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Ni-Si-P-Cr合金高温热变形行为及动态再结晶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毅 刘平 +2 位作者 田保红 陈小红 刘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70-976,共7页
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上,采用高温等温压缩试验对Cu—Ni-Si—P—cr合金在应变速率为0.ol~5S-1、变形温度为600~800℃条件下的流变应力行为进行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分析合金在热压缩过程中的组织演变及动态再结晶机制。结果... 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上,采用高温等温压缩试验对Cu—Ni-Si—P—cr合金在应变速率为0.ol~5S-1、变形温度为600~800℃条件下的流变应力行为进行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分析合金在热压缩过程中的组织演变及动态再结晶机制。结果表明:Cu—Ni—Si-P—Cr合金在热变形过程中发生了动态再结晶,且根据变形温度的不同,真应力-真应变曲线的特征有所不同。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升高而降低,随应变速率提高而增大。从流变应力、应变速率和温度的相关性得出该合金热压缩变形时的热变形激活能Q和本构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Ni-Si-p-cr合金 热压缩变形 流变应力 动态再结晶
下载PDF
P5CR基因的进化及其在木薯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丁泽红 付莉莉 +2 位作者 颜彦 铁韦韦 胡伟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5-112,共8页
吡咯啉-5-羧酸还原酶(P5CR)催化脯氨酸合成途径的最后一步反应,在植物逆境胁迫响应中起重要作用。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等45个已完成基因组测序的植物中共鉴定出54条P5CR序列,分析其在不同物种的分布和... 吡咯啉-5-羧酸还原酶(P5CR)催化脯氨酸合成途径的最后一步反应,在植物逆境胁迫响应中起重要作用。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等45个已完成基因组测序的植物中共鉴定出54条P5CR序列,分析其在不同物种的分布和序列特征;用MEGA软件构建Neighbor-joining系统进化树;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MeP5CR在不同组织和胁迫处理下的表达特性。P5CR在内含子长度上差别较大,而在氨基酸长度、外显子数目、等电点和分子量等方面差别不大。在大多数植物(如木薯)中,P5CR有且仅有1个拷贝,表明P5CR在进化上比较保守,且是单基因起源。然而,在某些植物(如大豆、苹果等)中存在2-3个拷贝,说明在物种进化的过程中P5CR发生了多次重复事件,并将它们归纳为3种进化模式。表达分析表明,MeP5CR在叶片、须根和储藏根中表达量最高,而在叶柄和茎中的表达量最低。MeP5CR表达量受低温胁迫诱导、但被干旱胁迫抑制。MeP5CR在转录水平参与木薯干旱和低温胁迫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p5cr 进化 非生物胁迫 干旱 低温
下载PDF
应用PCR检测羊接触传染性脓疱性皮炎病毒 被引量:5
3
作者 李会荣 龚振华 +8 位作者 郑增忍 张彦明 党岩 李葳 王海霞 王玉东 孙淑芳 郭福生 蒋正军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13,共4页
设计合成了 1对引物 ,建立用于检测羊接触传染性脓疱性皮炎病毒的PCR方法。结果表明 ,PCR对羊接触传染性脓疱性皮炎病毒细胞培养毒的检测与细胞培养CPE、电镜检测的结果相一致。经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分析 ,与已报道NZ 2株的核苷酸序列... 设计合成了 1对引物 ,建立用于检测羊接触传染性脓疱性皮炎病毒的PCR方法。结果表明 ,PCR对羊接触传染性脓疱性皮炎病毒细胞培养毒的检测与细胞培养CPE、电镜检测的结果相一致。经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分析 ,与已报道NZ 2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高达 97%。用此PCR方法扩增羊痘病毒、口蹄疫病毒、蓝舌病病毒 ,结果均为阴性。此方法用于检测羊接触传染性脓疱性皮炎病毒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传染性脓疱性皮炎病毒 pcr 检测 序列分析 同源性 接触传染性脓疱性皮炎
