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D P-wave velocity structure in the mideast segment of Zhangjiakou-Bohai tectonic zone: Anxin-Xianghe-Kuancheng DSS profile 被引量:1
1
作者 WANG Fu-yun(王夫运) ZHANG Xian-kang(张先康) +5 位作者 CHEN Yong(陈颙) LI Li(李丽) CHEN Qi-fu(陈棋福) ZHAO Jin-ren(赵金仁) ZHANG Jian-shi(张建狮) LIU Bao-feng(刘宝峰)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2004年第z1期32-42,共11页
In order to get the 3-D fine velocity structure in the Capital-circle area of China, 6 explosions, ranging from 1800 to 2500 kg, were conducted and recorded by an array of 240 seismographs. A reflection/refraction su... In order to get the 3-D fine velocity structure in the Capital-circle area of China, 6 explosions, ranging from 1800 to 2500 kg, were conducted and recorded by an array of 240 seismographs. A reflection/refraction survey was carried out along the profile extending from Anxin county, Hebei Province northeastward to Yanshan Mountains, crossing the Zhangjiakou-Bohai tectonic zone. The 2-D velocity structure of P wave was imaging along the profile. The results show that abnormality exists in the deep structure of the Zhangjiakou-Bohai tectonic zone: The base- ment is significantly depressed, the interfaces and Moho are uplifted, and a strong velocity gradient layer is existed above the Moho that may be dislocated by deep fault. The crust of Huabei basin is thin and low velocity body ex- ists in the crust. The Yanshan Mountains′ crust is thick, the layers in the crust are quite clear and the velocity in the layer is homogeneous. Huabei basin differs from Yanshan Mountains in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 p-wave velocity structure artificial explosion Capital-circle area of China Zhangjia-kou-Bohai tectonic zone crust-mantle transition zone
下载PDF
蒙冀辽交界地区地壳应力场研究
2
作者 郝美仙 陈立峰 +3 位作者 张帆 张珂 尹战军 王禄军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0-708,共9页
利用2008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发生在蒙冀辽交界地区的472个地震的P波初动符号资料,应用综合震源机制解法获得了蒙冀辽交界地区0.25°×0.25°精细应力场,所得应力场结果基本覆盖整个蒙冀辽交界地区。应力场反演结果显示... 利用2008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发生在蒙冀辽交界地区的472个地震的P波初动符号资料,应用综合震源机制解法获得了蒙冀辽交界地区0.25°×0.25°精细应力场,所得应力场结果基本覆盖整个蒙冀辽交界地区。应力场反演结果显示:①蒙冀地区受拉张应力体系作用,主压应力场为东向,源自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强烈挤压作用。综合震源机制解类型主要为正断层和走滑型,P轴整体呈NE、NNE向,T轴整体呈NW或NNW方向,与前人研究该区域活动构造运动和地块受拉张和裂陷作用相符合。②蒙辽交界地区P波矛盾比较大,震源机制界面较为散乱,蒙辽或冀辽交界地区辽宁一侧震源机制解以逆断层为主,辽南地区震源机制以正断性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应力场 p波初动 综合震源机制解 蒙冀辽交界地区
