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icient removal of Al(Ⅲ)and P507 from high concentration MgCl_(2)solution based on in-situ reaction strategy
1
作者 Qiang WANG Meng WANG +3 位作者 Zong-yu FENG Yong-qi ZHANG Xiao-wei HUANG Xiang-xin XUE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9期3042-3053,共12页
For a highly efficient recycling of a wastewater containing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MgCl_(2),Al(Ⅲ)and P507 were scheduled to be removed in advance.In this study,the in-situ removal of Al(Ⅲ)and P507 from a high conce... For a highly efficient recycling of a wastewater containing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MgCl_(2),Al(Ⅲ)and P507 were scheduled to be removed in advance.In this study,the in-situ removal of Al(Ⅲ)and P507 from a high concentration MgCl_(2)solution at different pH values and Al/P molar ratios was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507 formed organic complexes of Al_(x)(OH)_y^(Z+)-P507 at pH of 2.0-4.0.At pH of 4.0-5.0,Al(Ⅲ)precipitated and transferred into Al(OH)_(3)with a flocculent amorphous morphology.Active sites on the Al(OH)_(3)surface enhanced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P507.At pH of 6.0-6.5,Al(Ⅲ)and Mg(Ⅱ)formed layered crystalline Al(OH)_(3)and MgAl_(2)(OH)_(8with)small pore channels and fewer active sites,resulting in a reduced removal efficiency of P507.When the Al/P molar ratio exceeded 13 and the pH was between 4.0 and 5.0,the removal rates of both Al(Ⅲ)and P507 were higher than98%,while the concentration loss of Mg(Ⅱ)was only 0.2%-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itu removal AL(III) p507 MgCl_(2)solution pH Al/p molar ratio
下载PDF
一种基于n-ZnS/p-CuSCN纳米薄膜的高开关比和稳定性紫外光电探测器 被引量:3
2
作者 魏瑶琪 全家乐 +2 位作者 赵庆强 邹明琛 韩三灿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11-921,共11页
通过原位生长法制备了一种CuSCN纳米薄膜紫外光电探测器,在-1 V偏压下,入射光为350 nm时,CuSCN紫外光电探测器的开关比~94,响应/恢复时间~1.41 s/1.44 s。但这种器件仍不能称之为一种高性能的光电探测器。为进一步提高CuSCN纳米薄膜的... 通过原位生长法制备了一种CuSCN纳米薄膜紫外光电探测器,在-1 V偏压下,入射光为350 nm时,CuSCN紫外光电探测器的开关比~94,响应/恢复时间~1.41 s/1.44 s。但这种器件仍不能称之为一种高性能的光电探测器。为进一步提高CuSCN纳米薄膜的光电性能,我们制备了一种基于n-ZnS/p-CuSCN复合薄膜的紫外光电探测器,并对制备的样品进行了形貌、成分和性能分析。结果显示,在-1 V偏压下,入射波长为350 nm时,ZnS/CuSCN紫外光电探测器表现出比CuSCN紫外光电探测器更高的光电流和更低的暗电流,分别为1.22×10^(-5)A和4.8×10^(-9)A。基于ZnS/CuSCN纳米薄膜的紫外光电探测器开关比-2542,响应/恢复时间为0.47 s/0.48 s,在350 nm波长下具备最佳的响应度和探测率,分别为5.17 mA/W和1.32×10^(11) Jones。此外,n-ZnS/p-CuSCN复合薄膜在室温下性能稳定,具有作为高性能紫外探测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探测器 p-N结 znS/CuSCN 开关比
下载PDF
