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车载PEMFC空气供给系统OER控制研究
1
作者 王宇宁 张纯瑞 宋福豪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08-1616,共9页
过氧比(oxygen excess ratio,OER)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输出性能及安全性的重要影响参数,控制OER达到最优值可有效提高系统输出的净功率。针对PEMFC空气供给系统OER控制问题,文章利用MATLAB/... 过氧比(oxygen excess ratio,OER)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输出性能及安全性的重要影响参数,控制OER达到最优值可有效提高系统输出的净功率。针对PEMFC空气供给系统OER控制问题,文章利用MATLAB/Simulink平台建立PEMFC空气供给系统四阶模型,并进行系统动力学特性分析,验证模型有效性;设计3种控制器对OER进行控制,包括前馈比例-积分-微分(feedforward proportion integration differentiation,FF+PID)控制器、前馈自适应模糊PID(feedforward self-adaptive fuzzy PID,FF+SFPID)控制器及滑模控制器(sliding mode controller,SMC)。在输入扰动的情况下,对比分析了定OER及最优OER下不同控制器的控制效果。仿真结果表明,SMC对于OER的控制具有更短的调节时间且未出现超调现象,抗干扰能力更强,在动态特性和稳态特性上均优于其他2种控制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 过氧比(oer) 前馈PID 前馈自适应模糊PID 滑模控制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期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费建平 冯树全 +4 位作者 俞灵 雷月 孙贺斌 包华芳 袁春英 《吉林医学》 CAS 2021年第10期2381-2385,共5页
目的:探讨麻醉诱导期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改变的一般规律以及右美托咪定对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择期手术患者90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49~75岁,随机分为气管插管组(Q组,n=30)、喉罩通气组(H组,n=30)和试验组(D组,Dex预处理+喉... 目的:探讨麻醉诱导期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改变的一般规律以及右美托咪定对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择期手术患者90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49~75岁,随机分为气管插管组(Q组,n=30)、喉罩通气组(H组,n=30)和试验组(D组,Dex预处理+喉罩,n=30),D组以3.2μg/(kg·h)的速率微泵注射右美托咪定(Dex)12 min(负荷量:0.8μg/kg),以1.6μg/(kg·h)的速率持续泵注至气管插管后20 min,以0.4μg/(kg·h)速率持续泵注至术毕;Q组、H组诱导前12 min注射咪达唑仑0.5~1.0 mg,泵注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中心静脉穿刺后(T_(0))、气管插管后5 min(T_(1))、15 min(T_(2))、20 min(T_(3))、术中(T_(4))采集动脉血气分析与上腔静脉血气分析,观察各时间点患者上腔静脉血氧分压(PcvO_(2))、氧饱和度(ScvO_(2))、二氧化碳分压(PcvCO_(2))和上腔静脉血pH值(PHcv)、乳酸(Hlacv)、血糖(Gluv)改变。结果:气管(喉罩)插管后,三组患者PcvO_(2)、ScvO_(2)均表现为快速上升然后缓慢下降的趋势,与T_(1)比较,T_(2)、T_(3)时Q组PcvO_(2)、ScvO_(2)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1)~T_(3)PcvO_(2)、ScvO_(2)由高到低排序为Q组>H组>D组,D组PcvO_(2)、ScvO_(2)低于Q组和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_(1)时H组PcvO_(2)和ScvO_(2)低于Q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1)~T_(4),与Q组、H组比较,D组PcvCO_(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插管或喉罩插入后PcvO_(2)、ScvO_(2)呈现快速上升然后缓慢下降的趋势,反映了全身血流再分布改变;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能够有效缓解麻醉诱导期全身血流再分布改变,有利于维持脑氧耗需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 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 脑氧摄取率
下载PDF
重离子治疗恶性肿瘤的生物学基础 被引量:3
3
作者 杨红杰 肖平 +2 位作者 罗乐宣 贾少微 王彤 《罕少疾病杂志》 2015年第1期59-62,共4页
原子序数大于质子的正离子称之为重离子.重离子治疗是一种能在体外精确定位的新颖的放疗技术,对于常规放疗不敏感的恶性肿瘤是较为有前景的治疗方法.相比于常规的放疗,重离子恶性肿瘤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就重离子治疗恶性肿瘤的剂... 原子序数大于质子的正离子称之为重离子.重离子治疗是一种能在体外精确定位的新颖的放疗技术,对于常规放疗不敏感的恶性肿瘤是较为有前景的治疗方法.相比于常规的放疗,重离子恶性肿瘤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就重离子治疗恶性肿瘤的剂量分布优势及相应的生物学基础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离子 恶性肿瘤 相对生物效应 氧增比 DNA
下载PDF
二氢丹参酮Ⅰ对 QGY-7703 细胞和 SPC-A-1 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如冰 吴强 +2 位作者 徐素娟 冯炎 罗厚蔚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9-33,共5页