下载PDF
Ni-P-Cr-TiO_2非晶复合材料的耐海水及微生物腐蚀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姚忠科 马洁 +2 位作者 李大印 刘辉 路学丽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91-395,共5页
用直流电沉积方法制备了Ni-P-Cr-TiO2非晶复合材料,以SEM、EDX和XRD等手段分析了材料的表面形貌、元素组成和晶体结构,同时用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分别研究了所制备复合材料在模拟海水(3.5%NaCl溶液)和以硫酸盐还原菌为代表的微生物... 用直流电沉积方法制备了Ni-P-Cr-TiO2非晶复合材料,以SEM、EDX和XRD等手段分析了材料的表面形貌、元素组成和晶体结构,同时用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分别研究了所制备复合材料在模拟海水(3.5%NaCl溶液)和以硫酸盐还原菌为代表的微生物腐蚀介质中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得Ni-P-Cr-TiO2复合材料的晶体结构为非晶态,表面均匀致密,具有优良的耐海水及微生物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pcr-TiO2 非晶 海水腐蚀 微生物腐蚀
下载PDF
Cu-P-Cr-Ni-Mo耐候钢两相区铁素体晶粒细化机理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春玲 杨金凤 +1 位作者 孔玉婷 蔡大勇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9-54,共6页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和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技术分析研究了Cu-P-Cr-Ni-Mo耐候钢在(γ+α)两相区不同变形量和不同变形温度下的组织演变,探究了铁素体晶粒的细化机理。结果表明,Cu-P-Cr-Ni-Mo耐候钢在750℃,应变速率为0.01 s-...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和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技术分析研究了Cu-P-Cr-Ni-Mo耐候钢在(γ+α)两相区不同变形量和不同变形温度下的组织演变,探究了铁素体晶粒的细化机理。结果表明,Cu-P-Cr-Ni-Mo耐候钢在750℃,应变速率为0.01 s-1变形时,当应变超过0.69后,铁素体的转变量增加不明显,但等轴铁素体晶粒数量增加,新形成的细小等轴再结晶铁素体晶粒尺寸达到1.4~3μm;在850~750℃、应变速率为0.01 s-1变形时,随着变形温度的降低,铁素体转变量增加,铁素体晶粒尺寸减小,但均匀性降低。Cu-P-Cr-Ni-Mo耐候钢(γ+α)两相区铁素体晶粒细化机制为铁素体的连续动态再结晶,并且随着变形温度的降低,发生铁素体的连续动态再结晶的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p-cr-Ni-Mo耐候钢 (γ%pLUS%α)两相区 组织 晶粒细化 EBSD
下载PDF
木薯MeP5CS和MeP5CR基因克隆及其干旱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付莉莉 韩冰莹 +2 位作者 谭德冠 孙雪飘 张家明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5期4024-4028,共5页
在不同浓度(0、20%、30%、40%、50%)PEG处理下考察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叶片中脯氨酸含量的动态变化。从木薯中分别克隆了Me P5CS和Me P5CR基因,对其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分析了Me P5CS和Me P5CR基因在20%PEG胁迫处理下... 在不同浓度(0、20%、30%、40%、50%)PEG处理下考察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叶片中脯氨酸含量的动态变化。从木薯中分别克隆了Me P5CS和Me P5CR基因,对其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分析了Me P5CS和Me P5CR基因在20%PEG胁迫处理下各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脯氨酸含量受渗透胁迫快速诱导,在一定范围内随PEG浓度升高而明显升高,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序列分析表明,Me P5CS基因c DNA全长2 217 bp,编码738个氨基酸,含有P5CS保守结构域;Me P5CR基因c DNA全长828 bp,编码275个氨基酸,含有P5CR保守结构域,它们分别与麻风树和蓖麻中的P5CS、P5CR亲缘关系较近。Me P5CS和Me P5CR基因在转录水平受到渗透胁迫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 ME p5CS ME p5cr 基因克隆 干旱 表达分析
