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the Regular Ovitrap vs an Innovated Larvitrap for <i>Aedes</i>Entomological Surveillance in Tapachula 被引量:1
1
作者 Walter Eduardo Quezada-Yaguachi Americo D. Rodriguez +6 位作者 ] Francisco Solís-Santoyo Alma D. Lopez-Solis William C. Black IV Karla Saavedra-Rodriguez Diego Morales-Viteri Patricia Penilla-Navarro 《Advances in Entomology》 2022年第1期77-84,共8页
<b>Objective:</b> The objective is to<span "=""> compare a regular ovitrap versus an innovated larvitrap for monitoring <i>Aedes</i> spp. populations. <b>Materials an... <b>Objective:</b> The objective is to<span "=""> compare a regular ovitrap versus an innovated larvitrap for monitoring <i>Aedes</i> spp. populations. <b>Materials and Methods</b></span><b>:</b><span "=""> A total of 20 regular ovitraps and 20 innovated larvitraps were placed in pairs in 20 houses from the 5 de Febrero neighborhood in Tapachula, Chiapas, Mexico. The innovation consisted in the incorporation of a valve in the lower part of a half tire to drain the contents in a 2 L collection container. The evaluation was carried out during five weeks, collecting eggs and larvae from the ovitraps and innovated larvitraps, respectively. Positivity indexes and insectary production of adult <i>Aedes</i> spp. mosquitoes were compared by collection type. <b>Results</b></span><b>:</b><span "=""> Average positivity index for the five weeks period were 60% for ovitraps and 91.25% for innovated larvitraps. During the five weeks, 4043 <i>Ae.</i> <i>aegypti</i> and 703 <i>Ae.</i> <i>albopictus</i> adult mosquitoes were produced in the insectary from the eggs collected from ovitraps, while from innovated larvitraps were 9014 <i>Ae.</i> <i>aegypti</i>, 1205 <i>Ae.</i> <i>albopictus</i>, and 15 <i>Culex</i> spp. <b>Conclusion</b></span><b>:</b><span "=""> Collection by the innovated larvitrap was more efficient, collecting 3.56 times more <i>Ae.</i> <i>aegypti</i> than with ovitraps, using approximately the same effort in time for replacing the filter paper from traditional 1 L ovitraps. Since the logistics for the storage and placement of larvitraps may still be a disadvantage in comparison with ovitraps, their use could be specifically intended in sentinel sites for mosquito population monitoring for entomological surveillance purpo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novated Larvitrap ovitrap Aedes Entomological Surveillance
下载PDF
Our Experience in Collecting Tiger Mosquitoes Using Ovitraps in Strumica, Gevgelija and the Border Crossing to Greece