利用体外细胞集落形成法研究二氢丹参酮Ⅰ对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实验表明,二氢丹参酮Ⅰ对人肝癌细胞株(QGY7703)和人肺腺癌细胞株(SPCA1)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半致死剂量LD50分别为8.86μmol... 利用体外细胞集落形成法研究二氢丹参酮Ⅰ对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实验表明,二氢丹参酮Ⅰ对人肝癌细胞株(QGY7703)和人肺腺癌细胞株(SPCA1)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半致死剂量LD50分别为8.86μmol/L和7.73μmol/L。该药物与X射线联合作用能增强细胞对射线的敏感性,1μmol/L的二氢丹参酮Ⅰ作用于有氧细胞1h后照射,对QGY7703细胞和SPCA1细胞的增敏比(SER)分别为1.42和1.62;QGY7703细胞和SPCA1细胞的氧增比(OER)分别为2.08和3.03。1μmol/L的二氢丹参酮Ⅰ在乏氧状态下对这两种细胞亦有放射增敏作用,QGY7703细胞的SER仍为1.42,而SPCA1细胞的SER增大为1.96。在分次照射实验中,1μmol/L的二氢丹参酮Ⅰ能完全抑制这两种细胞的亚致死性损伤修复(SLD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丹参酮 肿瘤细胞 放射敏感性 SER oer
下载PDF
基于改进EKF算法和电堆功率需求的PEMFC空气供应系统调节 被引量:4
5
作者 左杨 戴朝华 +1 位作者 郭爱 陈维荣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6550-6559,共10页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空气供应系统机械惯性大,难以快速响应负载需求,且受外部噪声和系统内部不确定性影响,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难以达到要求。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基于改进扩展卡尔曼滤波(improv...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空气供应系统机械惯性大,难以快速响应负载需求,且受外部噪声和系统内部不确定性影响,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难以达到要求。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基于改进扩展卡尔曼滤波(improved extended Kalman filter,IEKF)算法和电堆功率需求的PEMFC空气供应系统调节方法。该方法采用EKF调节空气供应过程,即根据瞬态响应过程过氧比(oxygen excess ratio,OER)预测状态调整空压机输入电压,并引入干扰噪声补偿,以改进EKF的性能。同时基于负载功率设计一种计及功率需求的前馈控制器,避免电堆在剧烈变载时出现"氧饥饿"现象,缩短负载追踪时间。最后,基于Stateflow有限状态机硬件实验平台将IEKF与EKF和无迹卡尔曼滤波(unscented Kalman filter,UKF)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更好的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OER最小值由1.10增至1.65,调节时间由4.47s缩短至4.15s,"氧饥饿"程度有效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空气供应系统 扩展卡尔曼滤波 过氧比 前馈控制 状态预测
下载PDF
PEMFC系统过氧比的自适应高阶滑模控制 被引量:6
6
作者 马冰心 王永富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3-264,共12页
调节控制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空气供给系统过氧比(OER)在理想范围可有效提高PEMFC系统输出净功率.为此,本文首先结合反馈控制理论将非线性PEMFC空气供给系统转化为标准形,并对系统内部动态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然后基于PEMFC空气供... 调节控制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空气供给系统过氧比(OER)在理想范围可有效提高PEMFC系统输出净功率.为此,本文首先结合反馈控制理论将非线性PEMFC空气供给系统转化为标准形,并对系统内部动态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然后基于PEMFC空气供给系统系统扩展的状态空间,并提出一种新型的自适应高阶滑模方法.该控制器不需PEMFC空气供给系统模型和干扰/不确定向的界已知的条件,自适应模糊逻辑系统可在线逼近系统中未建模动态.并且通过在线自适应获得的控制增益可保证系统跟踪误差收敛到原点附近的邻域内.最后,结合Lyapunov理论验证了系统的收敛性与稳定性,通过仿真和硬件在环实验进一步验证了该控制器的自适应性与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过氧比 高阶滑模控制器 自适应模糊系统 LYAPUNOV稳定性 硬件在环实验
下载PDF
光增强型可充电锌-空气电池双功能催化剂研究进展
7
作者 叶笑笑 芦拓 乔锦丽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26-945,F0002,共21页
随着全球工业不断发展,对可再生能源加大投入是解决目前化石燃料消耗和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的重要举措.光增强型可充电锌-空气电池可充分地将自然界多余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从而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光电转换效率,且其供电不受天气变... 随着全球工业不断发展,对可再生能源加大投入是解决目前化石燃料消耗和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的重要举措.光增强型可充电锌-空气电池可充分地将自然界多余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从而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光电转换效率,且其供电不受天气变化等自然因素的制约.催化剂作为电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锌-空气电池的性能发挥重要作用.首先介绍了光增强型可充电锌-空气电池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重点就光/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性能调控以及双功能特性在可充电锌-空气电池中的研究和应用等进行了概述,最后就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机遇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增强型锌-空气电池 光活性双功能催化剂 析氧反应 氧还原反应
