery was done on lateral, septum and medial sinus of nasal and trigomaxillary. The cast was removed from the base articulator and think and thick wafers were fabricated for each. Then the wafers were fixed in 1, 2 and 3 mm anterior (A1, A2 and A3, respectively). After mobilization of the maxilla and adequate bone removal, the jaws were held in occlusion with the thin intermediate wafer. The maxilla was then located against the stable part of the facial skeleton above using the yet unoperated mandible as an autorotated guide. Then the superior reposition >1 or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the superior reposition was higher in thin wafers fixed in A3 > A2 compared to A1. Also, the same result was detected in thick wafers fixed in A3 > A2 compared to A1, respectively.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oth thin and thick wafers in each fixed locations. 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ick wafers have acceptable results in maxillary Le Fort I osteotom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ICK WAFER Thin WAFER le fort I MAXILLARY osteotomy
下载PDF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analysls for external midface distraction after different osteotomy in patients with cleft lip and palate
2
作者 候敏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1年第4期267-268,共2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ree - 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or external midface distraction after different osteotomy in patients with cleft lip and palate ( Clp) . Methods Three - dimensional Fem models of Le Fo... Objective To study three - 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or external midface distraction after different osteotomy in patients with cleft lip and palate ( Clp) . Methods Three - dimensional Fem models of Le Fort Ⅰ,Ⅱand Ⅲ,osteotomy in Clp patients were estabolished. External midface distraction were simulated. An anteriorly and inferiorly directed 900 g force w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analysls for external midface distraction after different osteotomy in patients with cleft lip and palate fort
下载PDF
上颌骨改良Le FortⅠ型截骨术的三维建模和术后咬合有限元分析
3
作者 刘楚晴 李阳 +1 位作者 毕绍洋 林阳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根据CT扫描数据,基于4种软件建立光顺的上颌骨三维几何模型,模拟改良Le FortⅠ型截骨术及固定方案,对患者术后咬合情况进行有限元分析。方法使用Mimics软件初步处理CT图像,建立STL模型。将模型导入Inspire Studio软件中,建立光滑的P... 目的根据CT扫描数据,基于4种软件建立光顺的上颌骨三维几何模型,模拟改良Le FortⅠ型截骨术及固定方案,对患者术后咬合情况进行有限元分析。方法使用Mimics软件初步处理CT图像,建立STL模型。将模型导入Inspire Studio软件中,建立光滑的PolyNURBS几何模型。使用SpaceClaim软件,模拟手术截骨及钛板、钛钉固定方案。使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术后患者咬合情况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结果仿真结果显示,在磨牙咬合状态下有限元模型的连接关系建立准确无误。在共计6 N的咬合力作用下,钛板最大等效应力为73 MPa。结论本研究采用的上颌骨建模和分析方法可获得适用于仿真分析的光滑几何模型,有限元分析结果可以为各类正颌手术的固定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骨建模 有限元分析 改良le fortⅠ型截骨术 应力分布