2
作者 Nikolina Sokolovska Jovanka Kostovska +3 位作者 Shemsi Musa Liljana Lazarevska Luljzime Bajrami Zlatko Arsenievski 《Journal of Health Science》 2017年第6期345-349,共5页
Collecting eggs of Aedes (Stegomyia) albopictus (Skuse, 1894) (Diptera, ram. Culicidae), i.e. Asian tiger mosquito was carded out in August 2016. Fourteen (14) ovitraps were placed at 3 different places: the ... Collecting eggs of Aedes (Stegomyia) albopictus (Skuse, 1894) (Diptera, ram. Culicidae), i.e. Asian tiger mosquito was carded out in August 2016. Fourteen (14) ovitraps were placed at 3 different places: the area Banja Bansko (near Strumica), Mrzenci (Gevgelija) and at the border crossing between Macedonia-Greece (Bogorodica). During one month the ovitraps were exposed for two weeks, near the vegetation that mosquitoes use as resting places, also in the places where people are present and close to potted flower arrangements. The collected eggs from the ovitraps were returned to the Entomological laboratory of the P.H.O. Center for public health-Skopje and put in an entomological (hand-made) cage. Under the optimum moisture and temperature, after a few days the adults emerged. The determination of species was performed using a binocular magnifier. A total of 50 mosquitoes were collected, of those 23 were male Ae. albopictus and 27 were female Ae. albopictus. These examples were verified by prof. Dusan Petric and the Medical entomology laboratory at the Faculty of Agficul^tre Novi Sad (Republic of Serbia). The presence of Ae. albopictus in the Republic of Macedonia was for the first time determined. We are now even more motivated to investigate and prove the presence of tiger mosquitos in other locations in Macedon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ian tiger mosquito ovitraps collecting eggs Republic of Macedonia.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白纹伊蚊卵粒识别模型初步研究
3
作者 朱敏慧 董琳娟 +5 位作者 王墩家 蔡逸舟 张兆文 刘曜 何世鹏 周毅彬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2-18,共7页
目的构建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卵粒图片数据库,并基于深度学习和瓦片重叠法建立白纹伊蚊卵粒自动识别和计数模型,为伊蚊监测和防治提供技术方法。方法在上海市3个区收集野外和实验室品系的白纹伊蚊卵粒图片449张,使用Python环境labe... 目的构建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卵粒图片数据库,并基于深度学习和瓦片重叠法建立白纹伊蚊卵粒自动识别和计数模型,为伊蚊监测和防治提供技术方法。方法在上海市3个区收集野外和实验室品系的白纹伊蚊卵粒图片449张,使用Python环境labelimg库进行人工标定蚊卵,采用快速区域卷积神经网络(faster regional 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Faster R-CNN)模型建立白纹伊蚊卵粒识别模型,并使用瓦片重叠法智能识别和计数。使用精确率、召回率和调和平均值(F-measure)进行模型效果评价。结果经过15次模型迭代训练,损失值随着训练次数增加逐渐下降至0.000119,平均精度均值(Mean Aaccuracy,mAP)从0.968增加至0.980,最终模型精确率为0.90,召回率为0.97,调和平均值为0.93。结论本模型具有较高的白纹伊蚊卵粒识别能力,初步达到了辅助开展诱蚊诱卵器监测中卵粒鉴别和计数的功能。在不断的优化模型、细化分类识别能力后可成为简便高效的监测辅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诱蚊诱卵器 白纹伊蚊 卵粒