下载PDF
川滇地区三维P波速度结构反演与构造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马宏生 张国民 +2 位作者 闻学泽 周龙泉 邵志刚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91-602,共12页
根据205个区域台站记录的近60000条地震初至P波走时资料,采用层析成像理论与伪弯曲射线追踪方法,反演了川滇地区地壳上地幔的三维P波速度结构.结合区域地质构造以及地球物理背景,分析和解释了三维速度结构图像反映的川滇地区不同深度的... 根据205个区域台站记录的近60000条地震初至P波走时资料,采用层析成像理论与伪弯曲射线追踪方法,反演了川滇地区地壳上地幔的三维P波速度结构.结合区域地质构造以及地球物理背景,分析和解释了三维速度结构图像反映的川滇地区不同深度的介质结构与构造特征.结果表明:(1)沉积盆地、高山山地等主要表现出速度负异常的特征,有的高山山体负异常可深达下地壳与上地幔,反映了新造山带的强烈构造隆升与相伴的重力均衡作用;(2)川滇块体周缘大型活动断裂带附近的中下地壳内普遍存在低速层,它们的存在为调节断裂和块体运动提供了深部解耦条件;(3)根据对P波速度结构图像的分析,识别和推断出川滇地区若干主要活动断裂的深部构造特征及它们倾向与下延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地区 p 三维速度结构 构造解释
下载PDF
利用地震P波确定煤层瓦斯富集带的分布 被引量:16
4
作者 崔若飞 钱进 +5 位作者 陈同俊 毛欣荣 李仁海 刘伍 高级 崔大尉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4-57,共4页
查明煤层瓦斯富集区域,对可能的瓦斯突出点进行预报,是当前煤矿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利用地震P波对裂缝性地层所表现出的方位各向异性特征,根据地震属性随方位角变化可以预测裂隙发育方向和密度的基本原理,应用多种地震P波方位属... 查明煤层瓦斯富集区域,对可能的瓦斯突出点进行预报,是当前煤矿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利用地震P波对裂缝性地层所表现出的方位各向异性特征,根据地震属性随方位角变化可以预测裂隙发育方向和密度的基本原理,应用多种地震P波方位属性预测裂隙发育带。通过对淮南张集煤矿西三采区三维地震P波资料的处理,获得6个方位地震数据体,从中提取多种与煤层和围岩裂隙相关的地震属性,并计算出裂隙的发育方向和密度,为确定瓦斯富集带的分布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p 裂隙 方位各向异性 瓦斯富集带 地震属性
下载PDF
基于双侧累计面积的心电信号P波检测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日清 吴剑 韩永贵 《中国医药导刊》 2015年第B05期36-39,共4页
在体表心电图中P波时限是判断心房传导情况的重要参考依据,P波的准确检测是非常关键的。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侧累计面积的P波检测算法,并结合12导联同步的多窗口检测。该算法根据在不同窗口长度检测的极值点进行多尺度筛选获取最优极值... 在体表心电图中P波时限是判断心房传导情况的重要参考依据,P波的准确检测是非常关键的。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侧累计面积的P波检测算法,并结合12导联同步的多窗口检测。该算法根据在不同窗口长度检测的极值点进行多尺度筛选获取最优极值点,然后通过12导联同步检测进行P波位置匹配,计算出P波的起点和终点。采用CSE标准数据库的第三个数据库进行验证,本算法可以胜任于不同波形下P波的检测,检测正确率高于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p波检测 双侧累计面积 多窗口检测
下载PDF
利用地震P波方位属性评价瓦斯富集区 被引量:6
6
作者 秦轲 崔若飞 +1 位作者 张少青 戴方尧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87-1692,共6页
以往研究表明煤层具有弱各向异性,为正交各向异性介质,因此利用P波的方位各向异性属性来进行煤层裂隙裂缝检测、预测煤层瓦斯富集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对山西阳泉新景佛洼区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处理,得到4个方位的偏移数据体,并提取... 以往研究表明煤层具有弱各向异性,为正交各向异性介质,因此利用P波的方位各向异性属性来进行煤层裂隙裂缝检测、预测煤层瓦斯富集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对山西阳泉新景佛洼区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处理,得到4个方位的偏移数据体,并提取与煤层裂隙裂缝相关的多种地震属性.通过计算得到裂隙裂缝的相对密度,进而对煤层瓦斯的富集带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p 各向异性属性 瓦斯富集带 裂缝密度 方位偏移数据体