不同Ca/P摩尔比碳羟基磷灰石对Cu^2+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5
3
作者 唐文清 曾荣英 +3 位作者 冯泳兰 余润兰 曾光明 李小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07-810,共4页
利用废弃蛋壳为原料、尿素为添加剂,合成不同Ca/P摩尔比的碳羟基磷灰石(CHAP)用于吸附水中Cu2+,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测试技术对CHAP样品表面化学进行了表征,考察了环境因子pH值、温度对CHAP吸附Cu2+的影响。结果表... 利用废弃蛋壳为原料、尿素为添加剂,合成不同Ca/P摩尔比的碳羟基磷灰石(CHAP)用于吸附水中Cu2+,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测试技术对CHAP样品表面化学进行了表征,考察了环境因子pH值、温度对CHAP吸附Cu2+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尿素用量可以增加CHAP的Ca/P,提高其比表面积,Ca/P越高的CHAP,吸附能力越强。Ca/P为1.80的CHAP,在pH=7、温度40℃、反应时间为60min时,其对Cu2+吸附量高达37.66mg/g。随着CHAP的Ca/P比增大,CHAP对Cu2+吸附的固相-水相分配系数也增大,对吸附量增大很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羟基磷灰石 Ca/p 铜离子 吸附特性
下载PDF
TC4钛合金微弧氧化因素对生物陶瓷膜中Ca,P相对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赵晴 马刚 +2 位作者 王帅星 邵志松 朱文辉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2-44,55,共4页
为了提高钛合金陶瓷膜的生物相容性,采用微弧氧化技术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备了一层富含Ca,P的生物活性陶瓷膜。采用SEM,EDS,XRD研究了电流密度、溶液中Ca,P摩尔比、添加剂EDTA.2Na浓度对膜层中Ca,P相对含量(原子分数)及Ca,P摩尔比的影响... 为了提高钛合金陶瓷膜的生物相容性,采用微弧氧化技术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备了一层富含Ca,P的生物活性陶瓷膜。采用SEM,EDS,XRD研究了电流密度、溶液中Ca,P摩尔比、添加剂EDTA.2Na浓度对膜层中Ca,P相对含量(原子分数)及Ca,P摩尔比的影响及微弧氧化生物陶瓷膜层的形貌及组成。结果表明: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膜层中的Ca,P相对含量增加,Ca,P摩尔比也逐渐增加;增大溶液中Ca,P摩尔比,膜层中Ca相对含量有所增加,Ca,P摩尔比也逐渐增加;当加入添加剂EDTA.2Na时,膜层中的Ca相对含量显著增加,从而使膜层中Ca,P摩尔比显著增加;氧化膜由致密的内膜层和多孔的外膜层构成,主要由Ca,P,O,Ti,V元素组成,其相成分主要为金红石和板钛矿型TiO2,并含有一定量的非晶相Ca,P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生物相容性 微弧氧化 生物活性陶瓷膜 Ca p摩尔比
下载PDF
锌含量对冷轧汽车板磷化膜中“P比”值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陈义庆 徐小连 +3 位作者 钟彬 肖宇 艾芳芳 胡绍伟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7-59,共3页
实际生产中,直接检测磷化膜"P比"值,可以确定其膜层附着力的稳定性及等级。采用SEM,EDS以及XRD等技术,研究了基材化学成分、表面涂油状况、表面粗糙度以及磷化膜中Zn含量等影响因素对冷轧汽车板磷化膜"P比"值的影... 实际生产中,直接检测磷化膜"P比"值,可以确定其膜层附着力的稳定性及等级。采用SEM,EDS以及XRD等技术,研究了基材化学成分、表面涂油状况、表面粗糙度以及磷化膜中Zn含量等影响因素对冷轧汽车板磷化膜"P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C含量低、Al含量低、Mn含量高都有利于提高磷化膜的"P比"值;表面涂油量小、表面粗糙度大以及磷化膜中Zn含量的降低都有利于提高磷化膜的"P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系磷化 磷化膜 p比”值 基材 化学成分 涂油状况 表面粗糙度 C Al zn含量
下载PDF
铁磷共沉淀去除水中磷酸根的效果及机制
6
作者 柳开颜 卢磊 +10 位作者 彭唐鑫彦 熊羽彤 刘孝利 彭芸 刘闯 刘颖华 胡海波 彭梅楷 郭晓辉 杜辉辉 雷鸣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31-38,共8页
