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砂质辫状河储层隔夹层分布模式及其对边底水运移的影响——以南苏丹P油田Fal块为例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敏 赵国良 +3 位作者 冯敏 黄奇志 张元福 江艳平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14,21,共8页
基于野外露头与南苏丹P油田Fal块砂质辫状河储层的地质特征对比,选取山西省大同市吴官屯砂质辫状河露头剖面为原始模型,通过实测地质剖面记录的方法对其进行详细解剖,明确砂质辫状河储层中隔夹层的成因类型,建立隔夹层分布模式,并以此... 基于野外露头与南苏丹P油田Fal块砂质辫状河储层的地质特征对比,选取山西省大同市吴官屯砂质辫状河露头剖面为原始模型,通过实测地质剖面记录的方法对其进行详细解剖,明确砂质辫状河储层中隔夹层的成因类型,建立隔夹层分布模式,并以此为指导分别从隔层和夹层的角度,对Fal块边底水油藏中水体的运移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砂质辫状河储层中发育河底滞留泥砾沉积、废弃河道细粒沉积、泛滥平原细粒沉积、落淤披覆泥沉积和侧积泥沉积共5种成因类型的隔夹层。以单期砂质辫状河河道为基本单元,建立隔夹层分布模式,即废弃河道细粒沉积与河道砂体互相叠置;泛滥平原细粒沉积向河道外侧不断延伸;落淤披覆泥、侧积泥和河底滞留泥砾沉积受后期冲刷改造充填于河道砂体内部。基于建立的砂质辫状河储层隔夹层分布模式,指出Fal块砂质辫状河储层中以泛滥平原细粒沉积为主的隔层分布是影响底水突进程度的主要因素,夹层发育频率越高对边水的遮挡作用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 隔夹层 成因类型 分布模式 边底水运移 南苏丹p油田
下载PDF
渤海P油田层内生成CO2调驱技术 被引量:5
2
作者 郑玉飞 李翔 +1 位作者 徐景亮 于萌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8-112,共5页
针对渤海P油田储层非均质性强、注水强度大,注入水突进和无效循环导致水驱开发效率低的问题,开展了层内生成CO2调驱技术研究。通过生气效率评价试验优选出最优生气体系,并利用Waring-Blender法和填砂管流动试验优选了配套发泡剂和稳定... 针对渤海P油田储层非均质性强、注水强度大,注入水突进和无效循环导致水驱开发效率低的问题,开展了层内生成CO2调驱技术研究。通过生气效率评价试验优选出最优生气体系,并利用Waring-Blender法和填砂管流动试验优选了配套发泡剂和稳定剂。室内试验结果表明:最优生气体系为生气剂A+释气剂D,其生气效率可达96.2%;发泡剂体系为0.2%发泡剂2+0.1%发泡剂5,其发泡体积为740 mL,析液半衰期为219 s;发泡体系中加入稳定剂1,对渗透率2 000~10 000 mD填砂模型的封堵率在90%以上。渤海P油田15个注采井组应用了层内生成CO2调驱技术,累计增注量69 986 m^3,累计增油量33 413 m^3,有效率达100%,有效期长达5个月。研究表明,层内生成CO2调驱技术技术对渤海P油田具有良好的适用性,解决了注水开发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内生成CO2 调剖 生气剂 释气剂 发泡剂 实验室试验 渤海p油田
下载PDF
苏丹P油田出砂规律与防砂时机 被引量:3
3
作者 欧瑾 万学鹏 +1 位作者 李香玲 陈端宗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2-56,共5页
苏丹P油田的Y-S组是该油田的主力含油层组,埋深1300m左右,储层胶结疏松,成岩性差,属于高孔、高渗储层,生产过程中易于出砂,对油井正常生产造成负面影响,降低海外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为了解决油井高产与出砂的矛盾,应用声波时差法、孔... 苏丹P油田的Y-S组是该油田的主力含油层组,埋深1300m左右,储层胶结疏松,成岩性差,属于高孔、高渗储层,生产过程中易于出砂,对油井正常生产造成负面影响,降低海外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为了解决油井高产与出砂的矛盾,应用声波时差法、孔隙度法、组合模量法、斯伦贝谢比法、出砂指数法、储层岩石坚固程度与力学稳定性分析等出砂预测方法对油田的主力产层进行了出砂预测,建立适用的出砂判识模式,指出油田出砂敏感区域并总结出砂规律,凡处于断层(尤其是大断层)附近和构造顶部的井,都应引起重点关注。同时利用油田含水、生产压差及地层压力变化等生产动态参数预测油井的防砂时机,对现场生产具有预报和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丹p油田 出砂预测 出砂规律 防砂时机
下载PDF
卫星油田PⅠ层组基于砂体发育的地震反射模式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美玲 李钰 +1 位作者 张士奇 曾科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12年第5期728-731,共4页