下载PDF
上颌Le FortⅠ前徙术与前份根尖下截骨后退术术后软组织变化的比较研究
4
作者 李沛然 毕瑞野 +5 位作者 王旻 王瑞宇 刘尧 姜楠 曹品银 祝颂松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93-301,共9页
目的测量不同上颌骨正颌术式前后鼻唇区域软组织变化,分析可能导致变化的因素。方法2017—2021年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正颌及关节外科住院行正颌手术的患者37例,其中因上颌后缩行上颌骨Le FortⅠ型骨切开前徙术(LFIA)的患者18例,因上... 目的测量不同上颌骨正颌术式前后鼻唇区域软组织变化,分析可能导致变化的因素。方法2017—2021年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正颌及关节外科住院行正颌手术的患者37例,其中因上颌后缩行上颌骨Le FortⅠ型骨切开前徙术(LFIA)的患者18例,因上颌前突行上颌骨前份根尖下截骨后退术(AMOS)的患者19例。收集其术前即刻和术后6~12个月的螺旋CT影像,通过Mimics和3-Matic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和匹配,测量软硬组织标志点变化。使用GraphPad Prism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显著性水平α=0.05。结果2种术式术后最主要的软组织变化均发生在上唇区域且改变方向与骨组织移动方向相同。在前后向软组织改变上,LFIA组软硬组织改变的比例为0.628,而AMOS组为0.465。颊部和鼻尖软组织在2种术式后均发生了前移,其中AMDS组中颊部软组织前移的量与软组织厚度的改变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在垂直向软组织变化上,LFIA组鼻尖点发生上抬且其距离与颌骨前徙距离具有显著正相关性,AMOS组上唇缘点发生下降且其距离与颌骨后退距离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在水平向软组织变化上,鼻翼宽度在行2种术式后均出现增宽,但在AMOS组中鼻翼宽度增宽量与后退距离呈显著负相关。结论AMOS和LFIA术后的鼻唇区域软组织改变与颌骨移动量及方向具有显著相关性。上唇前后向改变与颌骨移动距离具有显著正相关性,鼻翼宽度改变与上颌骨后退距离具有相关性。以上相关性的发现可能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判断鼻唇区域的软硬组织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 牙颌面畸形 上颌骨le fortⅠ型骨切开术 上颌骨前份骨切开术 正颌外科
下载PDF
上颌Le Fort Ⅰ型截骨术对鼻形态影响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叶亨妮 陈学鹏 +2 位作者 唐贶昀 周梦琪 胡济安 《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1041-1046,共6页
上颌Le Fort Ⅰ型截骨术是正颌外科中矫治上颌骨畸形最常采用术式之一。但是,上颌骨的移动、肌肉的剥离会影响周围软组织的形态,其中鼻形态的改变越来越受到重视。已有研究报道,正颌手术后鼻形态的不利改变是降低患者手术满意度的主要... 上颌Le Fort Ⅰ型截骨术是正颌外科中矫治上颌骨畸形最常采用术式之一。但是,上颌骨的移动、肌肉的剥离会影响周围软组织的形态,其中鼻形态的改变越来越受到重视。已有研究报道,正颌手术后鼻形态的不利改变是降低患者手术满意度的主要原因之一。明确上颌Le Fort Ⅰ型截骨术对鼻形态的影响能够帮助医生更准确地预测术后鼻形态的变化,从而优化手术设计、提高医患沟通效率。本文将对上颌Le Fort Ⅰ型截骨术后鼻部形态变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相应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 fortⅠ型截骨术 三维扫描仪 鼻形态 鼻翼基底缝合
下载PDF
上颌骨Le Fort Ⅰ型截骨术后上颌窦炎的研究现状
6
作者 王守鹏 孟箭 张雷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75-80,共6页
上颌窦炎是Le Fort Ⅰ型截骨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对正颌术后的骨质愈合等非常不利。明确Le Fort Ⅰ型截骨术后上颌窦炎发生的相关因素,针对性采取预防措施,早期发现与及时治疗,对于降低上颌窦炎的发生率,加快患者术后康复,以及提升患者术... 上颌窦炎是Le Fort Ⅰ型截骨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对正颌术后的骨质愈合等非常不利。明确Le Fort Ⅰ型截骨术后上颌窦炎发生的相关因素,针对性采取预防措施,早期发现与及时治疗,对于降低上颌窦炎的发生率,加快患者术后康复,以及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上颌骨Le Fort Ⅰ型截骨术后并发上颌窦炎的影响、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等进行总结,为正颌外科相关医护人员早期诊治上颌窦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 fortⅠ型截骨术 上颌窦炎 术后并发症 正颌手术