下载PDF
化学镀Ni-Cr-P合金镀层在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 被引量:10
7
作者 杨玉国 孙冬柏 杨德钧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38-140,共3页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化学镀Ni Cr P合金镀层在 3 .5%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 .结果表明Ni Cr P镀层与Ni P镀层的阳极极化曲线形状相似 ,自腐蚀电位正移 1 50mV以上 ,自腐蚀电流降低近 3倍 ,在钝化区的阳极电流降低约1个数量级 。
关键词 化学镀 耐蚀性 Ni-cr-p合金镀层 氯化钠溶液
下载PDF
Cu-P-Cr-Ni-Mo耐候钢热变形过程的微观组织模拟 被引量:2
8
作者 孙福兆 董磊 +3 位作者 郭滕滕 蔡大勇 廖波 张春玲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21-226,共6页
基于热模拟试验数据,建立了Cu-P-Cr-Ni-Mo耐候钢的动态再结晶模型,并利用有限元软件Deform-3D对试验钢进行了热压缩过程以及微观组织的演变模拟。结果表明,在热压缩过程中,坯料内部存在不均匀变形,其心部大变形区的等效应变最大、温度最... 基于热模拟试验数据,建立了Cu-P-Cr-Ni-Mo耐候钢的动态再结晶模型,并利用有限元软件Deform-3D对试验钢进行了热压缩过程以及微观组织的演变模拟。结果表明,在热压缩过程中,坯料内部存在不均匀变形,其心部大变形区的等效应变最大、温度最高,动态再结晶进行得最充分;不同工艺参数对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与平均晶粒尺寸具有显著的影响,较高的变形温度、较低的应变速率和大应变均有利于动态再结晶的进行;试样不同区域的动态再结晶的体积分数随着应变的增大而升高,相应的平均晶粒尺寸随着应变的增加而减小。有限元软件Deform-3D模拟的微观组织演变规律与热模拟试验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p-cr-Ni-Mo耐候钢 有限元模拟 动态再结晶 微观组织演变
下载PDF
V-Cr-P-O/SiO_2高分散催化剂催化甲基吡啶氨氧化反应 被引量:8
9
作者 马玉龙 周新花 +2 位作者 杨智宽 张玉清 封孝华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07-410,共4页
根据甲基吡啶衍生物中3种甲基吡啶脱α氢活性的差别,研制了对3-甲基吡啶(3-MPy)氨氧化反应选择性和收率都较高的V-Cr-P-O/SiO2系流化床氨氧化催化剂,并利用XRD,DTA,BET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催化剂用于3-甲基吡啶气相... 根据甲基吡啶衍生物中3种甲基吡啶脱α氢活性的差别,研制了对3-甲基吡啶(3-MPy)氨氧化反应选择性和收率都较高的V-Cr-P-O/SiO2系流化床氨氧化催化剂,并利用XRD,DTA,BET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催化剂用于3-甲基吡啶气相氨氧化反应,连续使用210 h后,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和催化剂组分的分散度等变化很小,且无积碳现象,说明催化剂稳定性好,寿命较长。采用该催化剂,考察了原料摩尔比、反应温度等条件对产物收率和选择性的影响,得出了适宜的反应条件:n(空气)/n(3-MPy)为32.6、n(氨)/n(3-MPy)为4.6、反应温度360℃,在该条件下,烟腈的摩尔收率可达97.2%。经气相色谱检测,烟腈纯度大于9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甲基吡啶 气相氨氧化 烟腈 钒-铬-磷-氧/二氧化硅 催化剂
下载PDF
热处理对不锈钢表面化学镀Ni-Cr-P合金镀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晋勇 孙平 +4 位作者 刘巧玲 杨佳 廖力颖 肖明果 张哲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6-150,共5页