【目的】探究环境条件改变对铁盐除磷的影响及潜在机理,为污水除磷方法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宏观除磷试验探明不同pH、铁磷摩尔比对水体磷酸根去除的影响;结合X-射线衍射(XRD)及热力学模型,探究化学沉淀和吸附过程中... 【目的】探究环境条件改变对铁盐除磷的影响及潜在机理,为污水除磷方法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宏观除磷试验探明不同pH、铁磷摩尔比对水体磷酸根去除的影响;结合X-射线衍射(XRD)及热力学模型,探究化学沉淀和吸附过程中磷的去除机制。【结果】随着pH升高,磷去除率先上升后下降;随铁磷摩尔比升高,磷的去除率呈现上升趋势;当反应条件为pH=5、铁磷摩尔比3∶1时,磷的去除率最高,为89.42%。XRD和热力学模型结果表明,磷主要通过形成铁-磷沉淀,如FePO4,或被铁氧化物吸附,达到从水体中去除的目的。【结论】在铁盐除磷的过程中,共沉淀和吸附两种机制并存。pH对这两种机制均有影响,而铁磷摩尔比则主要通过调控磷的吸附过程来改变磷的去除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盐除磷 共沉淀 吸附 热力学模型 污水除磷 铁磷摩尔比
下载PDF
不同P与V比的Mo/VPO催化剂物相组成及其催化性能 被引量:3
7
作者 曾炜 顾龙勤 +1 位作者 徐俊峰 陈亮 《工业催化》 CAS 2014年第8期595-598,共4页
采用有机相法制备了不同P与V物质的量比的Mo掺杂VOHPO4·0.5H2O前驱体,并通过体积分数为50%空气-40%氮气-10%水蒸汽混合气氛活化得到Mo/VPO催化剂,采用固定床反应器评价其催化正丁烷氧化制顺酐的性能。结果表明,Mo/VPO催化剂催化活... 采用有机相法制备了不同P与V物质的量比的Mo掺杂VOHPO4·0.5H2O前驱体,并通过体积分数为50%空气-40%氮气-10%水蒸汽混合气氛活化得到Mo/VPO催化剂,采用固定床反应器评价其催化正丁烷氧化制顺酐的性能。结果表明,Mo/VPO催化剂催化活性随P与V物质的量比的增大而降低,但顺酐选择性与P与V物质的量比并不呈线性关系,P与V物质的量比为0.9的Mo/VPO催化剂具有最佳的催化性能。XRD分析表明,Mo/VPO催化剂催化正丁烷氧化制顺酐的主要活性物相为(VO)2P2O7和钒磷云母相,形成的主要因素不是P与V物质的量比,而是由焙烧条件决定。低P与V物质的量比的Mo/VPO中存在的少量V2O5物相能够提升催化剂的活性和顺酐选择性,但含量过高会因深度氧化降低催化性能。催化剂中存在的钒磷云母相有利于缩短催化剂稳定时间并提升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化学 MO VpO催化剂 p与V物质的量比 正丁烷 顺酐
下载PDF
水热均匀沉淀法制备Zn-Sr-HA微球
8
作者 王萍 李国昌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56-360,367,共6页
通过调整反应溶液中Zn/Sr摩尔比和水热反应时间,制备了锌锶替代羟基磷灰石(Zn-Sr-HA)微球。利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XRF)、X射线衍射仪(XRD)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微球的组成、结构和形貌特征。结果表明,当初始溶液... 通过调整反应溶液中Zn/Sr摩尔比和水热反应时间,制备了锌锶替代羟基磷灰石(Zn-Sr-HA)微球。利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XRF)、X射线衍射仪(XRD)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微球的组成、结构和形貌特征。结果表明,当初始溶液中Zn/Sr摩尔比为3∶2或1∶1、反应温度180℃、反应时间3~4 h时,产物全部由HA微球组成。微球的平均直径约10~20μm,大小均匀、分散性好。随着初始溶液中Zn/Sr摩尔比的增加,HA微球中Zn/Sr摩尔比逐渐增加,晶胞参数a值和c值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均匀沉淀法 离子替代 zn/Sr摩尔比 羟基磷灰石(HA)
下载PDF
镀液组成对碱性体系Zn-Ni合金镀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曾邱 李智勇 +5 位作者 马梦婷 宋超 盛旺迪 詹东平 田中群 蒋利民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44-251,共8页
目的发现最优工艺条件,了解Zn-Ni电沉积机理。方法通过场发射电镜分析、能谱分析以及电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以一种胺羧多官能团配体为Ni2+络合剂的碱性锌酸盐电解液体系中,锌/镍离子物质的量之比与锌镍离子总浓度对镀层的光泽度、镍含... 目的发现最优工艺条件,了解Zn-Ni电沉积机理。方法通过场发射电镜分析、能谱分析以及电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以一种胺羧多官能团配体为Ni2+络合剂的碱性锌酸盐电解液体系中,锌/镍离子物质的量之比与锌镍离子总浓度对镀层的光泽度、镍含量、耐蚀性、表观质量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锌/镍离子物质的量之比增加会使得镀层镍含量降低,最后稳定在15%~19%,镀层微观结构由晶粒细致平滑型转化为粗大疏松型。物质的量之比为1.9时,镀层的腐蚀电流最小。锌镍离子总浓度增加会使得镀层镍含量缓慢减小,镀层微观结构由晶粒细致疏松型转化为细致紧密型,最后又转变为粗大疏松型,镀层的腐蚀电流先减小后急剧增大,即镀层的耐蚀性先增加后急剧降低。结论在锌/镍离子物质的量之比为1.9、锌镍离子总浓度为0.12 mol/L时,所得镀层的综合性能最好。镀层锌/镍含量变化趋势符合Brenner吸附膜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NI合金 电沉积 锌/镍离子物质的量之比 摩尔总量 耐蚀性 碱性镀液