下载PDF
新丰江水库中上地壳P波三维速度结构特征及库水的渗透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叶秀薇 邓志辉 +4 位作者 黄元敏 刘吉平 王小娜 刘锦 谭争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432-3444,共13页
利用震源位置和速度结构的联合反演得到2007年6月—2014年7月新丰江水库地区地震序列的震源位置及中上地壳P波三维速度结构模型,并进一步研究库区序列分布及速度结构特征.结果显示:库区中上地壳不同深度P波速度存在显著横向不均匀性,浅... 利用震源位置和速度结构的联合反演得到2007年6月—2014年7月新丰江水库地区地震序列的震源位置及中上地壳P波三维速度结构模型,并进一步研究库区序列分布及速度结构特征.结果显示:库区中上地壳不同深度P波速度存在显著横向不均匀性,浅部库区速度高于周缘,在5~10 km上地壳从库坝下游白田至库尾锡场NW方向存在高速异常体以及2个低速间断区域,低速间断区分别位于人字石断裂与南山—坳头断裂交汇处以及1962年6.1级地震震源区,库水可能沿低速间断区的人字石断裂、石角—新港—白田断裂下渗至13~14 km的地壳.在10~14 km地壳以NE走向的大坪—岩前断裂为界,NW侧为最高速度6.2 km·s^(-1)的高速区域,SE侧从库区中部回龙至库坝下游白田为显著低速异常区域,是可能的库水渗透影响区域,亦是库区中强地震集中区.库区地震多发生在高速体内部、高低速过渡带或低速的渗水通道两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波速度结构 联合反演 新丰江水库 库水渗透影响区
下载PDF
张渤构造带中东段二维P波速度结构——安新—香河—宽城剖面 被引量:23
8
作者 王夫运 张先康 +5 位作者 陈颙 李丽 陈棋福 赵金仁 张建狮 刘宝峰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31-41,共11页
为了获取首都圈地区 (3 8.5°N~ 41 .0°N ,1 1 4.0°E~ 1 2 0 .0°E)三维地壳精细结构 ,在该地区实施了 6次人工爆破 ,进行三维深地震测深 .利用纵测线安新三台、安次旧州、三河新集、遵化平安城 4炮的人工爆破资料 ... 为了获取首都圈地区 (3 8.5°N~ 41 .0°N ,1 1 4.0°E~ 1 2 0 .0°E)三维地壳精细结构 ,在该地区实施了 6次人工爆破 ,进行三维深地震测深 .利用纵测线安新三台、安次旧州、三河新集、遵化平安城 4炮的人工爆破资料 ,研究张渤带中东段的二维速度结构 .华北平原和燕山褶断带的深部分界位置大体在宝坻断裂一带 ,深部结构构造表现为宽约数十千米的一个异常带 .分界处的壳幔结构为 :结晶基底明显凹陷 ;壳幔边界之上为强正速度梯度层 ,厚约 3~ 4km ,可能是上地幔物质上涌到下地壳底部的结果 ;壳内界面和莫霍边界上隆 ,并可能存在错断 .华北盆地地壳薄 ,壳内存在低速体和局部结构异常 ;燕山褶断带地壳厚 ,壳内分层明显 ,速度分布均匀 .两构造单元结构存在明显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p波速度结构 人工爆破 首都圈地区 张渤构造带 壳幔过渡带
下载PDF
利用濮阳地震集中区丛集地震P波走时差观测地壳介质的微动态变化
9
作者 李霞 周龙泉 +2 位作者 张志慧 山长仑 李亚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B08期45-48,共4页
基于地震波及震相到时数据,经地震精定位及震中位置归一处理,给出了冀鲁豫交界地区地壳介质的微动态变化过程。结果显示,该区中等地震前部分台站记录丛集地震P波走时差滑动平均值出现中短期负异常,即地壳介质速度升高,显示出不同方位地... 基于地震波及震相到时数据,经地震精定位及震中位置归一处理,给出了冀鲁豫交界地区地壳介质的微动态变化过程。结果显示,该区中等地震前部分台站记录丛集地震P波走时差滑动平均值出现中短期负异常,即地壳介质速度升高,显示出不同方位地壳介质承压状态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集地震 濮阳地震集中区 地壳介质 p波走时差 射线追踪
下载PDF
P波指数对房颤相关缺血性卒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宇臣 郭军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1年第6期388-391,共4页