下载PDF
改良鼻旁植骨减少Le FortⅠ型截骨术后上颌骨垂直向复发的探讨
7
作者 葛卫文 祁磊 +1 位作者 王昀 张雷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63-167,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鼻旁植骨是否能减少Le Fort 1型截骨下降手术术后上颌骨垂直向的复发。方法:选择双颌手术中上颌骨下降幅度>3 mm的患者30例,分为改良鼻旁植骨组和非改良鼻旁植骨组。利用术前(T0)、术后3天(T1)和术后6个月(T2)的颌面CT... 目的:探讨改良鼻旁植骨是否能减少Le Fort 1型截骨下降手术术后上颌骨垂直向的复发。方法:选择双颌手术中上颌骨下降幅度>3 mm的患者30例,分为改良鼻旁植骨组和非改良鼻旁植骨组。利用术前(T0)、术后3天(T1)和术后6个月(T2)的颌面CT数据对上颌骨位置进行三维测量;同时利用T1与T2的CT数据计算植骨块厚度的变化。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在垂直方向上,改良鼻旁植骨组上切牙点复发量为(0.54±0.35)mm,非改良鼻旁植骨组上切牙点复发量为(1.18±0.76)mm(P=0.3997)。2组在前后、水平方向的复发率无显著差异。改良鼻旁植骨组的植骨块厚度降低(11.75±6.25)%,非改良鼻旁植骨组的植骨块厚度降低(33.77±11.56)%(P<0.0001)。结果:改良鼻旁植骨可有效减少植骨块吸收,以及术后上颌骨垂直向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旁植骨 复发 三维分析 le fortⅠ型截骨术 正颌手术
下载PDF
Non-prosthetic treatment using segmental osteotomy and bone grafting in a patient with cleft lip and palate
8
作者 Atsuhiro Inoue Michiko Tsuji +1 位作者 Yoshiyuki Baba Keiji Moriyama 《Plastic and Aesthetic Research》 2022年第1期654-660,共7页
This case report aimed to present the course of surgically combined comprehensive orthodontic treatment of a male adult with cleft lip and palate,showing a left alveolar cleft,lateral deviation of the major segment of... This case report aimed to present the course of surgically combined comprehensive orthodontic treatment of a male adult with cleft lip and palate,showing a left alveolar cleft,lateral deviation of the major segment of the maxilla,and palatal transposition of the lateral incisor.Preoperatively,the midline of the upper central incisors was shifted by 7.0 mm to the right,the right lateral incisor showed palatal transposition,and the residual alveolar cleft was 6.5 mm.Segmental Le Fort I osteotomy of the major segment,and simultaneous bone grafting into the extended alveolar bone and former cleft region were performed at 18 years and 4 months of age.Thus,midline correction,alignment of the right lateral incisor,and cleft closure were achieved;no further prosthetic treatment was requi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eft lip and palate palatal transposition segmental le fort I osteotomy bone grafting
原文传递
高位Le FortⅠ型截骨同期牙槽嵴裂植骨矫治唇腭裂术后面中部畸形 被引量:6
9
作者 任敏 滕利 +4 位作者 丁波 吴国平 杨锴 卢建建 归来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26-529,共4页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高位Le Fort Ⅰ型截骨同期牙槽嵴裂植骨矫治唇腭裂术后面中部畸形的可行性。方法2002年1月~2005年1月,共收治10例唇腭裂术后面中部畸形患者,男4例,女6例。年龄16~32岁。单侧唇腭裂8例,双侧2例。影像学检查均有...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高位Le Fort Ⅰ型截骨同期牙槽嵴裂植骨矫治唇腭裂术后面中部畸形的可行性。方法2002年1月~2005年1月,共收治10例唇腭裂术后面中部畸形患者,男4例,女6例。年龄16~32岁。