下载PDF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过氧比LQR最优控制策略
8
作者 郭思达 刘泽 许思传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205-210,共6页
建立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空气供给系统六阶模型。将神经网络前馈控制分别结合PID控制及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QR)控制,来比较两种复合控制策略在燃料电池变载情况下过氧比的快速响应情况。在LQR控制策略中,首先通过单一平衡点进行模型线... 建立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空气供给系统六阶模型。将神经网络前馈控制分别结合PID控制及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QR)控制,来比较两种复合控制策略在燃料电池变载情况下过氧比的快速响应情况。在LQR控制策略中,首先通过单一平衡点进行模型线性化以获取状态反馈增益及降维状态观测器增益。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单平衡点线性化的LQR结合神经网络前馈的复合控制策略在全工况范围内明显优于神经网络前馈加PID的控制策略。针对偏离平衡点较远工况处控制效果有所下降的情况,进一步采用多平衡点线性化的方法,优化设计LQR以动态调整相应增益,结果表明多平衡点LQR控制方法在过氧比控制中展现出最佳的快速响应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线性二次型调节器 多点平衡 过氧比 最优控制
下载PDF
快中子治癌现状
9
作者 常宏钧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0期635-638,共4页
随着高能X、γ射线和电子束的问世,放疗已取得重大进展。高LET射线(包括快中子、重离子和π^-介子)可望比上述射线获得更好的疗效。快中子引入放疗的依据在于它的生物学特性明显优于光子和电子束。本文概要总结了能有效地利用快中子进... 随着高能X、γ射线和电子束的问世,放疗已取得重大进展。高LET射线(包括快中子、重离子和π^-介子)可望比上述射线获得更好的疗效。快中子引入放疗的依据在于它的生物学特性明显优于光子和电子束。本文概要总结了能有效地利用快中子进行放疗的肿瘤或部位,并列出高LET射线放疗的临床试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中子 肿瘤 放射疗法
下载PDF
超低溶解氧条件下的EBPR系统除磷性能 被引量:8
10
作者 马娟 宋璐 +4 位作者 俞小军 李璐 孙雷军 孙洪伟 李光银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128-3134,共7页
实验采用两个交替厌氧/好氧(An/O)模式运行的SBR反应器,对不同溶解氧(DO)浓度梯度下EBPR系统除磷效果及工艺性能进行了为期127 d的研究.在未控制DO的对照组反应器R1中,好氧段DO≥6 mg·L^(-1),运行的前65 d内工艺除磷性能稳定,除磷... 实验采用两个交替厌氧/好氧(An/O)模式运行的SBR反应器,对不同溶解氧(DO)浓度梯度下EBPR系统除磷效果及工艺性能进行了为期127 d的研究.在未控制DO的对照组反应器R1中,好氧段DO≥6 mg·L^(-1),运行的前65 d内工艺除磷性能稳定,除磷率>95.9%,出水总磷<0.5 mg·L^(-1),但由于系统长期处于过曝气状态,65 d后除磷性能逐渐恶化,直至97 d后系统彻底失效,整个运行阶段(1~127 d)出水总磷一级A达标率为39.4%.对于实验组反应器R2,控制好氧段DO浓度分别为2、1、0.5、0.2、0.1 mg·L^(-1),各工况初期除磷性能均有小幅波动,但除磷率迅速回升,继而反应器达到稳定运行.统计发现,实验组反应器R2在整个运行阶段出水总磷一级A的达标率为94.6%,127 d内仅有6 d不达标,工艺性能远优于R1.DO=2 mg·L^(-1)系统的比吸磷速率接近最大值,而低DO条件对比吸磷速率影响较大.实验还发现,尽管由超低DO(0.1 mg·L^(-1))引起的有机物降解速率低导致系统发生污泥微膨胀,但出水总磷仍能100%达标排放,微好氧EBPR的节能除磷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磷(EBPR) 溶解氧 比吸磷速率 曝气 厌氧
原文传递
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空气系统过氧比控制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佩 王志伟 +2 位作者 杜常清 颜伏伍 卢炽华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996-2003,共8页
针对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系统最佳过氧比(OER)控制问题,基于60kW PEMFC系统,构建了面向控制的三阶非线性空气系统模型,分别设计了基于稳态工作点近似线性化模型的动态前馈+PI控制器和基于全局线性化模型的前馈/反馈线性化控... 针对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系统最佳过氧比(OER)控制问题,基于60kW PEMFC系统,构建了面向控制的三阶非线性空气系统模型,分别设计了基于稳态工作点近似线性化模型的动态前馈+PI控制器和基于全局线性化模型的前馈/反馈线性化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前馈/反馈线性化方法解决了基于近似线性化模型控制方法由于模型误差而使OER响应存在稳态误差的问题,并且通过引入非线性前馈环节消除了负载电流变化对OER响应的影响,能在不同工况负载下跟踪最佳OER,有效提高了PEMFC系统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 空气供应系统 过氧比 前馈/反馈线性化