P波指数作为一种实用的心电学指标,反映心房电活动的状态。它主要包括P波时限、P波离散度、P波面积、P波电轴、V_(1)导联P波终末电势等指标。本文主要综述P波指数对缺血性卒中的预测价值,为临床诊断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卒中 p波指数 p波时限 p波离散度 p波面积 p波电轴 V_(1)导联p波终末电势
下载PDF
地震横波建模技术及其在深水天然气田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11
作者 敖威 张卫卫 +2 位作者 汪旭东 杨学奇 李志晔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8-855,共8页
深水区缺少横波资料,在叠前反演的建模环节中,一般通过线性关系或者相控将纵波模型转换为横波模型,但实现过程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反演结果无法完整、可靠地表征地层特点和储层分布。为此,结合生产需求,提出基于远道地震数据提取三维空... 深水区缺少横波资料,在叠前反演的建模环节中,一般通过线性关系或者相控将纵波模型转换为横波模型,但实现过程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反演结果无法完整、可靠地表征地层特点和储层分布。为此,结合生产需求,提出基于远道地震数据提取三维空间的泊松比信息,作为纵、横波数据之间的转换关系,进而获得泊松比约束的横波低频模型。具体步骤为:(1)优选对岩性敏感的地震波入射角;(2)反演泊松比弹性阻抗PEI;(3)建立横波低频模型。在白云深水区的勘探实践表明,由于初始模型更好地反映了地层岩性背景,减少了反演结果的异常值,2号砂体的平面分布与气/水边界吻合,与实钻结果一致,落实了储层分布,扩大了天然气探明储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反演 纵波模型 横波模型 泊松比弹性阻抗 白云深水区
下载PDF
基于远震P波接收函数计算哈密地区台站下方地壳厚度 被引量:2
12
作者 候赛因·赛买提 周康云 +1 位作者 张剑锋 张录 《内陆地震》 2020年第4期402-407,共6页
利用哈密地区的巴里坤地震台和雅满苏地震台,以及周边的木垒地震台获取自2012~2016年接收到的远震波形数据,利用H-κ叠加法获取这些台站所在区域的地壳厚度和平均泊松比。结果显示该区域地壳厚度介于46.8~51.5 km,泊松比为0.253~0.276... 利用哈密地区的巴里坤地震台和雅满苏地震台,以及周边的木垒地震台获取自2012~2016年接收到的远震波形数据,利用H-κ叠加法获取这些台站所在区域的地壳厚度和平均泊松比。结果显示该区域地壳厚度介于46.8~51.5 km,泊松比为0.253~0.276。这对该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和孕震的研究分析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收函数 地壳厚度 哈密地区 远震p H-κ叠加法
下载PDF
利用重复地震探究重庆荣昌地区地壳介质波速变化
13
作者 汪建 李光科 +1 位作者 杨亚运 张巡 《四川地震》 2023年第1期32-36,共5页
选取2010年1月至2022年4月重庆地震台网记录的荣昌地区92次M_(L)≥2.5地震观测资料,采用射线追踪方法,对荣昌地区重复地震震源位置做归一化处理,分别计算4个方位上所选台站记录的地震P波走时差,结果显示:研究区域NE、SE和SW方位台站记... 选取2010年1月至2022年4月重庆地震台网记录的荣昌地区92次M_(L)≥2.5地震观测资料,采用射线追踪方法,对荣昌地区重复地震震源位置做归一化处理,分别计算4个方位上所选台站记录的地震P波走时差,结果显示:研究区域NE、SE和SW方位台站记录的地震P波走时差负异常持续时间较长(其绝对值较大),表明地壳介质波速有明显升高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地震 射线追踪 p波走时差 地壳介质变化 荣昌地区
下载PDF
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的测井异常 被引量:15
14
作者 王秀娟 吴时国 +2 位作者 王吉亮 杨胜雄 王真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799-2807,共9页
南海北部神狐海域GMGS-1钻探揭示SH3井天然气水合物位于稳定带上部,厚度约为10m.氯离子异常计算的水合物饱和度最高达26%,高水合物饱和度层出现高电阻率和低纵波速度.为分析该低纵波速度异常,本文基于简化的三相介质理论计算了饱和水纵... 南海北部神狐海域GMGS-1钻探揭示SH3井天然气水合物位于稳定带上部,厚度约为10m.氯离子异常计算的水合物饱和度最高达26%,高水合物饱和度层出现高电阻率和低纵波速度.为分析该低纵波速度异常,本文基于简化的三相介质理论计算了饱和水纵波速度,在深度195m附近,测量的纵波速度小于饱和水纵波速度.利用阿尔奇公式,基于原位温度、盐度、密度孔隙度和测量的电阻率,利用交会分析确定了该井的阿尔奇常数为a=1.1和m=2.3.基于该参数,利用阿尔奇方程计算的水合物饱和度占孔隙空间5%~20%,局部地层水合物饱和度达26.8%,在垂向上分布不均匀.由于钻探可能导致水合物发生分解而产生游离气,原位游离气和水合物分解产生的气体都能造成低纵波速度异常.由于地震资料采集在测井之前完成,利用不同速度制作合成地震记录并与地震资料进行对比,能够确定水合物稳定带上部的低速异常形成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饱和度 分解 纵波速度 神狐海域
