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6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ew method of testing pile using dynamic P-S-curve made by amplitude of wave train 被引量:1
1
作者 HU Yi-li(胡毅力) +9 位作者 XU Jun(许峻) DUAN Yong-kong(段永康) XU Zhao-yong(许昭永) YANG Run-hai(杨润海) ZHAO Jin-ming(赵晋明)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2004年第6期725-734,共11页
A new method of detecting the vertical bearing capacity for single-pile with high strain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A heavy hammer or a small type of rocket is used to strike the pile top and the detectors are used ... A new method of detecting the vertical bearing capacity for single-pile with high strain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A heavy hammer or a small type of rocket is used to strike the pile top and the detectors are used to record vibra- tion graphs. An expression of higher degree of strain (deformation force) is introduced. It is testified theoretically that the displacement, velocity and acceleration cannot be obtained by simple integral acceleration and differential velocity when long displacement and high strain exist, namely when the pile phase generates a whole slip relative to the soil body. That is to say that there are non-linear relations between them. It is educed accordingly that the force P and displacement S are calculated from the amplitude of wave train and (dynamic) P-S curve is drew so as to determine the yield points. Further, a method of determining the vertical bearing capacity for single-pile is dis- cussed. A static load test is utilized to check the result of dynamic test and determine the correlative constants of dynamic-static P(Q)-S cur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litude of wave train dynamic p-S curves detecting of bearing capacity of a pile
下载PDF
A new method for testing pile by sin- gle-impact energy and P-S curve
2
作者 XU Zhao-yong(许昭永) DUAN Yong-kang(段永康) +4 位作者 WANG Bin(王彬) HU Yi-li(胡毅力) YANG Run-hai(杨润海) XU Jun(许峻) ZHAO Jin-ming(赵晋明)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2004年第z1期138-149,共12页
By studying the pile-formula and stress-wave methods (e.g., CASE method), the authors propose a new method for testing piles using the single-impact energy and P-S curves. The vibration and wave figures are recorded,... By studying the pile-formula and stress-wave methods (e.g., CASE method), the authors propose a new method for testing piles using the single-impact energy and P-S curves. The vibration and wave figures are recorded, and the dynamic and static displacements are measured by different transducers near the top of piles when the pile is im- pacted by a heavy hammer or micro-rocket. By observing the transformation coefficient of driving energy (total energy), the consumed energy of wave motion and vibration and so on, the vertical bearing capacity for single pile is measured and calculated. Then, using the vibration