下载PDF
诱蚊诱卵器法监测不同类型住宅小区中白纹伊蚊结果分析
4
作者 朱伟 刘曜 +2 位作者 刘翔宇 刘文涛 刘洪霞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4期326-329,共4页
目的分析上海市徐汇区不同住宅小区中诱蚊诱卵器监测结果,为制定科学、高效的住宅小区中白纹伊蚊密度控制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减少登革热在本地区的传播风险。方法使用诱蚊诱卵器在168个住宅小区中于6—10月每2周开展一次监测,按照3种住... 目的分析上海市徐汇区不同住宅小区中诱蚊诱卵器监测结果,为制定科学、高效的住宅小区中白纹伊蚊密度控制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减少登革热在本地区的传播风险。方法使用诱蚊诱卵器在168个住宅小区中于6—10月每2周开展一次监测,按照3种住宅类型和8个监测轮次记录诱蚊诱卵器阳性率,采用Shapiro-Wilk检验进行诱蚊诱卵器阳性率的正态分布分析,采用Kruslal-Wallis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诱蚊诱卵器阳性率的非参数检验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诱蚊诱卵器阳性率和住宅小区绿化率及物业费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平均诱蚊诱卵器阳性率为5.17%;8个监测轮次中,第3次(7月)的诱蚊诱卵器阳性率最高,为6.62%,第8次(10月)最低,为2.98%,并在第6次(9月)小幅上升为4.92%;3类住宅小区中,普通小区的平均诱蚊诱卵器阳性率为5.80%,高于高层小区的3.9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低密度小区诱蚊诱卵器阳性率为5.10%,介于两者之间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同时,诱蚊诱卵器阳性率与物业费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与绿化率无相关性。结论住宅小区诱蚊诱卵器阳性率在7月出现最高峰,在9月出现次高峰;普通小区的平均诱蚊诱卵器阳性率显著高于高层小区,且阳性率与物业费呈显著负相关;各住宅小区可根据物业人员蚊虫控制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白纹伊蚊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蚊诱卵器 白纹伊蚊 住宅小区 阳性率
下载PDF
新型登革热媒介监测诱蚊诱卵器的设计及效果研究 被引量:52
5
作者 林立丰 卢文成 +5 位作者 蔡松武 段金花 易建荣 邓锋 陈清 陈晓光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 建立登革热监测预警系统 ,研制灵敏、高效、易行的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在室内外环境的监测器械。方法 根据白纹伊蚊的生态特点和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诱卵器监测方法 ,结合捕蝇笼结构特点 ,设计具有引诱伊蚊产卵的器械 ,并... 目的 建立登革热监测预警系统 ,研制灵敏、高效、易行的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在室内外环境的监测器械。方法 根据白纹伊蚊的生态特点和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诱卵器监测方法 ,结合捕蝇笼结构特点 ,设计具有引诱伊蚊产卵的器械 ,并在实验室及现场进行验证。结果 在模拟现场 ,新型诱蚊诱卵器诱蚊阳性指数和诱卵阳性指数为10 0 ,每个诱蚊诱卵器平均诱捕成蚊 12 .2 5只 ,诱到虫卵 13 69.2个 ;居民家庭诱蚊阳性指数达 2 6.2 ,诱卵阳性指数达 2 7.1,高于相同环境的容器指数 ,与布雷图指数相近 ;野外环境现场诱蚊诱卵阳性指数达 18.6。结论 新型诱蚊诱卵器具有良好的诱蚊诱卵效果 ,可作为登革热传播媒介室内外环境监测器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媒介昆虫 监测 诱蚊诱卵器 设计 白纹伊蚊
下载PDF
诱蚊诱卵器与诱卵杯现场监测效果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林立丰 蔡松武 +4 位作者 卢文成 段金花 阴伟雄 易建荣 陈清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50-453,共4页