卫星油田PⅠ层组为该油田的主力油层组,层组内单砂层厚度较薄、空间连续性差。将PⅠ层组纵向上划分为上、中、下3个组合单元,利用地震波形能够给以较好的反映。测井曲线具备好的沉积微相识别能力,将每个单元里存在河道或河坝砂体定义为... 卫星油田PⅠ层组为该油田的主力油层组,层组内单砂层厚度较薄、空间连续性差。将PⅠ层组纵向上划分为上、中、下3个组合单元,利用地震波形能够给以较好的反映。测井曲线具备好的沉积微相识别能力,将每个单元里存在河道或河坝砂体定义为砂体发育,不存在的定义为互层发育,考察卫星油田三维地震工区近100口井资料识别的沉积微相与地震波形的对应关系,建立8种地震波砂体反射模式,依据模式可有效推测出卫星油田PⅠ层组勘探空白区的砂体发育状况,为该油田部署有利井位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反射模式 测井资料 地震剖面 卫星油田 pⅠ层组 砂体发育
下载PDF
油田水中阴离子及温度对P110钢腐蚀电化学行为的协同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邓倩 王雅婵 +1 位作者 何维 王煦 《材料保护》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17,32,共7页
为了获得油田水中阴离子及温度对P110钢腐蚀行为影响的协同性,采用动电位极化、电化学阻抗谱及正交试验等方法研究了在不同条件下模拟油田水对P110钢腐蚀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HCO_3^-、Cl^-、S^(2-)浓度增大,P110钢在模拟溶液... 为了获得油田水中阴离子及温度对P110钢腐蚀行为影响的协同性,采用动电位极化、电化学阻抗谱及正交试验等方法研究了在不同条件下模拟油田水对P110钢腐蚀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HCO_3^-、Cl^-、S^(2-)浓度增大,P110钢在模拟溶液中的腐蚀倾向增大,腐蚀速率先增大后减小;试验条件下,低浓度的各离子均起到了协同促进作用;温度升高,腐蚀速率则先减小后增大,并影响了其腐蚀倾向;随着典型阴离子浓度增大,电荷传递电阻先减小后增大,P110钢的腐蚀活性也呈相同趋势,温度则相反;试验研究范围内,影响最大的因素是HCO_3^-浓度,其次是S^(2-)浓度,影响最小的是Cl^-浓度,且HCO_3^-浓度、S^(2-)浓度、温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蚀 p110钢 油田水 碳酸氢根 氯离子 硫离子 电化学 温度
下载PDF
P油田长4+5_2小层孔隙度三维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6
作者 汪海涛 张昌民 +1 位作者 李少华 刘军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3-45,共3页
为了更准确的评价P油田主要产层长4+5_2小层的储集能力,以随机模拟建模方法对该层的孔隙度进行研究,建立孔隙度分布三维模型。研究表明,长4+5_2小层属于低孔储层,平均孔隙度为11.85%。根据P油田储层物性分类原则,该储层在本区分布较为... 为了更准确的评价P油田主要产层长4+5_2小层的储集能力,以随机模拟建模方法对该层的孔隙度进行研究,建立孔隙度分布三维模型。研究表明,长4+5_2小层属于低孔储层,平均孔隙度为11.85%。根据P油田储层物性分类原则,该储层在本区分布较为广泛,是今后挖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油田 长4%pLUS%52小层 孔隙度 三维模型 随机模型 储层 地质
下载PDF
华庆油田P井区长6油层组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7
作者 朱晓燕 解润中 +2 位作者 岳婷 王钧科 王绍平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11期44-47,5,共4页
通过对镜下薄片的观察鉴定和扫描电镜、孔喉图像的分析,发现华庆油田P井区长6油层组砂岩储层中与油气流体活动有关的孔隙以残余原生粒间孔为主,其次为各种次生溶蚀孔隙;喉道以弯片状为主,其次为管束状。同时,区内砂岩的沉积环境与其孔... 通过对镜下薄片的观察鉴定和扫描电镜、孔喉图像的分析,发现华庆油田P井区长6油层组砂岩储层中与油气流体活动有关的孔隙以残余原生粒间孔为主,其次为各种次生溶蚀孔隙;喉道以弯片状为主,其次为管束状。同时,区内砂岩的沉积环境与其孔隙特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砂质碎屑流储层砂岩以细喉-微喉为主,而浊积岩储层砂岩以微喉居多。利用压汞法分析长6油层组储层毛细管压力特征,其孔喉分布既有较复杂的单峰型,也有简单的双峰型;毛细管压力曲线大致可分为Ⅰ、Ⅱ、Ⅲ共3种类型。长6油层组储层孔喉分选程度总体较好,孔喉体积差别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庆油田 p井区 长6油层组 储层 孔隙类型 孔隙结构