原文传递
溶解氧对EBPR主流除磷及侧流磷回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蕊春 俞小军 +4 位作者 赵元添 杨娅 龙岗 陈永志 马娟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87-394,共8页
采用交替厌氧/好氧(An/O)模式下运行的SBR,考察不同溶解氧(DO)浓度(1.0、0.5、0.1 mg·L^-1)对同步侧流磷回收的强化生物除磷(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EBPR)主流系统除磷及侧流磷回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实... 采用交替厌氧/好氧(An/O)模式下运行的SBR,考察不同溶解氧(DO)浓度(1.0、0.5、0.1 mg·L^-1)对同步侧流磷回收的强化生物除磷(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EBPR)主流系统除磷及侧流磷回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实验阶段主流系统对COD、NH4^+-N及TN的去除均能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其中TN因出水NO3^--N浓度的降低而降低,故TN去除率升高。DO为1.0 mg·L^-1和0.5 mg·L^-1时对磷的去除率分别为99.0%和95.4%,主流系统出水磷达标率分别为96.0%和84.0%。而当DO浓度过低(0.1 mg·L^-1)时,硝化与吸磷对有限电子受体的竞争及吸磷时间不足导致反应结束时系统内平均磷残留量达1.02 mg·L^-1,除磷率降至87.2%。鉴于侧流磷回收是对主流系统的磷剥夺,会影响污泥的好氧吸磷能力,继而厌氧阶段释磷量因侧流提取降低。与此同时,DO为1.0 mg·L^-1时,侧流磷回收率较其余2个工况高,且此工况下主流系统的厌氧释磷及好氧吸磷能力均最高,考虑到主流工艺的可靠运行及出水稳定性,认为DO=1.0 mg·L^-1为最优工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磷(EBPR)系统 低溶解氧 侧流比 磷回收性能 厌氧
原文传递
Radiosensitization of human pancreatic cancer by piperlongumine analogues 被引量:4
13
作者 Hao Ma Yuelin Wu +3 位作者 Wannian Zhang Huojun Zhang Zhenyuan Miao Chunlin Zhuang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3期1197-1201,共5页
Radiotherapy is commonly used to treat advanced pancreatic cancers and can improve survival by2 months in combination with gemcitabine.However,prognosis and survival improvement remain unsatisfactory,and effective the... Radiotherapy is commonly used to treat advanced pancreatic cancers and can improve survival by2 months in combination with gemcitabine.However,prognosis and survival improvement remain unsatisfactory,and effective therapies are urgently needed.Piperlongumine has been demonstrated to have therapeutic potentials against various cancers.In this study,we synthesized a series of piperlongumine derivatives and provided evidence that piperlongumine derivatives could be used as effective radiosensitizers in pancreatic cancer.Two compounds enhanced the radiosensitivity of Panc-1 and SW1990 cells.In a pancreatic bi-flank xenograft tumor model,they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umor growth.Piperlongumine derivatives could induc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expression and regulate the Keapl-Nrf2 protective pathway with enhancement of radiation-induced DNA damage,G2/M-phase cell cycle arrest,and apoptosis.Collectively,our data offer a proof of concept for the use of piperlongumine derivatives as a novel class of radiosensitizers for the treatment of pancreatic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perlongumine Pancreatic cancer RADIOSENSITIZATION Sensitivity enhancement ratio(SER)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 Keap1-Nrf2 Bi-flank xenograft tumor model
原文传递
重离子治疗肿瘤的生物学基础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戴迎初 陆嘉德 周光明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7-252,共6页