wave diagram, the dynamic relation curves between the force (P) and the displacement (S) is calculated and the yield points are determined. Using the static-loading test, the dynamic results are checked and the relative constants of dynamic-static P-S curves are determined. Then the sub- sidence quantity corresponding to the bearing capacity is determined. Moreover, the shaped quality of the pile body can be judged from the formation of P-S cur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gle impact energy method dynamic p-S curves observation of single-pile bearing capacity
下载PDF
计及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的线路P-Q曲线电压稳定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李国庆 杨宏伟 于紫南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58-262,共5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taticsynchronous series compensator,SSSC)的恒功率控制模型,并将此模型运用于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中。仿真计算了IEEE-14节点系统在安装SSSC前后的有功、无功损耗变化;在线路的P-Q约束条件下,推导了... 提出了一种新的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taticsynchronous series compensator,SSSC)的恒功率控制模型,并将此模型运用于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中。仿真计算了IEEE-14节点系统在安装SSSC前后的有功、无功损耗变化;在线路的P-Q约束条件下,推导了一种新的基于线路P-Q曲线的电压稳定计算公式,得出了相应的电压稳定指标,计算分析了SSSC安装前后对电压稳定的影响。通过仿真和计算分析可以得到,安装SSSC后能明显地改善系统的电压稳定。与其他方法相比,文中所提方法具有快速简洁的优点,进而具备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 潮流计算 p-q曲线 电压 稳定
下载PDF
P+√Q与P-√Q
4
作者 朱占奎 《初中生数学学习(初二版)》 2003年第5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P+√q p-q 解题 初中 教学 数学 代数
下载PDF
q-Baskakov曲线
5
作者 董美娟 刘国芬 +1 位作者 解滨 韩力文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9-390,共12页
近年来,一类基于q-微积分的广义Baskakov算子得到广泛研究,为构造新的曲线提供了理论依据.在Aral与Gupta(2011)定义的q-Baskakov算子中提取出qBaskakov基函数,研究得到它的性质,如非负性、单位分解性、单峰性等.由于固定次数的q-Baskako... 近年来,一类基于q-微积分的广义Baskakov算子得到广泛研究,为构造新的曲线提供了理论依据.在Aral与Gupta(2011)定义的q-Baskakov算子中提取出qBaskakov基函数,研究得到它的性质,如非负性、单位分解性、单峰性等.由于固定次数的q-Baskakov基函数有无限多个,为避免所构造的曲线无法插值它的控制多边形末端点,给出q-Baskakov曲线的截断定义,并证明截断的q-Baskakov曲线具有几何不变性、仿射不变性、凸包性等优良性质.在形状控制方面,文中给出的实例显示了q-Baskakov曲线在造型中的实际应用,很好地模拟控制多边形的形状,并且形状参数可从整体对曲线形状进行控制,从而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曲线造型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微积分 q-Baskakov基函数 q-Baskakov曲线 曲线造型
下载PDF
基于P-Q分解的潮流计算的算法改进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朱聪 谢东 《萍乡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25-28,共4页
针对牛顿-拉夫逊法在潮流计算中的缺点,提出了基于P-Q分解的潮流计算的改进算法。首先介绍了基于P-Q分解的潮流计算原理,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该改进算法在求取PV曲线中的应用方法。所提出的改进算法通过公式化简实现了节点有功功率与... 针对牛顿-拉夫逊法在潮流计算中的缺点,提出了基于P-Q分解的潮流计算的改进算法。首先介绍了基于P-Q分解的潮流计算原理,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该改进算法在求取PV曲线中的应用方法。所提出的改进算法通过公式化简实现了节点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的解耦迭代,使潮流运算的速度有了明显提高。MATLAB仿真的结果表明,基于P-Q分解的潮流计算的改进算法能够正确绘制出完整的PV曲线,且运算速度与牛顿-拉夫逊法相比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计算 p-q分解 牛顿-拉夫逊法 PV曲线
下载PDF
基于改进Q-learning算法移动机器人局部路径研究
7