下载PDF
高分子絮凝剂在油田含聚合物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8
作者 徐鹏 《煤化工》 CAS 2023年第5期75-79,共5页
针对单一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在油田废水处理过程中除油率较低的问题,以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原料,在不同单体总质量分数、疏水单体摩尔分数、阳离子单体摩尔分数和引发剂质量分数的条件下,合成了不同的新型... 针对单一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在油田废水处理过程中除油率较低的问题,以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原料,在不同单体总质量分数、疏水单体摩尔分数、阳离子单体摩尔分数和引发剂质量分数的条件下,合成了不同的新型有机高分子絮凝剂P(AM-DMDAAC-MMA),通过分析其除油性质,确定了P(AMDMDAAC-MMA)的最优合成条件。通过改变P(AM-DMDAAC-MMA)的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确定了P(AM-DMDAAC-MMA)的最优反应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制备条件为单体质量分数25%、MMA占单体摩尔分数3.0%、DMDAAC占单体摩尔分数20%、(NH4)2S2O8质量分数0.10%时,在反应条件为絮凝剂质量浓度30 mg/L、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8 h时,P(AM-DMDAAC-MMA)的除油率可达到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絮凝剂 油田含聚合物废水 p(AM-DMDAAC-MMA) 制备条件 反应条件 特性黏度 去除率
下载PDF
同生断层和微构造对油井产能和剩余油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立军 刘强 +2 位作者 李红军 朱铭 姜丹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1-64,共4页
P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因此寻找剩余油富集区是保证油田稳定生产的关键。通过分析P油田同生断层附近和微构造区油井的产油能力和剩余油分布状况,研究同生断层和微构造对油气聚集的影响。综合研究认为,P油田同生断层附近和微构... P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因此寻找剩余油富集区是保证油田稳定生产的关键。通过分析P油田同生断层附近和微构造区油井的产油能力和剩余油分布状况,研究同生断层和微构造对油气聚集的影响。综合研究认为,P油田同生断层附近和微构造中的正向微构造类型区油井产油能力强,剩余油富集,表明同生断层和正向微构造是P油田剩余油富集和分布的重要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油田 同生断层 微构造 剩余油
下载PDF
海上油井酸化返排液脱水工艺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丁文刚 唐婧 +2 位作者 郑鑫平 杨国威 陈军 《当代化工》 CAS 2018年第9期1856-1859,共4页
针对海上油田油井酸化返排液引起电脱水器频繁跳闸的问题,本文以渤海P油田油井酸化返排液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目标区块酸化后返排液物性参数的基础上,经过大量室内实验,明确了原油酸化返排液影响电脱水器跳闸的根本原因。实验结果表明,酸... 针对海上油田油井酸化返排液引起电脱水器频繁跳闸的问题,本文以渤海P油田油井酸化返排液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目标区块酸化后返排液物性参数的基础上,经过大量室内实验,明确了原油酸化返排液影响电脱水器跳闸的根本原因。实验结果表明,酸化返排液引起电脱水器跳闸的根本原因主要是酸化过程中酸液体系与地层中粘土矿物以及金属管道反应形成难溶的氟硅酸盐和氢氧化铁胶体混合物,在原油和地层流体的作用下乳化,返排液在电脱水器中无法形成稳定的油水界面,导致电脱水器跳闸。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物理和化学相结合的复合处理工艺,通过离心与除泥剂的双重作用,处理后电脱水器恢复正常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返排液 渤海p油田 电脱水器 乳化 复合处理工艺
下载PDF