下载PDF
关于空气比热容比的测定实验中p-V曲线的讨论 被引量:5
10
作者 龚力 杨启凤 +2 位作者 雍志华 王植恒 何原 《物理实验》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40,46,共5页
"空气比热容比的测定"(用热力学方法测量)实验中,工作物质的体积V、压强p、温度T、摩尔数N都将在几个相互衔接的热力学过程中不断变化,采用在不同过程中气体的摩尔数有变化和保持不变2种模型的描述下,给出了2种正确的p-V曲线... "空气比热容比的测定"(用热力学方法测量)实验中,工作物质的体积V、压强p、温度T、摩尔数N都将在几个相互衔接的热力学过程中不断变化,采用在不同过程中气体的摩尔数有变化和保持不变2种模型的描述下,给出了2种正确的p-V曲线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比热容比 p-V图 物态变化
下载PDF
Influence of Reaction Conditions on Methanol Synthesis and WGS Reaction in the Syngas-to-DME Process 被引量:2
11
作者 Ligang Wang Deren Fang +3 位作者 Xingyun Huang Shigang Zhang Yue Qi Zhongmin Liu 《Journal of Natural Gas Chemistry》 EI CAS CSCD 2006年第1期38-44,共7页
A series of CuO-ZnO catalysts (with different Cu/Zn molar ratios) were prepared, and evaluated under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of syngas-to-dimethyl ether (DME) with three sorts of feed gas and different space veloc... A series of CuO-ZnO catalysts (with different Cu/Zn molar ratios) were prepared, and evaluated under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of syngas-to-dimethyl ether (DME) with three sorts of feed gas and different space velocity. The catalys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temperatureprogrammed reduction (TPR). 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of syngas-to- DME process greatly affected the methanol synthesis and WGS reaction. The influence caused by Cu/Zn molar ratio was quite different on the two reactions; increasing of percentage of CO2 in feed gas was unfavorable for catalyst activity, and also inhibited both reactions; enhancement of reaction space velocity heavily influence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atalyst, and the benefits were relatively less for methanol synthesis than for the WGS re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per zinc Cu/zn molar ratio METHANOL dimethyl ether water gas shift reaction SYNGAS DEHYDratioN
下载PDF
Zn0.2Zr0.8Ox固溶体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甲醇合成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程文强 宋夫交 +2 位作者 高佳 葛艳 许琦 《合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08-313,共6页