作者 方文凯 廖志高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24年第5期1265-1269,1274,共6页
针对局部路径规划时因无法提前获取环境信息导致移动机器人搜索不到合适的路径,以及在采用马尔可夫决策过程中传统强化学习算法应用于局部路径规划时存在着学习效率低下及收敛速度较慢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Q-learn-ing(QL)算法。首先... 针对局部路径规划时因无法提前获取环境信息导致移动机器人搜索不到合适的路径,以及在采用马尔可夫决策过程中传统强化学习算法应用于局部路径规划时存在着学习效率低下及收敛速度较慢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Q-learn-ing(QL)算法。首先设计一种动态自适应贪婪策略,用于平衡移动机器人对环境探索和利用之间的问题;其次根据A*算法思想设计启发式学习评估模型,从而动态调整学习因子并为搜索路径提供导向作用;最后引入三阶贝塞尔曲线规划对路径进行平滑处理。通过Pycharm平台仿真结果表明,使得改进后的QL算法所规划的路径长度、搜索效率及路径平滑性等特性上都优于传统Sarsa算法及QL算法,比传统Sarsa算法迭代次数提高32.3%,搜索时间缩短27.08%,比传统QL算法迭代次数提高27.32%,搜索时间缩短17.28%,路径规划的拐点大幅度减少,局部路径优化效果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机器人 q-learning算法 局部路径 A^(*)算法 贝塞尔曲线
下载PDF
P-范分布尺度参数的L_(q)-似然比检验
8
作者 任欢 胡宏昌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2期20-26,共7页
给出了P-范分布尺度参数的L_(q)-似然比检验方法,得到了原假设情况下尺度参数的L_(q)-似然比统计量,通过借助尺度参数的L_(q)-似然估计的存在性和渐近性,得到了统计量的密度函数,最后给出了模拟算例,算例结果进一步说明本文检验方法的... 给出了P-范分布尺度参数的L_(q)-似然比检验方法,得到了原假设情况下尺度参数的L_(q)-似然比统计量,通过借助尺度参数的L_(q)-似然估计的存在性和渐近性,得到了统计量的密度函数,最后给出了模拟算例,算例结果进一步说明本文检验方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范分布 L_(q)-似然比检验 尺度参数
下载PDF
小直径钢管桩Q-s曲线的数值模拟与分析
9
作者 郭琦 仲伟秋 +2 位作者 申永康 卜延渭 曹聪 《科技通报》 2024年第9期18-22,28,共6页
目前小直径钢管桩在工程领域内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为确定小直径钢管桩竖向承载力,通常需要采用静力荷载试验获取其荷载-沉降曲线作为其判断依据,然而原位试验不仅过程复杂,而且耗时较长,同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利用理论模型推... 目前小直径钢管桩在工程领域内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为确定小直径钢管桩竖向承载力,通常需要采用静力荷载试验获取其荷载-沉降曲线作为其判断依据,然而原位试验不仅过程复杂,而且耗时较长,同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利用理论模型推导获得小直径钢管桩的Q-s曲线,不仅可以省去现场试验的必要性,而且能提高设计和施工的效率。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在桩土接触面单元的建立过程中参考了无厚度Goodman界面单元法,理论推导小直径钢管桩的Q-s曲线,并与实测结果对比分析,证明了该理论方法的适用性,并分析了结果存在误差的原因,鉴于较小的沉降对小直径钢管桩承载力的影响较小,因此工程实践中可以通过理论方法获取Q-s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直径钢管桩 q-S曲线 静载荷试验 刚度矩阵 沉降
下载PDF
基于Q-s曲线的大型LNG储罐桩板基础沉降计算方法
10
作者 司漪 《化工与医药工程》 CAS 2024年第3期20-27,共8页
试桩Q-s曲线体现了现场桩基荷载和沉降的关系。文章以某LNG储罐桩板基础为背景,提出利用Q-s曲线求出桩端土层变形模量的方法,并考虑桩板共同作用的求解桩板基础沉降的方法。该方法将桩基模拟为非线性弹簧,弹簧刚度取自Q-s曲线,采用MIDA... 试桩Q-s曲线体现了现场桩基荷载和沉降的关系。文章以某LNG储罐桩板基础为背景,提出利用Q-s曲线求出桩端土层变形模量的方法,并考虑桩板共同作用的求解桩板基础沉降的方法。该方法将桩基模拟为非线性弹簧,弹簧刚度取自Q-s曲线,采用MIDAS进行建模求解,可得到设计需要的筏板和桩基的沉降等高线图以及轴力和弯矩图,用于指导设计。与仅考虑线性地弹簧系数的规范方法进行对比,该方法精度更高,与实际情况更加相符。该方法可针对不同位置的桩基输入不同的非线性弹簧,可用于解决复杂不均匀地层桩筏基础沉降计算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S曲线 大型LNG储罐 桩板基础沉降 复杂地层 非线性弹簧
下载PDF
基于DQN算法的货运列车长大下坡运行优化算法研究
11
作者 何之煜 李一楠 +1 位作者 李辉 吉志军 《控制与信息技术》 2024年第4期19-27,共9页