轮南地区碳酸盐岩储集层部分波动参数特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峰 田军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01-104,共4页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层是近几年油气勘探证实的最有利的目的层之一。轮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层属潜山风化壳类型,它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及成岩改造作用,物性在纵向横向上的变化都极其复杂,使得储集层预测非常困难。根据...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层是近几年油气勘探证实的最有利的目的层之一。轮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层属潜山风化壳类型,它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及成岩改造作用,物性在纵向横向上的变化都极其复杂,使得储集层预测非常困难。根据超声波测试、测井、地震及岩性资料,研究了纵波速度、品质因子、频率、振幅等波动参数与储集层的对应关系,发现、总结了它们之间的一些规律,为碳酸盐岩储集层预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南油田 碳酸盐岩 储集层 油矿床 波动参数
下载PDF
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的油田操作成本预测——以DX油田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武 吴焘宏 +1 位作者 陈尘 马梦晓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8-13,共6页
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通过从自变量和因变量数据表中提取包含原数据变异信息的成分来建立回归模型,能够解决回归建模过程中由于自变量之间的高度相关关系而引起的多重共线性问题。以油田操作成本为研究对象,以操作成本为因变量,选取产液... 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通过从自变量和因变量数据表中提取包含原数据变异信息的成分来建立回归模型,能够解决回归建模过程中由于自变量之间的高度相关关系而引起的多重共线性问题。以油田操作成本为研究对象,以操作成本为因变量,选取产液量、产油量、注水量、含水率、措施工作量、工业品购进价格指数、电力价格等7个因素为自变量,以DX油田2010年至2016年的实际数据为基础,对DX油田各自变量指标进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建立回归预测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自变量指标对操作成本的解释能力达到了0.99902,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这一情况说明,将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应用于油田操作成本预测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最小二乘回归 回归模型 回归预测模型 油田操作成本 SIMCA..p软件
下载PDF
乙醇胺与胜坨油田坨28区块原油活性组分相互作用对动态界面张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书栋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1-103,106,共4页
为明确胜坨油田坨28区块原油中活性组分与有机碱乙醇胺间的相互作用对动态界面张力的影响,采用SARA四组分分离方法对坨28区块原油进行分离,获得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等组分;利用醇碱萃取法获得酸性组分;通过旋转滴界面张力仪测... 为明确胜坨油田坨28区块原油中活性组分与有机碱乙醇胺间的相互作用对动态界面张力的影响,采用SARA四组分分离方法对坨28区块原油进行分离,获得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等组分;利用醇碱萃取法获得酸性组分;通过旋转滴界面张力仪测定了乙醇胺与坨28区块原油活性组分模拟油间的动态界面张力。研究结果表明:酸性组分是原油的主要活性组分,其质量分数及结构对有机碱与原油间界面张力的行为具有关键性影响,体系动态界面张力的最低值可达10-2m N/m数量级;酸性组分质量分数越大,低界面张力维持时间越长。对于坨28区块原油,与乙醇胺作用的难易顺序为:酸性组分最强,胶质次之,沥青质、饱和分和芳香分与之作用比较微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胺pH值 活性组分 界面张力 胜坨油田 坨28区块