单侧唇腭裂8例,双侧2例。影像学检查均有继发面中部畸形的主要表现。均采用高位Le Fort Ⅰ型截骨和牙槽嵴裂自体髂骨游离移植一期手术矫正。高位Le Fort Ⅰ型截骨的截骨线在上颌骨前壁比常规Le Fort Ⅰ型截骨线高,最高可达眶下孔下5mm左右,水平截开至颧牙槽嵴处再弧形转向下后方。结果术后伤口均I期愈合。复查头部X线片,所有患者上颌骨位置均得到明显改善。随访6~24个月,牙弓外形良好,X线片示无明显骨质吸收,植骨区密度与周围接近。10例均获得满意面容,其中9例获得良好的牙骀关系。结论高位Le Fort Ⅰ型截骨术不仅可前移上颌骨,还可前移部分眶下区及整个鼻旁区和鼻底,更明显地改善畸形。同期行牙槽嵴裂自体髂骨游离移植,可减少手术次数、降低费用、获得理想效果,是矫治唇腭裂术后面中部继发畸形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le fort Ⅰ型截骨 植骨 面中部畸形 唇腭裂
下载PDF
多片段Le Fort I型截骨矫治严重牙颌面畸形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小平 曾融生 +2 位作者 廖贵清 郑有华 苏宇雄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2年第4期343-345,共3页
目的:采用多片段Le Fort I型截骨术矫治严重牙颌面畸形,并为克服术后骨段固位不良之缺点自制一种腭侧固定夹板。方法:以该手术方法联合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BSSRO)矫治上颌宽度不足伴上下颌其它严重畸形的患者19例。采用单纯多片... 目的:采用多片段Le Fort I型截骨术矫治严重牙颌面畸形,并为克服术后骨段固位不良之缺点自制一种腭侧固定夹板。方法:以该手术方法联合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BSSRO)矫治上颌宽度不足伴上下颌其它严重畸形的患者19例。采用单纯多片段Le FortI型截骨6例,联合BSSRO13例。19例中上颌两片段Le FortI型截骨12例,3片段7例。结果:术后随访16例,平均22.6m,66间距离平均扩宽7.3mm,33间平均扩宽3.9mm。无严重并发症及明显复发,咬合关系满意。结论:应用良好的腭侧固定夹板,采用多片段 Le FortI截骨联合BSSRO可一次满意矫治严重双颌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片段le fort I型截骨 矫治 牙颌面畸形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腭侧入路改良Le Fort Ⅰ型截骨术矫正唇腭裂继发上颌骨发育不足的临床初步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煜 李自力 +2 位作者 王兴 伊彪 马莲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50-554,共5页
目的:评价腭侧入路改良Le FortⅠ型截骨术矫正唇腭裂继发上颌骨发育不足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行腭侧入路改良Le FortⅠ型截骨术矫正唇腭裂继发上颌骨发育不足畸形的11例患者(男性7例,女... 目的:评价腭侧入路改良Le FortⅠ型截骨术矫正唇腭裂继发上颌骨发育不足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行腭侧入路改良Le FortⅠ型截骨术矫正唇腭裂继发上颌骨发育不足畸形的11例患者(男性7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21岁(17-28岁),其中9例患者同期行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BSSRO)和颏成形术以获得良好的容貌。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时拍摄头颅定位侧位X线片,测量上齿槽座点(A)水平移动量、蝶鞍中心点-鼻根点-上牙槽座点角(angle of sella-nasion-subsipmale,SNA)和蝶鞍中心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角(angle of sella-nasion-supramental,SNB)的度数以评价畸形矫正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颌骨畸形矫正效果满意,咬合关系良好。术后即刻上颌骨A点水平前徙量平均为(6.6±1.1)mm,术后6个月时平均为(6.0±1.2)mm。SNA术前平均为75.9°±2.8°,术后即刻时平均为81.6°±8.6°,术后6个月时平均为81.0°±2.6°;SNB术前平均为82.6°±3.7°,术后即刻时平均为78.0°±2.4°,术后6个月时平均为78.5°±2.4°。结论:腭侧入路改良Le FortⅠ型截骨术可成功矫正唇腭裂术后继发上颌骨发育不足畸形,并获得良好的咬合功能;该术式术中解除了腭侧瘢痕组织的牵拉,能使上颌骨前移更充分,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骨术 le fort 唇裂 腭裂 上颌骨发育不足
下载PDF
Le Fort Ⅰ型截骨术在唇腭裂正颌外科中的应用与评价 被引量:5
12
作者 蔡恒星 龙星 +2 位作者 杨学文 傅豫川 邓末宏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487-490,共4页