为解决货运列车在长大下坡区段进行循环制动调速时,不合理的制动与缓解时机容易导致列车运行不安全的问题,文章以SS6B型电力机车牵引C80货车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质量带的列车动力学模型,将列车运行效率、运行安全性以及闸瓦磨损作为... 为解决货运列车在长大下坡区段进行循环制动调速时,不合理的制动与缓解时机容易导致列车运行不安全的问题,文章以SS6B型电力机车牵引C80货车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质量带的列车动力学模型,将列车运行效率、运行安全性以及闸瓦磨损作为优化目标,综合考虑区段限速和制动缸充风时间约束,提出基于深度Q网络(deepQ-network,DQN)的列车长大下坡优化运行曲线智能生成算法,并通过与环境交互搜寻最优循环制动工况转换点。其利用经验回放和双网络机制对训练样本进行批采样,并通过对神经网络状态输入进行预处理;采用变ε-greedy策略对动作空间可行域进行探索,构建基于值函数的损失函数;通过批梯度下降方法对网络参数进行迭代更新。利用Matlab搭建仿真测试环境,仿真结果表明:通过随机生成入坡速度对列车长大下坡运行任务进行训练,累积奖励随训练次数逐渐收敛,验证了该算法的收敛性和泛化性;训练完成后,不同入坡速度下生成的优化运行曲线能够控制列车在达到限速之前施加空气制动,并在充风结束后缓解,保证了列车安全、高效运行,进一步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另外,通过对不同学习率以及不同网络输入预处理后分布范围的平均累积奖励曲线对比,验证了该算法能够提升收敛速度和稳定性。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优化货运列车长大下坡区段运行曲线生成方法、保障列车运行效率和安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运列车 长大下坡 运行曲线 深度q网络 神经网络 输入预处理
下载PDF
基于三次Q-Bézier曲线的车灯造型设计 被引量:6
12
作者 郭磊 吉晓民 +1 位作者 胡钢 初建杰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961-1964,1969,共5页
用一条三次Q-Bézier曲线描述了汽车车灯造型轮廓;提出首先由设计师在平面视图中绘制并编辑汽车车灯造型的二维三次Q-Bézierr曲线轮廓图,然后将其投影到汽车车身上,最后通过对曲面进行修剪获得车灯造型轮廓的方法。该方法基于... 用一条三次Q-Bézier曲线描述了汽车车灯造型轮廓;提出首先由设计师在平面视图中绘制并编辑汽车车灯造型的二维三次Q-Bézierr曲线轮廓图,然后将其投影到汽车车身上,最后通过对曲面进行修剪获得车灯造型轮廓的方法。该方法基于三次Q-Bézier曲线生成及拼接原理,可以迅速从全局或局部调整车灯轮廓线条,获得光顺的曲线效果,从而快速获得多个车灯轮廓的造型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型设计 三次q-Bézier曲线 车灯 汽车
下载PDF
受大面积堆载影响负摩擦桩的Q-S曲线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魏鉴栋 凌道盛 陈云敏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6-170,175,共6页
针对在大面积堆载情况下,工程桩部分桩身会因周边土体沉降出现负摩阻力从而改变工程桩的承载特性这一问题,通过对中性点和负摩阻力的分析,提出了从场地工程试验桩Q-S曲线来获得受负摩阻力作用下工程桩的Q-S曲线的方法.采用桩筏有限元软... 针对在大面积堆载情况下,工程桩部分桩身会因周边土体沉降出现负摩阻力从而改变工程桩的承载特性这一问题,通过对中性点和负摩阻力的分析,提出了从场地工程试验桩Q-S曲线来获得受负摩阻力作用下工程桩的Q-S曲线的方法.采用桩筏有限元软件对工程实例进行了计算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中性点深度的确定是获得负摩擦桩Q-S曲线的关键,不同深度的中性点可以得到不同的Q-S曲线;在相同荷载作用下,中性点深度越深,负摩擦桩越早于正常工作桩屈服,筏板基础的沉降和桩身最大轴力越大.从场地工程试验桩的Q-S曲线来获得受负摩阻力作用下工程桩的Q-S曲线的方法,为大面积堆载下受负摩阻力作用工程桩的承载力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摩阻力 中性点 q-S曲线
下载PDF
Si、Al元素对Q&P钢连续冷却的相变及组织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雨来 董辰 +1 位作者 江海涛 唐荻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12,16,共4页
采用膨胀法结合金相-硬度法,在DIL-805热膨胀仪上测定了高硅及高铝Q&P钢的临界点。测定了不同冷却速度下的连续冷却转变膨胀曲线,并对比Al元素的加入对Q&P钢连续冷却转变产物的组织和硬度的影响。对制定高硅及高铝Q&P钢的... 采用膨胀法结合金相-硬度法,在DIL-805热膨胀仪上测定了高硅及高铝Q&P钢的临界点。测定了不同冷却速度下的连续冷却转变膨胀曲线,并对比Al元素的加入对Q&P钢连续冷却转变产物的组织和硬度的影响。对制定高硅及高铝Q&P钢的热处理工艺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钢 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硬度
下载PDF
Mn对汽车用Q&P钢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庄宝潼 唐荻 +1 位作者 江海涛 米振莉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9-42,47,共5页
为探索Mn含量在汽车用Q&P钢相变过程中的作用,利用热膨胀法结合金相-硬度法研究了3种不同Mn含量Q&P钢的CCT图.研究表明:Mn元素能扩大奥氏体相区,降低Ac3、Ac1、Ms和Mf点,并能够提高钢的淬透性,降低钢的临界转变速率;对于每一种... 为探索Mn含量在汽车用Q&P钢相变过程中的作用,利用热膨胀法结合金相-硬度法研究了3种不同Mn含量Q&P钢的CCT图.研究表明:Mn元素能扩大奥氏体相区,降低Ac3、Ac1、Ms和Mf点,并能够提高钢的淬透性,降低钢的临界转变速率;对于每一种成分的Q&P,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加,材料的显微硬度随之增加,超过其临界冷却速率时,将得到完全的马氏体组织;当Mn含量小于1.89%时,由于存在Mn的偏析,在低冷速下会出现铁素体、珠光体带状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钢 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显微硬度
下载PDF
Q&P钢连续冷却过程的相变与组织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辉 米振莉 +2 位作者 赵才 江海涛 赵松山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41,共3页