目的 通过诱蚊诱卵器和诱卵杯在现场的平行性试验,分析两者对伊蚊的引诱效果以及是否存在相关关系,进一步评估诱蚊诱卵器现场监测伊蚊的效果。方法 2004年8—11月和2005年2—8月,选择广州的一个校园,将准备好的诱蚊诱卵器和诱卵杯每... 目的 通过诱蚊诱卵器和诱卵杯在现场的平行性试验,分析两者对伊蚊的引诱效果以及是否存在相关关系,进一步评估诱蚊诱卵器现场监测伊蚊的效果。方法 2004年8—11月和2005年2—8月,选择广州的一个校园,将准备好的诱蚊诱卵器和诱卵杯每隔50m平行布放在阴凉隐蔽的场所,两个距离在1m左右,每月交替摆放位置,布放后4和7d检查诱蚊诱卵结果。结果 诱蚊诱卵器和诱卵杯布放4d时,阳性指数分别是35.5和56.7,布放7d时阳性指数分别是53.3和71.5,诱卵杯布放7a时的诱卵指数是诱蚊诱卵器布放4d时诱卵指数的2倍。诱蚊诱卵器可以诱集成蚊,布放4d,回收662个诱蚊诱卵器,诱伊蚊密度指数为1.21±1.12,每个诱捕蚊虫为0~8只;布放4d的诱蚊诱卵器诱卵指数与诱卵杯布放7d的诱卵指数存在正相关关系,r=0.838,P=0.001,y=25.548+1.312x。结论 诱蚊诱卵器法直接通过诱蚊诱卵指数敏感地反映实际成蚊密度的变化和季节消长,诱蚊诱卵指数与目前国际通用的诱卵杯诱卵指数存在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蚊诱卵器 诱卵杯 产卵 白纹伊蚊
下载PDF
现场比较诱蚊诱卵器与传统幼虫监测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35
7
作者 林立丰 段金花 +7 位作者 李荣彪 林伟波 蔡松武 卢文成 陈清 李锦清 林宏波 易建荣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54-457,共4页
目的 比较诱蚊诱卵器与传统幼虫指数监测结果,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 于2004年3月至2005年11月在广东省佛山和揭阳市,在选定的试验现场随机从每5户家庭中选择1户布放1个诱蚊诱卵器,在医院、学校、机关事业单位、工厂和公园花圃的... 目的 比较诱蚊诱卵器与传统幼虫指数监测结果,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 于2004年3月至2005年11月在广东省佛山和揭阳市,在选定的试验现场随机从每5户家庭中选择1户布放1个诱蚊诱卵器,在医院、学校、机关事业单位、工厂和公园花圃的环境,按每25~50m距离布放1个诱蚊诱卵器。同时调查室内及室外或诱蚊诱卵器周围5m的积水容器和蚊虫孳生容器数。结果 在居民住户、医院、学校、机关事业单位、工厂和公园花圃共布放14902个诱蚊诱卵器,有效回收14648个,捕获白纹伊蚊962只,致乏库蚊5只,白纹伊蚊占99.5%;诱蚊诱卵器阳性932个,诱蚊诱卵指数为6.36;诱蚊密度指数为1.03±0.89,每个诱蚊诱卵器捕获蚊虫数0~10只。同时调查14902个住户或单位(以诱蚊诱卵器为中心周围5m范围环境)的积水容器8537个,蚊虫阳性容器844个,布雷图指数为5.66,房屋指数为3.87,容器指数为9.89,可见相同环境开展调查,诱蚊诱卵指数是布雷图指数的1.12倍,是房屋指数的1.64倍,是容器指数的0.64倍。结论 在社区登革热媒介监测中诱蚊诱卵指数和布雷图指数、房屋指数及容器指数存在正相关关系,且诱蚊诱卵指数与布雷图指数相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蚊诱卵器 幼虫指数监测 白纹伊蚊
下载PDF
两种白纹伊蚊幼虫监测方法现场使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徐仁权 蒋丽亚 +3 位作者 任文军 姬淑红 丁丽娟 冷培恩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75-278,共4页
目的通过现场比较实验,进一步研究诱卵杯、诱蚊诱卵器在现场的使用技术,为推广现场应用和评价提供技术依据。方法2006年在白纹伊蚊密度高峰期(6-10月),选择3个市区、1个郊区的居民小区、公园、学校和医院的绿化地带,分别放置含有... 目的通过现场比较实验,进一步研究诱卵杯、诱蚊诱卵器在现场的使用技术,为推广现场应用和评价提供技术依据。方法2006年在白纹伊蚊密度高峰期(6-10月),选择3个市区、1个郊区的居民小区、公园、学校和医院的绿化地带,分别放置含有脱氯水或稻草浸出液的WHO诱卵杯、诱蚊诱卵器,观察其在不同放置高度、不同放置时间内的幼虫阳性情况,并于8—10月在实验环境周围同步检查容器指数(CI)、房屋指数(HI)、布雷图指数(BI),研究2种监测方法与传统监测方法监测结果的关联度。结果(1)诱卵杯幼虫阳性指数为43.16%,诱蚊诱卵器幼虫阳性指数为27.9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73,P≤0.01),诱蚊诱卵器6—10月诱蚊密度指数(MDI值)在1.79~1.38之间,平均1.56。(2)以稻草浸出液和脱氯水进行监测的数据表明,前者的成蚊容器阳性率、MDI值和幼虫密度明显高于后者,诱蚊诱卵器中稻草浸出液成蚊阳性率是脱氯水的2倍左右。(3)用含有稻草浸出液和脱氯水的2种容器进行监测,发现在市区和郊县环境放置14d后幼虫阳性率和幼虫密度均明显高于7d。(4)放置在地面的诱卵杯和诱蚊诱卵器,幼虫阳性率分别为40.00%和28.12%;而放置在离地1m处的幼虫阳性率分别为16.67%和9.38%,表明放置高度对诱捕效果有较明显的影响(诱卵杯高度问:矿=23.74,P≤0.01;诱蚊诱卵器高度间:矿=3.70,P≤0.05)。