下载PDF
腾冲火山区的地震层析成像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6
15
作者 杨晓涛 胥颐 +1 位作者 刘建华 李志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050-2059,共10页
利用滇西南临时台网和固定台站的地震数据反演了腾冲及邻近地区的P波速度结构,着重分析了腾冲火山区和龙陵7级地震震源区的地壳结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腾冲火山区下方10~20 km深度范围存在明显的低速区,其横向尺度大约在20~30 km之间... 利用滇西南临时台网和固定台站的地震数据反演了腾冲及邻近地区的P波速度结构,着重分析了腾冲火山区和龙陵7级地震震源区的地壳结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腾冲火山区下方10~20 km深度范围存在明显的低速区,其横向尺度大约在20~30 km之间;推测这一低速区代表了仍处于活动状态的壳内岩浆源,热流通道有可能通过腾冲断裂延伸至地壳深部.地壳速度结构自东向西的变化显示出与不同时期的火山活动的关系,腾冲东侧偏高的速度结构反映了龙川江一带上新世时期火山通道内冷凝固结的岩浆侵入体或不易挥发的高密度残留物质。腾冲西侧的低速异常揭示了更新世以来持续至今的岩浆作用和热流活动.龙陵7级地震震源区的地壳结构存在明显的横向非均匀性.M7.3级和M7.4级地震与怒江断裂和龙陵断裂两侧的结构差异密切相关,它们分别发生在高速区和低速区的分界附近.怒江断裂东侧和龙陵断裂西侧具有较高的速度,是震源区应力积累的主要载体;两断裂之间地壳速度明显偏低,有可能是多期次的岩浆侵入导致地壳结构强度降低,使得怒江断裂和龙陵断裂易于受构造应力作用而引发强烈地震,估计地震的震源深度在10~12 km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冲火山区 地震层析成像 p波速度结构 龙陵地震
下载PDF
腾冲地区地壳速度结构的有限差分成像 被引量:10
16
作者 曹令敏 胥颐 吴时国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59-1167,共9页
利用流动台网和固定台站的地震观测数据,采用有限差分层析成像方法反演了腾冲及邻近地区的地壳P波速度结构,分析了腾冲火山区的岩浆活动和龙陵七级地震的深部构造成因.研究结果表明,腾冲火山区的地壳结构具有明显的非均匀性,浅表层偏低... 利用流动台网和固定台站的地震观测数据,采用有限差分层析成像方法反演了腾冲及邻近地区的地壳P波速度结构,分析了腾冲火山区的岩浆活动和龙陵七级地震的深部构造成因.研究结果表明,腾冲火山区的地壳结构具有明显的非均匀性,浅表层偏低的速度主要为盆地内部的松散沉积层、新生代火山堆积及断裂附近的流体裂隙和热泉活动所致;5~15km之间的高速体可能代表了早期火山通道内冷却固结的岩浆侵入体或难挥发的超铁镁质残留体;地壳深部的低速体则反映了熔融或半熔融的岩浆体,推断火山区下方的岩浆活动与龙陵七级地震震源区地壳深部的岩浆侵入来自同一源区——现今壳内岩浆活动的主要区域.龙陵震源区的地壳速度结构横向变化较大,怒江断裂东侧和龙陵断裂西侧为高速特征,介质应变强度较大,为应力积累的主要载体;两断裂之间的低速区向下延伸至下地壳,可能与地壳深部的岩浆侵入有关;龙陵断裂和怒江断裂明显控制了这一区域的岩浆活动,七级地震正是发生在断裂下方的速度边界附近.地壳介质强度的横向变化导致了震源区应力积累的不均一性,深部岩浆的聚集和动力作用是龙陵地区发生强震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波成像 岩浆作用 龙陵地震 腾冲火山区
下载PDF
长岛地区小地震断层面参数拟合及应力场特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崔华伟 郑建常 +2 位作者 张正帅 李冬梅 柴光斌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32-1445,共14页
文中基于小地震重定位数据计算了2017年长岛2个震群的断层面参数,并使用综合震源机制法求解了长岛地区应力场。通过应力场及断层面参数求得断层面上的滑动角,确定了南部与北部震群发震断层的左旋走滑性质,分析了南部与北部2个震群的应... 文中基于小地震重定位数据计算了2017年长岛2个震群的断层面参数,并使用综合震源机制法求解了长岛地区应力场。通过应力场及断层面参数求得断层面上的滑动角,确定了南部与北部震群发震断层的左旋走滑性质,分析了南部与北部2个震群的应力场特征及发震构造,并得到以下初步结论:南部与北部震群的断层参数、应力场存在一定差异;北部震群断层面的走向为287.18°、倾角为84.09°,推断发震断层是大竹岛-威海北断裂NWW向延伸的隐伏断层;北部震群受左旋走滑性质的蓬莱-威海断裂带控制,呈NEE-SWW向挤压及NNW-SSE向拉张的走滑应力机制;南部震群断层面的走向为269.67°、倾角为67.46°,其应力场呈NE-SW向挤压,为近SN向拉张的正断兼走滑的应力机制,其可能在蓬莱-威海断裂带左旋走滑的控制下还受到SN向的拉张作用,北部震群的持续活动诱发EW走向的次级断裂错动产生南部震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岛地区 断层面拟合 p波极性 综合震源机制解 应力场