下载PDF
适合海水二元复合驱配方研究——以埕岛油田为例
14
作者 潘斌林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20-23,共4页
为加快海上油田开发速度,针对海水矿化度高、Ca2+、Mg2+浓度高的特点,从活性剂抗钙镁能力、界面张力、聚合物速溶等方面对二元复合驱体系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1、S-2两种表面活性剂浓度为0.3%时可使原油界面张力达到10-4m N/m... 为加快海上油田开发速度,针对海水矿化度高、Ca2+、Mg2+浓度高的特点,从活性剂抗钙镁能力、界面张力、聚合物速溶等方面对二元复合驱体系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1、S-2两种表面活性剂浓度为0.3%时可使原油界面张力达到10-4m N/m,两种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宽的浓度窗口,油藏适应性好。当Ca2+、Mg2+浓度达到2 500 mg/L时界面张力仍能达到10-3m N/m,具有良好的抗钙镁能力。新2#和新5#聚合物在海水条件下溶解性能和增粘性能较好。聚合物对活性剂降低界面张力能力影响较小。室内物模试验表明二元复合驱室内可提高采收率26.1%。海上油田实施二元复合驱,有利于为加快开发速度,最大限度提高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海水 S/p二元驱 表面活性剂 聚合物 超低界面张力 粘度
下载PDF
苏丹大型复杂砂岩油田水平井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冯敏 吴向红 +1 位作者 李捷 黄奇志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7-100,140,共4页
P油田是中石油在苏丹发现的特大型整装油田,开发初期采用大井距、大段合采、稀井高产等快速上产开发技术,造成含水上升快、储层动用程度不均、层间矛盾突出等问题。针对油田开发现状和油藏特点,在块状底水稠油油藏和层状边底水高凝油油... P油田是中石油在苏丹发现的特大型整装油田,开发初期采用大井距、大段合采、稀井高产等快速上产开发技术,造成含水上升快、储层动用程度不均、层间矛盾突出等问题。针对油田开发现状和油藏特点,在块状底水稠油油藏和层状边底水高凝油油藏分别开展水平井适用性研究,并优化水平井设计参数。根据研究结果部署的水平井在P油田应用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既加快了稠油和高凝油储量动用,又抑制了边水指进和底水锥进,提高了单井产量和油田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状底水稠油油藏 多层状边底水高凝油油藏 水平井 适用性 p油田 苏丹
下载PDF
油田井场废水配制压裂液处理技术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丽芹 《工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8-30,74,共4页
针对油田井场废水高悬浮物、高色度、高金属离子浓度的特征,以处理后配制压裂液为目标,通过p H值调节及无机高分子絮凝法对井场废水进行了处理实验。结果表明,碳酸钠作为优选的p H值调节剂,可以在较低的p H值条件下有效去除废水中的高... 针对油田井场废水高悬浮物、高色度、高金属离子浓度的特征,以处理后配制压裂液为目标,通过p H值调节及无机高分子絮凝法对井场废水进行了处理实验。结果表明,碳酸钠作为优选的p H值调节剂,可以在较低的p H值条件下有效去除废水中的高价金属离子;无机絮凝剂聚合硫酸铁在强碱性条件下对于悬浮物、色度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絮凝法可以使井场废水达到配制压裂液用水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场废水 pH值调节 絮凝 压裂液
下载PDF
石油勘探开发信息化须依靠物联网与虚拟现实技术的完美结合 被引量:4
17
作者 于顺安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年第3期78-81,10,共4页
针对石油企业勘探开发信息化大型系统的开发应用情况,提出了石油企业勘探开发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须依靠物联网与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完美结合。以此对油田上下游生产形成闭环控制,大幅度提高勘探开发信息化系统的应用效率和效益。
关键词 物联网 虚拟现实 勘探 开发 信息化 油田开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