采用化学镀工艺在不锈钢表面获得了Ni-Cr-P合金镀层。研究了Ni-Cr-P非晶态合金膜随热处理温度升高,其结构以及显微硬度和耐蚀性的变化规律,并对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镀态Ni-Cr-P为非晶态镀层,200℃热处理开始晶化,到400℃时N... 采用化学镀工艺在不锈钢表面获得了Ni-Cr-P合金镀层。研究了Ni-Cr-P非晶态合金膜随热处理温度升高,其结构以及显微硬度和耐蚀性的变化规律,并对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镀态Ni-Cr-P为非晶态镀层,200℃热处理开始晶化,到400℃时Ni3P晶化比较完全,800℃时Ni3P完全分解,生成含Ni、Cr、Fe的合金膜的Cr2Ni3和FeNi2P相。其显微硬度随热处理温度升高而升高,500~600℃之间显微硬度略有下降,600~700℃又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略有升高,700℃后显微硬度略有下降;合金膜的耐腐性在热处理温度200~400℃间变化较小,500℃热处理后其耐腐蚀性下降厉害,600~700℃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其耐腐蚀性又略有升高,800℃后由于Ni3P的分解其耐腐蚀性又急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Ni-cr-p合金镀层 显微硬度 耐蚀性
下载PDF
化学镀Ni-Cr-P合金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肖鑫 龙有前 +1 位作者 钟萍 黄成湖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7-49,56,共4页
通过对化学镀Ni Cr P工艺配方及工艺的研究 ,得到化学镀Ni Cr P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该镀液稳定 ,所得镀层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 ,耐蚀性比Ni P合金更优。
关键词 化学镀 Ni-cr-p全金镀层 耐蚀性
下载PDF
Cu-P-Cr-Ni-Mo耐候钢高温变形奥氏体的动态再结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春玲 孙睿璇 +1 位作者 蔡大勇 廖波 《特殊钢》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45,共3页
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Cu-P-Cr-Ni-Mo耐候钢(%:0.10C、0.075P、0.65Cr、0.22Ni、0.43Mo、0.28Cu)在应变速率0.01~1 s^(-1)、温度850~1150℃时的动态再结晶行为,得出该钢奥氏体区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和动态再结晶图,分析了... 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Cu-P-Cr-Ni-Mo耐候钢(%:0.10C、0.075P、0.65Cr、0.22Ni、0.43Mo、0.28Cu)在应变速率0.01~1 s^(-1)、温度850~1150℃时的动态再结晶行为,得出该钢奥氏体区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和动态再结晶图,分析了变形参数对峰值应力的影响和不同热变形时耐候钢的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与真应变的关系,建立了该钢的奥氏体热变形方程、动态再结晶临界条件回归方程和奥氏体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数学模型。结果表明,随变形温度升高,峰值应力下降;随变形速率增大,峰值应力升高;随Z参数增大即变形温度降低,应变速率增加,发生再结晶的临界应变ε_c和发生完全再结晶的应变ε_s均呈线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pcr—Ni—Mo耐候钢高温变形奥氏体动态再结晶
下载PDF
Al_2O_3p/40Cr复合材料的热震失效机理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世敏 卢德宏 +2 位作者 贺小刚 李祖来 蒋业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0-114,130,共6页