以Zn(NO3)2·6H2O、Zr(NO3)4·5H2O为原料,Na2CO3为沉淀剂,采用并流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Zn/Zr摩尔比的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其结构经XRD、BET、Raman光谱、TEM和H2-TPR表征。结果表明:Zn0.2Zr0.8Ox催化剂为固溶体结构,比表... 以Zn(NO3)2·6H2O、Zr(NO3)4·5H2O为原料,Na2CO3为沉淀剂,采用并流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Zn/Zr摩尔比的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其结构经XRD、BET、Raman光谱、TEM和H2-TPR表征。结果表明:Zn0.2Zr0.8Ox催化剂为固溶体结构,比表面积最大达46.2 m^2·g^-1,还原性能良好。以催化CO2加氢合成甲醇为目标反应,对不同Zn/Zr摩尔比的催化剂进行性能测试,并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Zn0.2Zr0.8Ox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250℃、空速GHSV为12000 mL·g^-1h^-1、反应压力2 MPa和H2/CO2(体积比)=3/1时,Zn0.2Zr0.8Ox固溶体催化剂催化活性最高,二氧化碳转化率达到了3.5%、甲醇选择性高达75.4%,甲醇收率达到2.6%,且催化剂能够稳定运行100 h而不失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Zr摩尔比 固溶体 二氧化碳加氢 甲醇 制备
下载PDF
沉积物-上覆水界面有效铁浓度对内源磷再移动的影响
13
作者 陈婷 梁启斌 +2 位作者 王艳霞 李晓琳 侯磊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937-1945,共9页
铁磷耦合关系是控制沉积物磷再移动的主导机制,基于薄膜梯度扩散(DGT)技术测定的沉积物-上覆水界面RFeP(有效态铁磷摩尔浓度比)可反映内源磷再移动潜力.本文总结了有效铁和磷及IF(磷扩散通量)在沉积物-上覆水界面的区域分布差异,探讨了R... 铁磷耦合关系是控制沉积物磷再移动的主导机制,基于薄膜梯度扩散(DGT)技术测定的沉积物-上覆水界面RFeP(有效态铁磷摩尔浓度比)可反映内源磷再移动潜力.本文总结了有效铁和磷及IF(磷扩散通量)在沉积物-上覆水界面的区域分布差异,探讨了RFeP、沉积特征和外部环境条件对内源磷再移动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有效铁和磷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08~10.22和0.02~3.35 mg/L,淡水高于海水;有效铁浓度表现为南方高于北方,有效磷浓度呈相反趋势.②RFeP和IF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09~132.38和0.56~903.67 ng/(cm^(2)·d);RFeP表现为淡水高于海水,平原高于高原;IF则表现为淡水高于海水,高原高于平原.③RFeP与IF成反比,沉积物磷的高污染负荷或水生动植物生理活动会影响判别沉积物内源磷再移动潜力阈值(RFeP=2)的准确性.④对于不同的水域类型,沉积物中Fe^(2+)氧化沉淀或铁氧化物还原溶解均是控制沉积物磷再移动的关键过程,扰动、水生植物、微生物等外部环境条件通过改变沉积特征间接影响磷的再移动.为加深对沉积物内源磷再移动机制的认识,未来研究可关注磷再移动过程的多驱动力耦合作用机制及磷的吸附沉积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薄膜梯度扩散(DGT)技术 有效铁磷摩尔浓度比(RFep) 沉积物-上覆水界面 磷扩散通量
下载PDF
生物强化提高水稻糙米锌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
14
作者 刘晓航 王张民 +5 位作者 牛珊珊 宋佳平 张泽洲 刘志奎 庞敏 尹雪斌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83-1793,共11页
【目的】研究利用有机锌肥生物强化水稻糙米锌含量的可行性及其生物可给性。【方法】锌生物强化试验在江苏溧阳进行,供试锌肥为糖醇螯合态锌(Zn 170 g/L),供试水稻品种为中熟晚粳稻‘南粳46’。设5个处理:喷施清水(CK);锌肥喷施一次,用... 【目的】研究利用有机锌肥生物强化水稻糙米锌含量的可行性及其生物可给性。【方法】锌生物强化试验在江苏溧阳进行,供试锌肥为糖醇螯合态锌(Zn 170 g/L),供试水稻品种为中熟晚粳稻‘南粳46’。设5个处理:喷施清水(CK);锌肥喷施一次,用量为2.55 kg/hm^(2)(Zn1)、5.10 kg/hm^(2)(Zn2);锌肥喷施两次,总施用量为5.10 kg/hm^(2)(Zn3)、10.20 kg/hm^(2)(Zn4)。水稻成熟后,测定糙米中锌、植酸含量,测定糙米中锌赋存形态含量,计算糙米植酸/锌摩尔比、糙米锌赋存形态占比,并利用in vitro人工胃肠模拟法分析糙米锌在胃阶段和胃肠阶段的溶出量,以溶出锌与糙米锌量之比来计算糙米锌生物可给性。【结果】与CK处理相比,锌生物强化对糙米植酸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糙米锌含量,Zn1、Zn2、Zn3和Zn4处理的增幅分别为23.93%、37.51%、82.38%和87.81%,Zn3和Zn4处理增幅差异不显著。