(5)8—10月现场实验发现诱蚊诱卵器监测获得的幼虫阳性率与传统监测方法获得的HI、CI、BI指数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7627;与HI,r=0.9832;与CI,r=0.9817;与BI,r=0.7498),诱卵杯监测获得的幼虫阳性率与传统监测方法获得的HI、CI、BI指数间也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r:0.4574;与HI,r=0.9751;与CI,r=0.6313;与BI,r=0.5301);诱蚊诱卵器获得的阳性指数与诱卵杯阳性指数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9801)。结论2种监测方法均能够用于现场白纹伊蚊幼虫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卵杯 诱蚊诱卵器 白纹伊蚊 监测 使用技术
下载PDF
诱蚊诱卵器在登革热媒介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9
作者 林立丰 蔡松武 +4 位作者 段金花 周海 卢文成 冯强 陈清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459-1461,共3页
目的探讨诱蚊诱卵器在登革热暴发流行中的监测效果;分析登革热流行与诱蚊诱卵阳性指数的关系.方法按登革热诊断标准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搜索病例,应用诱蚊诱卵器在疫点疫区布放监测蚊虫密度并诱集成蚊,应用TaqMan MGB Real-time PCR检... 目的探讨诱蚊诱卵器在登革热暴发流行中的监测效果;分析登革热流行与诱蚊诱卵阳性指数的关系.方法按登革热诊断标准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搜索病例,应用诱蚊诱卵器在疫点疫区布放监测蚊虫密度并诱集成蚊,应用TaqMan MGB Real-time PCR检测白纹伊蚊体内登革病毒.结果确认登革热暴发流行后,启动包括应急灭蚊的登革热综合控制措施,成蚊密度即诱蚊诱卵指数控制在4.5~10.3,捕获雌白纹伊蚊未检测出登革病毒;布雷图指数从原来65.2降到10以下,1周后降到5以下.本次流行在应急控制后21d结束,共34例病例.结论登革热暴发流行时,诱蚊诱卵器法可作为应急灭蚊的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评价方法,尤其在成蚊控制效果评价和捕获成蚊检测带病毒指数上有优势,当诱蚊诱卵阳性指数低于5,是否作为登革热流行控制的域值,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蚊诱卵器 诱卵 登革热 媒介
下载PDF
白纹伊蚊诱蚊诱卵器现场应用效果初步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徐仁权 蒋丽亚 +3 位作者 任文军 洪敏 冷培恩 王士珍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06年第5期345-348,共4页
目的为科学评价白纹伊蚊诱蚊诱卵器现场应用效果,探索适合于上海地区登革热媒介蚊虫——白纹伊蚊的监测方法。方法在2005年7—9月白纹伊蚊数量高峰季节,选择3个地区的居民小区、医院、学校、公园、单位等绿化地带,用诱蚊诱卵器与陶... 目的为科学评价白纹伊蚊诱蚊诱卵器现场应用效果,探索适合于上海地区登革热媒介蚊虫——白纹伊蚊的监测方法。方法在2005年7—9月白纹伊蚊数量高峰季节,选择3个地区的居民小区、医院、学校、公园、单位等绿化地带,用诱蚊诱卵器与陶瓷容器或黑色塑料杯子,同步比较诱捕白纹伊蚊成蚊、卵的效果。结果在现场诱蚊诱卵器平均诱蚊指数达到29、58%,平均每个诱蚊诱卵器捕获1.48只白纹伊蚊成蚊,蚊虫进入诱蚊诱卵器后有2.91%的白纹伊蚊逃逸;诱蚊诱卯器投放后2、3、5、7d内,诱蚊指数有很大的差异.X^2=126.134,P〈0.001,诱蚊指数从投放后第2天的5.05%,增加到第5天的19.16%,第7天的31.29%;7~9月观察期间,9月诱蚊指数最高,达到了50.21%,X^2=56、21,P〈0.001,而且平均诱蚊数也高于其他月份;诱蚊诱卯器的诱卵指数为31.42%,与配对同步比较的陶瓷容器或黑色塑料相比(35.64%),诱卵指数有一定差异,X^2=9.907,P〈0.001,这种差异具有地区性;诱蚊诱卵器投放后第1天,产卵的雌性白纹伊蚊开始飞人,第5~6天为高峰,而产卵出现在第2天,第5—6天诱卵指数达到高峰。而同步的陶瓷容器或黑色塑料杯则在投放后第5~6天出现幼虫。结论现场试验初步证明,白纹伊蚊诱蚊诱卵器具有较好的诱蚊指数和诱卯指数,能够取代常规的白纹伊蚊监测手段。但是在具体应用时,需要进一步研究监测技术,配套措施以及评价标准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诱蚊诱卵器 监测
下载PDF
白纹伊蚊诱蚊诱卵器应用效果的现场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于德宪 任旭琦 +3 位作者 周文 廖玉学 陈清 俞守义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309-312,共4页
