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创正压通气过程中氧气注入点位置所致的生理学效应 被引量:2
1
作者 罗祖金 米玉红 +1 位作者 杨赓 梁颖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366-370,共5页
目的探讨在应用便携式无创呼吸机行无创正压通气(NPPV)时,不同氧气注入点位置所致的患者通气及氧合状况相关的生理学效应。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交叉随机对照研究的设计方案,在保留呼气阀于面罩处的基础上,随机将氧气注入点置于呼吸机出... 目的探讨在应用便携式无创呼吸机行无创正压通气(NPPV)时,不同氧气注入点位置所致的患者通气及氧合状况相关的生理学效应。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交叉随机对照研究的设计方案,在保留呼气阀于面罩处的基础上,随机将氧气注入点置于呼吸机出气口处(出气口处)、面罩与管路连接处(面罩连接处)或面罩上。起初5~10 min,保持吸氧流量(FlowO2)至研究前水平,待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稳定后再调节FlowO2,保证SpO2在90%~95%。比较在不同氧气注入点时,吸氧流量在研究前水平5~10 min时的SpO2,NPPV 0.5 h、1 h及2 h时的氧流量需求、通气、氧合、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困难等相关指标。结果共10例患者入选。在相同吸氧流量条件下,SpO2在氧气注入点置于出气口处显著高于面罩连接处[(98.9±0.9)%比(96.9±1.1)%,P=0.003];在氧气注入点置于面罩连接处显著高于面罩上[(96.9±1.1)%比(94.1±1.6)%,P=0.000]。吸氧流量在氧气注入点置入面罩上时显著高于面罩连接处及出气口处(P<0.05)。动脉血氧分压与吸氧流量之比(PaO2/FlowO2)在氧气注入点置于出气口处时显著高于面罩连接处(67.9±31.1比37.0±15.0,P=0.007)及面罩上(67.9±31.1比25.0±9.1,P=0.000)。pH值、PaCO2、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困难相关指标在不同氧气注入点位置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便携式无创呼吸机行NPPV时,氧气注入点位置对患者氧合状况改善的影响较大,对通气状况及呼吸功耗的影响相对较小;呼气阀置于面罩处时,氧气注入点离呼吸机出气口越近,氧合状况越易改善,吸入氧流量要求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 便携式无创呼吸机 氧气注入点位置 急性呼吸衰竭 生理 学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