Zn1、Zn2处理对糙米植酸/锌摩尔比无显著影响,Zn3和Zn4处理显著降低了植酸/锌摩尔比。锌处理不同程度提高了糙米中各赋存形态锌含量,Zn2处理显著提高了糙米盐溶态和碱溶态锌含量,Zn3处理显著提高了所有赋存形态锌含量,而Zn4处理显著提高了除水溶态锌外的其他3类锌含量,Zn3和Zn4处理间各赋存形态锌含量无显著差异。锌处理水平影响着糙米各赋存形态锌的占比,与CK处理相比,Zn1处理下各赋存形态锌占比无显著变化,Zn2处理显著降低了复合态锌占比,Zn3处理显著降低了水溶态锌占比,而Zn4处理显著降低了水溶态锌占比,显著提高了盐溶态锌占比。锌生物强化可提高糙米中锌在胃肠阶段的溶出量,CK、Zn1、Zn2、Zn3和Zn4处理强化后糙米锌在胃肠阶段的溶出量分别为19.52、24.15、23.14、30.62和32.55 mg/kg,Zn3和Zn4处理的溶出量无显著差异,但明显高于Zn1和Zn2处理。相关性分析表明,糙米锌在胃肠阶段溶出量与糙米锌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糙米水溶态锌占比极显著负相关,与复合态锌占比无显著相关,糙米锌生物可给性与植酸/锌摩尔比呈极显著相关。【结论】锌生物强化可显著提高糙米总锌含量,降低植酸/锌摩尔比,提高稻米中强化锌的生物有效锌。低施锌量虽然也提升了糙米的总锌含量,但不影响糙米中各赋存形态锌的比例。高施锌量不论是一次还是分两次喷施,不仅更有效提升了糙米总锌含量,还显著降低了水溶态锌占比,增加了盐溶态锌比例,因而提高了胃肠阶段的锌溶出量。因此,以提高糙米锌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为目的的生物强化措施推荐喷施5.10 kg/hm^(2)糖醇螯合态锌肥,并分两次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生物强化 糙米 锌生物有效性 植酸/锌摩尔比 锌赋存形态 胃肠锌溶出量
下载PDF
不同水氮管理下锌与氮磷肥配合喷施对冬小麦锌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7
15
作者 李宏云 王少霞 +3 位作者 李萌 田霄鸿 赵爱青 国春慧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4016-4026,共11页
【目的】探讨潜在缺锌石灰性土壤上,不同水分管理措施及氮肥用量下锌与氮磷肥配合喷施对冬小麦籽粒Zn含量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为提高小麦籽粒锌营养品质进而缓解人体缺锌问题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以小偃22为试材,于2010年10月至... 【目的】探讨潜在缺锌石灰性土壤上,不同水分管理措施及氮肥用量下锌与氮磷肥配合喷施对冬小麦籽粒Zn含量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为提高小麦籽粒锌营养品质进而缓解人体缺锌问题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以小偃22为试材,于2010年10月至2012年6月,在陕西关中地区进行田间再裂区定位试验,试验设置主处理为3个水分管理措施,分别为常规种植、覆膜种植(垄上覆膜沟内播种)、补灌种植(小麦越冬期灌水40 mm);副处理为3个施氮水平,N素用量分别为0、120、240 kg·hm-2,副副处理为4个叶面喷肥处理,分别为CK(喷蒸馏水)、喷Zn(0.3%ZnSO4·7H2O)、喷Zn+N(0.3%ZnSO4·7H2O+1.7%CO(NH2)2)、喷Zn+P(0.3%ZnSO4·7H2O+0.2%KH2PO4)。通过测定分析籽粒Zn、P以及蛋白质含量,探讨锌与氮磷肥分别配合喷施对小麦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与常规水分管理相比,越冬期补灌可提高小麦籽粒Zn含量,而覆膜在2011—2012生长季籽粒Zn含量显著降低;补灌在2011—2012年小麦籽粒P/Zn摩尔比显著降低,降低幅度为6.8%。与不施氮相比,施氮120和240 kg·hm-2在2011—2012生长季均显著提高了籽粒Zn含量,提高幅度分别为2.3%和7.4%;施氮120或240 kg·hm-2小麦籽粒P/Zn摩尔比均显著降低,且随施氮量的增加降低幅度增大,施氮量为240 kg·hm-2时,两季平均降低幅度分别为33.0%和25.5%;施氮处理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籽粒P含量显著降低。与喷水(CK)相比,喷肥处理(喷Zn、喷Zn+N和喷Zn+P)小麦籽粒锌含量分别由对照处理的20.6 mg·kg-1提高到了40.3、39.6和33.7 mg·kg-1,两季平均提高幅度分别为95.5%、92.2%和63.5%,表明锌肥与氮肥或磷肥分别配合喷施均是提高籽粒Zn含量的重要农艺措施。喷Zn+N处理提高小麦籽粒锌含量的效果优于喷Zn+P处理,籽粒平均锌含量提高5.9 mg·kg-1;喷Zn、喷Zn+N和喷Zn+P处理的籽粒P/Zn摩尔比均显著降低,两季平均降低幅度分别为48.5%、47.6%和38.5%,其中喷Zn处理在补灌且施氮240 kg·hm-2时籽粒P/Zn摩尔比降低幅度达66.7%;与喷水相比,喷Zn+N处理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提高幅度两季分别为5.4%和11.2%。与常规不施氮相比,喷肥处理在补灌施氮条件下籽粒富锌效果较好。