目的评价白纹伊蚊诱蚊诱卵器现场应用效果。方法在地下停车场布放诱蚊诱卵器,7d后收回,连续3次。结果每杯诱蚊数在0~8只之间,90.80%的诱蚊诱卵器进蚊数不超过3只;所有布放的诱蚊诱卵器均没有蚊虫产卵;诱捕的蚊虫以白纹伊蚊为主,占有率... 目的评价白纹伊蚊诱蚊诱卵器现场应用效果。方法在地下停车场布放诱蚊诱卵器,7d后收回,连续3次。结果每杯诱蚊数在0~8只之间,90.80%的诱蚊诱卵器进蚊数不超过3只;所有布放的诱蚊诱卵器均没有蚊虫产卵;诱捕的蚊虫以白纹伊蚊为主,占有率为80.17%,其中雌性伊蚊47.42%,雄性伊蚊52.58%;3次试验的平均诱蚊指数为63.22%,平均诱蚊密度指数为(1.98±1.24);布放地点的光照强度和距离下水道的远近对诱蚊结果没有显著影响。结论诱蚊诱卵器对白纹伊蚊具有较好的诱捕效果,适合用于登革热的常规监测,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诱蚊诱卵器 地下停车场
下载PDF
时空因素对诱蚊诱卵器监测白纹伊蚊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8
12
作者 林立丰 2蔡松武 +2 位作者 李荣彪 卢文成 陈清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25-27,共3页
为了分析诱蚊诱卵器不同布放时间和空间对现场诱捕白纹伊蚊的影响,建立灵敏、高效、易行的登革热传播媒介现场监测方法。将诱蚊诱卵器按野外监测方法布放,并分别在布放的第2、3、4和7天检查诱蚊诱卵阳性数;同时分别布放在同一垂直面的... 为了分析诱蚊诱卵器不同布放时间和空间对现场诱捕白纹伊蚊的影响,建立灵敏、高效、易行的登革热传播媒介现场监测方法。将诱蚊诱卵器按野外监测方法布放,并分别在布放的第2、3、4和7天检查诱蚊诱卵阳性数;同时分别布放在同一垂直面的不同高度0m、1·0m和1·5m处,在布放的第4天检查诱蚊诱卵阳性数。诱蚊诱卵器布放后第2、3、4、7天的诱蚊诱卵阳性指数分别为23·4、38·5、50·3和72·8,捕蚊总数和捕获活蚊数也随布放时间延长而增加,但活蚊比率却逐渐减少;诱蚊诱卵器布放在地面和同一垂直高度1m或1·5m的诱蚊诱卵阳性指数分别为19·30,9·26和4·63。诱蚊诱卵器现场布放时间以4天为佳,布放空间最佳位置是放在树荫、花盆、绿化带花草林木下的地面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蚊诱卵器 白纹伊蚊 监测 时空因素
下载PDF
诱蚊诱卵器和光催化捕杀蚊蝇器在蚊虫调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孙养信 李旭龙 +1 位作者 佘建军 孙亮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51-354,共4页
目的了解陕西省白纹伊蚊分布边界地区的蚊类种群及生态习性;评价诱蚊诱卵器和光催化捕杀蚊蝇器在蚊虫现场调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6年7-9月在3个调查点选择6种不同生境,布放诱蚊诱卵器以诱获白纹伊蚊成虫及卵;布放光催化捕杀蚊蝇器捕... 目的了解陕西省白纹伊蚊分布边界地区的蚊类种群及生态习性;评价诱蚊诱卵器和光催化捕杀蚊蝇器在蚊虫现场调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6年7-9月在3个调查点选择6种不同生境,布放诱蚊诱卵器以诱获白纹伊蚊成虫及卵;布放光催化捕杀蚊蝇器捕获各种成蚊。结果宝鸡、韩城市发现白纹伊蚊分布。诱蚊诱卵器调查平均诱蚊诱卵指数(MOI)为17.92;白纹伊蚊繁殖高峰期在8月,以山地林地MOI最高,为33.20。光催化捕杀蚊蝇器在黄陵、宝鸡、韩城市共捕获成蚊925只,分属5属8种,淡色库蚊为优势种,构成比为76.11%。淡色库蚊、骚扰阿蚊、三带喙库蚊在各种环境均有分布,三带喙库蚊在养殖耕种区分布较多。结论白纹伊蚊分布边界与历史资料一致。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骚扰阿蚊为上述地区主要蚊种。诱蚊诱卵器和光催化捕杀蚊蝇器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蚊诱卵器 光催化捕杀蚊蝇器 白纹伊蚊 蚊类种群
下载PDF
不同颜色诱蚊诱卵器在白纹伊蚊种群监测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孙春卫 杨迎宇 +1 位作者 张勤丽 周毅彬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18年第6期523-526,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颜色诱蚊诱卵器在白纹伊蚊种群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4—11月,在上海市宝山区的5个现场用透明、黑色、绿色和白色4种不同颜色的诱蚊诱卵器监测白纹伊蚊幼虫密度。结果试验期间黑色、白色、绿色、对照组诱蚊诱卵器阳... 目的研究不同颜色诱蚊诱卵器在白纹伊蚊种群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4—11月,在上海市宝山区的5个现场用透明、黑色、绿色和白色4种不同颜色的诱蚊诱卵器监测白纹伊蚊幼虫密度。结果试验期间黑色、白色、绿色、对照组诱蚊诱卵器阳性率平均分别为40.45%、27.93%、31.28%和8.52%。不同颜色诱蚊诱卵器阳性率比较,4组间诱蚊诱卵器阳性率存在统计学差异(χ^2=48.4439,P<0.05)。黑色组和白色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8117(P<0.05);黑色组与绿色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8986(P<0.05);黑色组与对照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8676(P<0.05)。黑色诱蚊诱卵器最为敏感,透明对照组与黑色实验组诱蚊诱卵器阳性率线性回归方程:y=0.4446x-1.5667,r^2=0.6811(P<0.05);2种颜色诱蚊诱卵器阳性率差值比与透明对照组的线性回归方程:y=-0.2545x+5.9571,r^2=0.7418(P<0.05)。结论黑色诱蚊诱卵器比透明色更为高效,在较低蚊虫密度时黑色诱蚊诱卵器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蚊诱卵器 白纹伊蚊 监测