目的:观察分析Le FortⅠ型截骨术在唇腭裂正颌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2004年3月至2006年12月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唇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与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了以LeFortⅠ型截骨术为主的正颌外科治疗... 目的:观察分析Le FortⅠ型截骨术在唇腭裂正颌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2004年3月至2006年12月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唇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与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了以LeFortⅠ型截骨术为主的正颌外科治疗。结果:共收集相关病例16例,其中男9例,女7例,平均年龄22.4岁。术前∠SNA平均73.2°,术后∠SNA平均79.5°;上颌前移距离平均8.13mm。平均随访时间7.3个月。所有患者术后面容改善明显,经正畸治疗后咬合关系满意。结论:以Le FortⅠ型截骨术为主的正颌外科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唇腭裂患者的颌骨与面容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腭裂 正颌手术 le fort Ⅰ型截骨术
下载PDF
Le Fort Ⅰ型截骨入路处理颅颈连接腹侧区病变的解剖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智运 尹庆水 +3 位作者 王国良 李洪涛 章凯 吴文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401-405,共5页
目的为Le FortⅠ型截骨入路处理斜坡至上颈椎病变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通过在36例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尸体标本上进行模拟Le FortⅠ型截骨入路手术过程,逐层解剖至延髓和上颈段,观察并测量显露范围及双侧腭大动脉、斜坡、椎-基底动脉... 目的为Le FortⅠ型截骨入路处理斜坡至上颈椎病变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通过在36例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尸体标本上进行模拟Le FortⅠ型截骨入路手术过程,逐层解剖至延髓和上颈段,观察并测量显露范围及双侧腭大动脉、斜坡、椎-基底动脉以及脑神经等结构的相关解剖数据。结果Le FortⅠ型截骨入路可以达到蝶窦至C1椎体下缘的广泛区域。腭大动脉距离梨状孔底部的深度为(33.6±4.5)mm,可显露范围的垂直距离为(74.6±5.1)mm,水平宽度为(27.4±4.32)mm,咽结节距离门齿深度(84.4±6.3)mm,是斜坡骨窗的理想入口。结论LeFortⅠ型截骨入路在处理颅颈连接腹侧区病变中具有显露广泛、手术创伤小、安全性较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 fortⅠ型截骨 颅颈连接腹侧区 解剖
下载PDF
上颌骨Le Fort Ⅰ型截骨术后鼻腔通气功能的评估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钟颖 陈东 +1 位作者 刘萍 王珮华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主观及客观性评估方法,对上颌骨Le Fort Ⅰ型截骨上颌骨向不同方向移动后鼻腔通气功能的变化进行评估。方法将30例需要接受正颌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2组,前移组1 3例,采用上颌骨Le Fort I型截骨前移术;非前移组:1 7例,采用... 目的本研究通过主观及客观性评估方法,对上颌骨Le Fort Ⅰ型截骨上颌骨向不同方向移动后鼻腔通气功能的变化进行评估。方法将30例需要接受正颌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2组,前移组1 3例,采用上颌骨Le Fort I型截骨前移术;非前移组:1 7例,采用上颌骨Le Fort Ⅰ型截骨上抬、后退或下降术。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分别对研究对象进行前鼻镜及鼻声反射检查。所有研究对象术前及术后6个月均完成NOSE量表的主观性评估,采用SPSS对术前及术后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鼻声反射检测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鼻腔阻力、鼻腔容积及鼻腔最小截面积3项指标在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均较术前有所改善,但是前后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NOSE量表的主观性评估结果显示,两研究组于术后6个月时的评估分值即主观症状改善较术前下降,然而仅非前移组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上颌骨Le Fort Ⅰ型单块截骨上颌骨向不同方向移动无论从客观上还是主观上都不会对患者的鼻腔通气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利用客观性(鼻声反射)及主观性(NOSE量表)检测手段可以有效地对鼻腔结构及功能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骨le fort Ⅰ型截骨术 鼻腔通气功能 鼻声反射检查 NOSE量表