不同水氮管理下锌与氮磷肥配合喷施,在补灌条件下施氮量为120 kg·hm-2时喷Zn+N处理对提高籽粒Zn含量和Zn生物有效性的效果较好,与常规不施氮喷水处理相比,提高幅度分别为110.1%和64.5%,同时籽粒蛋白质含量也显著提高。【结论】在潜在缺锌土壤地区,适宜的水分管理措施(冬季补灌)及增施氮肥均表现出一定的提高籽粒Zn含量及Zn生物有效性的作用,锌与氮肥及锌与磷肥分别配合喷施均对改善籽粒锌营养品质有显著促进作用,且锌肥与氮肥配合喷施效果优于锌肥与磷肥配合喷施。因此,综合考虑经济效益与作物锌营养品质,在适时灌溉及适量施氮条件下锌肥与氮肥混合喷施将是潜在缺锌土壤上一种快速提高小麦籽粒锌营养品质的有效途径,具有在潜在缺锌土壤地区甚至是其它缺锌地区广泛推广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籽粒 喷肥 施氮量 zn含量 p/zn摩尔比
下载PDF
酪蛋白磷酸肽的体外功能试验 被引量:19
16
作者 王瑛瑶 胡俊刚 +3 位作者 杜东平 王璋 许时婴 谢良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3-247,共5页
对不同级别的酪蛋白磷酸肽 (CaseinPhosphopeptide,以下简称CPP)促进钙吸收的体外功能性质进行了研究 ,测定了CPP的结合钙量、CPP阻止磷酸钙沉淀形成的效果及持钙能力 .结果表明 :CPP对钙的结合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随 pH值的升高而增... 对不同级别的酪蛋白磷酸肽 (CaseinPhosphopeptide,以下简称CPP)促进钙吸收的体外功能性质进行了研究 ,测定了CPP的结合钙量、CPP阻止磷酸钙沉淀形成的效果及持钙能力 .结果表明 :CPP对钙的结合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随 pH值的升高而增加 ;CPP对阻止磷酸钙沉淀的作用随温度升高和溶液钙磷比增加而下降 ;随氮磷摩尔比降低 ,CPP阻止磷酸钙沉淀形成的最低有效浓度下降 ;对于不同的钙磷比 ,CPP的氮磷摩尔比越小 ,保持在溶液中的钙量越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蛋白磷酸肽 氮磷摩尔比 钙磷比 体外功能性质
下载PDF
植酸酶对肉仔鸡(公鸡)生长性能和钙、磷、锌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20
17
作者 谢新东 冯玉兰 +4 位作者 董志岩 王淡华 李忠荣 缪伏荣 刘景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45-48,共4页
将 14 0羽育雏至 10日龄红波罗公雏随机分成 5组 ,即低磷组 ,添加无机磷组 ,每公斤日粮添加 12 5单位(U)、 2 5 0 U和 5 0 0 U植酸酶试验组 ,进行饲养试验、代谢试验、血清及胫骨灰中 Ca、 P、Zn含量测定。结果表明 ,添加 5 0 0 U·... 将 14 0羽育雏至 10日龄红波罗公雏随机分成 5组 ,即低磷组 ,添加无机磷组 ,每公斤日粮添加 12 5单位(U)、 2 5 0 U和 5 0 0 U植酸酶试验组 ,进行饲养试验、代谢试验、血清及胫骨灰中 Ca、 P、Zn含量测定。结果表明 ,添加 5 0 0 U· kg- 1植酸酶组与低磷组和无机磷组相比 ,10~ 4 0日龄净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分别提高 9.4 2 % (P<0 .0 5 )、 18.78%和 9.0 8% (P<0 .0 5 )、 14 .6 8% ;血清中 Ca、 P、 Zn含量分别比低磷组提高 0 .19%、 33.8%(P<0 .0 5 )、 11.4 3% (P<0 .0 5 ) ,比无机磷组分别提高 7.92 % (P<0 .0 5 )、 14 .2 5 %、 0 % ;胫骨灰中 Ca、P、Zn含量分别比低磷组提高 7.5 7% (P<0 .0 5 )、 3.72 % (P<0 .0 5 )、 2 .5 6 % ,比无机磷组分别提高 0 .5 2 %、 0 .6 2 %、8.11% ;饲料中 P的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 36 .95 % (P<0 .0 1)和 19.32 % (P<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酸酶 肉仔鸡 公鸡 生长性能 利用率
下载PDF
供锌条件下碳酸钙对小麦幼苗生长和锌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陆欣春 陈玲 +2 位作者 田霄鸿 买文选 李生秀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424-1428,共5页