重离子束以其独特的物理学和生物学特点,作为肿瘤放疗射线极具优势,重离子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有可能成为一种先进的肿瘤放疗技术。基础生物医学研究的深入有望为重离子治疗肿瘤最佳束流品质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另外,FLASH和G... 重离子束以其独特的物理学和生物学特点,作为肿瘤放疗射线极具优势,重离子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有可能成为一种先进的肿瘤放疗技术。基础生物医学研究的深入有望为重离子治疗肿瘤最佳束流品质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另外,FLASH和GRID等新型放疗技术在重离子治疗中的应用有望进一步提高重离子治疗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就重离子治疗肿瘤相关基础生物学研究进展和尚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离子 肿瘤放疗 相对生物效应 氧增比
原文传递
Adaptive neural network observer for proton-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system
15
作者 Abdelaziz El Aoumari Hamid Ouadi +1 位作者 Jamal El-Bakkouri Fouad Giri 《Clean Energy》 EI CSCD 2023年第5期1078-1090,共13页
This paper develops an adaptive neural network(NN)observer for proton-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PEMFCs).Indeed,information on the oxygen excess ratio(OER)value is crucial to ensure optimal management of the durabil... This paper develops an adaptive neural network(NN)observer for proton-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PEMFCs).Indeed,information on the oxygen excess ratio(OER)value is crucial to ensure optimal management of the durabil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PEMFC.The OER indicator is computed from the mass of oxygen and nitrogen inside the PEMFC cathode.Unfortunately,the measurement process of both these masses is difficult and costly.To solve this problem,the design of a PEMFC state observer is attractive.However,the behaviour of the fuel cell system is highly non-linear and its modelling is complex.Due to this constraint,a multilayer perceptron neural network(MLPNN)-based observer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o estimate the oxygen and nitrogen masses.One notable advantage of the suggested MLPNN observer is that it does not require a database to train the NN.Indeed,the weights of the NN are updated in real time using the output error.In addition,the observer parameters,namely the learning rate and the damping factor,are online adapted using the optimization tools of extremum seeking.Moreover,the proposed observer stability analysis is performed using the Lyapunov theory.The observer performances are validated by simulation under MATLAB®/Simulink®.The supremacy of the proposed adaptive MLPNN observer is highlighted by comparison with a fixed-parameter MLPNN observer and a classical high-gain observer(HGO).The mean rela-tive error value of the excess oxygen rate is considered the performance index,which is equal to 1.01%for an adaptive MLPNN and 3.95%and 9.95%for a fixed MLPNN and HGO,respectively.Finally,a robustness test of the proposed observer with respect to measurement noise is perform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el cell system(PEMFC) multilayer perceptron neural network(MLPNN)observer optimization extremum seeking(ES) oxygen excess ratio(oer)
原文传递
重离子束治癌 被引量:14
16
作者 卫增泉 《核物理动态》 CSCD 1994年第3期44-49,66,共7页
本文回顾了辐射治癌的历史发展和国内外动态,讨论了重离子束与常规辐射相比在肿瘤治疗上的优势,提出了为治疗应用的重离子束的主要参数以及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拟建的冷却储存环(CSR)上建立治疗实验室的初步考虑.
关键词 重离子束 辐射治癌 相对生物效率 细胞周期 肿瘤治疗 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 束流强度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