下载PDF
Le Fort Ⅲ型截骨中位牵引成骨治疗成人面中份发育不全 被引量:2
15
作者 侯敏 柳春明 +2 位作者 张海钟 濮礼臣 卢彬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244-247,共4页
目的:评价中位牵引成骨治疗成人面中份发育不全的疗效。方法:使用自行设计制作的颌骨牵引装置,在全麻手术下LeFortⅢ型截骨,后将牵引钩置入鼻底或梨状孔侧缘,从鼻孔引出,外部装置采用面弓或坚固外固定支架,对8例面中部凹陷畸形成年患者... 目的:评价中位牵引成骨治疗成人面中份发育不全的疗效。方法:使用自行设计制作的颌骨牵引装置,在全麻手术下LeFortⅢ型截骨,后将牵引钩置入鼻底或梨状孔侧缘,从鼻孔引出,外部装置采用面弓或坚固外固定支架,对8例面中部凹陷畸形成年患者行前牵引,治疗前后拍摄定位头颅侧位片测量分析。结果:上颌中位前牵引治疗后,患者咬合关系和软组织侧貌改变明显,A点水平前移在9~14.5mm之间,面部上中下各部的前后关系协调,鼻梁及鼻下部挺拔,眼球突出度改进明显。结论:经梨状孔中位牵引成骨可有效矫治面中部发育不全,该牵引技术牵引力点适中,能够使面中份骨骼平衡前移;避免对牙齿牵引造成的不利改变。长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成骨 上颌发育不全 le fort Ⅲ型截骨 头影测量
下载PDF
Le FortⅠ截骨入路至斜坡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进 刘宁 +3 位作者 朱风仪 邢光前 尹林 徐其昌 《解剖学研究》 CAS 2003年第4期249-250,260,共3页
目的 为LeFortⅠ截骨入路切除斜坡区病变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随机选取经福尔马林保存的成人尸头 1 5具 ,用显微解剖技术对LeFortⅠ截骨入路从显露范围、安全程度、美容效果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斜坡区与脑桥、延髓腹侧... 目的 为LeFortⅠ截骨入路切除斜坡区病变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随机选取经福尔马林保存的成人尸头 1 5具 ,用显微解剖技术对LeFortⅠ截骨入路从显露范围、安全程度、美容效果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斜坡区与脑桥、延髓腹侧及第Ⅴ~Ⅻ对脑神经关系密切 ,两侧毗邻破裂孔、颈内动脉、内耳门及颈静脉孔。颈内动脉管外口、破裂孔、颈静脉孔距中线最小间距分别为 2 2 9、8 4和 1 9 5mm。LeFortⅠ截骨入路与前方、侧方入路相比 ,具有手术野开阔、手术操作安全性高、对斜坡区显露良好 ,面部无瘢痕的优点。结论 了解斜破区各结构的形态及相互间的毗邻关系 ,可提高该区相关手术时的安全度和成功率 ,LeFortⅠ截骨入路可作为斜坡及其周围区域病变手术的一种良好选择 ,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 fortⅠ截骨术 手术入路 应用解剖学 安全性 斜坡区病变
下载PDF
上颌Le Fort Ⅰ型分块截骨术及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对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髁突位置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伟 谢晓艳 +3 位作者 王兴 王晓霞 傅开元 李自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29-833,共5页
目的:研究上颌Le FortⅠ型分块截骨术及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BSSRO)对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髁突位置的影响。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9名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的颞下颌关节间隙及髁突... 目的:研究上颌Le FortⅠ型分块截骨术及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BSSRO)对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髁突位置的影响。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9名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的颞下颌关节间隙及髁突位置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分别于上颌Le FortⅠ型截骨及BSSRO术前1周内(T1)、术后1周内(T2)、术后3个月(T3)及术后6∽14个月(T4),行双侧颞下颌关节锥形束计算机断层(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扫描。