采用挤压铸造法制备了Al2O3p/40Cr表层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在热震过程中裂纹萌生和扩展的机理。复合层厚度为5mm,Al2O3颗粒体积分数为56%;热震试验采用650℃保温5min、20℃水冷,反复循环。结果表明,在弱机械结合情况下,由于空气中... 采用挤压铸造法制备了Al2O3p/40Cr表层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在热震过程中裂纹萌生和扩展的机理。复合层厚度为5mm,Al2O3颗粒体积分数为56%;热震试验采用650℃保温5min、20℃水冷,反复循环。结果表明,在弱机械结合情况下,由于空气中的氧气和铁生成的氧化物与基体在热膨胀系数和弹性性能上不匹配,裂纹首先在氧化层中萌生,随着氧化层厚度增加,会加速裂纹的生长;从各个方向生长的裂纹相遇时会搭接在一起,形成比较大的宏观裂纹。此机理与WC等其他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热震失效机理有着显著差异。热震15次后,试验材料在复合层和基材的宏观界面出现大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p/40cr 金属基复合材料 热震 氧化 裂纹 失效机理
下载PDF
Ni-P-Cr_2O_3化学复合镀层耐磨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铁虎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5-46,共2页
研究了热处理对Ni-P -Cr2 O3 化学复合镀层组织结构、硬度及耐磨性的影响 ,并与Ni-P镀层作了对比。结果表明 ,镀层的磨损规律与硬度变化规律不同 ,采用正确的热处理工艺 ,可使镀层的硬度及耐磨性显著改善。
关键词 镀层 Ni-p-cr2O3 化学镀 复合镀 硬度 耐磨性 磨损
下载PDF
化学复合镀Ni-P-Cr_2O_3工艺及镀层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铁虎 朱洪江 《化工机械》 CAS 2002年第5期262-265,共4页
研究了Ni P Cr2 O3 化学复合镀工艺 ,以及热处理对镀层硬度、耐磨性的影响 ,并与Ni P镀层作了对比。结果表明 ,通过制定合理的镀制工艺和控制镀液中Cr2 O3 固体颗粒的添加量 ,可提高镀速 ,获得Cr2 O3 颗粒含量适宜的复合镀层。另外 ,采... 研究了Ni P Cr2 O3 化学复合镀工艺 ,以及热处理对镀层硬度、耐磨性的影响 ,并与Ni P镀层作了对比。结果表明 ,通过制定合理的镀制工艺和控制镀液中Cr2 O3 固体颗粒的添加量 ,可提高镀速 ,获得Cr2 O3 颗粒含量适宜的复合镀层。另外 ,采用正确的热处理工艺 ,可使镀层的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 镀层 性能 Ni-p-cr2O3 化学镀 复合镀 硬度 耐磨性 镀合金
下载PDF
高纯Fe-0.2%P-2%Cr-C合金晶界的高分辨俄歇能谱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白玉光 刘春明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3-376,共4页
利用高分辨俄歇能谱仪研究了高纯Fe 0 2 %P 2 %Cr C合金的晶界·结果表明 ,沿晶断面上有大量尺寸约 0 3 μm的颗粒状碳化物·碳化物处碳的PHR值分别为 3 4 9%和 3 3 3 % ,铬的PHR值为 1 4 6%和 7 3 % ,碳化物为富铬碳化物 ;... 利用高分辨俄歇能谱仪研究了高纯Fe 0 2 %P 2 %Cr C合金的晶界·结果表明 ,沿晶断面上有大量尺寸约 0 3 μm的颗粒状碳化物·碳化物处碳的PHR值分别为 3 4 9%和 3 3 3 % ,铬的PHR值为 1 4 6%和 7 3 % ,碳化物为富铬碳化物 ;晶界上无碳化物处存在显著的磷偏聚和碳偏聚 ,磷的平均偏聚量分别为 2 0 2 %和 1 9 6% (PHR) ,晶界富集系数为 5 6和 5 4,碳的PHR值分别为 8 6%和 1 2 6% ,晶界富集系数为 3 0 8和 45 0 ;随合金碳量增加 ,碳在晶界偏聚量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纯铁磷铬碳合金 晶界偏聚 高分辨俄歇电子谱 晶界富集系数 碳化物
下载PDF
Ni-Cr-B-Si+Cu-P-Sn复合钎料真空钎焊金刚石 被引量:13
17
作者 卢金斌 贺亚勋 +2 位作者 张旺玺 刘磊 李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10-615,共6页
采用在镍基钎料中分别添加3%、5%和7%(质量分数)Cu-P-Sn组成新型复合钎料,并进行金刚石磨粒的钎焊实验,利用SEM、EDS和XRD对金刚石焊后的界面碳化物形貌及钎料组织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添加5%Cu-P-Sn的复合钎料进行金刚石钎焊时,钎... 采用在镍基钎料中分别添加3%、5%和7%(质量分数)Cu-P-Sn组成新型复合钎料,并进行金刚石磨粒的钎焊实验,利用SEM、EDS和XRD对金刚石焊后的界面碳化物形貌及钎料组织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添加5%Cu-P-Sn的复合钎料进行金刚石钎焊时,钎焊温度有所下降,金刚石表面碳化物较规整,并且数量有所下降,降低金刚石的热损伤。新型钎料中形成树枝晶α-Ni基固溶体和枝晶间Ni_(31)Si_(12)、Cr_7C_3等化合物的组织,不同含量Cu-P-Sn与Ni-Cr-B-Si合金可以较大程度互溶,可以实现钎料性能的调控,降低金刚石的热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钎焊 金刚石 NI-cr-B-SI Cu-p-Sn