下载PDF
陕西省韩城市蚊类调查 被引量:7
15
作者 佘建军 孙亮 +2 位作者 孙养信 薛敏学 苏虎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79-282,共4页
目的调查韩城市蚊类种群构成及生态习性,现场应用诱蚊诱卵器并评价其效果。方法成蚊调查采用帐诱法、诱蚊灯法和诱蚊诱卵器法,蚊幼调查采用容器法。结果韩城市区捕获蚊虫5属7种,侵袭人类蚊虫以白纹伊蚊、淡色库蚊、骚扰阿蚊和三带喙库... 目的调查韩城市蚊类种群构成及生态习性,现场应用诱蚊诱卵器并评价其效果。方法成蚊调查采用帐诱法、诱蚊灯法和诱蚊诱卵器法,蚊幼调查采用容器法。结果韩城市区捕获蚊虫5属7种,侵袭人类蚊虫以白纹伊蚊、淡色库蚊、骚扰阿蚊和三带喙库蚊为多。蚊幼调查容器指数34.38;成蚊帐诱密度为7.16只/人工小时,诱蚊灯诱蚊密度为1.13只/h。诱蚊诱卵器仅诱到白纹伊蚊,平均诱蚊指数15.32%,平均每个诱蚊诱卵器捕获白纹伊蚊1.37只,平均诱卵指数为14.41%;7-9月观察期间,9月诱蚊、诱卵指数均最高,分别达18.25%和21.25%,且平均诱蚊数也高于其他月份。诱蚊诱卵器诱卵指数与配对同步的一次性纸杯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4,P<0.001)。成蚊密度特殊场所最高,农村居民区高于城市居民区,休闲活动区高于养殖耕种区;蚊幼调查容器指数亦是农村居民区高于城市居民区,休闲活动区高于养殖耕种区。结论白纹伊蚊、淡色库蚊、骚扰阿蚊、三带喙库蚊是该地区危害人类的主要蚊种;诱蚊诱卵器具有较好的诱蚊指数和诱卵指数,可以作为白纹伊蚊监测方法,该调查为蚊虫防制提供了生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类 种群 诱蚊诱卵器 监测
下载PDF
不同植物浸液对白纹伊蚊的产卵引诱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令要 张险峰 +2 位作者 岳木生 谭梁飞 雷朝亮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1-255,共5页
应用孕卵蚊虫粘捕法现场测试不同植物浸液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Skuse)的产卵引诱作用,发现樟树叶、黄杨叶、狗尾草、绊根草、玉兰叶和竹叶的浸液现场诱蚊效果与自来水对照没有显著的差异;竹叶、玉兰叶、狗尾草和绊根草室内发酵21... 应用孕卵蚊虫粘捕法现场测试不同植物浸液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Skuse)的产卵引诱作用,发现樟树叶、黄杨叶、狗尾草、绊根草、玉兰叶和竹叶的浸液现场诱蚊效果与自来水对照没有显著的差异;竹叶、玉兰叶、狗尾草和绊根草室内发酵21、30和45d的现场诱蚊效果没有显著的差异,而应用诱卵器法显示:竹叶、玉兰、狗尾草、绊根草植物浸液和自来水对照的诱卵数却差异显著。现场试验发现自来水、室外积水和蚊虫饲养水对白纹伊蚊的引诱效果没有显著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白纹伊蚊 孕卵蚊虫粘捕法 植物浸液
下载PDF
诱蚊诱卵器伊蚊监测效果影响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杰 陆晓燕 +1 位作者 陆崇华 周毅彬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0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媒介伊蚊监测工作中诱蚊诱卵器监测的影响因素,初步分析各因素的影响程度。方法选择杨浦区境内两处条件类似的监测点,比较光照、高度、颜色、剩余水量对诱蚊诱卵器监测结果的影响。结果有光照的诱蚊诱卵器诱蚊密度(1.75)小于阴... 目的探讨媒介伊蚊监测工作中诱蚊诱卵器监测的影响因素,初步分析各因素的影响程度。方法选择杨浦区境内两处条件类似的监测点,比较光照、高度、颜色、剩余水量对诱蚊诱卵器监测结果的影响。结果有光照的诱蚊诱卵器诱蚊密度(1.75)小于阴暗处的诱蚊诱卵器(2.00),统计检验P=0.027。结论有无光照对诱蚊指数存在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蚊诱卵器 白纹伊蚊 监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白纹伊蚊产卵习性的实验室和现场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令要 谭梁飞 +2 位作者 艾辉 雷朝亮 袁方玉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219-223,共5页