通过营养液培养试验,研究了供Zn条件下添加CaCO3对3种基因型冬小麦(远丰998、中育6号、小偃22)幼苗生长及Zn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供Zn和添加CaCO3对小麦幼苗生长量和根冠比均无显著性影响,3种基因型小麦间亦无显著性差异;添加CaCO3诱发... 通过营养液培养试验,研究了供Zn条件下添加CaCO3对3种基因型冬小麦(远丰998、中育6号、小偃22)幼苗生长及Zn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供Zn和添加CaCO3对小麦幼苗生长量和根冠比均无显著性影响,3种基因型小麦间亦无显著性差异;添加CaCO3诱发了小麦叶片失绿黄化.无论供Zn还是不供Zn,添加CaCO3对3种基因型小麦根、茎、叶各部分的Zn含量及累积量均无显著性影响;与不供Zn处理相比,供Zn会大幅度地提高根、茎、叶的Zn含量和累积量,供Zn使3种基因型小麦植株Zn含量分别增加80·0%、104·8%和139·6%,缺Zn敏感型小麦远丰998植株Zn含量和累积量的增加幅度远小于不敏感型小麦中育6号和小偃22.供Zn和添加CaCO3对小麦幼苗根、茎、叶中P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但远丰998小麦根、茎、叶3部分的P含量均明显低于其它两种非敏感型小麦.供Zn使小麦根、茎、叶3部分的P/Zn大幅度降低,添加CaCO3也使P/Zn呈现降低的趋势.不供Zn条件下添加CaCO3能诱发小麦失绿黄化,但Zn吸收量未降低.表明在水培条件下,高含量CaCO3对小麦Zn吸收并未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O3 小麦基因型 zn吸收 /zn
下载PDF
螯合-缓冲营养液中不同磷锌配比对小麦苗期磷-锌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习文 田霄鸿 +2 位作者 陆欣春 曹玉贤 买文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55-1062,共8页
采用螯合-缓冲营养液培养方法对小麦进行了苗期培养试验,在3个磷水平(0、0.6mmol·L-1、3.0mmol·L-1)和3个锌水平(0、3μmol·L-1、30μmol·L-1)的完全组合下对小麦苗期的磷-锌关系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提高小麦籽粒锌... 采用螯合-缓冲营养液培养方法对小麦进行了苗期培养试验,在3个磷水平(0、0.6mmol·L-1、3.0mmol·L-1)和3个锌水平(0、3μmol·L-1、30μmol·L-1)的完全组合下对小麦苗期的磷-锌关系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提高小麦籽粒锌的生物有效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正常磷锌供应比较,磷锌的缺乏与过量均不利于小麦生长,缺磷比过量供磷的抑制程度更大,而过量供锌比缺锌的影响更为强烈,缺磷和过量供锌主要影响小麦幼苗的分蘖和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过量供磷时,小麦根部存在明显的磷-锌拮抗,抑制了根部对锌的吸收,但磷的供应却提高了锌在小麦植株体内向地上部的转运;缺锌时,小麦叶片会积累大量磷,而供锌后则会抑制磷在小麦植株体内向地上部的转运。在小麦苗期,磷、锌均处于正常水平时其交互作用有利于锌的吸收和向地上部转运,但抑制了磷向叶部的转运。此外,磷、锌的缺乏均降低了叶绿素SPAD值,而磷的正常供应和锌的供应促进了叶绿素的合成。缺磷胁迫时小麦叶片的SOD和POD活性较高,而CAT活性较低;锌缺乏和过量时叶片SOD活性较低,而缺锌时POD和CAT活性较高,供锌后二者活性降低。总之,磷-锌拮抗作用主要发生在小麦根部,但在其他器官内也会发生;且不仅在二者配比不合理时发生,即使在配比合理时也会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螯合-缓冲营养液 小麦幼苗 磷-锌关系 磷锌含量 磷/锌比 活性氧清除系统
下载PDF
溶液条件对磷酸钙沉淀法回收磷的影响 被引量:30
20
作者 高英 叶荣 +1 位作者 宋永会 袁鹏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58-62,共5页
磷酸钙沉淀法是从富磷废水中回收磷的主要工艺。为优化工艺,利用批次沉淀实验、热力学模拟计算和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溶液pH值、初始Ca/P物质的量比、碳酸根和腐殖质浓度对磷酸钙沉淀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Ca/P物质的量比为1.67,磷酸根... 磷酸钙沉淀法是从富磷废水中回收磷的主要工艺。为优化工艺,利用批次沉淀实验、热力学模拟计算和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溶液pH值、初始Ca/P物质的量比、碳酸根和腐殖质浓度对磷酸钙沉淀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Ca/P物质的量比为1.67,磷酸根浓度为0.35mmol/L、0.70mmol/L、1.4mmol/L时,能够实现快速反应的最小pH值分别为9.5、9.0和8.0。最终沉淀产物以热力学上最稳定的羟磷灰石形态存在。pH=8.0时,碳酸根和腐殖质会抑制磷酸钙沉淀反应;但pH>9.0时,它们对反应的影响甚小。提高溶液pH值和Ca/P物质的量比均可降低干扰,有效提高沉淀反应效率。调控溶液pH值和Ca/P物质的量比是利用磷酸钙沉淀工艺从废水中回收磷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磷酸钙 Ca/p物质的量比 pH值 磷回收 沉淀 碳酸根 腐殖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