在formastor热模拟试验机上研究了Q&P钢在不同连续冷却条件下的组织变化情况,用热膨胀法绘制了该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用光镜对组织进行了观察,研究了Q&P钢的连续冷却转变过程及其对产物组织的影响。实验表明,随冷... 在formastor热模拟试验机上研究了Q&P钢在不同连续冷却条件下的组织变化情况,用热膨胀法绘制了该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用光镜对组织进行了观察,研究了Q&P钢的连续冷却转变过程及其对产物组织的影响。实验表明,随冷却速度的增加,该钢铁素体、珠光体和贝氏体的相变开始温度和结束温度都趋于降低;只有当连续冷却速度在45℃/s左右时,才能抑制其他组织的析出,最终得到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该钢种CCT曲线的测定可以为新工艺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钢 热模拟 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组织
下载PDF
基于Lupas q-模拟Bernstein算子的广义Bézier曲线 被引量:4
17
作者 韩力文 楚瑛 +1 位作者 李丁 刘凤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3-68,共6页
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广义Bézier曲线。首先,从Lupas q-模拟Bernstein算子出发,得到了一组有理函数,该函数带有一个形状参数,是经典Bernstein基函数的自然推广。然后,构造了相应的广义Bézier曲线,本文称之为Lupas q-Bézier曲... 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广义Bézier曲线。首先,从Lupas q-模拟Bernstein算子出发,得到了一组有理函数,该函数带有一个形状参数,是经典Bernstein基函数的自然推广。然后,构造了相应的广义Bézier曲线,本文称之为Lupas q-Bézier曲线,并研究了其基本性质。Lupas q-Bézier曲线具有与经典Bézier曲线相类似的升阶公式和de Casteljau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 Lupasq-模拟Bernstein算子 Lupasq-Bézier曲线 升阶公式 deCasteljau算法
下载PDF
柔性桩的Q-s曲线的拟合 被引量:1
18
作者 许晶菁 陈颖辉 +1 位作者 鲁忠军 胡琛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697-700,共4页
为表征柔性桩的荷载传递特性,选取Cooke提出的剪切位移法的计算模型,导出了柔性桩的桩侧剪应力微分方程。并根据桩测剪应力的分布曲线,导出荷载与位移的关系方程,绘出理论的Q-s曲线。通过对实测的柔性桩的Q-s曲线进行了拟合,证实能较好... 为表征柔性桩的荷载传递特性,选取Cooke提出的剪切位移法的计算模型,导出了柔性桩的桩侧剪应力微分方程。并根据桩测剪应力的分布曲线,导出荷载与位移的关系方程,绘出理论的Q-s曲线。通过对实测的柔性桩的Q-s曲线进行了拟合,证实能较好的反应实际情况。因此,此方法对柔性桩的设计、应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桩 剪切位移法 剪应力 分布曲线 q-S曲线 拟合
下载PDF
描述灌注桩Q-s曲线的Gompertz模型 被引量:2
19
作者 蒋建平 许宏发 高广运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17-521,共5页
为深化对灌注桩承载性状的理解,对灌注桩的桩顶荷载—桩顶沉降曲线(即Q-s曲线)进行了描述。针对桩的承载特性,选用了生物领域的Gompertz生长曲线模型。对9根现场试验灌注桩的实测资料的拟合表明,Gompertz模型对灌注桩的桩顶荷载—桩顶... 为深化对灌注桩承载性状的理解,对灌注桩的桩顶荷载—桩顶沉降曲线(即Q-s曲线)进行了描述。针对桩的承载特性,选用了生物领域的Gompertz生长曲线模型。对9根现场试验灌注桩的实测资料的拟合表明,Gompertz模型对灌注桩的桩顶荷载—桩顶沉降曲线有高的拟合精度,且该模型拟合效果比双曲线模型要好,特别是在曲线的尾部。结果表明,选用的Gompertz模型能对灌注桩的桩顶荷载—桩顶沉降曲线的拟合进行较好的描述,利用获得的拟合方程式能对灌注桩承载力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桩 Gompertz模型 q-S曲线 实测资料
下载PDF
Al元素对Q&P钢连续冷却的相变及组织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董辰 江海涛 +2 位作者 陈雨来 唐荻 程知松 《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 CAS 2009年第2期23-26,共4页
Q&P(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钢是一种超高强先进汽车用钢,具有优异的综合机械性能。据此,采用膨胀法结合金相-硬度法,在DIL-805热膨胀仪上测定了Q&P钢的临界点。测定了不同冷却速度下连续冷却转变膨胀曲线,并对比Al元素的... Q&P(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钢是一种超高强先进汽车用钢,具有优异的综合机械性能。据此,采用膨胀法结合金相-硬度法,在DIL-805热膨胀仪上测定了Q&P钢的临界点。测定了不同冷却速度下连续冷却转变膨胀曲线,并对比Al元素的加入对Q&P钢连续冷却转变产物的组织和硬度的影响。对制定C-Mn-Al系Q&P钢的热处理工艺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钢 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硬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