下载PDF
化学镀Ni-Mo-Cr-P多元非晶合金膜的晶化行为及其电化学腐蚀特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晋勇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0-43,59,共5页
用化学镀工艺获得了Ni-Mo-Cr-P合金镀层,研究了Ni-Mo-Cr-P非晶态合金膜随晶化处理温度升高,其结构以及耐蚀性的变化规律,并对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镀态Ni-Mo-Cr-P为非晶态镀层,300℃时Ni_3P渐渐开始析出;400℃时Ni_3P相继续... 用化学镀工艺获得了Ni-Mo-Cr-P合金镀层,研究了Ni-Mo-Cr-P非晶态合金膜随晶化处理温度升高,其结构以及耐蚀性的变化规律,并对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镀态Ni-Mo-Cr-P为非晶态镀层,300℃时Ni_3P渐渐开始析出;400℃时Ni_3P相继续析出,Ni衍射峰变得较为尖锐;500℃,Ni晶化较为完全,同时出现新相Cr_(1.12)Ni_(2.88);600℃有Cr_2Ni_3,CuNi,Cu_(3.8)Ni和Mo_(1.24)Ni_(0.76)生成;700℃时出现Cu_(0.81)Ni_(0.19)和MoNi_3,Ni_3P发生再结晶,同时镀层开始氧化生成Ni O。电化学分析显示,镀态下Ni-Mo-Cr-P合金镀层的耐腐蚀性能优于Ni-P、Ni-Mo-P镀层;400℃下进行晶化处理,Ni-Mo-Cr-P镀层的耐腐蚀性有所提高,更高温度下的晶化处理,都会损害合金镀层的耐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Ni-Mo—crp合金膜 晶化处理 电化学腐蚀特性
下载PDF
Fe-Cr-C-P系高铬熔体的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郭上型 董元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5-20,共6页
实验测出1550℃时Fe-Cr-C-P系高铬熔体中碳的溶解度为:Nc=0.2178+0.2479N_(cr)-0.9891N_p计算得到Cr与C,P与C的活度相互作用系数为:并估算了高铬熔体中(≤38%C_r)铬和磷... 实验测出1550℃时Fe-Cr-C-P系高铬熔体中碳的溶解度为:Nc=0.2178+0.2479N_(cr)-0.9891N_p计算得到Cr与C,P与C的活度相互作用系数为:并估算了高铬熔体中(≤38%C_r)铬和磷的活度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度系数 高铬熔体 金属热力学
下载PDF
原位反应法制备Fe-Cr-Ni/TiC(p)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抗氧化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俊 惠希东 +2 位作者 倪晓东 崔新发 马殿军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15,共4页
利用原位反应法制备了Fe - 2 6Cr- 14Ni+3mass%TiC(p)和Fe - 2 6Cr- 14Ni+6mass%TiC(p)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由平均尺寸为 0 5~ 5 μm的TiC颗粒与γ基体组成 ,TiC中存在α/ 2 [11- 0 ]和α/ 2 [0 1- 1]型高密度位错 ,TiC颗粒与γ相间界... 利用原位反应法制备了Fe - 2 6Cr- 14Ni+3mass%TiC(p)和Fe - 2 6Cr- 14Ni+6mass%TiC(p)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由平均尺寸为 0 5~ 5 μm的TiC颗粒与γ基体组成 ,TiC中存在α/ 2 [11- 0 ]和α/ 2 [0 1- 1]型高密度位错 ,TiC颗粒与γ相间界面为共格界面 ,二者存在下列位向关系 :(2 - 2 0 ) TiC∥ (0 2 0 ) γ,[0 0 1]TiC‖ [0 0 1]γ.1473K下的抗氧化性实验结果表明 ,TiC颗粒的存在使复合材料的初始氧化阶段具有短路扩散效应 ,两种复合材料的氧化动力学曲线分别符合抛物线和对数增长规律 ,在稳定氧化阶段 ,复合材料比基体合金具有更优良的抗氧化性能 ,氧化膜主要由多面体状Cr2 O3 和FeCr2 O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原位反应法 组织结构 抗氧化性 金属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