在经过轴位断面上髁突最大内外径中点并与髁突最大内外径垂直的斜矢状断面上,按照Kamelchuk法测量双侧颞下颌关节前间隙、后间隙及上间隙,计算髁突位置参数,计算髁突在关节窝中位于前位、中位及后位等3种不同相对位置的分布比例,并对不同时期的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2时期双侧颞下颌关节前间隙、后间隙及上间隙[右侧:(2.78±1.23)mm、(2.47±0.89)mm、(3.07±0.85)mm;左侧:(2.93±0.83)mm、(2.69±1.14)mm、(3.44±1.16)mm]分别与T1[右侧:(1.81±0.95)mm、(1.65±0.55)mm、(2.13±0.52)mm;左侧:(2.12±1.05)mm、(1.79±0.59)mm、(2.15±0.93)mm]、T3[右侧:(2.08±1.25)mm、(1.79±0.68)mm、(1.80±0.76)mm;左侧:(2.05±0.75)mm、(1.99±0.94)mm、(2.14±0.71)mm]及T4[右侧:(1.94±0.77)mm、(1.81±0.69)mm、(2.05±0.69)mm;左侧:(1.89±0.69)mm、(1.80±0.61)mm、(2.19±0.75)mm)]时期比较,均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3及T4期双侧关节各间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髁突位置参数及髁突相对位置分布比例在各时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提示,T2时期髁突向下移动,但在T3时期髁突位置恢复至与术前一致的位置,并在T4时期保持稳定状态。结论: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在行上颌Le FortⅠ型分块截骨术及BSSRO术后,短期内髁突的位置可发生显著改变,但可逐渐恢复至术前髁突的位置并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骨术 le fort 下颌骨髁状突 错[牙合] 安氏Ⅲ类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Le FortⅠ型截骨入路在颅底肿瘤切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尹林 刘宁 +3 位作者 邢光前 张继生 张晓彪 陈宁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32-133,共2页
目的 为了寻求颅底斜坡区及其前方鼻咽部和蝶窦区肿瘤手术切除的最佳入路途径。方法 根据术前MRI所示肿瘤所在的部位和大小 ,采用LeFortⅠ型截骨进路对 1 6例该区域的肿瘤进行了手术切除 ,其中脊索瘤 8例 ,血管纤维瘤 2例 ,软骨瘤、... 目的 为了寻求颅底斜坡区及其前方鼻咽部和蝶窦区肿瘤手术切除的最佳入路途径。方法 根据术前MRI所示肿瘤所在的部位和大小 ,采用LeFortⅠ型截骨进路对 1 6例该区域的肿瘤进行了手术切除 ,其中脊索瘤 8例 ,血管纤维瘤 2例 ,软骨瘤、骨髓瘤、垂体瘤、骨纤维结构不良、腺癌和粘液囊肿各 1例。结果 本组 1 6例颅底肿瘤 ,全切除 1 1例 ,次全切除 5例 ,随访 6~ 4 0个月。 4例局部复发 ,其余患者恢复良好。上颌骨复位后 ,咬合关系均恢复良好。结论 采用上颌截骨入路切除颅底肿瘤 ,较传统的前方或侧方入路对脑组织的损伤小 ,手术视野暴露清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 fortⅠ型截骨 手术入路 颅底肿瘤 切除术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扩大Le FortⅠ型截骨入路在切除颅底肿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辉 何家全 +2 位作者 刘海鹏 阴金波 谭映徽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8期344-345,共2页
目的探讨扩大LeFortⅠ型截骨入路切除颅底斜坡区及鼻咽部和蝶窦区肿瘤的疗效。方法以扩大LeFortⅠ型截骨入路对14例该区域的肿瘤进行手术切除,其中脊索瘤9例,软骨瘤2例,垂体瘤、转移癌、骨纤维结构不良各1例。结果颅底肿瘤全切除11例,... 目的探讨扩大LeFortⅠ型截骨入路切除颅底斜坡区及鼻咽部和蝶窦区肿瘤的疗效。方法以扩大LeFortⅠ型截骨入路对14例该区域的肿瘤进行手术切除,其中脊索瘤9例,软骨瘤2例,垂体瘤、转移癌、骨纤维结构不良各1例。结果颅底肿瘤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3例;上颌骨复位后,咬合关系均恢复良好。随访12 ̄24个月,4例局部复发,其余恢复良好。结论采用扩大LeFortⅠ型截骨入路切除颅底肿瘤,较传统前方或侧方入路对脑组织损伤小,手术视野暴露清楚,无严重及长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骨术 勒福 颅底肿瘤
下载PDF
Le Fort Ⅰ型截骨术中与翼上颌连接相关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伯钧 秦小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92-293,共2页
在100侧成人颅骨上观测了翼上颌连接处的位置、方向及其与腭大孔、腭小孔的毗邻关系。结果提示:断离翼上颌连接的骨切线是经腭小孔至翼上颌连接内侧骨板处,且术中断离上颌骨后壁下部的阻力不是在翼上颌连接处而是在腭骨锥突与蝶骨... 在100侧成人颅骨上观测了翼上颌连接处的位置、方向及其与腭大孔、腭小孔的毗邻关系。结果提示:断离翼上颌连接的骨切线是经腭小孔至翼上颌连接内侧骨板处,且术中断离上颌骨后壁下部的阻力不是在翼上颌连接处而是在腭骨锥突与蝶骨翼突之间;翼上颌缝在水平面上与正中线的交角平均为120°,骨凿刀的弯度亦宜在116°~124°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骨术 翼上颌连接 应用解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