采用孕蚊粘捕器和诱卵器研究白纹伊蚊的产卵习性,结果显示白纹伊蚊的产卵行为具有明显的白昼性特点。室内白天的产卵量占整个产卵量的95.94%;现场白天的产卵量占全部产卵量的91.90%。自纹伊蚊的生殖营养周期平均为4.22天。吸血后... 采用孕蚊粘捕器和诱卵器研究白纹伊蚊的产卵习性,结果显示白纹伊蚊的产卵行为具有明显的白昼性特点。室内白天的产卵量占整个产卵量的95.94%;现场白天的产卵量占全部产卵量的91.90%。自纹伊蚊的生殖营养周期平均为4.22天。吸血后第3天5.76%的蚊虫出现产卵活动,第4天46.64%的蚊虫出现产卵活动,第4天的产卵量占整个产卵量的56.41%,之后明显下降。白纹伊蚊产卵活动具有明显的分散性。每2h观察1次,则51.92%蚊虫需要产卵2次以上才可完成1个生殖营养周期内成熟的卵粒。室内白纹伊蚊的产卵高峰期出现在18:00~20:00,高峰期产卵量占整个产卵量的56.25%;单峰型,峰型较窄。现场的产卵高峰期出现的较早,32.51%卵粒出现在12:00~15:00,24.95%卵粒出现在15:00~18:00,单峰型,峰型较宽。白纹伊蚊产卵提前1~2h或更长的时间进入产卵地点停息或活动。64.oo%孕蚊在12:00~18:00间被捕获,而在18:00~20:00期间仅9.33%孕蚊被捕获,而31.86%卵粒出现在18:00-20:00。孕卵蚊虫粘捕器捕获的孕蚊、诱卵器诱集的卵粒、人诱法采集的未吸血蚊两两间存在显著的直线相关或回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产卵习性 孕卵蚊虫粘捕法 诱卵器
下载PDF
北京市朝阳区白纹伊蚊分布调查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洪江 葛军旗 +1 位作者 唐承军 赵彤言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12-217,共6页
为动态掌握北京市朝阳区白纹伊蚊的时间与空间分布,为防制提供科学依据,于2014~2015年在朝阳区开展自纹伊蚊孳生习性与分布监测。采用容器指数法(CI)、CO2诱蚊灯、诱蚊诱卵器等方法,在朝阳区的居民区、公园或绿地、旧货市场、汽... 为动态掌握北京市朝阳区白纹伊蚊的时间与空间分布,为防制提供科学依据,于2014~2015年在朝阳区开展自纹伊蚊孳生习性与分布监测。采用容器指数法(CI)、CO2诱蚊灯、诱蚊诱卵器等方法,在朝阳区的居民区、公园或绿地、旧货市场、汽修企业等不同生境开展白纹伊蚊幼虫和成蚊动态监测。结果显示,旧货市场容器指数最高(32.3%),其次为居民区(17.1%),不同类型生境白纹伊蚊孳生情况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采用二氧化碳诱蚊灯法监测白纹伊蚊,旧货市场捕获量最多,为108只,其次为居民区,捕获80只,8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白纹伊蚊繁殖活动高峰期;在居民区和绿地共布放600个诱蚊诱卵器,回收515个,阳性容器共104个,诱蚊诱卵指数(I)为20.2%,绿地的诱蚊诱卵指数高于居民区,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提示,朝阳区白纹伊蚊密度较高,其繁殖高峰期为8月下旬至9月中旬;旧货市场的白纹伊蚊密度较高,居民区密度次之,各类微小生境白纹伊蚊密度变化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孳生地 季节消长 诱蚊诱卵器 CO2诱蚊灯
下载PDF
三种媒介伊蚊监测方法的差异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熊进峰 谭梁飞 +2 位作者 杨瑞 张薇 姚璇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237-242,共6页
分析布雷图指数(BI)法、诱蚊诱卵指数(MOI)法和双层叠帐法开展媒介伊蚊监测结果的差异性和相关性,评判对蚊媒疾病传播风险评估的影响,为建立科学的媒介伊蚊监测奠定方法基础。本文选取湖北省6个区(市)的城镇居民区和农村居民区,于媒介... 分析布雷图指数(BI)法、诱蚊诱卵指数(MOI)法和双层叠帐法开展媒介伊蚊监测结果的差异性和相关性,评判对蚊媒疾病传播风险评估的影响,为建立科学的媒介伊蚊监测奠定方法基础。本文选取湖北省6个区(市)的城镇居民区和农村居民区,于媒介伊蚊活动季节同步开展BI法、MOI法和双层叠帐法的伊蚊密度监测,比较蚊媒疾病传播风险判断的差异,并分析监测方法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10个月的监测期内,BI平均值为5.94,MOI平均值为4.15,帐诱指数平均值为2.67只/(顶·h),从季节消长来看,三种监测方法的峰值均在7-9月。以风险评估阈值为界,比较城镇居民区和农村居民区监测结果,显示3种监测方法均无统计学差异(χ^(2)=0.002,P=0.968;χ^(2)=3.380,P=0.066;χ^(2)=1.186,P=0.276)。相关性分析发现,3种方法两两之间、同一方法不同生境间的监测均有统计学相关关系(P<0.001)。结果表明,湖北省伊蚊活动期在3-12月,其中7-9月为高峰期。3种方法均显示湖北省城市与农村媒介伊蚊传播蚊媒疾病的风险研判趋势一致。3种监测方法的总体监测及不同生境监测均存在正相关关系,能客观反映伊蚊季节消长规律,协同性好,可根据环境特点和防控需要选择适合的监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伊蚊 监测 布雷图指数法 诱蚊诱卵器法 双层叠帐法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