下载PDF
哈拉湖地区天然气水合物地震探测技术试验 被引量:11
18
作者 徐明才 哈立洋 +7 位作者 王小江 柴铭涛 刘建勋 王广科 张保卫 李培 王凯 高景华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16年第4期667-674,共8页
哈拉湖位于青藏高原,在该区开展的地质调查、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和地球化学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具有良好的天然气水合物找矿前景。为寻找天然气水合物,在该区开展了高精度反射地震试验。反射地震采用1 200道接收,道间距2 m,偏移距1 m,炮间距... 哈拉湖位于青藏高原,在该区开展的地质调查、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和地球化学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具有良好的天然气水合物找矿前景。为寻找天然气水合物,在该区开展了高精度反射地震试验。反射地震采用1 200道接收,道间距2 m,偏移距1 m,炮间距8 m,覆盖次数150次,排列中间激发的观测系统,每道采用6个60 Hz检波器单点组合接收;采样间隔0.5 ms,记录长度2 s,宽频带采集;激发震源为大型车载可控震源。采用该工作方法得到的地震剖面信噪比和分辨率较高,构造形态特征明显。根据试验区地形地貌和地震剖面上反映的永冻土层厚度、断裂构造和高速层分布,结合其他资料,确定了验证孔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拉湖地区 天然气水合物 反射地震 纵波速度 断裂构造 永冻土
下载PDF
山东地区多台波速比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张学民 张天中 +2 位作者 李永红 李霞 刁桂苓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5-104,共10页
文中从多台计算波速比方法的原理入手,对不同公式计算的波速比差异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在原理一致的条件下,波速比差异主要与拟合过程中自变量的选取及2组数据的相关系数有关。利用2002年1月至2005年7月山东省境内及江苏省北部共52... 文中从多台计算波速比方法的原理入手,对不同公式计算的波速比差异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在原理一致的条件下,波速比差异主要与拟合过程中自变量的选取及2组数据的相关系数有关。利用2002年1月至2005年7月山东省境内及江苏省北部共52个数字及模拟台站的地方震P波和S波到时资料,选取有4个以上记录台站的地震。整个研究区域的平均波速比为1.716,反映了这个地区的波速比相对于华北其他地区偏高。将研究区域划分为1°×2°的单元,并剔除距离震中过远的台站,以保证区域特征能得到反映。通过对比不同单元的平均波速比发现,34°-37°,115°~119°的平均波速比明显高于其他单元,而它们正好分布在郯庐断裂的两侧,应该与该地区上地壳的岩石性质及震源深度分布范围较宽导致的平均效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速比 p波到时 S波到时 相关系数 山东
下载PDF
纵波阻抗反演在春光探区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鹏飞 黎腾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8年第3期48-51,共4页
随着春光探区勘探的深入,岩性油藏的岩性结构类型愈加复杂多变,加之砂岩物性存在较大变化,使用振幅属性寻找岩性油藏的难度和多解性越来越大,需要探索更加有效的储层预测方法,使用纵波阻抗反演技术在春光探区开展储层预测研究,通过多个... 随着春光探区勘探的深入,岩性油藏的岩性结构类型愈加复杂多变,加之砂岩物性存在较大变化,使用振幅属性寻找岩性油藏的难度和多解性越来越大,需要探索更加有效的储层预测方法,使用纵波阻抗反演技术在春光探区开展储层预测研究,通过多个实例分析了纵波阻抗反演技术在该区的适用性与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提高复杂岩性结构条件下储层预测的准确性,并提高优质储层识别的精度,降低岩性圈闭识别的多解性,有效促进该区的岩性油气藏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光探区 岩性油藏 纵波阻抗反演 储层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